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人口普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人口普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学期数学《人口普查》教学设计(精选10篇)四年级上学期数学《人口普查》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口普查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多位数。

教学难点:比较大小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较大的数据,教师板书2.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全国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提问: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小组讨论:1.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2.出示数位顺序表亿级万级个级……..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三百八十万;六百七十八万;四十四万;一千零一万观察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3.让学生读表格里的数4.教师任意出几个数,让学生用分级线的方法来读232000044558412216584412136提问:你们发现这样读数有什么好处呢三、比较数的大小1.比较表格内数的大小2.你是怎样比较的四、巩固新知。

联系实际出示挂图,(1)说说这些国家个各有多少人(2)将这些国家人口数据按大小排列顺序板书设计:亿级万级个级……..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四年级上学期数学《人口普查》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页《亿以内数的写法》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共有32名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新转来两名学生。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较好的接受新知识,在三年级的数学期末检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个别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能跟上教学的进度,这也是班级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人口普查》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人口普查》教案、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对人口普查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据意识,认识数据分析在决策中的作用。
-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真实的全国人口普查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人口普查的历史图片、数据变化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人口普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尤其是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的能力。
-人口数量加减法的运算与应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技能的能力。
-学生将调查数据整理成统计表或统计图,分析调查结果,形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2.理论性作业:
-完成课本中与人口普查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旨在巩固学生对人口普查概念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解。
-结合课本内容和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人口普查意义的短文,要求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3.拓展性作业:
-学生可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普查情况,比较其异同,并撰写一份简要的对比报告。
2.教学过程:
-教师播放与人口普查相关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人口普查这一社会热点。
-视频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吗?它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普查》。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人口普查的概念、目的、意义,以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3课《人口普查》。

本单元主要围绕亿以内的数进行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并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本课主要通过人口普查这一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并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亿以内的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教学难点:(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2)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认识更大的数的第3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亿以内的数,并掌握了亿以内数的写法。

但是,对于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尤其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因此,本课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并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人口普查的调查表格,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张表格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让学生思考人口普查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说出亿以内的数,并强调亿以内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1)教师出示亿以内的数,例如100000000,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读数方法,逐步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口普查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口普查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口普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

2. 使学生掌握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2. 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3. 我国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普查的意义、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人口普查的概念,阐述人口普查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如: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了解人口结构变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

3. 讲解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1)数据收集:介绍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上门调查、网络调查等。

(2)数据整理:讲解数据整理的方法,如:数据清洗、数据分类、数据编码等。

(3)数据分析:介绍数据分析的方法,如:描述性分析、推断性分析、预测性分析等。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人口普查问卷。

(2)让学生收集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5. 讲解我国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介绍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周期、组织机构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的现状。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普查的意义、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7. 布置作业(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人口普查的短文。

(2)让学生调查所在社区的人口状况,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让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

2. 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普查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 人口普查(3)-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 人口普查(3)-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 人口普查(3)-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口普查的意义,了解人口普查的工作过程。

2.掌握准确地数数,使用统计图表记录人口普查结果。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

2.掌握准确地数数。

3.使用统计图表记录人口普查结果。

三、教学难点1.运用数学初步分析各地区人口的增长趋势。

2.学生观察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方便学生填写的人口普查表格。

3.统计图表的样本。

4.数目图形卡片。

五、教学流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生活的小区、家、学校等是怎样建成的?为什么家具市场、菜市场、超市等要在不同地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建公园、体育馆、图书馆?”2.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2. 观看视频1.播放一段介绍人口普查的视频。

2.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视频的问题,以检测他们对人口普查的了解程度。

3. 计数卡片游戏1.将数目图形卡片放在课桌上,学生们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抽取一张卡片。

他们需要数数,然后计算出卡片上的数量。

2.向学生解释如何正确地数数。

例如,数完一行后,要把手指放在下一行上,然后再次数数。

3.让学生自己准备数目卡片,然后找另一个同学数数。

4.让学生将计数卡片的数量记录在表格上。

4. 填写人口普查表格1.向学生展示人口普查表格的样本。

2.让学生同时填写表格,记录他们家中的人口数量。

3.将学生按绘画分组。

4.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如柱形图、饼图)展示他们填写的人口普查表格数据。

5. 总结1.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释统计图表的含义。

2.向学生传达人口普查的信念和愿望。

3.提醒学生不仅要了解人口普查的进展,也要积极参与人口普查工作中。

六、教学评估1.通过每个小组绘制的统计图表来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

2.检查学生填写的人口普查表格是否准确。

七、教学后记人口普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人口普查》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时: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 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关于人口普查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吗?它的意义是什么?”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我们班同学的性别比例”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填写相应的表格。

3. 各小组将调查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口普查的意义和方法。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强调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人口普查的调查问卷。

2. 学生完成作业,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合作探究环节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将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我们班同学的性别比例”等。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够建立数学基础,较好地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并能够较好地选择误差较小的数据来反映实际情况。

3.能够使用图表等工具,对人口普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得到相应的结论,并展示到分享中。

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人口普查》。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学习一些数学基础知识,了解人口普查概念、意义以及制作人口普查表的方法。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学习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到相应的结论,并将其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过程
自我导入 (5分钟)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本次课程内容。

学习内容 (30分钟)
1.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10分钟)
通过比较举例,引导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并明白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制作人口普查表 (15分钟)
引导学生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并通过实际情况进行演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3.数据分析和分享 (5分钟)
安排学生对制作好的人口普查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分享方式让学生将所得到的结论分享给其他同学。

总结 (5分钟)
通过对本次课程所学习内容的回顾,让学生明白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拓展实践
在课后或是下次课程中,可以补充练习,加深学生对人口普查的理解,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评估
可以分别从人口普查概念和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分数,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反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主题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数写数的良好习惯。

2.经历自主探索大数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况的思维能力。

3.密切大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借助数位顺序表探索大数的读法和写法,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同桌合作、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检验学习目标1、2、3的达成情况。

【学习内容】人口普查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生活中更大的数和认识了十进制数位顺表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大数的正确读、写方法,这为后面大数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安排了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借助数位顺序表探索大数的读法;第二个问题是借助数位顺序表探索大数的写法;第三个问题是总结交流大数的读、写方法。

这几个过程都需要借助数位顺序表来顺利完成,并且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达到能正确读、写大数的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过大数,但是对大数的正确读、写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读数和写数过程中会容易混淆,学习本课需要对顺位顺序表非常熟悉,会正确划分数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数级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区别。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看一看,读一读(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数位1370536875人,下面是部分地区的普查结果,你能读出这几个数吗?2.我的思考:怎样读数更快速方便3.交流讨论:(1)说说自己的想法(2)全班交流4.同桌交流:相互读一读全国总人口数。

教师活动11.从人口普查事件引出生活中的大数。

2.鼓励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认识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掌握制作条形图和饼图的方法,学会用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
(3)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举例:
-通过实际的人口普查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强调数据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口普查》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数据观念:通过人口普查实例,让学生感悟数据的现实意义,形成数据观念;2.探索能力:在整理和分析数据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3.逻辑思维:通过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4.应用意识:将所学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对应章节为《数据处理》单元中的“人口普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人口普查的意义,学会通过简单的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作用;2.学习制作简单的条形图和饼图来展示数据;3.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如何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班级或家庭的人口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人口普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口数据,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口普查》 教学设计

《人口普查》 教学设计

《人口普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和目的。

2、使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作用。

(2)掌握人口普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普查数据。

(2)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普查方法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流程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人口普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人口普查的理解。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进行人口普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2)提问学生对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人口状况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介绍人口普查的定义和意义,强调其对国家制定政策、规划发展的重要作用。

(2)讲解人口普查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的历程。

(3)详细阐述人口普查的内容,包括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方面。

(4)说明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流程,如普查对象的确定、普查表的填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人口普查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保证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人口普查结果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案例分析(1)展示一个具体的人口普查案例,包括普查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5、实践操作(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进行一次小型的人口普查。

(2)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简化的普查表和一些模拟的居民信息。

(3)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普查表的填写和数据的收集。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前言人口普查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状况的一种方式。

在数学课上,通过人口普查可以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方法。

本教案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为例,设计了一节人口普查主题的数学课,并通过多种教学法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方法;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数据展示形式。

3.情感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

2.难点:数据的分析能力及数据展示形式的确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对社会的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25分钟)1.学生分组自主学习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数据的展示方法。

2.学生可借助教科书、网络资源等多渠道获取信息,提高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3.学生要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合作探究(2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人口普查,并对数据进行整理,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展示。

2.学生可借助Excel或其他工具,将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3.学生要体验人口普查的过程,培养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四)展示与评价(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处理结果,互相比较、交流和评价。

2.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数据展示形式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五)巩固和拓展(10分钟)1.教师对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的小结,强调人口普查的重要性,总结数据展示的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数学课以人口普查为主题,既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其他一些问题,如数据不准确、图表不合理等。

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通过小组补充数据,提升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操作计算;3.学生能够通过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解释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教授如何利用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教学内容1.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3.如何利用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将演示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介绍了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以便让学生对人口普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人口普查?2.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3.我们在人口普查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步骤二:教授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板书上简单地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和统计等。

然后给学生一个实际的例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得出人口普查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步骤三:练习题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题,供他们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如下:假设一个城市共有10000人,其中年龄0-6岁的人有1500人,7-12岁的人有2000人,13-18岁的人有2500人,19-35岁的人有3000人,36岁及以上的人有1000人,那么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有年龄段人口之和为多少?2.19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有多少?3.12岁及以下的人口数量有多少?4.不足19岁的人口数量有多少?5.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分别是多少?步骤四:总结教师在板书上总结课堂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是什么?2.在人口普查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3.如何正确地进行人口普查?教学评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人口普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人口普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人口普查》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

2.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掌握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据整理和分析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人口普查相关资料、数据整理表格、PPT等。

2.学生准备:计算器、笔记本、调查问卷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我国人口有多少吗?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呢?(二)新课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和普查方法。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份关于学校班级人口普查的问卷。

2.各组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3.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表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整理数据的过程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普查,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人口普查?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整理的数据提出一个研究问题。

2.各组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呈现。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分析数据的过程和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普查和数据整理分析,谁能告诉我这些数据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数据解决问题,如制定班级活动计划等。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一个班级活动计划。

2.各组分享活动计划,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感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经过前三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人口普查和数据整理分析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学目标•学会通过编制表格和图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人口普查的数据。

•意识到人口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尊重人口多样性的态度。

•理解并掌握调查问卷的基本用途、制作和应用方法。

•能够简单地预测数据的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编制表格和图表的目的。

•掌握制作简单调查问卷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调查数据制作合适的图表和表格。

•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今天我们要学习人口普查的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人口的结构和分布情况,比如,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男女比例、来自哪些地区等等。

这些信息对于城市规划、治理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因此,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活动设计活动1:制作调查问卷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们了解问题的设置和答题方式。

然后,让学生们重新组织一份问卷,让学生们想一下,都需要了解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可以被简单描述或者量化,然后制作出一份调查问卷。

活动2:数据收集老师让学生们将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拿到街上去收集数据。

收集完数据后,老师让学生归纳问卷中的问题,告诉学生需要将问题归类,以便于后面的展示和分析。

活动3:数据整理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回到教室后,按照老师的指导,开始整理和比对数据。

如果有重复的数据,则需要进行筛选和合并,以此去除重复的数据。

活动4:数据表格和图表的制作老师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展示给学生如何通过编制表格和图表,描述数据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表格和图表。

活动5:预测数据规律在完成数据表格和图表制作之后,学生们要利用数据规律,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并且讨论人口普查数据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应用。

3.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问卷、图表等手段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及预测数据规律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让我们发现了人口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掌握了尊重人口多样性的态度。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篇1说课内容:《国土面积》这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第6——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人口普查》是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第三节课,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二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学习万以上的大数。

《人口普查》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数位顺序表及更大的数的基础上学习大数的读写。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

2.情感与态度:经历自主探索大叔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的思维的能力。

3.解决问题:密切大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

教法学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我综合运用采用主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x;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基础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人口普查"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人口普查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重点: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人口普查数据表格。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配备计算器、铅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和结果,引发学生对人口普查的兴趣。

2. 基本概念:向学生讲解人口普查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3. 方法与步骤:详细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操作过程。

4. 数据整理:让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整理一份人口普查数据表格,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人口普查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某省的总人口数。

答案:某省总人口数为X万人。

2. 作业题目: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某市的人口密度。

答案:某市的人口密度为X人/平方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否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口普查在国家和地方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未来人口普查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口普查》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方法。

本章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人口普查的概念、人口普查表的填写、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人口普查结果的分析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人口普查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此外,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知道人口普查的目的。

2.学会填写人口普查表,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2.人口普查表的填写方法。

3.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人口普查结果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和过程。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写人口普查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人口普查实例,让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如人口普查表、人口普查数据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准备小组讨论的场地和环境,便于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普查的宣传短片,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核心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个小型的人口普查任务。

四年级数学教案 人口普查-全国获奖

四年级数学教案 人口普查-全国获奖
15、脱离了数位顺序表你还会写吗?请拿出练习纸来,写一写。
16、展示写数,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快速判断写得对不对?同桌互相检查。
17、归纳总结写大数的方法。
18、考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FLASH练习题)请你来写一写数。
生回答
打开电脑,点开学习资源一,了解“人口普查”
看课件,观察人口大数
数位顺序表
还有数级
2、打开平板电脑,进入学习资源一,来了解一下。(进入电脑中的学习资源)
3、人口普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它对于国家管理以及方针、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的人口普查,请看(课件出示)这些人口数就用到了多位的大数。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它们的读法。(板书)
4、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今天老师要请出一位老朋友来帮帮我们,你们看,他来了!(课件出示)它是谁呀?除了有数位外还有什么?从右到左分别是――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小学数学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也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他们的思维已以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这一切都为学好本课,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归纳总结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学习习较好,掌握了现代化平板电脑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学习积极性高,求知欲强烈,想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微机室的学习环境,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平板电脑的使用、镜像投屏的应用,增强自主性、实效性。八、教学过程Fra bibliotek教学过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人口普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2.学习使用简单的调查问卷进行人口普查;3.学习对数据的归纳和分析,了解数据的统计意义。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PPT、教学设计、录音笔、调查问卷、铅笔、笔记本;2.学生:学生纸、铅笔、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探究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

同时,介绍本课涉及到的人口普查数据的简单分析。

2. 巩固课前知识请几名学生出来,把最近学习的数字填空题完成。

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回顾前面数学学习的知识点,也可以检测学生对数字的掌握程度,为后面的课程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学习调查问卷1.通过视频演示和教师讲解,学习简单的调查问卷,以及基础的电话调查。

2.阐述调查问卷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对人口普查的影响。

3.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练习设计自己的调查问卷,最后搜集整理数据。

4. 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简单的图表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其中,可以针对一些常用的数据图表进行介绍和分析,如柱形图、饼状图。

5. 拓展思考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人口普查数据对国家和人民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普查对国家和人民的意义。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分析。

在课程中期,结合例子和图表,给学生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含义,为以后更复杂的数据处理打下基础。

同时,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能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调查问卷和数据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参考A、香港约有六百七十八万人。 B、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
C、火箭每分钟至少约飞行四十七万四千米。
2知识迁移:“亿以上数的写法”。(略)
教 学 过 程
三、练习提高,生活运用(约10分)
基础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的数”时已经有了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各种媒体上接触到一些较大的数。因此,在学习本内容时,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中收集一些大数,并让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爷可以收集一些数据进一步向学生说明。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全国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
活动2:1、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
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
生:(胸有成竹,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信息的基础上,将注意力转移到探索新知上。)
师: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学习:
温馨提示: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是: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倾听对话。
新课程提出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新课程提出的“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者
组 长
第1 周 3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 8册第1单元P 6—P7 《 人口普查 》
教材分析:
学习反馈:
知识:
能力:
情感:
再教设计
板书设计
人口普查
440000读作:四十四万
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在各级中间的0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个零.
拓展练习:先读一读,在用线连起来。
96720000 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1200000080 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60800070 一百二十亿零八十
综合练习:
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并在全班金星交流。
四、归纳整理,总结提升(约3分钟)
谈自己的看法,及收获!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举:
遗憾之处:
C、某市企业纳税额约 10990069000元。
因学生已有“亿以内的数”的读法的经验,所以此时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观察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在读数是我们按照四位一级,用分级线把它分开,然后再读,比较容易和准确
让学生读表格里的数
活动3:三、探索多位数的写法。
1、“亿以内数的写法”。
可以让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学习方法同“亿以内数的读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①、请你结合数位顺序表试着独自将这些大数读出来。②、把你的读法读给同伴听。
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汇报学习结果: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适时给予补充与总结。
2、知识迁移:“亿以上的数”的读法。
教师出示数据:
A、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
B、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约25分钟)
活动1:尝试学习,探索多位数的读法。
1、“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大数,结合数位顺序(出示数据,如下)同学们会读这些大数吗?
a、某公司年生产额达:6780000元。
B、北京市约有 13820000人。
C、天津市约有 10010000人。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
情感、态度:3、在学习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约2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各种媒体中接触到一些较大的数,请大家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大数的信息与同伴互相交流。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较大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