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第七章 环境地学42页PPT

合集下载

环境学概论土壤环境PPT课件

环境学概论土壤环境PPT课件
土壤污染的间接有害性 • 次生污染源 • 影响作物品质
第四章 土壤环境
3
第3页/共70页
影响土壤污染程度的因素 污染物的数量 强度 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
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
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第四章 土壤环境
4
第4页/共70页
为什么土壤具有净化功能?
湘潭锰矿
距离 沟边 50m 150m 250m 对照区
Cd 6.25 5.0 1.38 1.13 0.31 Mn 14100 5119 1549 1549 309
14
第14页/共70页
大气污染型
➢ 污染来源:被污染的大气,污染物通过降 水或沉降落入土壤表层
➢ 污染分布特点: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呈环 状或带状分布,长轴沿主风向伸长。
大气污染型
农业污染型
生物污染型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第四章 土壤环境
11
第11页/共70页
水体污染型
污染来源:污水灌溉或受污染水淹没 污染分布特点:沿河流或灌溉干支渠成枝形片状分布
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 2500多公顷,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 5~7mg/kg。
第四章 土壤环境
➢ 均值-标准差法 ➢ 差异检验法 ➢ 富集系数法 ➢ 相关分析法
第四章 土壤环境
21
第21页/共70页
二、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污染特征
1、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一般不易随水移动, 不能为微生物分解,而在土壤中累积。
2、具有表聚现象。
3、植物对各种重金属的需求有很大差别:
有些重金属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并不需要的,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明显等;
➢ 有机-无机胶体的吸附作用 重金属被土壤胶体的吸附固定可分为两种 方式:如金属元素被吸附在胶体表面的交 换点上,则较易被释放;如保持在胶体矿 物的晶格中,则很难释放,不利于金属元 素的迁移。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2024)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2024)

生态系统破坏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影响 人类福祉。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原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威胁 本地物种的生存。
2024/1/30
27
固体废弃物处理问题透视
垃圾围城
城市化进程中,固体废 弃物产生量迅速增长, 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 围城现象。
2024/1/30
土壤和水体污染
固体废弃物的不当处理 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 重污染。
8
水圈层结构与功能
水圈层结构
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 水等。
人类活动对水圈层的影响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排放 污染物导致水体污染等。
水圈层功能
调节地球气候、提供水资源、维持生 态系统平衡等。
2024/1/30
9
岩石圈层结构与功能
2024/1/30
岩石圈层结构
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4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
反作用。
2024/1/30
研究任务
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提出 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技术途 径,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包括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 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等 多个分支领域。
2024/1/30
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培养
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培养环保 行为习惯。
29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0
2024/1/30
14
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分析
土壤污染现状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不当处理,导致 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环境科学概论pptPPT教案

环境科学概论pptPPT教案

⑵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 ①水污染是一种水质恶化的现象。 ②这种恶化是由于水体中进入了某种物质或能量而造成的。
③水体所承纳的物质或能量之多已达到了导致水体水质发 生改变的程度,即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④这种变化影响了水的有效利用,即将本来可用于某种目 的的水恶化为只能用于更低目的的水。
⑶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包括:向水体排放未经过妥善处理 的
(1)水资源告急
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年均1.1万亿m3,但由于工业
废水、生活污水等对水体的污染,至少还要损失3000亿 m3,剩下的淡水仅为人均600m3。因此,许多地方出现了用 水告急。城市平均日缺水量达1600万m3 。据统计,1984年 我国缺水约770亿m3,全国688个城市就有400个供水紧张。 (2)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 ①资源性缺水,来源于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
定量、经验分析、行政决策进行。
功能区划分原则: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水体不得 降
低现状使用功能,兼顾规划功能;有多种功能的水域,依 最
高功能区划类别第;34统页/共筹36考页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上下游区 域
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合理利用水体自净 能
(2)制定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i)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ii)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核心,着眼于全过程控制。
①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用 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目前常用 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
②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表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 量(mg/l)。在第29页0℃/共3和6页在BOD的测定条件下以五日作为 测定BOD的标准时间,称之为五日生化吸氧量,以BOD5 表示。

环境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学概论PPT课件

2017/7/17
2.4、知识经济时代(后工业时代)
人视自然为朋友 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仍
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1世纪的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人类积极进行环境保护。
“绿色文明”
2017/7/17
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 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初露端倪,进入20世纪90午代, 地球荒漠化、海洋污染、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更是突破 了国界,成为影响全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20世纪全球 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与空气污染; ④土壤遭到破坏,荒漠化程度加剧;⑤、海洋污染和过 度开发;⑥生物多样性锐减;⑦森林面积减少;⑧有害 废物的越境转移;⑦淡水受到威胁;⑩混乱的城市化。
2017/7/17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 境
物质和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2017/7/17
地球元素含量与人体含量关系图
2017/7/17
1.2、人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进化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人类依靠环境而生存、进化和发展,不断从环境中索取 物质、能源和信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批判环境决定论。 2)、人类可以能动的认识、改造环境 能动地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行为及其结果和影响,从而更 好地去征服、改造和利用环境,并使环境更适合于人类 的发展。 3)、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不可分割的辨 证统一体。 人与环境是密不可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 系和相互影响的。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性与人对能环境的 能动性是统一的。
2017/7/17
恩格斯的著名论断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 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 ,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 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本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 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干扰:是指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 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的人类不良 的影响。包括:噪声、振动、电磁干扰、 热干扰等。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3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3、社会环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 劳动中所形成的,是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 联系及方式的总和,包括经济关系、道德 观念、文化风俗、意识形态、法律关系等。
• 包括:文化环境 心理环境
4、环境如果按空间尺度大小,由近及远,由 小到大可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 环境、星际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自然环境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作进一步 分类。
• 按要素分:大气环境 水环境 土壤环境
• 按生态特征分:陆生环境 水生环境
• 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原生环境 次生环境
2、工程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 类的工业、农业、建筑、交通、通讯等工 程所构成的人工环境,是一个整体的技术 圈。
其次,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地区的 环境由其若干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 素),以其特定的联系方式构成一个完整 的系统。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第三,环境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变动性特 征。区域性在于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 的地域,其结构方式、组成程度,能量物 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性程度等都具有 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区域特征。环境 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 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 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7.第七章 环境地学 环境科学概论课件

7.第七章 环境地学 环境科学概论课件

2020/10/25
图7-3 全球水文循环过程(根据 Moore,1996重绘)
(3)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 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 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 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作为水体污染。
(5)空气资源的价值及保护
通过动物的呼吸,新鲜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由血液输送到体内 各组织和细胞并参与各种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才能使生命得 以延续。
空气还是第一性生产者——植物的呼吸及正常生理反应中必 不可少的物质。空气运动除了能促进物质、热量和水汽的交 换,产生形形色色的大气现象、为人类提供清洁的风能外,还 是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途径。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 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 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就称为 水体的自净作用。
2020/10/25
水体的净化作用,按其净化机制,可分 为三种净化类型:
• 物理净化:污染物在水体中由于混合、稀释、扩散、
挥发、沉淀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浓度降低的 过程。
2020/10/25
(2)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即在一定的时域
空间内,水分在循环、转化过程中,其数量遵循质 量守恒定律,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 必等于该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图7-3)。
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 是水循环的内在规律。
2020/10/25
其研究方法一般分数学模拟、室内流体物理模拟 (如风洞、水槽、对流室模拟)及现场实验。
2020/10/25
(3)大气圈的能量循环与物质循环

环境科学概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环境科学概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的概念是相对的。 环境总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或者说是相对于 主体而言的客体。中心事物周围的(非中心)事 物就是环境。 环境科学中的中心事物是人(人类社会)。人类的 外部世界,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一般考虑与人 类的生存关系最密切的事物)。中心事物与非中 心事物、或者主体与客体构成一个系统。以人类 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就是环境。
二、环境的划分
按环境要素的属性一般包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要素):围绕人类的空间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 体。例如:太阳辐射、空气、水分、土壤、矿产、动植物、 微生物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要素的总和。这些都是人类 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的社会劳动 改造形成的,它凝聚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 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标志,又随着人类文明 的进程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社会环境也称为文化 —社 会环境。 ——人工构筑物、交通运输、通信、经济、文化、道德、 传统、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 • 长期不合理的资源利用 •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 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问题。 ——生存-发展-和谐
跨界环境问题磨擦上升
酸雨、沙尘暴—日本、韩国 黄海污染—韩国 跨界河流污染和水资源开发—俄罗斯、朝 鲜、东南亚
环境声学 环境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 环境生物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物理学 的交叉学科。 环境电磁学
环境基础科 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环境化学 环境Leabharlann 态学 环境医学环境分析化学 环境污染化学 污染控制化学 环境流行病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医学监测

环境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学概论PPT课件

三、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 1、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 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 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 素通常包括: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 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由大气组成大 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生物体 组成生物群 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等等。
二、人类的环境 人类环境的结构
1、自然环境
➢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 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 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 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 素的总和;
➢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 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发生和发展,被利用和改造。
自然环境的要素构成
自然环境的层次结构
自然环境
地球环境 外围空间环境
岩石圈
土圈
水圈
生物圈 其他圈层
地球环境的圈层结构特性
2、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人类活动的产物
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组成。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但反过来又成为人类活动的制约条件,也是影响人类与 自然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环境地质概论》PPT课件-精品文档

《环境地质概论》PPT课件-精品文档

• 境的社会性、经济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 使同学们学会 认识与分析 地形、地貌、地壳环境特征的形成 • 机理,以及地质灾害的不利因素,增强忧患意识,更好地欣赏 • 自然美,并了解矿物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它在工业、 • 艺术、建筑装潢等方面的利用价值。激发科学热情,为深入研 • 究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基础理 • 论与技术方法。
• 的认识与研究推向了一个新 的高度,那就是
• 既要研究地质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要研究人对
• 地质环境的作用,也就是 特别强调了人与地质
• 环境的关系,新的学科 一一 环境地质学由• 此诞生了。 Nhomakorabea•

环境地质学主要是在地质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
• 于地质科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
环境地质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 它包括这样一些研究内容:
写在前面-
沉思往事立残阳,不知何事萦怀抱。 新翻乐府凄凉词,曲罢一声长叹。
随着自然科学和生产力和高速发展,人类与 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即地质环境的矛盾进一步激 化,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地质问题 日趋尖锐,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岩溶塌 陷、海水入浸、滑坡、沙漠化以及多发性地方病等,说 明地质环境对人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人类对地质环境
• • 一、什么是环境地质学
• 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事物--大气、水、土地、
• 岩石、矿山、森林、山脉、动物、植物等的总称。


环境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扩大,向下可至地壳下
• 部,向外可达恒远的宇宙空间。
1、区域地质环境研究,为区域规划、经济发 展、国土整治及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学概论(PPT7)(正式完美版)

环境学概论(PPT7)(正式完美版)

环境学概论(PPT7)(正式完美版)目录•环境学概述与重要性•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绿色低碳生活倡导与实践•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01环境学概述与重要性环境学定义及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环境(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和人工环境(如城市、工业、交通等)。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相互依存人类依赖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如食物、水、空气)和服务(如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

相互影响人类活动通过污染和破坏影响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也通过自然灾害等方式影响人类。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当今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01020304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威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性。

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自然资源迅速耗竭,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以及城市垃圾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与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规范人类活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发展环保技术和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教育宣传政策法规科技创新公众参与02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气候、土壤、水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030201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功能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价值生物多样性概念指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科学概论 孙强环境科学概论ppt

环境科学概论 孙强环境科学概论ppt

环境科学概论孙强环境科学概论ppt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化工104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整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整理一、环境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与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

二、环境污染按来源分类1.工业污染;2.农业污染;3.交通运输污染;4.生活污染等。

三、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1.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防治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2.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种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再生产。

四、一次能源、二次能源1.2.二次能源是指经过加工,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等。

五、可再生能源。

六、生态学的任务(生态学是七、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1.2.二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

八、化学烟雾的类型1.2.光化学烟雾:洛杉矶烟雾,氧化型烟雾,主要出现在夏季。

在900~1100NOx还原为N2和H2O,基氨(NH3)尿素((NH2)2CO)温度超过1100NO1.筛分作用;2.4.静电作用;5.重力沉降作用。

十一、湿式石灰石-1.原理: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是用含石灰石的浆液洗涤烟气,以中和(脱除)烟气中的SO2,形成的产物为石膏;2.特点:SO2的脱除率高。

效率可达90%以上,能适应大气量、高浓度SO2烟气的脱硫。

十二、汽车尾气三效催化转化器的作用利用铂(催化氧化反应)和铑(催化还原反应),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成分CO,NOx,碳氢化合物等催化转化为无毒的N2,H2O,CO2等排放,属于机外净化。

主要反应:十三、SCR脱硝过程中用的还原剂化工104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整理还原剂为NH3(SCR是指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是指氨选择性地与NOx反应而不是被氧气氧化为N2、N2O或NO,目前催化剂主要有三种:贵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沸石催化剂。

)十四、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过程在无氧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等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生成CH4和CO2的过程。

2024年度《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2024年度《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会 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水电站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 响、风电场对鸟类迁徙的影响等。
能源利用效率问题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剧,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7
PART 04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 介绍
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居民生 活和健康。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人工构筑物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加剧,影响城市气候和居民生活。
2024/2/2
16
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问题认识
2024/2/2
化石能源开采利用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 气、废水和固废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环境科学概论》 PPT课件
REPORTING
2024/2/2
1
目录
• 环境科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自然环境系统组成要素及相互作用 • 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评价 •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介绍 •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探讨 • 全球变化背景下环境科学发展趋势预测
2024/2/2
2
PART 01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物种保护 计划、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利 用资源等。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定期监测 和评估,了解其动态变化,为保 护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2024/2/2
25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
退化生态系统成因分析
分析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
20
2、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是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 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 此它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21
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社会活动引 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 们导致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 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 而引起的。按对象性质分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 物环境破坏
特点:1、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2、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 从地表到高空及地下,呈立体态;
3、表现形式要加多样化;
.
19
4、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5、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威胁人类 生存和发展。
三、环境问题分类
1、 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它 是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 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使人类社 会遭受一定损害的问题。包括地震、火 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 干旱等等。
• 对于环境科学来说,中心事物是人,“环 境”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指的是环绕于 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 因素,工程因素和社会因素。
.
9
二、环境的分类和组成 1、 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它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组成的。 大气 水体
要素 土地 岩石 生物
.
10
自然环境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作进一步 分类。
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区域环境有:森林、草 原、沙漠、冰川、海洋、湖泊、河流、山 地、平原等多种类型。
以人工环境为主体的区域环境有:城市、农 村、工业区、旅游区,开发区等 。

环境地质学总论环境与地质环境 ppt课件

环境地质学总论环境与地质环境 ppt课件

ppt课件
30
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
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
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需回答:
矿山适宜开发的程度如何? 开发后造成的危害程度多大? 怎样合理地开发? 怎样进行地质环境保护?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并认真执行
ppt课件
31
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
ppt课件
12
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质环境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统 一功能的整体。(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发展性)
由多个要素组成;
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具有一定的功能;
系统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
ppt课件
23
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
地质环境系统的功能
定义:地质环境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 和能力。可以理解为系统结构整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 信息交换的秩序、功效和能力的描述。(无好坏之分)
系统的功能无好坏之分,只有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 能够体现。
如:地质环境系统的自净功能;
不稳定斜坡 泥石流 土地和地貌景观破坏
ppt课件
33
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
ppt课件
22
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
怎样理解地质环境的时空结构?
① 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关键就是结构分析。
是认识地质环境系统的手段,探索系统演化规律的线索,解 决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
② 结构变化是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内在根据,也是系统 功能改变的根本原因。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在实验室或野外模拟环境条件, 研究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对 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数学模型法
运用数学方法建立环境模型,预 测和评估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和 影响。
01
观察法
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直 接观察,收集环境信息和数据。
02
03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 等方式,了解公众对环境问题的 看法和态度。
水污染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种类 、危害及防治方法。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水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 状、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利 用策略。
土壤环境
土壤组成与性质
土壤改良与保护
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 组成部分及其性质。
土壤退化原因、改良措施及保护策略 。
土壤污染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危害及防 治方法。
生物环境
04
02
自然环境系统
大气环境
01
02
03
大气组成与结构
包括干洁空气、水汽、气 溶胶等组成部分,以及大 气垂直分层和各层特征。
大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来源、种类、 危害及防治方法。
大气环流与气候
全球大气环流系统、季风 环流、气候类型及影响因 素。
水环境
水体类型与特征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 海洋等水体类型及其各自 特征。
加强国际间环境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挑战与应对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环境污染
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清洁生 产技术和循环经济,加强环境 监管和治理。
气候变化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 绿色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3 环境地学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地学
➢ 地位:环境科学的一门支柱性、基础性分支学科。
➢ 作用:建立了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之间的关系,起着 将各分支学科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作用。
环境地学
7.2 人类-地球复合系统
7.2 人类-地球复合系统
环境地学
➢ 什么是人类-地球复合系统?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
主要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环境地学
7.1 环境地学的学科性质、地位与作用 7.2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7.3 人-地环境复合系统的整体性及各圈层间的 影响与响应 7.4 环境地学的发展趋势
环境地学
7.1 环境地学的学科性质、地位与作用
7.1.1 环境地学的学科性质
环境地学
环境地学是以人-地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生、 演变、组成、结构、特性和功能,及其整体行为对人类 (以及生物)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人类(生物)对系统发展 变化的反应或相应,据此制定合理改造、利用和保护资源 与环境优化控制和调节的途径与措施,使人类与环境相协 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学科。
地球大气温室效应还大大抑制了地面温度的剧烈变化;保护 了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宇宙射线和流星的伤害;为工农业生产提 供了丰富的原料。
环境地学
但对于某个区域(如城市、山谷、盆地)来说,大气 对人类活动排放于其中的污染物的自净、稀释能力是有限 的。如果超过了其大气环境容量的阈值,环境空气质量将 明显恶化。除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实行清洁 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森林面积(图7-2)之外,保护 空气资源,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还须采取法律手段以及经济 手段。
环境地学
图 7-2 1980~2019世界森林面积的变化 (引自世界资源报告,UNDP,UNEP,WB,WRI,2019)
7.2.2 水环境与海洋环境
环境地学
(1)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 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 小循环: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 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 小循环,后者称陆地小循环。
通过动物的呼吸,新鲜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由血液输送到体内 各组织和细胞并参与各种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才能使生命得 以延续。
空气还是第一性生产者——植物的呼吸及正常生理反应中必 不可少的物质。空气运动除了能促进物质、热量和水汽的交 换,产生形形色色的大气现象、为人类提供清洁的风能外,还 是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途径。
环境地学
7.1.2 关于环境地学学科性质的几个问题
1. 研究内容: 2. 地球环境系统变化;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迁移、转化
和交换过程;环境质量及其演变规律;以地表环境系统 为中心的延伸与扩展;发展并完善完整的环境地学理论 体系。 3. 2. 分支学科:环境地质学、环境水文学、环境土壤学、 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海洋学、污染气象学等。
大气是地球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部分,作为人 类-地球复合系统中子系统之一的大气圈是人类生存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地学
大气环境及空气污染
大气环境是地球系统中以大气为中心介质的自然环境,通常 指大气圈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臭氧层及其以下的部分,尤其是 指边界层内的大气状态。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 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 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统偶合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巨系统。 ➢ 人-地复合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智 慧圈。
环境地学
7.2.1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
(1)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冰冻圈、生物圈、
土壤圈和岩石圈上部所组成的整个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 密切而复杂的相互作用。 (2)大气环境与边界层中的空气污染
人为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尤其是局地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地学
空气污染物的分类及特点
环境地学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弥散及研究方法
➢ 广义的大气弥散泛指进入大气的污染物通过风、 湍流、抬升、下沉、干湿沉降、化学转化等过程在空 间逐渐分散、稀释的现象。
它虽有助于缓解局地大气污染,但会扩大污染物 的影响范围,可能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形成,或将污染 转移到土壤及水体中去。
(3)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环境地学
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 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 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 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作为水体污染。
环境地学
(4)气候系统与大气圈能量及水分循环的关系
环境地学
➢ 海-气耦合系统 ➢ 植物的作用 ➢ 冰层覆盖
(5)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环境地学
➢ 温室效应:CO2、CH4、N2O、CFCs(氯氟烃类) ➢ 酸雨 ➢ 臭氧层屏蔽作用的破坏及影响 ➢ 光化学烟雾
环境地学
(5)空气资源的价值及保护
环境地学
(2)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即在一定的时域 空间内,水分在循环、转化过程中,其数量遵循质 量守恒定律,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 必等于该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图7-3)。
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 是水循环的内在规律。
环境地学
图7-3 全球水文循环过程(根据 Moore,2019重绘)
其研究方法一般分数学模拟、室内流体物理模拟 (如风洞、水槽、对流室模拟)及现场实验。
(3)大气圈的能量循环与物质循环
➢ 大气圈的能量循环 • 地球系统的辐射平衡 • 大气和海洋的能量交换 • 大气和陆地的能量交换
环境地学
➢ 大气圈的水循环
– 海洋和大气间的水汽交换 – 大气中的水汽运输 – 生物圈驱动的水汽循环
环境地学
7.1.2 关于环境地学学科性质的几个问题
3. 研究思想:地球系统科学 演化观、循环观、系统观、空间尺度观。
4. 研究的问题 ➢ 第一环境问题:是指自然界本身所存在的因素变化产 生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恶化)问题。 ➢ 第二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所 产生的对环境的破坏(和恶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