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提升卷
专题五_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返回
(4)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 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5)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促成了自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战争以来前
所未有的民族群体的觉醒,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 的步伐。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返回
四、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1)背景: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②民族危机加深。 ③西方思想不断传入。 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2)兴起:
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返回
(3)内容:
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
以五色旗为国旗。
返回
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 临时大法。
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
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3)意义: 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拓展归纳] 全面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
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亡国灭种之祸近在眼前。 (2)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 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 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3)洋务运动破产。
②局限性:实业救国思潮实质上是一种否定资产阶级革
命、主张改良的论调,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近代思潮。近代中 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 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不推翻本国封建主 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无从发展 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行不通 的。 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四点 启示 (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阻碍近代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对中国 市场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条件。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
(3)内容: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同盟会纲领
内容
暴力革命,推翻 清王朝的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核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 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 的财富重新分配问 题,平均地权。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鼓舞了亚洲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
所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为什么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局限性:
(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任务.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辛 丑 条 约 》
赔 设 拆 惩 改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义和团运动(1899—1900)
◆口号:“扶清灭洋”
◆活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性质: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
◆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积 极 作 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 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 朝的灭亡。
所以,我们说辛亥革命失败……
经济: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初步发展
时间: 19世纪末(甲午战后) 原因 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使自然经济 进一步瓦解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总投资1200多万元 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概况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短暂的春天”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中外近代文明+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人教版)
三、思想上: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
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思潮,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 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 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主题三 从君主立宪思想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变特 点及影响
视角1 从文明演进角度考查维新派思想主张
【考题6】 (2015·课标全国Ⅱ,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 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 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
第8讲 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是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 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 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审题定位 近代中国——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题关键 据材料“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 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可知,政府鼓励 企业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 答案 B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视角2 运用图文材料,考查民国时期列强经济侵略的特点及原因
【考题5】 (2015·福建文综,24)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
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潍坊一中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①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②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③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④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B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甲午战争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施君主立宪制政体,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③④两项的表述正确;甲午战争后,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得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的阶段,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故第②项的表述正确;第①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早于题目中的时间“甲午战争”,故排除。
本题应选B 项。
2.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这反映出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C本题考查甲午战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比以前显著增加,说明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分水岭,C正确;“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不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AD;B表述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故选C。
3.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时提升训练
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时提升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广东梅州高三总复习质检)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
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
这有力地驳斥了( )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解析:选D。
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海军舰队并不能代表清政府,故A项错误;海军舰队战死和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李鸿章没有避战求和,故B项错误;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战略战术不落后,故C项错误;海军舰队官员的殉国等行为可以说明北洋海军并不是腐朽无能的,如果是腐朽无能,贪生怕死,那么他们怎么会殉国呢,故D项正确。
2.(2015·天津红桥区高三下学期质检)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C。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开始五口通商,外国刚刚开始外贸渗透,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但未涉及“投资”,故B项错误;抓住关键信息“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马关条约》规定外国可在华设厂,外国渗透方式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未涉及投资内容,故D项错误。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第8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测试
第8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江苏南京高三三模)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银行……兴器皿技艺。
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2.(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营利之举”,或是“莠民之贱业”。
然而1895年到1898年,国人所办报刊就达50余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的推动B.民族危机的加深C.洋务运动的破产D.民族工业的发展3.(2018内蒙古赤峰高三一模)下表反映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才籍贯的分布情况。
据此判断,影响晚清外交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沿海与内地开放程度有别B.各地教育文化水平的差异C.清末各省选才政策不一致D.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4.(2018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
这说明(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5.(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三二模)日俄战争期间,买办出身的清朝工部侍郎盛宣怀邀请英、美、法、德代表,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1910年,清政府降旨派盛宣怀任该会会长。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提升卷训练: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专题八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提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云南昆明高三质检]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
这一政策()A.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B.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C.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D.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2.[2019·安徽宣城高三二调]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3.[2019·浙江绿色评价联盟高三一模]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某时期的北京城:“在德国军队驻扎的区域里,商店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
”这一时期()A.洋务运动正值高潮B.维新运动勃然兴起C.清廷沦为列强工具D.商人开始实业救国4.[2019·江西南昌高三二模]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A.倡导民主意识B.扩大自身权力C.反对政府改革D.打压革命运动5.[2019·四川雅安高三二诊]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中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
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8讲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含解析)
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一部分专题二第8讲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含解析)考点一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1)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2)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的阴谋;体现了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三、辛亥革命1.条件(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2)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4)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
2.过程(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3)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3.意义(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推动了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考向一历史图片中隐含的八国侵华的真相[典例1] (2015·四川高考)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
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考向二辛亥革命在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典例2] (2015·浙江高考)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甲午战争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精练(含解析)-人
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模拟)《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某某到某某的1 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
”该现象发生在( )A.《某某条约》签订后B.《某某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解析:根据材料“从某某到某某……的长江巡逻”,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开放某某、某某、沙市、某某为通商口岸,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故C项正确。
答案:C2.(2018·某某中原名校联考)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X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等。
材料中的照会( ) A.反映出美国意在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B.协调列强在华利益矛盾并促进中国局势稳定C.因为利益问题促使美国与列强关系迅速恶化D.反映美国是列强在亚太地区争夺的主角之一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后来者的美国希望通过承认各国的势力X围来换取各国打开自己的势力X围,为美国在华经济侵略拓展市场,D项正确。
材料中美国照会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A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列强共同瓜分中国,并没有促进中国局势的稳定,B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符合西方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并没有导致美国与列强关系迅速恶化,C项错误。
答案:D3.(2018·某某某某调研)辛亥革命进行中,某某某某县的巡防营与起义的革命党人打了起来,最后把革命党人堵在当地学堂,由于发现学堂里还有师生,双方居然自动停战,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双方再打。
类似情况在起义各地多有发生。
其原因是( ) A.交战双方遵守国际公法 B.崇尚人道主义精神C.新式学堂享有领事保护 D.传统重学风气影响解析:材料显示双方为避免学堂的师生伤亡而停战,这是重学的表现,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D项正确。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八 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夕(共106张PPT)
2.(2015·四川文综,5)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 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3.(2015·北京文综,17)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 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 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
2013
江苏·7·3 浙江·18·4 广东·15·4 山东·28·20 福建·18·4 福建·19·4 天津·5·4 天津·6·4 天津·13·22 上海·23·2 上海·24·2 四川·6·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学者的评价 维新变法与报业的发展·报刊统计数据 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歌谣 20 世纪初中国的教育·表格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一段评论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表格 维新思想·一段言论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报刊统计数据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书籍、报刊 近代的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描述 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日记 大众报业的发展·图片
2015
2014
本专题以选择题题型为主, 图片、表格和文字等材料形式 多样,经济史方面考点以表格材 料为主。单一考点多在政治史 方面,以考查阶段特征为主,如 2015 年全国文综Ⅰ卷的第 29 题、北京文综卷的第 17 题;经 济史方面考点多是综合考点,以 数据表格材料题为主,侧重对经 济发展原因和特点的考查,如 2015 年江苏单科卷的第 8 题 本专题是中国近代社会转 型的重要时期,命题角度既注重 政治制度的演变,又注重经济的 发展,且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 历史变迁成为命题的新趋势,如 2015 年四川文综卷的第 6 题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1)
四、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1)背景: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②民族危机加深。
③西方思想不断传入。
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尖锐。
(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由山东
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 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2.辛亥革命:(1)条件: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较快发展。
(4)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 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 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 (5)社会史观: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 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 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②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5)意义: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
前的解放。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 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 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列强掀起瓜 影响 国的工具;②中国完全沦为半 分中国狂潮;③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存的斗争
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考点探究】
一、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以及多种史观的评价
1.作用 (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 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
(2)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 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上: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 心。 (4)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 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 ②革命成果被废除: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拒绝执 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 【拓展延伸】 多视角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目的: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为防止袁世凯专
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 目的)而颁布。 • (2)内容: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 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 (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 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 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 (4)思想:《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如三 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 人权(伏尔泰)等。 • 【解读】 《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 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其中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 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规定,有利于 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 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4)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 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 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 果;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高效训练 专题二 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能力梯级提升·思维高效训练一、选择题1. (2011·广州模拟)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2011·漳州模拟)右图是一张珍藏在美国国家博物馆的老照片,记载了八国联军1900年8月14日攻入北京城的历史瞬间。
这张照片显示,联军正在顺外城的下水道攻入城内。
让人惊讶的是,当他们爬上岸时,京城百姓居然齐齐站在河沿,作围观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八国联军的突袭B.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C.中国人的思想觉悟低D.清政府的腐朽统治3.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一种‘反动’。
”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D.拥护清朝走向民主4.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清末“新政”注重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清王朝B.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到达农村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5.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
”“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
”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 )A.实业救国B.教育救国C.军事救国D.法制救国6.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中国近代篇 第二步 第7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件
(3)清王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 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了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出现了中国近现 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对内镇 压、对外卖国,中国的统治更为黑暗。 2.经济领域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
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 3.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 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
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 1.政治领域 (1)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救亡 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虽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但起到思想 启蒙作用;农民阶级发起义和团运动来挽救民族危机,粉碎 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
[解析 ]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东 (三 )省沦亡,于今两月”,
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倡导“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以 救国,解答角度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材料直接体现 了民族资本家的民族救亡意识较强,故答案为 C 项; A、 D 两项是间接反映出来的; B 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 1919 年 )是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 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 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2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三民主义内容的理解判断。解答本 题关键是回忆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选项的含义进行判
断。解题如下图:
答案:A
【即时点拨】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命题多是围
绕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预计今后将会从三民主义思想内
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结合表格中其他行业企业的数量, D
项最为符合。 答案:D
【即时点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特征、成因 和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且非选择
题命题较多,主要利用图表材料,考查对其阶段特征的理解
认识。复习时应注意梳理每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特征及成因,综合分析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道路。
2.经济上 (1)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 厂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极大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 的春天”。
3.思想上 (1)维新思想。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 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 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代一次 思想解放的潮流。 (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 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 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持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 展的动力与力量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提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云南昆明高三质检]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
这一政策( )A.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B.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C.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D.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2.[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 )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3.[2018·浙江绿色评价联盟高三一模]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某时期的北京城:“在德国军队驻扎的区域里,商店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
”这一时期( ) A.洋务运动正值高潮B.维新运动勃然兴起C.清廷沦为列强工具D.商人开始实业救国4.[2018·江西南昌高三二模]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 )A.倡导民主意识B.扩大自身权力C.反对政府改革D.打压革命运动5.[2018·四川雅安高三二诊]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中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
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取消因“官秩”“良贼”“服制”而刑的适应上所形成的差别。
据此可知,新刑律( )A.固守了中国文化传统B.照搬了西方模式C.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D.巩固了清朝统治6.[2018·湖南衡阳市高三联考]1912年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在辛亥革命中保持了中立B.中国外交近代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孙中山对西方国家态度过于理想化D.宣言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反帝性质7.[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孙德常等人著的《天津近代经济史》中记载:“1909年开设于芥园的北洋火柴公司,1919年扩充资本30万元,增设分厂于南开马场道,总产量达到15000箱。
原华昌火柴公司于1917年与北京的丹凤火柴公司合并,改名丹华,在天津设分厂,资本为25万元。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中国近代火柴工业发源于天津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一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8.[2018·江西赣州高三模拟]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把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
该守则( )A.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9.[2018·广西来宾、河池高三二模]民国成立第一天,上海《申报》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新国成立,百度维新,余友喜,新君、新话连篇,呼其妻曰新娘子。
妻不应,还呼之曰新相公,亦觉赧然无以应。
余友忽发新思想,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
”这在客观上可以反映( )A.民众仍具有浓厚保守思想B.社会习俗已完成了近代化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D.部分民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10.[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11.[2018·江西九校高三4月联考]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
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C.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D.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12.[2018·广西柳州、北海高三模拟]陈独秀、胡适等人原本约定,将《新青年》定位为一纯粹论理的刊物,二十年不谈政治。
但是,《新青年》迈入第三年,就开始出现议论政治的文章。
如《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劳工精神》《庶民的胜利》《欧战与哲学》等。
《新青年》的立场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B.共产国际的帮助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二、非选择题13.[2018·湖北武汉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革命的内涵,如图所示:材料二戊戌变法时期及以前政治文献中“革命”一词的用法,几乎完全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例如,康有为和王韬在谈起法国大革命时……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一词众多新含义开始出现,表达知识分子风气或以诗言志的“诗学革命”、打破不平等的“女界革命”“经济革命”和推翻旧王朝的“排满革命”。
然后“社会革命”“家庭革命”“文学革命”“科学革命”“产业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出现,其含义均为这些领域发生彻底变化和相应主体在该领域实行根本变革之意。
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由绅士公共空间导致严重的社会整合危机——即中国士大夫学习西方现代社会组织方式失败而引发,其后果是中国新知识分子对前一段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重构。
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
……五四以后,形成了以中国式现代革命观念为核心的新意识形态,并且重新实现社会整合,中国也由以儒家伦理为根据的传统社会演变为由革命意识形态笼罩一切的现代社会。
(下表是《新青年》中“革命”所指涉的国家,以出现的次数为单位)表卷别国家卷1 卷2 卷3 卷4 卷5 卷6 卷7 卷8 卷9 季刊不定期刊法国24 7 11 7 8 10 8 8 16 4俄国 1 26 6 16 3 29 48 99 106 美国 3 1英国 5 1——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金观涛《革命观念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变》(1)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前后“革命”观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用传统革命观对待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10分)(2)据材料一、三,概括新文化运动后期以来的“革命”观与中国古代“革命”观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的看法。
(15分)14.[2018·安徽安庆高三二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阅读图表,完成下列要求。
(12分)结合上图所示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局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论述。
(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专题八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提升卷1.A 题目中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又有利于他们在华进一步扩张,缓和了列强间的矛盾和争夺,使之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一致和相对平衡,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A项正确;“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表明美国在列强侵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B项中“优势”尚不能体现;该政策的提出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题目中也没有涉及列强的态度,C项中“较广泛”与史实不符;通过“利益均沾”使美国获得了其他国家所拥有的权力,不是扩大势力范围和租借地,排除D项。
2.A 从材料中的“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和“东南互保”等信息可知,当时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A项正确;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地区在南方,B项错误;“东南互保”是与政府态度相反的行为,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错误。
3.C 根据题目中“在德国军队驻扎的区域里,商店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可知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中“维新运动”与题目无关;D项中“实业救国”在题目中没有涉及,排除。
4.B 题目中袁世凯批评以民智未开为由担心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当时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其本质意图是使自身权力以“地方自治”的名义合法化,B项正确;A项中“民主意识”、C项中“政府改革”在题目中都没有涉及;D项也不是其本质意图。
5.C 从材料中的“折中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等信息可知,新刑律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A项错误,C项正确;B项中的“照搬”错误,排除;新刑律的颁布并没有巩固清朝的统治,D项错误。
6.C 题目中“1912年”即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对之抱和平之望”“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可见他寄希望于新政权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以期平等往来,这显然具有理想化,C项正确;辛亥革命中列强在“严守中立”的幌子下积极扶植袁世凯,A项错误;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仍“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即继续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B项表述错误;辛亥革命中没有明确反帝的主张,D项错误。
7.D 从材料中的时间提示和各家火柴公司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的信息,且当时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天津火柴工业的发展情况,缺少和其他地区的比较,B项结论无从得出,排除;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在甲午战争后,不是20世纪早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