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题有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是如何看待战争的?A. 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B. 认为战争是必要的手段C. 认为应该避免战争D. 认为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答案:D2. 曹刿在文中提到了哪些战争策略?A. 先发制人B. 以逸待劳C. 诱敌深入D. 以上都是答案:B3. 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军队的规模B. 士兵的士气C. 将领的智慧D. 战争的时机答案:C二、填空题1. 《曹刿论战》是一篇关于______的论述。
答案:战争策略2. 曹刿在文中提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体现了______的战争思想。
答案:以逸待劳3. 曹刿认为,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______,更在于______。
答案:军事实力;战略智慧三、简答题1. 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争策略及其意义。
答案:《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争策略主要是“以逸待劳”,即在战争中,要避免盲目进攻,而是要等待敌人疲惫,然后发起攻击,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种策略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战争的策略性和智慧性,而不是单纯的力量对抗,体现了战争的深层次思考。
2.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是如何论述战争的不可避免性的?答案:曹刿在《曹刿论战》中并没有直接论述战争的不可避免性,而是通过提出战争策略,间接表达了对战争的理解和态度。
他认为,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通过智慧和策略,可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从而减少战争的损失。
四、论述题1. 论述《曹刿论战》中曹刿的战争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曹刿论战》中,曹刿的战争观主要体现在对战争策略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上。
他强调以逸待劳,等待时机,用智慧而非蛮力取胜。
这种战争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军事家和战略家都受到了曹刿思想的启发,将这种以智取胜的战争策略运用到实际的战争中,提高了战争的效率和成功率。
2. 分析《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争策略,并讨论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曹刿论战练习题答案版
1.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小大之狱狱:监狱B.又何间焉间:参与C.弗敢加也加:虚报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2.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C.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D.一鼓作气,再而衰再:第三次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衣食所安安:养B.牺牲玉帛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肉食者鄙鄙:人品不好目光短浅D.望其旗靡靡:倒下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下视其辙辙:车轮轧出的痕迹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C.遂逐齐师逐:追赶、追击D.夫人国,难测也测:测试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弗敢专也弗:不B.必以信信:实情C.既克,公问其故既:已经D.惧有伏焉伏:屈服埋伏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虽不能察虽:即使,尽管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能够可以凭借C.彼竭我盈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D.战则请从请:请求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B )A.齐师伐.我讨伐/伐.竹取道砍到B.战则请.从/子墨子日:“请.献十金。
”请求C.衣食所安.奉养,安身...../安.能辨我是雄雌疑问代词怎能D.忠之属.也类/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连接8.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彼竭我盈,故克之./望其旗靡,故逐之.代词,代指齐国军队B.乃.入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于是/竟然C.何以.战/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相与步于.中庭在9.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B )A.肉食者谋之代词,这件事B.小大之狱助词,的C.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D.望其旗靡,故逐之代词,指齐军10.下面句中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①齐师伐.我攻打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B.①又何间.焉参与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私自,偷偷的C.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目光短浅....D.①忠之属.也类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连接11.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A.何以战?B.吾谁与归?C.吾与徐公孰美?D.宋何罪之有?12.下面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A.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福建福州)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
(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4分)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贵州安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
《曹刿论战》练习题有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有答案(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意思是。
11、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七、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范文大全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范文大全第一篇:《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2.下列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何以战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D、又何间焉此为何若人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3)必以信()(4)公问其故()(5)牺牲玉帛()(6)望其旗靡()5.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6.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7.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8.“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9.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10.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11.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13.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14.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15.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16.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曹刿论战》答案 1.C;2.C5.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6.不是多余的。
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何人?A. 一位著名的军事家B. 一位政治家C. 一位文学家D. 一位历史学家2.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提出了哪些战术思想?A. 以逸待劳B. 以守为攻C. 以攻为守D. 以战养战3.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武器装备B. 士兵数量C. 战术策略D. 天时地利4. 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味着什么?A. 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B. 军队可以被打败,但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C. 军队可以被征服,但个人精神不能被征服D. 军队可以被领导,但个人不能被命令5.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如何对待战争?A. 以战止战B. 以和为贵C. 以攻为守D. 以守为攻答案:1. A 2. C 3. C 4. A 5. A二、填空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是曹刿论战中的经典名言。
3. 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了________的战术思想。
4.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________,还取决于________。
5. 曹刿论战中,曹刿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1. 战术策略 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 以攻为守4. 武器装备,战术策略 5. 个人信念三、简答题1. 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术思想。
2.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如何论述战争胜负的?3. 曹刿论战中,曹刿对个人信念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的?答案:1. 曹刿在论战中提出了以攻为守的战术思想,强调在战争中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防守。
2. 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和士兵数量,更重要的是战术策略和个人信念。
3. 曹刿强调个人信念的重要性,认为即使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
四、论述题1. 结合曹刿论战,谈谈你对战争胜负因素的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jiàn) 牺牲玉帛.(bó)B .遂.逐齐师(suí) 下视其辙.(zhé)C .望其旗靡.(mǐ) 肉食者谋.之(móu)D .小信未孚.(fú) 公将驰.之(chí)2.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B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 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何以.战B .必以.情C .必以.分人D .可以.一战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 .小大之狱.C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 .夫战,勇气..也5. 下列对句子的语气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发议论)B .刿曰:“未可。
”(表否定)C .夫大国,难测也……(发议论)D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表赞成)6. 下列各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7. 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
D.一次击鼓能振作土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8. 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曹刿论战》练习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及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师:伐:(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谋:(3)衣食所安.安:(4)弗.敢专.也弗:专:(5)对.曰对:(6)虽不能察.察:(7)必以情.情:(8)忠.之属.也忠:属:(9)战则请从.从:(10)齐师败绩..败绩:(11)公将驰.之驰:(12)既.克既:(13)一鼓作.气作:(14)彼竭.我盈.竭:盈:(15)难测.也测:(16)惧有伏.焉伏:(17)望其旗靡.靡: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4)彼竭我盈,故克之。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内容理解。
(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①政治方面:②军事方面:(2)有人认为《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鄙”,也有人认为鲁庄公“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3)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遍.遍:(2)神弗福.也福:5.(2019·衡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可以.一战以.君之力C.战于.长勺所恶有甚于.死者D.登轼而.望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战,勇气也。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7.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完整版)《曹刿论战》练习题+答案完全版
《曹刿论战》复习(一)1、文学常识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所写的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2)《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
伐:攻打(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指猪、牛、羊等,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6)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7)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8)夫大国,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3、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时勇气衰弱,第三次击鼓进军时勇气已经衰竭了。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庄公做出的急躁行为做了铺垫。
(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猪、牛羊等祭祀用的祭品。
今义: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如:他牺牲了自己的青春)(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8、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这里是养的意思)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完整word版)《曹刿论战》练习题有答案.docx
《曹刿论战》练习题姓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 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 、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4、公与之乘()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再而衰古义:今义:.7、必以情古义:今义:.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4 、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 、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 、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C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10 、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意思是。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篇一」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2分)①公将驰之②望其旗靡【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彼竭我盈,故克之。
【小题3】节选的文段在阐述用兵方面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分)答案【小题1】①驱车(追赶)②倒下(2分)【小题2】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分)【小题3】第一问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1分)第二问要点:(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2分)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3】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篇二」一、基础知识1、请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又何间焉小惠未徧牺牲玉帛辙乱旗靡肉食者鄙2、填空:⑴ 《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⑵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3、下列加粗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⑴ 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⑵ 肉食者鄙古义:。
今义:。
⑶ 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
⑷ 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⑴ 小信未孚。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今天店铺将与大家分享的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文章相关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曹刿论战》练习题一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小大之狱( ) 牺牲玉帛( )登轼而望之( ) 公将驰之( )解析:可结合语境,通过辨析去掌握,在辨析中去分析、比较。
答案:参与目光短浅案件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车前横木驱车追赶2.辨析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1) (2)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结合具体句子句意来分析。
答案:(1)所以原因(缘故)(2)凭、凭借把3.下面是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析:断句能判断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断句时要考虑字义、句意及语气。
答案:C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1)例:战于长勺(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苛政猛于虎也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刻唐贤人诗赋于其上(2)例:肉食者谋之( )A.属予作文以记之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登轼而望之D.公与之乘解析:本题通过用不同文章中的同一个字考查我们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答案:(1)D (2)A《曹刿论战》练习题二一、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小大之狱( ) 公将鼓之( )公问其故( ) 望其旗靡( )解析:结合语言环境回答,不要以今义释古义。
(实用 好用)《曹刿论战》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
《曹刿论战》练习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B.小信来孚孚,信服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D.遂逐齐师遂,于是,就2.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又何间焉(间,参与)B.必以信(信,相信)C.虽不能察(察,明察)D.小大之狱(狱,案件)3.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何陋之有何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言语粗鄙鄙C.患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属D.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其4.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未能远谋弗敢加也未弗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安C.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加D. 望其旗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登轼而望之临溪而渔(《醉翁亭记》)而B. 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于C. 何以战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以D. 乃入见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乃6.曹刿的“远谋”表现有误的一项是()A. 政治公平,取信于民B. 精于谋略,知己知彼;善于观察,把握时机C. 洞察时政,进谏献言D. 急躁冒进,取胜心切7.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30题)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30题)【原文展示】曹刿论战《左转》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问题与答案】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案。
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的精神的词语是什么?答案:请见。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请分析“肉食者鄙”中“鄙”表现在哪里?答案:鲁庄公的三答案,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贸然进军;“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3.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答案: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4.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什么时候?答案:“彼竭我盈”之时。
5.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什么时候?答案:“辙乱旗靡”之时。
6.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
”后来他又说:“可矣。
”他认为“可矣。
”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7.第二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答案: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答案:急躁冒进9.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案:政治上取信于民。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兵力多寡B. 武器先进C. 士气高昂D. 策略得当2.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战争的胜负与什么有关?A. 天时地利B. 将帅的勇猛C. 士兵的忠诚D. 民众的支持3.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是如何分析战争的?A. 通过历史案例B. 通过兵法理论C. 通过实地考察D. 通过占卜预测4.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A. 军事实力B. 政治因素C. 经济基础D. 心理战术5.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什么意思?A. 军队可以被打败,但个人意志不可被征服B. 军队的指挥官可以被更换,但士兵的志向不可改变C. 军队可以被解散,但个人的信仰不可动摇D. 军队可以被俘虏,但个人的意志不可被剥夺答案:1.D 2.D 3.B 4.B 5.A二、填空题6. 《曹刿论战》是一篇论述战争策略的古代文献,其作者曹刿是______时期的著名军事家。
7.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军事实力,还与______、______等因素密切相关。
8.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出,战争的胜利需要“知己知彼”,这体现了______的战争观念。
9.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强调,战争的胜利需要“以逸待劳”,这体现了他重视______的战术思想。
10. 《曹刿论战》中提到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味着战争是国家的______,必须慎重对待。
答案:6. 春秋 7. 政治经济 8. 知己知彼 9. 以逸待劳 10. 大事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争胜利的三个条件。
12. 根据《曹刿论战》,曹刿是如何论述“以逸待劳”的战术思想的?答案:11.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出,战争胜利的三个条件是:首先,必须了解敌人的意图和动向;其次,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实力和条件;最后,要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以逸待劳,等待敌人的疲惫。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共10篇)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共10篇)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 曹刿论战练习题,越多越好!《曹刿论战》练习题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4、公与之乘()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再而衰古义:今义:7、必以情古义:今义: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意思是.11、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二): 曹刿论战练习题;准确的说,曹刿请见的时间鲁庄公十年的春天.曹刿请见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三): 关于曹刿论战的习题~(明天就要交啊)原问: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3文中用了哪些事列证明曹刿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看法是正确的①②③④4.第一段文字写出曹刿具有什么特点十年春......战则请从.为第一段公与之乘.....遂逐齐师.为第2段后面的都是第3段.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公将鼓之,刿曰:“未可.”D.公将驰之,刿曰:“未可.”4.第一段文字写出曹刿具有什么特点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四): 曹刿论战练习题..1.彼竭我盈,故克之.说明进攻__________________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3.齐鲁之战(又称长勺之战),在我国古代军事战例中被称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范战例之一.请再举2个类似的战例__________,___________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1讲究时机.2小心有埋伏.3以少胜多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4交战双方和鲁国是自卫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五): 证求曹刿论战曹习题精选待修改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4、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4.本文说明了必须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5.曹刿认为作战的根本是什么6.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6.取信于民;详察敌情;上下一心;指挥得当;等等.7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2)战中:7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8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8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9文中表现了曹刿的那些品质和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你是否赞同曹刿的“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理由11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5)肉食者谋之(6)夫大7国,难测也,惧有伏焉(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略 3,交代了曹刿进见的原因 4,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和独特的政治思想 9,位卑未敢忘国,爱国,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独特的政治思想10,略写了作战过程,因为文章主题为论战,主要讲述曹刿的作战思想,详略的当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六): 初三下学期语文课本配套练习《曹刿论战》中的另外两个课外文言文的题目,不是语文书上的。
《曹刿论战》课后练习和答案
《曹刿论战》课后练习练习和答案一、基础巩固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驰: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再:________。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________。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________。
(5)虽欲言,无可进者虽: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________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________的原因。
4.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________。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________。
二、以下1~7题,请用原文作答。
1.曹刿请见的历史背景是________。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
3.能体现曹刿的“取信于民”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
4.曹刿选取的进攻时机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曹刿选择追击的时机是在________后,理由是________。
6.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请分别概括曹刿和庄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齐师伐我/伐竹取道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C.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D. 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3. 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完整版)曹刿论战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曹刿论战练习题(附答案)《曹刿论战》(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jiàn mǐ biàn zhé suì bǐbó móu f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军队(讨伐,攻打)(2)齐师败绩..(大败)(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不)(虚报夸大)(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诉讼案件)(即使)(明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2、民弗从.也(服从,听从)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战则请从.(跟从,跟随)3曹刿请.见(请求)4、又何间.焉(参与)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其.乡人曰(他的)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公与之.乘(代曹刿)望其.旗靡(他们,指齐军)登轼而望之.(代齐军)(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3、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4、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5、小大之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7、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8、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六)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练习题姓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4、公与之乘()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再.而衰古义:今义:7、必以情.古义:今义: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意思是。
11、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七、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5~7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战》[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5.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②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6.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肉食者鄙.(卑鄙)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小大之狱.(案件)D.齐师败.绩(大败)9.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1.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你的看法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曹刿论战》练习题参考答案七、1.A2.(1)同“遍”,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3.(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5、①于是②原故(原因) ③倒下④“诎”通“屈”(2)①B“克敌制胜”的“克”与例句“克”相同。
②“下不为例”的“为”与例句“为”相同。
6、(1)大国,是难以测度的。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7、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观点正确,叙述恰当,即可。
基本要求:观点必须从文段事件的结局中得来;叙述恰当。
举例: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人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8.A9.(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
福:解释为赐福也可。
10.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1.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
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
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