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鼻窦内窥镜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鼻窦内窥镜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鼻窦内窥镜手术在术中,术后均有发生并发症的危险,采取有效的预防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标签:鼻窦内窥镜术;并发症;措施1 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手术比较,内窥镜鼻窦手术风险/远期效果比明显下降,并发症的总的实际发生率并没有降低。
2 相关因素2.1术者的经验、心理素质:在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诸多因素中,术者的经验及窥镜下的操作技巧占首位。
一次严重不幸的发生常有许多次侥幸作为基础。
“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对连续300例FESS的术中并发症统计:前150例29%,后150例2.2%。
2.2鼻窦解剖复杂程度:先天因素:窦口狭窄、位置异常,鼻窦发育不良,过度气化使重要结构骨壁变薄(如Onodi气房)或缺如。
后天因素(1)陈旧外伤;(2)前期手术史;(3)骨纤维发育不良,或造成与眶或颅邻近的鼻窦骨壁吸收的囊肿、肿瘤或假性动脉瘤等。
上述重要解剖标志消失或毗邻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后,容易造成术者判断失误,从而加大手术的复杂程度。
2.3术中剧烈出血:(1)创面持续而弥漫的出血。
(2)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突然剧烈的出血。
2.4麻醉方式:与全麻相比,局麻手术更有利于对患者的观察,有利于避免术中的判断失误。
2.5右侧鼻腔手术:3 颅内并发症3.1造成颅内并发症的局部因素:3.1.1先天因素:骨壁先天性缺损呈裂隙状,影像检查很难检出。
3.2.2后天因素:既往鼻窦内手术中的颅骨骨壁撕脱或外伤后愈合的颅骨骨折都给再次手术造成隐患。
3.2颅内并发症的种类、预后及治疗颅内血肿。
颅内积气:严重的颅内感染。
治疗:积极抗感染。
脑脊液鼻漏、脑膜膨出及脑实质损伤:可修复,如果脑实质损伤很轻微,可不遗留后遗症。
治疗:前颅底修补。
4 眶及眶周并发症视力障碍取决于造成视力障碍的原因及程度。
1.视神经直接损伤:手术中误伤,或术后填塞造成,鼻腔内电凝止血也可造成视神经损伤。
鼻窦炎的手术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鼻窦炎的手术并发症及处理策略鼻窦炎是鼻腔粘膜及鼻窦黏膜的炎症,其症状包括鼻塞、鼻涕、面部压痛等。
在一些严重的鼻窦炎病例中,手术可能成为治疗的必要选项。
然而,就像其他手术一样,鼻窦炎手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本文将探讨鼻窦炎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相应的处理策略。
一、手术相关并发症1. 出血鼻窦炎手术后,由于手术部位靠近面部血管,患者可能出现鼻腔出血的情况。
出血可能是机械性引起的,也可能是手术后鼻黏膜血管破裂导致的。
处理策略包括鼻塞止血药物或局部药物涂抹、高位置休息、冷敷、必要时进行继续手术等。
2. 感染鼻窦炎手术后,由于手术创口、异物引入等原因,可能导致感染发生。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分泌物明显增多等。
处理策略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疗、喷洒抗感染药物、排除异物等。
3. 粘连鼻窦炎手术中,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导致黏膜粘连。
粘连会影响鼻腔通气和分泌物排出,进而引发慢性鼻窦炎。
处理策略包括手术后定期清理、使用生物薄膜、生物组织修复等方法。
4. 流涎鼻窦炎手术后,因为改变了鼻腔解剖结构,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流涎现象。
处理策略包括观察是否自行缓解、调整饮食和姿势、必要时进行再手术等。
二、麻醉相关并发症1. 麻醉过敏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严重的麻醉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等。
处理策略包括立即停用过敏原药物、使用抗过敏药物、必要时进行急救等。
2. 呼吸系统并发症麻醉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和麻醉操作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抑制、气道梗阻等并发症。
处理策略包括监测呼吸状态、必要时进行辅助通气和气道管理等。
3. 循环系统并发症麻醉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等循环系统并发症。
处理策略包括密切监测循环状态、及时处理引发因素、必要时进行抢救等。
三、其他并发症1. 面部软组织损伤鼻窦炎手术中,可能涉及到面部软组织的操作,因此一定程度上存在面部软组织损伤的风险。
处理策略包括冷敷、局部止痛药物、必要时进行缝合等。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得预防与处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50(11): 884-889、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5、11、002鼻内镜外科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所创立。
该技术就是在鼻腔鼻窦解剖与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得基础上发展起来得,它得出现彻底改变了鼻科学领域得治疗方式与治疗范围。
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得不断深入,加之影像技术特别就是螺旋CT得广泛应用,手术设备得不断改进,鼻科医生手术技巧得提高,其应用范围已不仅局限于鼻腔鼻窦疾病得治疗,业已向泪道系统、眶内、眶尖、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底甚至颅内等相邻区域拓宽,并取得了较之传统手术方式更好得疗效。
目前,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得治疗,并取得了良好得疗效,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得主要治疗手段[1,2]。
鼻内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慢性鼻-鼻窦炎得手术疗效,但另一方面,内镜鼻窦手术得并发症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得趋势,特别就是严重手术并发症报道得增加趋势更加明显。
有学者认为,手术范围得扩大,对过去不敢触及得危险区域(如蝶窦区域、眶尖、颅底)病变得处理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得机会,但更多得原因在于缺乏解剖训练、手术设备差、术前CT对解剖得评估不足、缺乏有效得控制术中术野出血得措施与良好得外科技巧等。
鼻窦毗邻复杂,与很多重要得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视神经、颈内动脉与海绵窦等关系密切。
术中对解剖结构辨认不清与错误得操作都可能造成严重得并发症。
一、内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得分类对并发症得分类目前仍存在着不同得方法。
按并发症得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并发症与严重并发症。
May等[3]认为,应将需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与虽经治疗仍不可避免发展为严重后果者纳入严重并发症。
她强调,眶内损伤、颅内损伤与泪道损伤无论其治疗效果如何或就是否不治而愈亦均应划入严重并发症得范畴。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近二十年来,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法在国内获得了快速普及和发展,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虽然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手术技巧也不断提高和娴熟,但手术部位常常涉及重要组织或危险区域,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
本文主要对鼻内镜鼻窦手术出现的几种并发症做相应的阐述。
标签:鼻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防治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鼻腔、鼻窦手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有微创、精细、手术质量高的优点[1],但随着手术适应证的扩大、手术范围的延伸及各级医院的普及开展,其并发症也有上升的危险。
现将鼻内镜手术常见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1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1.1 眼眶部并发症1.1.1 筛骨纸样板损伤筛骨纸样板损伤是鼻内镜手术常见的并发症[2],发生率为0.3%[3]。
筛窦和中鼻道区域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区域,也是最易发生变异的区域[4],其中钩突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需切除的第一板[5],如异常增生偏曲或发育不良或缺如,切除钩突时纸样板损伤的发生率更高,由于筛房发育范围小,气化差,筛窦切除时,易损伤纸样板;在眶内下壁与上颌窦口的之间距离有变异的情况下,扩大窦口的操作也易损伤纸样板[2,6]。
眶纸样板损伤的临床表现为:一般轻者出现眼睑水肿、眶周淤血或皮下气肿,重者则导致眼眶血肿,或有内直肌损伤,斜视或永久性复视。
李润汉等[7]报道2例出现复视,1例经皮质类固醇治疗3个月后行眼内肌纠正手术无效;1例治疗1周恢复。
故筛窦手术时为预防纸样板损伤必须做到:(1)切除钩突时切忌刀尖过深和过于向外。
(2)妥善止血,可视下手术,避免盲目操作。
(3)手术中注意辨清纸样板及垂直骨板,清理病变时,筛窦咬钳应与纸样板平行,不要与纸样板垂直。
(4)切忌油纱条填塞过紧。
1.1.2 眶内血肿或眼球后出血眼眶血肿曾经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一个轻微并发症,然而,经过观察眼眶血肿处理不当会导致失明[2]。
手术损伤筛前动脉和(或)筛后动脉,或损伤眼眶脂肪中的小血管,均可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眶内淤血[2,8-9]。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目的:本文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引起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护理方法进行了介绍。
方法:某医院在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共收治了187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这些患者都进行了鼻内镜手术,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人数分别为97例、90例,干预组采用的是干预护理,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种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对比。
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干预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而且干预组患者遵医行为由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可以降低鼻窦炎复发的概率。
标签: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并发症;护理鼻内镜手术是质量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做好护理工作,这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文对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实践证明,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的效果,其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中大力推廣。
下面笔者结合真实的病例,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某医院在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共收治了18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其中男性99例,女性88例,年龄在1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岁,病程在3个月-11年不等。
在手术前,医院首先对患者进行了CT检查,还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97例,采用的是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照组90例,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的方式。
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所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分期分型护理。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采用全麻后根据术前鼻窦CT以及临床经验确定范围,而后采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进行鼻腔填塞比血。
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初探
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初探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措施及预防性护理方法。
方法将在我院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138例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两组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 AS)评分为(2.15±0.29)分,对照组V AS量表评分为(4.92±0.24)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77/8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4%(4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鼻窦内窥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标签:鼻窦内窥镜;术后并发症;临床处理;护理预防鼻窦内窥镜手术创伤小、复发率低,克服了传统手術的盲目性,而且术后患者鼻腔生理功能保存较好,但鼻窦内窥镜手术会并发纸样板损伤、眼周血肿及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通过观察其对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共138例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年龄18~62岁,按照患者年龄、性别及原发病等临床资料,随机将1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82例,男5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9±2.7)年,平均住院时间(11.3±1.5)d,原发病中慢性鼻窦炎34例,鼻窦囊肿15例,鼻窦肿瘤10例,鼻息肉19例,其他4例;对照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1±2.8)年,平均住院时间(10.8±1.6)d,原发病中慢性鼻窦炎25例,鼻窦囊肿12例,鼻窦肿瘤8例,鼻息肉8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鼻内镜下鼻窦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鼻内镜下鼻窦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分析骆宝民【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26【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asal endoscopic sinusitis surger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MethodsSelected 415 patients with sinusitis after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5 in our hospital.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complications of situation in 19 patients. ResultsTh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19 cases, accounting was 4.6%.Conclusio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can guarante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Careful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intraoperative careful validation sinus and relationship with adjacent tissue, master certain surgical skills, strengthening postoperative follow-up.%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窦炎患者415例。
对出现并发症的19例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在我院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后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方法:样本数据选取了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诊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从中抽取了70例,将这些患者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服务予以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组间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对比,研究组明显更低(P<0.05)。
结论:在我院接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实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可以充分降低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概率,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并发症;预防护理在临床上,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病症属于极为常见的耳鼻喉科病症,目前,对于这类疾病常采用鼻内镜手术实施治疗,该手术方式不但可以保留患者正常的鼻部结构,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虽然患者所接受的鼻内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但也会对患者的鼻腔黏膜造成或多或少的损伤,所以患者在术后一旦没有得到有效护理,便很容易发生一些不良炎症,例如鼻腔粘连,因此在术后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十分重要[1]。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样本来源于为2020年10月-2021年7月该时间段内到我院耳鼻喉科接受诊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从中抽取70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34:36,平均年龄为43岁左右,平均病程为8个月左右,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法,将这些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中的患者各有35例;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我院病理和CT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且均在我院接受鼻内镜手术,能够配合回访的患者;但会排除颌面部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精神异常的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
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初探_0
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初探目的研究和分析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随机选择自2000年0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者215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
结果临床统计显示,215例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2%(11/215),经过针对性的临床处理,11例并发症患者均已病愈出院。
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并发症较多,在处理时应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性护理,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度和精细度,从而更好的预防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发症;临床处理;预防措施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也叫鼻内镜手术,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种对复发性和慢性鼻窦炎实施的新型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
由于人体鼻窦及其周围部位的组织结构复杂,因此常常在手术期间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尤其是近几年,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甚至出现了一些诸如失明、死亡等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这一情况也引起了当前医学临床上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
本文选择2000年01月~2013年12月以来,在我院接受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者215例,对他们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并研究它的临床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0年0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15例。
经临床统计,有11例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为鼻腔粘连,4例为眶纸板损伤,1例为鼻中隔穿孔,1例为内直肌损伤。
11例患者均为一般性的并发症,年龄17~73岁,平均(45.3±4.5)岁;女4例,男7例;病程4个月~17年,平均(8.9±1.5)年;原发病中,4例为鼻息肉,4例为鼻窦炎,1例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为鼻窦囊肿。
经过临床比较,11例并发症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病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经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并未因技术的进步而降低,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严重性,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1.鼻窦与周围重要结构连接紧密,并发症后果严重;2.鼻窦手术常在血泊中操作,视线不清,易造成副损伤;3.鼻窦解剖变异、标志形态差别较大,容易认证失误;4.鼻窦病变种类繁多复杂、扩展破坏不同,处理方式不同;5.鼻内镜手术的照明和视觉激励医生敢于涉足危险结构;6.鼻内镜手术向眶一颅底区域的延伸与扩展;7.对某些与手术本身无关的并发症要提高警惕;8.严重并发症会给病人、医院、学科带来严重影响。
对手术并发症重在预防!并发症的种类鼻部并发症:鼻中隔穿孔空鼻综合症术腔广泛粘连眼部并发症:鼻泪管阻塞眼球运动障碍斜视、复视视力障碍眼睑皮下气肿眶内出血眶内炎性假瘤眶尖综合症颅底颅内并发症: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硬脑膜下血肿颅内出血气脑颈动脉破裂海绵窦颈动脉瘘其他:失血性休克视网膜动脉痉挛角膜溃疡腓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颈椎损伤植物人不推荐按照并发症的轻重程度分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1.出血较多的情况下解剖标志不清2.解剖标志变异或遭既往手术破坏,CT阅片经验不足3.手术前对病变范围、难度估计不足,遭遇意外时匆忙4.始终在镜下操作,忘记内外对比,术中失去方向5.使用低质量的手术设备6.未经过系统、规范的解剖学训练和培训7一开始就作复杂的手术8.违反手术规则,技术粗糙,蛮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1.鼻中隔穿孔:手术后填塞不宜太紧、时间不宜太长2.空鼻综合症:下鼻甲、中鼻甲切除不宜过多3.鼻泪管阻塞:开放上颌窦口向前不能超过1cm4.眶纸板损伤:切除钩突和开放前筛时注意纸板外移5.视神经损伤:准确判定视隆突和Onodi气房6.脑脊液鼻漏:认清中鼻甲颅底附着部,不撕扯中鼻甲根部,不扩大额窦口,认清颅底标志7.颈动脉破裂:开放蝶窦靠向中隔,蝶窦内不用锐器8.掌握方向:始终以中鼻甲作为重要解剖参考标志9.掌握进度: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终止手术并发症的处理:1.眶纸板损伤: 脂肪脱出:剪除脱出部分,海绵贴压眶内出血:扩大纸板,轻松或不填塞2.脑脊液鼻漏: 当时发现:即刻修补术后发现:保守治疗90%可自愈保守不愈:2个月后手术修补3.大血管破裂: 凡士林纱条填塞,随即介入治疗4.眶尖综合症: 眶尖、视神经减压5.鼻泪管损伤: 鼻腔泪囊开放手术6.眼球运动差: 早期眶减压、后期眼科矫正。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疗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疗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并发症的手术预防与处理。
方法:对300例进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中给常规手术治疗,术后密切关注病情,进行鼻腔清理及鼻窦冲洗,强调出院随访。
结果:300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病症完全消除263例,好转37例。
3例患者出现了眼睑青紫、结膜水肿问题,在进行相应处理以后,都已恢复正常。
结论:鼻内镜手术对彻底治愈鼻窦炎鼻息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标签: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鼻窦炎以及鼻息肉是我国医院耳鼻喉科常见的病症,也是经常发生的病症,传统的鼻窦炎以及鼻息肉手术治疗方式很难将病根彻底根除,病情极其容易复发。
鼻内镜手术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鼻窦炎以及鼻息肉治疗专家在传统鼻窦手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型鼻窦手术治疗方式[1-2]。
这种新型鼻窦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损伤较小,合并症较少,而且手术视野清晰度高,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种新型鼻窦手术治疗方式既可以保留正常的结构和组织,还可以彻底的根除病根,使得鼻窦炎以及鼻息肉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因此,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对于鼻窦炎以及鼻息肉病情的治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8月-2012年10月共收治了鼻窦炎以及鼻息肉患者300例,现将手术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300例慢性鼻窦炎以及鼻息肉患者中,男186例,女114例;年龄10~68岁,平均39岁。
300例慢性鼻窦炎以及鼻息肉患者病程4个月~13年。
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分型分期:Ⅰ型1期23例,Ⅰ型2期51例,Ⅰ型3期89例;Ⅱ型1期34例,Ⅱ型2期56例,Ⅱ型3期37例。
1.2 手术方法均在全麻的条件下进行,根据术中所见以及术前鼻窦CT决定手术范围以及手术方式。
对于下鼻甲肥大者应该首先进行下鼻甲外移,鼻中偏曲患者应该先进行鼻中矫正;然后采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切除鼻窦口息肉以及钩突,而后向后扩大窦口,在扩大窦口的同时还应该进行窦口黏膜保留;扩大并探查额隐窝;去掉窦病变组织,放开筛泡前壁,保留正常的黏膜;然后开放蝶窦口,进而冲洗窦腔。
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观察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治疗和护理就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内镜手术是治疗鼻窦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探讨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一、术后出血术后出血是内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对于鼻窦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更为严重。
术后患者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鼻腔出血、血块等情况,若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对于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加强血糖的监测,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二、感染鼻窦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并发症,所以要加强伤口护理和感染的监测。
术后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食物,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三、吸入性呼吸道并发症术后患者容易出现鼻塞、鼻喉干燥、呼吸困难等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要注意吸入性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
术后患者要保持通气通畅,避免鼻子堵塞、粘膜干燥,可以通过蒸气吸入、饮水等方法来改善呼吸道情况。
四、营养不良术后患者由于进食受限,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要加强营养的摄入和监测。
术后患者要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避免出现低血糖和营养不良的情况。
五、内镜手术相关并发症除了上述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外,内镜手术本身也会存在一些固有的风险和并发症,如麻醉反应、术后恶心呕吐、鼻腔狭窄等。
对于鼻窦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更需要密切观察上述并发症的情况,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在观察术后并发症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术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工作。
对于鼻窦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术后的护理工作更为复杂和重要,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观察力度。
六、预防措施1. 术前做好护理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相关情况,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2. 术前对患者的糖尿病情况进行评估,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用药情况,术中术后要加强血糖的监测和管理。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总论分类及发生率根据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严重并发症(major)及轻微并发症(minor)。
根据解剖部位--颅内并发症、眶及眶周并发症、血管并发症、鼻内并发症及全身并发症等。
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手术比较,内窥镜鼻窦手术风险/远期效果比明显下降,并发症的总的实际发生率并没有降低。
相关因素(一)术者的经验、心理素质在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诸多因素中,术者的经验及窥镜下的操作技巧占首位。
一次严重不幸的发生常有许多次侥幸作为基础。
“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对连续300例FESS的术中并发症统计:前150例29%,后150例2.2%。
(二)鼻窦解剖复杂程度先天因素:窦口狭窄、位置异常,鼻窦发育不良,过度气化使重要结构骨壁变薄(如Onodi气房)或缺如。
后天因素(1)陈旧外伤;(2)前期手术史;(3)骨纤维发育不良,或造成与眶或颅邻近的鼻窦骨壁吸收的囊肿、肿瘤或假性动脉瘤等。
上述重要解剖标志消失或毗邻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后,容易造成术者判断失误,从而加大手术的复杂程度。
(三)术中剧烈出血1.创面持续而弥漫的出血。
2.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突然剧烈的出血。
(四)麻醉方式与全麻相比,局麻手术更有利于对患者的观察,有利于避免术中的判断失误。
(五)右侧鼻腔手术各论颅内并发症(一)造成颅内并发症的局部因素1.先天因素骨壁先天性缺损呈裂隙状,影像检查很难检出。
2.后天因素既往鼻窦内手术中的颅骨骨壁撕脱或外伤后愈合的颅骨骨折都给再次手术造成隐患。
(二)颅内并发症的种类、预后及治疗颅内血肿。
颅内积气:严重的颅内感染。
治疗:积极抗感染。
脑脊液鼻漏、脑膜膨出及脑实质损伤:可修复,如果脑实质损伤很轻微,可不遗留后遗症。
治疗:前颅底修补。
眶及眶周并发症(一)视力障碍视力障碍取决于造成视力障碍的原因及程度。
1.视神经直接损伤手术中误伤,或术后填塞造成,鼻腔内电凝止血也可造成视神经损伤。
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观察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后仍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严密观察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有关的并发症,从而保证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以下是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护理观察重点。
一、出血术后少量鼻腔渗漏是正常现象,但大量出血或持续渗漏必须高度警惕。
护理重点是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时测量血红蛋白和血压值并随时通知医生。
要保持患者平卧,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咳嗽,同时禁止吸烟,口腔冲洗,以免刺激鼻腔粘膜而导致出血。
二、感染鼻窦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手术后伤口还未完全愈合,细菌易持续感染,而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引发并加重感染。
因此,护理工作要加强患者的卫生防护措施,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局部潮湿和污染,防止化脓感染。
如出现红肿、流脓或发热等感染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局部抗感染处理,并严格遵守手卫生规定。
三、眼眶受累眼眶亦为鼻窦的一部分,手术时有可能会损伤眼眶和周围组织,引起眼肿、黑眼圈、眼睛疼痛等。
护理工作要观察患者的视力和眼部症状,及时测量眼压和视力,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保护眼睛的护理措施。
四、脑膜炎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如不慎穿透筛骨后壁或导致颅骨骨髓或脑膜出血,可引起颅内感染。
因此,护理工作要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大小、瞳孔反应、脑脊液引流量和颜色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紧急处理。
总之,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不罕见,护理工作要加强观察和细心处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降低风险,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目的探讨鼻内镜技术治疗鼻窦炎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方法对330 例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15例并发症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结果均为一般并发症,发生率约为 4.5 %(15/330)。
结论鼻窦与周围重要器官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手术并发症不可避免,并发症与手术经验不足、不熟悉解剖结构、盲目操作、鼻腔结构变异等有关。
详细的术前检查、术中精巧的操作和术后的定期随访是预防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保证。
标签:鼻内镜手术并发症预防处理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简称鼻内镜手术,是在鼻腔鼻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理论指导下的内镜手术方法,是通过鼻内镜下的鼻窦开放治疗慢性和复发鼻窦炎的一种新的术式,其方法由Messerldinger于1978年首先介绍,其目的是仅去除不可逆病变组织,重建和恢复鼻窦通气引流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
此手术可在直视下达到窦腔的深部,清除病变较彻底,但鼻窦周围有前颅底、硬脑膜、眼眶、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等重要解剖结构,故术中易损伤这些结构。
自90年代初FESS在国内开展以来,功能性鼻镜手术在我国发展较快,手术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虽然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日益普及,但手术并发症呈上升趋势,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颈内动脉出血致死,屡见不鲜。
造成并发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是术者的判断,对手术病变范围的估计,以及对麻醉、对患者有确定的了解。
本文通过对330个病例中15例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作出相应处理,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30例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出现并发症15 例,均为一般性并发症,其中内直肌损伤1 例、鼻中隔穿孔1 例、眶纸板损伤5 例、鼻腔粘连8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 %(15/ 330) 。
1.2疾病种类:330例鼻窦内窥镜手术包括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囊肿; 眼眶疾病、眶壁骨折、眶减压术等。
内窥镜鼻窦手术技巧并发症处理
内窥镜鼻窦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概念的引入是鼻科疾病治疗的一次质的飞跃和革新,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的新手术方法。
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视觉效果差,病变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特点,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有效的方法。
1手术中易损伤的位置(1)前筛筛顶内侧,此处为前颅窝骨板最薄弱处,如损伤易出现脑脊液鼻漏。
(2)筛泡上前筛动脉处,此处前筛动脉管菲薄,如有黏膜增生息肉样变需要清理时易发生前筛动脉出血,继而造成眶内血肿。
(3)筛泡外侧眶纸板处,如损伤眶纸板造成内直肌损伤术后有复视可能。
(4)后筛外侧,视神经及眼动静脉的损伤常常造成不可逆的失明。
(5)蝶窦外侧的视神经的颈内动脉管损伤引起颅内出血,患者死亡不可避免。
2术中技巧及注意事项(1)手术中要时时刻刻寻找可资判断的解剖标志,如:①上颌窦口,上颌窦口通常是眼眶内壁和下壁相交之位置,找到了上颌窦口,向上的延长线就是眼眶的内侧壁(纸样板)。
②基板,基板是前后筛的分界线,通过基板到达后筛意味着进入高危区域,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开筛钳不要轻易向外侧开放,如确实要开放,也要先用钝器再用锐器,最后再用吸切器,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开放筛窦时一定要勤按眼球,如观察到眶内脂肪膨出,则应停止开放。
(3)国内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病理较长,炎症重,既使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术中采取降压,仍不能避免手术起始阶段的出血,在开放前筛、切除钩突时会有较多出血,严重影响手术安全,在这个阶段应两侧交替进行,在明视情况下迅速清除病变。
相对面言,只要开放了前筛,开放了上颌窦,出血就会大大减少,这个阶段大约有15~30min左右,而且息肉呈软性时出血会较多,而息肉较硬时,则出血较少,年轻的患者出血较多,年老的患者出血较少,黏膜充血的患者出血多,黏膜较白的患者出血少。
3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由于鼻窦解剖部位的毗邻关系复杂,如病变严重或范围广泛,术中易损伤周围组织而发生出血、眼眶并发症。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旳防止与处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3,50(11): 884-8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23.11.002鼻内镜外科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所创立。
该技术是在鼻腔鼻窦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停获得进展旳基础上发展起来旳,它旳出现彻底变化了鼻科学领域旳治疗方式和治疗范围。
伴随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旳不停深入,加之影像技术尤其是螺旋CT旳广泛应用,手术设备旳不停改善,鼻科医生手术技巧旳提高,其应用范围已不仅局限于鼻腔鼻窦疾病旳治疗,业已向泪道系统、眶内、眶尖、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底甚至颅内等相邻区域拓宽,并获得了较之老式手术方式更好旳疗效。
目前,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旳治疗,并获得了良好旳疗效,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旳重要治疗手段[1,2]。
鼻内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慢性鼻-鼻窦炎旳手术疗效,但另首先,内镜鼻窦手术旳并发症和老式手术方式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增长旳趋势,尤其是严重手术并发症报道旳增长趋势愈加明显。
有学者认为,手术范围旳扩大,对过去不敢触及旳危险区域(如蝶窦区域、眶尖、颅底)病变旳处理增长了手术并发症发生旳机会,但更多旳原因在于缺乏解剖训练、手术设备差、术前CT对解剖旳评估局限性、缺乏有效旳控制术中术野出血旳措施和良好旳外科技巧等。
鼻窦毗邻复杂,与诸多重要旳解剖构造如眼眶、颅底、视神经、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等关系亲密。
术中对解剖构造识别不清和错误旳操作都也许导致严重旳并发症。
一、内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旳分类对并发症旳分类目前仍存在着不一样旳措施。
按并发症旳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
May等[3]认为,应将需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和虽经治疗仍不可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者纳入严重并发症。
他强调,眶内损伤、颅内损伤和泪道损伤无论其治疗效果怎样或与否不治而愈亦均应划入严重并发症旳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50(11): 884-8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5.11.002鼻内镜外科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所创立。
该技术是在鼻腔鼻窦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鼻科学领域的治疗方式和治疗范围。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加之影像技术特别是螺旋CT的广泛应用,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鼻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其应用范围已不仅局限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业已向泪道系统、眶内、眶尖、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底甚至颅内等相邻区域拓宽,并取得了较之传统手术方式更好的疗效。
目前,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手段[1,2]。
鼻内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疗效,但另一方面,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严重手术并发症报道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
有学者认为,手术范围的扩大,对过去不敢触及的危险区域(如蝶窦区域、眶尖、颅底)病变的处理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但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解剖训练、手术设备差、术前CT对解剖的评估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术中术野出血的措施和良好的外科技巧等。
鼻窦毗邻复杂,与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视神经、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等关系密切。
术中对解剖结构辨认不清和错误的操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一、内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分类对并发症的分类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方法。
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
May 等[3]认为,应将需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和虽经治疗仍不可避免发展为严重后果者纳入严重并发症。
他强调,眶内损伤、颅内损伤和泪道损伤无论其治疗效果如何或是否不治而愈亦均应划入严重并发症的范畴。
按并发症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两类。
局部并发症又可分为鼻部并发症、血管损伤、眼部并发症、颅底颅内并发症等。
常见的全身并发症有哮喘发作、麻醉意外、下肢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偏瘫、植物人、死亡等。
鼻部并发症包括大出血、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鼻腔粘连、鼻窦黏液囊肿等。
眼部并发症包括:眶周淤血、眶周气肿、眶内血肿、内直肌损伤、鼻泪管损伤、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动脉痉挛或栓塞、眶内感染、眼睑或眶内脂质肉芽肿等。
血管损伤包括筛前、筛后动脉、蝶腭动脉和颈内动脉损伤。
颅内并发症包括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内出血、脑实质损伤、气脑、海绵窦损伤等。
二、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统计报道的年代不同,术者的手术技术不同,病变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对并发症的定义存在不同认识,特别是对严重并发症的纳入标准存在差异等。
部分文献中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1[4,5,6,7,8,9,10,11]。
三、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鼻窦解剖关系复杂,结构变异较大,与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毗邻,是造成并发症发生的解剖学基础。
即使是手术技术很高的鼻科医生,术中虽然小心仔细操作,仍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经验、手术技巧和有关知识的掌握有关,存在着'学习曲线',即初学者容易发生并发症[8]。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多发生于右侧即'右侧现象',这可能与多数术者为右手优势有关[12]。
鼻内镜手术的麻醉方式对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即采用局部麻醉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采用全身麻醉者。
局部麻醉下手术在避免眼部并发症,尤其是避免眼部严重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如果损伤眶壁或挤压眶内壁造成眶内压增高时,患者会立即做出反应,提示术者停止手术、避免继续操作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而全身麻醉手术时患者则没有这种'报警'能力[9]。
在手术中,关注患者的体位和麻醉状态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并发症的发生与疾病的病程和病变范围、CT的Lund-Mackay评分、前期手术史相关。
在鼻窦修正手术中,由于解剖标志的缺失,容易迷失方向,误入眶内和损伤颅底[13]。
瘢痕形成和骨质增生硬化使得术中出血增加,视野不清,而且也会对术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四、内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眼部并发症从解剖上看,鼻窦和眼眶关系非常密切,眼眶2/3被鼻窦包绕,眼眶的内上方、内侧、下方及眶尖部均被鼻窦包绕,而两者相邻的骨壁却非常菲薄,最薄处筛骨纸样板的厚度仅为0.2~0.4 mm。
眶内侧汇集了血管、神经和眼外肌等众多重要的组织结构,这些结构或与鼻窦仅相隔菲薄的骨壁,或附着于骨壁之上,或在骨壁内穿行。
这种毗邻关系是发生眼眶并发症的解剖学基础。
根据眼眶解剖特点与内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关系,将眼眶内壁分为A、B、C 3个带。
分别相当于眶内眼球、球后和眶尖3个区域。
A带为眶纸样板前部,B带为后筛薄层骨质,与球后软组织特别是内直肌相邻。
C带包括Onodi气房和蝶窦外侧壁,紧邻视神经[14]。
由于鼻窦与眼眶关系极为密切,眶并发症在各类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
2眶纸样板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眶纸样板损伤是内镜鼻窦手术最常见也是最轻微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8 %~2.1%[15]。
钩突外移导致与纸样板过于靠近,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时过于向上,纸样板过薄和内移,筛窦向眶上和眶下气化致使纸样板位置发生变异,额隐窝前部开放时过于向外用力操作,这些都容易造成眶纸样板的损伤。
在筛窦开放中,避免纸样板损伤的最好办法是首先识别纸样板,而不是躲避它。
这样眶纸样板才能被关注和加以保护。
这和腮腺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道理是一样的,即先识别才能保护,而不是盲目地躲避。
纸样板的解剖标志有二个,一个是筛泡外侧壁,另一个则是上颌窦口。
一般情况下,上颌窦口与纸样板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暴露上颌窦口可以帮助辨认眶下壁,进而识别纸样板。
术中如怀疑纸样板损伤,可挤压眼球确认是否损伤和损伤的部位,术中最好不要遮盖双眼以便观察眼部的情况。
术中如确认发生了眶纸样板的损伤或眶脂肪暴露,应避免过度吸引和谨慎使用动力系统。
手术结束后应尽量不填塞或少填塞。
术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眶内水肿。
嘱患者避免用力擤鼻,延缓鼻腔冲洗。
虽然损伤眶纸样板并不总是出现眶周淤血和气肿,而且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内直肌损伤和其他一些眶内并发症的发生都是在损伤纸样板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对眶纸样板损伤仍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鼻泪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由于泪道、泪囊与钩突在解剖结构上联系紧密,避免鼻泪管损伤的最好方法就是全面了解鼻泪管与钩突以及上颌窦前内壁的关系。
鼻泪管距离其后的钩突1~8 mm,与上颌窦自然开口之间的距离为0.5~18.0 mm。
泪囊位于泪囊窝内,泪囊窝是由前方的上颌骨额突和后方的泪骨构成,向下延伸到达鼻泪管。
鼻泪管位于骨管内,这个骨管由前方的上颌骨和后方的泪骨组成,其骨管沿上颌窦前内侧走行,开口于下鼻道末端形成Hasner瓣,距离下鼻甲前端附着处3.5~10.0 mm处。
在鼻内,鼻泪管的标志为上颌线,即从上方的中鼻甲附着处最前端到下方的下鼻甲根部的连线。
在行钩突切除、上颌窦窦口开放(特别是使用反咬钳)时,对鼻泪管隐匿性的损伤是非常常见的。
行上颌窦自然口开放时,如果用反咬钳扩大窦口前缘,很容易损伤到鼻泪管。
向后囟扩大,保留前囟边缘作为手术的前界,不仅可以保留窦口黏膜缘的完整,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狭窄,还可以避免损伤鼻泪管。
目前,下鼻道开窗造成鼻泪管损伤已较为少见。
鼻泪管损伤并不一定都会产生临床症状,大多数可以自愈或者引流于中鼻道。
一旦损伤鼻泪管而引起临床表现,通常即刻或在术后2~3周内出现临床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在数周内随着鼻腔内炎症的消失而缓解[16]。
损伤鼻泪管后持续性溢泪的发生率为0.1%~1.7%[16,17]。
对于持续性的溢泪,判断鼻泪管阻塞部位是决定治疗的关键。
如果阻塞在鼻泪管,可行鼻腔泪囊造口手术。
4眶内血肿的预防和处理眼眶是一个约为4 cm×5 cm大小的圆锥形腔,由7块骨构成,分别是上颌骨、泪骨、筛骨、额骨、颧骨、蝶骨和颚骨。
眼球除了前方以外,四周均被骨壁包绕,眶筋膜层使眼球固定在其位置上。
眼球被眼外肌所支持,由附着在眶壁上的几条韧带所悬吊。
眶内压力增加会引起眼球突出,但是由于这些筋膜和韧带的作用,其向前突出的程度是有限的。
眶内血肿的主要危害是使眶内压力增加,一旦发生眶内出血,形成血肿会导致眶内压力快速升高,眶内压力增加可引起视网膜缺血或视神经缺血导致失明,永久性失明发生在缺血后1 h内。
筛前动脉多数位于额隐窝后缘附近。
前筛孔位于眶内侧壁上眶前缘向后24 mm处,而后筛孔在其后12 mm,视神经孔在后筛孔后方6 mm。
视神经孔内有眼动脉和视神经穿过,眼动脉位于视神经的下外侧。
尸体标本研究显示,91%的筛前动脉位于颅底或低于颅底1~2 mm,9%的筛前动脉明显低于颅底悬于筛窦气房内。
在冠状位CT扫描中可观察到筛前动脉的准确位置,呈鸟嘴状,位于内直肌和上斜肌之间。
筛后动脉往往穿行于颅底的骨管内。
临床上有两种类型的眶内血肿[18]。
第一种是动脉性出血导致的急性眶内血肿,是由FESS术中切断筛前动脉或筛后动脉而血管断端回缩至眶内所引发的,也是引起眶内血肿最常见的原因。
由于这种出血是快速的,术中即刻就可以出现眶内血肿和眼球突出。
第二种是静脉性出血导致的延迟性眶内血肿,原因是损伤眶内侧壁进而损伤眶内脂肪中的小静脉或眼外肌,造成眶内出血,导致术后延迟发生的眶内血肿。
术前仔细阅读CT片,辨别和确认筛前动脉的位置和与颅底的关系至关重要。
在手术中,如果出现眶内侧壁破损,眶内脂肪暴露,或沿着颅底或额隐窝后部有明显出血时术者应提高警惕。
为避免损伤筛前动脉,术中可先确定蝶窦和后筛的颅底结构,然后逆向沿着颅底向前切除,以便仔细辨认和保护筛前和筛后动脉。
一旦损伤筛前动脉,应即刻使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
如果持续出血则有必要行筛前动脉结扎。
一旦出现眶内出血或血肿,患者会出现眼疼、结膜水肿或出血、眼睑肿胀或淤血、复视、眼球突出或者视力下降,应该立即去除或减少鼻腔填塞并请眼科医师紧急会诊。
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测量及视网膜检查。
因为眶内出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以上检查应该重复进行。
使用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眶内压力。
甘露醇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使用,可以快速起效。
乙酰唑胺(500 mg,静脉给药)缓慢起效,可以降低眼房水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