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合唱队 北师大 二年级上
二年级数学上册_星星合唱队教案_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_星星合唱队教案_北师大版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_星星合唱队教案_北师大版星星合唱队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6—7页教学目标:1、探讨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说图意。
引出问题:1、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2、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二、探求新知。
1、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又新加了15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的人数比52多还是少?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现在的人数比52多。
2、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列出算式:52-9+15=58(人)竖式:(略)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2减9;还可以有以下列法:15-9=6(人)52+6=58(人)即现在合唱队有5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三、完成练一练1:先看情境图,说明其义,再解答: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探求解答。
生试讲:1、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又上车19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下车的人比上车的人多8人,所以现在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少。
2、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列出算式:56-27+19=48(人)竖式:(略)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6减7;加法数式要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进位1要写得小。
还可以有以下列法:27-19=8(人)56-8=48(人)即现在车上有4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四、巩固练习。
1、商店里原有89台电脑,卖出去35台后,有运进18台,现在商店里有多少台电脑?2、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星星的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章内容,主要围绕“位置”的概念展开。
本章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以及相对位置的判断。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位置的基本经验,对上、下、左、右等位置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相对位置的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概念,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难点:对相对位置的判断,特别是在复杂情境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位置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如小卡片、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角色的位置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物体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位置。
引导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汇描述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位置判断游戏,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的合唱队》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的合唱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星星的合唱队》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星星的合唱队为线索,引导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材的编写中,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数的排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顺序和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数的排列规律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的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星星的合唱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的排列规律解决问题。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认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数的排列规律。
可以设计一个星星的合唱队的图案,将数的排列规律以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星星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星星合唱队为例,让学生观察星星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图形和排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用语言表达图形排列规律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于发现和探究问题的兴趣浓厚,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发现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和表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用语言准确表达图形排列规律,以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表达。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星星卡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星星合唱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排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图形排列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图形排列规律。
3.实例讲解:通过星星合唱队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形排列规律的应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和表达更多的图形排列规律。
5.总结规律:引导学生用语言总结图形排列规律,并进行归纳和提炼。
6.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材的第七章《有趣的图形》,具体包括:1. 了解和掌握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2. 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星星合唱队图形;3. 能够用星星合唱队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星星合唱队图形。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星星合唱队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星星合唱队图形卡片、拼图板。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星星合唱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翻开课本,自主学习第七章《有趣的图形》的内容,了解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星星合唱队图形卡片,讲解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星星合唱队图形进行拼图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尝试不同的拼图方法。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拼图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趣的图形星星合唱队形状:_______特征:_______拼图游戏方法:_______创新:_______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彩笔描绘一个星星合唱队图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星星合唱队|北师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星星合唱队|北师大
一、教学内容
1.3 星星合唱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星星合唱队,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中的排列和组合概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理念及其计数方法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排列、组合的基本理论
2.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排列、组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白板笔、教学工具箱
2.打印相关学习材料
3.确定学生分组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
教师通过讲述「怎样给十个人排队」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排列的概念,然后介绍和组合有关的问题。
3.2 讲解
教师示范排列和组合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讲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3 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排列、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4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排列、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时长
本节课预计用时 40 分钟。
五、教学评估
本节课的评估标准主要是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对排列、组合概念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等方式展开评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例展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排列、组合概念和应用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力,但在具体操作中还需加强引导和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星星的合唱队》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星星的合唱队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加减法运算,学生可能还不是很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可以通过观察星星的合唱队的故事,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星星的合唱队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星星的合唱队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和分析:学生观察星星的合唱队的故事,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讲解和演示:教师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
4.练习和应用:学生进行练习,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和反思: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减法运算规律1.加法:两个数相加,结果为和。
2.减法:两个数相减,结果为差。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来进行。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提高,课堂表现积极,则为达到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合唱队》教案含教学反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星星合唱队》。这首歌展示了合唱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和团结协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合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保持音准、如何做到声部协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合唱的基本原理,如声部配合、节奏统一等。
-音准控制:在合唱过程中,保持音准的准确性和声部的和谐是难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音乐感知和听觉辨识能力。
-合唱协调:如何让不同声部的学生协调配合,达到合唱的和谐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动作与歌曲结合:在创编舞蹈动作时,学生需要将动作与歌曲节奏相匹配,这对于他们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是考验。
举例解释: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星星合唱队》这一章节。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方面的情况,值得我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合唱这一形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他们积极地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唱歌经历,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合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音准和节奏,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合唱实践:分组进行合唱,注重声部和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动作创编:结合歌曲主题,创编简单舞蹈动作,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音乐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