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说明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写说明文
教学目的: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清楚、明白、生动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2、学会用拟人化的手法写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说明事物时要学会抓住特点,并做到条理分明。
教学准备:一张说明书
教学安排与步骤:
第一站:趣味积累
·成语学习(让学生填写下列成语,老师再对这些八字成语进行讲解。)谋事在人,()人非圣贤,()
宁为玉碎,()人无远虑,()
螳螂捕蝉,()机不可失,()
当局者迷,()桃李不言。()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八字成语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附成语解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谋求。谋划事情要尽人的努力,而事情的成败还受到环境、自然条件等的制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故事: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滥杀无辜,大臣赵盾和士季进宫劝谏,晋灵公态度冷淡,不情愿地认错。士季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根本听不进,于是派人暗杀了赵盾。人们奋起反抗,赵穿将穷凶极恶的晋灵公杀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出兵40万来攻打东吴。东吴孙权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对策,大将吕蒙建议在濡须口修筑船坞,孙权称赞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蒙有远见。”于是连夜
修建。等魏军到时,船坞已修好,魏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失:错过。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失去就不会再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故事: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原指下棋的人。当事人对利害得失考虑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很清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故事: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西汉政府并没重用李广,60多岁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二站:金钥匙
·导入新知
老师出示一张说明书,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说明书,当我们买一个新的产品时,里面都会有,你们有谁认真阅读过说明书吗?谁来说说说明书包含哪几个部分。(说明书一般都会包括物品的名称、组成部分、用途和注意事项等。)
说明书它是属于说明文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文体——说明文。(板书课题:我的“商品”我做主——怎样写说明文。)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用客观平实的语言介绍某种物体或物品的外形、结构、用途等,或者某种理论的概念、特点、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性文章。
怎样写好说明文呢?下面,来学习具体的方法。
·具体方法
一、抓住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主要是对物体或物品进行介绍,事物的特征包括物体的外部形态、内在性质、功能用途等。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是看他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
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
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否则,你就说不明白。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
某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某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他在谈体会时写道:“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
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其次,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
比如,我们前面所列举的关于长颈鹿脖子长的例子中:鹿的身高数字和七块颈椎骨,都不是仅凭观察可以知道的,必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才能准确的掌握。
最后,还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
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要有条理
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
例如有个小作者写《我的小制作——不倒翁》:按照“准备”、“剪纸”、“画小丑”、“装橡皮泥”、“胶蛋壳和小丑”五个步骤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并且做了详细的说明,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