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鼻内镜手术学
鼻内镜外科学(NES)PPT课件
1). 内窥镜鼻窦外科学 许庚 李源 暨南大 学出版社 1994
2). 鼻内窥镜手术图解 王荣光,许庚,郭 宝煌 解放军出版社 1998
3). 鼻内窥镜外科学 韩德民 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1
5
赵绰然(1986,内镜检查) 许庚(1991,报道手术,到1994,300
例) 韩德民 1991-2001 8000多例
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内血肿 等。颈内A--Death
3、鼻内并发症 如鼻腔粘连、出血等。
18
19
20
16
❖ 8、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 ❖ 9、经鼻视神经减压术 ❖ 10、经鼻眶减压术 ❖ 11、眶爆裂骨折的治疗 ❖ 12、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 13、经蝶垂体瘤切除术
17
五、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
1、眶并发症 如视神经损伤、眶内血
肿、内直肌损伤、泪道损伤等,导致失 明、复视和泪溢等。
2、颅内并发症 如损伤颅底导致脑
6
7
8
二、鼻内镜手术的优势
鼻内镜手术较之传统的手术方 式具有视角开阔、视野清晰、操作 精细、手术程序简化以及创伤小和 免除颅鼻面部切口等优点。
9
10
11
三、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基本原理
❖1、重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 ❖ 引流功能。
❖
❖2、恢复鼻窦粘膜的纤毛清除功能。
❖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即是鼻腔外侧壁
手术,也就是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
12四Leabharlann 鼻内镜手术的基本术式1、Messerklinger 术式:由前向后的术 式(较常用) 切除钩突 开放筛泡 切除中鼻甲基板 开放后筛 开放蝶窦 清理额隐窝 扩 大上颌窦自然口
13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PPT课件
许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 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
1
卜国铉 教授 我国鼻眼相关、鼻 神经外科学创始人
颅底外科是神经外 科的尖端技术
内窥镜鼻眼-颅底相关外科就是以清除病变、改善功能、提高疗效为 目标,在电视监视下,使用鼻内窥镜和特殊手术器械或依靠先进装 备,从鼻腔进路进行眶周、眶尖、眶内、颅底、颅内区域某些疾病 的微创手术。
缺点
●一手持镜单手操作 ●止血吸引不能同时进行 ●危险结构多,风险大 ●出现并发症抢救困难高
13
谢谢各位!
14
2
一、鼻颅底外科的内涵
鼻颅底外科包括三大类的疾病
前颅底骨性疾病:相关鼻窦骨折(包括视神经管骨折)、脑脊液 鼻漏、骨瘤、骨纤维增殖病、动脉瘤样骨囊肿。
侵入鼻部的颅内疾病:垂体瘤、脑膜脑彭出、神经胶质瘤、嗅沟 脑膜瘤、脊索瘤、颅咽管瘤、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
侵入颅内的鼻部疾病:鼻源性颅内并发症、侵袭性鼻脑毛霉菌病 、鼻窦囊肿、鼻咽纤维血管瘤、嗅母细胞瘤、乳头状瘤、鼻息肉
大多数手术难度不高!
6
五、经鼻进路鼻眼手术解剖学与临床依据
筛窦纸板--眶周、眶内 蝶窦--眶尖、视神经 鼻丘--泪囊
进路直接,关系密切 空间大,术野宽敞 不产生副损伤 视神经内侧的半眶为界
7
手术适应症
眶减压手术—恶性突眼、眶内出血 纸板进路—眶内占位性病变切除 蝶窦进路—视神经减压、眶尖综合症
8
4
5
手术适应症
1.以紧贴颅底的小范围占位性病变切除为 主,开放颅底即可暴露肿瘤。
2.鼻腔鼻窦肿瘤侵入颅内,颅底的骨质破 坏可成为进路的引导,术者只要跟踪肿 瘤即可进入。
3.侵入颅内的肿瘤多未破坏硬脑膜,因此 多数手术是在脑膜与颅底骨质之间进行 即硬膜外手术,造成颅内脑组织损伤和 颅内出血的机会不多。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PPT演示课件
眼睛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光线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 行处理,实现视觉感知。
鼻眼相关疾病介绍
01
鼻窦炎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感染性疾病,可导致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
状,严重时可影响眼部健康,引起眼部感染。
02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鼻腔炎症,可引起鼻塞、流清涕、打
联合治疗
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
新型材料的应用
研究开发更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功 能性的新型材料,用于手术植入
和修复。
基因治疗
探索基因治疗在鼻眼相关疾病中 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
疗方案。
免疫疗法
研究免疫疗法在鼻眼相关疾病中 的疗效和机制,为患者提供新的
治疗手段。
手术目的
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促进鼻眼相 关疾病的康复。
手术适用范围
01 慢性鼻窦炎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 内镜鼻眼相关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02 鼻息肉
对于较大的鼻息肉或复发性鼻息肉,手术切除是 必要的治疗方式。
03 鼻腔狭窄
对于因炎症、外伤等原因导致的鼻腔狭窄,鼻内 镜手术可以帮助扩大鼻腔通道。
鼻腔清洁
定期清洁鼻腔,保持鼻腔通畅,预防感染。
随访观察
定期随访观察,评估手术效果,及时处理 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并发症
04
及处理
出血及处理
01
02
03
总结词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可能 导致出血,需及时采取措 施进行处理。
出血原因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 导致出血。
处理方法
采用止血药物、填塞止血、 电凝止血等方法进行止血,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鼻内镜手术技术指南
鼻内镜手术技术指南鼻内镜手术(NasalEndoscopicSurgery,NES)是指在光学系统和监视系统支持下,应用鼻内镜及其特殊手术器械,经鼻腔进路施行鼻腔、鼻窦、鼻眶、颅底区域手术的技术。
这项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建立,目前已经成为鼻外科系统的主干技术。
【历史沿革】鼻内镜的创造性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德国鼻科医生Hirshman 首创将当时用于检查膀胱的“内镜”稍作改良,经齿槽行鼻腔鼻窦观察,开创了“鼻内镜技术”先河。
20年后随着光学内镜的发明,美国鼻科医生MaItZ成功地经下鼻道和犬牙窝对上颌窦腔进行了观察,奠定了“光学鼻内镜技术”的基础。
然鼻内镜技术真正建立是在70年代中期,奥地利学者MeSSeklinger经过20余年的实践和研究,创建了内镜鼻窦检查、诊断和手术技术,为此这一技术被称为MeSSerkIinger技术(MesserklingerTechnique,MT)。
之后,他的学生Stammberger和美国学者Kennedy 进一步推动了内镜鼻窦手术技术的发展,创建和完善了现代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SinusSurgery,ESS),成为当代治疗多种鼻腔、鼻窦疾病的最佳手术方式,如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肥厚性鼻炎、鼻中隔畸形、鼻窦囊肿、、先天性后鼻孔闭锁、鼻腔鼻窦异物、良性肿瘤切除及某些范围较局限的恶性肿瘤切除等。
由于该技术独特的优势,这项技术也延伸到与鼻腔、鼻窦紧密毗邻的眶尖、眶内、颅底区域,使上述区域内的某些疾病不必采用开颅或者颜面部的切口。
我国鼻内镜技术起步虽然较欧美发达国家晚,但发展迅速。
上世纪80年末初开始建立鼻内镜诊断技术。
90年开展内镜鼻窦手术,90年代中期已成功将此项技术延伸应用到鼻颅底、鼻眼眶和鼻咽等区域。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发病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建立了我国鼻内镜微创外科学的系统理论和技术。
鼻内镜手术护理课件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术前药物,如抗生素、 止血药等。
手术区域准备
清洁鼻腔,剪短鼻毛,确保手术视野清洁。
患者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给予患者信心 和勇气,减轻焦虑和恐惧 情绪。
家庭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 爱和支持,帮助患者稳定 情绪,增强信心。
注意眼部症状
鼻内镜手术有时会影响眼部,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眼部肿胀、疼 痛等症状。
疼痛护理
疼痛评估
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程度和性质,以 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药物止痛
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减 轻疼痛。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
新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 习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鼻内镜手术护理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患者 风险,提供个性化护理建议。
远程医 疗
通过远程技术为患者提供术后随访和监测,方便患者在家中获得专 业护理指导。
3D打印技 术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辅助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
个性化护理方案
基因检测与护理
记录护理过程
03
在手术过程中,记录护理过程,包括患者的体位、生命体征监
测结果、术中护理措施等,以便术后总结和评估。
04
鼻内镜手术后的护理
术后病情观察
观察鼻腔出血情况
术后应密切观察鼻腔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监测体温和白细胞计数
术后应定时监测体温和白细胞计数,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等并发症。
耳朵等器官。
监测与记录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 率、血压、呼吸等,并做好记录,
鼻内窥镜技术ppt演示课件ppt演示课件
.
知识点链接
3)鼻-眼相关外科:鼻内镜下完成泪囊鼻腔造
孔术,手术简捷,避免了面部切开和内眦韧带损伤。
以往视神经减压手术的径路多经鼻侧切开进行,手 术中常需结扎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在内镜下行 视神经减压术体现了内镜手术直视和精确的优势。 4)头颈肿瘤外科: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头颈 肿瘤, 主要是鼻咽血管纤维瘤和鼻窦骨化纤维瘤等。
.
知识点链接
5)蝶鞍内肿瘤切除术:经鼻内镜蝶窦进入蝶鞍快捷,大大缩 短手术时间;同时免除切口和进路过程中对鼻腔、鼻窦、鼻 中隔的破坏和重建过程;可准确判定解剖部位和切除病变范 围。
6)桥小脑再手术:乙状窦后进路,配合鼻内镜行面神经减压
和梳理术、三叉神经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术、舌咽神经及前 庭神经切断术和听神经瘤切除术,认为内镜是目前客观评价 桥小脑脚显微血管压迫和行神经根手术的理想方法。
.
历史沿革
现代鼻内镜外科
内涵:在鼻内镜直视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 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 流功能为目的的鼻外科手术。 内容:1.电视监视下的鼻内镜手术; 2.清除鼻腔和鼻窦病变; 3.正确的黏膜取舍与结构重建; 4.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
.
历史沿革
鼻内镜外科技术及延伸
鼻内镜手术学
1
历史沿革
.
历史沿革
• 1879年 Nitze(德国) 研制膀胱镜
• 1901年 Hirshman将膀胱镜应用于鼻腔鼻窦检查
• Caldwell(美国)和Luc(法国)各自创治疗慢性上颌窦炎 手术——Caldwell-luc手术 • 1925年 Maltz经犬齿窝检查上颌窦 • Messeklinger(奥地利)首先开展鼻内镜手术(NES)
鼻内镜手术学
②视神经间接损伤:常因眶内血肿压迫所致。 处理眶内血肿。 ③视神经直接损伤:表现为立即失明,并为 永久性。术中器械超过6.5cm就可能造成视神 经损伤.视神经位于中鼻甲基板之后7cm, 在打开后组筛房后应特别小心.
4鼻出血:大出血常因损伤筛前动脉、筛后 动脉、蝶腭动脉及鼻后中隔动脉所致。出血 量常在200ml以上。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常见)
1、脑脊液鼻漏:多因损伤筛板、筛顶和蝶 窦。术中发现用捣碎肌肉封堵瘘孔,外铺筋 膜并用明胶海绵压紧。术后出院先保守治疗, 2周未愈则行修补术。
2、眶内血肿:因损伤纸样板后手术进入眶 内造成。临床特征为眼球外突,活动受限, 眼压增高,淤斑。出血少者及时抽除鼻内填 塞物,常可在2周以内缓解。出血多形成较 大血肿可引起视力障碍,行眶减压术或视神 经管减压术。
鼻内镜手术学
内镜鼻窦外科(ESS)基本原理和方法: 1、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前 筛复合体)的病变所导致的鼻窦引流口阻塞 有关。 2、清除病变:开放阻塞的窦口,恢复鼻腔、 鼻窦通气引流功能后,病变粘膜能可得到恢复,从而实现治愈慢性鼻窦炎 的目的。
3、视神经损伤:分为视神经缺血性损伤, 视神经间接损伤和直接损伤。前两者视力障 碍为暂时性,表现为渐进性视力减退、复视 或视野缺损。 ①缺血性损伤:手术的骨反射性刺激引起眼 动脉分支痉挛。若视网膜完全缺氧超过4分 钟,可致永久性视力障碍,应紧急静脉输入 血管扩张剂、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塞米松和 能量合剂等药物。
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FESS) 前提条件
1、借助CT等检查手段精确定位病变 2、从保护局部功能角度出发,准确去除病变
“功能性外科”适应范围
包括: 1、系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窦炎 2、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异常相关的复发急 性鼻窦炎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鼻内镜外科手术
修补颅底骨质缺损或瘘孔的方法
外贴法 浴缸法 夹板法
修补漏孔的常用 方式:外贴法
经鼻内窥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漏孔
漏孔
筋膜
明胶海绵
手术后注意事项
半卧位10天,避免增高颅内压动作 限制饮水量,低盐饮食,防止便秘 25%甘露醇 250ml静点,每日2 次 全身应用抗生素至少14天 10-14天抽纱条,明胶海绵不取出 不要为了证实手术是否成功而对病 人进行脑脊液漏的检查
影像导航手术原理
患者头部的任意点均可由3D上的坐标表示, 术前将手术部位的影像信息记录在计算机, 经注册(registration)将患者实际位置与术 前影像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关系,这样计算机 将术中跟踪(tracking)手术器械末端所在 的位置在术前影像上实时显示出来
影像导航手术分类
主动型(电磁感应型)
鼻内镜鼻窦手术方式
Messerklinger 术式 (从前向后)
Wigand 术式 (从后向前)
Stammberger H.教授
第一步 切除钩突
从正、侧面显示切开钩突的位置
钩突上、下段切除不彻底,将影响额窦、上 颌窦口的开放,易造成术后粘连、引流不畅。
第二步 开放筛泡
筛泡内壁
中鼻甲基板
第三步 打开中鼻甲基板并清理后筛
鼻内镜外科技术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ESS)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历史沿革
国外: Messerklinger技术,70年代,奥地利, Endoscopy of Nose ; Fess概念, Kennedy 80年代中期, 美国
国内: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对某些颅底、 颅内的疾病而 言鼻内进路应 该是最好的方 式,只是以往 人们没有认识 到,或者说被 传统的学科观 念束缚。
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ppt课件
手术适应症
1.以紧贴颅底的小范围占位性病变切除为 主,开放颅底即可暴露肿瘤。 2.鼻腔鼻窦肿瘤侵入颅内,颅底的骨质破 坏可成为进路的引导,术者只要跟踪肿 瘤即可进入。 3.侵入颅内的肿瘤多未破坏硬脑膜,因此 多数手术是在脑膜与颅底骨质之间进行 即硬膜外手术,造成颅内脑组织损伤和 颅内出血的机会不多。
鼻内镜鼻眼相 关手术
卜国铉
教授
我国鼻眼相关、鼻 神经外科学创始人
颅底外科是神经外 科的尖端技术
内窥镜鼻眼-颅底相关外科就是以清除病变、改善功能、提高疗效为 目标,在电视监视下,使用鼻内窥镜和特殊手术器械或依靠先进装 备,从鼻腔进路进行眶周、眶尖、眶内、颅底、颅内区域某些疾病 的微创手术。
一、鼻颅底外科的内涵
211例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侵犯眶的额窦囊肿
七、手术的优缺点
优点
●
缺点
●
● ● ● ● ● ●
避免开颅和颜面的创伤 全方位视野 良好照明和放大 进路直接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程序简化 手术后恢复快 提高了手术疗效
一手持镜单手操作
止血吸引不能同时进行 危险结构多,风险大
●
●
●
出现并发症抢救困难高
谢谢各位!
鼻颅底外科包括三大类的疾病
前颅底骨性疾病:相关鼻窦骨折(包括视神经管骨折)、脑脊液 鼻漏、骨瘤、骨纤维增殖病、动脉瘤样骨囊肿。
侵入鼻部的颅内疾病:垂体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脑膜脑彭出、神经胶质瘤、嗅沟 脑膜瘤、脊索瘤、颅咽管瘤、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
侵入颅内的鼻部疾病:鼻源性颅内并发症、侵袭性鼻脑毛霉菌病 、鼻窦囊肿、鼻咽纤维血管瘤、嗅母细胞瘤、乳头状瘤、鼻息肉
二、经鼻内镜鼻-颅底手术的发展过程
1983 Colse 侵入颅内的蝶窦囊肿切除 1989 Papay 脑脊液鼻漏修补 1992 Janckowski 垂体瘤切除 2000 Jiang 侵犯筛窦的脑膜瘤切除 2001 许庚 脑膜脑膨出切除修补 2002 许庚 中颅窝岩尖部肿瘤切除 2003 Stamm 斜坡进路脑干肿瘤切除
鼻内镜手术护理课件
出血观察及止血技巧
出血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鼻腔、口腔、咽部有无 出血或血性分泌物,注意出血量、颜 色、性状等变化。
止血技巧
对于少量出血,可采用局部压迫、冷 敷等方法止血;对于大量出血,应立 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必要时使用 止血药物或进行手术止血。
鼻腔填塞物取出时机和方法
取出时机
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恢复情况,一般术后24-48小时可取出鼻腔填塞物。若患者出血较多或存在其他异常情况, 可适当延长填塞时间。
护理人员角色与职责
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患者,了解患者 病情和心理状态,向患者 介绍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 。
术中配合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 需密切配合手术医生,确 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做 好康复指导工作。
03
术中护理配合
麻醉方式选择及配合
麻醉方式选择
麻醉配合
VS
长期随访计划
对于慢性鼻窦炎等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 应制定长期随访计划,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和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康复支持
心理疏导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积极面对治疗。
家属支持
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度过治疗期,促进康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智能内镜系统
集成人工智能技术的内镜系统,实现病灶自动识别、手术导航等功 能。
微创手术器械创新
研发更微创、更精细的手术器械,减少手术创伤和患者痛苦。
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
初级护理师
掌握基本的鼻内镜手术护理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日常护理 工作。
高级护理师
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护理技能,能够处理复杂的 护理问题并指导初级护理师。
鼻内镜手术学
鼻内镜手术学一、鼻内窥镜手术历史沿革与基本原理鼻腔与鼻窦由狭窄的管腔、空洞和间隙等构成,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
其“孔小洞深”的特点,加大了临床观察病变的难度。
当单纯肉眼观察不能满足检查需要时,国内外学者开始寻求借助某种器械或装置的帮助,深入到这些洞隙中,更直观和准确地诊治疾病。
我国的鼻内镜外科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应用于鼻部疾病的诊断工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鼻内镜手术相关技术和疗效分析的文章相继问世。
许多学者将鼻内镜外科技术就手于鼻窦手术获得成功,并对手术的适应证等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开始系统地思考鼻内镜外科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的应用。
1977年11月在海口全国鼻科学的发展会议上,制定我国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定批准,标志着我国的鼻内镜外科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是对世界鼻科学发展相适应的鼻内镜外科技术、电视摄录系统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作为现代鼻外科技术的代表被广泛应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日常临床工作中,形成我国鼻内镜外科学的系统理论。
鼻内镜手术基本原理:一、内镜鼻窦外科(ESS)。
研究表明:1、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变所导致的鼻窦引流口阻塞有关;2、清除病变、开放阻塞的窦口、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后,病变的粘膜可逐渐恢复正常,遭到破坏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和腺体功能可得到恢复,从而实现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的。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已往所认为的鼻窦粘膜的病变状态是不可逆的观念,奠定了ESS的理论基础。
二、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FESS)。
这一技术是实质是通过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和粘液纤毛清除功能,达到恢复病变鼻窦正常功能的目的。
前提条件有两个:1、借助CT等检查手段,精确定位病变;2、从保护局部功能的角度出发,准确去除病变。
鼻内镜手术
第六节鼻内镜手术鼻内镜术是利用光学内镜,行鼻或鼻窦的外科手术处理。
该术式术野清楚,减少术后死角,观察全面,能较彻底地清除病变。
鼻内镜手术的优点:采用冷光源,导光纤维照明,亮度强,观察景物清晰;视角大,采用不同角度的内镜,医生可以对鼻腔、鼻窦做全方位的观察;分辨率高,无焦距限制,远近景物均很清晰;鼻内镜有放大作用,可以使观察物体放大1.5倍;鼻内镜可以与摄像系统连接,使手术方法、术腔等情况完整地从监视器显示出来,有利于手术指导者、术者、助手观察。
改变了鼻科多年来一人手术其他人都无法明视的弊端。
一、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筛窦开放术(一)适应证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或鼻窦异物、鼻或鼻窦良性肿瘤、脑脊液鼻漏、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部分切除等。
(= )术前准备1.病人准备清洁鼻腔、修剪鼻毛、剃胡须。
2. 物品准备鼻内镜器械包,内镜(视觉分直向0。
偏向30.斜向70侧向70度倒向120 )光源系统、摄像系统、录像系统、转换线、切割器细纱条5-0带针慕丝凡士林纱卷、5号球后针头注射器、丁卡因、利多卡因、盐酸肾上腺索。
(三)手术步骤及手术配合表28-21)表28-21 手术步骤及手术配合手术步骤手术配合1.体位去枕仰卧位,头部两侧用弯沙袋固定2.麻醉多采用局部麻醉+表面浸润麻醉3. 手术切口经鼻腔进入4. 手术野皮肤消毒用0.5%活力碘消毒皮肤3次,除眼部以上的面部皮肤5.切除鼻息肉用0°镜或30°镜,观察鼻息肉的解剖位置,用鼻剥离子和等离子消融器,切除息肉组织,保留标本,用吸引管吸引,用浸有肾上腺素的丁卡因纱条压迫止血6. 切除下鼻甲用鼻剥器和下鼻甲剪刀,切除变形下鼻甲部分7.切除筛窦之息肉样病变组织用切割器(回旋刀)切除病变组织,保留标本,吸引管吸引,用浸有肾上腺素丁卡因纱条压迫止血8.开放筛窦筛窦咬骨钳开放筛窦,用吸引管吸引筛窦内容物9,充分止血用干细纱条或浸有肾上腺素丁卡因纱条压迫止血10.缝合切口用5-0带针慕丝缝合创面止血11.填塞鼻腔填塞涂有四环素眼青的膨胀海缩,用凡土林纱卷填塞鼻腔,无菌纱布覆盖鼻孔三、鼻内镜手术护理要点1.认真核对病人基本信息和手术部位标志。
耳鼻咽喉科鼻内镜鼻外科学治疗常规
耳鼻咽喉科鼻内镜鼻外科学治疗常规第一节概述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是鼻外科学崛起的一项新技术,出现仅20余年。
20世纪80年代初,由奥地利鼻科学者Messer-klinger首创,90年代在我国开始兴起,并迅速呈蓬勃发展之势。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是将传统根治性大部或全部刮除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变为根据病变的程度,在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以达到依靠鼻腔、鼻窦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治愈鼻窦炎和鼻息肉的功能性手术,并能达到防止病变复发的目的。
该手术的发展和CT扫描技术的进步,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目前,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已成为治疗鼻窦炎的主流,该项手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与鼻内镜鼻窦手术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学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的解剖学概念和名词,使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日渐提高。
一、临床应用解剖按鼻内镜鼻窦手术的需要将鼻窦结构简要地分为A、B、C三区。
A区位于中鼻甲附着处的前端与筛泡后的中鼻甲基板之间,称作前筛区;B区位于中鼻甲基板与蝶窦前壁之间,是后筛区。
C区为蝶窦区。
其中A区和C区结构最为重要而复杂,引起的并发症也最为严重。
(一)前筛区前筛区包括鼻丘气房、额隐窝、泪气房、额窦开口和窦口鼻道复合体。
1.鼻丘鼻丘位于中鼻甲前上方和钩突前方的鼻腔外侧壁上,含有气房,在冠状位CT扫描中显而易见。
鼻丘标志着前组筛房的最前界。
鼻丘气房的毗邻:前方为上颌骨额突,后方为筛漏斗,上方为额隐窝和额窦,下方和内侧为钩突,外侧为泪骨的前外侧、鼻骨及最前筛房的纸样板。
2.额隐窝额隐窝位于中鼻甲最前端附着处之下。
额隐窝内界为中鼻甲,外界为纸样板,顶为筛顶,后界为筛前动脉,前界为额鼻峡,如额鼻峡长度大于3mm,则形成额鼻管,额窦即开口于此。
3.窦口鼻道复合体此概念由Naumann提出,但其并非独立的解剖学结构,而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中鼻甲及其基板、钩突、筛漏斗、筛泡、前组筛房、中鼻道半月裂孔,以及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的自然开口等结构。
鼻内镜手术技术总结
鼻内镜手术技术总结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鼻腔、鼻窦的各种疾病。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已经成为耳鼻喉科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以下是对鼻内镜手术技术的一些总结。
一、手术原理鼻内镜手术是通过细小的内镜器械,经过鼻腔进入鼻窦,在直视下进行操作。
内镜可以提供清晰的视野,让医生能够准确地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精细的处理。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病变组织,恢复鼻腔和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
二、术前准备1、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鼻部症状、过敏史、既往手术史等。
2、进行鼻窦 CT 扫描,以了解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
3、评估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4、术前局部应用滴鼻剂,以减轻鼻腔黏膜的肿胀。
5、患者需要在术前禁食禁水一段时间,以预防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三、手术器械1、鼻内镜:通常有不同的角度和直径,以适应不同的手术部位和操作需求。
2、手术钳:用于夹持和去除病变组织。
3、切割器:可以快速、准确地切除组织。
4、吸引器:用于清除血液和分泌物,保持手术视野清晰。
5、电凝器:用于止血。
四、手术步骤1、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头部稍微抬高。
2、首先进行鼻腔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对于一些复杂的手术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3、将鼻内镜插入鼻腔,依次观察鼻腔的各个结构,包括鼻中隔、下鼻甲、中鼻甲、钩突等。
4、根据病变的情况,使用手术器械去除病变组织,如鼻息肉、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增生的骨质等。
5、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正常的组织结构,如鼻甲、鼻泪管等。
6、手术结束时,进行鼻腔的填塞,以止血和支撑鼻腔结构。
五、术后处理1、患者需要在术后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滴鼻剂和喷鼻剂减轻鼻腔黏膜的肿胀和炎症。
3、术后定期进行鼻腔清理,去除鼻腔内的血痂和分泌物。
4、嘱咐患者避免剧烈运动、用力擤鼻和挖鼻,以免引起出血和影响伤口愈合。
5、饮食方面,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最新〖医学〗经鼻内窥镜鼻颅底手术ppt课件
侵入鼻部的颅内疾病:垂体瘤、脑膜脑彭出、神经胶质瘤、嗅沟 脑膜瘤、脊索瘤、颅咽管瘤、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
侵入颅内的鼻部疾病:鼻源性颅内并发症、侵袭性鼻脑毛霉菌病 、鼻窦囊肿、鼻咽纤维血管瘤、嗅母细胞瘤、乳头状瘤、鼻息肉
流行病学-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 进行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 3.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CDC. September 8, 2009. Updated Interim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Antiviral Med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Influenza for the 2009-2010 Season.
临床表现-轻症患者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 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 痛、乏力。
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 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 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
国内1054例A/H1N1患者症状特点
百分比
100
90.7
80.6
80
72.4
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 》中采用了三分类方式
确诊病例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A/H1N1病毒特异性检测阳性
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进行隔离 住院病例可多人同室
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 》
鼻内镜手术学课件
(三)预防
1) 熟悉术中易出现并发症的高危解剖区域
2)落实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一:医师培训
二: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等
谢
谢
第三节 内镜鼻窦手术
1、从前向后法基本步骤:
①切除钩突 ②开放/切除前组筛窦 ③开放上颌窦 ④上颌窦自然孔的处理 ⑤开放/切除后组筛窦 ⑥开放蝶窦 ⑦经蝶窦前壁开放蝶窦 ⑧开放额窦 ⑨术腔填塞
从后向前法主要步骤
切除中鼻甲后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暴露蝶筛隐窝。 定位并开放蝶窦后,沿蝶窦顶壁作为 颅底指示标志,向前依次完成筛窦、额窦和上 颌窦开放手术。 适用于有前期手术史,鼻腔解剖标志 不清或仅需要经鼻单纯开放蝶窦等。
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前提条件
1、借助CT等检查手段精确定位病变 2、从保护局部功能角度出发,准确去除 病变 适应范围 1、系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窦炎 2、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异常相关的复 发急性鼻窦炎
目的
1、拓宽鼻腔和鼻窦间的联系空间 2、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粘膜,对局 部生理功能的保护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四:鼻内镜手术适应证
1:炎性疾病 保守治疗无效鼻腔鼻窦炎症及息肉 等; 2:鼻腔鼻窦结构异常:中隔偏曲,外伤等; 3:鼻腔鼻பைடு நூலகம்肿瘤; 4:鞍区占位病变; 5:鼻眼相关疾病 6:其他:脑脊液鼻漏等;
第二节 鼻内镜手术设备和器械
鼻内镜基本设备 1:多种多度的鼻内窥镜(图) 2:光源(图) 3:电视监视,录像,打印系统(图) 4:多功能诊台(图) 手术器械(图)
第四节 内镜鼻腔手术
1)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2) 鼻内镜下处理鼻出血 3) 后鼻孔闭锁修复
第五节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
(一):相关因素
鼻内镜手术 PPT-
鼻內鏡外科的內涵
在鼻內鏡直視下,以盡可能保留鼻腔、鼻 竇的結構和功能為前提,以清除病變、改善和 重建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功能為目的的鼻外科 技術。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電視監視下的鼻內鏡手術
2、清除鼻腔和鼻竇病變;
3、正確的粘膜取捨與結構重建;
4、術後隨訪和綜合治療。
鼻內鏡手術設備和器械
1、監視記錄系統 包括監視器、視頻轉化器、 圖象記錄系統等。
壓術、視神經管減壓術、腦脊液鼻漏修 補術、鼻咽纖維血管瘤切除術及垂體瘤 切除術等。
FESS手術方法
基本方法包括兩種:
1、從前向後法:即Messerklinger術式
① 切除鉤突
FESS手術方法
基本方法包括兩種:
1、從前向後法:即Messerklinger術式
② 開放/切除 前組篩竇
FESS手術方法
鼻內鏡手術歷史
• 第三階段應該是從 2001年開始,為持續 發展階段。中國鼻內 鏡微創外科學體系開 始真正的成熟了,在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 學和專家手中,慢性 鼻竇炎、鼻息肉的一 次手術治癒率已經可 以達到90%~95%。
鼻內鏡手術基本原理
• 第一個系統地闡述內鏡鼻竇外科(end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是奧 地利學者Messerklinger。
鼻內鏡手術
鼻內鏡手術歷史
外科手術作為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一種手段 已經有120年的歷史。
1879年,德國的泌尿外科醫師nitze(1848--1906) 在醫療器械leiter的幫助下,首先使用前端配備照明裝 置的膀胱鏡。
1901年,hirshman對nitze的膀胱鏡進行了改良, 首次經齒槽對鼻腔和鼻竇行內鏡檢查。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 ppt课件
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监督并督促术者及参观手 术人员遵守无菌原则,避免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增加患者 的痛苦。
ppt课件
26
手术结束后用生理盐水纱布各种连接导线并收好,防止跌落 损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生命体征平稳时送回病房。 所用器械用清水冲洗后送供应室进一步清洗消毒灭菌。
ppt课件
基本步骤?1切除钩突2开放前筛3开放上颌窦开放和切除后组筛窦开放蝶窦开放额窦填塞术腔巡回护士的配合?1手术前将各种仪器摆放在适当位置如将成像系统放在手术床头部位置将动力吸引放在头部的前左侧并且要将电动脚踏放在合适位置
鼻内镜下鼻 窦手术
ppt课件
1
现代鼻内镜外科
鼻内镜手术是利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内镜开展鼻窦手术, 使鼻腔、鼻窦,尤其是深部的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且利于 一些凹陷和裂隙内的病灶清理,可恢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 能。在直视下手术组织损伤少,出血少,术中视野清晰,可 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常规鼻、鼻窦手术的补充。
ppt课件
16
3、开放上颌窦
ppt课件
17
开放ppt课件
19
开放额窦
ppt课件
20
填塞术腔
ppt课件
21
巡回护士的配合
1、手术前,将各种仪器摆放在适当位置,如将成像系统放 在手术床头部位置,将动力吸引放在头部的前左侧,并且要 将电动脚踏放在合适位置。一个吸引装置放在左侧,一个放 在右侧。
ppt课件
24
6、连接好鼻内镜适配器、动力系统、光源等各种导线以及 吸引器。协助医生准备好局麻药。 7、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 出血情况。如果吸出的血量较多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酌情 加快输液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鼻内镜外科的内涵应该是
在鼻内镜直视下,尽可能保留鼻腔、 鼻窦的结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清除病 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功能 为目的的鼻窦外科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
电视监视下的鼻内镜手术 清除鼻腔和鼻窦病变 正确的粘膜取舍与结构重建 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
窦口鼻道复合体
以筛漏斗为中心 的邻近区域结构
Wigand术式 从后向前蝶筛开放术
鼻内镜外科技术应包括
内镜下鼻腔手术 内镜下鼻窦手术 内镜下鼻-眼相关外科和颅底外科手术
鼻内镜手术适应证
炎性疾病 鼻腔和鼻窦结构异常 鼻腔鼻窦肿瘤 鼻眼相关疾病 鞍区占位病变 其他:
优点:
避免开颅手术和颜面部切口的创伤 全方位视野 良好照明和放大 进路直接、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程序简化 提高手术疗效 手术后恢复快
这一技术的实质是通过改善鼻窦的通气引 流和粘液纤毛清除功能,达到恢复病变鼻 窦正常功能的目的。 前提条件有二个: ①借助CT等检查手段,精确定位病变 ②从保护局部功能的角度出发,准确去除 病变。
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的适应范围
❖系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窦炎 ❖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异常相关
的复发性急性鼻窦炎nger 研究表明:
①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病 变所导致的鼻窦引流口阻塞有关
②清除病变、开放窦口、恢复鼻腔、鼻窦 的通气引流,病变粘膜可逐渐恢复,粘液 纤毛清除功能和腺体功能可得到恢复,实 现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的。
美国学者Kennedy 创造了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 (FESS)的概念。
多种 肺炎
细菌均可引起大叶性肺炎,但绝大多 数为肺 炎链球 菌,其 中以Ⅲ 型致病 力最强 。肺炎 链球菌 为革兰 阳性球 菌,有 荚膜, 其致病 力是由 于高分 子多糖 体的荚 膜对组 织的侵 袭作 用。少数为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溶 血性链 球菌、 流感嗜 血杆菌 等。肺 炎链球 菌为口 腔及鼻 咽部的 正常寄 生菌群 ,若呼 吸道的 排菌自 净功能 及机体 的抵抗 力正常 时, 不引发肺炎。当机体受寒、过度疲劳 、醉酒 、感冒 、糖尿 病、免 疫功能 低下等 使呼吸 道防御 功能被 削弱, 细菌侵 入肺泡 通过变 态反应 使肺泡 壁毛细 血管通 透性增 强,浆 液及 纤维素渗出,富含蛋白的渗出物中细 菌迅速 繁殖, 并通过 肺泡间 孔或呼 吸细支 气管向 邻近肺 组织蔓 延,波 及一个 肺段或 整个肺 叶。大 叶间的 蔓延系 带菌的 渗出液 经叶支 气管 播散所致。 编 辑 本 段 临 床表现
鼻内镜手术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868 临床常规使用前鼻镜 1869 Wertheim设计鼻腔镜 1901 Hirschman膀胱镜观察上颌窦 1902 鼻内窥镜诞生
1978 《鼻内窥镜检查》在美国正式出版 引起美国和国际鼻科学界的震动,
Messerklinger Technique (MT) 由此而起。
包括:中鼻甲、钩突 半月裂、前筛 上颌窦自然口 鼻囟门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的基本术式
手术方式
Messerklinger 术式 (从前向后)
Wigand 术式 (从后向前)
Messerklinger术式
钩突切除 开放/切除前组筛窦 开放上颌窦处理上颌窦自然孔 开放/切除后组筛窦 开放蝶窦 开放额隐窝并清除鼻丘气房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 眶及眶周并发症 血管并发症 鼻内并发症 全身并发症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 病毒感 染等诱 因,约1/3患病 前有上 呼吸道 感染。 病程7~ 10天。 (一 )寒战 、高热 :典型 病例以 突然寒 战起病 ,继之 高热, 体温可 高达39℃~40℃,呈 稽留热 型,常 伴有头 痛、全 身肌肉 酸痛, 食量减 少。抗 生素使 用后热 型可不 典型, 年老体弱者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