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个体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2、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减法反应时实验实验包含两种认知加工任务,其中一种任务包含另一种任务中所没有的过程或因素,而其他方面均相同。两种任务反应时之差就是所要知道的心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这一差数表明存在着某种心理过程。
相加因素法实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开窗”实验1、设计原理:通过某种实验操作技术,把某一认知过程所经历的阶段、时间等比较直接地测量出来(非间接推理)。
3、两个对立的知觉理论
假设考验说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解释。注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刺激物说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注重刺激的特点
4、自下而上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身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数据驱动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概念驱动加工。
系列加工:对输入信息一个一个地依次处理。人们通过辨认红色的,方形的,有五角星的,各个特征,最后得出结论是国旗。
平行加工: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控制性加工:需要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上课时认真听讲
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边吃东西边看电视
5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中枢能量理论:把注意的有限性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是有限的,用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
特征整合理论:⑴特征登记阶段,相当于前注意阶段:此时人几乎不需要努力,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发生。前注意加工可以帮助人们对周围环境进行指向性的搜索。⑵特征整合阶段。知觉系统把彼此分开的特征(特征表征)正确联系起来,形成能够对某一物体的表征。此阶段,要求对特征进行定位,即确定特征的边界位置在哪里。这是叫位置地图
短时记忆的遗忘:一种是痕迹消退说。这一假说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复述强化,其强度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导致自然衰退。也可能是被某种目前还不清楚的生理过程所浸蚀,像海滩上的脚印被海浪冲刷掉一样。
另一种是干扰说。这一假说认为,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导致遗忘,尤其是新进入的较强的信息把原有的较弱的信息排挤掉而造成遗忘。
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和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的人们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但你对偶然传来的你的名字是能觉察和识别的。
系列位置效应: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
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这种情况称系列位置效应。起始部分的较优的回忆成绩称首因效应,结尾部分的较优的回忆成绩称近因效应
模式识别理论(论述题)
模板说在长时记忆中贮存着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要求刺激与模板匹配,而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也被称为模板式匹配。
优点:作为人类模式识别过程的一个环节或一个过程,模板匹配理论仍然有它一定得启发作用。缺点:如果在长时记忆中没有预先存储相应量的模板,就不能识别某些事物,因此,这就要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存储无数个模板,这既会给记忆带来沉重的负担,也会使人在识别事物时缺少灵活性。模板匹配理论无法解释人为何有时能够非常迅速地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事物的这种常见情况。模板匹配理论没有说明模板匹配的信息编码形式。
原型说记忆中贮存的是原型prototype原型是对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原型反应一类客体的基本特征。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外部刺激只需与原型近似匹配即可。
优点:原型匹配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容纳模板匹配理论。原型匹配模型显得比较灵活、富有弹性。缺点:原型匹配模型只具有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没有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其实,在人的知觉过程中,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有时更具重要性;对抽象的东西解释不足。
特征说:模式是由若干元素及其之间关系的特征组成的结合体,头脑中存在的已有模式是由模式的特征和基本属性所构成。模式识别就是通过对刺激信息特征的分析,然后与其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模式相比较后,一旦获得了最佳的匹配,来自外部的刺激信息模式就获得了识别。
优点:它能更加灵活有效地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缺点:没有考虑空间频率的作用,忽略了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简述加工水平说
答案:Craik和Lockhart从信息加工的操作来看记忆系统,最早提出来提出了加工水平说。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时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这些实验的典型形式是所谓的不随意学习,即让被试完成一定的任务,不要求他们进行识记,待任务完成后,出乎意料的对他们进行再认或回忆的测验。实验的关键在于所安排的任务需要体现不同水平的加工。一些实验的结果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评述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
答案: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看法。
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这个模型也称为早期选择模型。
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个模型也称为晚期选择模型。
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较多心理学家倾向于知觉选择模型,原因之一是反应选择模型不太经济。两者都承认注意的分配。
论述减法反应时的内容?
答:这个方法紧初是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