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逐客书[1]
李斯[2]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3],西取由余于戎[4],东得百里奚于宛[5],迎蹇叔于宋[6],求丕豹、公孙支于晋[7]。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8],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9],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10],拔三川之地[11],西并巴、蜀[12],北收上郡[13],南取汉中[14],包九夷[15],制鄢、郢[16],东据成皋之险[17],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18],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19]。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20],强公室,杜私门[21],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22],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23],有随、和之宝[24],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25],乘纤离之马[26],建翠凤之旗[27],树灵鼍之鼓[28]。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29],犀象之器不为玩好[30],郑、卫之女不充后宫[31],而骏马不实外厩[32],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33]。所以饰后宫、充下陈[34]、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35]、傅玑之珥[36]、阿缟之衣[37]、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38]、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39]、弹筝搏髀[40],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41],韶虞、武象者[42],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43],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44],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45]。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46],却宾客以业诸侯[47],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48]。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49],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注解】
[1] 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书,又称“上书”,是用来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或主张的一种陈述性的文书。《文心雕龙·章表》说:“降及七国,未变古式,言事于主,皆称上书。”《颜氏家训·省事篇》说:“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于两汉,风流弥广,原其体度,攻人主之长短,谏诤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任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之俦也。”可见,“书”这种文体是上行文书,写作对象是国君,内容则是针对时政,陈述己见。客:即客卿,是指外国来秦担任秦国公职之人。
[2] 李斯:(前?~ 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曾同韩非一道师从著名思想家荀况学“帝王之术”,于公元前247年由楚入秦,受到秦王器重,拜为客卿,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秦始皇采纳他的主张定郡县之制,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下禁书令。秦二世时,被郎中令赵高以“谋反”罪诬陷入狱,后被腰斩于咸阳市。李斯的文章保留至
今的均收在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中,共有3篇:《谏逐客书》、《论督责书》和《狱中上秦二世书》。
[3] 缪公: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君主,公元前657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缪:同“穆”。
[4]由余:春秋时晋国人,流亡入戎,奉戎国命出使秦国。秦穆公用计离间由余与戎王,并收他为谋臣。后由余帮助秦消灭十二戎国,拓地千里。戎: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
[5] 百里奚:春秋时楚国人,曾任虞国大夫。晋灭虞后,作为晋献公女儿陪嫁的奴仆入秦。后逃到楚国,被俘。秦穆公听说他贤能,用五张黑羊皮(当时赎一名奴仆的物品)将其赎回,并任用为相,后人又称之为五大夫。宛:楚邑名,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6] 蹇(jiǎn简)叔:春秋时秦国岐(今陕西岐山东北)人,寓居宋国,为百里奚的好友。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以厚礼聘蹇叔入秦,任为上大夫。
[7] 丕豹:春秋时晋国大夫丕郑的儿子。晋惠公杀了他的父亲,丕豹逃到秦国。穆公任他为大将攻晋,打下八城,并生俘晋惠公。公孙支:春秋时秦国岐人,字子桑,寓居于晋。秦穆公聘其为谋士,任大夫。
[8] 并:吞并,兼并。二十:泛指我国西部的诸多小国。
[9] 孝公: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君主,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38年在位。商鞅:战国时卫国人,名鞅,因秦封他于商,故名。任秦相十年,先后两次变法,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10] 惠王:秦惠文王,战国时秦国君主,公元前337年至公元前331年在位。张仪:战国时魏国人,惠文王任之为秦相,他用连横之计破坏六国的合纵,以便秦国对六国各个击破。
[11] 拔:攻取。三川之地:时属韩国,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灵宝以东的地区,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故称“三川”。
[12] 巴、蜀:当时的两个小国。巴在今四川省东部,蜀在今四川省西部。
[13] 上郡:魏郡名,在今陕西省西北部。公元前328年,惠文王派公子华与张仪攻魏,魏国以上郡十五县献秦求和。
[14] 汉中:战国时楚地,在今陕西省南部和湖北西北部。公元前313年,张仪诱骗楚国与齐国断交,次年大破楚军于丹阳,斩首八万,接着攻占楚汉中六百里土地,置汉中郡。
[15] 包:囊括。九夷:当时楚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九,虚指数量之多。
[16] 制:控制。鄢(yān烟):楚地,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郢(yǐng影):楚国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7] 成皋(gāo高):又名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为古代军事重地。
[18] 六国:韩、魏、燕、赵、齐、楚。从:同“纵”,东方六国结成联合战线以抵抗秦国的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