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_内容分析法
第六讲:电视新闻消息节目分析
(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承办)——中 国广播电视新闻界最高奖;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中国广播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奖;
(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中国新闻奖”——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 最高奖; “长江韬奋奖”——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 的最高奖;
短消息的特点:“五个一”
一个事件:短消息所报道的多是一人一事的事件 性新闻; 一个时效:短消息在时效上要求是时新性,即在 时间上的最新报道,是对新闻事件快速反应、第 一时间的报道; 一个现场:短消息报道通常是发生在一个现场的 事而不需要做现场的延伸与拓展; 一个动态:事件性新闻要在现场抓住事件发生、 发展中正在变化着的动态内容; 一个主题:短消息一人一事的报道,主题鲜明单 一,而不追求思想深度的开掘;
2、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是运用单张或成组的新闻摄影图片,结 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事实,是把报纸、杂志等 新闻图片报道引用到电视新闻中来的一种报道形 式;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百人榜发布 薄熙来韩寒等入选
央视九套改版 让世界了解中国(台标 CCTV-9改为CCTVNEWS)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标识发布:“朝 夕相伴,声声不息”
四、电视新闻消息的主要报道形式
1、口播新闻
口播新闻是以播报员出图像为主,结合画外音, 播报文字新闻稿的新闻报道形式。 目前口播新闻大体有两类: 一是政令文件类。如党和国家的重要公报、决 议、命令通知、新闻发布稿等,常采用屏幕文字配 合播音员画外音播读方式播出。 二是简讯类。有新闻价值但没有形象画面的新闻 信息,还包括报纸要闻等报摘消息。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讲.找规律画图.基础—提高—尖子班.教师版
9
第六讲
⑵此题的图形排列规律是 : 后一组图形是将前一组图形的最左边一个移到最右边 ,其 它的往左移,最终答案如图:
⑶将第一行的最右边的图形移到了第二行的最左边,第一行剩下的图形往右移,就组 成了第二行的图形.第二行的最右边的图形移到了第三行的最左边.第二行剩下的 图形往右移.第三行的最右边的图形移到了第四行的最左边.第三行剩下的图形就 要往右移.答案如图:
7
第六讲
镜中的气球
仔细观察下图,你能根据镜中的镜像判断出小女孩手里拿的现实的气球是 下面 4 个中哪一个样子的吗?
【答案】镜中的图像是和现实左右相反的 ,但上下是没有相反的,所以答案应为 从左数第二个气球.
第 1 级下·基础-提高-尖子班·教师版
8
第六讲
例4 按规律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⑴
⑵
⑶
【例题分析】⑴ 在这个图中图形的排列规律,有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 方法一:横着看,第一行和第二行都有长方形、三角形、圆这三种图形.竖着看,第一 列也有这三种图形.根据这一规律,中间一列少长方形,最后一列少圆. 方法二:第一行的最左边的图形移到了第二行的最右边 ,剩下的两个往 左移 ,就组成了 第二行的图形.按这种移动的规律,第二行的最左边的图形移到了第三行的最 右边.剩下三角形和长方形就要往左移.答案如图.
⑵ 蓝珠总是一颗,而白珠的颗数分别是 1、2、3、4… 每次多 1 颗.根据这样的规律, 盒子里面隐藏的是 2 颗白珠.
⑶ 黄珠总是两颗,而白珠的颗数分别是 5、4、3、2… 每次少 1 颗.根据这样的规律, 盒子里面隐藏的是 3 颗白珠.
例3 你能根据下面图形的规律,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吗?
【例题分析】⑴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一行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合在一起就组成了第三个图形.所 以第 二行的第三个图形也应该是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合成的,答案如下图 .
小学高年级学生读本第六讲《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教学设计
小学高年级学生读本第六讲《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明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理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的各项制度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本讲内容针对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仍然需要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互动和讨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明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本讲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
2.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内容、案例分析、讨论题等。
3.准备时间安排表,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本讲的主题《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明白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的各项制度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权益。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理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完整)第六讲相遇问题教案
四年级奥数教案第六讲行程问题(一)——相遇问题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讲涉及到“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关系问题。
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行程问题按照运动方向来分,可分为反向运动(相向相遇和反向相离),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这一讲我们先学习行程问题中一典型问题——反向运动问题,即在同一道路上的两个运动物体作方向相反的运动问题。
它包括相遇问题和相背问题.所谓相遇问题,指的是上述两个物体以不同的点作为起点作反向运动的问题;所谓相背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以同一点作为起点作背向运动的问题。
在解决反向运动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题意,要抓住速度和,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来分析;(2)对较复杂的反向运动问题,要借助直观图来帮助理解题意;(3)解题时要注意运用假设,设数的思考方法;(4)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题意,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通过本讲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会借助线段图直观的解决各种复杂的相遇问题,为学好行程问题打下基础.解题技巧:要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相向、相背、同向、同时、相遇、相遇又相距、相距等,从重点语句中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最终找到解题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掌握简单的相遇问题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相遇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公式教学难点:利用公式求简单的相遇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行程问题当中的相遇问题,它属于反向运动中的一种,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例子来给大家讲叙怎样解决相遇问题。
例子:小明和小强家相距240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小强每分钟走50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问:他们经过多少时间相遇?师:这道题目就是典型的相遇问题.已知路程、两人的速度、求相遇时间,而且题目中还有相遇问题常见的关键字:相向而行。
即可判断是相遇问题。
计量经济学(第六讲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
则称 x1 , x2 ,...,xl 之间存在严格的共线性关系。 如果l个解释变量存在下列关系:
1 x1i 2 x2i ... l xli ei 0
i 1,2,..,n
则称 x1 , x2 ,..., xl 之间存在近似的共线性关系。
2015/12/26 3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n n n
2
将 x2i x1i 代入上式,则有:
ˆ ) Var ( 1
2 2 n 2 n
2
(x
i 1
n
1i
x1 ) 2
2
n 2 ( x1i x1 ) ( x1i x1 ) ( x1i x1 ) 2 i 1 i 1 i 1
2 n 1 (2k 5) ln Detr k
(k 1) Fi ~ F (k 1, n k ) 2 (1 Ri ) nk
2015/12/26
1
Ri2
t
rij x2 x3xk n k 2 1 r
2 ij x1x2 xk
~ t (n k 2)
2015/12/26 5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二、共线性产生的原因与后果 (二)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1、回归参数的估计量不能确定,或者虽然能够 确定,但对样本变化的敏感性极强。 考虑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yi 0 1 x1i 2 x2i i 假定存在严格的共线性,即有:x2i x1i 。 以第一个回归系数的OLS估计为例,得到:
对 X 1 , X 2 ,..., X p 作如下的线性组合:
y1 a1 X1 a2 X 2 ... a p X p aT X
第6讲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一)
2. 独立方程的列写
1.从电路的n个结点பைடு நூலகம்任意选择n-1个结点列写KCL方程 2.选择基本回路列写b-(n-1)个KVL方程
n=4 b=6
当一条支路仅含电流源而不存 在与之并联的电阻时,无法将 支路电压以支路电流表示
元件VCR
KCL
求解
KVL
3. 支路电流方程的列写步骤
• 标定各支路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 从电路的n个结点中任意选择n-1个结点列写KCL方程 • 选择基本回路,结合元件的特性方程列写b-(n-1)个KVL方程 求解上述方程,得到b个支路电流; • 进一步计算支路电压和进行其它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 支路电流法列写的是 KCL和KVL方程,所以方程列写 方便、直观,但方程数较多,宜于利用计算机求解。人工 计算时,适用于支路数不多的电路。 若将支路的电流用支路电压表示,然后带入KCL方程,连 同支路电压的KVL方程,可以得到以支路电压为变量的b个方程 ——支路电压法
第六讲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一)
• 知识点:
1. 电路的图 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 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
•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路分析中一些常用的名词 2. 掌握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及其在电路求解中的应用 3. 理解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进行电路分析的一般思路
1
电路的图
-I1-I2+I3=0 7I1-11I2+35I3=70 11I2-28I3=0
支路电流法特点: • 支路电流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方程数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 使用,由于支路电流法需要同时列写KCL和KVL方程,方程 数较多,且规律性不强,手工求解比较繁琐,也不便于计算 机编程求解。
网孔电流法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所指: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及空语类与 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老王决不同意他去 老王我己经问过他了 “反正这孩子跟自己无关。”老王这么想。 老王决定自己干。 老王认为,张三害了自己。 我打算(PRO)去北京。
语义指向是相关关系。
语义所指是相同关系。代词或空语类。生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坏了
四、语义指向主要内容:
1、补语: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坏了
2、修饰语:定语
状语
两位大学的教授 两所大学的教授 两个大学的教授
3、谓语:
我很好 你身体怎样?“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to eat an apple/to eat (lunch) at a restaurant to write a paper/to write (a letter) with a pencil to deposit money/to deposit (money) in a bank
这批图书送北大。
成语法背景。
三、语义指向产生背景:
语义指向分析是汉语语法自身研究,基于语法
结构关系与句语义结构关系不一致复杂情况而 建立的方法。80年代。 受过,格语法,配价语法,论元结构理论,启 发。 汉语的特点:
1、相同语法结构形式不同语义关系
吃苹果/吃馆子 写文章/写毛笔 存钱/存银行
语义指向范围小的。而这种分裂结构是范围大的在前, 小的在后,所以后指。 花女朋友最喜欢玫瑰 *玫瑰女朋友最喜欢花
第六讲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整理精校版)
第六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高考二轮复习0423 17:44::第六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转自【解读考点】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中心意思”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
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考查方式】1、根据要求归纳要点:(1)试用自己的话归纳关于XX的感受;(2)从哪几个方面对XX进行描述;(3)从全文来看,的看法(感受)是什么;(4) 对XX的看法表现在哪些方面。
2、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旨(1)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旨;(2)对某文段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某段的内容。
3、分析归纳的观点态度(1)下列表述符合(不符合)看法的一项(2)文章阐述了对XX的看法,请简要概括。
(3)请分析概括对XX所持的态度(即归纳要点)。
【方法指导】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1、归纳内容的步骤。
【步骤】整体阅读,分清文体,理解文意(弄清写了人、物、事、理,怎么写的)——跳出文章,结合背景,整体把握主旨(文章涉及到哪些社会问题,有哪些潜台词,弦外音)——舍本逐末,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的真意和灵魂,即写作的真实意图)。
科技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价值(对社会有何意义)社科文:中心观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论证——结构特点——语言特点文学作品:写了什么人、事——人(事、物)有何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
2、明确主旨的角度。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如《古都的秋》借助对古都的秋景和景物的描写,揭示了古都的秋“来得清净、悲凉”的特点,抒发对古都的热爱。
小学高年级学生读本第六讲《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说课稿
小学高年级学生读本第六讲《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讲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以及人民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国家权力,实现监督和参与国家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 学情分析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感受。
同时,学生对生活的参与热情较高,可以通过引导,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生活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知道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实现监督和参与国家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生活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以及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参与到实践中,形成意识和参与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提问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入“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实现监督和参与国家生活。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参与意识。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要点,强调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生活的热情。
5.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第六讲 论述性文本(二):分析论证特点-2024年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六讲
论述性文本(二):分析 论证特点
二、分析论证特点
(一)分析思路结构
• 文章思路是靠文章结构来体现的,只有正确地 分析文章结构,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思路。“分析 文章结构”着眼于文章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 方式、结构特征,具有外显性和客观性。“把握文 章思路”常常是围绕中心话题,立足于整体,着眼 于词、句、段、层,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 作者的动机,具有内隐性和主观性。
3、论述文论证语言的特殊性
• (1)抽象性:学术语言、专业化语言。 • (2)有气势:语气词、反问句带有强烈的语气;对 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整齐匀 称,节奏明快;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 使用,使论证鲜明有力。
4、练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融媒体时代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先进的媒介技术,但是如果陈 旧的思维不革新,再先进的媒介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归 根到底,改变传播思维是重中之重。要坚持“受者本位”的传播 原则。研究海外受众对中国形象的接受途径和认知要素,摒弃 “秀肌肉”“大喇叭”“高音炮”式的传播方式,创新话语表达 方式,化“硬传播”为“软传播”,将文化以更持久的方式潜入 受众头脑。特别是要融通中外概念、范畴、表述,强调“说理” 的同时注重“陈情”,将宏大叙事转化为故事性叙述,以小见大, 润物无声,从而淡化宣教、灌输的色彩,消解海外受众对不同意 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等异文化的抵触感。要注重运用非语言和视觉 传播的技巧。视觉听觉的感染力往往优于语言传播,可以有效减 少海外受众在语言转化过程中对文化符号的误读,增强传播的有
• 1、准确判断每一种论证方法
• 常见论证方法详见第五讲 • 注意区分一些易混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与类比论
第六讲 公众心理分析
第六讲公众心理分析主要内容:一、公众知觉、需要、态度分析二、公众流行、流言、舆论分析一、知觉.需要。
态度(一)知觉1、知觉的概念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知觉的选择性在知觉过程中,为清晰反映对象,总从许多事物中被动或主动选择知觉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1。
客观原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背影的差别;对象的组合.2.主观:需要和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经验知识。
3、知觉的偏见人们在感知事物时,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和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的印象。
引起原因:一是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二是近因效应、三是晕轮效应(以偏概全)、四是定型作用.(二)需要与公众行为1.需要的定义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三方面内容: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需要是有层次的。
2、需要的五个层次①生理的需要低层次②安全的需要③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高层次⑤自我实现的需要3、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马斯洛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或一个阶梯。
4、优势需要决定行为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有许多需要。
(三)态度与公众行为1、态度及其结构(1)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比如赞成或反对、喜欢和厌恶、肯定或否定等,这些倾向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比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和方式。
(2)态度的结构认知、情感、意图三因素。
2、态度的特征1。
态度的社会性2。
态度的针对性3.态度的协调性4。
态度的稳定性5。
态度的两极性6。
态度的间接性3、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1.社会因素2.团体因素3。
宣传因素4。
个性因素4、霍夫兰的说服模式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1)说服者的条件(2)信息本身的说服力(3)问题的排列技巧二、流行、流言以及舆论(一)流行1、流行的概念:流行(或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导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民法典讲座第六讲内容
民法典讲座第六讲一、民法典的背景与意义1.1 民法典的概念与作用1.2 民法典的立法意义二、民法典的基本原则2.1 平等自由原则2.2 私有财产原则2.3 合同自由原则2.4 纠正不正当利益原则三、民法典的结构和内容3.1 民法典的结构分析3.1.1 民法总则3.1.2 拓展与修改3.2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3.2.1 人格权3.2.2 物权3.2.3 债权和债务3.2.4 继承3.2.1 人格权3.2.1.1 人格权的定义3.2.1.2 人格权的内容和保护3.2.1.2.1 名誉权3.2.1.2.2 隐私权3.2.1.2.3 肖像权3.2.2 物权3.2.2.1 物权的概念和性质3.2.2.2 不动产权3.2.2.3 动产权3.2.2.3.1 所有权3.2.2.3.2 地役权3.2.2.3.3 用益物权3.2.3 债权和债务3.2.3.1 债权和债务的基本概念3.2.3.2 合同债权3.2.3.3 侵权责任3.2.3.3.1 违约责任3.2.3.3.2 侵权责任3.2.4 继承3.2.4.1 继承的基本概念3.2.4.2 继承的方式3.2.4.2.1 法定继承3.2.4.2.2 竞受继承3.2.4.3 继承权的限制和保护四、民法典对社会的影响4.1 维护市场秩序4.2 保障人的合法权益4.3 促进经济发展五、总结回顾5.1 民法典的重要性及意义5.2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5.3 民法典对社会的影响5.4 未来民法典的发展趋势。
第六讲矛盾分析法
2.我们必须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 的统一。既要知道有矛有盾,又必须认识到哪方更重。是应该以地 方政府收入为重,还是该以民众需求为重;是该以财税收入为重, 还是该以民众生活质量为重?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范畴:指基本概念,是人们的思维
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A、原因和结果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 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因果联 系的本质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风吹草动
熟能生巧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的 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 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表现在两方 面 • 1、对立:在一定范围内因果不能混淆 2、统一:在发展过程中的互相转化、互为因果
福建网友担心: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什么时候才能 娶得起妻,买得起房,生得起娃,养得了父母?网民呼吁政府以壮 士断腕的决心和力度,破解房价和物价的“不正常态势”。
1.开发商利益与民众渴求房价下降的矛盾;地方政府税收需求、官 本位需求与市场经济规律的矛盾;地方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的矛盾; 另外,这必然会造成民众与政府的对立矛盾。
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恩格斯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生产扩大生产扩大价格上涨价格上涨获利增加获利增加价格下跌价格下跌获利减少获利减少生产缩小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价格下跌价格下跌价格下跌价格下跌生产的发展孕育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可能与可能
18世纪初,德国奥尔菲留斯,声言发明了 一架永动机,称为“自动轮”。机器很大, 表演“永动”功能时,需要一个专门的房间, 机器运转时,他就把房间锁起来派人日夜 守卫,不许任何人接近。有一次,他表演 这架机器整整工作了两个月不停,赢得了 许多人的赞扬。后来,由于“发明家”与知道 内情的妻子和女仆闹翻了,这个骗局终于 被揭穿。原来这架所谓的永动机是由隐藏 大约 在机器里边的人牵着绳子才转动的,牵绳 子的人就是“发明家”的弟弟和女仆。 事实证明,永动机是根本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 鉴于此,法国科学院在1775年宣布,以后不再接受审查任何有关永动机的设计 方案。据说,19世纪英国的著名科学家焦耳在年轻时,也曾追求发明永动机, 后来,他认识到发明永动机是不可能的,总结出一条经验教训:不要永动机, 要科学。经过一番努力,在热力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从永动机的风波中,可以看出:发明和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这是 一种不可能的事情,当然也就不能转化为现实。
第六讲桥梁实用空间理论分析
– 内力影响面的相似性 – 荷载的组成特性 – 作用位置(作用在跨中,误差较小)
• 梁桥计算中,空间结构计算的使用方法实
质上是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寻找一个近 似的内力影响面来代替精确的内力影响面
梁桥实用空间理论的基本原理
• 近似内力影响面在x方向与单梁跨中弯矩影
响线 η1(x) 相似,呈三角形
把横梁支承在各片主梁上,采用连续 刚体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方法。
– 刚性横梁法 – 考虑主梁抗扭刚度的修正刚性横梁法
• 基本假定:
– 横梁:刚度无穷大,保持直线形状
刚性横梁法
• 受力分析
P
M=Pe P
刚性横梁法 P
• 中心竖向力作用
– 横梁是刚性的,因此横梁保持直线,平行下挠
ω1′ = ω2′ = L = ωn′
• 在y方向与用刚性横梁法计算得到的荷载横
向分布影响线 η2(y) 相似
梁桥实用空间理论的基本原理
• 内力影响面:
– X方向:与单个梁跨中弯矩影响线相似 – Y方向:与刚性横梁法计算得到的荷载横向影
响线相似
• 将空间问题转换成平面问题
– 采用变量分离的办法,将X、Y方向的影响线分 开表示
η(x, y) ≈ η1(x) ⋅η2 ( y)
– 根据材料力学知识:
ωi′
=
Ri′l 3 48EIi
– 静力平衡条件:
n′
P = ∑ Ri
i =1
Ri′ =
Ii
n
P
∑ Ii
i =1
刚性横梁法
M=Pe
• 力矩作用
– M作用下,横梁绕转动中心转动角度 θ
ωi′′ = xitgθ
16自我认知(一)性格气质气质性格自我自我意识
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附注第六讲自我认知(一)性格与气质一、自我认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贵”字,不单是宝贵,而且是稀少,睫在眼前最难见,人短于自知。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西方人崇拜的德尔菲神庙上也刻着一行警告人们的字:“认识你自己!”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而最难的是正确地认识自我。
随着大学生的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认识自我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也不断增强。
(一)自我认知的内容自我认知,是指自己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材、容貌、健康状况等)、心理特征(如爱好、特长、能力、气质、智力、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如与领导、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等的关系及在国家、地区、单位、阶层的地位和作用等)的认识。
自我认知与自我觉察是进行清晰的自我定位的基础,也是个人职业与事业生涯的起点。
自我认知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认知自己的价值观、人生方向和目标,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觉察自我的情绪变化、原因等。
(二)如何提高正确的自我认知力1、回顾经历。
可通过回顾童年、少年期的经历,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2、比较。
即以人为镜,在比较中认识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与同龄伙伴在个性、能力、与人交往的态度、情感表示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特点,确定自己在同龄群体中的位置,进一步认识自己。
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附注 3、他人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他人评价比主观自省具有更大的客观性。
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常易犯的错误是根据心理需要,只接受某些方面的评价,甚至有的人听得赞美的话,听不得不同的评议。
这点要切忌。
4、自省。
自省是一种自我体验。
人们往往可以在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通过反思和自我检查来认识自己的个性特长、能力以及自己的优缺点。
5、心理测验。
透过科学化的心理测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未知、别人未知的部分。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语义指向分析6.16.1.1 我们在第四章把语义特征分为三类:词汇语义特征、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
其中词汇语义特征决定词语在句法结构中的分布特征,或者词语之间相互组合的可能性;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跟表达意图或话语环境有关,有时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可能相互重叠在一起。
例如:1a.b.c.d. (1)中各例的“香喷喷”在词汇语义特征上都跟“猪蹄”相容,但不同位置对“香喷喷”所赋予的结构语义特征有所不同:(1)a直述状态,具有[+直述]的结构语义特征;(1)b强调主观努力的状态,具有[+主观努力]的结构语义特征;(1)c强调行为结果的状态,具有[+强调]的结构语义特征;(1)d表示补充或说明,并无强调意味,具有[+补说]的结构语义特征。
这些由结构赋予的语义特征同时也是说话人根据话语环境对词语的语序自觉调适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有时具有一致性。
6.1.2 可以看出,词汇语义特征是稳定的,而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随着结构或语序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相比之下,词汇语义特征是第一位的,而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则是第二位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在言语活动中由结构或语序赋予的一种附加意义,或叫做寄生意义。
因此,一旦词语的词汇语义特征跟句中或句外相关实体不存在语义上相容的可能性,整个句子就变得不可理解,尽管其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仍然存在。
例如:2a.b.c.d. (2)b-c的“香喷喷”在人们的认知环境里,很少跟“中药”的味道发生联系,因此在受话人的解码过程中不能在句中找到具有与之相容的语义特征的词语,整个句子的合法性可疑。
这种情况说明,一个词语要进入句子发挥交际作用,就必定与句中别的成分或交际语境中的某一实体存在语义上的联系,反过来说,一个合法的句子的各个组成成分总是能够在句中或交际语境中找到与之组配的对象。
任何一厢情愿的组配都会造成不合格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码表
• 编码表的信度主要指编码员信度:即不同 的编码员用同样的编码表对相同的内容进 行编码时,其判断意见应该是一致的。 比如,判断影像中某一“人物形象”, 对其着装归类,A归为“时尚”,B归为保 守,说明编码员信度不够。 编码员培训是提高编码员信度的重要途径。
36
六、培训编码员
(一)一般注意事项
26
一、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
• 避免纯粹的“为了分析而分析”
清楚的研究目的
理论验证、现象描述与解释、实践指点
条理化的研究思路
研究主题与任务是内容,研究方法是形 式,形式服务于内容
27
二、确定研究范围
• 详细说明所分析的传播内容的界限,即明 确研究总体。 包括传播属性界限、种类界限、周期 界限等 太宽,可操作性差 太窄,研究对象没有足够的出现机会
23
第二部分 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 二、确定研究范围
三、从研究范围中抽取适当的样本
四、选择并确定分析单位
24
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
五、编制内容分析的编码表
六、培训编码员 七、进行编码员信度分析
八、进行编码表对所有的分析内容编码
25
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
九、数据的录入和查错
十、对数据资料分析并进行解释 在理论上,内容分析应该遵循这些步骤 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研究者准备 工作的情况,也可以把几个步骤合并进行。
比如要研究电视广告,要确定哪几个电视台 或频道。如果是一类分析,则取能代表该类的载 体;如果是比较分析,则要取比较类型相关的各 类载体的代表。 这一阶段研究者可能会取主观抽样。
30
内容抽样
第二阶段,抽取研究时间
纵向趋势分析,则取几个时间段,段内 各时间点可以按等距抽样,距离周期与内 容周期避开; 也可以按混合周抽样,即从段内的所有 周一中抽一天代表周一,所有周二中抽一 天代表周二,…… 再组成混合周 如果是横向比较分析,则取同一时间点 (或时间段)的不同载体的内容 或者是纵向与横向混合抽样
28
研究范围注意事项
注意: 1.研究对象的数量规律性与研究周期范围的 关系 比如,研究电视广告的时间周期是3个 月,但恰好包含了某一重大活动如世界杯、 奥运会之类。
2.确定的研究范围应该在研究方案以及最后 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
29
三、从研究范围中抽取适当的样本 • 抽样方法以多阶段抽样居多
第一阶段,传播内容的载体抽样
7
案例
4.国内新闻叙事的两种研究取向 • 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关系研究(新闻叙 事渊源) • 从语体角度研究新闻叙事 • 从新闻叙事的主观性(叙事加工、主体) 介入、意义构建
8
案例
5.国内新闻叙事研究的不足 • 过多关注消极意义 • 分析方法不足(片面研究)
9
案例
(三)本项研究主题 • 1.确立“新闻叙事主观性”的概念,并从词 汇、句法、篇章层面找出新闻叙事主观性 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小说叙事的比较,归 纳出新闻叙事主观性的特征; • 2.确定主观度的评价标准,构建新闻叙事主 观度的层级; • 3.分析主观性对新闻叙事体语言风格的影响。
1.编写编码须知,提醒编码员要参考“编码须知” 2.总编号不用编码员编写 3.“不确定”或“其它”项慎用,尽量归入确切 4.不能解决及时与研究者协商 5.入“其它”项,请注明具体内容 6.不能填写的请注明原因。
37
培训编码员
(二)对编码表各个题的解释
(结合“《读者》价值观”研究案例
38
七、编码员信度分析
17
案例研究路线
第三步是比较(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比较)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主观性表达方式在新闻 叙事中的使用与其他语篇中的差异,我们 又从《小说月报》上随机选择了100万字语 料与之进行对比。
18
案例研究路线
第四步是验证、归纳 在对比的基础上,我们对前面提出的假 设进行验证,归纳出哪些是新闻叙事的主 观性表达方式,哪些不是新闻叙事主观性 的表达方式。
45
(二)概念组分析
概念组分析,是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关键词 分成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概念,同时也是 理论假设的一个变量。其记录单位仍是单 词,但分析时的变量却是概念组。 • 当认为使用单词过于简单,而使用主题又 不易划定主题的界限,此时,可以利用概 念组分析。
46
概念组分析举例
• 例: 有一种假设:当社会处于经济下降、犯罪 率高的时期,人们往往把犯罪问题与经济 问题相联系;当社会处于经济发展、犯罪 率高的时期,人们往往将犯罪问题与社会 价值相联系。 现在,将“越轨行为”、“经济”、 “社会价值”三个变量定义为下面的概念 组(这往往是根据文献解读,要求具有较 高的效度)。
40
编码员信度
• 编码员信度低的处理: 两两测算,找出最终分歧大的编码员,重 新解释培训,或者退出。 如果某一问题两两之间的信度都比较低, 则对该问题重新定义和调整。
41
八、正式对分析内容进行编码
• 将所有分析样本集中 • 一一分配编号 • 编码表上记录每个样本编码,确保一一对 应
42
九、数据录入、查错
12
案例
二、研究对象选择(语料选择) (一)语篇范围选择(体裁、类型) (二)新闻媒介选择(种类、性质、地域等) 最终选择: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 方都市报、新民晚报中共选取100万字消息 类语篇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共 X 篇
13
案例
(三)抽样方法 随机性(概率抽样)、时间间距等 内容涉及社会、政治、财经、体育、 娱乐等方面
3
第一部分 案例(新闻叙事的主观性研究)
一、选题论证 (一)选题缘起 1.新闻理论界对“纯客观报道”的倡导与 新闻实践中“纯客观 报道”不可实现的矛 盾
2.以“本质真实”为由, “真实”与“客 观”概念的混用
4
案例
(二)现有研究 1.国外主观性研究 界定 “主体主观性与话语主观性(言内主 观性)” 的基础研究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研究
……
5
案例
2.国内主观性研究 从语法角度(句法、句式等) 从词义角度 从修辞角度 从情态角度(传受关系、语境、语气等)
6
案例
3.国内主观性研究不足 • 尚未建立起汉语主观性研究的理论框架, 缺乏对主观性问题的宏观思考和全面研究。 • 未能厘清主观性三大语义内容,即“说话 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 人的认识”与主观性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 • 未能从语言主观性的外部考察影响语言主 观性的因素。 • 内部研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10
案例
(四)研究意义总结
• 理论价值: 1.对语言功能研究的拓展 2.对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深化与系统化
11
案例
• 应用价值: 1.有助于合理运用新闻话语实现新闻的舆 论导向功能 2.有助于新闻接受者增强对新闻话语的反 控制能力 3.有助于揭示西方新闻叙事的主观性本质, 争取中国传媒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主动权
19
案例研究路线
第五步是分析、解释 对第四步归纳出来的新闻叙事主观性表 达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体现了叙述者 的何种立场、态度与情感。 解释它们在新闻叙事中出现频率高于/低 于小说叙事的原因。
20
案例研究路线
第六步是总结 在上述分析、解释的基础上,总结出新 闻叙事主观性的总体特征,并试图构建新 闻叙事主观度的层级,分析其对新闻叙事 体语言风格的影响。
主要目的是保证不同编码员对相同问题的理 解是一致的。通常利用小样本试验法计算 编码员信度系数 (1)霍斯提公式(计算相对简单)
假定两个编码员分别同时做了m1和m2个单位的 编码,其中一致的编码数为m,则 编码员信度=2M/(M1+M2)
比如,两个编码员同时对50个单位的内容进行 编码,其中有40个单位归入了相同的类。则 2*40/(50+50)=80%
• 例如
变量 编号
q1 1 2 1 4 2
q2a 1 0 1 0 0
q2b
……
…… 012 013 型
(一)计词法
(二)概念组分析 (三)语义强度分析
44
(一)计词法
计词法(最简单最常用的内容分析法)
第一步,确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词(记录单 位) 第二步,统计这些关键词在各个样本(分析单位) 中出现的频数和百分比 第三步,进行比较分析。
文字:可分为专栏、整版、整篇文章、章、段落、 句子、词组、字等 音响:可以同文字信息,或以时间单位
33
分析单位
静态图像(如照片、漫画、图表等):整幅,或图 像中某一完整构图单位 动态影像(所有视频类):整个节目或其中的完整 片断(单一镜头、组镜头等),或者某一主体出 现机会(如某候选人的发言机会) 注意:分析单位越小,操作性越强,统计结果 越精确,小的分析单位可在事后根据需要合成大 的分析单位,酌情处理。
21
案例
四、研究方法总结 • 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 具体研究过程中的方法 1.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
2.调查统计的方法 3.比较研究的方法。(新闻叙事与文学叙 事比较)
22
研究方法总结
4.假设一检验的科学方法。在以往研究的基 础上提出假设,并通过数据统计和比较对 假设进行验证。
5.分析一综合的方法。分析各类主观性表达 方式在新闻叙事语篇中出现频率高于/低于 小说叙事的原因,分析它们表达出叙述者 的何种立场、态度和情感,在此基础上总 结出新闻叙事主观性的总体特征。
39
编码员信度分析
(2)史考特指数
编码员信度π =(πo- πe)/(1- πe) πo是用霍斯堤公式得到的一致性。 πe是表示纯粹由随机性造成的一致性(期望一 致性),是每个类别出现的相对频率的平方和。 比如,对于“《读者》价值观”编码表中的第 17题,“什么是决定人物命运的最主要因素”, 一共有6个类别,每个类别的选择比例分别是: 政治因素30% 经济因素20% …… 则期望的一致性πe=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