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报告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报告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报告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淅川县实验小学

2010.12.20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主持人:崔丽圆

成员: 李浛王延锋邹会波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课题组对课题《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现对一年来我们实验的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有这样一句名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具有了学习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会生存》一书也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教育自己的主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信息社会,学习必须进入生产力要素中,而且是作为最革命性的因素加入进去。教育必须担当起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重任。教育不再是灌输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写作业、考试。事实上,新课程呼唤着、期待着,也直接促进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亮点。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有效思维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教师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利用、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一切,对于具体实施课改的一线教师来说,都需要进行研究,否则,改革学习方式无从谈起。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

6、培养、锻炼一支由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研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

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一词可以从“人”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遵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众观国内外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教学”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性学习时间”。其目的是“追求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这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为标志的社会变化是十分必需的。我国台湾省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确立的基本学习理念是“终身学习,全人发展”贯穿这一基本理念的核心是以“学会学习”为目标。纵观国内外有关“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状况,进行“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的研究,即顺应了世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必需。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里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二是主要思路;三是重要观点;四是是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的策略。

1、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小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四年级1—4班全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些好的作法,可以在本校其他年级推广。

这项实验,我们将采取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也就是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要根据各年段培养目标,针对每个阶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通过反思、研究,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分析总结之后再向前推进。

2、主要思路

关于视角: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题研究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没有什么必须严格操作的过程模式,而是一种原理型模式,是各科建模的模式思想。重点探讨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本模式的构建之中。立足于应用研究,最后形成总模式。

关于目标: 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关于内容: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CAI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⑤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关于途径: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活动观摩、撰写论文、案理研究、反思提升来开展研究。

3、重要观点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的探究过程。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己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命的交往过程。师生走进课堂不仅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应是师生精神成长的乐园。

(3)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包括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

(4)探究、发现、创新都是有层次的。相对于学生个人而言的新成果,是我们追求的重点。相对于群体(教学班)而言的新成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5)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新性。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三个层次,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要求: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6)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7)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包括学生心理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思维空间开放,教学结果开放。

(8)学生是具有多元智慧的教育对象,应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评价。教师必须树立以发展为本的教学效率观。

4、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策略

此项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不展开讲)。

研究的基本操作策略概括起来说,就是“激发兴趣-自主探究-总结提升”。“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生动有趣的导语、饱含真情的鼓励、富有悬念的故事等),激起学生渴望参与的兴趣。“自主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不依附,不从众。但又善于与他人合作,互相切磋,采长补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自主探究收获,并侧重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感受。

学生的自主性多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体现。要把学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好经验运用到“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中来。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恰当选择方式。这些活动方式有:在玩中探究、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探究、在发现中探究、在转换角色中探究、在模仿社会实践中探究、在求异中探究、在讨论争论中探究等等。教师应在实践中对这些方式灵活运用,并尽量创设更多的自主探究活动形式。

这项课题研究还要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我们要向家长宣传这项研究的意义,取得共识,并及时把每个研究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发到家长手中,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也要有家长的参与。

四、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本课题的创新之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

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有用的人才。“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形式,是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2、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如何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这将丰富模式研究理论。就模式的重要观点而言,它将带动以下两个转变:一是课程功能的转变,使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意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二是课程观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学生的合作、交流、反思、创造将建构富有个性的知识。

3、应用价值:本课题以本校为研究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评价观等观念;将推动师资校本培训进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推进本校的课堂改革,使试验班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乐园,造就一批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教师。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3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

1、申报课题,审批立项。

2、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主体教育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4、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进行修改。

5、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1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2月)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了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由魏建坤主任负责。

2、建立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3、加强对参与研究的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4、及时向县、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汇报工作,取得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5、增加科研投入,确保课题有效运行。

七、研究结果及讨论分析

1、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2、更新了教学观念,确实改变了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教育观念我转变,课堂上教师不再像原来那样泛泛讲解了,应在引导上下功夫,既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又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更多地是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活动场景和研究的空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体现“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学生的课堂语言丰富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学生从怕数学,转到了爱数学实验班爱的学生多了,善于钻研的精神正在形成,成绩是最好的证明。两个实验班成绩在每次统考中成绩在年段都是名列前茅。

3、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有明显提高。

在教学中,合作、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一般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初期,学生没有合作意识,缺少合作精神,也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技能。因此,一下子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无法适应。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及合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人合作的重要,产生了既要自己学好还要帮助同学的双重责任感,萌发了追求小组内“人人进步,全组成功”的学习动机。懂得了“齐心协力、合理分工、集思广益”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经过实验,现在学生能积极地投身于各种探究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专门布置,一部分知识上完,学生会主动有预习一部分的新知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的欲望、交往的原望、展示自我的渴望。如原四(2)班的薛斌、李学涛等同学的性格变化最大,原先他们十分内向,可他们现在能在小组的讨论中争论问题,问题抢着答。四(1)孙婉淑同学是全年段全体老师共认的有组织能力的好人材。在六一儿同节的文艺汇演中,被学校大队部选派为主持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在这种交往过程中,他们懂得了沟通与包容、尊重与信任,懂得了共同创造与分享。因此,他们能正确地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能热情地帮助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也能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数据材料,帮助实现他人的计划等等。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将影响他们的一生。随着学生在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已开始向多个学习层面辐射,辐射到其它学科,辐射到班级管理、文体活动。班级涌现了一大批教师的小助手、小参谋、小主持人。实践证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兴趣广了、学生活了。

4、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课堂评价氛围日益浓厚、和谐。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课堂评价的尝试,对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非常的和谐、自然。评价的尝试,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评价指导思想:

(1)评价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发展导向,不仅要使学生成为“知识人”更要成为“社会人”,达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

(2)评价要落实在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就是发展,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3)要评价学生的发展趋势,通过某些结果或某些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趋势,今天和昨天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明确明天努力的方向,知道该怎样去做。

(4)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建立自我激励的评价机制。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我完善的反省能力。

通过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总结过去,使学生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5、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及教学设计水平均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有了自己的主导思想,照搬教材、按部就班的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都能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的改编或重组。有了教学模式的支撑,教师设计教学有了主心骨。崔丽圆老师执教的《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合理安排时间》,王延锋老师执教的《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收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6、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班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验班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下面是两个实验班与对比班

7、提高了我校小学数学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建立了一支教科研紧密结合的骨干队伍。(1)各位课题成员正在壮成长起来。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十余篇,其中省级2篇,市级3篇,其它收入县交流汇篇。经验交流、讲座十余次。为全县、兄弟县学校上观摩课4节,胡建炜老师还获得县教学比武优秀奖。

(2)我们的研究自始至终得到了进修学校领导、教研员的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学校的领导、教师的支持,得到了全校教研组中老师们的支持,没有他们的参与就没有研究的成功。

八、存在的问题

1、进一步完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的体系。实验中反映出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但操作性有待改进。

2、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

3如何使家校更紧密联系,使家长也参与到课题的改海潮中来,有待进一步研究。

4、如何对一教师的培训。课堂上反映出骨干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把握的比较自如,有些一线教师有运用的意识,但效果还不太理想,说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与策略要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还要有相应的培训,使课题研究成果让其他老师也尽快尽多地受惠。

2013-12-20

(附:论文、课例、课堂实录)

自主合作探究 开题报告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申报表 课题名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林井江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前郭县宝甸小学 填表日期

一、基本情况

二、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目的有四点: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理论价值: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试图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两个主要层面来进行探索,努力寻找出小学高效课堂的特征和规律,并有针对性制定促进策略,探讨促进的方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凸显教育本质功能的实现。 实践价值: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就是体现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这一实践层面。更加追求质量的发展。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本课题以本校为研究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评价观等观念;将推动师资校本培训进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推进本校的课堂改革,使试验班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乐园,造就一批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教师。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 2.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主要创新点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东园学校肖艳峥(学习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而探究即为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要讲究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 一、引导发现.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

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绘"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之目的。如《一夜的工作》中"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一重点句品读可通过以下引导尝试探究:1、读中发现"花生米"是否因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份量?"2、读思讨论:"到底花生米有否增加?"(有),从哪看出?(好像)3、删掉"好像"一词再读句子,你悟到什么?(多了一个人,花生米增加,可增加不多),也可联系前文说一说。(人增加,花生米也一定增加了)4、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你还想说什么?(增加一个人,分量还数得清。那平时他吃的真的很少呀!)由于读中发现"花生米到底有否增加"这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人物的品质。同样学习《草船借箭》时,"文章明明是写诸葛亮利用草船骗了曹操的箭,可课题为什么却用'借' 呢?""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能完成任务吗?"等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人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

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

英语自主学习培养的研究报告

英语自主学习培养的研 究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研 究 报 告 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学习惯-- 《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人们对“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已达成共识,传授知识只是一种手段,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才是教育的目的。英语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其本身的特点也规定了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必要性。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一切活动。同时,学生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利用英语广播、电视、报刊、小说等视听工具和材料拓宽知识,增加课堂知识的复现机会,提高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因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基于这种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我确立了《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概述 前苏联着名教学家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提出,要给孩子留出自由学习的时间。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卢梭从自然主义教育观点出发,要求教育适应教育者的成长和发育,提倡教育应“归于自然“,“寓教于乐”发展天性。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行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

最新-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精品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鲁平 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问题中主动思考。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动机,研究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心理,通过学生的行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造情景,烘托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根据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索;引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正所谓一切的学科都起源于生活、取自于生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要学好数学,探索数学问题,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数学作为三大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谓不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就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呢? 一、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激起探索欲望 数学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何,学生对此并不熟悉,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数学教学中灌入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所以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不再是学生心目中不实用的科目,这样就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比如,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做课后作业时需要多长时间,上下学需要多长时间,遇到雨天要增加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出门才不会迟到。 而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利用生活中学生会遇见的问题,与自身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起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欲望。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探索、研究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它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识品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般四至六人为一组。通常是以以下几种方式建组: 1、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及情况可采取多种座位排列的方法 ①双马蹄形排列法;②“T”型排列法; ③田字格排列;④梅花形排列以及自由排列等。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 3、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学具准备情况来分 (1)小组之间合作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实施,美术课教材更加强调了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还强调了探索性和研究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和种种问题,要通过学习他们讨论尝试得出结果,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由于实验教材的活动方式非常多,进行班级集体活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从中认识美术、感受美术。又因现在的美术课涵盖的范围广,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完成不断变换的教学内容。可是由于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有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孩子学习材料准备不足较难完成作业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资源互补,小组成员把自己准备的材料集中起来,共同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每个人现有的学具,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课题 结题报告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很大。对此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实施了《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的课题研究,并被列为市级课题。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做出如下报告。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会学生确立自主目标;获得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办法,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研究从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历时将近近一年,分两个阶段进行,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等活动,总结了我校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现状,并研究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由实验教师进行实践,发现新问题,再讨论交流,不断改进,最终得到了一套较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与策略,推荐给老师们使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参与;教学设计;发展性评价 经过了为期不到一年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一、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根据我校当前教师教法陈旧、理念落后和学生学不得法、费时长、收效微的现状,促使教师改进教法,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 2、主要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2)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3)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方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培养。 (4)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调控的能力。 (5)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索。 3、研究意义:(1)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今时代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知识爆炸式的发展和更新周期缩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学习”的口号。按照现代学习论的观点来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型社会中,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自我构建、自我发展。 (2)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自我评价,那么学生就能有效解决自己的很多问题,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当然也就能提高。同时,学生会从被动学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得更开心,教师也能从“手把手地教”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指导自主学习,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正确处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 ------冶父山镇罗岗小学高岳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人为地分开和割裂,要高度重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合理组织和科学调控,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发挥最大效益,是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一、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学生手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忙于穿梭,疲于应付,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摆摆花架子,充其量只是漫无目的的自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究其根本,在于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自主就是完全放开,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教师袖手旁观,不加干涉,不做有效引导,这种放野马式的自主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自主与引导密不可分,不能人为分开,高效的自主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起步阶段,知识面窄、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方法单调、处理问题能力薄弱,在如何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时候,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因此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合理定位,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提供排除障碍、解决问题方法和措施,使其尽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1)增加学生自主时空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充裕的时空,教师少讲、精讲,可讲可不讲的地方就坚决省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弄懂掌握的的内容,教师就不必事无巨细地重言倒语,只在介绍背景、方法方式、升华提高、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即可。这样增加学生的活动时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阔的空间去读书、思考和体验。 (2)扩大学生选择权利 学生学习往往受老师画的条条框框的制约和束缚,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享受高度的选择权。学生有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和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合作者,事倍功半,成效明显。 二、正确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矛盾,也无谁优谁劣之分。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喜欢和人交流的学生,引导他们要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机整合和交叉效应才是上策。 (1)加强合作的针对性。 合作任务要明确,具有针对性。要选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合作不能漫无目的和随便随意,要精心挑选。 (2)加强合作过程的有效性。 合作的过程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给予学生一定的个别自主学习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思考有一定的结果时,理清自己的思路,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做到讨论交流时胸有成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认识,做合作的主人,而不是充当观众和听众。合作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随便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话,最好快速记录别人发言要点。自己发言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结合别人的发言谈论话题。在充分交流基础上整合观点,进而形成集体意见,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实和喜悦。 三、正确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并非贬低自主性学习的价值。探究性学习和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 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处于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顺应改革的思路,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标》的精神为指导,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探寻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理论建构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咼。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

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自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因此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我谈一下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体会。 一、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进而在学习中发挥主人翁精神。 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就可以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好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五步阅读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步:浏览。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概要地读一读该文章,使自己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第二步:提问。这一阶段,边粗读,边提问,解决字词障碍,初步理清文

章思路;第三步:阅读。仔细阅读每段课文,划出重点,做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划重点进行思考;第四步:复述。看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文章内容、特点、主题思想等;第五步:测试。巩固已有知识,进行反馈,及时弥补。 二、明确合作学习意义,激发合作学习热情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学生处于教学实践的活动交往之中,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通过合作交往,能真正让学生拥有轻松、宽裕的情绪,大大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获得充分的自我发展。同时,学生可从他人身上反思自我,以自我为尺度评判他人,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达到扬长补短、不断自我改正提高的目的。这更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 三、懂得探究学习意义,掌握探究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探究性学习仍然是一种学习。它形式上是探索、研究,实质上是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数学学科定安县实验中学张楠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来看,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通过网络环境、解题反思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来学习。学生只要能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捷径;学生只要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等于建立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推进机制。在长期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下,让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途径发展,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我完善。 关键词:有效教学;自主探究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各种教学技术的支持。在新课程教改中,本人对不同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解题反思模式下的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形成反思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目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习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思维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问题解决后不要停止,应立即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后的反思,并把反思中的得失板书出来,使学生能够效仿。 2、教师要启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发现和结论的猜想,并树立自觉的猜想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猜想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从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出发,大胆猜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进行自主学习。 3、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4、反思题目结论,进行解题成果的扩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而且还要将反思对象扩展到学生作业后要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有了作业反思的要求,师生在教学上便产生了互动和交往,根据从学生的反思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等很多有利于教学的信息。 案例1:在讲解《勾股定理》时,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c b a =+。 问题提出:那么当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为多少?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解题的题目,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勾股定理再结合平方根的知识,得到斜边的长度为5254322==+。 引导学生对题目的结果进行反思:从具体再到抽象,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相同题目的解题公式: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222,,a c b b c a b a c -=-=+=。 通过这个问题的反思,使学生自己应用知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具体”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自主探索学习。 5、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外,用一段时间进行专门解题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接受性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主动学习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状况并不容乐观。 2.我校教学实践的需要。 根据实际,我校提出了“和谐、高效、可持续”的课堂教学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踏实。如果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此基础上,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并将此种意识形成为一种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学习品质,就能提高学习的效果,提高教育的质量,最终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我选择了“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探究”这一课题,旨在认真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并将此种意识形成为一种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的效果,为今后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我们把课题的研究界定在“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的范畴之内,因此,对有关概念做以下界定: 1. 小学生: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读书的学生1――6年级学生。 2.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3.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以自己为主体,独立、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学得有兴趣;二是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三是学生会学,有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标》中恰当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得到落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趣探索,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激发灵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推力,它就象一块磁铁,深深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探求新知识。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了《小熊分西瓜》的故事:熊妈妈买了一个西瓜,要分给三个儿子,给了他们1/3、2/6、3/9三个分数,要他们选择自己要得到的西瓜数量,大哥说我比较大,给弟弟分多一点吧,选择了1/3,二哥也说,我是哥哥,多的应该给弟弟,它就选择了2/6,三弟没办法只好选择了3/9。然后,

我就问同学们:“大家说,三个小熊说的对吗?它们到底得到了多少西瓜呢?”这时,他们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有的同学带着我的问题通过画图得出三个分数一样大,也有的同学用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发现1÷3、 2÷6、3÷9三个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商不变。看到同学们为了解决问题,得到结论,都纷纷使出自己的本事,各显神通,我真替他们高兴。就这样,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独立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自主探索的的机会,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中培养创新精神。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把自己剪好的松树、衣服、五角星、蝴蝶等图案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图形所具有的性质,通过“看”、“折”、“比”,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这些图形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这个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过程,理解了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合作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小组交流、合作探索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互递、知识互补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愉

自主合作探究开题报告

省教育学会“十三五”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申报表 课题名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林井江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前郭县宝甸小学 填表日期

一、基本情况

二、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目的有四点: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一.背景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课堂,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打破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这种课堂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结构。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迅速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应邀讲学告诫老师们说:“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明白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们能更好地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魏书生把“自育自学”当做教育的最高理想和教学的宗旨,与叶圣陶先生定义学校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如出一辙。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大潮涌动,标新立异雨后春笋。但归根结底,最理想的教育就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本领,让他们一辈子享受自育自学的红利。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地发展,所培养的人才缺少自主精神、创新精神。然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已转变或正在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已意识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已不会学习,习惯了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教育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另一种表现就是教师对学生关心过度,害怕学生学不好,对学生扶的多,放的少,对学生是“他主”地方太多,“自主”地方太少,不相信学生,教师“一言堂”。或者是对学生“严格”要求过分,学生的自主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观愿望,也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不会学习。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课堂上少数学生参与转移到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学会学习”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学校规模的调整,近几年来从未 增添过新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教师自身素质普遍较低,年龄偏高, 大多数教室上课的方法是他们的老师那时给他们上课时所采用的方 法—填压式、灌注式的教学,显然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学生的 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上课时花的时间多,却达不到预期目 标,正所谓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具有纯朴

自主合作探究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南漳县东巩镇完全学小学李文先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其目的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养反映了其学习语文的综合品质,包含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内容多元性和学习过程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建构语文教学的课堂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验,对众多语文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逐步形成语文素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学习品质结构,都得以自主的变革和发展。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然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这一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 (一)转变观念,重塑角色,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和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教学气氛。 1、多一些民主和平等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要凸现学生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要有目的地拓宽学生自主活动的天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与学生商量后确定,如“同学们是否愿意把这首诗歌的内容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能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吗?”、“你是否把你的看法和同桌进行交流?”等。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学生的心灵才会舒展,愉悦地进入学习情境。 2、多一些信任和尊重 一方面是相信学生的能力,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已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肯定。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要鼓励其“我能行”的信念,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在教学时,经常用“你真行”、“想一想,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真聪明,连老师也没想到”、“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更好地在语文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 3、多一些宽容和激励 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基础的局限,难免常常会表现出幼稚和无知。尤其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探索的结果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这时教师要宽容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