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全套小学美术教案(绝版112册)
![人美版全套小学美术教案(绝版112册)](https://img.taocdn.com/s3/m/820393bba45177232f60a2fe.png)
人美版第一册美术教案(一年级上学期)一、《让大家认识我》教学重点: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教学难点: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课业类型:工艺制作教具准备: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纸二、《看谁涂得更好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教授绘画时的一些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的绘画材料及其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业类型:绘画教具准备:线描范图、绘画材料、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水彩纸、水粉纸、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三、《滚动乐园》教学目标:(一)通过感知活动,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共性;(二)在游戏中教会学生观察和会提出问题,能用绘画工具大胆地表现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地有趣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二)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课前准备(一)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各样能滚动的物体,水彩笔、油画棒;(二)教师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实物等。
(一)导入新课(二)联想观察(三)对比感受(四)感知体验(五)观察联想(六)欣赏作品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七)愉快表现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
四、《泥巴真听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泥巴真听话”是对泥土性能、气味、特性的体验,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尝试并掌握几种玩泥的基本方法。
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以及泥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欣赏泥塑艺术作品。
(二)能力目标学生初步了解泥塑艺术及泥塑创作步骤;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泥塑的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分类;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协作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索感知泥性,归纳玩泥的几种方法。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动物的脸 ▏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动物的脸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58f1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9.png)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动物的脸 | 人美版本部分为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0课《动物的脸》的教案,适用于人教版。
通过本课,学生将学习绘制动物的脸,了解动物特有的表情和特点,提高绘画技能和艺术素养。
教学目标1.知道绘制动物的脸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2.能够绘制熊猫、老虎和猩猩的面部特征;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绘制动物的表情和面部特征;2.对比和理解不同动物的面部特点。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三张不同的动物图片,包括熊猫、老虎、猩猩;2.教师准备黑、白、红、黄、绿五种颜色的彩色笔。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动物的脸,能够想到哪些表情和特点,让学生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动物的表情和音效引起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第二步:讲解教师介绍动物的几种常见表情和特征,如熊猫的黑白眼圈、老虎的狰狞表情、猩猩的肌肉强壮等。
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比对不同动物的特点。
第三步:实践教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动物图片,选择一种进行绘画。
先用铅笔轻轻画出所选动物的边缘轮廓和骨骼线,然后用彩色笔进行上色。
重点把握动物的特征,如熊猫的黑白眼圈、老虎的纵条、猩猩的肌肉线条等。
第四步:分享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一下自己绘制过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彼此的艺术背景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动物脸部绘画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动物特有的面部表情和特征,而且提升了其绘画技能和艺术素养。
同时,本教学还注重了学生的交流和分享,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教师还可以加强课后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提高绘画能力。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10课 头饰设计 ▏人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10课 头饰设计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4bf1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6.png)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 第10课头饰设计 | 人美版教学背景•年级:小学二年级•班级:人美版•学科:美术•单元:头饰设计•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不同种类的头饰2.能够观察、分析头饰的形态、颜色、品质等特点,掌握设计头饰的基本要素3.能够通过设计,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头饰,观察、分析头饰的形态、颜色、品质等特点,掌握设计头饰的基本要素•难点:如何通过设计,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头饰1.老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多种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头饰,让学生认识各种头饰,并用简单的语言对其进行介绍。
2.学生观察、分析不同头饰的形态、颜色、材质等特点,互相交流、讨论。
第二步:设计头饰1.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设计一款自己喜欢的头饰,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质、颜色、形状等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画出草图,确定头饰的基本要素。
3.学生根据草图制作头饰样板,老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三步:展示头饰1.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头饰,并对其进行介绍,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设计过程。
2.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头饰。
教学评价1.通过介绍各种头饰,学生对头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设计头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头饰展示,让学生学会了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
4.通过头饰评价,学生学会了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设计作品,培养了他们的友好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总结头饰设计是一次有趣、创意性强的美术课,通过介绍与设计头饰,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美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了设计的乐趣和美的创造力。
第10课《自行车局部写生》(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0课《自行车局部写生》(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2374fb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6.png)
第10课《自行车局部写生》(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行车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自行车的结构及组成部分2. 自行车局部写生的技巧和方法3. 线条、形状、色彩在自行车局部写生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局部写生的技巧和方法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表现自行车的美感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自行车模型、图片、多媒体设备2. 学具: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画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自行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及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组成部分,如车架、车轮、车把等。
3. 讲解自行车局部写生的技巧和方法,如观察角度、线条运用、形状把握、色彩搭配等。
4. 示范自行车局部写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表现自行车的细节,如车架的线条、车轮的形状、车把的色彩等。
5. 学生练习:让学生选择自行车的某个部分进行写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的结构及组成部分2. 自行车局部写生的技巧和方法3. 线条、形状、色彩在自行车局部写生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行车的局部写生,要求线条流畅,形状准确,色彩搭配和谐。
2. 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自行车,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自行车的美。
八、课后反思一、观察角度的选择在自行车局部写生中,观察角度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行车,如正面、侧面、俯视、仰视等,以发现自行车在不同角度下的美感。
例如,从正面观察自行车,可以看到车架的线条和车轮的形状;从侧面观察,则可以注意到车把的长度和车座的倾斜度等。
通过多角度观察,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行车的结构,为绘画打下基础。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生日用品的联想 ▏人美版(10)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生日用品的联想 ▏人美版(10)](https://img.taocdn.com/s3/m/9a68b973102de2bd960588f8.png)
二、探讨联想的方法三、指导写生四、角度联想五、拟人化1、了解生活日用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日用品,老师考考你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种类的日用品?洗漱用品、炊事用品、家居用品……2、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一猜!请你根据老师展示的图形,说说你都想到了什么?比一比,谁想的又多又有趣。
你是通过什么猜出它的名字的?—形状3、观察日用品的外形,找到联想的依据。
出示PPT课件:手套和手套变成的水壶,分别勾画手套和水壶的外形,引导学生观察两张图片中的物品有什么相同。
板书:联想的依据——形状。
4、组织学生小组探究联想的方法(1)教师拿出做好的模具,请同学猜一猜是什么?(2)试一试,画出你喜欢的生活日用品的外形。
(3)请同学们相互欣赏一下。
1、教师写生示范。
用准备好的模具引导学生绘画日用品的外形。
2、组织学生限时写生,时间为4分钟。
3、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辅导学生写生作品的外表、细节和组织画面。
4、用剪刀或者手撕的方式剪出物品的外形。
5、引导学生相互欣赏、互相学习。
1、同一角度联想。
同学们看到这个草帽你能联想出什么?出示一件学生作品:梨子、雪人。
板书:添加、省略2、不同角度的联想教师将草帽变换一个角度,指导学生学习联想方法。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次你又联想出了什么?板书:变换角度出示图片,观察拟人化的茶壶和茶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日用品。
学生根据看到的图形进行联想:球拍、鞋子、齐子、电饭煲、勺子、钥匙等。
引导学生发现手套和水壶的外形一样,了解外形是引发联想的关键。
仔细观察教师示范,学习写生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写生。
1、抓住外形特点,画出细节部分;2、注意组织画面,进行裁剪。
学生举起作品,互相欣赏。
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草帽产生的视觉变化引发联想,并将自己之前的写生作品进行转动联想。
学生发现拟人化也是联想的一种方式。
联想六、情景化联想七、教师演示创作八、艺术实践九、展示评价十、扩展延伸现它们和生活中的日用品有什么不同。
板书:拟人化看来联想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你是否勤于观察和思考。
第10课色彩的色相(教案)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10课色彩的色相(教案)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b28484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b.png)
第10课色彩的色相(教案)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第10课色彩的色相》是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重点掌握色相的概念和色彩的冷暖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色相,学会运用色彩知识来美化生活。
1.教师准备相关色彩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色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色彩的三要素,重点讲解色相的概念。
3.课堂示范:教师展示绘画作品,讲解色彩的冷暖知识及运用。
4.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艺术家作品:介绍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如梵高、毕加索等,分析他们的色彩运用技巧,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关于色彩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色彩心理学:介绍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如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的心理效应等,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更深层次含义。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资源,监控预习进度。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小学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12aa0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f.png)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案全册教学理念目的:造型·表现: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开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实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运用比照与和谐、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理解一些简洁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展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观赏·评述:观赏、相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绘、分析与探讨等方法,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洁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究: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问、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展筹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全册重难点:重点:1、培育学生科学的视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分析色调的比照,能写生简洁的生活物体透视现象。
2、接着传授中国画笔墨技能,学生进展彩墨画练习;观赏中国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培育民族骄傲感。
3、学习粗浅的手工技法。
难点:1、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和实物中提炼几何体的实力。
2、进步学生彩墨画的技法与概括实力,可以独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画的内容。
3、在手工中培育学生的耐性、细致实力。
教学状况分析:从学生学习习惯分析:该年级段学生表达力强,有自己的独到的想法,生活习惯上比较讲究自我实力表达,不敢落与他后,学习能动性强,上课纪律上比较活泼。
课时支配:第一周: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第二周:20世纪的艺术大师第三周:精细的描写第四周:色调的比照第五周:让色调动起来第六周:台历、挂历的设计第七周:衣架的联想第八周:拼贴添画第九周:我的牙刷第十周:便盒的设计第十一周:在欢乐的日子里第十二周:卡通第十三周:电脑美术第十四周:山水花鸟第十五周:雕塑之美第十六周: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第十七周:昨天、今日和明天第十八周:科学创建生活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内容与目的:1.通过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专题观赏学习,初步理解齐白石的生平。
色彩的对比美术教案
![色彩的对比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31e7777232f60ddcca1c4.png)
色彩的对比美术教案【篇一:《色彩的对比》教案】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色彩的对比教材分析:《色彩的对比》是人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
即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只是完成一幅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的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的色彩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语言组织教学,互动游戏《正反义词》。
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互动,《正反义词》大家都会吧?那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位同学反应最快。
长——、高——、胖——、黑——、同学们表现的很棒,都能快速的答出它们的反义词,那我们现在上课。
二、导入新课2、下面我们在观察两组图片,列举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对比现象,一起来了解对比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
3、那在我们的美术中会有怎样的对比效果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对比》。
三、讲授新课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师: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教师: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曾这样说过:“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那就让我们舞动自己的生命,让它变得色彩斑斓。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多姿多彩的塔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多姿多彩的塔 ▏人美版(北京)](https://img.taocdn.com/s3/m/b382a4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a.png)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多姿多彩的塔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美术课的第10课,内容为多姿多彩的塔,属于人美版(北京)教材。
教学目标1.了解多姿多彩的塔的构造及形态。
2.学习使用彩色过剩、超现实等手法表现多姿多彩的塔。
3.提高画画的意愿和能力。
教学内容任务一:观察多姿多彩的塔1.显示图片:展示塔的多彩图案和构造形态,让学生们观察、品味、感受。
2.引导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想象和表述多姿多彩的塔。
任务二:掌握表现手法1.引入多种表现手法:超现实手法、彩色过剩等,让学生们学会使用不同手法表现多姿多彩的塔,创造属于自己的形态。
2.学生实践:配合教师指导,让学生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画出自己的多姿多彩的塔,互相欣赏、交流意见。
教学方法本节课以观察、掌握表现手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图像教学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实践创作提高学习兴趣。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塔的作品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讲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教学流程时间内容2分钟导入,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分钟展示多姿多彩的塔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3分钟引导提问,让学生表述自己对多姿多彩的塔的印象。
10分钟介绍多种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超现实手法和彩色过剩的用法。
30分钟学生实践创作自己的多姿多彩的塔,交流意见,讲评。
3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表现多姿多彩的塔的构造与形态,并掌握可以使用的表现手法,相信对学生们的画画意愿和能力提高有一定帮助。
同时,通过本课的引导,学生们发掘和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为今后在美术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美术教案:人教版第十册
![初中美术教案:人教版第十册](https://img.taocdn.com/s3/m/ade4fd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7.png)
初中美术教案:人教版第十册作为中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的教学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美感、审美情趣的培养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尤为重要。
作为一本新版的美术教材,人教版第十册的出现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们的青睐。
那么,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呢?如何更好的利用这本教材进行美术教育教学呢?本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详解。
一、人教版第十册美术教材的主要内容人教版第十册美术教材是一本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阶段美术教材。
该教材以“美的辨析和表达”为目的,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学习和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对美学文化的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教材内容包括素描基础、彩色画法、版画、造型综合等四个方面,覆盖了初中美术教学领域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点。
其中,素描基础部分是教材的最基础部分,通过学习素描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画面构思和色彩配合的理解。
彩色画法部分主要讲述颜色的组合与运用,使学生在绘画时能够熟练地运用颜色。
版画部分着重于版画技巧的学习与实践,通过版画创作能够较为深入地领悟深层次的造型语言。
造型综合部分则是整本教材的综合水平测试,通过将前面所学的素描基础、彩色画法、版画等内容综合运用,对学生的造型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二、人教版第十册美术教材的特点1.全面性本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点,使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美术的基础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
2.情感性本教材通过选取具有 expressiveness 的、充满生命力和温情的美术作品,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社会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情感。
3.技巧性本教材注重学生技法的训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逐步熟悉绘画工具和技巧,掌握创作技能,让学生在创作中发掘自我艺术潜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面塑人美版(北京)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面塑人美版(北京)](https://img.taocdn.com/s3/m/74473fd03968011ca200915c.png)
开阔学生思路。
学习面塑技法。
直观演示,更便于学生学习。
明确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层次分明,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
使学生能够有型可依。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
在课前让学生看屏幕,学习面塑知识。
二、导入
1出示面塑作品
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三、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面塑
1师:这是一件面塑作品,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面塑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有关面塑的视频,请大家认真看。
2出示视频
师:我们国家的民俗艺术也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3刚才视频里欣赏了大师的作品,真是形神兼备呀!下面我们再近距离的来欣赏面人汤的作品。看书22页。
师:《古代人物》人物表情、动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衣纹衣饰都刻画细致入微、彩和谐、形象完美生动。
教学设计
课程主题
面塑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授课教师
单元简介或相关领域简介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以动手制作为主的学习课程。通过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面塑的发展历史和造型特点,知道面塑是我国独居特的民间艺术之一。
教材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美术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面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历史、特点。
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活动
1学生:观看、学习。
观看、欣赏。
回答,小狮子,面制作的。
揭示课题。
听讲。
学生欣赏视频,学习面塑的发展史,流派等。
看书22页。
欣赏艺术家的作品。
答:人物
学生欣赏书中作品,了解更多的面塑题材。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自行车局部写生》人美版(2023秋)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自行车局部写生》人美版(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d0d3e44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b.png)
在本次《自行车局部写生》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下是我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对自行车这一主题感到好奇,这也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让课程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自行车局部写生》人美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自行车局部写生》人美版(2023秋)
本节课以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10课《自行车局部写生》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特点,观察自行车的局部细节;2.学习写生的基本方,掌握线条、形状、比例的描绘技巧;
1.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把握课堂节奏,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5.设立课后答疑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线条、形状、比例的描绘技巧,并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提高绘画表现力。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自行车局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自行车各部分的功能和美感;
-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比例描绘自行车局部,强调绘画技巧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局部的细节,提高绘画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生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自行车局部写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d331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d.png)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色彩的色相 | 人美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的基本构成,掌握色度的基本概念。
2.掌握色相在调和、对比、接触中的运用。
1.2 教学重点1.色彩基本构成和色度基本概念。
2.色相在调和、对比、接触中的运用。
1.3 教学难点1.色相的运用。
2.对色度的把握。
1.4 教学方法1.通过图片和实物的演示来引导学生了解色相和色度。
2.通过色相调配实验来让学生掌握色相在调和、对比和接触中的运用。
1.5 教学资源1.实物色彩图集。
2.《美术教育课程标准》。
3.班级实验室。
二、教学过程2.1 预习请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并注意色彩运用,为下节课做好预习。
2.2 导入请学生提取自己带来的作品中运用的色相,介绍一下哪些颜色被使用,他们是如何应用的。
2.3 学习2.3.1 介绍色彩基本构成色彩是由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要素构成的。
在三要素中,色相指的是颜色的种类。
例如,红色、黄色、蓝色等等。
2.3.2 介绍色度基本概念色度表示颜色的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
在三要素中,纯度是最难理解的一个概念,即颜色的纯净程度。
颜色要素中纯度高,则颜色看上去非常鲜明、纯净。
2.3.3 介绍色相在调和、对比、接触中的运用1.色相在调和中的运用:调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平衡。
颜色调和通常使用相邻颜色、三色相间、等量混合等方法来交替构成颜色。
2.色相在对比中的运用:对比即总体上颜色的不同,互补对比和同性对比。
3.色相在接触中的运用:接触像是一幅画中单独的一部分,吸引人们注意,产生突出效果。
在这里,颜色通常非常鲜明、纯净,用来产生视觉上的强烈的对比。
示例:想象一下一朵鲜艳的红玫瑰在一大片绿叶的背景下。
鲜明的红色花瓣和青绿色的叶子制造出鲜明的对比,让花朵更受关注。
2.4 操练请学生根据上述教学要点,进行色相调配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色相在调和、对比和接触中的运用。
2.5 课堂实践请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开展画作的绘制,运用上述知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民间面塑 ▏人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民间面塑 ▏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aafd8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0.png)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民间面塑 | 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面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体验面塑的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民间面塑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教学内容面塑简介1. 面塑的定义:面塑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捏、塑、剪、刻等手法制作成各种造型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2. 面塑的历史:面塑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民间,面塑常用于祭祀、庆祝、装饰等活动。
3. 面塑的艺术特点:面塑作品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寓意吉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面塑制作技巧1. 准备材料:面粉、水、食用色素等。
2. 和面:将面粉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揉成面团。
3. 染色:根据需要,将面团染成不同颜色。
4. 捏塑:运用捏、塑、剪、刻等手法,将面团制作成各种造型。
面塑创作方法1. 主题选择: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
2. 设计草图:在纸上画出作品的草图,明确作品的布局和结构。
3. 制作过程:按照草图,运用面塑技巧,制作出作品。
4. 装饰完善:在作品完成后,进行适当的装饰,使其更加美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面塑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3.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1. 面塑技巧的掌握。
2. 学生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面塑作品展示。
2. 学具:面粉、水、食用色素、刀具、纸张等。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面塑艺术的魅力。
小学美术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 第10-1课《故事里的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 第10-1课《故事里的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3d569f83d049649b665843.png)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0-1课《故事里的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
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3、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 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
他们受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对故事中人物有些熟悉,有些不是特别的熟悉,尤其是对这种立体的人物雕塑创作接触也少,增大了学习的难度。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
难点: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创设情趣,引入课题(一)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1、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 - 故事梗概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
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
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
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
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
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
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2、出示观察课件中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
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板书课题:10、故事里的人2【讲授】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 色彩的色相1-人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 色彩的色相1-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1f5f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b.png)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色彩的色相1-人美版课程目标
1.认识色相,可以分辨常见色相;
2.根据色相将颜色进行分类;
3.了解色相对于画面的表现形式;
4.进行创作,使用色相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点
1.色相的概念及分析;
2.色相的分类和表现;
3.色彩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黑板、彩色笔
2.教学PPT
3.水彩颜料、画笔、水杯、白纸(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颜色,并找出相同或不同的颜色;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颜色有这么多种;
3.引入今天的课程主题 - 色相。
2. 讲解(20分钟)
1.讲解色相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各种色相的表现形式;
3.通过画作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色相对于画面的表现形式。
3. 实践(50分钟)
1.让学生自己涂色,提醒他们使用正确的颜色,并合理地运用色相;
2.创作出个人的作品,并在作品中合理地使用色相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4. 总结(10分钟)
1.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的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醒
1.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2.让学生自己创作时鼓励他们发挥创意,不要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判。
参考画作
参考画作1
参考画作2
课后作业
1.利用教学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画作;
2.在作品中有效地运用不同的色相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面塑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面塑 ▏人美版(北京)](https://img.taocdn.com/s3/m/ad489c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0.png)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面塑 | 人美版(北京)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面塑,掌握面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感受面塑的创作乐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一件自己的面塑作品。
3.学会欣赏面塑作品,了解面塑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面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创作一件自己的面塑作品。
三、教学难点1.如何合理运用面塑技巧,制作一件立体的面塑作品。
2.如何进行造型和色彩的搭配。
四、教学内容1.导入在学生还不知道今天要学习的课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猜今天要学什么,增加学生的探究和好奇心。
2.观察面塑展示一些面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并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面塑的特点和基本方法。
3.进行实验老师向学生介绍面塑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方法,并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指示,在面盆中进行面筋、水的搅拌,制作出面团。
然后,老师将面团分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如何制作一个基本的面塑造型,例如花、草、小动物等。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在制作过程中尝试加入自己的小巧思,让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4.评价学生在完成面塑作品后,可以互相交流欣赏,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5.教学总结小结今天学习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撤离教室。
五、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任务的设定,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方法和结果。
2.互动式教学法在面塑实验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并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掌握面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时长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准备1.面团和面塑工具。
2.面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3.黑板、彩笔、PPT。
八、教学后记面塑是一种中华传统手工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面塑实验中,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制作面塑的乐趣,也能够学习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同时,面塑也是一项艺术表现形式,学生能够通过面塑的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课时:2课时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生交流资料:请2~3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介绍)三、引导欣赏: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
他自己很不满意。
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
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
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
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
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
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
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
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故事)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
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篆刻:鲁班门下书法:发扬民族文化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
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5.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四、小结: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课时:2课时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隐性目标: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猜猜看: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马蒂斯擅长什么?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亨利·马蒂斯(1869-1954)法国画家,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青年时代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1895年进巴黎美术学院,从象征派画家莫罗学习,后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并吸取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的表现方法,形式"综合的单纯化"画风,提出"纯粹绘画"的主张,1906年后的作品,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追求装饰和形式感,是马蒂斯艺术的本质。
他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是现代派雕塑的先驱者之一,其雕塑作品追求简洁、结实的风格。
3课精细的描写课时:1课时课业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
难点: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分析:1.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对比: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那一幅更精美?为什么?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3.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三、安排静物写生教师指导作画。
学生完成写生。
四、展评与小结: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
4课色彩的对比(2课时)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学习材料: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
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
一180。
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出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
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课后小结:5课让色彩动起来(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教学准备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介绍画家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
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组讨论小组反馈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纸,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的形象。
三、布置作业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学生作画。
四、展示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小结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
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6课台历、挂历的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1、小组探究学习演示课件或对比观看各种新旧挂历。
2、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
总之,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台历和挂历的外观设计装饰性越来越强,在功能上也越来越讲究多用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深入研究以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介绍中。
我们了解到,挂历和台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4、提问:(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4)如果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设计一款台历,那么你认为哪些时间应当强调出来?三、布置作业1、根据奥运会运动员的需要,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
2、利用现有的纸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进行创新设计。
3、解决问题:(1)创作构思(2)互相启发拓展思路,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3)确定制作方案四、展示作品五、小结7课衣架的联想(1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