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区别
四种注射方法
![四种注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fd3e37fad6195f312ba633.png)
肌肉注射 Intramuscular, IM
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通常为了治病。主要适用于: 1、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 2、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 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吸收途径: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 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随静脉血入 右心房,再入右心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心房,再左心室,进入 体循环,到达肝脏,代谢出活性成分,再随血流达到全身或病灶。 若不需代谢即有活性,就不需进入肝脏就能直接到全身。
注射部位 大动物与犊、驹、羊、犬等多在颈侧及臀部;
猪在耳根后、臀部或股内侧;禽类在胸肌部或大腿部。但应避 开大血管及神经径路的部位。
皮注射
就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进入血 液,发挥药效作用,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凡是易溶解、无强刺激 性的药品及疫苗、菌苗、血清、抗蠕虫药( 如伊维菌素)等,某些局部 麻醉,不能口服或不宜口服的药物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均 可做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
• 注射部位多选在皮肤较薄、富有皮下组织、 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大动物多在颈部两侧; 猪在耳根后或股内侧;羊在颈侧、背胸侧、 肘后或股内侧;犬、猫在背胸部、股内侧、 颈部和肩胛后部;禽类在翼下。
注射方法
• 术者抽取药液,排出气泡,注射针安装牢固。动物实行 必要的保定,局部剪毛、消毒。注射时,术者左手中指 和拇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同时用食指尖下压使其呈 皱褶陷窝,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 从皱褶基部陷窝处与皮肤呈30°~40°角,刺入针头的 2/3(根据动物体型的大小,适当调整进针深度),此时 如感觉针头无阻抗,且能自由活动针头时,左手把持针 头连接部,右手抽吸无回血即可推压针筒活塞注射药液。 如需注射大量药液时,应分点注射。注完后,左手持干 棉球按住刺入点,右手拔出针头,局部消毒。必要时可 对局部进行轻轻按摩,促进吸收。当要注射大量药液时, 应利用深部皮下组织注射,这样可以延缓吸收并能辅助 静脉注射。
注射的的方法
![注射的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9ac8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c.png)
注射的的方法注射的方法。
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药物或其他液体注入体内。
正确的注射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注射方式。
进行皮下注射时,首先要选择注射部位,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前外侧等。
注射前要进行皮肤消毒,然后用一根注射针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
注射完成后,要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帮助药物的吸收。
二、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的注射方式。
进行肌肉注射时,要选择注射部位,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外上象限、股四头肌外侧等。
注射前要进行皮肤消毒,然后用一根较长的注射针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
注射时要保持注射针的稳定,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三、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注射方式。
进行静脉注射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在手臂或手背的静脉较为容易操作。
注射前要进行皮肤消毒,然后用一根较长的针头将药物注入静脉内。
注射时要注意保持注射针的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四、注意事项。
1. 注射前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剂量、注射部位等信息。
2. 注射时要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射针,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注射时要注意消毒,避免引入细菌导致感染。
4. 注射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 注射器和注射针要丢弃在专门的注射废弃箱内,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正确的注射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注射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患者在接受注射时也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保持放松和配合。
希望本文介绍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cc99ce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d.png)
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
主要用于三种目的: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
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
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
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它与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
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①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②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③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皮下注射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用物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比较表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比较表](https://img.taocdn.com/s3/m/bb327776aaea998fcd220e47.png)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
酒精消毒液。 为臀中肌、臀小肌、 肉内,一般进针约针头的 2/3, 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
2~5ml注射器。
股外侧肌及上臂三 角肌。 十字法 连线法
消瘦者及病儿酌减。左手抽吸 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 (4)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 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 (5)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
上 ,和皮肤呈 5°角 刺入皮 肾上腺素。
内,待针头斜面刚进入皮内后, (3)皮试消毒皮肤忌用碘酊,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 (4)拔针后切勿按压揉局部,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栓,注入药液 0.1m。l
(5)20 分钟后,观察对照反应。
①不能或不宜口服 给药,而需在一定 时间内达到药效时 采用。 ②预防接种。 ③局部麻醉用药。
1ml注射器; 4~5 号针头; 70%酒精 ;
急救药:肾上腺 素 1 支。
药物过敏试验:取 前 臂 掌 侧下 段 内侧 。因皮肤较 薄,易于注射,且 皮肤色淡,易判断 局部反应。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原则。
左手在前臂背侧绷紧皮肤,右 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
(2)做药物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备 0.1%盐酸
医嘱备药物。
针少许,
的(
精品
③用于静脉营养治 疗。
小儿可选头皮静脉
.
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
头,缓慢注入药液。
先弱后强)。
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 :
常用注射法知识点总结
![常用注射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96df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1.png)
常用注射法知识点总结一、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的一种注射方法,通常用于注射小剂量的药物。
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选择在上臂前外侧、腹部前侧、臀部外上部等部位,需要注意的是注射部位不宜选择在瘢痕组织、红肿处、静脉或浮肿的部位。
注射时应使用注射器和针头,通常选择26G-30G的细针进行注射,注射角度为45°或90°,药液将被吸入皮下组织,注射后请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减少疼痛和渗血。
二、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外上部、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肉等。
注射前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通常使用18G-25G的针头,注射角度通常为90°或肌肉丰满的部位可选择45°。
注射时需要快速穿刺并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抽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按压。
注意避免选择出血、发炎或肌肉萎缩的部位进行注射,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效果。
三、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通常用于给予急救药物、输液、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器的大小和长度根据需要静脉注射的药液量而定,一般选择20G-24G的针头。
注射时需要找到适合的静脉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在手腕背侧、前臂静脉、手静脉、前臂内侧静脉等。
为了避免出血,应该首先用止血带勒住患者的上臂,然后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快速穿刺并缓慢注入药液。
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并进行压迫止血。
四、注射器具的选择和使用在进行注射时,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药物的剂量和注射部位将决定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
在选择注射器时,需要根据注射的药物剂量和药液的黏度来确定注射器的容量和规格。
对于小剂量的药物注射,可以选择1ml-5ml的注射器;对于大剂量的液体药物注射,可以选择10ml-20ml的注射器。
另外,在选择针头时,需要根据注射部位和需要注射的药物来确定针头的大小和长度。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f31f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5.png)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人体内部。
根据不同的注射部位和注射目的,注射方式也有多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注射方式及其特点。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小剂量的药物,例如胰岛素和疫苗。
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在上臂、腹部和大腿外侧,注射器宜选择细长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45度或90度。
皮下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慢,药效较稳定,适合要求持续作用的药物。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中等剂量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和镇痛药。
肌肉注射的部位通常在臀部、上臂外侧和大腿前侧,注射器宜选择较粗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90度。
肌肉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快,药效较强,适合要求快速起效的药物。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大剂量的药物,例如抢救药物和营养药物。
静脉注射需要在医疗条件下进行,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静脉注射的特点是药物迅速进入循环系统,起效快,适合急救和重症患者。
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表皮下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极小剂量的药物,例如过敏原和皮试药物。
皮内注射的部位通常在前臂的内侧,注射器宜选择极细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15度。
皮内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迅速,药效迅速,适合对药物吸收速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总的来说,不同的注射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医护人员在进行注射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给药。
几种常见注射
![几种常见注射](https://img.taocdn.com/s3/m/5606cfca5fbfc77da269b1f0.png)
常见的注射方式及其作用1、皮下注射为H或皮下,2、皮内注射为ID或皮内,3、肌肉注射为im、IM或肌注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
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在进行肌内注射之前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包括注射部分的定位和相关药品、器材的准备。
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随静脉血入右房,再入右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房,再左室,进入体循环,到达肝脏,代谢出活性成分,再随血流达到全身或病灶。
若不需代谢即有活性,就不需进入肝脏就能直接到全身。
4、静脉注射写成IV或静注,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
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
适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5、静脉输液写作或VD也可写静滴6、鞘内 = intrathecal IT7、椎管 = spinal column 椎管内= intraspinal (IS)8、心内= intracardiac IC一、适应症1.任何原因所致心脏骤停,进行心脏按压,同时需要向心内注射一定药物促进心脏复跳患者。
2.胸外及胸内电击除颤,应同时心内注射药物。
3.没有除颤设备时,可用药物心内注射除颤。
常用的几种注射方法
![常用的几种注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983bb9e87101f69f319599.png)
常用的几种注射方法一、皮内注射法该方法是用于牛、羊、犬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绵羊痘预防接种及马鼻疽菌素皮内试验等。
1•注射部位肩胛部或颈侧中部三分之一处。
大耳朵犬也可在耳背部。
绵羊痘接种在尾根、腋下或股内侧。
马鼻疽菌素皮内反应在眼睑皮内。
2.注射方法注射部剃毛,用75%酒精消毒后,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注射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注射针头刺入真皮内,推动针栓,注入药液,使局部呈现圆形隆起,拔出针头。
此时切忌按压注射部位。
二、皮下注射法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注药后5〜10min呈现作用。
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药品及菌苗、疫苗均可皮下注射(视频f01 )。
1•注射部位选取皮下组织发达的部位,家畜多在颈侧,犬、猫在肩和臀部的背面,禽类在颈中部,兔在颈部。
2.注射方法局部剪毛、消毒后,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将注射部皮肤掐起形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皱褶处皮下,深约1.5〜2cm;也可在注射部位先用针头深刺入肌肉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在注射部将皮肤和针头一起捏住,向上提拉,使针头进入皮下,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后右手将注射器内药液注入皮下,注药完毕,拔出针头,局部用碘酊消毒。
三、肌肉注射法肌肉内血管多,药液注入后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又因感觉神经较皮下少,疼痛较轻。
一般刺激性较强的和较难吸收的药液,如水剂青霉素、VB1,均可肌肉注射。
但刺激性很强的药液,如氯化钙、水合氯醛、浓盐水等,都不能作肌肉注射。
1•注射部位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选择臀部和颈侧(①视频f02)。
犬、猫等小动物选择腰部肌肉,即脊柱两边的肌肉(Q视频f03)。
但注射菌苗和疫苗时,规定的注射部位为后肢肌肉。
禽在翼根内侧肌肉、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进行注射。
2•注射方法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经确实保定后,注射部剪毛、消毒,宠物可将注射部被毛分开后消毒。
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刺入肌肉内,回抽注射器针拴,针头无回血时,将药液注入肌肉内。
图f1-2-01 图f1-2-02 图f1-2-03四、静脉内注射法将药液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内的方法,称为静脉注射法。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1501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8.png)
04
CATALOGUE
注射法并发症及处理
疼痛与出血
疼痛
注射时,应选择适当的注射技术 ,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若患者 感到疼痛,可采取放松、深呼吸 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
出血
注射后,应轻轻按压注射部位, 以减少出血。若出现出血不止的 情况,应采用适当的止血措施, 如加压包扎或冰敷。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注射的剂量
根据需要注射的药物剂量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容量。
患者的需求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 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注 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的使用与保养
01
02
03
04
使用前检查
在使用前应检查注射器的包装 是否完好,有效期是否过期,
以及针头是否完好无损。
正确安装针头
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针头,确 保针头与注射器紧密连接。
正确使用
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说明书正确 使用注射器,避免空气进入注
射器或药液外漏。
保养与存放
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干燥存 放,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
03
CATALOGUE
注射法操作流程
皮下注射法
总结词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方法,通常用于预防接种、胰岛素注射等 。
详细描述
皮下注射时,应选择皮肤松弛的部位,如上臂、腹部或大腿等,将针头以30-40 度角刺入皮下组织,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药物。注射后应轻轻按摩注射部位,以 促进药物的吸收。
注射器的种类与选择
注射器的种类
01
02
03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
一次性使用,用完即弃, 避免交叉感染。
多次使用注射器
可重复使用,适用于需要 长期注射的患者。
护理常用注射法
![护理常用注射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c359bcfd0a79563c1e720d.png)
五、动脉注射法
artertia injection
部位
股动脉
挠动脉
桡动脉穿刺点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上 2cm、动脉搏动明显处。
目的
1.抢救重度休克
2.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脑血管造影);
3.施行某些治疗(注射抗癌药物)。
六、血液标本采集
〈 采 血 方 法 〉
(一)血标本分类
全血标本(抗凝血):血常规、血沉和
总结
注射法 皮内 ID 消毒 70%酒精 部位 前臂掌侧 下段 进针角度 5° 进针 查回血 深度 针尖 斜面
皮下 H 肌注 IM
静注 IV
酒精 碘酒+酒精
碘酒+酒精
上臂三角 肌下缘 臀大肌
静脉
30~40° 90°
20°
2/3 2/3
无回血 无回血
潜行 有回血
(二)小儿头皮静脉 部位
(三)股静脉注射法
真空采血法
传统静脉采血法
真空采血器的优点
1、避免医务人员受感染 2、减少差错发生 3、提高了检验质量 4、避免浪费血液,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5、一次穿刺,多次取样 6、携带方便
动脉采血法
常用于血气分析 用物同静脉穿刺法,另加肝素抗凝剂,橡 皮泥或橡皮塞 部位:多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操作方法(隔绝空气、抗凝) 血标本中若进入空气将产生误差。采血的 注射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漏气,针头必须 连接紧密,标本采集后立即封闭针头斜面
碘过敏试验结果判断
1.口服后:有口麻、头晕、心慌、恶心呕吐、荨
麻疹等症状为阳性
2.皮内注射: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超过1cm为(+) 3.静脉注射:观察有无全身反应,如有血压、脉 搏、呼吸和面色等改变为(+) 4.少数过敏试验阴性者,在注射碘造影剂仍可时 发生过敏反应,故造影时仍需备好急救药品。 过敏反应的处理同青霉素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b529dbbaf1ffc4fff47ac3e.png)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注入药物做某些诊断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注射器规格
1ml
1ml、2ml
2ml、5ml、10ml
5、10、20、50、60、100ml
针头规格
4 针头
5 ~6号针头
6~7号针头
6~9号针头或4 ~9号头皮针
注射部位
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
4.拔针后切勿按揉皮丘或揉擦局部
1.应先询问病人用药史,需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部位
2.进针角度不超过45°,避免刺入肌层;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3.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1.使用合适体位,使病人臀部肌肉放松,减轻痛苦及不适感
2.2岁以下婴幼儿易导致臀肌纤维化而肌肉挛缩以及损伤坐骨神经,故不宜使用臀部肌内注射
避开神经、关节、静脉瓣,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或使用留置针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常用的几种注射方法
![常用的几种注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db22e2c8d376eeafaa310b.png)
常用的几种注射方法一、皮内注射法该方法是用于牛、羊、犬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绵羊痘预防接种及马鼻疽菌素皮内试验等。
1.注射部位肩胛部或颈侧中部三分之一处。
大耳朵犬也可在耳背部。
绵羊痘接种在尾根、腋下或股内侧。
马鼻疽菌素皮内反应在眼睑皮内。
2.注射方法注射部剃毛,用75%酒精消毒后,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注射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注射针头刺入真皮内,推动针栓,注入药液,使局部呈现圆形隆起,拔出针头。
此时切忌按压注射部位。
二、皮下注射法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注药后5~10min呈现作用。
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药品及菌苗、疫苗均可皮下注射(视频f01)。
1.注射部位选取皮下组织发达的部位,家畜多在颈侧,犬、猫在肩和臀部的背面,禽类在颈中部,兔在颈部。
2.注射方法局部剪毛、消毒后,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将注射部皮肤掐起形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皱褶处皮下,深约1.5~2cm;也可在注射部位先用针头深刺入肌肉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在注射部将皮肤和针头一起捏住,向上提拉,使针头进入皮下,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后右手将注射器内药液注入皮下,注药完毕,拔出针头,局部用碘酊消毒。
三、肌肉注射法肌肉内血管多,药液注入后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又因感觉神经较皮下少,疼痛较轻。
一般刺激性较强的和较难吸收的药液,如水剂青霉素、VB1,均可肌肉注射。
但刺激性很强的药液,如氯化钙、水合氯醛、浓盐水等,都不能作肌肉注射。
1.注射部位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选择臀部和颈侧(视频f02)。
犬、猫等小动物选择腰部肌肉,即脊柱两边的肌肉(视频f03)。
但注射菌苗和疫苗时,规定的注射部位为后肢肌肉。
禽在翼根内侧肌肉、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进行注射。
2.注射方法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经确实保定后,注射部剪毛、消毒,宠物可将注射部被毛分开后消毒。
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刺入肌肉内,回抽注射器针拴,针头无回血时,将药液注入肌肉内。
图f1-2-01图f1-2-02图f1-2-03四、静脉内注射法将药液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内的方法,称为静脉注射法。
常用的注射方法
![常用的注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24ea2c8bd63186bdebbcce.png)
常用的注射方法注射给药技术有很多,其中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做皮内注射、腹腔注射、胸腔注射、气管注射、瘤胃注射、瓣胃注射及眼球结膜眼睑结膜注射、眼球后注射、心脏内注射、关节内注射等。
选择用什么方法进展注射,主要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数量及牲畜和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
1、皮下注射〔1〕就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进入血液,发挥药效作用,而到达防治疾病的目的。
但凡易溶解、无强刺激性的药品及疫苗、菌苗、血清、抗蠕虫药( 如伊维菌素)等,某些局部麻醉,不能口服或不宜口服的药物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均可做皮下注射。
(2) 注射部位多项选择在皮肤较薄、富有皮下组织、活动性较大的部位。
大动物多在颈部两侧;猪在耳根后或股内侧;羊在颈侧、背胸侧、肘后或股内侧;犬、猫在背胸部、股内侧、颈部和肩胛后部;禽类在翼下。
(3) 注射方法术者抽取药液,排出气泡,注射针安装结实。
动物实行必要的XX,局部剪毛、消毒。
注射时,术者左手中指和拇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同时用食指尖下压使其呈皱褶陷窝,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从皱褶基部陷窝处与皮肤呈30°~40°角,刺入针头的2/3(根据动物体型的大小,适当调整进针深度),此时如感觉针头无阻抗,且能自由活动针头时,左手把持针头连接部,右手抽吸无回血即可推压针筒活塞注射药液。
如需注射大量药液时,应分点注射。
注完后,左手持干棉球按住刺入点,右手拔出针头,局部消毒。
必要时可对局部进展轻轻按摩,促进吸收。
当要注射大量药液时,应利用深部皮下组织注射,这样可以延缓吸收并能辅助静脉注射。
〔5〕考前须知刺激性强的药品不能做皮下注射,特别是对局部刺激较强的钙制剂、砷制剂、水合氯醛及高渗溶液等,易诱发炎症,甚至组织坏死。
大量注射补液时,需将药液加温后分点注射。
注射后应轻轻按摩或进展温敷,以促进吸收。
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建立轮流交替注射方案,到达在有限的注射部位吸收最大药量的效果。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比较表教学内容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比较表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139989928ea81c759f5780c.png)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
射比较表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比较表
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
(1)刺入过浅:针头未刺入血管。
(2)针头未完全进入血管内: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3)针头刺入较深,针尖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4)针头刺入过深,针尖穿透对侧血管壁: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兽医常见的五种注射方法缩写
![兽医常见的五种注射方法缩写](https://img.taocdn.com/s3/m/8c1f8d1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9.png)
兽医常见的五种注射方法缩写一、皮下注射法(IH)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于皮下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一般经5~lO分钟呈现效果。
凡是易溶解无强烈刺激性的药品及菌苗、疫苗等均可作皮下注射。
(一)部位:选择富有皮下组织、皮肤容易移动的部位。
犬、猫在颈侧或背部、股内侧。
(二)方法:局部剪毛消毒后,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捏起皮肤,食指压其顶点,使其形成三角凹窝,右手持注射器,迅速将针头刺入凹窝中心的皮肤内,深2厘米左右,放开皮肤,抽动活塞不见出血时,注入药液,药液多时,应分点注射,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局部涂以碘酊。
二、皮内注射法(IC)多用于牛结核菌素的变态反应试验、绵羊痘预防接种。
(一)部位:选在不易受磨擦、舐、咬处的皮肤。
通常是:马、牛在颈中上1/3处;猪在耳根;鸡在肉髯等部皮肤。
(二)方法:剪毛消毒后,手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30度角刺入皮内,缓慢地注入药液(一般不超过O.5毫升),推药时会感到阻力大,注射后在局部形成小丘疹,注射完毕,用酒精棉球轻压针孔,以免药液外溢。
三、肌肉注射法(IM)肌肉内血管丰富,注射后药液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又因感觉神经较皮下少,故引起疼痛较轻,临床上应用较多。
(一)部位:凡肌肉丰富的部位,均可进行肌肉注射。
犬、猫多在脊柱两侧的腰部肌肉或股部肌肉。
(二)方法:剪毛消毒后,将针头先刺入肌肉内,再接连吸好药液的注射器,抽拔活塞确认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或者先接好针头一次操作也可,注射时,不要将针头全刺入肌肉内,以免折断时不易取出。
四、静脉注射法(IV)将药液直接注于静脉管内,随着血流很快分布到全身,奏效迅速,但排除较快,作用时间短。
(一)部位:牛、马、羊、犬和猫等动物均可在颈静脉沟上1/3与中1/3交界处进行静脉注射,因为此处肌肉较薄,静脉比较浅在,操作容易,便于注射。
犬除颈静脉外,还可在腕关节以上的内侧或腕关节以下掌中部前内侧的静脉,或跗关节外侧、跗关节上方的静脉、股内侧的静脉等注射。
输液的手法和方法
![输液的手法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c6442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9.png)
输液的手法和方法
临床上常见的四种输液方法一般是指静脉注射法、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
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患者需就诊后,在医生指导下确定治疗方案,需要注意各种输液方法需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操作,不宜自己盲目进行。
1、静脉注射法:一般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
使针头斜面向上,且与皮肤呈15°-30°角度,一般药物不宜口服及皮下注射时采用;
2、皮内注射法:一般是指将药物注射到皮肤真皮层,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
疫苗、药敏、局麻前部操作常使用这种注射方法;
3、皮下注射法:一般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等都可用此方式注射。
注射时需注意针头斜面向上,并与皮肤呈30°-40°角,迅速刺入针头的1/2-2/3;
4、肌内注射法:是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以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以执毛笔姿势持注射器,用腕部力量,迅速垂直刺入约2.5cm,消瘦者和小儿应略浅,垂直进入即进针角度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区别
人们俗称的打针就是医学术语所说的注射,可分为五大类: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
静脉注射就是把药物注入静脉,它是使药物达到全身的最迅速的方式。
广义上,还包括吊输液瓶的静脉输液。
这里只说使用针管的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主要用于需要通过血液运输的药物、X光血管造影等诊断性治疗和静脉营养治疗。
通常打在四肢的静脉上,使用的针管最大,注射前要扎止血带。
针头扎入皮肤以后,必须见到回血以后才能推入药物。
“皮注”和“肌注”则相反,必须见不到回血时才能注射。
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
主要用于三种目的:
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
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
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
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
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
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它与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
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
①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
②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
③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适用于多种药物的注射,如抗生素。
因为通常选用肌肉较厚、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臀部,生活中常称为“在屁股上打针”,其实还可以打在上臂的三角肌。
它与皮注的区别在于,所注射的药液刺激性较强,药量较大,使用更大的针头和针管(皮注用1毫升针管,肌注用2~5毫升的针管),进针更深且针管与皮肤表面垂直。
肌肉注射时,因为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内或皮下丰富得多,吸收迅速,药物可很快到达全身。
如果将应该皮注的药物进行了肌肉注射,则原本是局部出现的反应会波及全身。
以注射疫苗为例,皮注后疫苗可引起正常的局部反应,如红、肿、热、痛,这些反应本可自然消失,若是做肌肉注射,则会变为脓肿、溃烂,引起发烧,甚至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免疫的效果,抵抗力低下的个体还可能感染该疫苗所免疫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