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课件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品读感悟
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 什么特点?
天真、勤劳、好学、可 爱、爱劳动……
品读感悟
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 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 “耘田、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 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浑厚、自然的语言勾 画出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力 息。
( 青海 ) ( 雪山 ) ( 玉门关 ) ( 黄沙 ) 2.给下列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海 忄___( 悔恨 ) _亻__( 侮辱 ) 破 _土__( 土坡 ) _氵__( 波浪 )
做一做
课堂练习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孤城遥望玉门关 玉门关:古_关__名__,__故__址__在__今__甘__肃_ 省敦煌西北。 (2)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____回__家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词语
参军行
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
王昌龄
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产
使雪山晦暗无光。
青海长云暗雪山,
生战争。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指西域地区的各族政权。
不破楼兰终不还。
理解诗意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 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 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唐代诗歌的一些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 的诗歌,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的诗。山水田园诗的静美让人向往, 而这种和平XXX生活背后的保证是在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 战。在初、盛唐时期,除了山水田园诗派,还有一个重要的诗派, 那就是表现这种生活的——边塞诗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课件
讨论交流:
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 样的意境?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 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 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背一背,填一填
将古诗补充完整。
青海长云( 暗雪山), 孤城遥望( 玉门关)。 黄沙百战( 穿金甲), 不破楼兰( 终不还)。
根据古诗题材体会作者的情感 概念:要鉴赏古诗,把握其情感,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充 分的了解。 方法:同一题材的古诗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若能判定一 首诗所属的题材,便可快速把握古诗的感情基调。如送别 诗,多写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边塞诗多写思乡之情或建 功立业的愿望等;写景诗多描写祖国山河的壮美。
青海湖 长云 雪山 边塞景物
从
写景 孤城 玉门关
开阔萧索
军
行
百战 穿金甲
抒情
不破 终不还
不畏艰险 誓死卫国
《从军行》描述了戍边将士征战于荒漠 孤城,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表现了戍边将 士不畏艰险、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爱国 爱国之情,古来有之。诗人王昌龄的爱国情, 让人动容。正是因为有了舍命保家卫国的戍边将士,有了 像王昌龄这样的爱国者,我们的生活才能安稳、幸福,我 们要心怀祖国家乡,热爱它,保护它,也要好好珍惜这来 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知识、学本领,积极锻炼身体,为 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本诗与陆游的《_示__儿___》一诗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 者对__百__姓_的同情,对_王__师__的期盼,同时暗含着对__统__治__者_ 的不满。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 1.因何喜。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唐___代诗人__杜__甫____写的。诗
人听说___唐__王__朝__的__军__队__收__复__了__蓟__北___,喜极而泣,作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____喜__悦____的心情。这首诗被 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译文:回 头看妻子和孩 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你用一 个字概括。
喜
回家!回 家!终于可以 回家了!
学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欣喜欲狂的心 情吗?请你根据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根据诗意编排一个小 短剧,表现给大家看看。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 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快快动身起程 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译文:日头照 耀我放声高歌痛饮 美酒,趁着明媚春 光与妻儿一同返回 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赶快。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 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 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之突然。 听到消息后的 反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 “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 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 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 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回 头看妻子和孩 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你用一 个字概括。
喜
回家!回 家!终于可以 回家了!
学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欣喜欲狂的心 情吗?请你根据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根据诗意编排一个小 短剧,表现给大家看看。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 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快快动身起程 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译文:日头照 耀我放声高歌痛饮 美酒,趁着明媚春 光与妻儿一同返回 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赶快。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 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 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之突然。 听到消息后的 反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 “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 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 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 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30张PPT)
新月东升
品读感悟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在诗句中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品读感悟
“铺”字可否换成“照、射”等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 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 就像是铺在江面,很形象。“铺” 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 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逸的感觉。
品读感悟
品读感悟
小组讨论:
(1) 想一想: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什么 时候的场景? (2) “铺”字可否换成“照、 射”等字?为什么? (3)在夕阳的映照下, 江水产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诗人看到了哪首诗中描写了什么时候的场景? 红日西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夕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一道残阳 水中,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即珍珠。
露似真珠
。
月弯如弓。
理解诗意
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斜照在 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红色,一半 呈现碧绿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 叫人爱好呀!那露珠如珍珠一样明 亮,月亮像弯弓一样挂在天空。
识字方法
谜语识字 莫添一口 谜底:暮
字词梳理
暮吟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怎样正确书写? (2)分享你们的巧记字形的方法 。
字词梳理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暮吟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字词梳理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暮吟
“莫”要等来“日” “口”说“今”日诗。
字词梳理
暮
写一写 下面是“日”,不是“目”。
朗读指导
品读感悟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在诗句中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品读感悟
“铺”字可否换成“照、射”等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 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 就像是铺在江面,很形象。“铺” 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 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逸的感觉。
品读感悟
品读感悟
小组讨论:
(1) 想一想: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什么 时候的场景? (2) “铺”字可否换成“照、 射”等字?为什么? (3)在夕阳的映照下, 江水产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诗人看到了哪首诗中描写了什么时候的场景? 红日西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夕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一道残阳 水中,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即珍珠。
露似真珠
。
月弯如弓。
理解诗意
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斜照在 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红色,一半 呈现碧绿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 叫人爱好呀!那露珠如珍珠一样明 亮,月亮像弯弓一样挂在天空。
识字方法
谜语识字 莫添一口 谜底:暮
字词梳理
暮吟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怎样正确书写? (2)分享你们的巧记字形的方法 。
字词梳理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暮吟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字词梳理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暮吟
“莫”要等来“日” “口”说“今”日诗。
字词梳理
暮
写一写 下面是“日”,不是“目”。
朗读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5张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 收复失地的消息后__欣__喜__若__狂__的心情,表达了 诗人强烈的__爱__国___之情。
忽传收蓟北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喜欲狂
狂态 狂想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青春作伴 即刻还乡
爱国 之情
有关爱国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万仞
五岳
蓟北
涕泪
衣裳
襄阳
蓟
裳
岳
仞
涕
襄
仞岳摩遗涕巫
多音字
原文示例
(还有)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还
(偿还) 终不还( )。
他还 有债务需要偿还 。
注意红色 字的读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最 能表现诗人志向的是哪一句?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涕泪满衣裳”的 原因。
剑外忽传收蓟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东 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涕(tì):眼泪。
《从军行》要表现出将士们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朗读基调应该是豪迈 奔放的,最后两句感情浓烈,朗读时 要用铿锵有力,充满坚定的语气。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 / 长云 / 暗雪山, 孤城 / 遥望 / 玉门关。 黄沙 / 百战 / 穿金甲, 不破 / 楼兰 / 终不还。
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54张PPT)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吗?
白日放歌/须/纵酒,
诗人春天启程,此时 还没有启程返乡。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从“巴峡”到“巫峡”再到“襄阳”最后到 “洛阳”实际距离并不近,读诗时为什么觉得这些地 方仿佛离得很近呢?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轻快、迅捷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自由朗读诗的后四句,前两句读得酣畅淋漓 一些,最后两句则要读出其中的轻快、迅疾,表 达出诗人迫切的心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
·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看图背诗。(课后第1题)
简介诗人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 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 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 南文集》等。
简介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 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合称“李杜”。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遗民这”句的诗心表情达还是是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诗人的心情?
绝望的心情。
借遗民之口表达诗 人的心情。
此时中原已经沦陷了六十多年,诗人身在南方 北望中原,会是怎样的心情?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用沉痛的语气读这首诗的后两句,“尽” 和“又”稍稍加重语气,充分表达出诗中深沉 的感情。
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
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句诗,其急如飞……生平第一快诗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课堂小结
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写下了一千五 百多首诗,记录着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因此他的诗被称作“诗史”。透过他的诗 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然深切地感 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qīn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自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同学读过相关资 料吗?
安史之乱
9.古诗三首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解诗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听说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那里是 被安史叛军占据之地。不同于今天的河南河北。
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诗句
要求: 前两遍声音略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三遍放声朗读,读出诗的韵律来。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小组讨论:喜从何来?喜在何处?
写出意外惊喜之况,有如长比放流,骏马注坡, 直是一往奔腾,不可收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14张PPT)
情——穿金甲、终不还 壮
杀敌报国
诗歌描写了唐朝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 和战斗的惨烈,抒发了他们杀敌报国的雄 心壮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将要天亮 篱笆门
感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秋天的后半夜,快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 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 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积累有关爱国的诗句,办一期“诗中 爱国情”主题班会。
9 古诗三首
RJ·5年级下册
从军行 唐代: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 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 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 “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 《出塞》《闺怨》等。
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 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的思想 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 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 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 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惊叹 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代表诗 人有高適、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朗读指导:《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 前两句写景,壮阔悲凉;后两句抒情,雄壮 豪迈。因此诗歌的朗读基调是悲凉、壮美的, 语调上扬,读出战士们杀敌报国的豪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的前两句运用两个 动词“入”“摩”,极力描写黄河、华山的奇伟 壮丽,朗读时语调要高,读出赞叹之情;后两句 写诗人复杂的心情,朗读时语调低沉,读出悲愤 痛切之情。
杀敌报国
诗歌描写了唐朝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 和战斗的惨烈,抒发了他们杀敌报国的雄 心壮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将要天亮 篱笆门
感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秋天的后半夜,快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 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 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积累有关爱国的诗句,办一期“诗中 爱国情”主题班会。
9 古诗三首
RJ·5年级下册
从军行 唐代: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 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 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 “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 《出塞》《闺怨》等。
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 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的思想 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 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 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 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惊叹 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代表诗 人有高適、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朗读指导:《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 前两句写景,壮阔悲凉;后两句抒情,雄壮 豪迈。因此诗歌的朗读基调是悲凉、壮美的, 语调上扬,读出战士们杀敌报国的豪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的前两句运用两个 动词“入”“摩”,极力描写黄河、华山的奇伟 壮丽,朗读时语调要高,读出赞叹之情;后两句 写诗人复杂的心情,朗读时语调低沉,读出悲愤 痛切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ppt课件
9 古诗三首
导入一
导入二
从 军 行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 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 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 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 《芙蓉楼送辛渐》等。
自由读古诗,把诗读通顺,读出节奏。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 海/长 云/暗 雪 山 , 孤 城/遥 望/玉 门 关 。 黄 沙 百 战/穿 金 甲 , 不 破 楼 兰/终 不 还 。
学们分享。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他最擅长 什么? 七十二变
如果你拥有这个神奇的本领,你 最想变成什么?
17 我变成了一__棵__树__
通读课文,随文识字
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 读准字音。 ②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 通顺。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词,将它 们摘抄下来。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朗读指导:
这首诗慷慨悲壮,荡气回肠,要读出战 士们的英雄气概。特别是读后两句,语调上 扬,要读出战士们的决心。
诗歌解读
西域古国 名,这里 泛指西域 地区的各 部政权。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古关名,故 青海长云暗雪山, 址在今甘肃 孤城遥望玉门关。 敦煌西北。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朗读指导: 这两句应该用激动的语气来读,读出诗
人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即刻启程,放舟从巴峡一直穿 过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 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
导入一
导入二
从 军 行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 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 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 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 《芙蓉楼送辛渐》等。
自由读古诗,把诗读通顺,读出节奏。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 海/长 云/暗 雪 山 , 孤 城/遥 望/玉 门 关 。 黄 沙 百 战/穿 金 甲 , 不 破 楼 兰/终 不 还 。
学们分享。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他最擅长 什么? 七十二变
如果你拥有这个神奇的本领,你 最想变成什么?
17 我变成了一__棵__树__
通读课文,随文识字
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 读准字音。 ②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 通顺。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词,将它 们摘抄下来。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朗读指导:
这首诗慷慨悲壮,荡气回肠,要读出战 士们的英雄气概。特别是读后两句,语调上 扬,要读出战士们的决心。
诗歌解读
西域古国 名,这里 泛指西域 地区的各 部政权。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古关名,故 青海长云暗雪山, 址在今甘肃 孤城遥望玉门关。 敦煌西北。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朗读指导: 这两句应该用激动的语气来读,读出诗
人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即刻启程,放舟从巴峡一直穿 过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 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共19张PPT)
四、体悟诗情
读着后两句诗,你好像看到了哪些画面? 听到了哪
些声音?
看,战场上,狂风
,黄沙 ,刮得
。
将士们骑着
,手握
,眼睛
。
听,Βιβλιοθήκη 声、声、声,混成一片。
即使是这样,将士们仍然高喊:“
!”
这样的战斗在边塞之地随时都会产生,李白在《塞 下曲》中写道:“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所 以诗中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也是表现边塞战争 不断。战争是多么残酷啊,尽管将士们随时可能倒 在战场上,但是他们却毫不恐惧,你们听,他们坚定 地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参军行》,结合注释,说说你读 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旁边标注。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的疑 问,尝试小组共同解决。把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释题:注释中注明题目“参军行”是乐府曲名,内 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所以我们知道了 这是一首边塞诗。《凉州词》《雁门太守行》也 是边塞诗。
将士们的生活苦不苦? 从哪里能看出来?
(1)“黄沙”是边疆的生活环境, 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年征战。 (2)“百战”,“百”在这里是虚 词,指战争很多。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将士们仍然说“不破楼兰 终不还”,你体会到什么? 环境越是艰苦,越能表现出将士们不畏艰巨,守 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 哪一个字最能表现出将士们的责任感? “终”。
二、写字指点
篱仞岳 摩 遗涕巫
摩
广字旁的撇不要写得太 低,被包围的“林、手” 要写得紧凑,“林”竖画 变短,“手”横画间的距 离小一点。
巫
中间两个“人”字不要 写得太大,而且捺要变成 点。
三、品读古诗《参军行》
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从军行》(课件)
青海长云暗雪山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 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 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 云。
雪山:即祁
青海长云暗雪山,
连山,山巅 终年积雪。
译文:青孤城遥望玉门关。
孤城:即玉 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 在今甘肃敦煌西。一 作“雁门关”。
译文:守边将士壮志不灭,不 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 两句诗把战斗之艰苦、 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 把战士们的决心写得铿 锵有力、掷地有声。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 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 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 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 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 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 声。
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 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 “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 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 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破:击垮。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 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 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 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其 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 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 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 说法)。
黄沙百战穿金甲,
穿:磨穿。
金甲:铠甲。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9课 古诗三首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 (共26张PPT)
理解题目
听说 收复。
。
闻 官军 收 河南河北
指唐王朝 的军队。
古代指黄河。
品词析句
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杜甫流落在蜀地。
剑外 忽传收 蓟北,
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
句意:从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河南 河北的消息。
品词析句
刚刚听说 。
初闻涕泪满衣裳。
洒满 。
句意: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的泪 水洒满了衣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 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 映,被称为一代“诗史”。他与李白并称“ 李杜”。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 响很大。代表作有《江畔独步寻花》《春夜 喜雨》等。
自读要求
把握诗歌的节奏,试读诗歌。
闻 官军 收 河南河北 【唐】杜甫
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体会 到杜甫“喜欲狂”的心情?用波浪线 画出来。
感悟诗情
结合以下词语可以体会杜甫“喜欲 狂”的心情。
“涕泪”:这也是喜悦的泪,他终于可以重返故 乡了,他喜极而泣。
“漫卷诗书”: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 了,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喜 欲狂”。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自读要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认一认
jì tì shāng xiāng
蓟涕裳襄
蓟北 痛苦流涕 衣裳 襄阳
辨一辨
tì
涕
“涕”字部首是“氵” 。注意它与梯子的“梯 ”、 剃头的“剃”、第 一的“第”部首不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完美版)可编辑全文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1 古诗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 令人( 失望 )了!
弄 动作: 脱 穿 敲
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冰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 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1 古诗三首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 陶醉,也让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三首让人陶醉的古诗——《村晚》。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 ōng ) B.供·不应求(g òng )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喜爱 拟人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1 古诗三首
浸:青山、落日倒 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 象。
1 古诗三首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 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 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zhòu
昼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1 古诗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 令人( 失望 )了!
弄 动作: 脱 穿 敲
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冰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 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1 古诗三首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 陶醉,也让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三首让人陶醉的古诗——《村晚》。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 ōng ) B.供·不应求(g òng )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喜爱 拟人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1 古诗三首
浸:青山、落日倒 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 象。
1 古诗三首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 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 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zhòu
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30张PPT)
读前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这两句诗把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融 会在悲壮、开阔而又迷漫暗淡的风景之中。
第三、四句主要写了什么? 第三、四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尽管金甲被磨穿,但是将士们报国的壮志却没有改 变,而是在大漠风沙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 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随手卷 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白天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出发返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襄阳后再直奔洛阳。
四、悟诗情
你知道诗中哪个词最能反应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的 心情吗? 喜欲狂。 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喜欲狂”的原因不仅是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 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战乱将息,人民可以不再 受战乱之苦。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含义:秋天的夜里,快要天亮的
时候,(我)走出篱门,迎着习习的凉风,心中产生一些感慨。 重点词语: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参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他擅写七 绝。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XXX高昂, 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王昌龄的诗 还有《芙蓉楼送辛渐》《出塞》等。
第三、四句主要写了什么? 第三、四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尽管金甲被磨穿,但是将士们报国的壮志却没有改 变,而是在大漠风沙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 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随手卷 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白天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出发返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襄阳后再直奔洛阳。
四、悟诗情
你知道诗中哪个词最能反应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的 心情吗? 喜欲狂。 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喜欲狂”的原因不仅是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 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战乱将息,人民可以不再 受战乱之苦。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含义:秋天的夜里,快要天亮的
时候,(我)走出篱门,迎着习习的凉风,心中产生一些感慨。 重点词语: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参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他擅写七 绝。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XXX高昂, 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王昌龄的诗 还有《芙蓉楼送辛渐》《出塞》等。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字词识记
jì
蓟北
chánɡ
裳
tì
涕泪
xiānɡ
襄阳
涕
巫
左右结构 框架结构
tì
涕
组词:鼻涕 痛哭流涕
造句:想起自己的错误,他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wū
巫
组词:巫婆 巫师
造句:西门豹把装神弄鬼的巫婆投到了漳河里。
多音字
chánɡ
衣裳
古人穿衣一般 上衣下裳。
shɑnɡ
衣裳 在现代汉语中 泛指衣服。
字词解释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诗意: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 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⑤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青春]指春天。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 程返乡。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这是对“喜欲狂”的进一步抒 写,“放歌”“纵酒”是“喜欲狂 ”的具体表现。
➢有感情朗读全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主题思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 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 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诗人 强烈的爱国之情。
A.篱门 B.遗民 C.洛阳
磨天 纵酒 涕泪
剑外 雪山 五千刃 黄沙 摩天 巫峡
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破楼兰终不还( B )
A. 破坏
B.打败 C.破旧
2.便下襄阳向洛阳( A )
A. 就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47张PPT)
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家的感慨,更有对回忆多年
离乱的痛切。诗人悲喜焦急的复杂心情都体现 【在诗这意五】个身字在中蜀。地时,突然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不
禁泪水洒满了衣裳。
表现了诗人内 心的激动。
妻子和孩子
随意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拿起
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内 心的激动、开心。
【诗意】回头看看妻儿,他们也一扫愁容,随手拿起 书本,心中欣喜若狂。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诗意】中原人民在金人的压迫下十分痛苦,眼泪都 流干了,他们你年复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前来收复 失地。
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诗人心中应 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 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
背景材料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进攻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 大好河山落入敌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 数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南宋的昏君和贪官,不思进取, 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花天酒地的生活。此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 金人之手六十多年,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 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 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 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呢?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三首古诗都体现了诗人们的 责任与担当,都体现了他们对 祖国的热爱 。你还知道哪些 有关责任担当的诗句?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离乱的痛切。诗人悲喜焦急的复杂心情都体现 【在诗这意五】个身字在中蜀。地时,突然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不
禁泪水洒满了衣裳。
表现了诗人内 心的激动。
妻子和孩子
随意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拿起
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内 心的激动、开心。
【诗意】回头看看妻儿,他们也一扫愁容,随手拿起 书本,心中欣喜若狂。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诗意】中原人民在金人的压迫下十分痛苦,眼泪都 流干了,他们你年复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前来收复 失地。
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诗人心中应 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 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
背景材料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进攻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 大好河山落入敌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 数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南宋的昏君和贪官,不思进取, 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花天酒地的生活。此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 金人之手六十多年,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 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 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 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呢?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三首古诗都体现了诗人们的 责任与担当,都体现了他们对 祖国的热爱 。你还知道哪些 有关责任担当的诗句?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读出5首诗的画面 ①《村居》——儿童放纸鸢图 ②《所见》——牧童捕鸣蝉图 ③《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童孙学种瓜图 ④ 《稚子/弄冰》——稚子敲玉磬图 ⑤ 《村晚》——牧童吹短笛图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课文 题目
主要 重要 人物 事件
情景 画面
情感 乐趣
四时田园 杂兴(其 三十一)
③形声字构字法识字 耘,形声。从耒,从云,云亦声。
“耒”指用耒这种农具除草,“云”意为 “回旋团聚”。“耒”与“云”联合起来 表示“用农具耒在作物植株周围除草和培 土”、“把除去了杂草的泥土聚集在作物 植株周围。”
漪,形声。从水,猗(yī)声。本义: 水的波纹。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找准“留白”,展开 想象,联系生活,快乐“补白”。
1.写景: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2.叙事 ①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②表达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 描写、心理描写……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 古诗三 首)人 教部编 版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稚(zhì)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朗读音频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
解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将晓:快要天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词语解释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以及誓 死报国的决心;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 看看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将要天亮 篱笆门
感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秋天的后半夜,快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 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 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朗读音频
王昌龄(?—约756) 字少伯,京兆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曾任江宁丞,世称“王江宁”,后被贬为 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因其擅长七言绝 句,人称“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 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其 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采 莲曲》等。今存《王昌龄集》。
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 碰到天,形容极高。 【遗民】: 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胡尘】: 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滔滔万里黄河奔流不息东注入海, 华山与天相接,直插云霄。
品读欣赏
五千仞岳上摩天
华山古称“西岳”, 雅称“太华山”,为中国 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 明的发祥地,“中华”和 “华夏”之“华”,就源 于华山。
陆游(1125—1210) 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总的主题是抒发政治抱负和 同情人民苦难。其代表作有《书 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 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 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 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 南宋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部族政权。
诗意: 青海湖上空的乌云把祁连大雪山都遮
暗了,驻守边疆孤城的战士向西遥望远方的 玉门关。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 战衣都磨破了,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入侵的 敌人誓死不回家。
青海长云暗雪山,
长云
所见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环境描写
严峻
沉重
写边疆给地人理以位沉置重和压环抑境之恶感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释“从军行”
标题中加“歌”“引” “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 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从军”就是参军。
词语解释
【玉门关】: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青海】: 即青海湖,在今青海西宁西。 【暗】: 遮蔽,使其暗淡。 【金甲】: 金属制作的铠甲。 【破】: 打败。 【楼兰】: 西域古国名,诗中泛指西域地区的各
誓死报国
金甲 楼兰古城
从“终不还”的豪言壮语中,你感受到 了将士们一颗怎样的心?
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家的决心,一颗 誓死报国、不惜为国捐躯的心。
从军行
景——长云、雪山、 悲 孤城、玉门关
情——穿金甲、终不还 壮
杀敌报国
诗歌描写了唐朝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 和战斗的惨烈,抒发了他们杀敌报国的雄 心壮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tì wū
仞岳摩遗涕巫
左右 结构
仞涕
半包围 结构
摩遗
上下 结构
岳
框架 结构
巫
转盘记忆法
识字方法
磨 魔 麻摩
嘛
魔(魔鬼) 嘛(好嘛) 摩(摩托) 磨(石磨)
rèn
仞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右边是“刃”。
识字游戏
遗 摩 岳 仞
巫 涕
真棒!
互动课堂
说说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是什么?
1.知诗人,解诗题。 2.品诗句,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 描绘画面
滚滚黄河东流入海
华山巍峨屹立、直耸入云
雄伟壮丽
写景手法:
夸张
景物雄伟,有生气
化静为动
思考:这两句诗描绘祖国壮丽河山 的用意是什么?
诗人极力描绘祖国壮丽的河山,而 这美好的河山已沦陷敌手,两相对比, 更表达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对统治者 无能的痛恨。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金统治地区的宋朝百姓在金兵战马扬 起的尘沙里流尽了眼泪,一年又一年地盼 望着宋王朝的军队来收复河山。
9 古诗三首
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十分 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 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 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 国的一束奇葩。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rèn yuè
五千仞 岳
jì
蓟北
tì
涕泪
cháng
衣裳
xiāng
襄阳
我会写
rèn yuè mó yí
青海湖、长云铺天 盖地、雪山、一座孤城, 还看到了玉门关。
思考一:“暗雪山”中的“暗”字应如何理解? 边塞“暗” 边疆生活艰辛,战场拼杀凶险 将士心情“暗” 远离家乡和亲人,不能团聚
思考二:“孤城”“遥望”包含什么意味? 孤独 ☁对故土的思念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战争之多、时间之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听说
黄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杜甫听到了唐王朝的军队 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 消息。
杜甫(712—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为“ 李杜”。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 诗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 首,有《杜工部集》。
指在金统治 眼泪流干了,指金统治地区 地区的原宋 形容十分悲 的风沙,这里 朝老百姓。 惨、痛苦。 借指暴政。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远眺南方。 指南宋朝廷 的军队。
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 ຫໍສະໝຸດ 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壮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 泪尽胡尘
盼
南望王师
诗歌强烈地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失 去的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了他 对南宋统治者无能的悲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