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复习资料
民俗学 重点 复习
民俗学重点(看图说话、简答、答述、论述)一、民俗:(广义)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之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间:民众之间。
风俗: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
)狭义: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化说、传统文化说。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指民俗在生产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就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A民俗是民众共同创造和传承的。
B集体性不排除个人的因素。
C 在流传中体现集体性,变得复杂和丰满。
2 传承性和扩布性:(时空文化的延续体,主体是人。
)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延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是民俗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在民俗发展中承上启下。
A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潜在能力,一切教化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B有时是主动积极的C内容和形式上的延续。
Eg:母体保留。
扩布性:也称传播性,他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平面上的伸展。
体现在:A受功能的制约,有条件的像周边地域和民族的渗透。
B对异地。
异民族文化的吸收、消化和加工。
3 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稳定性:指民俗一旦长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
只要经济基础不变,民俗文化仍然具有稳定性。
变异性:稳定性是相对的,稳定中随时包含着可变因素,就是变异性。
造成变化的原因:A在传承和扩步中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B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
C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革使民俗产生变异。
4 类型性。
5 规范性和服务性。
三、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①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②技术传授的封锁性。
③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四、中国饮食文化的弊端?五、服饰的五要素:质、形、饰、色、画。
民族服饰所体现的中国的人文观念:①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②求吉心理。
③表现民族的自我意思。
④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六、我国居民的主要类型:①利用自然条件加工修造的固定空间。
②生产生活的需要造成的移动生活空间帐幕、居家船。
③有天棚、地基和四壁的固定生活空间。
民俗学复习题
民俗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民俗即民间风俗(folklore),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事象。
物质生产民俗:指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项16.文化:从民俗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总和2.社会组织民俗: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形成有稳定互动关系的共同体3.岁时节日民俗: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4.人生仪礼: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
5.民间信仰民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6.图腾:指是北美印第安人的方言,中“他的亲族”的意思,即认为人与某种动物、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7.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8.民间语言民俗:指广大民众用来表达思想并承载着民间文化的口头用语,其主要部分是民众集体传承的俗话套话.9.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10.成年礼:指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仪礼。
11.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它是最古老最普遍的信仰。
12.风俗: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13.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地域和生活方式等特征的特定共同体。
一般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逐步形成14.“残余论”观点:即很多民俗事项都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
通过对其研究来重构人类文化的历史。
15、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承传的物质文化事象。
民俗文化学生复习资料
民俗文化课程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民俗的定义(2学时)“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
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s )1846年创用的,他以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 (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
国际学术界又以“Folkloristics”专指“民俗学”,而将“Folklore”专指作为研究对象的民俗,以便区别。
“民俗”既民间风俗。
民间——民众中间,它对应官方而言,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历史上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1、文化遗留物说。
2、精神文化说3、民间文学说4、传统文化说总之,民俗,既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一)民俗的集体性:又叫社会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在空间前后左右流动传播。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稳定性指民俗在流传中相对不变的特征。
变异性指在民俗的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四)民俗的类型性:模式性。
(五)民俗的规范性服务性:规范人们日常生活行为。
满足人们需求。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2学时)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调节功能四、几个相近概念的比较几个相近概念的含义:风俗:“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习俗;“习”——“数飞也”礼俗;礼源于俗,俗先于礼。
几个概念相互之间的关系五、民俗的种类(一)物质民俗1、农耕民俗2、畜牧民俗3、渔猎民俗4、手工业民俗5、商业民俗6、服饰民俗7、饮食民俗 8、居住民俗 9、行旅民俗(二)社会民俗1、人生礼仪民俗:2、岁时节令民俗:3、社会结构民俗;4、游艺民俗(三)意识民俗:有原始信仰,宗教信仰、禁忌方面等。
民俗学复习资料
现代社会中民间信仰影响
社会稳定
民间信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 结具有积极作用。
文化传承
民间信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祭祀活动等形式将传统文 化代代相传,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发展
一些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民间信仰场所成为了旅游胜地,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部分民俗活动为迎合市场需求,过度 商业化,失去原有文化内涵。
许多民间手工艺因后继无人、市场需 求减少等原因面临失传风险。
民俗适应性问题提出和分析
民俗传承与保护意识不足
政府和民众对民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保护 和传承机制。
民俗与现代生活方式冲突
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存在冲突,如传统节庆习俗与 现代工作节奏的冲突。
通过对于民俗的引导和管理,可以促进社 会整合和治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
经济发展与旅游开发
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
民俗文化资源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 源,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学术研究和 学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相关 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02
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
民俗学复习资料
汇报人:XXX 2024-02-03
目 录
• 民俗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 • 传统节日与习俗传承 • 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 现代社会中民俗变迁与适应性问题探讨
01
民俗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民俗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民俗学定义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等现象的 一门社会科学,探讨民俗的起源、发 展、演变及其社会功能。
(完整word版)《民俗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民俗学》复习资料1.元宵节燃放灯火之俗始于:()( D )A.祀蚕神B.佛教正月十五“燃灯表佛”C.祭祀紫姑神D.汉武帝祀太乙神2.生命降生仪式称为:()( A )A.洗三B.满月C.周岁D.抓周3.我国传统的物质生产民俗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D )A.狩猎民俗B.牧业民俗C.渔业民俗D.农业民俗4.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故南方民族多采用:()( D )A.碉楼石室B.井干式建筑C.四合院D.干栏式建筑5.端午节一切活动的恒定主题:()( B )A.纪念介子推B.纪念屈原C.纪念伍子胥D.纪念曹娥6.服饰的发展趋势:()( A )A.简便大方B.色彩富丽C.面料昂贵D.装饰繁复7.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被称做:()( C )A.民间文学B.大众文化C.民间风俗D.通俗文学8.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叫做:()( B )A.消费民俗B.物质民俗C.商贸民俗D.饮食民俗9.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被称做:()( C )A.民俗的扩布性B.民俗的集体性C.民俗的传承性D.民俗的变异性10.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在什么时代:()( B )A.秦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A )A.尊亲敬祖B.原始信仰C.祛邪止恶D.伦理观念2.端午节的恒定主题是:()( C )A.避瘟B.吃粽子C.纪念屈原D.划龙舟3.在商业民俗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是:()( B )A.行商B.集市C.坐商D.马帮4.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为()( A )A.幌子牌匾B.固定摊位C.营业时间D.专营商品5.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是:()( A )A.聚族而居B.设有堂屋C.设有神龛D.设有照壁多选题1.我国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即:()( ABC )A.师承关系的系谱性B.技术传授的封闭性C.生产活动的神秘性D.师徒关系的亲缘化E.工匠来源的地域性2.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民俗学概论复习
民俗学概论复习篇一: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民俗(Folklore)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民俗的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民俗文化也有其整体性与系统性。
在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类民俗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与促进的有机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第二节民俗的基本特征一. 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性,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集体性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也决定了民俗的价值取向,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二. 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民俗的纵向延续性。
三. 扩布性: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即民俗的横向传播过程。
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
四. 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民俗学复习资料
民俗学复习资料一、民俗学的定义民俗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中惯常的行为和习俗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社会集体中所共享的价值观、信仰系统、节日庆典、生活方式、物质文化、口头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民间艺术、民间信仰、传统婚嫁、葬礼习俗等。
二、民俗学的历史发展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对民间传统进行观察和研究。
在19世纪,民俗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欧洲得到广泛发展。
20世纪,民俗学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三、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
实地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身参与并观察民俗活动,了解其历史渊源和传承方式。
田野调查则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与当地人交流并记录相关习俗。
文献研究是指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来了解民俗活动的起源和发展。
比较研究则是通过对不同地区和文化群体的民俗活动的对比分析,寻找其共同之处和差异性。
四、民俗学的重要理论在民俗学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被广泛应用。
其中包括符号学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等。
符号学理论认为民俗活动中的符号和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对这些符号和象征的解读可以了解民俗活动的内涵。
功能主义理论则认为民俗活动是社会文化系统中具有特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人类学理论则强调研究民俗活动时应考虑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进程。
五、民俗学的应用领域民俗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对于了解和保护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记录民俗活动,可以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其次,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对于地方政府和旅游业者来说,了解当地的民俗活动可以。
民俗学考试
民俗学考试民俗学考试资料参考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无第三章(服饰民俗)1.冠:冠是贵族通常所戴的头衣,冠的主要作用是把头发束住,同时也是一种装饰。
(冠是贵族身份和成年的标志,该冠而不冠即为非礼。
)男子长到20岁时,要举行加冠之礼,同时取字,意味着从此成年,可以外出谋事做官了。
2.冕:冕是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一直沿用到明代。
冕由綖、旒、纩、紞等组成。
周代以旒的多少区别贵族的等级。
魏晋后,皇帝的冕才准有旒,冕旒成了皇帝的代称。
3.弁:弁也是贵族戴的头衣,它是用几块鹿皮拼接而成的,样子类似瓜皮帽,在皮块衔接处还缀有五彩玉石。
皮子是白色,叫皮弁;红中带黑,与雀头相似,叫爵(雀)弁。
4.乌纱帽:乌纱帽也是幞头的一种,两脚宽短,外罩漆纱,始于晋代。
唐宋时期,乌纱帽一直流行于官僚阶层,一般百姓很少服用。
明朝,乌纱帽成为法定的官服。
5.蟒袍:蟒袍是官员常用的礼服。
古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
明代文武官员“一品至六品,穿四爪龙”的蟒袍。
6.补服:补服又称补子,为明朝独创,是表示官阶高下的鲜明标志。
补服即在官服的前胸后背各缀一方形补丁。
7.凤冠霞帔:凤冠是指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
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霞帔亦称“霞披”、“披帛”,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明代始为标志命妇品级的服饰,8.瓜皮帽:瓜皮帽又称“六合帽”、“六瓣便帽”,形制象半个西瓜。
瓜皮帽用布帛缝合成软胎,还可以折叠纳入怀中。
9.马褂:褂也称“马甲”,属于满族男子上衣,穿在长袍、长衫之外,便于骑射。
马褂有半袖、短袖,无袖即为马甲,明人称作“背心”,身长均与肚脐齐。
10.顶戴花翎:顶戴是暖帽、凉帽顶上镶嵌的宝石不同品级镶嵌不同的宝石。
暖帽顶上的翎管是用来插花翎的。
花翎即孔雀羽毛。
根据象眼睛一样的彩色斑纹,又分成单眼、双眼、三眼花翎。
民俗学知识点
民俗学知识点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中的民间习俗、传统和风俗等文化现象。
它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节日习俗、婚丧礼仪、民间传说、民间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等内容。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民俗学的知识点。
一、节日习俗节日习俗是民众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遵循的惯例和规定,包括节日的起源、内容、庆祝方式等。
不同的节日习俗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如春节的舞龙舞狮、元宵节的猜灯谜、端午节的吃粽子等。
通过研究节日习俗,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社会风貌。
二、婚丧礼仪婚丧礼仪是民间举办婚礼、丧葬等仪式时所遵循的规范和习惯。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婚丧礼仪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人们对婚姻和生死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比如,闽南地区的婚礼上要唱“茉莉花”,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丧葬礼仪中,北方会有烧纸、击鼓的仪式,南方则有穿素服、头戴白纱的习惯。
三、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和传闻,内容涉及神话传说、民间英雄、灵异传奇等。
各地有各自的传说,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家喻户晓。
传说故事传承了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激发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四、民间音乐舞蹈民间音乐舞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歌舞表演,反映了当地的生活风情和民俗文化。
比如广场舞、二人转、苗族芦笙等,都是民间音乐舞蹈的代表形式。
这些表演形式不仅具有娱乐性,还承载着民族情感和文化精神,是民众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五、民间工艺民间工艺是人们利用传统技艺和工具创作的手工艺品,包括陶瓷、绣花、剪纸、蜡染等。
这些工艺品传承了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观念,体现了民众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通过研究民间工艺,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工艺水平和文化品位。
六、结语民俗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面广泛,内容丰富。
通过学习民俗学知识点,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民俗学的研究,传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民俗学复习重点
民俗学考试复习重点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2、民俗学: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
民俗学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
3、徽菜:是指徽州菜,它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古徽州)。
后来,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称。
4、《风俗通义》:又称《风俗通》,以考释议论名物、时俗为主,对当时的社会风俗和迷信思想颇有批判,是了解汉魏间社会习俗的重要资料。
《风俗通义》原为三十卷,今仅存十卷,分别为《皇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怪神》、《山泽》,全书包罗广泛,举凡社会生活之方方面面皆有涉及,因事立论,文辞清辨,叙述简明,可资博洽,不啻为一部小百科全书,已初具《三通》之雏形,可谓后世“通书”之祖。
5、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6、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民俗学复习题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民俗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的;三、民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民俗的社会功能:包括教化功能(教育、塑膜的作用)、规范功能(对行为有约束作用)、维系功能(凝聚力和向心力)、调节功能(调剂的作用),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文化模式。
民俗的基本特征? (1)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5)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民俗的分类:1.物质民俗:包括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民俗 2.社会民俗,包括家族、村落、自由职业者的岁时习俗,人生礼仪等 3.精神民俗,包括民间信仰、巫术、禁忌等 4.语言民俗,包括神话、传说、歌谣、谚语、民间艺术等。
民间:指民众中间,它对应官方而言。
概而言之,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以称作民间。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集体习惯。
民间文化:指的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传统色彩的文化民间文化的构成:民俗、民间艺术、民间口头文化文化遗产的形式:一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民俗学:是从民俗学角度展开的对于艺术活动的阐释,并探索艺术活动与民俗整体内在关联的学科。
生产贸易民俗: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生产贸易民俗主要的特征:地域性、季节性、功能性(使用)、科学性记住这个:生产贸易民俗特征地域性:民众在进行物质生产所形成的习惯,依附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
季节性:人与自然斗争,受自然现象的规律制约,从而形成随天体运转、气象变化而变化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民俗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俗学概论】复习资料一、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是不死的活化石。
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但不是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
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二、民俗学:以民间风俗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三、民俗学的性质:1、、由于研究范围广,故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与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交叉。
2、是一门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科学,故有独立的学科性质。
四、民俗学的任务:1、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2、当前任务,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使这门年轻的学科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并在大学里独立发展。
3、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五、民俗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2、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或社会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3、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4、扩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也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5、稳定性,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6、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又称为模式性7、规范性,协调生活,调整观念和行为8、服务性,服务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协调民众心理满足其审美的需要六、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民俗学复习大纲
i.民俗学复习大纲2.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学?3.什么是人文科学?什么是社会科学?二者的区别联系?4.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方面?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1年、2003年和2005年命名了三批世界非物质遗产,共90项,6.其中中国有4项,分别是哪些?7.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是哪个国家?8.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理解,代表性的有哪四种?9.什么是民俗事象、文化事象?10.民俗事象一般分为哪四部分?11.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12.少数民族有哪些歌节和民俗节日?13.民俗有哪些基本特征?试例举并加以简要说明。
14.什么是民俗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15.什么是民俗的集体性特征?16.什么是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特征?17.什么是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特征?18.什么是民俗的类型性?什么是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19.我国民间传统三大节分别是哪些?20.关于春节起源、名称、由来及其习俗?21.宋代王安石《元日》诗表现的传统民俗节日是?诗中提到了哪些民俗活动?22.关于中秋节起源、名称、由来及其习俗?23.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和传说有哪些?24.目前世界最长的史诗是哪个民族的?名称是?25.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名称、由来及其习俗?赛龙舟的民俗活动起源?26.关于重阳节起源、名称由来及其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表现的民俗节日是什么?提到的民俗活动是?27.被称为中国“女儿节”的传统节日是?28.乞巧节的时间及民俗活动是?29.涉及民俗节日的文学作品(诗、词)有哪些?30.关于寒食节的由来?31.民间汉族的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农历时间是?中元节的民俗活动是?32.十天干十二地支分别有哪些?33.什么是悬棺葬?34.民俗的五大社会功能分别有哪些?35.什么是民俗的教化功能?36.什么是民俗的规范功能?37.什么是民俗的维系功能?38.什么是民俗的调节功能?什么是民俗的审美功能?39.中国民俗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三个阶段是?40.物质生产民俗包括哪些?41.二十四节气分别是哪些?其中八节分别是?二十四节气是属于物质生产民俗中的哪一类?42.什么是农业禁忌?农业禁忌的意义是什么?43.中国古代传说中是谁发明了网罟?44.被称为“百工五法”的分别是哪些工具?45.列举中国传统行业的祖师神?46.解释祖师崇拜?47.理解:“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各守其业,天之鉴也”48.中国传统商业有哪些形式?49.解释:集市50.古代货币一般叫什么?51.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2.解释:赵公明、庙会53.为什么说庙会是中国民间风俗活动最集中的场所?54.解释:物质生活民俗55.物质生活民俗包括哪些方面?56.法国社会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著名的烹饪公式是什么?怎么理解?57.“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意义是什么?58.请谈谈你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完整word版)民俗学期末复习提纲
民俗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如何理解民俗学?(总论部分)1.民俗学兴起的历史1.1民俗学在国外1.1.1folklore。
民俗学(folklore)一词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民”(folk),另一个是“俗”(lore)。
从字面上解释,folklore的意思是“民众的知识”。
这一次是由英国考古学家Thomas 于1846年首次提出。
从此这一学科风靡全世界。
1.1.2民俗学的产生。
民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发端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
早期代表是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在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搜集民间故事,寻找德国的文化和传统。
1812年出版的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故事》,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1.1.3民俗学在各国的发展。
1831年世界第一个研究民俗学的学会——芬兰文学学会成立。
1878年,英国民俗学会成立,并创办了第一份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
1.2民俗学在中国1.2.1中国民俗学的发端。
中国民俗学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
1912年,中文的“民俗学”(folklore)这一概念和名称首次被周作人在他的《童话略论》中介绍到了中国。
1.2.2中国民俗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北京大学开创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先河。
1918年2月1日,《北大日刊》有《校长启示》——现代意义上民俗学的开端。
1923年,“北京大学风俗学会”成立。
2.民俗的定义民俗是某一民众集团共同传承的生活惯习。
说的再通俗点就是民众的生活方式。
3.民俗的特点3.1集团性。
民俗是“任何民众中的某一个集团”对自己风俗的认同感,需要被广泛地接受。
“民”不是固定的部分人,一个人可以组成很多集团,心理上集体一致的认同感。
3.2传承性。
民俗不同于流行时尚,它需要时间的沉淀。
“传承”的时间长度,是没有一致的标准的,主要取决于该集团成员的心理认同以及职业民俗学家有理由的界定。
3.3民俗的动态特点。
“官方—非官方”民俗倾向于非官方;“正式—非正式”民俗则倾向于非正式;“上层—下层”民俗倾向于下层;“书面—口头”民俗倾向于口头;“个人—集体”民俗倾向于集体,“当代—传统”民俗倾向于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2.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3.社会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民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本身的结构和社会过程,如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对于社会现状的关切;民俗学则主要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社会生活,只对具有传承性的,反复出现的生活模式及相关的精神现象进行探究。
换句话说,社会学的视角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剖,民俗学的视角侧重于对传承性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
民俗学的任务是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是一门“现在的”学问。
4.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本质特征);传承性和扩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类型性;规范性和服务性。
5.四大著名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6.民俗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规范功能(民俗是一种软控制,但却是最有力的深沉控制);维系功能;调节功能(婚礼上的“闹房”)。
7.中国民俗分为史前,古代(汉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和近现代(整个中国民俗的体系,正在经历急剧地引进,斗争,分化,改组,融合等过程,向新的现代化的,既以中国传统特色为主又兼有国际性的民俗体系蜕变)。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1.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特征表现在:地域性,季节性,功能型,科学性。
2.农业民俗:是伴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
主要体现在: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卜农事丰歉,祈福的习俗;农业禁忌,祭祀的习俗;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农业生产过程习俗;农业娱乐风习(“九曲莲灯”)。
3.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主要体现在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条件,是产生同类民俗的自然因素;狩猎,游牧的禁忌,祭祀习俗;狩猎,畜牧生产过程的民俗;渔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特征;渔业海上占验习俗;渔业生产操作习俗;渔业禁忌及祭祀习俗。
4.工匠习俗:各行各业的工匠,数千年来代代相传,在生产技艺方面精益求精,在技术传授方面讲究师承,且有各自不同的行话和禁忌,形成了很有特色的行业习俗。
5.工匠的技艺传承:“百工五法”是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中最杰出的创造。
——“以方为矩,以圆为规,直以绳,正以悬,衡以水”营造寺庙,庙宇和宫殿的木匠在古代叫大工,是水平最高的。
代表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技艺之最的榫卯结构和展现我国建筑艺术风格的斗拱和飞檐,正是中国木匠技艺传承中最精华的部分。
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画人:立七,坐五,盘三,跪四。
6.工匠的行业习俗:一般来说,师傅对徒弟实际上采取的是家长式管制。
职业行话亦称行业话,是各行业工匠为了本行业的技术保密,内部交换想法或其他特殊需要而创造,传承的一种同行用语,外行人很艰难明白其中含义。
祖师崇拜是工匠民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木石匠鲁班,铁匠李老君,酿酒匠杜康,油漆匠普安和尚,画匠吴道子)特点:师承关系的系谱性;技术传承的封锁性;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7.商业和交通民俗:集市-北方叫集,江南叫市,两广叫墟,云南叫街子,川黔叫场。
骡马市上的牙子——相当于中介。
“袖里吞金”——在袖子里说价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1.作用:除了民俗的四大功能外,还有满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饮食(日常饮食:蒙古族的红食白食,节日食俗:过年时的十二碗菜的不同寓意,祭祀食俗:端午吃粽子,待客食俗:傈僳族的“双人酒”和特殊食俗:鄂伦春族出猎前喝热熊油)八大菜系(京菜,川菜,粤菜,鲁菜,湘菜,苏菜,徽菜,闽菜)3.服饰分类:衣着,附加装饰物,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或日常用品。
五个构成要素:质,形,饰,色,画。
体现的社会观念: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求吉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概念的载体。
变化的原因:各族间的文化交流;生活条件,社会观念的改变。
4.居住建筑共性特点:聚族而居;房屋样式大体相同;城镇附近有长亭无旅社;民房低于官府;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在居住建筑民俗中随处可见。
(讲究风水)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各种形成稳定互动关系的人们共同体,例如家族(家支制度),行会(祖师爷),帮会(青帮),钱会,秘密宗教(白莲教)和庙会组织。
第五章:岁时节日民俗1.概念: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节日。
2.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自然崇拜;灵魂崇拜(节日中的祭祖习俗使血亲家庭内部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成为中国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迷信,禁忌,巫术观念等。
(如果说原始信仰是节日风俗产生的土壤和温床,那么,祈望人寿年丰则是岁时节日的人生寄托,是节俗形成的原发性动因)3.影响节俗发展与演变的因素:神话传说的嵌入;上层统治者的参与与提倡;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宗教的渗透;各民族节俗的融合。
4.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内容和功能由单性向复合性发展。
5.节日,本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生活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一种休整日。
如果天天过节,闹得人们不堪重负,那也就失去了节日本来的意义了。
第六章:人生礼仪1.概念: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
人生礼仪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
人生礼仪一方面连结寻常百姓的人生追求和需要,一方面连结着受儒家文化支配的传统价值观念。
2.作用:规范人生,统一教化。
3.诞生礼:求子(向神灵祈子,由旁人送子,性器崇拜与性行为模仿巫术)——孕期(孕期禁忌,孕期馈送,接生方式)——庆贺生子(满三,满月,周岁)4.成年礼仪的类型:与婚礼相结合的成年礼;与幼子养育习俗相结合的成年礼;相对独立的成年礼。
成年礼发生变化的原因:农业社会组织形式的制约;对教养过程的日渐重视。
8.婚礼:包括一般的婚姻形态,抢婚,童养媳与指腹婚,冥婚,入赘婚,转房婚,典妻,不落夫家,表亲婚9.葬礼:程序——初终,设床,沐浴更衣,报丧,大敛,选择墓地及落葬日,分类:让死者回归大自然(土葬,水葬,天葬,树葬);保护尸体以求灵魂不死(墓葬,塔葬,悬棺葬);弃其朽肉,让灵魂脱离尸体而再生(火葬,瓮葬)第七章:民俗信仰1.概念:民俗信仰有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2,信仰对象:灵魂(哈尼族的十二个灵魂),自然神(山神,水神),图腾(仡佬族的葫芦图腾),生育神(送子娘娘,女娲娘娘),祖先神(苗族的央母),行业神(工匠神鲁班)。
3.信仰媒介:巫(汉族的问仙),祭祀(由男的担任,商代的祝,彝族的毕摩,纳西族的东巴,水族的鬼师,布朗族的占布,基诺族的寨公),术士(风水先生,算命先生)——巫的职能:预测人命运的好坏;主持祭祀活动;驱疫求吉巫术;主持人生礼仪;主持神判,处理纠纷。
4.民俗信仰的不基本特征:民俗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民俗信仰具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闭性;民俗信仰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民俗信仰具有较大的渗透性;民俗信仰有俗信化趋势。
第八章:民间科学技术1.二十四节气:大寒,小寒,雨水,立春,春分,惊螫,谷雨,清明,小满,立夏,夏至,芒种,大暑,小暑,处暑,立秋,秋分,白露,霜降,寒露,小雪,立冬,冬至,大雪。
2.风水术是一种以地理知识为基础,吸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以及龙脉,望气,三才,生气等思想创造的一种相地术。
3.民间工艺技术:分类:织绣(四川蜀锦,杭州织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少数民族的瑶锦,壮锦,苗锦;湘绣,苏绣:‘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双面绣“小猫和金鱼”,蜀绣,),雕塑(甘肃酒泉的夜光杯,翁五章家族的象牙球,广东金漆木雕,广东南雄的竹雕帆船,曲阳汉白玉雕),陶瓷(江西景德镇“青花瓷”,湖南醴陵,山东淄博“宝石瓷”,河北唐山,唐三彩,宜兴紫砂),编织,漆器,家具,金属工艺(浙江龙泉宝剑,安徽铁画“大型铁画迎客松”挂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南京等地的金箔和锡箔,北京景泰蓝。
花丝工艺又称细金),玩具,人造花,工艺画和其他。
4.民间医学:四诊——望,闻,问,切《脉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第九章:民间口头文学(上)1.民间口头文学是民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
可分为三大类: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民间诗歌(抒情的和叙事的长诗,各种歌谣),谚语,谜语;综合叙事,抒情,歌舞,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
2.神话是一种古老的故事体裁,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初期。
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同自然斗争的能力,也限制了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发展。
其最主要的特质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起源的解释。
可分为: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神话:盘古神话,瑶族的密洛陀自然起源的神话:太阳,月亮和星星洪水和人类再敷衍的神话:洪水过后兄妹结婚图腾神话:盘瓠神话神和神性英雄神话:后羿文化起源神话: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3.传说的突出特点是它与特定的自然或社会事物相联系,以明确的这一个人物,地方,史事,自然物或人工物为对象,借以创造多种多样的故事。
可分为:人物传说,地方传说,史事传说,动植物或某些自然现象传说,关于各种风俗,土特产品,民间工艺的传说。
4.生活故事:长工与地主的故事;巧女与呆子的故事;爱情婚姻与家庭内部矛盾的故事;机智人物的故事。
5.笑话:讽刺封建官吏的笑话;讽刺贪心和迷信的笑话;讽刺迂腐无知和虚伪狡诈的笑话;讽刺思想性格怪谬的笑话。
6.多数口头文学在传承过程中发生了种种变化:主人公性格基本定型,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故事数量不断增加,流传地域不断扩大;故事主题或主人公性格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发生了重大转变;故事的中心母题不变,在传承中各种各样的成分不断变化;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故事的情节和母题;故事流传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使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
7.口头讲述是中心环节,讲述活动具有大众性,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讲得动听活泼的。
作为讲述家,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的集散点;他们对故事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形成和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某些故事家对原故事进行了补充,对故事新的传承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口头讲述活动要有听众。
8.如果说神话主要是规范人们的信仰和道德,知道人们的行为和保障社会制度的实行,那么某些传说则主要是揭开历史的帷幕,使人们看到它的庄严和伟大,具有激励人民希望和传播历史知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