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
一种Ka频段波导微带鳍线转换结构
空间电子技术98 S PAC E ELEC TRON IC TECHNOLO GY2009年第3期一种Ka频段波导微带鳍线转换结构王小伟李家胤周翼鸿(电子科技大学强辐射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摘要为使波导微带转换的尺寸和性能更优,采用HFSS高频仿真软件里的样条曲线做波导微带转换的鳍线渐变曲线,使波导微带转换的过渡长度与采用其他渐变曲线在相同指标情况下相比更短一些。
转换模型中的介质基片向标准矩形波导宽边两侧延伸四分之一波长并在其上各打一行孔径和间距合适的金属填充通孔,这样既便于固定基片,又能提高鳍线电路的隔离度。
使用HFSS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优化分析后的结果为:在28. 5~39GHz频带内得到大于25dB 的回波损耗和小于0. 1dB 的插入损耗,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波导微带转换样条曲线鳍线通孔0 引言随着毫米波技术的不断发展, 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以及单片集成电路越来越多地在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现有的毫米波测试系统采用的大多是矩形波导接口,这就要求在使用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的系统中寻找一种低成本、低损耗、易制造的宽带矩形波导到微带的过渡。
对于毫米波电路而言,鳍线就是这样一种能用于波导微带过渡的理想短距离传输线。
它具有色散小、单模带宽宽、插损低(高于波导,低于微带) ,准平面电路结构(可以采用与微波集成电路相类似的印刷技术,生产经济性好) ,与半导体和波导器件的兼容性好,对加工尺寸公差的要求不像波导那样严格等优点,现已在毫米波电路中获得了实际应用[ 1 ] 。
目前常用的过渡结构有: 阶梯脊波导过渡[ 2 ] 、对极鳍线过渡[ 3 ] 、耦合探针过渡[ 4, 5 ] 等。
这些过渡结构带宽较宽,插入损耗小。
其中阶梯脊波导过渡加工复杂;耦合探针过渡因波导出口方向与电路平行,使其不满足很多系统结构的要求;而对极鳍线过收稿日期: 2008 - 04 - 29; 修回日期: 2008 - 06 - 30 渡,因其可以采用微波印制版技术制作在价廉的基片上,现在已成为一种普遍运用的过渡结构。
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 设计报告
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学生姓名:学号:单位:时间:2010年5月6日一、技术指标:请设计一只Ka波段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
其技术指标要求如下:工作频率:26.5~40GHz输入/输出驻波比:<1.2dB插入损耗:<1.0dB二、理论分析目前常用的微带-波导探针过渡的方式有两种,都是将微带探针从波导宽边的中心插入,一种是介质面垂直与波导传输方向,称为H面探针,如图1所示,另一种介质面平行于波导传输方向,称为E面探针,如图2所示。
本课题采用的是E面探针过渡,下面详细介绍本课题中的微带-波导过渡设计方法。
图1 H面探针图2 E面探针微带—波导过渡的构成形式如图3所示,探针从波导宽边的中心插入,任一个沿探针方向具有非零电场的波导模将在探针上激励起电流。
探针附近被激励起的高次模存储无功功率的局部场,使接头具有电抗性质。
由于探针过渡具有容性电抗,一段具有感性电抗的高阻线被串联在探针过渡器后面,以消除容性电抗,然后利用四分之一阻抗变换器实现与混频电路内微带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对微带-波导过渡性能有较大影响的电路参数共5个,由表1列出。
探针插入处波导开窗的大小对性能也有一定影响,在设计时可先将其确定。
一般的原则是开窗越小越小越好,以形成截止波导。
探针距波导终端短路面的长度D我们取四分之波导波长,因为终端短路后,波导内形成驻波,波节间距离为二分之波导波长,取四分之波导波长的短路长度,可以保证探针在波导内处于最大电压,即电场最强的波腹位置,以达到尽量高的耦表1影响微带-波导过渡性能的参数三、设计过程:确定中心频率为大气窗口35GHz,频段为26.5GHz到40GHz。
确定矩形波导尺寸、基板的材料和尺寸以及微带金属条带的初始尺寸并建立模型。
此处采用WR-28标准矩形波导,尺寸为7.112mm*3.556mm,基板材料选用Rogers5880型基片,厚度为0.254mm,相对介电常数为2.2,微带金属条带厚度为0.035mm,由ADS中LineCalc 计算得中心频率35GHz处50欧姆微带线宽度为0.754mm。
Ka频段宽带微带-波导转换
针 - 微带线的方式实现。这样的实现方式具有插入损耗小、可密封、装配一致性好、可靠性高的优 点 。 文中 给出 了 转换 的设 计 方法 及脊 波 导参 数的 计 算公 式以 计 算转 换的 各 项参 数。 设 计完 成后 采 用 电 磁场 软件 进 行优 化仿 真 ,并 根据 仿 真结 果制 作 实物 进行 测 试。 最后 给 出了 转换 实 物的 测试 数 据。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到,转换在整个 Ka 频段内具有良好的性能,插入损耗小于 0.3 dB ,驻波小 于 1.5 。还可针对具体使用频段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性能。文中提出的转换完全能够满足实际 工程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 Ka 频段;宽带;微带线;脊波导;绝缘子;阻抗匹配 中图分类号 : TN814 文献标志码 : A doi : 10.11805/TKYDA201702.0243
Ka 频段宽带微带 -波导转换
林 勇 1 ,韩少博
2
(1. 中 国 电 子 科技 集 团 公司 第 13 研 究 所 , 河北 石 家 庄 050051 ; 2. 吉 林 大学 电 子 科学 与工 程 学 院, 吉林 长 春 130431)
摘
要 :研究了在 Ka 频段上,宽带微带到波导的转换技术。转换通过波导 - 脊波导 - 绝缘子探
??sbda????0??????abfig1sectionofridgewaveguide????c??zvib?b?2图1脊波导截面示意图??1sin2???tan?cos2dy2???01???bda????0??????ab????c??zpv?????2?3?db2adsin2dcossin2???????222??2?12????????lncosec??cos2????????ba2b24bsin24????c?????1?????????z2zpivi4zpv式24中
Ka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
Ka 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摘 要:本文在了解矩形波导、微带线的传输理论及分析了Ka 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的特性后,利用HFSS 仿真软件对它进行仿真并优化,设计出了Ka 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
满足实验要求:在Ka 频段26.5GHz~40GHz 内的输入/输出驻波比≤1.2,插入损耗≤1.0dB 。
关键词:Ka 波段,微带线,矩形波导,HFSS ,转换电路Abstract :After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transmission theory of rectangular waveguide and micro-strip lin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ality of Ka-band waveguide micro-strip transform circuit, this paper will design the Ka-band waveguide micro-strip transform circuit by the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HFSS. I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the input/output standing wave ratio is 1.2 within the Ka frequency range 26.5GHz~40GHz and the insertion loss is 1.0dB.Key word :Ka-band ,Micro-strip, Waveguide, HFSS , Transform circuit1. 引言波导-微带转换电路是各种雷达、通讯、电子对抗等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无源转接过渡,又是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随着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展,微带线又是微波、低频段毫米波电路的主要传输线,而实现波导-微带的过渡就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横向Ka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的设计和优化
向具 有 非 零 电场 的波 导模 式 比 如 1 ’ 式 会 在 探 针 上 激 励 出 E模
电 流 ,从 而 激 励 起 电磁 场 ,将 波 导 内 的 电 磁 场 传 输 出 去 , 同 理, 当从 微 带 转 换 至 波 导 时 , 带 线 上 T M 模 向 波 导 入 射 产 微 E
F g Mirsrp pa ea d w v rp g to ie t n a p r l l i.2 co t ln a epo a ain drci aal i n o e
过 渡 结 构 不 可 避 免 的会 具 有 容 性 电抗 , 以 探 针 后 面 还 需 串 所
强 、 性好等 。 韧
文 中 采 用 介 电 常 数 为 2 的 D ri5 8 . 2 uo 8 0作 为 电 路 的 介 d
高
质 基 片 。基 片 厚 度 为 02 4mi。 . l 5 l
微 带 线 采 用 标 准 的 5 标 准 微 带 , 金 属 层 厚 度 为 00 00 5mm。 中 心 频 率 ,则 在 中心 频 率 3 H 处 微 带 线 宽 .3 取 4G z
摘 要 : 绍 了一 种横 向 K 介 a波段 宽 带 波 导一 带探 针 过 渡 的 设 计 。基 于 有 限 元 场 分析 软 件 A sfH S 微 no F S对 该 类 过 渡 的 t
设 计 方 法进 行 了研 究 。 最后 给 出 了 K a波段 内 的优 化数 据 。 仿 真 结 果 表 明 ,该 宽 带波 导一 带探 针 过 渡在 2 . — 微 65 G
图 1 微 带 平 面与 波 传 播 方 向垂 直
F g 1 M irsf ln ndwa ep o a aindrcinaep r n iua i. cot ppa ea v rp g t ie t r epe d c lr i o o
Ka波段脊波导到微带过渡器的设计
图 1 单脊波导的几何参数 其中,x=d /b,Cd 为脊波导中的 不均匀电容。而 a、b、s、d 为脊波导的几 何参数,参见图 1。ε为波导中的介质的介 电常数。 当脊波导工作在单模 TE10 模时,可 按电压、电流定义特性阻抗,脊中心的电 压 U = E 0 d ,电流为波导底面的纵向电 流。忽略高次模影响,由金属波导的边界 条件。通过求解麦克斯韦方程,得到场分 布,从而得到特性阻抗,结果为:
参考文献 [1] Hui-wen Yao, Amr, J-Fuh Liang, “A Full Wave Analysis of Microstrip-to-waveguide Transition,” IEEE MTT-S, Vol.1, pp. 213-216, May 1994. [2] van Heuven, J.H.C, “A New Integrated Waveguide- Microstrip Trans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Vol.24, pp. 144-147, Mar 1976. [3] Yi-Chi Shih, Thuy-Nhung Ton, and Long Q. Bui, “Waveguide-to-microstrip Transition for Millimeter-wave Applications,” IEEE MTT-S, Vol. 1, pp. 473-475, May 1988. [4] Yoke-Choy Leong, Sander Weinreb, “Full Band Waveguide-to-microstrip Probe Transitions,” IEEE MTT-S, Vol.4, pp. 1435-1438, June 1999. [5] S.Llorente-Romano, B.P.Dorta-Naranjo, F. perez-Martinez, M.Salazar-Palma, “Ka-band Waveguide-to-microstrip Transi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EEE, Vol.3, pp. 404-407, June 2002 [6] Hopfer S. The design of ridged waveguides. IRE Transsctions on MTT 1995,October,20. [7]吴万春,甘本拔.现代滤波器的结构与 设计[J]. 北京:科学出版社. 1 9 7 4 . 作者简介 张洪林(1 9 8 2 - ), 男 , 硕 士 生 , 专 业 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
一种Ku波段波导-微带转换器的研制
一种Ku波段波导-微带转换器的研制宋志东;康颖【摘要】本文利用三维高频仿真软件HFSS设计并分析了中心频率为15GHz的波导一微带过渡结构。
这种结构的输入输出是直通方向的,与以往的波导-微带过渡结构相比,这种结构体积小、气密性好、更利于小型化。
根据测试结果,设计的过渡结构在13GHz-17GHz频率范围内有良好的性能,插入损耗小于0.5dB,端口驻波系数小于1.35。
%A ku-band waveguide to microstrip transition structure with 15GHz of central frequency is design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3-dimensional high frequency simulation software (HFSS). In this transition structure, the waveguide and microstrip line are connected in a straight line. Comparing with the former waveguide to microstrip transit structure, this structure is featured with small size and good airtightness, and is benefit to miniaturization. On basis of tested results, the designed transit structure has perfect performance within 13GHz-17GHz of frequency range, its insertion loss is less than 0. 5dB, and the port standing wave ratio is less than 1.35.【期刊名称】《火控雷达技术》【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4页(P78-80,86)【关键词】脊波导;波导-微带过渡;气密性【作者】宋志东;康颖【作者单位】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西安710100;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西安7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8141 引言采用微带的毫米波集成电路往往都必须包含波导——微带过渡接口。
波导-微带转接结构
波导-微带转接结构
波导-微带转接结构是一种用于将波导信号转换为微带信号,或者将微带信号转换为波导信号的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由波导、微带线、转换器等部分组成。
在波导-微带转接结构中,波导和微带线之间的转换是通过转换器实现的。
转换器通常由金属薄膜、绝缘层和基板等材料构成。
当波导信号进入转换器时,金属薄膜会感应出电流,电流产生的磁场与波导中的电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将波导信号转换为微带信号。
相反,当微带信号进入转换器时,金属薄膜会感应出电压,电压产生的电场与微带线中的电场相互作用,从而将微带信号转换为波导信号。
在设计和实现波导-微带转接结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频率范围:根据需要转换的信号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转换器材料和结构。
2.插入损耗:转换器在将波导信号转换为微带信号或微带信号转换为波导信号时,会产生一定的插入损耗。
需要选择插入损耗较小的转换器材料和结构。
3.带宽:转换器的带宽应该足够宽,以适应需要转换的信号带宽。
4.稳定性:转换器应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避免由于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性能变化。
5.尺寸和重量:在选择转换器材料和结构时,需要考虑尺寸和重量等因素,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方便使用。
总之,波导-微带转接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微波毫米波器件,在雷
达、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毫米波宽带H面波导微带转换结构
毫米波宽带H面波导微带转换结构李钰;翁鹏飞【摘要】微带探针的波导微带的转换结构基于直接插入波导的微带探针激励方法设计,是一种用于毫米波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芯片封装测试的波导-微带转换结构。
运用微带探针直接插入波导进行场的激励方式,可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并且具有无需焊接和安装方便等优点。
利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Ka波段波导的H面探针方式波导-微带转换装置进行了仿真与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26.5-40 GHz的波导全带宽内,端口的反射系数小于-20 dB,带内损耗小于0.3 dB。
%The probe conversion structure of waveguide to microstrip is based on the microstip probe excitation method into the waveguide in the designation. And it is used in the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MMIC) for the measure of the chip and packaging. Based on the microstrip probe into waveguide to conduct the field mode excitation, it can be more simple, compact and easy installation.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software (HFSS) in the Ka band for the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waveguide to microstrip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s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of port is less than-20dB, the insertion loss is less than 0.3dB in the 26.5-40 GHz band.【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年(卷),期】2015(000)024【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波导微带转换;宽带;微带探针;H面【作者】李钰;翁鹏飞【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302随着毫米波技术在现代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对各种高性能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Ka频段波导—同轴探针—微带过渡的研究
Ka 频段波导—同轴探针—微带过渡的研究刁睿,徐锐敏,谢小强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54)E-mail :screamtodie@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设计波导—同轴探针—微带过渡结构的方法。
设计采用HFSS 分析并进行优化,在26.5-39GHz 范围内,插入损耗小于0.11dB ,输入端回波损耗小于-19.5dB ,最小可达-24dB 。
关键词:毫米波,同轴探针,过渡中图分类号:TN631. 引 言在毫米波频段,为便于测试、天馈以及独立微带电路之间的连接,常常需要将微带电路输入、输出端口通过转换结构过渡到矩形波导。
在需要将信号作一段距离的传输时,也必须将电路从微带转换至波导,以降低传输损耗。
因而采用微带的毫米波集成电路往往都必须具有宽带特性的波导-微带过渡的接口。
探针结构是工作于TEM 模的同轴线和工作于10TE 模的矩形波导间的一种常用的过渡结构[1]。
在实际应用中,过渡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附加因素是气密要求。
很多微带电路,特别是军用微带电路,为保证能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性能的稳定性,对系统的气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通常所采用的E 面探针型波导—微带过渡结构在波导上的开口较大,不仅使系统的气密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对矩形波导内的场分布也将产生较大的扰动。
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并考虑到波导—微带过渡结构的具体要求,采用波导—同轴探针—微带过渡结构将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为此本文对波导—同轴探针—微带过渡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
2. 理论分析探针在波导中相当于一个小天线,若同轴线接波源,探针便是发射小天线,它向波导所限定的辐射电磁波. 一般地说,只要电磁波的电场或与波导某模式的电场或磁场分量一致,该模便会被激励。
本文讨论单探针激励矩形波导[2],如图1所示。
采用R.F.Harrington 的等效电路法来进行研究。
在矩形波导内,由同轴波导驱动一根很细的探针,如图所示,细探针被放置在z=0的波导模截面上。
一种Ka频段低损耗波导微带过渡组件[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Ka频段低损耗波导微带过渡组件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凉海,吕鑫,王慧玲,祝大龙,刘德喜,于勇,赵计勇,尹蒙蒙
申请号:CN202011246263.2
申请日:20201110
公开号:CN112670689A
公开日:
202104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Ka频段低损耗波导微带过渡组件,包括阶梯台,可拆卸的设置在阶梯台底部的波导本体,设置在波导本体上部的波导上盖和与阶梯台连接的射频微带线,阶梯台嵌入波导本体中,波导上盖可拆卸的安装在波导本体顶部并将阶梯台包裹在波导本体中;阶梯台包括一体化设置的阶梯台本体、同轴探针和阶梯台底座,同轴探针伸出波导本体并与射频微带线焊接。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波导微带过渡组件尺寸大、装配工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低损耗波导微带过渡组件,主要用于连接波导结构与射频微带线,该过渡组件尺寸小,装配精度高,装配工艺简单,插入损耗低,频率可覆盖Ka频段。
申请人: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100076 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赵洋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Ka波段开槽波导空间功率合成器的设计
一种Ka波段开槽波导空间功率合成器的设计摘要: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的开槽波导功率分配器/合成器。
该合成器采用锥形微带线一波导的过渡结构,每路微带线传输部分由小腔体进行隔离。
通过CST仿真软件,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35 GHz的Ka频段的功率合成器。
仿真结果显示,该结构回波损耗小于-20 dB时的带宽达近500 MHz,且插入损耗小于0.1 dB。
可见,具有极低的插入损耗和较低的回波损耗。
关键词:空间功率合成;开槽波导;功分器;CST0 引言当前,在本地多点分配业务这种无线通信系统中,越来越多地用到毫米波段。
基站发射机需要中、高功率的固态功率放大器。
尽管目前在高频半导体技术和芯片制作方面取得不小的进展,但是毫米波设备仍然受制于它们的最大输出功率。
目前,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毫米波段功率放大器芯片MMIC一般只有几瓦的输出功率,因此要获得足够高的输出功率,需用好几片MMIC进行合成。
空间合成器因为其较低的插入损耗和更高的合成效率,从而比传统的电路合成更受欢迎,它们的合成效率与用于合成的芯片数量有关。
在制作时,合成电路应尽可能紧凑,但是实际尺寸却受芯片大小、偏置电路、散热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介绍的空间功率合成方案,采用开槽矩形波导与多路锥形微带线耦合的方案。
该方案中,开槽矩形波导的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制作,尺寸也不大,而且散热很好。
在制作10~33 GHz的功率放大器时备受推崇。
这种方式构建的放大器,维修起来也很容易,若要获得更大的合成功率,只需要使用较大功率的芯片代替某路原有芯片即可。
当然,这些高频段的芯片体积都很小,在装配时必须非常小心。
1 工作原理与结构开槽波导空间合成器的工作原理和开槽波导功分器的外形如图1所示。
信号从波导口输入,通过开在波导宽边或窄边上的纵向槽耦合到微带线中实现功分,经过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再由微带到槽耦合后合成。
开槽波导功分器按能量在波导中的传播方式不同可分为行波式和驻波式。
行波工作方式下,可在波导终端填充吸收材料,避免在波导内形成驻波,耦合槽的位置无特别要求;在驻波工作方式下,波导终端短路,能量在波导中呈驻波分布,耦合槽应开在电场的波腹位置。
Ka频段宽带波导微带过渡设计
Ka频段宽带波导微带过渡设计作者:田兵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12期摘要:宽带低损耗波导微带过渡的设计是实现波导微带转换的关键部件。
根据设计目标,分析比较了多种波导微带转换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波导微带微带探针的设计方案,用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对该波导微带微带探针转换结构进行了建模和设计仿真,并给出了工作频率范围在26.5GHz~40GHz的设计实例,并对测试指标和仿真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设计的Ka频段宽带波导微带过渡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关键词:毫米波魔T 合成器波导中图分类号:TN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138-02在毫米波频段,主要的传输线有波导和平面传输线两种。
随着平面传输媒介的研究发展,混合集成电路、单片集成电路应用的日趋广泛,微带电路已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取代金属空波导,成为微波、毫米波电路的重要传输线。
然而,目前许多毫米波测试系统和器件仍采用金属空波导。
因此,如何实现低损耗的波导与微带线的转换就成了微波毫米波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标准矩形波导与微带线转换有多种转换形式,参考文献[1]、[2] [3]分别对Ka频段波导微带的过渡结构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设计。
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对各种波导微带过渡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和比较,最终采用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并使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进行了仿真,并制作了实物,进行了测试。
1 设计目标根据某项目要求,要求设计一个波导到微带的转换,指标如下:频率范围:26.5~40GHz;插入损耗:2 过渡方式选择在进行任何微波电路的仿真设计之前需要首先确定介质基板。
介质基板是微波电磁场的传输媒质,又是电路的支撑体,它的特性直接决定了微带电路的损耗特性。
目前可用于毫米波频段的介质基板主要有:99.6%氧化铝陶瓷、Rogers5880、蓝宝石、石英等。
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最终选用的介质基材为0.254mm的Rogers5580(介电常数2.2),该材料介电常数较低,损耗较小。
Ka波段宽带波导微带变换设计解析
Ka 波段宽带波导微带变换设计解析
1 引言
在使用波导接口的毫米波系统中,同时利用微带电路集成度高的特点时波导微带过渡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电路中波导微带过渡要求低损耗、宽频段、
易于加工等特点,目前过渡形式主要存在以下方式:鳍线过渡、小孔耦合、
脊波导过渡以及E-面探针方式,这些形式各有长短,适合不同场合。
本文采用高频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 快速设计出E-面探针方式的波导--微带过渡结构,采用全波分析法相较于谱域分析会更精确、快速,通过仿真设计以及实
物测试达到较好的结果,在30GHz~40GHz 的频段内驻波《1.5,插损《1dB 的良好指标。
2 快速设计原理
E-面探针方式的波导--微带过渡结构如图1 所示,探针通过在波导面的开窗深入波导内,开窗尺寸既要利于装配同时要尽量小以减少对波导传输性能
的影响,同时形成的波导截止频率应在工作频率之外。
探针长度D、宽度
WP 以及离波导短路面的距离L 均能影响探针从波导宽边看过去的随频率变
化的阻抗。
变换设计的一个最重要工作就是首先综合计算出上述三个参数使
得探针阻抗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范围尽量小。
阻抗此时显示为实部和容性虚部,所以为了将阻抗匹配至50 欧姆,须和探针传接一个高阻抗感性微带线其。
ka波段电路设计
ka波段电路设计
在Ka波段电路设计中,工程师专注于开发工作在26.5GHz至40GHz 频率范围内的射频(RF)系统。
由于该频段属于毫米波领域,设计时需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1.(元器件选择:选用具有低插入损耗、高稳定性和良好高频特性的微带线和波导结构元件,以及适用于毫米波的半导体材料制作的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关键组件。
2.(电路布局与仿真: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如HFSS进行三维精确建模和优化,确保电路在Ka波段下的传输效率和匹配性能,减小互耦效应,并考虑散热问题。
3.(射频指标优化:设计过程中需满足严格的噪声系数、增益、线性度及稳定性要求,确保信号质量优良并符合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指标。
4.(封装技术:采用先进的封装技术和工艺以减少外部干扰,保证电路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同时确保良好的散热性能。
Ka波段电路设计是一个综合了高频电子学、电磁理论、先进制造工艺和精密测试技术的过程,旨在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毫米波通信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a 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
摘 要:本文在了解矩形波导、微带线的传输理论及分析了Ka 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的特性后,利用HFSS 仿真软件对它进行仿真并优化,设计出了Ka 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
满足实验要求:在Ka 频段26.5GHz~40GHz 内的输入/输出驻波比≤1.2,插入损耗≤1.0dB 。
关键词:Ka 波段,微带线,矩形波导,HFSS ,转换电路
Abstract :After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transmission theory of rectangular waveguide and micro-strip lin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ality of Ka-band waveguide micro-strip transform circuit, this paper will design the Ka-band waveguide micro-strip transform circuit by the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HFSS. I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the input/output standing wave ratio is 1.2 within the Ka frequency range 26.5GHz~40GHz and the insertion loss is 1.0dB.
Key word :Ka-band ,Micro-strip, Waveguide, HFSS , Transform circuit
1. 引言
波导-微带转换电路是各种雷达、通讯、电子对抗等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无源转接过渡,又是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随着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展,微带线又是微波、低频段毫米波电路的主要传输线,而实现波导-微带的过渡就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Ka 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转换的微波特性,设计了宽频带Ka 波段波导—微带转换器,并用HFSS 软件对它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其仿真结果达到理想中的预期值。
2. 特性分析及设计思路
2.1 矩形波导的传输理论
在矩形波导中最低次模是10TE 模,它的各场表达式为:
()y 10=sin j t z a E j H x e a ωβωμππ-⎛⎫- ⎪⎝⎭ ()y 10=s i n j t z a H j H x e a ωββππ-⎛⎫ ⎪⎝⎭
(
)z 10=cos j t z H H x e a
ωβπ-⎛⎫ ⎪⎝⎭ 0x y y E E H === (1) 由22c k ωμε=决定的频率称为截止频率,用c f 表示;相应的波长称为截至波长,用c λ表示。
对于矩形波导中的10TE 模,求得其截至波长为:
c λ= (2)
波导中某传输模相邻两同位面之间的轴向距离称为该模的波导波长,用
g λ表示为:
g λ= (3)
波导中的波型阻抗简称为波阻抗,定义为该波型的横向电场与横向磁场之
比,即:
10y TE x E Z H =- (4)
2.2 微带线的传输理论
微带线是一种双导体传输系统,它可以看成是由双导线演变而成的。
假如微
带线的中心导体带与接地板之间没有介质,或者整个微带线由一种均匀介质包
围,则可以传输TEM 模。
但是,微带线中有两种介质,导体带上面我空气,导
体带下面为介质基片,存在着空气-介质分界面,这种混合介质系统给微带的分
析和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微带线中空气-介质分界面的存在,也使微带结
构中不可能存在纯TEM 模。
经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微带线结构中模式的非TEM
性质,是由于空气-介质界面处的边缘场分量x E 和x H 引起的,而与导体带下面基
片中的场量相比,这些边缘场分量很小,所以微带中模的特性与TEM 模相差很
小,称之为准TEM 模
2.3 设计思路
波导与微带的过渡,类似于波导到同轴的转接,也就是微带插入波导形成探
针。
由电磁理论知:任意一个沿探针方向的具有非零电场的波导模在探针的表面
激励起电流,根据互易定理,当微带线上准TEM 模向波导入射时产生的电流也同
样激励起波导模。
为了与矩形波导的主模TE10 耦合最紧,根据波导与微带模式
电场场分布的特点,微带线作为探针从波导的宽边中心插入,置入TE10 模电场
强度的最大处。
由于探针的末端电流为零,故对于细的微带探针来说,假设其 电流是均匀按正弦驻波分布,探针电流是无限细的线电流形式:
()00sin I I k d y =⨯-⎡⎤⎣⎦
(5) 其中d 为探针插入深度()0y d ≤≤,可以由此求出微带底部的输入电阻:
()220021sin 2
s m e in in in P j w w Z R jX I k d ω+-=+= (6)
式中s P 为辐射到波导的功率,m e w w -为高次模激励的存在于探针周围所储的无
功能量的净时间平均值。
用已求得的s P ,可得探针的辐射电阻: 220100102sin tan 2
in Z d R l k ab ββ= (7) 同理,可得TE10模对总的输入电抗: 220
100100sin tan 2
in Z d X l k ab k ββ= (8) 从式(3),(4)可看出:in R 、in X 随参数L (短路活塞的位置)、d (探针
插入的深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调整in R 使其等于微带的特性阻抗,并调整in X 以抵消激励高次模的电抗,这样使探针在波导内处于最大电压,即电场最强的波腹位置,同时波导终端短路长度取λ / 4,因为终端短路后,波导内形成驻波,波节间距离为λ / 2,取λ / 4的短路长度,以达到尽量高的耦合效率, 使其传输的功率达到最大值。
在探针耦合设计中,探针的输入阻抗是探针宽度、长度、波导终端短路距离以及频率的函数,由于探针过渡具有容性电抗,用一段高感抗线抵消其电容效应,这样可以减小插损,但频带的宽度相应地减小了,然后可以利用四分之一阻抗变换器实现与50Ω 标准微带线的阻抗匹配。
3 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
3.1仿真分析
根据以上特性分析,对探针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转换结构进行电磁仿真,采用HFSS 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
其整体结构见图1 所示。
图 1
设计中所采用的波导为BJ320型号标准矩形波导,其尺寸为7.112a mm =,3.556b mm =。
对Ka 波段(26.540)GHz GHz -,中心频率032.56f GHz =,其波长为0/9.21c f mm λ==,故四分之一波长为2.3mm 。
将波导一端短路,设置探针距离波导短路面的初值为 2.3L mm =。
微带线介质基片采用Duroid 5880,厚度为0.254mm h =,介电常数 2.2r ε=,微带线导体带设置为厚度为00.017h mm =的理想导体(PEC )边界。
微带线上的空气腔体的高度大于5倍介质基片厚度,宽度大于5倍微带线导体带的宽度。
为了方便测试,这里采用阻抗为50欧姆的微带线,经过AWR 的计算,50欧姆的微带线导体带的宽度为20.785mm ω=。
3.2实验结果
设计模型如图2:
图2
参数扫描结果如下:
图3 插入损耗
图4 驻波比优化设计:
优化结果如下:
图5 插入损耗
图6 驻波比
HFSS仿真后插损和VSWR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波导的短路端拐角处还可以进行圆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