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基本过程
请阐述记忆和遗忘的基本特征和记忆的过程
请阐述记忆和遗忘的基本特征和记忆的过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记忆与遗忘:认识基本特征及记忆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记忆和遗忘是不可或缺的心理过程。
简述记忆的过程简答题
简述记忆的过程简答题
记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和提取。
1.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的前提。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2.保持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识记过的材料和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巩固,它是实现再认和再现的重要保证。
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表现为保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3.提取是记忆的第三个环节,分为回忆和再认两种表现方式。
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现出来的过程;再认则是指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护理教育学学科中阐述记忆的基本特征和记忆过程
记忆是人类大脑功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护理教育学学科中,对于学生的记忆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了解记忆的基本特征和记忆过程,对于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记忆的基本特征和记忆过程,并探讨如何在护理教育学中应用这些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记忆的基本特征1.1 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是指信息在大脑中的存储和保留的能力。
患者在护理教育学学科中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持久性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特征。
1.2 编码记忆的编码是指将输入的信息转换成大脑可以识别和存储的形式。
在护理教育学中,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习惯,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知识编码到记忆中。
1.3 整合记忆的整合是指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形成更为完整的记忆网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护理教育学中的知识,教育者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知识体系中。
二、记忆过程2.1 感知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是感知,即接收和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
在护理教育学中,教育者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感知。
2.2 编码感知到的信息需要经过编码的过程,转化成大脑可以处理和存储的形式。
在护理教育学中,教育者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地编码到记忆中。
2.3 存储经过编码的信息被存储到大脑中的长期记忆库中。
在护理教育学学科中,教育者需要通过反复、巩固的训练,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牢固地存储到长期记忆中。
2.4 检索存储的信息需要在需要的时候被检索出来并使用。
在护理教育学中,教育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使学生随时能够检索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护理教育学中记忆的应用3.1 创新教学方法了解记忆的基本特征和过程有助于教育者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编码所学的知识。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记忆与学习(二)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记忆与学习(二)
一、单选题
1. 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A.保持
B.编码
C.提取
D.回忆
答案:B
[解答]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答案为B。
2. 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______
A.编码
B.提取
C.保持
D.加工
答案:B
[解答]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编码——保持——提取。
答案为B。
3. 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是______
A.保持
B.提取
C.编码
D.储存
答案:C
[解答]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答。
记忆与学习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知识考点 P79一、单项选择题: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A)、保持和提取。
A.编码B.回忆C.再认D.遗忘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提取。
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D)形式存储。
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5.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A.视像和声像 B.声音代码 C.语音代码 D.语义代码6.瞬时记忆属于( A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D )A.有效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 1~2B. 20~40C. 60~70D. 70~80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B )秒钟。
—30 C.60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D )个组块。
±2 ±1 C.7±1 ±2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个组块。
±2 ±2 C.8±2 ±2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C )加减2个音节加减2个单元加减2个组块加减2个数字14.在短时记忆中,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 C )。
A.机械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15.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B)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B.声象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A.复述B.视觉编码C.声音编码D.感觉寄存17.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 )A.声象代码B.视像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B)、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应用
第二节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应用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每一过程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一、识记(一)什么是识记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是记忆的起始环节,是获得事物映象和经验的首要过程。
识记效果直接影响着以后的保持、再认和回忆。
因此,了解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效果。
(二)识记的种类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虽然没有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也没有付出特殊的意志努力和采取专门的措施来识记某些事物,但这些事物都自然而然地保留在大脑中,成为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无意识记。
所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都是无意识记的结果。
无意识记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人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的。
在教学中正确组织学生的无意识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地组织和适当地运用无意识记是必要的。
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选择性。
一般情况下,进入无意识记的内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符合人的需要、兴趣以及能产生较强烈情绪体验的内容。
具备这些条件的信息才能进入无意识记,所以,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片面性,单凭无意识记不能迅速获得系统的知识经验。
(2)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识记的目的性决定了识记过程是对识记内容的一个积极主动的编码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识记某些定理、公式、历史事件或外语单词的任务,这时学生不仅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而且会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经过一定的努力进行识记,这种识记就是有意识记。
人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所以,有意识记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是指人们对出现在视觉,听觉,触觉,等知觉感受过的事物所建立的心理抽象概念,记忆是人类从复杂的信息中抽象,运用,存储,提取,重新表达和再加工的生理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
1、感知与记忆:感知是指接受,知觉和理解外部或内部刺激的活动,内部刺激包括知觉,思维,情绪,记忆等,外部刺激则指物质事件。
当人们接受到外部或内部刺激时,知觉信息会存储在短期记忆中,如果再刺激,信息就会深入神经系统,进入长期记忆中。
2、记忆的存储:在神经元中,信息存储为各种形式,例如图像,声音,大量资料可以抽象存储,当用户激活记忆时,这些记忆就会以视觉,听觉等形式重新出现在大脑中。
3、记忆的提取:当接受到信号时,记忆会从少量到大量,通过记忆的提取过程,记忆中的信息就可以形成知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使用知识和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4、记忆的重组:记忆可以重组,通过重组的记忆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复杂的事物,快速建立联系,大大提高了学习和使用的效率。
5、记忆的再加工:记忆可以进行重新加工,重新加工就是将信息进行改动,重新整合,调整,让记忆更加清晰,具体化,变得可用,从而获得新的事实知识,再加工可以使记忆信息更加完整,让记忆的应用更加实用。
心理学第六章记忆与信息加工题库
试题库第十五章记忆与信息加工西南大学石伟(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1分/题,共10分)1. 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再现)A. 保持、回忆、遗忘;B. 再认、回忆、遗忘;C. 识记、保持、再现;D. 保持、记忆、遗忘2.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感觉记忆)A. 语义记忆;B. 短时记忆;C. 情节记忆;D. 感觉记忆3.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C)组块A. 5±2;B. 6±2;C. 7±2;D. 8±24. 信息在短时记忆里的保持时间大约为(20秒)A. 5秒;B. 20秒;C. 1分钟;D. 2分钟5.可以增加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几率(精致性复述)A. 模式识别;B. 维持性复述;C. 机械学习;D. 精制性复述6. 绝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约会时的情景,这种记忆叫做(情景记忆)A. 程序记忆;B. 语义记忆;C. 陈述记忆;D. 情景记忆7. 在毫无意识和意图的情况下,信息也被保持并影响着我们的感知、思维和行动,这种记忆叫做(内隐记忆)A. 陈述记忆;B. 程序记忆;C. 外显记忆;D. 内隐记忆8. 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A. 冯特;B.艾宾浩斯;C. 韦伯;D. 费希纳9. 先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的知识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前干扰;D. 后干扰10. 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D)A. 开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B. 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C. 后边位置的材料记得好;D. 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2分/题,共20分)1. 记忆是指(CD)A.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B. 改造信息和知识经验的过程;C. 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D. 个体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 遗忘是指(BC)A.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B.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C.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D.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3. 复述具有(AB)的功能A. 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里;B. 将短时记忆里的信息传递到长时记忆里;C. 模式识别;D. 对感觉记忆的信息加以注意4.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有两种存储方式,它们是(CD)A. 程序记忆;B. 陈述记忆;C. 情景记忆;D. 语义记忆5. 长时记忆的组织加工方式有(ABCD)A. 类别群集;B. 联想群集;C. 主观组织;D. 意义编码6. 加工水平理论是由(BD)提出的A. 艾宾浩斯;B. 阿特金森;C. 米勒;D. 谢夫林7.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ABC)A. 与自我相联系的加工方式的记忆成绩优于语义加工方式;B. 与自我相联系的加工方式的记忆成绩优于字形加工方式;C. 与自我相联系的加工方式的记忆成绩优于韵律加工方式;D. 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8. 遗忘理论包括(ABCD)A. 衰退理论;B. 干扰理论;C. 动机性遗忘理论;D. 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9. 闪光灯记忆(CD)A. 是对过去经验的完整记录;B. 是对过去经验的准确记录;C. 是难忘的;D. 也可能含有虚构的成分10. (AB)属于状态依赖性记忆A. 悲伤的心情易于使人想起消极的经历;B. 愉快的心情易于使人想起积极的经历;C. 编码特异性原则;D. 幼年经验失忆症(三)填空题(共5题,1分/空,共7分)1. 短时记忆也叫做工作记忆。
记忆与知识的储存
记忆与知识的储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课后练习
记忆概述 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应用 记忆的品质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 三、记忆的分类 四、记忆的生理机制
一、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和环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和环节 (三)记忆的意义 记忆的意义
并不是所有接触过的事物都能被记住,而是只有 那些在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人浓厚兴趣 并能激发人的情感的事物,才容易记住。人的日常生 活经验和零碎的知识,就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的。
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个体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
力的识记。 它是个体有意识地或是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 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这种记 忆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二、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
(一)语 词(书上无) (二)表 象
( 一) 语 词
语词记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对 语词的形、音、义经过形码、声码、意码 的编码后将语词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在记 忆语词时,声码优先,形码和意码次之。
(二)表象
1、什么是表象? 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 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叫表象。
小实验:组块化(练习)
1 8 6 3 9 4 5 2 8 4 9
H J M R O S F L B T W
小实验:组块化(练习)
18511921183919371935 1851,1921,1839,1937,1935 EARTVCIAFBTGMGEUSA EAR--TV--CIA--FBT--GM--GE—USA
(图书馆把新书登记整理放在书库里)
第二节 记忆过程及规律
4影响因素:材料的意义;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后的休息;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一般是系列材料的开始部分最容易记住,其次是末尾部分,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则容易忘记。
第二节记忆过程及规律
记忆的基本过程由Βιβλιοθήκη 记、保持、再认和回忆3个环节组成识记
1、含义: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该事物的过程。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
2、识记的种类:
⑴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也称不随意识记。其特点是不易疲劳,但有很大的被动性、偶然性和片段性。
◆材料开头部分回忆率较高称为首因效应;材料末尾部分回忆率也较高称为近因效应。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而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5原因:
◇衰退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于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遗忘是由于识记材料之间的干扰,产生了相互抑制,使所需要的材料不能提取。
2有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又称随意识记。
⑵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1机械识记: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2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其基本条件是理解。
3、影响识记的条件:
5识记方法: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综合识记优于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
整体识记是将识记材料整篇阅读直至成诵为止。部分识记是将识记材料一段一段阅读,到分段成诵后再合并整篇成诵。综合识记是将整体局部材料相结合,即先进性整体识记再进行部分识记,最后再进行整体识记直至成诵。
记忆与记忆障碍
记忆与记忆障碍一、概念:是以往事情的重现。
是既往感知过的事情在一定条件下在大脑中的重新反应。
记忆是一种在感知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
这类活动在认知过程和人们的一般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切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的发展,都必须有记忆作为基础。
由于人类有记忆的功能,才能不断的积累和丰富经验,并将既往经验运用于人类的认识和改造周围环境中去。
通过不断的积累、扩大和利用经验,人的职能以及知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才得以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所以,记忆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
著名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把记忆看做是精神发展的基础。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意义、(一)基本过程:1. 识记(记住):又叫铭记--是事物或经验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
2.保存(不忘):又叫保持—是使这些痕迹储存起来免于消失的过程。
3.回忆(认得):又叫再现--是痕迹重新活跃和复现的过程。
4. 再认(回想):又叫认知--是实现是刺激与以往痕迹的联想过程。
★(联想—感知一件事情或回忆一件往事时,在大脑中引起另一件事情的现象)(二)意义:1.识记是记忆保存的条件或前提。
2.认知和回忆是某种客体在记忆中保存下来的结果或显示。
3.认知和回忆都是通过表象的形式而出现的。
★(表象—既往被感知的东西留在脑中的形象)(三)分类:1.按时间分类(1)瞬时记忆:又称即刻记忆,只对发生在几秒至1﹏2分钟之内的经历的记忆。
(2)※短时记忆:又称短暂记忆,只对发生在几分钟至1﹏2小时之内的经历的记忆。
(3)近事记忆:只对发生在24﹏48小时之内的经历的记忆。
(4)远事记忆:只对发生在48小时以前的经历记忆。
2.按方法分类(1)机械性记忆又称非理解性记忆(即死记)。
它是以单个的暂时联系为依据,与以往生活经历中其他事物很少联系的识记,如电话号码、陌生人的姓名等,故往往不易记住,且难以保持。
(2)意义性识记又称理解性记忆(活记)是以事物内部各方面的联系为依据,能与以往经历过的事物相联系的记忆,如故事情节、传奇小说等,因此较易被记住并能较牢固的保持。
大脑记忆的原理
大脑记忆的原理
大脑记忆的原理是大脑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过程来记忆事情。
大脑记忆分为以下三个基本阶段:
1、编码。
信息首先通过感官器官进入大脑,并被转化成神经信号。
这些神经信号在从前脑到海马体和其他相关的脑区进行传输,然后反复激活并加强神经连接,以帮助信息留存在大脑中。
2、存储。
一旦信息被编码,它就可以存储在大脑的神经元和突触中。
这种存储方法是因为当信息的神经连接得到加强时,它们形成一个嵌入在大脑神经网络中的长期内存唤起。
3、提取。
当我们尝试再次回想起之前学习或经历过的事件时,大脑会从存储的内存库中检索相应的信息,并把它们还原为可识别的内容,从而使我们能够回忆起这些事情。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五)
第五章记忆一、名词解释1.记忆:是指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储存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2.感受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受记忆:也叫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后记忆保持的瞬间印象。
短时记忆:是指储存信息的时间在2秒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为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的记忆。
3.前摄干扰、倒摄干扰前摄干扰:当前面所学的东西干扰了后继的记忆任务的干扰作用。
倒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4.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信息暂时存贮及其与其它更为复杂任务的联合运作。
二、填空1.记忆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环节:编码、储存或再现。
2.记忆从所记内容可以为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四种类型。
3.在瞬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物理特性编码,短时记主要以听觉方式编码,长时记忆主要以材料的意义编码。
4.记忆具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四个品质。
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 个组块。
6.遗忘中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
7.著名的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研究的,表明遗忘的规律是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一般先快后慢。
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互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
8.实验表明,过度学习以150%效果最好。
9.联想的方式主要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10.复述有两种方式:一是保持性复述;二是精细复述。
三、选择题1.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为(A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2.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D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3.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C )的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单一抑制4.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这属于(A )。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5.(D)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A、想象B、思维C、形象思维D、表象6.以下对遗忘理解正确的是(B)A.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一、记忆的接受
记忆的接受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它指的是让记忆容器“接受”新的事物。
例如,信息流入的时候,它会首先被接受,信息被容器内部物质器官解释,并进行细微处理,达到被接受的效果。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皮层体质器官,这些体质器官会把有价值的信息过滤掉,它们会把多余、毫无价值的信息拒绝掉,只让重要而有
价值的信息进入容器。
二、记忆的编码
记忆的编码是把新记忆通过某些路径,以特定的方式存储给大脑或计算机,有助于更容易记忆并复用的过程。
即赋予事物形象的过程,让我们更容易记住,增加记忆利用率。
例如,我们可以将记忆的形象准确的数字、性质和图片等化成计算机的编码,把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保存到大脑或计算机的某个位置,并且可以很快地被复盘使用。
三、记忆的保留
记忆的保留是指新记忆在它被存储之后,要再经过一段时期,以确保获得持久性记忆的过程。
也就是,将记忆保存到“长期”存储结构上的过程。
记忆的保留由大脑的两大系统完成:就是“短期”和“长期”记忆系统,短期记忆系统负责新记忆的接受和编码,而长期记忆系统则负责把新记忆永久性存储,使新记忆被持久保留。
大脑中的记忆形成过程
大脑中的记忆形成过程记忆是人类大脑中一个重要的认知功能,它使我们能够回忆和储存信息,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并对未来做出准确的决策。
然而,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元之间的复杂互动。
记忆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编码、储存和提取。
首先,编码是指将外界的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识别和储存的形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中的海马体和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
当我们接触到新的信息时,感官系统会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神经电信号,并传递到海马体。
海马体是大脑中一个关键的结构,被认为是长期记忆的重要储存区域。
在海马体中,信息会被加工和整合,然后转发到大脑皮层中的不同区域进行进一步处理。
编码过程中,大脑会根据信息的重要性、意义以及与其他已有的记忆之间的联系来决定是否将信息储存下来。
接下来是记忆的储存阶段。
在大脑皮层中,有一个叫做额叶的区域,它被认为是储存长期记忆的主要地点。
当信息到达额叶以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会发生改变,影响记忆的储存和巩固。
这些改变包括突触的强化和新的神经元连接的形成。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突触的改变是记忆形成的关键。
这种突触的强化是通过一个被称为“长时程增强”的过程来实现的,即反复而持续的刺激可以增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
当我们通过反复学习或重复经历某个事件时,这种长时程增强会加强相关的突触连接,从而加强记忆的储存和持久性。
最后,是记忆的提取阶段。
在需要回忆特定信息时,大脑会通过从储存的记忆中提取特定的神经模式来实现。
这个过程涉及多个脑区的协调工作,包括额叶、海马体和皮层等。
当特定的神经模式被激活,我们就能回忆起保存在记忆中的相关信息。
此外,大脑中还有一个叫做工作记忆的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期内暂存和处理信息。
工作记忆主要由前额叶皮层和侧前额叶皮层等区域控制,它允许我们在处理信息时进行操作和操纵,以便于思考和决策。
虽然记忆形成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神秘的,但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有关大脑中的记忆形成机制的重要发现。
普通心理学_试卷.
《普通心理学》试卷(1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0分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
2、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记忆的基本过程有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4、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5、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两个重要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 16分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4、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每小题 2分,共 10分1、性格无好坏之分。
(×性格有好坏之分。
2、长时记忆的容量是 7±2个组块。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 7±2个组块。
3、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
(×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激情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四、单选题(每小题 1分,共 10分2.心理是 ( A 。
A 、脑的机能 B、心脏的机能 C、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 D、脊髓的机能10. 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 ( D 。
A 、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 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C 、沉着、淡漠、情绪发生慢而弱D 、热情、粗暴、情绪发生快而强五、简述题(每小题 5分,共 30分1、注意的功能有哪些?注意的功能有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功能。
2、简述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
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3识记的方法。
3、引起心境的原因有哪些?工作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 甚至季节的变化等, 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每一过程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一、识记(一)什么是识记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是记忆的起始环节,是获得事物映象和经验的首要过程。
识记效果直接影响着以后的保持、再认和回忆。
因此,了解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效果。
(二)识记的种类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虽然没有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也没有付出特殊的意志努力和采取专门的措施来识记某些事物,但这些事物都自然而然地保留在大脑中,成为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无意识记。
所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都是无意识记的结果。
无意识记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人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的。
在教学中正确组织学生的无意识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地组织和适当地运用无意识记是必要的。
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选择性。
一般情况下,进入无意识记的内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符合人的需要、兴趣以及能产生较强烈情绪体验的内容。
具备这些条件的信息才能进入无意识记,所以,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片面性,单凭无意识记不能迅速获得系统的知识经验。
(2)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识记的目的性决定了识记过程是对识记内容的一个积极主动的编码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识记某些定理、公式、历史事件或外语单词的任务,这时学生不仅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而且会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经过一定的努力进行识记,这种识记就是有意识记。
人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所以,有意识记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的知识经验都是通过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获得的。
就识记效果而言,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作为教师,了解识记的这一规律,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合理地给学生布置任务,使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理解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是在识记材料本身无内在联系或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按照材料的顺序,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而进行的识记。
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多次重复或复习。
如对无意义的音节、人名、地名、历史年代、数字、不理解的词语等的识记。
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能够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
对学生而言,这种识记是必要的,因为有些学习内容,如历史名称、专有名词等需要以机械重复的方式才能记住。
也有些内容,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暂时不能完全理解,也必须进行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在学生学习中有着突出的意义。
(2)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也称理解识记,是在对识记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理解。
理解是对材料的一种加工,根据人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来反映识记材料的内涵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
理解了的识记材料,记得快、记得牢,也容易提取。
实验研究证明,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尽量进行意义识记。
但最好布置一些机械识记的内容作为必要补充,使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结合起来。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任务。
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因为有了明确的识记任务,人们就会把全部的识记活动集中在所要识记的对象上,而且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实现它,所以识记的目的越明确识记的效果越好。
实验证明,长久的记忆任务比短暂的记忆任务巩固性要好得多。
依据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应当使学生知道要记什么,记到什么程度,保持多长时间,而且应当使他们知道长久记忆学习材料的必要性。
或者实行一种定期检查的制度,使学生主动地设定长期记忆的任务。
否则,学生会平均使用力气去识记一切东西,影响学习效果。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材料的数量对识记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来说,识记需要的时间常常随着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要达到一定目标的识记水平,材料愈多,所用的平均时间和次数也就愈多。
材料的性质对识记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识记直观形象材料优于抽象材料,视觉优于听觉。
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适当地安排学生识记材料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要求识记材料的数量不宜过多。
如果过分加大数量,会降低识记效果,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识记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无论是无意识记还是有意识记,凡是识记材料是直接操作或活动对象时,识记的效果就大为提高。
有人做过编写识记提纲和不编写识记提纲的对比实验。
识记同一段文章,九天后检查,不编写识记提纲组遗忘43.2%,编写提纲组只遗忘24.8%。
因此,教师应设法把要求学生识记的材料组织成学生活动的对象,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其次,多种感官协同参加识记活动能提高识记效果。
每种分析器都有专门的神经通道。
识记中有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把眼、耳、口、手、脑等的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个通道联系,从而大大提高识记效果。
例如,在学习地理时,如果学生仅看现成的地图,往往难于记住山脉、河流、城市等的名称。
如果让学生在独立绘制地图的活动中来记,那就容易多了。
最后,识记方法直接影响识记效果。
不论是在全面性和深刻性上,还是在精确性和长久性上,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为好。
因为只有理解了的材料才能在头脑中长期保持,才能在以后运用它们时很快地被提取出来。
这是因为理解了的东西与过去巩固了的知识经验建立了内在的联系。
相反,不理解的东西即使暂时记住了,很快也会遗忘的。
根据这些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差异以及学习科目和记忆材料的不同,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增强识记效果。
二、保持和遗忘(一)保持及其变化规律保持是识记过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积累、储存和巩固的动态过程,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
从信息论讲是信息的编码、储存过程。
识记的内容被储存后,并非一成不变,其变化有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
1.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记忆内容质的变化主要指由于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材料的认识、加工能力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表现为:(1)内容更加简洁、概括,不重要的细节被省略。
如让一位同学复述所看过的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一般只能讲个大概。
(2)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具体、合理和有意义。
如有人在续成故事实验中发现,被试在复述时增加了识记时没有的细节,使故事内容更绘声绘色,更接近具体事物。
(3)内容变得更为夸张和突出。
如巴特莱特曾用图画复绘方法测验保持情形,结果发现,经过十位被试者的轮流复绘,枭鸟竟变成了猫的形状。
2.保持内容在量的方面的变化。
记忆内容的量变包括记忆回涨和遗忘两个方面。
记忆回涨也称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立即测得保持量的现象。
这种现象表现为,儿童比成人明显;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明显;完全不熟悉的材料比不够熟悉的材料明显。
记忆的恢复现象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1)学习者理解水平低。
识记时不能立即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知识经验的逐渐积累新旧知识间才建立了内在联系;(2)材料的相互干扰。
识记后的即时测验由于受前后材料的相互干扰,各部分之间不易建立有机联系,形不成对材料的整体认识。
过一段时间后,干扰消失以及材料间联系增多,整体性加强,识记的材料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识记时的累积抑制。
连续学习产生了神经疲劳,出现了累积抑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疲劳解除,抑制消失,引起回忆量的回升。
保持内容量变的另一种情况就是遗忘。
(二)遗忘及其规律的应用1.遗忘的含义。
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是记忆内容的消失。
遗忘是一种自然的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
因为感知过的事物没有必要全部记忆,任何识记的材料都有时效性,同时遗忘也是人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所必需的。
2.遗忘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把遗忘分为不同的种类:(1)根据遗忘时间的长短,可把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指遗忘的发生是暂时的,在适当的条件下还能重新回忆起来。
如提笔忘字,一时想不起熟人的名字等;永久性遗忘指不经过重新学习,识记的内容就不能恢复的遗忘现象。
(2)根据遗忘的内容,可把遗忘分为部分遗忘和整体遗忘。
部分遗忘是指对识记材料部分内容的遗忘,如对材料细节的遗忘;整体遗忘是指识记材料整个内容的全部遗忘。
3.遗忘的原因。
遗忘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如因疾病、疲劳等因素造成的遗忘;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主要有四种学说。
(1)消退说。
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
遗忘就是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的程度下发生的。
这种理论一般用以解释永久性遗忘。
(2)干扰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
暂时性遗忘多属于材料或情绪的干扰所致。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都是支持干扰说的有力例证。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例如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当他们学习英语时,经常用汉语拼音的发音来代替英文字母的发音,这就是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例如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数学公式时,最近学习的新公式总是不断地出现,从而影响了对前者的回忆,这就是倒摄抑制的表现。
由于这两种抑制是引起遗忘的重要原因,因此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的注意。
大量研究不仅证明了这两种抑制的存在,而且对造成这两种抑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材料的相似性。
即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在意义上、组成上或排列的顺序上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成分,会产生较大的抑制效果。
②学习的巩固程度。
先后两种学习材料的巩固程度也是影响抑制的重要因素。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插入材料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将随着原材料学习的巩固程度的提高而减少。
③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安排。
实验证明,先后两种学习之间的时间间隔越大,倒摄抑制的作用则越小。
(3)压抑说,也叫动机性遗忘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
如人总是想法忘记那些给人带来不愉快、痛苦、忧愁的往事,往往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有人认为,人对愉快事的回忆明显高于对不愉快事的回忆就是压抑的结果。
(4)同化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