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第三章 在华外报的兴起与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报刊文章的通俗化原则 (2)出版自由的观念 (3)开发民智观念
汉学家马礼逊 马礼逊的成就 马礼逊
《汉语语法》(1812) 《华英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六卷之大 本,1815-1823) 《圣径》(新旧约全部译竣,共21卷, 1823年) 创办“英华书院”; 办报刊《察世俗每月 统纪传》、《澳门杂文编》(英文周刊, 1833) 但是,作为译员,参与过雅片贸易及中英 外交事务。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二、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1)马礼逊来华传教 与办报活动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 信徒家世,神学肄业 “愿至异邦宣传圣教” 绕道美国来华1807 “文字与教育播道”(译经) 汉学家的成就: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二、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2)米怜来华传教与办 报活动
麦都思
W.H.Medhu rst
天下新闻
18281 828 19371 938
纪德
Samud Kidd
马六甲
依泾杂说
士罗
郭士立
澳门
原件不 存
东西洋考 每月统计 传
源自文库
18331 838
Karl Friedrich Auqust Gutzlaff
广州 (后迁新 加坡)
宗教月 刊
各国消息
18381 939
麦都思
(2)《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内容与形式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名称由来: 宗旨: 内容特点 版式与发行: 编辑方针: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3)梁发的 办报活动
梁发(17881855) 贫苦之家,四 年村塾 广州谋生 1804 结识马礼逊 1810 投身报刊 1815 澳门办学 1829 遗恨国人 1855
马礼逊1819年他对白话的见解:“中国有学问的人以 为凡可敬重的书籍,当以深奥的古文辞出之,而不当以白 话写成,一如欧洲中古的学者们必用拉丁文一般。朱子写 其理学,始别开生面,用语录体。因为新的观念之传达, 诚不如用浅白文字之为愈,若采用这样深奥艰涩的文体翻 译圣经,以取悦于一般的学者,或以炫耀自己的文才,是 无异古埃及的祭司们已写出象形文字,除却他们自己或少 数人可以会意之外,真是难索解人。翻译圣经当用浅白及 简易文字之为至高原则,则不得不完全承认的。……我宁 愿采用易认易解的通俗字,而舍弃深奥罕见的经典字;我 宁愿被人视为俚俗不雅,而不愿令人难读难解。”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序》为报刊文体规定了短、通俗 引人看的三项写作原则是颇具开创意义的。中国士大夫直 到80多年之后,才创刊了白话报章,而真正不以写白话为 俚俗,更要待百年后的五四动运之后。
广州
教会月 刊
尽管我们和他们(指中国人)有长期的交往, 他们仍然公然表示是高于其他国家而位居世界第一, 并视其他民族为“蛮夷”。这种无知与自傲,严重 地影响了旅居广州的外国人的利益,妨碍了他们与 中国人之间的交往。这个旨在维护广州与澳门的外 国人利益的月刊,就是要促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 艺、科学及基本信条,与其高傲和排外的观念相抗 衡。此刊物将不谈论政治,也不要在任何问题上以 刺耳的语言触怒他们。我们有更高明的办法显示我 们并非“蛮夷”。编者认为更佳之手法是通过事实 的展示,从而说服中国人,让他们知道自己还有许 多东西需要学习。与此同时,编者也认识到外国人 与当地有影响力人士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将尽 力促进彼此间的友谊,并希望最后能证明是获得成 功的……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三、早期华南与广州的外国人办报活动
1.麦都思、吉德等的人创办的早期教会报刊 麦都思、 当时中国人对传教士的看法) (当时中国人对传教士的看法) 麦都思( 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urst,1796-1857) Medurst,1796-1857) 幼年就读英教会学校, 幼年就读英教会学校 , 印刷技 工学徒 来华协助米怜印报1817 来华协助米怜印报1817 槟城传教 1819 创办《 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 创办 《 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 》 1823 墨海书馆 颇丰的著述: 颇丰的著述: 吉徒Samuel Kidd,1799 1843) 1799吉徒Samuel Kidd,1799-1843) 学习中文;1824年抵达马六 学习中文;1824年抵达马六 1825年到槟城传教 甲,1825年到槟城传教 1827年返回马六甲成为英华 1827年返回马六甲成为英华 书院的中文教师;1828年 书院的中文教师;1828年 任英华书院院长, 任英华书院院长,创刊 天下新闻》 《天下新闻》 1829年曾开后返英 1837年 年曾开后返英。 1829年曾开后返英。1837年 成为伦敦大学中国语文与 中国文字讲座教授, 中国文字讲座教授,开英 国大学汉学讲座之先河
第三章
在华外报的兴起与影响
第三章 在华外报的兴起与影响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一、清末“西学东渐”之潮流 清末“西学东渐”
清末的国际国内情势 清末“西学东渐” 清末“西学东渐”之过程与影响 中西启蒙之不同进路 在华外报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三章 在华外报的兴起与影响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问题: 1、简要评述一下在华外报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2、介绍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传教士及其所办的 报刊。 二、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中国人怎样批判教会呢? “在小册子上,他指责穷凶极恶的蛮夷竟 想要改造天朝之民,真是荒唐与无知之极。他 还指出,为了本身的利益,把毒品与鸦片等推 广至中国民间,毒害他人,足见蛮夷缺乏仁义 之心。他列举道:派遣军舰与军队到他国抢劫 并占为已有者,是无法佯装为义者的。至于允 许男女在公开场合同时露面并在街上手牵手阔 步而行,则说明了他们丝毫没有羞耻心。除此 之外,他们还拒绝接受古代先贤之遗训,显示 他们不求上进。在实际上,信是蛮夷惟一可以 自我标榜的道德。在五伦之中,居然缺了四项, 人们怎能期待他们改造他人?”
创办宗旨:是为在华外国人的利益辩护,宣传目标是宣 扬西方文化优越,以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思想,传播西 方友谊以清除中国公公敌视外国人的心理。 形式特征:雕版印刷,书本式,封面设计与刊名同《察 世俗》,内容结构也是宗教、伦理、科学知识。 内容特点:①宗教内容已退居次要地位,解释教义的专 文没有了。②伦理道德的内容以中外关系的行为准则为重 ,如做生意要公平、诚实,中外人士要和睦相处,以礼相 待,而不要的外国人为“蛮夷”。③文化科学知识成了刊 物的重要内容,包括更为广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且偏重反映西方科学成就的实用知识而不是宣扬上帝全 能的天文知识,如“火蒸车”,《救为绝》(急救方法) 、《东西史记和合》,殖民地印度政绩等等。④中西文学 ,如《李太白文》,《伊里亚得》并称荷马和英国密文顿 的作品为“诸诗之冠”。
米怜(willim Milne,17851822) 来华传教(1813) 来华传教(1813) 选择马六甲(英属殖 选择马六甲(英属殖民地) 创办《 察世俗》 还有“ 创办 《 察世俗 》 ( 还有 “ 英 华书院” 立义馆” 华书院”、“立义馆”) 病逝马六甲(1822. 病逝马六甲(1822.6)
三、早期华南与广州的外国人办报活动
2、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1)创办者与创办背景、目的 创办者与创办背景、 郭士立 Charles Gutzlaff,1803Gutzlaff,1803-1851 普鲁士人, 18岁时入柏林教会学 普鲁士人 , 18 岁时入柏林教会学 校学习,1923年加入荷兰布道 校学习 , 1923 年加入荷兰布道 1826年被派往荷属殖民地 会 , 1826 年被派往荷属殖民地 的巴达维亚,1829年改入伦敦 的巴达维亚 , 1829年改入伦敦 布道会。1830年抵达暹罗 年抵达暹罗( 布道会 。 1830 年抵达暹罗 ( 今 泰国) 泰国 ) , 从事基督教新教的播 教活动。 教活动。 郭士立1831 1831年从东南亚地进入中 郭士立1831年从东南亚地进入中 国。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三、早期华南与广州的外国人办报活动
2、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①广州创办1833-1835 广州创办18331833 ②新加坡复刊1837-1838 新加坡复刊18371837 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1834 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1834 复刊《东西洋考》 复刊《东西洋考》1837 创办宗旨 形式特征 内容特点 业务改进 《新闻纸略论》 新闻纸略论》
麦都思颇丰的著述 中文著作及译著59本,马来文著作7本, 英文著作28本,《英文与日文词汇》一本。 曾经为的报刊《中国从报》《北华捷报》 撰稿。 在上海创办“墨海书馆”。(墨海书馆,由 英国伦敦教会麦都思创立,其前身是设在今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印刷所。1843年(清道光 二十三年)迁移上海,这是外国教会在上海开 设的第一个现代出版机构)。当时用牛为动 力 “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 杀老牛浑未解,不耕禾陇种书田”
报刊名称 察世俗每 月统计传 特选撮要 每月统计 传
出版 时间 18151 821 18231 826
创办人 米怜
William Milne
创办地 点 马六甲 巴达维 亚(今雅 加达)
性质 宗教月 刊 宗教月 刊
宗教月 刊(英 商资助)
内容与形式说明
“神理”“人道”、“国俗”,天 文地理知识‘还有诗歌、寓言和 “告贴”。雕版印刷,书本式。 赠阅。 内容与上相同,仅地理、历史等 知识性内容有所增加,阐述教义 的文章略有减少。雕版印刷,书 本式。赠阅。 主要为欧洲与中国的新闻,宗教 和道德文章退居次要地位。最先 采用活铅字单张印刷,赠阅。 内容“多有讽刺之陋规”。木版 与铅字印刷,中英文对照排版。 赠阅。 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高教 道德文章,强调中西应以理相待, 公平和睦相处。中西文学、新闻 与言论增多。雕版印刷,书本式。 赠阅。 一些国家的历史、地理介绍,航 运消息、物价行情。以广州新闻 为主,特辟专页刊载广州商情。 石印,赠阅。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四、早期西方报刊观念的传入
早期传教士向中国输的新闻传播思想 问题: 问题: 综述历史事实,早期传教士向中国输了那些新闻传播思想? 综述历史事实,早期传教士向中国输了那些新闻传播思想?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四、早期西方报刊观念的传入 早期传教士向中国输的新闻传播思想?
1834《新闻纸略论》“在西方各国有最奇之事,乃系 新闻纸篇也。此样书纸乃先三百年初出于义打里亚国, 因每张的价是小铜钱一文,小钱一文西方语说加西打, 故以新闻纸名为加西打,即因此意也。后各国照样成此 篇纸,至今则到处都有之甚多也。惟初系官府自出示之, 而国内所有不吉等事不肯引入之,后则各国人人自可告 官而能得准印新闻纸,但间有要先送官看各张所载何意, 不准理论百官之政事,又有的不须如此各可随自意论, 诸事但不犯律法之事也。其新闻纸有每日出一次的,有 二日出一次的,有七日出二次的,亦有七日或一月出一 次不等的,最多者乃每日出一次的,其次则每七日出一 次的也。其每月一次出者,亦有非记新闻之事,乃论博 学之文。于道光七年在英吉利国核计有此书篇,共四百 八十多种,在米利坚国有八百余种,在法兰西国有四百 九十种也。此三国为至多,而其理论各事更为随意,于 例无禁,然别国亦不少也。”
业务改进:①设新闻专栏,每期刊登新闻。新闻绝大部分为 翻译自外报的国际新闻,间或广州、澳门新闻,②开始选录《京 报》内容,并不时刊出贸易物价表。③有了固定的言论栏目,与 “新闻”并重。值得注意的是,刊物上的言论已不再用来阐述教 义,而是用来回答现实生活中所提出问题,如中外贸易,中国应 学习各国所长,中国人不应称外国人为“蛮夷”等。这已和报刊 言论的要求相接近了。④写作、编辑等方面:写作上强调通俗、 短和吸引读者兴趣,对米怜所提出三条原则作了进一步发挥。《 东西洋考》的内容贴近社会现实生活,题材也多样化,对读者的 吸引力显然超过《察世俗》,在贯彻“短”的原则方面它做得更 好一些。《东西洋考》除了一篇文章外,不登长文,不作连载。 在编辑方面每期在卷首都刊有本期内容目录、清晰醒目,便利读 者阅看。栏目基本稳定,随着需要的变化略有改动。在篇末有时 加上编者按语。这些做法,后来中文报刊经常采用,但当时还是 第一次出现。总之,在业务上,《东西洋考》已在相当程度上具 有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了。 该刊1833年12月(阴历)所载《新闻纸略论》一文,应当为 中文报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汉学家马礼逊 马礼逊的成就 马礼逊
《汉语语法》(1812) 《华英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六卷之大 本,1815-1823) 《圣径》(新旧约全部译竣,共21卷, 1823年) 创办“英华书院”; 办报刊《察世俗每月 统纪传》、《澳门杂文编》(英文周刊, 1833) 但是,作为译员,参与过雅片贸易及中英 外交事务。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二、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1)马礼逊来华传教 与办报活动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 信徒家世,神学肄业 “愿至异邦宣传圣教” 绕道美国来华1807 “文字与教育播道”(译经) 汉学家的成就: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二、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2)米怜来华传教与办 报活动
麦都思
W.H.Medhu rst
天下新闻
18281 828 19371 938
纪德
Samud Kidd
马六甲
依泾杂说
士罗
郭士立
澳门
原件不 存
东西洋考 每月统计 传
源自文库
18331 838
Karl Friedrich Auqust Gutzlaff
广州 (后迁新 加坡)
宗教月 刊
各国消息
18381 939
麦都思
(2)《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内容与形式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名称由来: 宗旨: 内容特点 版式与发行: 编辑方针: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3)梁发的 办报活动
梁发(17881855) 贫苦之家,四 年村塾 广州谋生 1804 结识马礼逊 1810 投身报刊 1815 澳门办学 1829 遗恨国人 1855
马礼逊1819年他对白话的见解:“中国有学问的人以 为凡可敬重的书籍,当以深奥的古文辞出之,而不当以白 话写成,一如欧洲中古的学者们必用拉丁文一般。朱子写 其理学,始别开生面,用语录体。因为新的观念之传达, 诚不如用浅白文字之为愈,若采用这样深奥艰涩的文体翻 译圣经,以取悦于一般的学者,或以炫耀自己的文才,是 无异古埃及的祭司们已写出象形文字,除却他们自己或少 数人可以会意之外,真是难索解人。翻译圣经当用浅白及 简易文字之为至高原则,则不得不完全承认的。……我宁 愿采用易认易解的通俗字,而舍弃深奥罕见的经典字;我 宁愿被人视为俚俗不雅,而不愿令人难读难解。”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序》为报刊文体规定了短、通俗 引人看的三项写作原则是颇具开创意义的。中国士大夫直 到80多年之后,才创刊了白话报章,而真正不以写白话为 俚俗,更要待百年后的五四动运之后。
广州
教会月 刊
尽管我们和他们(指中国人)有长期的交往, 他们仍然公然表示是高于其他国家而位居世界第一, 并视其他民族为“蛮夷”。这种无知与自傲,严重 地影响了旅居广州的外国人的利益,妨碍了他们与 中国人之间的交往。这个旨在维护广州与澳门的外 国人利益的月刊,就是要促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 艺、科学及基本信条,与其高傲和排外的观念相抗 衡。此刊物将不谈论政治,也不要在任何问题上以 刺耳的语言触怒他们。我们有更高明的办法显示我 们并非“蛮夷”。编者认为更佳之手法是通过事实 的展示,从而说服中国人,让他们知道自己还有许 多东西需要学习。与此同时,编者也认识到外国人 与当地有影响力人士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将尽 力促进彼此间的友谊,并希望最后能证明是获得成 功的……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三、早期华南与广州的外国人办报活动
1.麦都思、吉德等的人创办的早期教会报刊 麦都思、 当时中国人对传教士的看法) (当时中国人对传教士的看法) 麦都思( 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urst,1796-1857) Medurst,1796-1857) 幼年就读英教会学校, 幼年就读英教会学校 , 印刷技 工学徒 来华协助米怜印报1817 来华协助米怜印报1817 槟城传教 1819 创办《 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 创办 《 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 》 1823 墨海书馆 颇丰的著述: 颇丰的著述: 吉徒Samuel Kidd,1799 1843) 1799吉徒Samuel Kidd,1799-1843) 学习中文;1824年抵达马六 学习中文;1824年抵达马六 1825年到槟城传教 甲,1825年到槟城传教 1827年返回马六甲成为英华 1827年返回马六甲成为英华 书院的中文教师;1828年 书院的中文教师;1828年 任英华书院院长, 任英华书院院长,创刊 天下新闻》 《天下新闻》 1829年曾开后返英 1837年 年曾开后返英。 1829年曾开后返英。1837年 成为伦敦大学中国语文与 中国文字讲座教授, 中国文字讲座教授,开英 国大学汉学讲座之先河
第三章
在华外报的兴起与影响
第三章 在华外报的兴起与影响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一、清末“西学东渐”之潮流 清末“西学东渐”
清末的国际国内情势 清末“西学东渐” 清末“西学东渐”之过程与影响 中西启蒙之不同进路 在华外报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三章 在华外报的兴起与影响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问题: 1、简要评述一下在华外报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2、介绍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传教士及其所办的 报刊。 二、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中国人怎样批判教会呢? “在小册子上,他指责穷凶极恶的蛮夷竟 想要改造天朝之民,真是荒唐与无知之极。他 还指出,为了本身的利益,把毒品与鸦片等推 广至中国民间,毒害他人,足见蛮夷缺乏仁义 之心。他列举道:派遣军舰与军队到他国抢劫 并占为已有者,是无法佯装为义者的。至于允 许男女在公开场合同时露面并在街上手牵手阔 步而行,则说明了他们丝毫没有羞耻心。除此 之外,他们还拒绝接受古代先贤之遗训,显示 他们不求上进。在实际上,信是蛮夷惟一可以 自我标榜的道德。在五伦之中,居然缺了四项, 人们怎能期待他们改造他人?”
创办宗旨:是为在华外国人的利益辩护,宣传目标是宣 扬西方文化优越,以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思想,传播西 方友谊以清除中国公公敌视外国人的心理。 形式特征:雕版印刷,书本式,封面设计与刊名同《察 世俗》,内容结构也是宗教、伦理、科学知识。 内容特点:①宗教内容已退居次要地位,解释教义的专 文没有了。②伦理道德的内容以中外关系的行为准则为重 ,如做生意要公平、诚实,中外人士要和睦相处,以礼相 待,而不要的外国人为“蛮夷”。③文化科学知识成了刊 物的重要内容,包括更为广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且偏重反映西方科学成就的实用知识而不是宣扬上帝全 能的天文知识,如“火蒸车”,《救为绝》(急救方法) 、《东西史记和合》,殖民地印度政绩等等。④中西文学 ,如《李太白文》,《伊里亚得》并称荷马和英国密文顿 的作品为“诸诗之冠”。
米怜(willim Milne,17851822) 来华传教(1813) 来华传教(1813) 选择马六甲(英属殖 选择马六甲(英属殖民地) 创办《 察世俗》 还有“ 创办 《 察世俗 》 ( 还有 “ 英 华书院” 立义馆” 华书院”、“立义馆”) 病逝马六甲(1822. 病逝马六甲(1822.6)
三、早期华南与广州的外国人办报活动
2、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1)创办者与创办背景、目的 创办者与创办背景、 郭士立 Charles Gutzlaff,1803Gutzlaff,1803-1851 普鲁士人, 18岁时入柏林教会学 普鲁士人 , 18 岁时入柏林教会学 校学习,1923年加入荷兰布道 校学习 , 1923 年加入荷兰布道 1826年被派往荷属殖民地 会 , 1826 年被派往荷属殖民地 的巴达维亚,1829年改入伦敦 的巴达维亚 , 1829年改入伦敦 布道会。1830年抵达暹罗 年抵达暹罗( 布道会 。 1830 年抵达暹罗 ( 今 泰国) 泰国 ) , 从事基督教新教的播 教活动。 教活动。 郭士立1831 1831年从东南亚地进入中 郭士立1831年从东南亚地进入中 国。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三、早期华南与广州的外国人办报活动
2、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①广州创办1833-1835 广州创办18331833 ②新加坡复刊1837-1838 新加坡复刊18371837 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1834 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1834 复刊《东西洋考》 复刊《东西洋考》1837 创办宗旨 形式特征 内容特点 业务改进 《新闻纸略论》 新闻纸略论》
麦都思颇丰的著述 中文著作及译著59本,马来文著作7本, 英文著作28本,《英文与日文词汇》一本。 曾经为的报刊《中国从报》《北华捷报》 撰稿。 在上海创办“墨海书馆”。(墨海书馆,由 英国伦敦教会麦都思创立,其前身是设在今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印刷所。1843年(清道光 二十三年)迁移上海,这是外国教会在上海开 设的第一个现代出版机构)。当时用牛为动 力 “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 杀老牛浑未解,不耕禾陇种书田”
报刊名称 察世俗每 月统计传 特选撮要 每月统计 传
出版 时间 18151 821 18231 826
创办人 米怜
William Milne
创办地 点 马六甲 巴达维 亚(今雅 加达)
性质 宗教月 刊 宗教月 刊
宗教月 刊(英 商资助)
内容与形式说明
“神理”“人道”、“国俗”,天 文地理知识‘还有诗歌、寓言和 “告贴”。雕版印刷,书本式。 赠阅。 内容与上相同,仅地理、历史等 知识性内容有所增加,阐述教义 的文章略有减少。雕版印刷,书 本式。赠阅。 主要为欧洲与中国的新闻,宗教 和道德文章退居次要地位。最先 采用活铅字单张印刷,赠阅。 内容“多有讽刺之陋规”。木版 与铅字印刷,中英文对照排版。 赠阅。 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高教 道德文章,强调中西应以理相待, 公平和睦相处。中西文学、新闻 与言论增多。雕版印刷,书本式。 赠阅。 一些国家的历史、地理介绍,航 运消息、物价行情。以广州新闻 为主,特辟专页刊载广州商情。 石印,赠阅。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四、早期西方报刊观念的传入
早期传教士向中国输的新闻传播思想 问题: 问题: 综述历史事实,早期传教士向中国输了那些新闻传播思想? 综述历史事实,早期传教士向中国输了那些新闻传播思想?
第一节 传教士带来新式报刊
四、早期西方报刊观念的传入 早期传教士向中国输的新闻传播思想?
1834《新闻纸略论》“在西方各国有最奇之事,乃系 新闻纸篇也。此样书纸乃先三百年初出于义打里亚国, 因每张的价是小铜钱一文,小钱一文西方语说加西打, 故以新闻纸名为加西打,即因此意也。后各国照样成此 篇纸,至今则到处都有之甚多也。惟初系官府自出示之, 而国内所有不吉等事不肯引入之,后则各国人人自可告 官而能得准印新闻纸,但间有要先送官看各张所载何意, 不准理论百官之政事,又有的不须如此各可随自意论, 诸事但不犯律法之事也。其新闻纸有每日出一次的,有 二日出一次的,有七日出二次的,亦有七日或一月出一 次不等的,最多者乃每日出一次的,其次则每七日出一 次的也。其每月一次出者,亦有非记新闻之事,乃论博 学之文。于道光七年在英吉利国核计有此书篇,共四百 八十多种,在米利坚国有八百余种,在法兰西国有四百 九十种也。此三国为至多,而其理论各事更为随意,于 例无禁,然别国亦不少也。”
业务改进:①设新闻专栏,每期刊登新闻。新闻绝大部分为 翻译自外报的国际新闻,间或广州、澳门新闻,②开始选录《京 报》内容,并不时刊出贸易物价表。③有了固定的言论栏目,与 “新闻”并重。值得注意的是,刊物上的言论已不再用来阐述教 义,而是用来回答现实生活中所提出问题,如中外贸易,中国应 学习各国所长,中国人不应称外国人为“蛮夷”等。这已和报刊 言论的要求相接近了。④写作、编辑等方面:写作上强调通俗、 短和吸引读者兴趣,对米怜所提出三条原则作了进一步发挥。《 东西洋考》的内容贴近社会现实生活,题材也多样化,对读者的 吸引力显然超过《察世俗》,在贯彻“短”的原则方面它做得更 好一些。《东西洋考》除了一篇文章外,不登长文,不作连载。 在编辑方面每期在卷首都刊有本期内容目录、清晰醒目,便利读 者阅看。栏目基本稳定,随着需要的变化略有改动。在篇末有时 加上编者按语。这些做法,后来中文报刊经常采用,但当时还是 第一次出现。总之,在业务上,《东西洋考》已在相当程度上具 有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了。 该刊1833年12月(阴历)所载《新闻纸略论》一文,应当为 中文报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