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星星合唱队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星星合唱队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家庭作业:设计一道与星星合唱队有关的实际问题,用加减法运算和数数策略来解决。例如:“星星合唱队原有8名队员,现在增加了4名队员,问合唱队现在有多少名队员?”请同学们将问题和解题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家长签字确认。
3.小组合作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和数数策略。每组派一名代表在下一节课上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进行物体的数量比较和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合唱队排列组合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合唱队排列组合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3.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3《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3《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3《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星星合唱队》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利用数一数、画一画等方法,进一步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数数和排列数,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自然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的顺序和数的排列,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排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排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排列。

2.难点:数的顺序和排列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交流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星星的图片或者模型,用于教学演示。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星星,用于课堂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星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星星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自然数的意义,以及数的顺序和排列。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自然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顺序和排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星星的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章内容,主要围绕“位置”的概念展开。

本章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以及相对位置的判断。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位置的基本经验,对上、下、左、右等位置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相对位置的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概念,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难点:对相对位置的判断,特别是在复杂情境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位置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如小卡片、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角色的位置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物体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位置。

引导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汇描述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位置判断游戏,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的合唱队》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的合唱队》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的合唱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星星的合唱队》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星星的合唱队为线索,引导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材的编写中,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数的排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顺序和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数的排列规律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的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星星的合唱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并掌握数的排列规律。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的排列规律解决问题。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认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数的排列规律。

可以设计一个星星的合唱队的图案,将数的排列规律以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星星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星星合唱队为例,让学生观察星星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图形和排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用语言表达图形排列规律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于发现和探究问题的兴趣浓厚,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发现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和表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用语言准确表达图形排列规律,以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表达。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星星卡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星星合唱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排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图形排列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图形排列规律。

3.实例讲解:通过星星合唱队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形排列规律的应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和表达更多的图形排列规律。

5.总结规律:引导学生用语言总结图形排列规律,并进行归纳和提炼。

6.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3星星合唱队(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1.3星星合唱队(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1.3 星星合唱队(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节“星星合唱队”。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合唱队中星星的数量关系,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中给出了一个星星合唱队的图片,其中有10颗星星在左边,又有8颗星星在右边,要求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颗星星。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合唱队中星星的数量关系,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合唱队中星星的数量关系,用加减法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星星合唱队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故事内容为:在遥远的宇宙中,有一个星星合唱队,左边有10颗星星,右边有8颗星星,我们需要计算一共有多少颗星星。

2. 例题讲解(1)展示PPT,呈现星星合唱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即10颗星星加上8颗星星等于多少颗星星。

(3)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明白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题,即计算10颗星星加上8颗星星的结果。

(2)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4. 巩固知识(1)通过黑板演示,讲解其他类似的加减问题,如12颗星星减去5颗星星等于多少颗星星。

(2)让学生再次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篮子里有7个苹果,又加入了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左边星星数量)+ 8(右边星星数量)= 18(一共的星星数量)七、作业设计(1)20颗星星减去5颗星星等于多少颗星星?(2)15颗星星加上7颗星星等于多少颗星星?2. 用自己的话解释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教案含反思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教案含反思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课题星星合唱队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能够在图文叙述的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难点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听,那边为什么热闹?噢,原来,是学校在开联欢会呀!让我们也去参加吧!现在是学校合唱队在表演节目,大家快来看看吧!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例题。

说一说,合唱队的人数是多了还是少了?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小组合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5-9=6(人)52+6=58(人)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合唱队人数多了。

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所以合唱队人数多了。

方法一:先求比原来多了多少人。

再求合唱队现在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应用题的方法。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2.做一做。

淘气今年8岁,阿姨呢?你会做吗?小组合作:说说你的想法。

29-5=24(岁)8+24=32(岁)答:阿姨今年32岁。

答:阿姨今年32岁。

3.图书角现在有多少本书?46-12=34(本)75-34=41(本)答:图书角现在有41本书。

有多少人。

方法二:先求毕业9人后合唱队有多少人。

再求加入15人后合唱队有多少人。

先求淘气和阿姨相差多少岁。

再求阿姨今年多少岁。

也可以先求叔叔今年多少岁。

再求阿姨今年多少岁。

先求图书角比原来少了多少本书。

再求图书角现在有多少通过练习巩固退位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答:图书角现在有41本书。

4.小组讨论:说一说:(1)现在车上的人数是多了还是少了?(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7-19=8(人)56-8=48(人)答:现在车上有48人。

《星星合唱队》加与减

《星星合唱队》加与减
合唱队可以通过声音的力度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张力。
转音技巧
合唱队可以使用转音技巧来增加歌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演唱风格
1 2
情感表达
合唱队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和内涵。
声音统一
合唱队的声音需要保持统一,以达到更好的和谐 效果。
3
艺术表现力
合唱队需要通过艺术表现力来传达歌曲的意境和 美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唱团逐渐获得更 多的关注和支持,开始涉足更多的演 出机会。
音乐风格与特点
风格多样性
《星星合唱队》的音乐风格涵盖 了多种流派,如流行、摇滚、民 谣等,使观众能够在单一的演出 中领略到不同风格的音乐魅力。
时代特征
合唱团注重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 流,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音乐中, 使作品更加贴近当代人的审美。
对个人学习与成长的启示与思考
文化自信
通过欣赏这部作品,我 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 的博大精深,更加坚定 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 热爱。
艺术鉴赏
这部作品让我提高了对 艺术的鉴赏能力,懂得 了如何去品味生活中的 美好与真善美。
人生感悟
从作品中,我领悟到了 生活的美好和珍惜当下 的重要性,更加明白了 自己的人生方向与追求 。
情感表达
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贴近生活的 歌词内容,《星星合唱队》成功地 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赢得了众多忠 实的粉丝。
02 音乐与文化元素
古典音乐元素
古典曲式
在《星星合唱队》中,有些曲目 采用了古典音乐的曲式,如奏鸣 曲、交响曲等,使作品具有浓郁
的古典气息。
古典乐器
古典音乐元素还体现在所使用的 乐器上,如小提琴、大提琴、长 笛、双簧管等,为歌曲增添了古
民族和声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材的第七章《有趣的图形》,具体包括:1. 了解和掌握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2. 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星星合唱队图形;3. 能够用星星合唱队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星星合唱队图形。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星星合唱队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星星合唱队图形卡片、拼图板。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星星合唱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翻开课本,自主学习第七章《有趣的图形》的内容,了解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星星合唱队图形卡片,讲解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星星合唱队图形进行拼图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尝试不同的拼图方法。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拼图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趣的图形星星合唱队形状:_______特征:_______拼图游戏方法:_______创新:_______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彩笔描绘一个星星合唱队图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星星合唱队(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星星合唱队(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3 星星合唱队(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3 星星合唱队(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星星合唱队”。

本节课主要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 让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星星卡片、计算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星星合唱队的实践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我会告诉学生,星星合唱队有20个星星,又加入了15个星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星星?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在学生了解了实践情景后,我会出示一些有关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35 + 47 28 = ?我会让学生思考,这个题目应该如何计算?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还是先计算加法再计算减法?通过这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23 + 56 44 = ?32 + 17 58 = ?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尝试解答。

4. 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些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3《星星合唱队》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3《星星合唱队》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3《星星合唱队》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星星合唱队》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图形——星星。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和交流,从而发现星星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对生活中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星星的形状和特征把握不准,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让学生认识星星的形状和特征,能用语言描述星星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星星的形状和特征,能用语言描述星星的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星星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星星合唱队》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星星: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特征,发现星星都是圆形的,有尖角的。

3.分类星星:让学生将不同形状的星星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4.描述星星: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星星的形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星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星星的形状和特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星星的形状和特征。

可以设计如下:形状:圆形、有尖角特征:都是圆形的,有尖角的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星星合唱队》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星星合唱队》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材第6、7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算式。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

四、教具学具课件五、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淘气学校的星星合唱队去看看。

贴纸:星星合唱队。

来得真巧,星星合唱队正在排练呢,我们快来听一听,你也可以大声地跟着唱。

课件出示情境图。

播放视频:小星星。

师:星星合唱队和同学们唱得都非常好听!欣赏过歌曲后请同学们静静地结合文字叙述认真观察图片,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合唱队原来有52人,生2:今年毕业9人,又新加入15人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全面准确!老师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现在合唱队的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你能不能估算出来呢?生1:我认为多了,因为新加入的15人大于毕业的9人,同学们,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同意)师:你说得真棒!谁还能够说一说?生2:我认为多了,因为毕业的9人小于新加入的15人,同学们,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同意)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 ! 你们通过比较新加入的15人和毕业的9人之间的大小关系,估算出合唱队的人数比原来多了。

(板书:15人大于9人,多)看来我们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并不用精确的计算,只要仔细观察,估算一下,就能快速轻松地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师:根据图文信息谁能够提出数学问题?生: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师: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列算式的方法,开始。

师:时间到,比一比谁坐得最端正!哪个小组能够到前面来汇报?组1:生1:我们组一共有两种列式方法,我作为代表汇报第一种,我先求出新加入的比毕业的多几人,列式15-9=6(人)最后求现在有多少人,列式526=58(人)汇报完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合唱队》教案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合唱队》教案含教学反思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合唱是指多个歌唱者按照不同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曲,共同创造出和谐的音乐效果。它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和集体协作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星星合唱队》。这首歌展示了合唱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和团结协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合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保持音准、如何做到声部协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合唱的基本原理,如声部配合、节奏统一等。
-音准控制:在合唱过程中,保持音准的准确性和声部的和谐是难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音乐感知和听觉辨识能力。
-合唱协调:如何让不同声部的学生协调配合,达到合唱的和谐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动作与歌曲结合:在创编舞蹈动作时,学生需要将动作与歌曲节奏相匹配,这对于他们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是考验。
举例解释: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星星合唱队》这一章节。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方面的情况,值得我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合唱这一形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他们积极地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唱歌经历,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合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音准和节奏,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合唱实践:分组进行合唱,注重声部和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动作创编:结合歌曲主题,创编简单舞蹈动作,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音乐表现力。

1.3《星星合唱队》(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3《星星合唱队》(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3《星星合唱队》(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将以《星星合唱队》为主题,为二年级上册的学生们教授数学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一章第三节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中的“星星合唱队”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星星的方法,理解数的组成和排列规律,以及能够运用数星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组成和排列规律,掌握数星星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数星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星星的方法,理解数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星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星星贴纸、星星卡片、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一个关于星星合唱队的故事,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一颗颗星星,参与到合唱队中来。

2. 讲解数的组成和排列规律:我会用星星卡片和计数器展示数的组成和排列规律,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

3. 小组合作数星星: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些星星贴纸,让他们按照指定的规律排列星星。

4.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运用数星星的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星星贴纸或者星星卡片,按照指定的规律排列星星,并拍照留念。

2. 请学生们运用数星星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家里有5个人,每个人有一个苹果,还有3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3节“星星合唱队”。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和比较不同的形状,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常见的平面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的平面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星星模型、形状卡片等。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星星,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认识形状: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见的平面形状,并展示相应的星星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比较不同的形状。

3. 操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星星模型拼接,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星星模型,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5. 课堂练习:学生手册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特点:圆形无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关系: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圆形、正方形还是长方形?(2)连线题目:将相应的形状与它的特点连线。

2. 答案:(1)圆形、正方形、长方形(2)圆形无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星星模型和形状卡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比较不同的平面形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星星合唱队教案(共5篇)

星星合唱队教案(共5篇)

星星合唱队教案(共5篇)第一篇:星星合唱队教案《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6、7页:星星合唱队。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教学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生:喜欢)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1)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2)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3)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二)自主探索1、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生: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15-9=6(人)52+6=58(人);52-9=43(人)43+15=58(人);52-9+15)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本节是一节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更高要求,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以待的教学仅仅是反复强调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熟练地计算。

但是北师大版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地进行计算教学,而是将计算放置在解决问题的现实背景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要结合起来。

教材通过设置唱队这一生活情境,引入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先估计,再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因此,本节课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计算的方法和技能,还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运算的含义,发展数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

1. 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具体情境尝试提出问题,在解决“加减混合运算”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部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应课件;学具、教具。

一、情境导入1. 师: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淘气学校里的星星合唱队,有了新的人员变化,你们来看。

2.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仔细观察,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3. 生汇报: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4. 我们刚才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第一步:审题——找信息。

(附板书)师:不用同学们精确计算,观察数字的关系,你能不能看出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师总结:因为新加入的人数15人大于毕业的人数9人,所以合唱队的人数比原来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小学数学“621”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人人展风采作业
超市
基础达标:
小练习册5页第1.2题。

能力提升:
小练习册5页第3题。

达标测评
拓展延伸
教学流程设计
(6)你有其他的方法吗?代表汇报,教师板书:15-9=6(人)
52+6=58(人)。

(7)小结:刚刚同一个问题,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做,结果一
样。

看来,有时候同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的办法。

在做题目的时候咱
们可以多思考思考,这样能够使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开阔些。

2.说一说,再列算式算一算。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
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
8+29-5。

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
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四、全课总结, 激励评价
1.师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
加减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并重点强调竖式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
1. 完成P7第1题。

独立完成,代表板演,集体订正。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