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蚯蚓的选择_教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简短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简短哎呀,说起蚯蚓的选择这教学,我可得好好唠唠。
你们说,蚯蚓那么小个玩意儿,它能有啥选择呀?可能在咱们看来,它就是在土里钻来钻去,没啥大不了的。
可真教起来,才发现这里头学问大着呢!我一开始觉得吧,这多简单呀,给孩子们讲讲蚯蚓的生活环境,它怎么蠕动,不就完事儿了?结果呢,孩子们一脸懵,我才发现我想得太简单啦!我给他们讲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也许它们自己都不知道为啥要选潮湿的地儿。
我就问孩子们:“你们想想,要是蚯蚓跑到干巴巴的地方,会咋样?”有的孩子说会干死,有的孩子瞪着大眼睛好像还没想明白。
然后我又讲蚯蚓吃啥,我觉得这也好懂呀,不就是些腐烂的叶子啥的。
可有的孩子就问我:“老师,那蚯蚓咋知道哪些叶子能吃,哪些不能吃呢?”我当时就愣了一下,心里想:嘿,这问题我还真没想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一会儿觉得孩子们应该能很快理解,一会儿又觉得是不是我讲得太复杂了。
就像有时候我讲着讲着,看到孩子们迷茫的眼神,我就怀疑自己:“我这都说的啥呀,他们能听懂吗?”我给他们展示蚯蚓的图片,夸张地说:“看,这蚯蚓像不像一条会动的小绳子?”有的孩子笑了,有的孩子还是没啥反应。
我就琢磨,到底咋样才能让他们感兴趣呢?有个孩子突然说:“老师,蚯蚓没有眼睛,它咋找吃的呀?”我心里一乐,嘿,这问题问得好!我就跟他们解释蚯蚓靠触觉啥的。
教完这课,我反思呀,我可能太着急了,没有从孩子们的角度去想问题。
我以为简单的,对他们来说也许并不简单。
我以后得更耐心点,多问问他们的想法,不能自己一个人在那呱呱讲。
你们说,下次再教这课,我是不是能做得更好呢?我觉得应该能吧,哈哈!。
1.4蚯蚓的选择教案及反思
1.4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4课,本课在课程标准里的学段目标是:12.1举例说出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
通过前面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掌握了对比实验的设计流程和实验实施过程。
本节课中,学生将针对“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明的环境”“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这2个问题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研讨,了解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中。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企鹅、天鹅、狼等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分析这些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了解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从而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有观察蚯蚓的经验,知道能在花园、菜地等地方找到蚯蚓,但对于蚯蚓的生活环境进行研究的学生并不多,不清楚蚯蚓是否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基于此,对蚯蚓喜欢的环境展开对比实验研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学能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探究蚯蚓对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
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能基于事实证据进行合理分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教学难点:在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1个长方形盒子(带一边镂空的盖子,内侧黑色)、1个底部铺满干土的长方形盒子(带盖,内侧黑色)、1杯水、1个滴管、手电筒、计时器、蚯蚓10条、1双一次性手套。
【教学过程】一、聚焦——猜测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一)复习导入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蚯蚓教学反思(共5篇)
蚯蚓教学反思(共5篇)第一篇:蚯蚓教学反思《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旧寨小学向斌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选择的生活环境,但实验的过程学生有些茫然,即对实验的目的不够明确,试验的方法有些粗糙,也不能较好地控制变量,有的学生要同时改变多个条件,这样自然而然影响实验的结果;但是多数学生由于到大自然亲自体验,兴趣极高,所以最后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很到位。
特别在说明动物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这一过程中表现极其活跃,论据充分。
总的来说,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1、观察技能有待提高。
2、学生课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加强。
3、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多学习新课标,把握好教材。
篇二:《蚯蚓找家》教学反思《蚯蚓找家》教学反思《蚯蚓找家》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我遵循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相结合的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共同探究得到新知,在教学中力图使学生掌握对比实验这一科学方法。
具体为:1、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我首先提问学生猜测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然后再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结论必须通过实验去验证的道理。
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生能力培养。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动手之前先动脑,应该成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行为习惯。
在制定实验计划时,指导学生围绕猜想,通过自己的思考,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过程,变传统的模仿实验操作为学主动的设计实验,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3、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探究“扶”与“放”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课研究蚯蚓适于什么生活环境的实验,实际是研究蚯蚓喜欢阴暗还是明亮、潮湿还是干燥的对比实验。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知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环境的基础,通过观察蚯蚓对环境选择的研究,认识动物与无生命环境关系,了解动物也会像植物一样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选择的。
学情分析
蚯蚓这种动物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熟悉、了解,兴趣应该比较浓。
但是学生对蚯蚓生存环境的选择不是每个都真的懂。
在相信与怀疑的心理矛盾中要教师引领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实验认识蚯蚓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过程和方法:掌握对比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认识蚯蚓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先让学生猜测蚯蚓的生活环境。虽然学生都能说出蚯蚓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却没有真的做实验经历过这个过程。因此让学生先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探究“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这里主要探究两个实验条件:光照和水分。实验过程比较简单,但是实验的重点就落在学生对实验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关注蚯蚓的全过程。很轻易就能得到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
但是在这节课上,我要再重新规划课堂时间的利用,要重视课堂的选择》——知识拓展充实课堂
《蚯蚓的选择》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四课,在这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植物的典型:绿豆发芽和生长的基本条件,也了解了对比实验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方法。这节课就是一个转折,主要了解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本节课有两个教学活动:一是蚯蚓与环境的关系;二是其他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五年级科学上册“蚯蚓的选择”教后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蚯蚓的选择”教后反思醉 雪网在教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蚯蚓的选择》一课时,有几位学生对那些没有爬向黑暗处或潮湿泥土的蚯蚓戏谑性的骂声,引起了我深层次的思考:难道这些蚯蚓的选择错了吗?当时我正在像平常一样,先让学生对蚯蚓的选择进行一番猜测假设,并要求他们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然后让学生利用分组安排所带来的实验材料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并要求他们将观察到了蚯蚓选择的结果填入科学作业本上的活动记录表格内,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结论,蚯蚓到底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为了节省时间,我要求每个组都带好两个盒子,两个对比实验同步进行。
我还以为有了他们的实验数据再得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应该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注:其中一组的实验记录单(实验中每个对比实验均采用了10条蚯蚓,以利于统计分析)。
观察和记录蚯蚓适宜的环境(一)观察和记录蚯蚓适宜的环境(二)果不其然,各个小组的学生,经过实验和讨论之后,都得出了统一的结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
理由是不管哪次实验,呆在黑暗一端的蚯蚓数总是大于呆在明亮一端的蚯蚓数;而呆在潮湿一端的蚯蚓数也始终大于呆在干燥一端的蚯蚓数。
我也习惯性地心满意足点头予以赞成。
但在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以为大功告成的同时,有几个男生冷不丁冒出了几句戏谑性的骂声:“这几条傻蚯蚓怎么这么笨呀?连哪里舒服都不会选择,难道他们跟别的蚯蚓不一样,他们喜欢干燥、光亮的环境吗?”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对呀,这几条蚯蚓的行为该怎样解释呢?它们的选择错了吗?这几条蚯蚓真的与众不同吗?科学的结论能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得出吗?这样的结论一定正确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日心说》提出的艰难历程,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最终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看来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现象在科学上是常有的事。
于是,我沉下心来说:“是呀,难道那几条蚯蚓真的选择错了吗?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表现吧。
蚯蚓的选择教案及反思朱英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朱英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三、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盒1个,黑塑料袋、报纸、塑料薄膜、蚯蚓15条、干土、洒水瓶、培养皿、镊子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想对对蚯蚓有更多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它。
(二)形成要研究的问题1、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张蚯蚓的图片,请大家观看。
2、谁能说一说,关于蚯蚓你都知道些什么?3、关于蚯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你提出来。
4、大家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比较接近或有联系,把它们归纳起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归纳?(学生猜想得出:光明——阴暗干燥——潮湿)(三)学生任选一组条件进行实验设计对比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材料、相同条件、不同条件。
(四)实验设计汇报,得出实验方法。
(五)实验研究1、分发材料。
2、学生根据每个组的实验计划进行分组实验(六)组织交流,得出结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观看PPT,了解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蚯蚓的选择》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义务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四部分《蚯蚓的选择》。
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它更注重学生的探究性活动。
这节课,学生将经历两个对比实验,通过两个对比实验,学生可以发现蚯蚓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这一探究成果为下一节课《食物连和食物网》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在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说目标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主观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我以兴趣为支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动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 能力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教案一. 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课文通过描述蚯蚓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以及它们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蚯蚓这种常见的生物,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蚯蚓的特点,并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会观察和描述蚯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蚯蚓的特点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蚯蚓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蚯蚓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蚯蚓的生活习性。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蚯蚓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蚯蚓的基本知识,准备好观察和实验的心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蚯蚓这种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并简要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蚯蚓观察实验,亲身体验蚯蚓的生活习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蚯蚓的收获,总结蚯蚓的特点和价值。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蚯蚓的选择》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蚯蚓的选择》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蚯蚓对环境的选择。
学会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蚯蚓对光、湿度等环境因素的选择。
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2.难点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理解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蚯蚓的图片或实物,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蚯蚓吗?它生活在哪里呢?引出课题:蚯蚓的选择。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如喜欢黑暗的地方、潮湿的地方等。
3.设计实验选择光和湿度两个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以蚯蚓对光的选择为例,设计对比实验: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一端用黑布遮住,营造黑暗环境,另一端保持明亮。
在盒子中间放入几条蚯蚓。
观察并记录蚯蚓在不同光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同理,设计蚯蚓对湿度的选择实验:在盒子的两端分别放置干燥的泥土和湿润的泥土,观察蚯蚓的分布。
4.进行实验分发实验材料,如盒子、蚯蚓、泥土、黑布等。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规范操作。
5.观察记录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蚯蚓的位置,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记录内容包括蚯蚓的数量、分布位置等。
6.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比较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情况,分析蚯蚓对光和湿度的选择。
例如,大部分蚯蚓会聚集在黑暗潮湿的一端。
7.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让学生得出科学结论。
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8.拓展延伸提问:除了光和湿度,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蚯蚓的生存呢?引导学生思考土壤质地、温度、食物等因素对蚯蚓的影响。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实验探究,拓展对蚯蚓生存环境的认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蚯蚓的选择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蚯蚓的选择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继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需要后,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需要。
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
学情分析:蚯蚓,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时采挖,有时钓鱼作鱼饵,都接触到蚯蚓,却都没有对蚯蚓的生活环境作总结。
因而,本节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实验中,总结出蚯蚓生活生活需要的条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在小溪里钓过鱼吗?用什么做鱼饵?(蚯蚓)在什么地方容易挖到蚯蚓?2、学生自由发表。
让我们再通过实验作进一步了解吧!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
(5条钻到了黑布下)总结: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教科版科学五上《蚯蚓的选择》学生实验几点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上《蚯蚓的选择》学生实验几点反思今天上课的课题是《蚯蚓的选择》,以引导学生设计对比性实验——蚯蚓喜欢怎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主线,展开教学。
蚯蚓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动物,在课堂上通过观察蚯蚓的选择而得出结论,很符合学生爱玩的特性,所以这堂课,学生的激情还是非常高的。
然而,在实验中,还是出现了一些的意外。
在很多同学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得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的结论时,还是有个别同学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蚯蚓爬向了干燥(光亮)的一边,或者有个别蚯蚓根本没有选择,照样呆在盒子的中间。
我的第一个措施,先找那些“蚯蚓没做选择”的实验小组,了解是什么情况。
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实验小组,重新检查自己的蚯蚓,是一条一条的呆在中间呢?还是绕成一团的呆在中间。
在学生认真观察了之后,反馈给我两种情况都有。
那好,我让学生重新实验,要求学生将学生一条一条的夹到盒子的中间,不要直接让蚯蚓碰到两边的干、湿泥土。
重新试验一次。
有一组情况得到缓解,另外一组仍然是有那么两条蚯蚓没有动,呆在中间。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又让学生仔细的检查这几条蚯蚓,突然有一个学生告诉我说,“它好像快死了,那是不是它爬不动了”。
马上得到了旁边同学的赞同,我也立马送上我的鼓励。
可能是实验之前,这两条蚯蚓,在被子里不断的越过杯壁(干燥),爬到桌子(干燥)上,以致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它们已经奄奄一息了,根本做不了选择了。
我后来将这几条类似的蚯蚓,放在是泥土的表面,也都只是扭动个下身体,而不会往泥土内部怕,说明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推测完全是正确的。
第二措施。
蚯蚓选择“光亮”的环境,这也很让我奇怪。
我第一反应“是真的吗”?第二反应“你怎么做的”,给老师演示一次。
我第三反应“很规范啊”。
那是怎么回事呢?课后,我对这件事,还是很戒心。
就一个人继续在实验室里观察。
我先是按照对学生同样的要求,做了一次实验,没有出现什么意外,5条蚯蚓,连着三次实验,都是爬向了阴暗的地方。
此时,我有点闷了,为什么呢?我把实验的盒子打开看看,一切都显得很正常啊。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1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1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蚯蚓的选择教科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蚯蚓的选择教科版教学《蚯蚓的选择》这一课,上节课我就留了作业,让学生这节课准备活蚯蚓5——10条,鞋盒一个(其中一半用毛笔给涂上黑色),干土一袋,湿土一袋。
本节课有两个教学活动,1、蚯蚓与环境,2、其他动物与环境。
首先,让学生猜测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然后再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结论必须通过实验去验证的道理。
然后,要求学生以蚯蚓为例设计对比实验,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设计: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蚯蚓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二个实验计划,并按实验计划每个实验三次,这在课堂上完成是不可能。
故作了适当的调整,第一个实验重点放在实验的设计上,实验观察过程与第二个实验同时进行,第二个实验重点放在实验观察过程上,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蚯蚓活动的全过程,第三,知识的拓展,联系生活,深化运用。
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当一种小动物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先试探周边的环境,再爬到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
从而得出,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实施,相互配合,乐于合作和交流,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但在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评价,评价应成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激励学生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努力迈进。
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这是一堂相对内容较简单的课,而在实际教学中我甚至拖了堂,反思了整体课,主要出在学生观察的指导,由于实验器材都是由学生小组准备的,在课堂中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如何在小组内部进行有效指导值得我深思。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1今天,教学《蚯蚓的选择》这一课,上节课我就留了作业,让学生这节课准备活蚯蚓5——10条,把捉到的蚯蚓放在潮湿松软的土壤里,用瓶子带到学校。
为了学生实验方便,土壤由教师提供。
如何用实验来证明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因为经历过绿豆发芽的对比实验,学生设计实验的时候,难度并不是很大。
因为课前的忽略,没有准备干燥的土壤,设计实验的时候,让学生在盒子里一面放湿土,一面不放土,保持干燥。
这样就形成潮湿和干燥两个对立面了,实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黑色的盒子----旧的简单机械试验盒。
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这样实验就可以进行啦!实验进行时,学生总是抑制不住,往里面看,教师及时纠正,让学生在等待5分钟之后,再看实验现象。
否则实验现象不明显。
5分钟后,实验现象和预想的完全一致。
设计蚯蚓对阴暗的环境选择实验时,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学生设计实验后,我给学生提了两条改进措施:一是不要在盒子里放湿土,也不要铺湿巾,只是在实验和里放入少量清水,保持实验盒里湿润,把活动放在室外进行,因为室外阳光充足,实验效果更加明显,看蚯蚓如何选择。
(因为我在课前已经做过实验,课上就没必要再让学生走弯路了。
)当把蚯蚓放在盒子明暗交界处的时候,蚯蚓会很快作出反应。
不同小组的学生不时来向我汇报,拉着我去看他们的蚯蚓。
通过这样的话活动,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2《蚯蚓的选择》这一课中,我以“我们在哪可以找到蚯蚓”引入。
我原本设想他们会回答“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结果,学生们回答我“在土里”,没有达到我预期的设想。
课后我深入地思考了这个问题:难道五年级的学生真的不知道蚯蚓生活的环境吗?不然,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我问的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
小学科学14《蚯蚓的选择》(教案)
小学科学14《蚯蚓的选择》(教案)摘要:本文是针对小学科学14《蚯蚓的选择》的教案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了解蚯蚓对于不同环境的选择,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导语】《蚯蚓的选择》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了解蚯蚓对于不同环境的选择。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探究蚯蚓对不同环境的选择;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教学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见过蚯蚓吗?你们知道蚯蚓生活在哪里吗?蚯蚓对于不同环境会有什么选择?”等。
2. 观察和记录(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引导他们观察蚯蚓并记录所见的现象。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注意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例如:在干燥环境下,蚯蚓会躲藏在土壤深处;而在潮湿环境下,蚯蚓则会靠近地表。
3. 探究蚯蚓的选择(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以准备两组环境,一组为干燥环境,一组为潮湿环境。
每组环境都放置一个相同大小的容器,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土壤。
然后将同样数量的蚯蚓放在两组环境中,观察蚯蚓的选择。
学生可以进行记录并进行思考:蚯蚓会选择进入哪个容器中?为什么?4. 分享和总结(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分享,并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蚯蚓对于干燥和潮湿环境的选择原因,并解释可能的原因。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蚯蚓与环境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生物对于环境的选择。
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其他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选择。
6. 活动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引言《蚯蚓的选择》作为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主要讲述了蚯蚓如何通过触纤毛进行逆境逃生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蚯蚓的适应性特征。
本文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我使用了图片和问题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对蚯蚓有初步的认识。
我放了一张蚯蚓爬行的图片,并提问:“大家看到这张图片后,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积极发言,表达了对蚯蚓的好奇和兴趣。
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环节,我使用了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了蚯蚓具有触纤毛的特点,并解释了触纤毛对蚯蚓逃生的重要性。
通过多媒体展示触纤毛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观察实验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蚯蚓的适应性特征,我设计了观察实验环节。
我提供了一些蚯蚓和土壤,让学生观察蚯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蚯蚓在有光的条件下会快速躲藏,而在黑暗中则会较慢地移动。
这样,学生得以亲身感受到触纤毛对蚯蚓的逃生行为的重要作用。
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蚯蚓的适应性特征,并记录下来。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鼓励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以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拓展活动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我选择了一些与蚯蚓相关的视频和文章进行拓展活动。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文章,了解到更多关于蚯蚓的生态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样的拓展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学反思教学亮点在这堂课上,我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和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蚯蚓的适应性特征。
此外,小组讨论和拓展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机会。
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但在时间安排上,我发现整个课程略显紧凑,有些内容没有充分展开。
【小学】小学科学公开课蚯蚓的选择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关键字】小学小学科学公开课蚯蚓的选择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基本信息课题蚯蚓的选择作者及工作单位陈瑾明广西合浦白沙镇良港小学教材分析在三年级观察过蚯蚓和绿豆发芽的根底上,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潮湿、阴暗)为以后的实验观察大虾更好的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操作、记录、分析的能力,本节课将由学生自主实验观察、分析结果,并参与评价。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基本信息课题蚯蚓的选择作者及工作单位陈瑾明广西合浦白沙镇良港小学教材分析在三年级观察过蚯蚓和绿豆发芽的根底上,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潮湿、阴暗)为以后的实验观察大虾更好的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操作、记录、分析的能力,本节课将由学生自主实验观察、分析结果,并参与评价。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基本信息课题蚯蚓的选择作者及工作单位陈瑾明广西合浦白沙镇良港小学教材分析在三年级观察过蚯蚓和绿豆发芽的根底上,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潮湿、阴暗)为以后的实验观察大虾更好的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操作、记录、分析的能力,本节课将由学生自主实验观察、分析结果,并参与评价。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蚯蚓的选择教科版《蚯蚓的选择》这一课来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生活经验——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沉滋润的环境中。
在课堂上,学生将经历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入半边明朗半边黑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都是一样的,只改变了光照这一条件。
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中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例外,其他条件均保
持一致。
在备课和做课前准备的时候,我遇到了几点困难:
1、分组实验材料如何准备的问题:实验材料需要准备很多,是由我统一准备还是由学生分组准备呢?在和另外的科学老师交流之后,达成了共识——分小组让学生带实验材料,在前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我通知学生下节课要带的实验材料时,也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
2、上课实验探究实验的安排问题:如果想要让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完成这两个实验,35分钟的上课时间就很吃紧,探究时间和实验效果就无法保证了,所以最后我决定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要做的实验,两个实验二选一完成。
实验结束后,请小组来交流实验结果,这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了解实验的结论。
五个班的这节课都上完之后,我发现,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很有热情,但是对材料准备的要求都没有听仔细,让大家准备一个贴上保鲜膜的鞋盒做实验器材,结果很多学生放进了泥土,实验就没法进行了,除此之外,很多蚯蚓裹着很多泥土,实验过程中一动不动的,最后实验失败的也不占少数。
看来,在课堂上进行
生物类的实验,难度很大,不光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还应该对实验材料的准备进行多次强调和解释。
总的来说,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1、观察技能有待提高。
2、学生课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加强。
3、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多学习新课标,把握好教材。
科学课堂是一个欢乐的课堂,但这种欢乐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的认真准备来共同营造,相信通过一次次的失败和认真的分析,我也能上好一堂生动的精彩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