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时的隋朝
初一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试题

初一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试题1.统一全国的隋朝皇帝是A.杨广B.杨坚C.李世民D.武则天【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统一全国的隋朝皇帝。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派兵南下,灭陈,重新统一全国。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国家统一C.开通京杭大运河D.社会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李纲所说的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就是指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实现国家统一,他于589年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说明了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是A.巩固了封建统治B.加重了人民负担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4.下面关于隋炀帝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隋朝的建立者B.进行汉化改革C.开凿了大运河D.抗击倭寇侵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炀帝的相关知识内容。
四个选项中很容易排除答案A、B、D,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是孝文帝,抗击倭寇侵略是戚继光;开凿了大运河是隋炀帝的活动;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5.阅读下表判断:画“ⅹ”;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教学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XXX赏琼花”的故事,那么XXX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树立的?XXX 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引导进修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场面,开创?20161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总结:“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XXX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
总结:不对。
XXX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
师:XXX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总结: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XXX开凿大运河的功过。
出示唐2016课外延伸:比较XXX和XXX的功过。
板书设计:隋朝:繁盛: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灭亡,共38年2第2课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树立、贞观之治和XXX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1.繁盛一时的隋朝-1

意义(作用):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 脉;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总结
国家统一
“繁盛” 经济繁荣
繁盛一时 的隋朝
大运河开通
“一时”——二世而 亡 (581—618)
谢谢,再见!
惆怅龙舟更不会。”
练一练
• 材料一 胡曾诗云:“千里长江一旦开,亡隋波 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 材料二 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 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 多。” (1)两首诗的观点有没有共同之处?
(2)你认为哪位诗人的评价更恰当?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从605--610年。 人物: 隋炀帝 概况: 有三点、四段、五河
2.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 表现: 1.社会经济繁荣。
2.人口大幅度增加。 3.长安、洛阳修建大量仓库。
目的: 时间: 人物: 概况:
意义(作用):
隋朝大运河
涿郡
永 济 渠 通
长安
608年
洛阳
济 渠 邗 沟
江都
江
南 河
余杭
涿郡
北京
洛阳
邗 沟
江南河 余杭 杭州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
中国历史朝代歌:
•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汇英中学 李森
隋唐五代传
一.繁盛一时的隋朝
581年,杨坚夺取北 周政权,建立隋朝。
流 求
1.繁盛一时的隋朝
隋建立-----南北重归统一
时间:581年 589年,隋军 南下,灭掉最后 一个政权陈,重 新统一南北。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1. 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这杨坚可不得了呢,就像个厉害的开拓者,一下子就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这时候的隋朝就像个大拼图,把分散的小块都拼到了一起,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隋朝经济的发展:隋文帝时,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这些措施就像给隋朝的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让经济发展得更快了。
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
这大运河可是个超级大工程啊,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大运河的开通有好多好处呢,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就像一条大纽带把南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2. “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像个接力赛选手,接过了隋朝之后的发展接力棒。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他知道隋朝怎么失败的,所以就想办法避免那些错误。
虚心纳谏。
他身边有个很有名的谏臣叫魏征,魏征经常给唐太宗提意见,唐太宗也能虚心接受,这就像有个好的军师在身边,随时提醒他。
任用贤能。
他任用了好多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
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这个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3. 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可打破了男性统治的传统呢。
武则天的统治:她在位期间,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这就像在朝廷里进行了一场大扫除,把那些不听话的、捣乱的都清理出去了。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这让更多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场,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只要有本事就行。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她就像一个过渡的桥梁,连接着唐朝不同的繁荣阶段。
4.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开元”。
他很有作为呢。
任用贤能,比如姚崇、宋璟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知识点总结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南北重归统一的时间:589年2、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3、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2、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治国措施: 1、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2、崇尚节俭;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3、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的统治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耕种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2、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1、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2、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1、对外友好往来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2、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遣唐使鉴真东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3、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历史对于七年级的你来说是一个新的科目,你理解那些知识点了吗?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在扬州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布匹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四.问题探究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答:大运河的开凿既有它的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
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初一历史教案下册

初一历史教案下册【篇一:初一历史下册教案】初一历史下册教案(初一历史备课组)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 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一繁盛一时的隋朝_2

一、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北周到了581,外戚杨坚大权集,夺权定都在长安,杨坚封为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南朝北朝归统一,文帝治国有功绩,隋朝繁盛一时期。
改革制度显盛世,发展生产重吏治,提倡节俭反奢侈,以身作则节衣食。
百姓负担大减轻,社会经济大繁荣,粮食布匹都丰盛,二十多年人口增。
(二)隋朝到了隋炀帝,巩固统治开大渠,征发民工几百万,开凿运河二千几(公里),贯通海、黄、淮、长、钱,“天下转漕仰此渠”,炀帝统治施暴政,隋末农民大起义。
二、“贞观之治”(一)唐太宗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在心,轻徭簿赋重生产,君臣廉洁又勤政,“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政治清明国强盛,“贞观之治”真繁荣。
(二)唐朝有个武则天,后宫之中掌大权,晚年称帝国号周,唯一女皇她为先,弘扬“贞观”有政绩,引出“盛世”到开元。
三、“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任用宰相名姚崇,十项建议献良策,玄宗一一都依从。
重视吏治看政绩,改革图新大手笔,玄宗前期政局稳,“开元盛世”显生机。
(二)农田水利多工程,水稻育秧产量增,蔬菜传入新品种,饮茶之风多盛行。
犁地改用“曲辕犁”,“筒车”灌溉新工具,丝织陶瓷都出名,城市发展鼎盛期。
(三)玄宗后期图享乐,宠爱贵妃惹大祸,安史之乱局势转,唐朝从此渐衰落,907年唐朝亡,后期五代又十国。
四、科举制的创立科举诞生隋朝时,炀帝最先设进士,实行“学而优则仕”,公平竞争用考试。
太宗玄宗武则天,完善科举是关键,太宗重教扩国学,进士第一称状元,则天“武举”选武士,诗赋考试玄宗时。
教育文艺大发展,科举改善用人制,此制延续一千三,清朝末年才废止。
五、“和同为一家”(一)到了公元七世纪,青藏高原大统一,松赞干布求太宗,文成公主嫁过去。
藏汉联姻传佳话,促进经济和文化,金城公主入土蕃,藏汉“和同为一家”。
(二)渤海郡王管“两江”,六诏统一云南王,怀仁可汗治回鹘,民族友好万年长。
六、对外友好往来(一)中日关系渊源长,日派遣使来隋唐,鉴真东渡到日本,文化交流美名扬。
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和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通过学生绘制地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一节。
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其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可知学生求知欲较强、形象思维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但是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较低,同时学生在学习上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繁盛一时的隋朝

经济繁荣
大运河开通 二世而亡 共存38年
(581—618)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2、隋朝统一南北: 时间: 过程:
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
影响
有利于此后经济发展; 为隋唐的强盛奠定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原因: (2)表现: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的条件 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古运河
2、目的:
3、时间、人物:
4、中心、起始点: 5、长度及地位: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5、秦、隋朝都是二世而亡。
材料1:胡增《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2:宗元鼎《炀帝冢》: 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 原因 不正确
材料3: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在承认运河劳民伤财的同时,更肯定了运 河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 正确的 材料4: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 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8、开通的作用:
三、隋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灭亡。
主要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四、秦、隋朝的共同点: 1、秦、隋朝由长期分裂割据到大一统。 2、秦、隋朝的各项制度,对后来的 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秦、隋朝都修建了大型的工程。 4、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改
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 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 积的粮食、布匹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隋朝大运河
海河 永济渠
朝代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⑴起止时间:
581-618
⑵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
⑶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⑷灭陈统一南北时间: 589年 ⑸特点:繁盛一时(短暂的繁荣) ⑹最后一帝: 隋炀帝(暴君) 1
涿郡 涿郡 永 永
⑶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开凿这 么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济 济 渠 渠
洛阳 洛阳
隋朝经过前期的发展,国家 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
渠 渠 邗 邗 沟 沟
通 通
济பைடு நூலகம்济
江 南 余杭 余杭 河
上图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请完成下列 各题 ⑴这条大运河以( 洛阳)为中心,北 达( 涿郡 ),南至(余杭 )。
丝绸源源北运, ⑵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供给北方。隋朝 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在河南的许多粮 但都不够全面。 仓,储藏了南方 ⑶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 运来的大量粮食。 运河的开通,当 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 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 然是好事。
工白天黑夜地干。谁做 慢了,就用棍子毒打。 十分之五的河工,都因 饥饿劳累而死。开运河 对当时劳动人民不是什 么好事,是沉重的徭役 负担。
涿郡(今北京)
通济渠 邗沟
黄河 洛阳
三 点 四 段 五 河
繁盛一时的隋朝说课稿

繁盛一时的隋朝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繁盛一时的隋朝》。
《繁盛一时的隋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
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了解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将要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期。
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的时代。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
因为:一是它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二是隋朝空前的繁荣富庶,正如古人云“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三是隋朝创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四是隋朝开凿了举纪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五是隋朝虽然短暂,但它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南北重归统一;2、大运河的开通。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一个政权──隋朝的建立一个局面──隋初经济的繁荣;一个创举──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主体(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让学生继续了解中国古代史。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提问:1、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
2、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根据学生总结状况,补充不足,纠正错误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
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
等题
学生阅读本部分得出答案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3、三点、四段、五大运河
4、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学生在分析历史事物方面的能力已经具备了响应的思维能力,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学案中出现的学习目标仍然不能充分的利用。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知识链接: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
提问: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表现?
二、大运河的开通
教师简介大运河: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课件3: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历史线索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战国 、秦、汉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 隋、唐 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
明清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北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
D.加强北方的边防
中考链接
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使中国重新进 入统一时期的朝代相继是 A.隋、唐 B.宋、元 C.明、清 D.秦、汉
[参考答案] A [12年湖南娄底中考]第4题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 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大运河
一条贯通南 北的大动脉
三点 四段 五河
练习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洛阳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百家争鸣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补充
今日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公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堪 与长城媲美的人工奇迹。
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 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 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小结
隋朝
建
1,时间:公元_5_8_1年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钱塘江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
开凿大运河图(想象画)
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1、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答: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加强南北交通,
2、动脑筋: 动脑筋:
想想看, 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 大运河? 大运河?
最佳选择题: 最佳选择题:
1.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 A ) .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 A.581年 B.589年 C.587年 D.618年 . 年 . 年 . 年 . 年 2.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有 ( D ) . 经济繁荣,全国户数增加1倍以上 南北朝后期, ①经济繁荣,全国户数增加 倍以上 ②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大运河的开通, 南北朝后期, 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④南北朝后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C ) . A.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B.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 . 4、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D ) 、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 、 、 、 5、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B ) 、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五千千米 、 、全长四、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 、 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A ) 、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 、 、 、
请同学们比较这四则材料对大运河的评价有哪些不同, 请同学们比较这四则材料对大运河的评价有哪些不同,到底哪 种是正确?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种是正确?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隋朝的灭亡 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初三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水利工程的中心应是A.咸阳B.涿郡C.洛阳D.余杭【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
该图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2.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
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A.大运河B.赵州桥C.长城D.故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隋炀帝时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修建了隋朝大运河,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3.如果有游客请你介绍美丽的扬州,你可推荐的名胜古迹除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外,还有哪些?①瘦西湖②平山堂③个园④何园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扬州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胜古迹。
扬州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胜古迹,除了京杭大运河外,还有瘦西湖、平山堂、个园和何园。
故答案选D。
【考点】扬州市乡土历史教材4.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B.开凿了大运河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重大贡献的准确识记。
隋朝虽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它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特别是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5.如下图所示,大运河的中心是()【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6.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吗?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答案】B【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
《繁盛一时的隋朝》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一时的隋朝

工商业的繁荣
商业的繁荣
隋朝商业贸易繁荣,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广泛联系,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贸易港口,商业活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六部则分管行政、军事、监察等事务,职责分明,提高了行政效率。
03
租庸调制则是对农民征收实物税和劳役税,按户分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隋朝的政治制度
01
隋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02
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按户分配,按人口数量确定土地面积。
隋朝政治的稳定与发展
捐赠文化的传承
隋朝时期,捐赠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许多富商巨贾慷慨解囊,兴办义学、修桥修路等公益事业。
政府扶持
隋朝政府也积极扶持社会公益事业,如设立救灾仓库、组织义诊等,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1
02
03
隋朝的衰落与灭亡
06
内部原因
隋朝的统治者未能有效地解决内部矛盾,如皇族内部争权夺利、官员腐败等问题,导致政治不稳定,社会动荡不安。
多元宗教并存
隋朝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开明的政策,既尊重各宗教信仰的习俗,又鼓励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宗教政策开明
隋朝时期,各地兴建了许多宗教建筑,如寺庙、道观、祠堂等,反映了宗教信仰的繁荣。
宗教建筑的兴建
宗教信仰的宽容
社会公益事业的兴起
公益组织的涌现
隋朝时期,社会公益组织蓬勃发展,如寺庙、慈善堂等,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
隋朝美术和工艺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完善
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谣
• • • • • • • • 隋朝开通大运河, 古代世界属最长。 全长四五千里地, 路线中心是洛阳。 连接五河经六省, 北至涿郡南余杭。 北通南达赖此河, 永通邗江记心上。
589年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为后来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
人 口 垦 田 粮 仓
隋初年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倾 长安太仓
隋盛时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倾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材料二: 隋朝的重新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 开启了隋唐时期的盛世局面,对古代中国的发展 有着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改革制度,发展 生产,注重吏治,在他统治时期人口激增、垦田 扩大、仓廪丰实,隋朝的社会经济出现了高度繁 荣的局面,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2.开通大运河的条件:
你认为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文帝励精图治
(1)改革制度 (2)发展生产 (3)注重吏治 (4)提倡节俭
• 604年7月,隋 文帝病危,杨 广派人入宫将 父文帝杀死, 又假称文帝诏 赐兄杨勇死, 缢杀之;遂即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位为隋炀帝。
二、大运河的开通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 凿长达四五千里的大运河吗?
材料一: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它的中下游是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最发达 的区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为活 跃的地区。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便于东西 横向联系,而不便于南北纵向的联系,纵向 经济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响。黄河以北不乏 富饶之地,黄河以南的东南沿海更是物产丰 富之地,但长期得不到开发。我们的祖先敏 锐地觉察到这个问题,从而产生开凿南北纵 向的人工河的愿望。
公元 618年, 隋炀帝 在江都 被杀, 隋朝 灭亡。
英雄杀杨广图像
知识总结
国家统一
“繁盛” 经济繁荣
繁盛一时 的隋朝
大运河开通
“一时”——二世而 亡 (581—618)
课内拓展
• 结合课题特点,你认为隋朝的统治类 似于历史上的哪个朝代?试分析它们 的相似点。
①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②都有闻名世界的著名 建筑。③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④都是二 世而亡的短命朝代。⑤都留给后世重要的政治 经济制度。⑥都为后继朝代的繁荣奠定基础, 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国家的统一、安定、团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发展、繁荣的必要前提,所以我们青少年要 致力于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与统一,真正成 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奋斗!这也是我对同学们的期望和期盼, 希望同学们能立足于实际,为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的 绝大部分渠道都是延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段, 作为传承古代文明重要载体的京杭大运河,被 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你认为它将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做出哪些新的贡献。
• 材料二:据《资治通鉴》记载,开凿江南 运河前一年,隋炀帝对给事郎蔡征说: “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诸帝多傅 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此何理 也?”答曰:“此其所以不能长世。”这 说明,隋炀帝四出巡狩,主要是想遵循 “天子有巡狩之礼”的古训,履行帝国天 子职责,通过巡游了解下情,巩固统治, 而不愿效南朝“亡国之君”。此“巡狩” 显然不是单纯的享乐、游玩,而是一种军 事和政治的示威。
莱芜艾山一中
曹梅
•
•
繁 盛 一 时 的 隋 朝
南北重归统一
• 1、隋朝建立:
时间: 581年
人物: 隋文帝
杨坚:出身于汉族军 事集团,妻子是鲜卑 大贵族孤独信的女儿. 他的女儿是北周的皇 后。杨氏家族成为当 时民族融合状况的一 个缩影。
都城: 长安
2. 隋朝的统一:
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589年,
1.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 加强南北交通, •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大运河简图
涿郡(今北京) 海河 永济渠 通济渠 黄河 洛阳 邗沟 淮河 江南河 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它的开通, 大大促进 了我国南 北经济的 交流。
长江
• 结合材料思考,隋炀帝时为什么能 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 材料一: •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工程分4段进行: • 1. 605年,征发河南、淮北诸郡百万士兵和 夫役,修造通济渠。 • 2. 同年又征发淮南民工十几万改造邗沟。 • 3. 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 • 4. 610年沟通江南河。至此,工程基本完成。
隋大运河
• 结合资料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 好事还是坏事?大运河对我国历史 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材料1: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作者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 隋亡的主要原因 。
材料2: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人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 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 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我是小记者
任务:对隋炀帝、隋朝农民、隋朝商人就隋 朝大运河的看法进行采访。
运河开通以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还促进 了两岸城市的发展,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也 起了促进作用。历史学家曾这样评价运河的作用: “京杭运河曾是封建王朝调控南北、维系中央集权和 大一统局面的政治纽带”。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 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 担。但它和秦长城一样,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 慧的结晶 。
谢谢指导,再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