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学反思
七色光教案及反思
4《七色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七色光》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的第四课时。
本课在学生对雨后彩虹有部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不同方法制造“彩虹”,了解彩虹形成的特征与性质,进而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教学内容围绕着对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这一现象的观察了解展开。
本课教学活动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导学生分别利用镜子、水雾、三棱镜来制造“彩虹”,体验、了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进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关系。
第二部分,根据科学史中科学家牛顿对色散现象研究的过程描述,认识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了解牛顿对光学研究的贡献。
第三部分,分别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几种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发生的变化,了解、体会色散现象的逆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雨后出现彩虹的现象并不陌生,对产生的原因非常好奇,但真正理解或是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却比较困难。
通过上节课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与研究,学生已经知道光在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推测出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也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对学生而言,光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虽然他们可以借助三棱镜发现白光的色散现象,但仍然会对光的色彩之谜有很多困惑。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
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科学探究目标1.用三种方法制造“彩虹”,能描述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
2.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阳光的分解。
3.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彩虹现象和色光的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点】利用彩虹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
【教学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
【教学准备】镜子,水槽,喷雾器,三棱镜,有关牛顿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图片,三只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玻璃纸,三色或多色圆盘陀螺等。
七色光之歌教学反思
七色光之歌教学反思七色光教学反思《七色光》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彩虹引入,通过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制造彩虹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三项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彩虹的秘密,了解日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活动1中,我引导学生围绕你见过彩虹吗彩虹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等问题展开讨论,结合经验进行交流,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发言很踊跃。
在活动2制造彩虹中,学生们能想出很多制造彩虹的方法,如光盘、油滴、肥皂水等,在有的班,还有人想到了用水对着阳光喷水雾的方法。
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间的知识储备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孩子的课外知识很丰富,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说是善于观察生活,但有的孩子在这方面很欠缺,所以还需引导他们多观察生活,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知识。
在学生用三棱镜制造彩虹的环节,考虑到在教室中光线的限制,我把孩子们带到了室外,这样更利于他们寻找合适的角度制造彩虹,大多数的组都能自己制造出彩虹。
但我感到遗憾的是,如果在准备一些小喷壶,做一做对着阳光喷水雾的实验,让孩子们感受一下与自然界中彩虹原理更接近的方法,更好些。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思路要开阔,不要局限于课本与教参中的实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加入利与教学的实验。
篇二:五年级科学上册七色光1教学反思苏教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七色光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综合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
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光的色散现象是教者要重点考虑的。
本课由阳光的色散、单色光的合成、光与色彩的关系三部分内容组成。
光与色彩的关系要用到玻璃纸,跑了许多地方也没买到,只好将这一部分内容另做安排。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会提许多问题,但提到点子上的问题很少,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七色光》教学反思15篇
《七色光》教学反思《七色光》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色光》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色光》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2、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胆地想象进行续编。
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光的七色。
难点:胆地想象进行续编。
活动准备:故事教学PPT、录像。
活动过程:一、回忆"与太阳一起的感觉",引出太阳公公的七个调皮宝宝。
师"小朋友们和太阳公公一起玩的时候,感觉到什么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因为太阳公公有七个调皮的光线宝宝,他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就知道了。
(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回忆与太阳一起玩的感受,胆地进行表述。
幼:根据已有经验,胆进行表述。
)二、观看PPT,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第一张PPT,让幼儿了解太阳的七个光线宝宝"你们知道太阳的光线宝宝是谁吗?"--赤、橙、黄、绿、青、蓝、紫(师:鼓励幼儿积极的回答问题。
幼:经教师引导,幼儿积极、胆的进行发言,完整的将内容讲述出来。
)2、分别出示其余PPT,理解故事内容太阳公公的七个光线宝宝可调皮了,他们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问: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来到哪里?哪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溜到向日葵上,向日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金黄金黄)他们来到果园里,橘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穿上了橙色衣服)他们跑到草地上,草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绿油油)他们跳到海里,海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蓝的)他们经过沙滩,小螃蟹有什么变化?(变成了小青蟹)他们亲亲番茄和茄子,番茄和茄子有什么变化?(番茄有了红彤彤的颜色。
茄子有了紫莹莹的颜色)(师:引导幼儿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肯定幼儿的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课《七色光》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4.七色光【主要概念】光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合光。
【涉及课标】6.2.3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新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内容。
在前面三课对“光”的生成、传播、遇到不同物质时行进方向改变等光现象的认识基础上,本课将关注点放在了对光本体性质的认识上。
以太阳光为载体,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作为能量形式之一的光的种类及层次性,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对光谱的初步认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光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对雨后彩虹有部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不同方法制造“彩虹”,了解彩虹形成的特征与性质,进而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教学内容围绕着对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这一现象的观察了解展开,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导学生分别利用镜子、水雾、三棱镜来制造“彩虹”,体验、了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进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关系。
第二部分,根据科学史中科学家牛顿对色散现象研究的过程描述,认识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了解牛顿对光学研究的贡献。
第三部分,分别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几种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发生的变化,了解、体会色散现象的逆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彩虹现象,也知道彩虹有七种颜色,大多属于无意识状态的观察,比较感兴趣,也很好奇,但对彩虹的七种颜色和太阳光的关系不清楚,无法将两者建立起联系。
本课就是要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来发现“太阳光由七种颜色混合而成”这一奥秘。
同时再通过将不同的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活动从反面进一步验证之前的结论。
无论是制造彩虹实践活动还是色光的混合实验,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挑战,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在实验和操作前后,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上册《七色光》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三、制造彩虹。 根据你们的经验,猜测下彩虹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方法1:用镜子制造彩虹 1.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 ,了解利用镜子如何制造彩虹。(全班交流) 2.所需材料:镜子、一盆水、小石块、白卡纸等等。
3.制造方法: ①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块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 ②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 虹”。
《七色光》说课
苏教版(202X)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2X)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的《七色光》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 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 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课堂中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现象,进入到真实的情境场中去,才会 引发学生进行真正的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看真实记录的 彩虹视频,调取学生的生活记忆,并让学生猜测要想出现彩虹, 可能需 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初步引出太阳光、水等关键要素。
接着带学生到室外真刀真枪地去制造彩虹,这样的情境是真实的,学 生也是特别期待的。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又会进一步发现,并不是 有阳光和水,就一定能看见彩虹。问题又聚焦到视察的角度上来,从而 能引发更深入的思考:视察角度很重要,怎样的角度最容易看到彩虹呢?
2、方法1: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 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视察光斑的颜色。 ②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视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③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视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2)展示颜色对照表 (3)视频演示 (4)视察记录 (5)小结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光与色彩 第四课《七色光》说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光 与色彩 第三课《七色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 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 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师:这个方法真好,我们眼睛看不到空气,可以借助烟的流动来证明空 气的流动。
引导: ⑴通过观察烟的流动来体会空气的流动情况。
⑵通过吹点燃的三支蜡烛火焰的变化,观察空气的流动。
师: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实验去研究,有观察就要有记录的,把你观察 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师:我们开始吧! (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研究我们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现象,我们身边的空气一直都在 流动着,因为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气体,所以我 们平时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感受的到,也可以借助别的物体观察到空气 的流动。
六、说教学过程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袋、矿泉水瓶、纸杯、蚊香、气球、蜡烛等 教师准备:课件、火柴等
(一)、导入新课 [PPT 3 出示]猜谜语: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 着,越往高处越稀少。它是什么?(空气)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周围到处有空气,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 是什么样的。板书:认识空气(板书课题)。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光与色彩 第四课《七色光》。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旨在 通过能说出地球家园中的各种事物并简单 对它们进行分类,学会保护地球家园的各种资源,主要从认识地球内部及其表层环境, 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能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对常见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 现出探究兴趣;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来展开。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 垫与准备。
《七色光》教学反思(精选19篇)
《七色光》教学反思(精选19篇)《七色光》教学反思篇1在课的开始部分,由于彩虹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始不需要设计华丽的情景导入新课,而要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彩虹的活动中去。
在学生观察彩虹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观察彩虹的最佳位置,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看到彩虹的合适位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提供自己发现的机会。
教师带领学生到阳光下观察彩虹,学生亲自参加、亲自操作、将会获得更多的感性体验。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从引导学生对三棱镜的探究逐步延伸到让学生思考彩虹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课不但要启发学生对问题做深入的思考,还有鼓励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寻找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反思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目的的去玩,带着问题去玩,在玩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尝试做光的合成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会亲身发现光的神秘色彩,感受到光与色彩的无穷奥妙。
《七色光》教学反思篇2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综合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
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光的色散现象是教者要重点考虑的。
本课由阳光的色散、单色光的合成、光与色彩的关系三部分内容组成。
光与色彩的关系要用到玻璃纸,跑了许多地方也没买到,只好将这一部分内容另做安排。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会提许多问题,但提到点子上的问题很少,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会提问题是科学课训练的内容之一,本节课中,我试图以多种方式来产生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
二是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在分析教材时我发现教材中并没有出现三棱镜的图案,编者为什么没有安排呢?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强调科学知识就在生活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七色光》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七色光》教学反思在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接触到了《七色光》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光的组成和七色光的产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到光的奥秘。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此,我对《七色光》这一章节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一、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七色光》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光的奥秘。
例如,我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到三棱镜上,观察七色光的产生;又如,我让学生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光分别照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观察颜料的三原色。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光的组成和七色光的产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然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实验设备不够完善,导致实验效果不佳。
例如,部分激光笔的光线不够强烈,无法清晰地观察到七色光的产生。
其次,部分实验操作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独立完成。
例如,部分学生在操作三棱镜时,无法准确地将激光笔的光线照射到三棱镜上。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同时简化实验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例如,在讲解光的组成时,我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在《七色光》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科学七色光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七色光教学反思近日,我在五年级科学课上进行了一次关于七色光的教学。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不足之处。
在此,我将对这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我对本次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明确和准确的表达。
我告诉学生们,本次课我们将学习七色光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实验观察七色光的分离过程。
我还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有关七色光的图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样的目标设定,我帮助学生们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然后,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七色光的知识。
我首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七色光的形成原理,引导他们思考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然后,我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将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七色光的分离过程,还进一步巩固了折射的基本原理。
最后,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们分享彼此的发现和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七色光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我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发散思维,积极参与讨论。
例如,我问学生们为什么太阳光是白色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彩虹有七种颜色等等。
通过这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们思考光的本质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我也发现了自身在这次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知识点的解释不够准确和清晰。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为什么太阳光是白色的,我回答得不够明确,没有涉及到光的三原色和光的分光现象。
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其次,我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上的考虑不够周全。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有几个学生没有正确地操作三棱镜,导致实验结果不够理想。
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验前应该更加详细地解释实验步骤,并提前演示给学生们看。
《七色光》教 学 反 思
《七色光》教学反思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
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
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
在实验的现象分析和总结中,知道用三棱镜、水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牛顿盘能把多种颜色光混合成白光。
知道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知道了彩虹多形成于夏天雨后的原因……。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你们真棒!”。
“你们真像一个小科学家!我都要向大家学习了,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更多的自然科学问题”……这些语言的肯定与鼓励,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在课上时,我经常说:“你们真棒!……”,这不仅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备课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备课教案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学反思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综合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
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光的色散现象是教者要重点考虑的。
本课由阳光的色散、单色光的合成、光与色彩的关系三部分内容组成。
光与色彩的关系要用到玻璃纸,跑了许多地方也没买到,只好将这一部分内容另做安排。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会提许多问题,但提到点子上的问题很少,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会提问题是科学课训练的内容之一,本节课中,我试图以多种方式来产生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
二是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在分析教材时我发现教材中并没有出现三棱镜的图案,编者为什么没有安排呢?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强调科学知识就在生活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备课时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实验材料的准备、课后的延伸等方面都我努力贯彻这一思想,便于学生课后自己寻找材料做近一步研究。
三是注意实验设计的层次。
一节科学课的实验往往不止一个,怎样做到各有侧重,主次分明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考虑的。
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实验。
吹泡泡一是为了活跃气氛,二是便于学生直观想像空中的小水滴。
喷水造彩虹是重现生活中彩虹,让学生知道自己会造彩虹,水中的镜子造彩虹是较长时间的观察彩虹,用三棱镜看是便于学生更仔细地研究。
单色光的两个合成实验一个是验证牛顿的发现,一个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实验的目的不同。
四是注意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
如何更生动直观的呈现实验结果,也是值得科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马达底座和转盘的设计上我都做了精心考虑,受《变色花》一课教师自制试纸的启发,我在光的合成实验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在空白圆片上涂色自由旋转,然后贴在实验记录上这一环节。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案设计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过程设计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1.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2.谈话:请学生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3.讨论: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4.带领孩子们制造彩虹。
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1.讨论: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彩虹?(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2.讲述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3.组内交换意见并动手实验:△利用三棱镜△利用平面镜和水△利用光盘4.提问:刚才研究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呀?如果有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1.出示图像资料: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2.讨论: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3.游戏:玩七色陀螺4.解释现象。
5.提问: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四、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一)色彩的形成(出示录像资料:缤纷绚丽的自然界)1.谈话: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组内讨论并请他们上来交流。
3.教师演示:为什么该物体呈现红色?把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七色光下,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光,而其他色光不见了。
4.学生实验:绿色物体.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
5.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二)“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1.玩“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2.玩戴各色太阳镜游戏。
3.学生解释原理。
五、课内总结,课外延伸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
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
七色光教学反思五年级科学
七色光教学反思五年级科学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 知识目标。
- 在教授七色光这一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通过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大部分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光的色散现象,从而理解这一知识点。
仍有少数学生在描述光的颜色顺序时存在混淆,如将红橙黄绿青蓝紫说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反映出对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精准。
- 在讲解彩虹形成的原理时,联系光的色散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是由于雨后空气中有大量小水滴,类似三棱镜的作用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
但在解释彩虹弧形的原因时,很多学生理解困难,这表明对于复杂光学现象的成因,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有待提高。
2. 能力目标。
- 实验操作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
在课堂上,大部分小组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实验,准确观察到现象并记录。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如手持三棱镜时晃动较大,影响了实验效果的观察。
这提醒我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实验操作规范的强调和示范。
- 探究能力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彩虹形成的条件以及如何制造彩虹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很多学生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利用喷水壶制造彩虹等。
但在探究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探究不同颜色光混合后的颜色变化时,只是简单地按照课本上的结论进行记忆,而没有真正去探究其中的原理。
3. 情感目标。
- 希望通过对七色光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们对光的色散实验非常感兴趣,对彩虹的形成充满了好奇。
但是,在课后拓展环节,如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光学现象时,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这说明在培养学生持续的科学探究兴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教学内容。
1. 内容选择。
- 选择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彩虹形成原理以及光的混合等内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合适的。
这些内容既涵盖了光学中的基础知识,又与生活中的现象紧密相连,如彩虹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太理解其原理的现象。
04.七色光 教学设计含反思+实验记录单教案苏教版
04.七色光教学设计含反思+实验记录单教案苏教版4.七色光【主要概念】光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合光。
【涉及课标】6.2.3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新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4 课内容。
在前面三课对“光”的生成、传播、遇到不同物质时行进方向改变等光现象的认识基础上,本课将关注点放在了对光本体性质的认识上。
以太阳光为载体,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作为能量形式之一的光的种类及层次性,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对光谱的初步认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光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对雨后彩虹有部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不同方法制造“彩虹”,了解彩虹形成的特征与性质,进而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教学内容围绕着对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这一现象的观察了解展开,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导学生分别利用镜子、水雾、三棱镜来制造“彩虹”,体验、了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进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关系。
第二部分,根据科学史中科学家牛顿对色散现象研究的过程描述,认识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了解牛顿对光学研究的贡献。
第三部分,分别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几种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发生的变化,了解、体会色散现象的逆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彩虹现象,也知道彩虹有七种颜色,大多属于无意识状态的观察,比较感兴趣,也很好奇,但对彩虹的七种颜色和太阳光的关系不清楚,无法将两者建立起联系。
本课就是要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来发现“太阳光由七种颜色混合而成”这一奥秘。
同时再通过将不同的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活动从反面进一步验证之前的结论。
无论是制造彩虹实践活动还是色光的混合实验,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挑战,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在实验和操作前后,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七色光》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七色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的第4课时,题目为《七色光》。
本课主要通过讲解彩虹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
通过直观的示范和实验,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分光现象和七种基本颜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了解彩虹现象的形成原理。
2. 能力目标:观察、描述和解释彩虹现象;运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利用彩虹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
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光与色彩的基本知识,对颜色和光的分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彩虹现象可能有一些经验和观察,但对其形成原理可能不太清楚。
学生喜欢直观的实验和示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四课时《七色光》。
请先回忆一下,彩虹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学生:红橙黄绿蓝靛紫。
教师:很好!那么,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白色。
教师:实际上,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看一下。
请看屏幕上的实验。
第二环节:实验演示教师:现在,我将太阳光照射到这个分光棱镜上,请大家仔细观察。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有七种颜色的光。
教师:非常好!这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是因为太阳光经过分光棱镜的折射,被分成了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每种颜色的光都有不同的波长。
第三环节:彩虹的形成原理教师:那么,你们知道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没关系,我来给你们解释一下。
首先,太阳光照射到雨滴上,然后通过折射、反射和折射再反射等过程,最终形成了彩虹。
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自然现象!你们有没有在下雨后看到过彩虹呢?学生:有!教师:那太棒了!下次下雨后,你们可以留意一下,看看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幼儿园七色光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多篇)
幼儿园七色光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多篇)幼儿园七色光教育反思范文(通用3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育是咱们的使命之一,通过教育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陷,来参阅自己需求的教育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收拾的幼儿园七色光教育反思,欢迎阅览与保藏。
幼儿园七色光教育反思1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颜色》单元中的最终一课,归纳了光的传达、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常识。
怎么运用这些常识来解说光的色散现象是教者要要点考虑的。
本课由阳光的色散、单色光的组成、光与颜色的联络三部分内容组成。
光与颜色的联络要用到玻璃纸,跑了许多地方也没买到,只好将这一部分内容另做安排。
在规划这一课的教育时,我首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测验自己处理。
在日常的教育中我发现,学生会提许多问题,但说到点子上的问题很少,科学研讨本来是一个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进程。
学会提问题是科学课练习的内容之一,本节课中,我企图以多种办法来发生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考虑,学会挑选有价值的问题去研讨。
二是注重讲堂教育与学生日子经验的联络。
在剖析教材时我发现教材中并没有呈现三棱镜的图画,编者为什么没有安排呢?我想编者的意图是着重科学常识就在日子之中,注重学生的日子体会。
备课时在讲堂的导入环节,试验资料的预备、课后的延伸等方面都我尽力遵循这一思维,便于学生课后自己寻觅资料做近一步研讨。
三是留意试验规划的层次。
一节科学课的试验往往不止一个,怎样做到各有偏重,主次清楚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考虑的。
这节课我规划了五个试验。
吹泡泡一是为了活泼气氛,二是便于学生直观想像空中的小水滴。
喷水造彩虹是重现日子中彩虹,让学生知道自己会造彩虹,水中的`镜子造彩虹是较长时刻的调查彩虹,用三棱镜看是便于学生更细心地研讨。
单色光的两个组成试验一个是验证牛顿的发现,一个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起学生的爱好,每个试验的意图不同。
在科学教育中,当学生把探求作为一种学习的需求,逐步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讲堂教育就会化被迫为自动,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七色光_苏教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七色光苏教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他生动地概括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可奈何的、消极被动的学习。
所以我在课堂中加入了一些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我在教师示范的环节有些仓促,没有照顾到每一位同学,这是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地方。
在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所使用的鼓励语言有些单调,应多加入丰富的词语,如“你的回答真精彩“、“你真聪明”、“你真像一个小科学家!”等等。
这样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又使学生感到话语亲切、不生硬,易于接受,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全身心地投入下面的学习中去。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做得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整合效果看课前准备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自行研究色光的混合,首先先通过陀螺的旋转混合色光,然后是拓展——混合各种颜色。
2个操作都不难,但是这得有材料和软件的支持,脱离了材料和软件的支持,将是纸上谈兵、空无一物,学生虽然能够接受有这么一回事,但是缺乏体验,这样的刺激很快就会淡忘。
所以课前一定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软件,上课时让学生动起手来,这样才能达到整合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时间获得最大的感受体验。
二、整合手段服务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是不是要让学生能够记住那么多的颜色组合后能调出怎样的新颜色呢?不是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了解混合后颜色会发生变化,能知道一两个混合的结果就可以了,毕竟知识会遗忘的,但是这样的体验却能带来高昂的兴趣、热情、成就感,这是比知识技能更宝贵的东西。
不管使用的手段如何,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体验而服务的。
三、整合目的是为了提高效果课程整合的目的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的,这是检验整合效果的决定性标准,所以整合一定要为教学服务,以实现提高教学、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出现为了整合而整合的情况,留于形式的多样、新颖、花哨,却不能实在的提高学习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学反思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综合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
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光的色散现象是教者要重点考虑的。
本课由阳光的色散、单色光的合成、光与色彩的关系三部分内容组成。
光与色彩的关系要用到玻璃纸,跑了许多地方也没买到,只好将这一部分内容另做安排。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会提许多问题,但提到点子上的问题很少,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会提问题是科学课训练的内容之一,本节课中,我试图以多种方式来产生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
二是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在分析教材时我发现教材中并没有出现三棱镜的图案,编者为什么没有安排呢?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强调科学知识就在生活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备课时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实验材料的准备、课后的延伸等方面都我努力贯彻这一思想,便于学生课后自己寻找材料做近一步研究。
三是注意实验设计的层次。
一节科学课的实验往往不止一个,怎样做到各有侧重,主次分明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考虑的。
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实验。
吹泡泡一是为了活跃气氛,二是便于学生直观想像空中的小水滴。
喷水造彩虹是重现生活中彩虹,让学生知道自己会造彩虹,水中的镜子造彩虹是较长时间的观察彩虹,用三棱镜看是便于学生更仔细地研究。
单色光的两个合成实验一个是验证牛顿的发现,一个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实验的目的不同。
四是注意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
如何更生动直观的呈现实验结果,也是值得科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马达底座和转盘的设计上我都做了精心考虑,受《变色花》一课教师自制试纸的启发,我在光的合成实验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在空白圆片上涂色自由旋转,然后贴在实验记录上这一环节。
这段时间一直是阴雨天,我在备课时做了两手准备,预备了许多实验材料。
在上课时光色散实验本来是二选一的,考虑到那么大的水槽都放好了,不用有点说不过去,就把实验都做了,导致后面的时间不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教师对实验的指导不够仔细。
科学教师要把一学期的每一节实验课都认真准备可能有难度,但每一学期把一两节课精雕细琢还是不难做到的,感谢何老师给了这个机会促使自己去努力这样做。
如果每一位教师这样去做了,并把教学设计和教具材料放到全区的平台上共享,我想在何老师精心领导下我区的科学教育一定是走在全市前列的。
附送: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色光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4.感受到光学世界的无穷奥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日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彩虹的形成。
三、教具准备:泡泡液、镜子、水槽、手电筒、喷水壶、水杯、温开水、三棱镜、电池、马达、色盘、空白圆片纸若干
学具准备:水彩笔、胶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天上一座桥,没人走没车跑,太阳一出来,它就不见了。
课件出示彩虹。
(二)交流生活中的彩虹
1.提问:彩虹漂亮吗?关于彩虹,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彩虹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一出来,彩虹为什么就消失了呢?
△在什么情况下能形成彩虹呢?
△彩虹一般是在什么季节出现的?
2.教师小结:在这些问题中,哪一个是最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看来,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从我们的身边开始来探究彩虹的秘密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像彩虹一样的颜色,想想看,在什么情况下哪些物体能产生呢?
3.学生回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喷水池上.瀑布前.浇花的水龙头上.建筑工地上的喷水管.
洒水车洒水时.太阳照射到某些玻璃上时.浮在水面的油花表面.VCD光碟表面.飞在空中的肥皂泡……
4.让学生吹泡泡
5.提问:那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事物是依靠“谁”才形成“彩虹”的呢?(太阳光)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6.小结:哦,原来太阳光还能借助于某些物体变颜色呢!
7.提问:阳光能变出几种颜色来?(七种)
板书课题:4.七色光
8.提问:是哪七种?(学生可能会回答:赤.橙.黄.绿.青.蓝.紫)
9.提问:是这样七种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最好——让我们亲自来看一看“彩虹”。
10.讲述:要看“彩虹”,必须要有“彩虹”。
现在天空没有彩虹,那怎么办呢?看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制造“彩虹”。
(三)制造彩虹,做光的色散实验
1.学生分组讨论制造彩虹的方法,教师小结。
★用喷水的方法(晴天)
★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做(阴雨天)
★用三棱镜做(晴天在室外做,阴雨天在室内用手电筒做)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提问:(1)分组讨论怎样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制作彩虹?
看书P26页说说方法。
课件出示:
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制造彩虹的注意点:
★镜子摆放的角度
★手电筒照射的方向
(2)分组讨论怎样用喷水的方法来制造彩虹?
课件出示:
用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的注意点:
★要背对阳光;
★口里要含一大口水,喷的时候时间尽量要长;
★喷出来的水应该是水雾,而不应是水柱;
★注意要在避风处做;
★喷射的角度要仔细揣摩,是向上喷?还是向下喷?还是平喷?
★小组里选一个肺活量大的同学做实验,其他小朋友在他周围观看。
(3).用三棱镜制造制造彩虹
课件出示:
用三棱镜制造彩虹的注意点:
★在三棱镜下放一张白纸
★小心旋转镜片,直到看清为止。
3.以小组为单位制造彩虹。
4.交流实验后的发现与想法。
5.教师演示:在靠窗的一组有阳光直射的实验桌上放一个三棱镜,让三棱镜分解的七色光射到教室前面白色的墙壁上。
(如果没条件就用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
(1)七色光的颜色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红.橙.黄.绿.蓝.靛.紫而不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纠正了以前认识的错误。
)
(2)七色光中哪几种色光看得最清楚?哪几种色光较模糊?
(3)七色光的光带宽窄也是不同的,哪个比较宽?哪个比较窄?
6.提问:那你们现在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7.学生解释,并用图来解释。
8.提问:那雨后的彩虹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天空中有三棱镜吗?
9.教师总结,板书:
10.彩虹的出现就是一种色散现象,是哪一位科学家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11.看书P27页,阅读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牛顿说用七色光可以合成白光。
板书:合成
师:这七种颜色能不能合成白色呢,我们来试一试。
(四)光的合成实验
1.介绍实验材料:色盘.小马达.电池.空白圆片纸若干。
2.提出实验要求:将色盘放在马达上旋转,观察。
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4.做完这个实验你有其它的想法吗?如果只用其中的几种颜色旋转,会合成什么颜色呢?你想尝试一下吗?
5.学生分组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展示实验结果。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2.课后用老师发的黑白色盘转一转,看看能发现什么。
3.让我们吹起七彩的泡泡,结束这节快乐的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