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外位器官:脏器仅有一面或小部分被腹膜 覆盖者,称为,此类脏器活动度最小。如肾、肾上 腺、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及空虚膀胱等。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图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 腹膜从腹、盆
壁移行于脏器或在脏
器与脏器之间,形成
许多腹膜结构,包括
网膜、系膜、韧带、
窝、凹和沟等。
1、网膜
•
•
网膜:指与胃相连的腹膜结构,包括小网膜、 大网膜、和网膜囊等。
(四)牙
• • • 分类: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 发展:人一生中出两组牙:乳牙和恒牙。 分部:牙冠、牙根和牙颈。
• •
结构:主要由牙质构成,牙冠表面覆有釉质。
牙根和牙颈表面覆有牙骨质。
牙髓:牙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通过牙根尖
端的牙根尖孔及牙根管在牙腔内与结缔组织一起 共同构成。
牙图
牙式
•
在临床上,常以患者方位为准,用“—|—” 记号划分四区表示上、下颌左、右侧的牙位。 • 通常用横线表示上、下颌牙列的分界,以纵 线表示左、右侧的分界。乳牙用罗马数字,恒牙 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次表示从切牙至磨牙的顺序。 这种记录方式称牙式。如—|—v 表示左下颌第2 乳磨牙,—|—7表示左下颌第2磨牙。
(三)肝的分叶分段
•
根据肝内管道的分布情况,将肝分为左、右两个半肝、 五叶(右前叶、右后叶、左内叶、左外叶和尾状叶)、六 段(左外叶上、下段,右后叶上、下段,尾状叶左、右 段),以适应现代肝外科的需要。
(四)肝外胆道
•
肝外胆道包括 胆囊和输胆管道。 输胆管道又由肝左、 右管、肝总管和胆 总管等组成。
第二章 消化系统
•
•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 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是 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 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 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并排 出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 物残渣。口腔、咽等还 与呼吸、发音和语言等 活动有关。
一、胸部标志线
• • • 1、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
的垂线。
2、腋中线:经腋前、后襞 连线中点的垂线。 3、肩胛线:两臂自然下垂 时,经肩胛下角的垂线。
七、大肠
•
大肠长约1.5m,从右髂窝至肛门,可五部。 其中结肠和盲肠具有的特征性结构:结肠带、 结肠袋和肠脂垂。
(一)盲肠
•
大肠的起始部,一般位于右髂窝内,囊袋状, 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接回肠。
•
重要结构:回盲瓣、阑尾开口。
(二)阑尾
• 有三角形的阑尾系膜。 • 阑尾的位置,因人而 异,变化甚大。以盆位最 多见,其次是盲肠后位和 盲肠下位。沿结肠带向下 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 方法。
肝外形图
(二)肝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 区。 •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 肝的上界与膈穹隆一致。肝的下界与肝前缘一致。在 成人腹上区,肝下缘可在剑突下3~5厘米范围内触及,但 右肋弓下缘一般不应触及肝脏。由于新生儿和幼儿在右肋 弓下1~3cm内可触及肝的前缘,6~7岁后同成人。
直肠和肛管图
第二节 消化腺
•
消化腺均能分泌消化液,并借助导管将分泌
物排入消化管腔内,消化液中含有分解食物的各
种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一、肝
• (一)肝的形态 • (二)肝的位置和体表投
影
• (三)肝的分叶分段
• (四)肝外胆道
(一)肝的形态
• 肝有丰富的血液供应, 故在活体呈棕红色,质软 而脆。呈楔形,有左、右 两叶,上、下两面,前、 后、左、右四缘。 膈面后部没有腹膜覆 盖的部分称为肝裸区。脏 面有略呈“H”形的左、 右纵沟和横沟。
1、胆囊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位置: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
形态:呈梨形,容量约为40~60毫升。 分四部:胆囊底(体表投影点)、胆囊体、胆 囊颈和胆囊管。 功能:有储存和浓缩胆汁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
用。
2、输胆管道
二、胰
•
胰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呈长棱柱状,质地柔软, 呈灰红色,可分为胰头、胰体、胰尾三部分。胰由外分泌 部和内分泌部两部组成。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
•
根据脏器被腹膜覆盖的情况,可分为腹膜内位 器官、腹膜间位器官和腹膜外位器官三类。
腹膜内位器官:凡脏器周围各面几乎均为腹膜 包被。此类脏器活动度较大。如胃、十二指肠上部、 空肠、脾及卵巢等。
•
•
腹膜间位器官:脏器的三面或大部分由腹膜覆 盖。如肝、胆囊、升结肠、子宫及充盈膀胱等。
胰的位置和胰管
• 胰管自胰尾沿长 轴右行,与胆总管共 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
乳头。
• 胰的位置较深,
在胃后方于第1、2腰
椎水平,横贴于腹后
壁上部。
胰的结构
•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有分解消化蛋白质、糖类
和脂肪的作用。
• 内分泌部即胰岛,多
位于胰尾,分泌胰岛素和
胰高血糖素,以调节血糖
浓度。
第三节
腹膜
• 一、腹膜的概念 •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 四、腹膜的功能
•
咽鼓管咽口:位于下鼻甲 后方约1cm处侧壁上,通中耳 鼓室。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 前、上和后方的明显隆起。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与咽 后壁之间有纵行凹陷,是鼻咽 癌的好发部位。 咽鼓管扁桃体和咽扁桃体
•
•
•
(三)口咽部
即咽腔口部 • 扁桃体窝:在口咽部外 侧壁的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 的凹窝,内容纳腭扁桃体。 • 腭扁桃体:是一对扁卵 圆形的淋巴上皮器官。 • 咽淋巴环:由咽后上方 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 扁桃体、腭扁桃体以及前下 方的舌扁桃体借淋巴管连结 而成。位于咽的上端,对消 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功能。
食管图
五、胃
• 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 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有收 纳食物、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作 用,胃还有内分泌功能。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
•
•
•
•
两面:前面(壁)对向前上 面;后面(壁)对向后下面。 两缘:上缘胃小弯,其最底 处的转角,称角切迹 ;下缘胃 大弯。 两口:上口贲门,即入口; 下口幽门,即出口,有幽门瓣和 幽门括约肌; 四部:贲门部;胃底(临床 上常称为胃穹);胃体和幽门部 (胃窦部) 胃小弯和胃窦部是胃溃疡的 好发部位。
•
肝膈面结构
•
•
左纵沟:前部:肝圆韧带;后部:静脉韧带。
横沟:即第一肝门。
•
•
右纵沟:前部:胆囊窝;后部:腔静脉沟。
肝门:位于肝的脏面,左、右纵沟之间的横沟 内,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门静脉 左、右支,神经及淋巴等出入。 肝蒂:出入肝门的肝左、右管等诸结构被结缔 组织包绕形成的结构。
•
一、腹膜的概念
• 腹膜:是覆盖于腹、盆部的浆膜,薄而光滑、
半透明、由单层扁平上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
腹膜分为两部分:脏腹膜和壁腹膜。 • • • 壁腹膜:即衬贴于腹、盆壁内表面的腹膜。 脏腹膜:覆盖于腹、盆腔脏器表面的腹膜。 腹膜腔:脏、壁腹膜互相移行,共同形成的 潜在间隙,内有少量的浆液。
腹前壁腹膜图
•
舌粘膜和舌乳头
•
舌粘膜:被覆于舌的上、下面,呈淡红色, 其上有舌乳头。 • 舌乳头:舌体粘膜表面的小突起。主要有丝 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三种。其中轮廓乳 头、菌状乳头有味蕾,具有感受味觉功能。
(六)唾液腺
•
大唾液腺:包括腮
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三对。腮腺管开口于平
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
膜上 • 小唾液腺:属于小 消化腺,数目多,位于 口腔各部的粘膜内。
•
上续乙状结肠,下连肛管;后有骶、尾骨;
前面男性有前列腺和膀胱,女性有子宫、阴道。
2、肛管
•
• • 肛管也称直肠肛门部,长约3~4cm。上界于 盆膈平面与于直肠,向下终于肛门。 内部结构:肛柱、肛瓣、肛窦、 齿状线、肛 梳(痔环)和肛白线。 齿状线:肛瓣和所有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锯 齿状的环行线,此线为肛管的粘膜与皮肤的分界 线,所以亦称肛皮线。齿状线上、下两部分在动 脉供应、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分布等方 面都不同。
小网膜:是自肝脏下方的肝门移行至胃小弯和 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包括肝胃韧带和肝 十二指肠韧带。
•
大网膜:是连于胃和横结肠之间的四层腹膜结 构。有包围炎性病灶和限制脓液扩散的作用,是腹 膜腔内的重要防御装置。 网膜囊:是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 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小腹膜腔。
•
大、小网膜图
三、咽
• 咽位于第1~6颈椎椎体的前方。上起自颅底, 下至第6颈椎下缘(平环状软骨弓)平面续于食管, 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 为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 • 咽腔以软腭后缘平面和会厌上缘为界,自上 而下分为三部: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一)咽的分部及交通
(二)鼻咽部
即咽腔鼻部
•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点: 麦氏点、兰氏点。
阑尾位置图
(三)结肠
• 结肠在右髂窝
内始于盲肠,下端 平第3骶椎平面终于
直肠,按其行径和
形态可分为升结肠、 横结肠、降结肠和 乙状结肠四部。
(四)直肠和肛管
• 1、直肠
•
•
位置:位于盆腔内,约10~14cm,上端自第3
骶椎前方起,下行终于盆膈。 形态: 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直肠骶曲和会 阴曲。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腔内有直 肠横襞。
(二)胃的位置
• 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 分位于腹上区。 • 贲门约位于第11胸椎体 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右侧 附近。 • 胃的前壁右侧与肝左叶 靠近,左侧与膈相邻,剑突 下未被肋弓遮盖的部分可直 接接触腹前壁。胃的后壁邻 近左肾、左肾上腺、胰、脾 等器官。
六、小肠
•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 最主要部位,上起幽门,
•
4、其他:前正中线、胸骨
线、胸骨旁线、腋后线、脊柱旁 线和后正中线等。
二、腹部分区
• 1、三部九区法:
• 用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和两侧髂结节的两条 水平线水平线和通过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两 条垂直线把腹部分为九个区:左、右季肋区和腹 上区,左、右腰区(左、右外侧区)和脐区,左、 右髂区和耻区(腹下区)。
2、系膜
• 指将肠管固定 于腹后壁的双层腹 膜结构。
包括小肠系膜、 阑尾系膜、横结肠 系膜、乙状结肠系 膜。
。
•
3、韧带
(五)舌
• • 舌由舌肌及其表面的粘膜构成。 可分为上、下两面, 界沟:舌上面,“∧”形向前 开放,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 1/3的舌根。舌体前端狭窄称舌尖。 舌的下面中线上,有连于口底 前部的粘膜皱襞,称为舌系带,其 根部两侧有舌下阜。舌下阜有下颌 下腺腺管和舌下腺大管的开口。自 舌下阜向外侧隆起称舌下襞,其深 面有舌下腺。
• 2、四分法:
• 用通过脐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把腹部分为四个 区: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腹部分区图
第一节 消化管
• 消化管是一段迂曲的连续性管道,是传输、
储藏、消化吸收和形成并排泄粪便的场所。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图
二、口腔
• (一)口腔的构造和分部 • (二)腭 • (三)咽峡
(四)喉咽部
即咽腔喉部 • 梨状隐窝:在喉 口两侧与咽后壁之间 的深窝,左右各一,
是食物残渣或异物容
易滞留之处。
四、食管
• 食管为一扁窄的长管状肌性器官,自鼻前孔至 食管末端长约42~45cm,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起 于咽,下端平第11胸椎平面经贲门连于胃,全长约 25cm。 • 分段:依其行程可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颈 段介于起始部至颈静脉切迹水平之间。胸段自颈静 脉切迹至膈的食管裂孔。腹段由食管裂孔至胃的贲 门。 • 狭窄:第一狭窄在咽与食管相接处,距中切牙 约15cm。第二狭窄在与左主支气毗邻处,距中切牙 约25cm。第三狭窄在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 切牙约40cm。
• (四)牙
• (五)舌 • (六)唾液腺
(一)口腔的构造和分部
(二)腭
• 腭构成口腔的上壁, 前2/3称硬腭,后1/3称 软腭。 软腭后缘有腭垂 (悬壅垂)、腭舌弓、 腭咽弓。
•
•
扁桃体隐窝:腭舌 弓与腭咽弓之间的陷窝, 容纳腭扁桃体。
(三)咽峡
• 是由上方的腭垂、
腭帆后缘,两侧的腭 舌弓、腭咽弓及下方 的舌根共同围成的环 状狭窄结构,是口腔 通向咽腔的门户。
下接盲肠,成人全长约5
~7m,分为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一)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全长约25cm左右,约呈“C”形包绕胰头, 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上部:十二指肠球部 降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 水平部 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二)空肠和回肠
• 空肠和回肠盘曲于 腹腔中、下部。一般而 言,上2/5为空肠,占 据腹腔左上部。下3/5 为回肠,位于腹腔的右 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 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的 分界,但在形态和结构 方面有差异。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图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 腹膜从腹、盆
壁移行于脏器或在脏
器与脏器之间,形成
许多腹膜结构,包括
网膜、系膜、韧带、
窝、凹和沟等。
1、网膜
•
•
网膜:指与胃相连的腹膜结构,包括小网膜、 大网膜、和网膜囊等。
(四)牙
• • • 分类: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 发展:人一生中出两组牙:乳牙和恒牙。 分部:牙冠、牙根和牙颈。
• •
结构:主要由牙质构成,牙冠表面覆有釉质。
牙根和牙颈表面覆有牙骨质。
牙髓:牙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通过牙根尖
端的牙根尖孔及牙根管在牙腔内与结缔组织一起 共同构成。
牙图
牙式
•
在临床上,常以患者方位为准,用“—|—” 记号划分四区表示上、下颌左、右侧的牙位。 • 通常用横线表示上、下颌牙列的分界,以纵 线表示左、右侧的分界。乳牙用罗马数字,恒牙 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次表示从切牙至磨牙的顺序。 这种记录方式称牙式。如—|—v 表示左下颌第2 乳磨牙,—|—7表示左下颌第2磨牙。
(三)肝的分叶分段
•
根据肝内管道的分布情况,将肝分为左、右两个半肝、 五叶(右前叶、右后叶、左内叶、左外叶和尾状叶)、六 段(左外叶上、下段,右后叶上、下段,尾状叶左、右 段),以适应现代肝外科的需要。
(四)肝外胆道
•
肝外胆道包括 胆囊和输胆管道。 输胆管道又由肝左、 右管、肝总管和胆 总管等组成。
第二章 消化系统
•
•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 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是 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 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 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并排 出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 物残渣。口腔、咽等还 与呼吸、发音和语言等 活动有关。
一、胸部标志线
• • • 1、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
的垂线。
2、腋中线:经腋前、后襞 连线中点的垂线。 3、肩胛线:两臂自然下垂 时,经肩胛下角的垂线。
七、大肠
•
大肠长约1.5m,从右髂窝至肛门,可五部。 其中结肠和盲肠具有的特征性结构:结肠带、 结肠袋和肠脂垂。
(一)盲肠
•
大肠的起始部,一般位于右髂窝内,囊袋状, 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接回肠。
•
重要结构:回盲瓣、阑尾开口。
(二)阑尾
• 有三角形的阑尾系膜。 • 阑尾的位置,因人而 异,变化甚大。以盆位最 多见,其次是盲肠后位和 盲肠下位。沿结肠带向下 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 方法。
肝外形图
(二)肝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 区。 •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 肝的上界与膈穹隆一致。肝的下界与肝前缘一致。在 成人腹上区,肝下缘可在剑突下3~5厘米范围内触及,但 右肋弓下缘一般不应触及肝脏。由于新生儿和幼儿在右肋 弓下1~3cm内可触及肝的前缘,6~7岁后同成人。
直肠和肛管图
第二节 消化腺
•
消化腺均能分泌消化液,并借助导管将分泌
物排入消化管腔内,消化液中含有分解食物的各
种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一、肝
• (一)肝的形态 • (二)肝的位置和体表投
影
• (三)肝的分叶分段
• (四)肝外胆道
(一)肝的形态
• 肝有丰富的血液供应, 故在活体呈棕红色,质软 而脆。呈楔形,有左、右 两叶,上、下两面,前、 后、左、右四缘。 膈面后部没有腹膜覆 盖的部分称为肝裸区。脏 面有略呈“H”形的左、 右纵沟和横沟。
1、胆囊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位置: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
形态:呈梨形,容量约为40~60毫升。 分四部:胆囊底(体表投影点)、胆囊体、胆 囊颈和胆囊管。 功能:有储存和浓缩胆汁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
用。
2、输胆管道
二、胰
•
胰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呈长棱柱状,质地柔软, 呈灰红色,可分为胰头、胰体、胰尾三部分。胰由外分泌 部和内分泌部两部组成。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
•
根据脏器被腹膜覆盖的情况,可分为腹膜内位 器官、腹膜间位器官和腹膜外位器官三类。
腹膜内位器官:凡脏器周围各面几乎均为腹膜 包被。此类脏器活动度较大。如胃、十二指肠上部、 空肠、脾及卵巢等。
•
•
腹膜间位器官:脏器的三面或大部分由腹膜覆 盖。如肝、胆囊、升结肠、子宫及充盈膀胱等。
胰的位置和胰管
• 胰管自胰尾沿长 轴右行,与胆总管共 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
乳头。
• 胰的位置较深,
在胃后方于第1、2腰
椎水平,横贴于腹后
壁上部。
胰的结构
•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有分解消化蛋白质、糖类
和脂肪的作用。
• 内分泌部即胰岛,多
位于胰尾,分泌胰岛素和
胰高血糖素,以调节血糖
浓度。
第三节
腹膜
• 一、腹膜的概念 •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 四、腹膜的功能
•
咽鼓管咽口:位于下鼻甲 后方约1cm处侧壁上,通中耳 鼓室。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 前、上和后方的明显隆起。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与咽 后壁之间有纵行凹陷,是鼻咽 癌的好发部位。 咽鼓管扁桃体和咽扁桃体
•
•
•
(三)口咽部
即咽腔口部 • 扁桃体窝:在口咽部外 侧壁的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 的凹窝,内容纳腭扁桃体。 • 腭扁桃体:是一对扁卵 圆形的淋巴上皮器官。 • 咽淋巴环:由咽后上方 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 扁桃体、腭扁桃体以及前下 方的舌扁桃体借淋巴管连结 而成。位于咽的上端,对消 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功能。
食管图
五、胃
• 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 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有收 纳食物、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作 用,胃还有内分泌功能。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
•
•
•
•
两面:前面(壁)对向前上 面;后面(壁)对向后下面。 两缘:上缘胃小弯,其最底 处的转角,称角切迹 ;下缘胃 大弯。 两口:上口贲门,即入口; 下口幽门,即出口,有幽门瓣和 幽门括约肌; 四部:贲门部;胃底(临床 上常称为胃穹);胃体和幽门部 (胃窦部) 胃小弯和胃窦部是胃溃疡的 好发部位。
•
肝膈面结构
•
•
左纵沟:前部:肝圆韧带;后部:静脉韧带。
横沟:即第一肝门。
•
•
右纵沟:前部:胆囊窝;后部:腔静脉沟。
肝门:位于肝的脏面,左、右纵沟之间的横沟 内,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门静脉 左、右支,神经及淋巴等出入。 肝蒂:出入肝门的肝左、右管等诸结构被结缔 组织包绕形成的结构。
•
一、腹膜的概念
• 腹膜:是覆盖于腹、盆部的浆膜,薄而光滑、
半透明、由单层扁平上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
腹膜分为两部分:脏腹膜和壁腹膜。 • • • 壁腹膜:即衬贴于腹、盆壁内表面的腹膜。 脏腹膜:覆盖于腹、盆腔脏器表面的腹膜。 腹膜腔:脏、壁腹膜互相移行,共同形成的 潜在间隙,内有少量的浆液。
腹前壁腹膜图
•
舌粘膜和舌乳头
•
舌粘膜:被覆于舌的上、下面,呈淡红色, 其上有舌乳头。 • 舌乳头:舌体粘膜表面的小突起。主要有丝 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三种。其中轮廓乳 头、菌状乳头有味蕾,具有感受味觉功能。
(六)唾液腺
•
大唾液腺:包括腮
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三对。腮腺管开口于平
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
膜上 • 小唾液腺:属于小 消化腺,数目多,位于 口腔各部的粘膜内。
•
上续乙状结肠,下连肛管;后有骶、尾骨;
前面男性有前列腺和膀胱,女性有子宫、阴道。
2、肛管
•
• • 肛管也称直肠肛门部,长约3~4cm。上界于 盆膈平面与于直肠,向下终于肛门。 内部结构:肛柱、肛瓣、肛窦、 齿状线、肛 梳(痔环)和肛白线。 齿状线:肛瓣和所有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锯 齿状的环行线,此线为肛管的粘膜与皮肤的分界 线,所以亦称肛皮线。齿状线上、下两部分在动 脉供应、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分布等方 面都不同。
小网膜:是自肝脏下方的肝门移行至胃小弯和 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包括肝胃韧带和肝 十二指肠韧带。
•
大网膜:是连于胃和横结肠之间的四层腹膜结 构。有包围炎性病灶和限制脓液扩散的作用,是腹 膜腔内的重要防御装置。 网膜囊:是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 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小腹膜腔。
•
大、小网膜图
三、咽
• 咽位于第1~6颈椎椎体的前方。上起自颅底, 下至第6颈椎下缘(平环状软骨弓)平面续于食管, 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 为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 • 咽腔以软腭后缘平面和会厌上缘为界,自上 而下分为三部: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一)咽的分部及交通
(二)鼻咽部
即咽腔鼻部
•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点: 麦氏点、兰氏点。
阑尾位置图
(三)结肠
• 结肠在右髂窝
内始于盲肠,下端 平第3骶椎平面终于
直肠,按其行径和
形态可分为升结肠、 横结肠、降结肠和 乙状结肠四部。
(四)直肠和肛管
• 1、直肠
•
•
位置:位于盆腔内,约10~14cm,上端自第3
骶椎前方起,下行终于盆膈。 形态: 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直肠骶曲和会 阴曲。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腔内有直 肠横襞。
(二)胃的位置
• 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 分位于腹上区。 • 贲门约位于第11胸椎体 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右侧 附近。 • 胃的前壁右侧与肝左叶 靠近,左侧与膈相邻,剑突 下未被肋弓遮盖的部分可直 接接触腹前壁。胃的后壁邻 近左肾、左肾上腺、胰、脾 等器官。
六、小肠
•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 最主要部位,上起幽门,
•
4、其他:前正中线、胸骨
线、胸骨旁线、腋后线、脊柱旁 线和后正中线等。
二、腹部分区
• 1、三部九区法:
• 用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和两侧髂结节的两条 水平线水平线和通过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两 条垂直线把腹部分为九个区:左、右季肋区和腹 上区,左、右腰区(左、右外侧区)和脐区,左、 右髂区和耻区(腹下区)。
2、系膜
• 指将肠管固定 于腹后壁的双层腹 膜结构。
包括小肠系膜、 阑尾系膜、横结肠 系膜、乙状结肠系 膜。
。
•
3、韧带
(五)舌
• • 舌由舌肌及其表面的粘膜构成。 可分为上、下两面, 界沟:舌上面,“∧”形向前 开放,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 1/3的舌根。舌体前端狭窄称舌尖。 舌的下面中线上,有连于口底 前部的粘膜皱襞,称为舌系带,其 根部两侧有舌下阜。舌下阜有下颌 下腺腺管和舌下腺大管的开口。自 舌下阜向外侧隆起称舌下襞,其深 面有舌下腺。
• 2、四分法:
• 用通过脐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把腹部分为四个 区: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腹部分区图
第一节 消化管
• 消化管是一段迂曲的连续性管道,是传输、
储藏、消化吸收和形成并排泄粪便的场所。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图
二、口腔
• (一)口腔的构造和分部 • (二)腭 • (三)咽峡
(四)喉咽部
即咽腔喉部 • 梨状隐窝:在喉 口两侧与咽后壁之间 的深窝,左右各一,
是食物残渣或异物容
易滞留之处。
四、食管
• 食管为一扁窄的长管状肌性器官,自鼻前孔至 食管末端长约42~45cm,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起 于咽,下端平第11胸椎平面经贲门连于胃,全长约 25cm。 • 分段:依其行程可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颈 段介于起始部至颈静脉切迹水平之间。胸段自颈静 脉切迹至膈的食管裂孔。腹段由食管裂孔至胃的贲 门。 • 狭窄:第一狭窄在咽与食管相接处,距中切牙 约15cm。第二狭窄在与左主支气毗邻处,距中切牙 约25cm。第三狭窄在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 切牙约40cm。
• (四)牙
• (五)舌 • (六)唾液腺
(一)口腔的构造和分部
(二)腭
• 腭构成口腔的上壁, 前2/3称硬腭,后1/3称 软腭。 软腭后缘有腭垂 (悬壅垂)、腭舌弓、 腭咽弓。
•
•
扁桃体隐窝:腭舌 弓与腭咽弓之间的陷窝, 容纳腭扁桃体。
(三)咽峡
• 是由上方的腭垂、
腭帆后缘,两侧的腭 舌弓、腭咽弓及下方 的舌根共同围成的环 状狭窄结构,是口腔 通向咽腔的门户。
下接盲肠,成人全长约5
~7m,分为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一)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全长约25cm左右,约呈“C”形包绕胰头, 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上部:十二指肠球部 降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 水平部 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二)空肠和回肠
• 空肠和回肠盘曲于 腹腔中、下部。一般而 言,上2/5为空肠,占 据腹腔左上部。下3/5 为回肠,位于腹腔的右 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 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的 分界,但在形态和结构 方面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