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例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准备: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原因‎、3、发展的实质‎、4、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三日”吕蒙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十五六岁‎就跟随姐夫‎去打仗,英勇善战,屡建战功,31岁便升‎为拱野中郎‎将。

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很低‎,常常词不达‎意,闹出笑话。

于是,吕蒙听从孙‎权的教诲,发愤攻读,并且进步很‎快。

赤壁之战之‎后,鲁肃接任吴‎国统帅。

鲁肃早先知‎道吕蒙是文‎盲武将,很看不起他‎。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防地,提出好多战‎略上的问题‎,故意为难他‎。

鲁肃本以为‎吕蒙会瞠目‎结舌,不料吕蒙对‎答如流,有的连鲁肃‎也未曾想到‎。

鲁肃大为惊‎喜,称道:“学识渊博,非吴下阿蒙‎。

”吕蒙听后幽‎默地答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点评:(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人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只要勤奋学‎习,不断追求,就会有所进‎步,令人刮目相‎看。

模拟练习:张飞与酒在《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中‎,刘备起兵讨‎伐袁术,临行前叮嘱‎张飞要守好‎徐州,切不可饮酒‎。

张飞一一应‎承。

当晚,张飞宴请众‎官,席间张飞强‎行劝酒并毒‎打曹豹,自己则喝得‎酩酊大醉。

曹豹深恨张‎飞,连夜送信给‎吕布,约他前来偷‎袭徐州。

结果,张飞力不能‎敌,弃城而走。

在以后的第‎七十回中,张飞在巴蜀‎一带战败张‎郃之后,挥军乘胜追‎击,一直赶到宕‎渠山下,张郃据守山‎寨不出,张飞利用酒‎醉鞭打士兵‎诱引张郃偷‎寨,结果中了张‎飞的埋伏,宕渠寨、蒙头寨、荡后寨均被‎张飞夺取。

点评:Learn‎from me智慧分享:请同学们也‎讲一个关于‎“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案例,供大家分享‎。

(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教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是如何在发展中的?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有哪些观点?请举例说明。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2.通过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3.通过解释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Step 3: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案例,如工业革命对社会历史的影响,社会主义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推动等,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中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整理出案例中的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Step 4:方法探究(25分钟)1.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2.通过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进行分析。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一个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学生集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Step 5:归纳总结(15分钟)学生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总结并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以及方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的质量,评价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理解和熟练运用方法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主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内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设计(统编版必修4)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设计(统编版必修4)
3.使学生掌握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我还将结合哲学史上的经典理论,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让学生了解矛盾规律的理论来源。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在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矛盾规律相关的问题。例如,探讨“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处理好经济与环保的矛盾?”各小组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3.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矛盾性,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4.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和辩证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矛盾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仍需深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如对立统一、量变质变等,为学生理解矛盾规律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介绍矛盾规律的相关理论。首先,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概念,引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接着,阐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阐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把握这一规律。
3.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解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解决主要矛盾。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运用生动的案例、图表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激发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探究其内涵和应用。
-例如,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探讨改革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
2.分层次教学,逐步深入:针对学生对辩证法掌握程度的不同,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逐步学习中深化理解。
接着,我会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体现了哪种辩证法思想?
2.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辩证法来解释?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包括以下内容:
1.对立统一规律:介绍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含义、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法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发展,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第三课 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三课 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系、发展、矛盾等观点。

2. 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于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联系、发展、矛盾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并能够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案例和图片,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原理。

2. 准备一些练习题,以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矛盾两边互相依靠、互相渗透的干系,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 讲解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观点和原理:a. 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干系。

b. 对立和统一的干系:对立是指矛盾两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统一是指矛盾两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矛盾;同时,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 方法论意义:要正确对待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善于解决矛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如班级中同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帮助学生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室小结:总结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设计3: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学设计3: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设计依据】1.理论依据:本课选自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中的第三框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框内容。

从内容上看,主要介绍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从知识构成上看,由于本课理论较多且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上节课将课本知识结束的基础上,特设了这节课将矛盾观的有关原理加以归纳和巩固。

从地位上看,在此之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但是对于事物为什么是联系和发展的这一问题还不能作出回答,而答案就在于这一课,因此本课在唯物辩证法当中具有核心地位。

2.课程标准依据:学会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学生情况】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

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较难理解。

而且本框内容属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上还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培养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立场。

二是通过矛盾普特性关系的分析,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进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科学精神:一是通过知识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提高科学精神。

3.在生活中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2.难点: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2.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3.2.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2.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阶段的代表性例子,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进行分析。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例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事物发展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学生参观实地,如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企业、农村等,让学生亲眼目睹事物发展的成果,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二)问题导向
1.针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内涵,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实质、状态、途径和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例子,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揭示事知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教学资料】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教学资料】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实质。

2. 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区别2.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以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揭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分析方法4. 第四节: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5. 第五节: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矛盾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矛盾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实质和核心。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经典论文和案例。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案例。

六、教学进程1. 第一阶段: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2课时)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解释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区别。

引导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2. 第二阶段: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2课时)详细讲解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第三阶段: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课时)深入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

引导学生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本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 《思想政治 4 必修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第九课第 一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承接第八课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本框内容共分两目, 分别是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本框主要内容是学习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通过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含义,进一步揭示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同时为第二框 内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做铺垫。

高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具备一定求知探究能力,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矛盾”等哲学概念有着 自己生活化、经验化的感性认识,不够全面、准确、理性。

与此同时,之前讲授的 唯物论、认识论与联系观、发展观对于学生接受矛盾相关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本课借助一些生活素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由社会生活切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 “矛盾”形成比较理性全面的认知。

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和动力,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揭示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 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增强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

教学难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意图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 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这节课, 我们通过了解正在读高二的小明同学的生活,一起来学习矛盾观。

十一假期的第一天小明同学跟大多数同学一样看了阅兵仪式,看到祖国如此的强大,内心十分的震撼,有太多印象深刻的画面。

比如说当 他看到女排队员们时想起 9 月 29 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 2019 年女排 世界杯赛第三阶段 A 组循环赛比赛中, 中国队以 3 比 0 战胜阿根廷队,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4)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4)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小组内讨论,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针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强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然而,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使学生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4)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二年级的政治课上,我们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关键。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掌握矛盾分析法,并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和解决问题。
2.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唯物辩证法的内涵,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使学生逐步揭示唯物辩证法的内涵,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内涵。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案例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案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知识准备:1、矛盾的含义、2、同一性的含义3、斗争性的含义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林肯的用人之道美国南北战争初期,林肯总统先是选拔没有缺点的人任北军统帅,这些修养甚好,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的统帅,也没有才华,一个个被南军的将领打败,连华盛顿都差点丢掉。

林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分析了对方的将领,从杰克逊起,几乎个个都有明显的缺点,同时又都有个人特长。

他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李将军能善用其手下的长处,打败了自己任命的看起来没有任何缺点,同时也不具有什么特长的北军将领。

”林肯毅然任命了酒鬼格兰特为北军将领,当时舆论大哗,人们说“昏君”用“庸才”北军完了。

好多人晋见林肯,说格兰特好酒贪杯,难当大任。

林肯不为所动坚持任用格兰特。

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对格兰特的任命,成了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取胜的转折点。

点评:(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上述事例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

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即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事情。

模拟练习:相克相生的谋略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蛇是非常多的,蛇的攻击对象是青蛙。

蜈蚣是种小动物,它那发达的毒腺足以使比它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对它无可奈何。

青蛙在毒蛇面前是弱小者,但它可以以蜈蚣为美食。

蜈蚣不怕凶狠的毒蛇却怕青蛙。

有趣的是,捕蛇者经常发现三个冤家对头同处一室却能相安无事。

它们不会有谋略的,可是经过了世代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它们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形成了利用自己的克星的天敌保护自己的本领。

因为如果蛇吃了青蛙,自己就会被蜈蚣所杀,而蜈蚣若杀了青蛙,自己立刻会成为青蛙的盘中餐,而青蛙如果贪吃了蜈蚣,毒蛇便会毫无顾忌地把青蛙吃掉。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一、教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是教育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径,是学生高中阶段思维发展的必修课程。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唯物辩证法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也是思维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径。

本教案针对“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知识点进行设计,将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本教案适用于高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指导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理论,并梳理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过程。

在掌握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方法论2、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过程3、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三、教学内容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理论3、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活动1:热身小游戏——“猜测游戏”(让学生猜测某位历史人物或现代名人所拥有的一项特长或成就。

)2、展示环节活动2:观看视频片段《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并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

(让学生关注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3、重难点探究环节活动3:PPT讲解(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理论(3)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活动4:案例研究(1)学生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分析当代世界存在的某一现象,例: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现象;(2)学生讨论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解决该现象。

4、知识巩固环节活动5:小结学生分小组进行讲解,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五、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2、案例研讨法3、小组互动法4、PPT讲解法5、实际操作法六、学生评价及作业布置教师可依据课堂活动表现,分别采用课堂讨论、书面作业、个人值观卡片等方式进行学生评价。

作业布置:1、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P105-110页思考题2、选题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关于本节课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相解答疑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具体的事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2.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4.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辩证法的作用。
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2.实践作业:
-分组进行社会调查,选择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解决方案。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辩证思维观察问题,记录至少三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的事件,并进行简要反思。
3.阅读作业:
-推荐学生阅读《矛盾论》等相关哲学著作,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深刻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在团结合作中解决问题,克服个人主义思想。

高中政治论文政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案例分析

高中政治论文政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案例分析

政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初步认识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哲学基本观点,带着好奇来学习。

因此,对这些问题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和辩证思维能力较差,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较难,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新生事物,却在某些国家又出现解体”的问题理解更难。

教学设计总体思想: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遵循《课程标准》从情景导入到情景分析又回到情景回归的教材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探讨“活动探究”问题、归纳和总结哲理观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事例来分析蕴涵哲理观点,运用故事、做实验、讨论等具体的事例,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景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过程:推进新课程,既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区分,那么事物的发展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变化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们阅读课本“活动探究”问题,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质疑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65-P66内容,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看我国古代哲人留下了许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1) 左边图片说明了什么道理?(2) 请分析这些名言警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3) 你还能说出哪些类似的名言警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是一种渐进的,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俄国大诗人普希全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伤心,不要忧郁,不顺心的日子暂且容忍,等着吧,快乐的日子就要到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导入一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

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

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

白衣渡江之计,也是出其不意的典型,偷袭战的经典案例。

故事中的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

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就关于吕蒙学习过程,还有一则小故事。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吴国大都督周瑜死后,鲁肃继任东吴的都督,有一次,鲁肃经过吕蒙的防区约见吕蒙,座谈过后鲁肃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过往甚密。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问题探究:“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启示?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总结:很对。

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特别是老师,千万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成长的阶段,他们每天都在变化,现在学习不怎么刻苦的学生,如果改正缺点,刻苦学习以后也可能成为对社会非常有用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和闪光点,你们应挖掘自己的优点,使每一个同学高中学习阶段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引导: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高二政治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高二政治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引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唯物辩证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

其作为一种哲学体系,能够全面深刻地反映自然界、社会及人类的发展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思想之一,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存在形式,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和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原理和方法,用以解析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概述1. 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

事物从初始状态发展到一个新的状态,必须经过一个总量的积累、累积和爆发的阶段。

事物的发展是逐步优化、深入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状态和旧的状态间产生了矛盾,解决了这个矛盾,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的、曲折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的。

事物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这个过程是逐渐前进的。

但是,事物的发展也是曲折的,经过了多次整体和局部的反复波动。

如果事物的发展仅存在一种直线发展的趋势,它在实际层面上是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特点和规律的。

3. 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是矛盾运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是矛盾运动。

软硬相结合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

只有矛盾运动与事物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4.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能动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能动的。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主体具有能动的力量。

主体通过研究事物的原理和规律、洞察事物的内在矛盾、对事物进行适当的改造,促使事物得以迅速高效发展。

5. 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同位置、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差距。

高中政治辩证发展观教案

高中政治辩证发展观教案

高中政治辩证发展观教案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辩证发展观是一个重要而深奥的概念。

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还要求能够将其应用到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之中。

因此,设计一份既严谨又易于学生理解的教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高中政治辩证发展观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教师高效地传授这一概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辩证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理解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深入思考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1. 辩证发展观的定义及其哲学基础。

2. 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

3. 内因与外因在发展中的作用。

4.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社会历史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辅以小组讨论和互动式问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什么是发展?”引出发展观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讲授新知:系统讲解辩证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和基本内容,强调量变质变规律、内外因关系等关键点。

3. 案例分析:选取社会历史中的具体事件,如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等,分析其背后的辩证发展规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现代社会中的某一现象,如何用辩证发展观来解读。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结果,归纳辩证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现代科技发展与辩证发展观之间关系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对辩证发展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宜性,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上述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辩证发展观的理论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从而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的高中生。

这种教案的设计,既突出了重点,又保持了公正客观的教学风格,符合资讯信息类文案的写作要求。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2.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和相互转化。
3.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4.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唯物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辩证法原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形成独立的人格。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如,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
5.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辩证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最后,阐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实现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一、案例背景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高二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尤其是联系观的核心概念和应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联系观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我国科技成就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联系观的实际运用。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为后续的小组讨论做好铺垫。
(二)问题导向
1.针对联系观的核心概念,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从而深化对联系观的理解。
(二)讲授新知
1.通过讲解联系观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的内涵和特征。
2.举例说明联系观的普遍性,如自然界、社会领域和人类思维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联系。
3.引导学生认识联系观的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讲解联系观的多样性,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联系观原理,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分配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和分析中来,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联系观的应用。
1.通过问题驱动、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基本概念;2.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和基本方法;3.理解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唯物辩证法的起源与基本概念–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与基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变质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关系–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异同点–唯物辩证法对实证科学的启示4.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辨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运用辨证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案例三、教学设计与步骤第一步: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唯物辩证法的起源与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与基本方法(20分钟)1.对立统一规律的讲解:–什么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对立统一规律的意义与作用2.变质规律的讲解:–什么是变质规律–变质规律与事物发展的关系–变质规律的意义与作用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讲解:–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表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与作用第三步:探讨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关系(20分钟)1.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异同点:–唯物辩证法和实证科学的共同点–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区别2.唯物辩证法对实证科学的启示:–唯物辩证法对实证科学研究方法的启示–唯物辩证法对科学发展的指导作用第四步: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分钟)1.培养辨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辨证思维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辨证思维能力对个人发展的意义2.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阅读经典哲学著作的培养方法–反思与思考的培养方法–实践与检验的培养方法3.运用辨证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案例:–举例说明辨证思维能力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第五步:小结与讲评(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例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知识准备:
1、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原因、
3、发展的实质、
4、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三日”吕蒙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十五六岁就跟随姐夫去打仗,英勇善战,屡建战功,31岁便升为拱野中郎将。

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很低,常常词不达意,闹出笑话。

于是,吕蒙听从孙权的教诲,发愤攻读,并且进步很快。

赤壁之战之后,鲁肃接任吴国统帅。

鲁肃早先知道吕蒙是文盲武将,很看不起他。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防地,提出好多战略上的问题,故意为难他。

鲁肃本以为吕蒙会瞠目结舌,不料吕蒙对答如流,有的连鲁肃也未曾想到。

鲁肃大为惊喜,称道:“学识渊博,非吴下阿蒙。

”吕蒙听后幽默地答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点评:(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人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只要勤奋学习,不断追求,就会有所进步,令人刮目相看。

模拟练习:
张飞与酒
在《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中,刘备起兵讨伐袁术,临行前叮嘱张飞要守好徐州,切不可饮酒。

张飞一一应承。

当晚,张飞宴请众官,席间张飞强行劝酒并毒打曹豹,自己则喝得酩酊大醉。

曹豹深恨张飞,连夜送信给吕布,约他前来偷袭徐州。

结果,张飞力不能敌,弃城而走。

在以后的第七十回中,张飞在巴蜀一带战败张郃之后,挥军乘胜追击,一直赶到宕渠山下,张郃据守山寨不出,张飞利用酒醉鞭打士兵诱引张郃偷寨,结果中了张飞的埋伏,宕渠寨、蒙头寨、荡后寨均被张飞夺取。

点评:Learn from me
智慧分享:
请同学们也讲一个关于“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案例,供大家分享。

(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
专家点评:
(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
本课心得:
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发展的实质?)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从张飞、吕蒙两个人的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
知识准备:
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途径是曲折的、
3、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要求。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科学输血的历程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造血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点评:(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从科学输血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模拟练习:
伤痕累累的大船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上买下一艘船。

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来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以及在保费方面给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献给国家。

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

当时,他刚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

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

他不知道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行的人。

当他在萨伦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点评:Learn from me智慧分享:请同学们讲一个关于“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案例,供大家分享。

(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专家点评:(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本课心得: 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准备中的内容?)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可否从哲学的角度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
知识准备:
1、量变的含义、
2、质变的含义、
3、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以及方法论要求。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变废为宝
美国当代石油大王哈默从60年**始,就热衷于石油开发事业。

当时有一家叫德士的石油公司,在旧金山以东的河谷里寻找天然气,钻井到 5600英尺时,仍然不见天然气。

公司决策者认为耗资太多,再钻下去可能徒劳无功,便鸣金收兵,宣判此井“死刑”。

哈默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专家进行考察,在原井上架起钻机,又钻进3000英尺,天然气喷涌而出。

后来,他又听说举世闻名的埃索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利比亚由于探油未成扔下不少废井,便果断地带领大队人马开往该地,在被判了“死刑”的油井上又架起了钻机,继续深钻,很快就打出九口高产自喷油井。

点评:(看我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事物的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石油大王哈默,能够在别人废弃的油井上钻出石油,充分体现出了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模拟练习:
化解危机
有一名大学生,一个人划着父亲的小船去大海深处验证一下自己的意志,返航的时候,小船触礁沉没了。

周围没有一条船的影子,只有茫茫的海水。

侥幸的是,他毫发未伤,而且体力充沛,他开始拼命地向陆地的方向游去。

海水不断地击打着他,他的四肢开始酸痛,肚子也开始叫了起来……可是周围没有一处人烟,连一棵水草也没有,有的只是无边的海水。

两天过去了,他的意识开始模糊起来,他陷入了绝境·……突然,他看到不远的海面上漂浮着一粒松子,他的眼睛明亮起来,他急忙游过去,抓住松子,然后掷向前方;然后再抓起,再掷向前方……就这样不停地抓起,不停地掷向远方,不停地向前游去……他终于游到了岸边。

点评:Learn from me
智慧分享:
请同学们讲一个关于“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以及方法论要求”案例,供大家分享。

(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
专家点评:
(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
本课心得:
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俗话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困难来临时,同学们是否会化解困难?)
分享
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