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学制片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e42ae28cc22bcd127ff0c4a.png)
组织病理学技术组织病理学技术一. 实验综述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
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
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目的1. 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2. 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3. 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2. 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 55% 70% 75% 80% 85% 95% 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四.实验步骤(一)取材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 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
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
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 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
为此,切取组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 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 1.5 X1X 0.4cm为宜,必要时可增大到2X 1.5 x 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d825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7.png)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到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整个浸洗时间比流水冲洗应稍长一些。
酒精固定的组织材料不需冲洗。
病理学的五种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五种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f27d5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a.png)
病理学的五种研究方法病理学是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病理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病理学的五种研究方法。
一、组织学方法组织学是病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组织结构的变化。
组织学方法是通过取材、制片、染色等技术,对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范围。
组织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有利于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病变组织的功能和代谢过程。
二、细胞学方法细胞学是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细胞学方法是通过采用细胞培养、细胞染色等技术,对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范围。
细胞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利于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组织结构和代谢过程。
三、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是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
免疫学方法是通过采用免疫染色、免疫电镜等技术,对免疫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范围。
免疫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免疫反应的特征和机制,有利于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是病理学的新兴分支,它主要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采用PCR技术、DNA测序技术等技术,对生物分子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定疾病的基因和突变。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确定疾病的基因和突变。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免疫反应。
五、影像学方法影像学是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方法是通过采用X光、CT、MRI等技术,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范围。
影像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利于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免疫反应。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基本流程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f8e81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a.png)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基本流程病理组织制片技术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将病理标本切片、染色和覆盖玻片,使得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能够被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这项技术在医学诊断、研究和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下面将介绍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基本流程。
1. 标本采集与固定病理组织制片的第一步是标本采集与固定。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组织或细胞标本进行采集。
常见的标本包括切除标本、活检标本等。
采集后,标本需要立即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稳定。
最常用的固定剂是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
2. 组织处理与包埋固定后的标本需要进行组织处理与包埋。
首先,将固定的标本进行去除固定剂的处理,然后用乙醇逐渐脱水,最后用苯麻油进行透明处理。
透明处理后,标本需要被包埋在石蜡中,以便后续的切片操作。
3. 切片与染色石蜡包埋的标本需要进行切片与染色。
首先,使用组织切片机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通常厚度为4-6微米。
切片后,将切片浸泡在水中,使其展开。
然后,将切片依次浸泡在染色剂中,进行组织染色。
不同的染色剂可以突显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例如血液常规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4. 脱脂与覆盖玻片染色后的切片需要进行脱脂与覆盖玻片。
首先,将染色后的切片依次浸泡在醇中,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然后,使用透明剂将切片与玻片粘结在一起,使其固定。
最后,将覆盖玻片放在切片上,使用压力将其压平,使切片与玻片紧密结合。
5. 干燥与封装覆盖玻片后的切片需要进行干燥与封装。
将覆盖玻片的切片放置在干燥箱中,通过温度和时间控制,将其彻底干燥。
干燥后,将切片放置在干燥剂中,以防止切片吸湿。
最后,将切片放入切片盒中,进行封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标本采集与固定、组织处理与包埋、切片与染色、脱脂与覆盖玻片以及干燥与封装。
这一流程确保了病理标本的形态结构得以保留,并使其能够被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应用广泛,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病理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标准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
![标准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0b8961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d.png)
02
1、石蜡:
切片蜡___软蜡50℃以下,酶,保存抗原活性 (纯度高密度好) 硬蜡50℃以上-62∽64℃ 工业石蜡___质地较差,价格便宜 纯度低,熔点不准确
2、根据组织的不同选用:
60∽62℃-----皮肤、骨组织、硬纤维瘤 58℃以下----作免疫组化酶
01
恒温箱温度一般高于石蜡熔点4∽5℃ 浸蜡可分三级 软蜡 54---56℃ 硬蜡 58---60℃ 硬蜡 60—6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涂片法-如:血液、精液、痰、胸腹水等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磨片法-主要用有钙盐坚硬材料,牙齿、介壳、坚骨-手工磨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分离法a、压片法-动终板的制备b、撕碎法c压碎法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二、取材(实验病理、临床病理、尸解诊断)
实验病理取材 动物的杀死:动物杀死方法很多,根据动物大小、种别、观察目的而定。
乙醇结构式 CH3 · CH3 · OH 水的结构式 H2O
···H---O ···H---O ···H---O ···H---O ···H---
H
R
H
R
乙醇的羟基(-OH)和水形成氢键, 水分子与乙醇分子逐步缔合在一起。
乙醇与水相混容的原理:
常用的脱水剂 强,使组织硬化,和二甲苯互溶。 缺点:使组织收缩,变脆。 强,收缩厉害。临床病理用于快速脱水 ,既脱水又透明使组织收缩小不硬化 既脱水又透明皮肤、骨 叔丁醇发松子醇 根据组织大小、类别、种属、分别安排
. 临床活检取材: 注意事项: 请单位姓名与标本一致,防止混乱差错。 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干涸坏变,固定液 多少。 材时描写:大小,形态,色泽,硬度等。 麻或针帽大小组织——染伊红?:镜纸 包好 见肿瘤取材方法:略。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f75e1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b.png)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病理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于通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
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作为病理学检查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概述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是将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部分,以便进行显微镜检查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制片”,其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组织预处理:该步骤包括固定、清洗、脱水、透明化等几个关键步骤,目的是使组织样本保持原有形态并易于切割。
2.切片:该步骤使用病理切片机将组织样本切割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通常在3~10μm之间。
3.染色:该步骤是为了使组织样本结构更易于识别,通常使用的染色剂有常规的血液学染色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剂等。
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重要性正确的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帮助病理学家准确判断疾病病变的类型、性质及病变程度等。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诊断: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提供病理学家直接观察、评估组织标本,从而给出准确的疾病诊断。
例如,肿瘤和白血病等疾病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使用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来确诊。
2.治疗: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对病人进行治疗方案的定制。
例如,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判断某种瘤细胞是否对某种药物敏感,从而在治疗中选用更加有效的药物。
3.预后: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帮助病人对病程进行预测和评估。
例如,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响应并进行预测,从而评估病人的预后。
三、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中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1.样本收集限制:某些类型的病理标本很难取得,例如甲状腺和胰腺的病理标本。
2.自动化技术发展不足: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自动化切片仪器,但其切片精度和效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未来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制片过程中得到的显微镜图像数字化,实现对图像的分析和存储。
病理组织制片总结
![病理组织制片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0030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c.png)
病理组织制片总结一、背景介绍病理组织制片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辅助诊断技术,通过取得患者组织标本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制备出显微镜下可观察的薄片,以供病理医师进行病变分析和诊断。
本文将对病理组织制片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进行总结。
二、病理组织制片步骤1. 标本采集与固定标本采集是制备病理组织制片的第一步,应该准确地选取代表性的病变部位进行采集。
常用的标本采集方式包括手术切除、穿刺采样和切片检查等。
采集后,应迅速进行固定处理,以防止组织成分的破坏和细胞学改变。
2. 组织处理与包埋组织处理包括去除标本中的血液、脂肪和黏液等非组织性成分,并进行组织切片的预处理。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脱水、清洁和透明化等。
之后,将组织标本置于蜡块中,进行包埋处理,以固定组织结构。
3. 组织切片与染色包埋完成后,使用病理切片机将蜡块切割成薄片,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然后,进行染色处理,常用的染色方式包括血液涂片染色和特殊染色等。
染色后,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组织的形态和病变特征。
4. 显微镜观察与诊断将制备好的组织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对组织形态、细胞结构和病变特征的分析,病理医师可以得出初步的诊断结论。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变,可能还需要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学分析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进一步的检查。
三、病理组织制片注意事项1. 标本采集与保存标本采集应准确、全面,避免采集到非病变或代表性不足的组织。
采集后,应尽快放入合适的固定液中进行保存,避免组织变性和细胞改变。
2. 组织处理与包埋组织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去除标本中的血液、脂肪和黏液等非组织性成分,以避免对组织结构的干扰。
在包埋过程中,应确保组织蜡块的质地均匀,以避免制备出的组织切片质量不佳。
3. 组织切片与染色在进行组织切片时,应遵循操作规范,保证切片的厚度和质量。
染色时,应准确掌握染色剂的使用方法和浸泡时间,避免染色效果不理想。
4. 显微镜观察与诊断显微镜观察是病理组织制片的核心环节,病理医师应具备良好的观察技巧和分析能力。
《组织病理技术》课件
![《组织病理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5abd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2.png)
采用适当的固定液和保存方法,优化 染色流程,使用防脱片胶,提高制片 质量。
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新技术
数字化病理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组织芯片技术。
VS
展望
数字化病理技术将使病理诊断更加便捷和 准确;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能够提高诊断效 率和准确性;组织芯片技术可用于药物筛 选和疾病模型研究。
组织病理技术的伦理与法规问题
组织病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 ,人们开始对组织结构和 细胞形态进行研究。
20世纪初
石蜡切片技术的出现,使 得组织病理技术更加标准 化和规范化。
20世纪末至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 用,组织病理技术不断发 展和完善,应用领域也更 加广泛。
02
组织病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组织样本的获取与处理
。
恶性程度评估
组织病理技术可以评估肿瘤的恶性 程度,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风 险,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预后判断
通过组织病理技术对肿瘤的病理特 征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情况,帮助医生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
移植组织鉴定
组织匹配
在器官移植中,组织病理技术用 于检测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匹 配程度,确保移植组织的兼容性
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组织病理 技术可以分为石蜡切片技术和冷 冻切片技术等。
组织病理技术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临床病理诊断
通过组织病理技术对病变 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为 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病理 诊断。
药物筛选
利用组织病理技术观察药 物对病变组织的影响,为 新药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毒理学研究
通过组织病理技术观察化 学物质对组织结构和细胞 形态的影响,评估其毒性 和安全性。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384a3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7.png)
组织病理切⽚制作流程(完整版)组织病理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法是制作切⽚的⼀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体(外科⼿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定的部位和⽅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材料,不然,⽆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的,具体要求如下:(1) 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体组织⼀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⑵组织块的⼤⼩: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 X 2.0cm X 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均匀地渗⼊组织内部,但根据制⽚材料和⽬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厚取0.3?0.5cm,这样可以同⼀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
(3) 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的⼑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使组织、细胞变形。
(4) 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 选好组织块的切⾯: 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的⾛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 保持材料的清洁: 组织块上如有⾎液、污物、粘液、⾷物、粪便等,可⽤⽔冲洗⼲净后再放⼊固定液中。
(7) 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 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收缩现象,有时甚⾄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 ⼩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的⽅法,从⼈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块组织,须⽴即置⼊液态固定剂中进⾏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病理切片技术规范(一)
![病理切片技术规范(一)](https://img.taocdn.com/s3/m/098f0b0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4.png)
病理切⽚技术规范(⼀)来源:病理诊断与技术规范病理技术主要包括常规切⽚、冷冻切⽚、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病理学等技⽊其中常规切⽚是最主要、最基础的⼯作;迄今为⽌,病理切⽚制作过程的许多步骤还需⼿⼯操作,因此,强化技术⼈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严格执⾏规范化操作,是确保病理技术质量稳步提⾼的前提和保证。
⼀、标本的接收与清点制度(1)巨检结束后,病理医师应向技术组当⾯交付组织块,点清块数,记录并签收。
有特殊要求的标本(如脱钙、糖原染⾊等)应当⾯向技术组说明,以便进⾏特殊处理。
(2)组织包埋完成后必须清点蜡块数量,以防组织块在脱⽔、包埋过程中遗失。
(3)切⽚完成后交付医师时,必须按照记录当⾯清点验收。
⼆、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组织处理:此过程包括固定、脱⽔、透明、浸蜡和包埋,是制作优质切⽚的关键,⼀旦组织处理有⽋缺,往往导致⽆法挽回的后果。
(1)制⽚过程按操作流程进⾏。
(2)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术⼤标本与活检⼩标本分开固定、脱⽔。
(3)取材后组织应补充固定。
⼿术标本不应少于6h,活检标本不应少于3h;固定液必须及时更换,固定后组织宜流⽔冲洗处理。
(4)固定、脱⽔温度不得⾼于37℃。
(5)包埋⽤⽯蜡必须过滤。
(6)试剂必须及时更换(详见试剂的配制及更换制度)。
2、切⽚:是制⽚技术中技能要求很⾼的步骤,即使是同⼀蜡块,使⽤同⼀台切⽚机和同⼀切⽚⼑,不同的操作者也会切出不同质量的⽚⼦。
(1)切⽚⼑必须锋利,⽤⼒均匀;切⽚厚度以4um为宜,切⽚必须完整,⽆污染、皱褶和⼑痕。
(2)组织⽚贴附应在除去标签位置后居玻⽚的中间,各块组织的⽅向应⼀致。
(3)胃镜、⽀⽓管镜、穿刺等⼩活检组织须做间断连续切⽚,⼀般数量不少于8张。
3、染⾊封⽚(1)烤⽚温度应在60-62℃左右,不得⾼于65℃,时间不能少于20min。
(2)染⾊试剂必须根据切⽚染⾊质量按要求及时更换。
(3)切⽚封固前必须经⼄醇充分脱⽔、⼆甲苯透明,湿封。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05a2b2172ded630a1cb61e.png)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病理检验技术
![病理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17ecf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2.png)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病 理 检 验 技 术 的 种
类
05 病 理 检 验 技 术 的 操 作流程
02 病 理 检 验 技 术 的 概 述
04 病 理 检 验 技 术 的 应 用范围
06 病 理 检 验 技 术 的 发 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P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病理报告的审核:由病理医师进行 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Prt Six
病理检验技术的发 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高新技术在病理检验技术中的应用
数字化病理技术:通过数字化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病理图像的存储、传输和分析 自动化病理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病理样本的制备、染色和检测自动化 智能化病理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病理图像的智能识别和诊断 个性化病理技术:通过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实现病理诊断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电子显微镜技术: 使用电子显微镜对 组织进行观察和研 究
细胞学检验技术
细胞学检验技术的定义: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技术。
细胞学检验技术的分类:包括细胞形态学检验、细胞功能学检验和细胞遗传学检验等。
细胞学检验技术的应用:在肿瘤诊断、感染性疾病诊断、遗传性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广泛的 应用。
预后评估:病理 检验可以评估疾 病的预后帮助医 生预测患者的生 存率和复发率
科研价值:病理 检验可以为科研 提供数据支持推 动医学科学的发 展
Prt Three
病理检验技术的种 类
组织学检验技术
切片技术:将组织 切成薄片进行观察 和研究
染色技术:使用染 料对组织进行染色 以便于观察和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利用抗体与组织 中的抗原结合进行 观察和研究
常规组织制片技术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常规组织制片技术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c8fc567561252d380eb6e76.png)
学生 的学 习要求 , 而 且 有 时 还会 把 一 些 人 为 制 片 的 “ 假象” 误 认 为 病 理 现 象 。 因此 本 课 题 组 在 医科 大 学部 分 专业 的病理 实验 教学 中讲 授 了常规 组织 制 片 技术 及优 质 切片 的判 断 标 准 , 同时 为 学 生 进 行 现场 演示 操作 并 让其 亲 自参 与 。该技 术方 法在 病 理实验 课 中的推 广 , 不仅使 学 生 通 过 观 察 实 验 切 片 的 内容 来 加 深掌 握 所学 的理 论 知 识 , 而 且 使 学 生 对该 技 术 有一 个全 面 的 了解 和 认 识 , 为 将 来 的 进 一 步 深造 奠
研 究 细胞 生理 和病 理形 态变 化 的一 种 主要 的技术 方
生在 实验课 中真正 能有 所 收获 。
1 实验模 式 的施行
法 . 3 J 。在常 规组 织 制 片 技 术 中最 常 用 的 是 H E染 色 。H E染 色是 一 种 以形 态 为基 础 结 合 应 用 化 学 技 术 对组 织各 种 细胞 进行 染色 的实验技 术 。 目前在 病 理实 验课 教学 中单 纯地 讲 授疾 病 的病 理 知识 , 并 未让 学生 了解 切 片 制 作 的 过 程 及 如何 判
迎 。
关键词 : 病理学 ; 实验教学 ; H E染色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6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2 0 9 5—1 4 5 0 ( 2 0 1 3) 0 7— 0 6 8 5— 0 2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2 0 9 5—1 4 5 0 . 2 0 1 3 . 0 7 . 1 2
2 0 0 2. 4: 2 8—3 0 .
病理检验技术
![病理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6a69bec9b89680203d8254f.png)
一、取材
按照病理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去适当大小和数量的组织 块,用于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称为取材 注意事项:1.避免组织结构变形 2.组织块大小适当 3.及 时取材 4.标明包埋方向 5.染色包裹小标本 6.充分暴露病 灶 7.确定取材部位 8.清除多余组织 9.重复取材(补材) 10.认真核对
五、透明
使用某些化学剂(如二甲苯等)将组织中的脱水剂置换出 来,以利于浸蜡和包埋,因组织块浸入这些试剂后常呈半 透明状,故称透明(或媒浸)。使用的化学药剂称为透明 剂 透明剂:二甲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透明剂,它能与酒精, 丙酮相混合,又是石蜡的溶剂。在透明过程中,组织继续 发生硬化,由于二甲苯对组织的收缩性强,作用迅速,因 此,组织在二甲苯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组织容易变脆变 硬,一般是达到组织的透明为度,小块组织在半至一小时 内透明。
八、切片
切片的步骤: 1、将蜡块固定于切片机头上的夹座内,调整到稍离开切片能够切到 的位置上,注意蜡块组织切面与切片刀口要垂直平行。 2、再调整蜡块组织切面恰好与刀口接触,旋紧刀架,固定好机头。 3、根据需要调整切片厚度。 4、摇动切片机手轮先进行修整切片,直到切出完整的最大组织切面 后,再进行切制。 5、实践中可用右手转动切片机手轮,左手用毛笔托起蜡片,协调地 进行切片操作。 6、切下的切片带,一端用镊子轻轻拉起,应尽可能将切片带拉直展 开,用毛笔将切片带从刀口向上挑起,拉下切片带,然后轻拖铺于恒 温水面上。
二、固定
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组织细胞内所含物质尽量保 持在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过程,称为固定 固定方法: 1浸泡固定法 2.注射、灌注固定法 3.微波固 定法 4.蒸汽固定法 常用固定液有:甲醛(10%) 乙醇(80%) 乙酸 (0.3%~5%)
病理细胞学制片流程
![病理细胞学制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e983a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9.png)
病理细胞学制片流程
光学显微镜切片制作技术最简单的切片法是徒手切片,但是由于组织块往往十分柔软,切削很困难,而且无法得到十分菲薄的切片,因此必须先用某些特殊物质渗入组织块的内部起支持作用,并将整个组织块包住,然后再用精密的切片机制作切片,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这种方法称为包埋法,包埋的物质称为包埋剂。
分别有石蜡切片、火棉胶切片、冰冻切片等,它们各有长处,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但是使用得最多的还是石蜡切片技术。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透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透明,封藏等步骤。
病理科技术制片工作制度
![病理科技术制片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289827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f.png)
病理科技术制片工作制度一、制片原则1. 病理制片应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原则,确保制片质量符合临床诊断需求。
2. 病理制片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 病理制片应根据病例的紧急程度、复杂程度和诊断需求,合理制定制片计划,确保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制片任务。
二、制片流程1. 收片:接收临床送检的病理标本,核对病人信息、标本种类、组织块数量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 预处理:根据标本种类和诊断需求,对组织块进行固定、脱水、透明化等预处理。
3. 切片:将预处理后的组织块进行切片,确保切片厚度、厚度和均匀度符合要求。
4. 染色:根据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对切片进行染色。
5. 脱水:将染色后的切片进行脱水,确保切片干燥、透明。
6. 封片:将脱水后的切片进行封片,防止切片污染和褪色。
7. 镜检:病理医师对制片后的切片进行镜检,评价制片质量,确保制片质量符合诊断要求。
8. 发放:将制片合格的切片发放给临床医师,便于进行病理诊断。
三、制片质量控制1. 定期检查制片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满足制片需求。
2. 病理技术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制片技术水平。
3. 建立制片质量控制体系,对制片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制片质量。
4. 设立制片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对制片质量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四、制片安全与环保1. 遵守生物安全规定,加强个人防护,防止生物危害。
2. 妥善处理废弃物,遵循环保法规,防止环境污染。
3. 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制片工作顺利进行。
五、制片工作纪律1. 病理技术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确保制片工作正常开展。
2. 认真记录制片过程的相关信息,便于追踪和查询。
3. 保守病人隐私,遵守保密规定。
4.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交流,提高制片技术水平。
六、制片工作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病理技术人员进行制片工作考核,评价工作质量、效率和安全状况。
病理制片和染色技术
![病理制片和染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24993e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d.png)
4)固定剂兼有硬化作用,使组织硬化 增加组织硬义,便于制片。
5)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而失去其 原有形态结构。
6)经过固定的组织,能对染料产生不 同的亲和力而着色清晰,便于辩认。
由于固定的目的是在于尽量使组织和 细胞保持与生活时相仿的成分和形态。因 此,固定的组织愈新鲜愈好,固定组织时, 应使用足量的固定液,其固定液的量一般
5)尽可能避免使组织膨胀或收缩。 6)能使细胞内的成分(蛋白质)凝固或沉 淀下来。 7)增加细胞内含物的折光程度,易于鉴别。 增加媒染作用和染色能力。 8)使组织变硬,适于制片,但又不使材料 太坚硬而松脆。 9)使组织充分固定,便于保存。
第二节 介绍几种常见固定液
固定剂有简单固定剂(液)和混合固定剂两 类。作为较好的固定液,首先有强渗透力,能迅 速地渗入组织内部;其次不会使组织过渡收缩或 膨胀,并能使组织内易观察的成分得以凝固为不 溶性物质;最后能使组织达到一定硬度,获得较 佳的折光率和对某些染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2.标本切开或取厚块→组织固定(冰 冻切片法)→冰冻切片→粘片→乙醇固
定及水洗→常规染色→脱水→透明→ 树胶封片。
第二章 固定、固定液和取材
第一节 组织固定方法
在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中,首 先将组织充分固定后才能进行制片, 尤其对石蜡切片,这是不可少的重 要步骤。
1、固定的意义
就是使要观察的组织构造尽量 接近于它生前的正常状态。
此固定液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它可以保 护脂类和细胞核。在作酸性染色时,入 V-G,或三重染色之前,还可以再使用 第2次固定。
第三章
洗涤、脱水、透明、浸蜡 和包埋、切片
第一节 组织洗涤
一、洗涤的目的
6、丙酮
丙酮又名醋酮或本酮,极易挥发、 易燃的无色液体,能与水、醇、氯仿、醚 及多种溶液混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课请关手听一次,下次课班 长提交选修课学生名单(包括email)。
3. 学分问题 ⑴ 平时表现 如:纪律、问答、作业。 ⑵ 结课测验? ⑶ 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邢立强 emxlq@
目的和要求
三、脱水(Dehydration)
组织经固定和水洗后含大量水分,水与石蜡 不能混溶。因此在浸蜡和包埋前,必须进行 脱水。
常见的脱水剂有乙醇、正丁醇、丙酮等。 为防止水份丢失过快,造成组织变形,一般
病理技术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pathologic technique
帮助临床查明死因(尸检); 手术后病变标本,明确诊断(临床活检); 为教学、科研提供资料;
第一节 组织处理
Tissue processing
取材(Sample collection)→固定(Fixation)→ 脱水(Dehydration)→透明(Transparentizing) →浸蜡(Paraffin soaking)→包埋(Embedding)
(五)固定时的注意事项
1. 标本 应新鲜并及时取材,快速放入固定液中。 特殊标本应单独固定和存放。
2. 固定液的用量 一般固定液用量为组织块体积的 10~20倍,贵重的固定液不少于3~5倍。避免组织紧 贴容器底部,影响固定效果。对于特殊染色的组织 (如神经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等)固定时应考虑组 织块的大小、固定液种类、固定时间和温度等。酶 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的固定应置于冰箱4℃固定。
固定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阻止组织细胞离体 或培养细胞脱离生存环境后发生形态学变化。
(一)固定的目的
1. 迅速阻断组织细胞离体后的自溶性变化,防止 腐败,尽量保持组织细胞生活状态下的形态结构。
2. 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成分转变 成不溶性物质,并保持原有的空间位置。
3. 固定剂有硬化作用,增加组织的硬度,便于制片。 4. 组织中的各种物质经固定后产生对染料的亲和
3. 含有铬酸、重铬酸钾和锇酸的固定液,组织固定后应 充分水洗,一般为12~24h。
4. 用含汞的固定液固定组织后,要进行脱汞处理,可在 组织脱水前或切片染色前进行,一般多在染色前脱汞。其 方法为切片脱蜡入水后,入0.5%碘乙醇5~10min,水洗 后再入3%~5%硫代硫酸钠或95%乙醇1~2min,再充分水 洗,蒸馏水洗后进行染色。
3、尸体解剖(Autopsy):通过尸检可查出病因和病 变,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新发现的疾病, 积累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4、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根据研究需要,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某些疾病的模型、进行观察研 究,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疗效等。
5、组织/细胞培养(Tissue and Cell culture):将某 种组织或单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中体外培养,来研 究各种病因作用下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效 果。
2、组织切片的观察:取正常或病变组织进行切 片、染色(HE染色最常用)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病理学标本的种类
Types of pathologic samples
1、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从患者 活体局部切取、钳咬、细针吸取和摘取等手术 方法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2、脱落细胞学检查(Exfoliative cytological exam):对患者痰液、胸腹水、尿液以及阴道刮 片、食管拉网、纤维胃/支气管镜所取得的材料 进行涂片,以检查脱落细胞,是早期发现和诊 断肿瘤的好方法。
一、取材(Samples collection)
1. 人为因素 2. 标本大小 3. 取材时间 4. 包埋方向 5. 边缘标记
6. 小标本的处理方法 7. 特殊情况取材 8. 取材数量 9. 清除多余成分 10. 重复取材 11. 核对取材 12. 剩余组织存放
二、固定(Fixation)
力,利于染色和观察。
(二)常用的固定方法
1. 浸泡固定法 2. 灌注固定法 3. 细胞涂片的固定方法 4. 微波固定法 5. 蒸气固定法
(三)常用的固定液
1. 单纯固定液 (1) 甲醛(formaldehyde) (2) 酒精(alcohol) (3) 苦味酸(picric acid) (4) 丙酮(acetone) (5) 醋酸(acetic acid)
Aims and Requirements
了解生物组织的特点及取材的注意事项; 熟悉切片的原理、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 掌握石蜡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学常用的观察手段
The common survey means in pathology
1、大体标本观察:主要用肉眼、量尺及各种衡 器等辅助工具,对所检标本的大小、形状、色泽、 重量、表面及切面、病灶特点进行观察及测量。
3. 防止组织变形 柔软或较薄的组织先平铺在吸水
纸上,再投入固定剂中;含气或脂肪多的组织易浮 于液面,可在组织表面覆盖棉花以达到充分固定。
4. 固定液的穿透性 一般固定液在24h内不能穿透 厚度大于2~3mm的实体组织或5mm的多孔疏松组织, 故取材组织块的厚度原则上不应超过3~4mm。 5. 固定时间 固定的时间与固定液的种类、组织类 型、块大小、温度等有关。一般1.5cm×1.5cm×0.2 ~0.3cm大小的组织块, 固定时间为12~24h。 6. 固定温度 大多数可在室温(25℃)固定,在低温 (如4℃)固定时,固定时间要相应延长。
2. 混合固定液 (1) Bouin液 :用于结缔组织及脂肪染色; (2) Zenker液:常用于三色染色; (3) 4%多聚甲醛-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钠液;
(四)固定后的处理
1. 一般固定液(甲醛等)固定组织后,用流水冲洗以清除组
织内的固定液终止固定。
2. 含有乙醇、乙酸及苦味酸的固定液,组织固定后不需 要或不能用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