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青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尖上的青春
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于1982年出生于中国沈阳。郎朗在三岁的时候受父亲郎国任启蒙对钢琴产生兴趣,并于1984年,正式拜于朱雅芬教授门下开始学习钢琴。少年时的朗朗在钢琴方面就有很大天赋,多次在省内钢琴比赛上获得好成绩。但这对于时刻追求第一郎朗来说还不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郎朗多次在国内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为钢琴界一颗闪耀的新星。
当然,成功之后必有付出。为了支持郎朗在钢琴方面的进一步造诣,父亲郎国任辞掉了工作,带着郎朗到北京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年少的郎朗为了自己的“成为钢琴家”的理想,很小就背井离乡。在北京求学的时间里,郎朗的压力更大了,开始对自己失望,对钢琴失望,对新生活失望,第一位老师甚至建议郎朗打道回府。这让郎朗十分难过,在离中央音乐学院考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郎朗更是有一段时间不想弹钢琴。但是对于理想的坚持,父母的付出和对钢琴的热爱,郎朗并没有放弃钢琴。后来,郎朗换了新的钢琴老师,赵平国老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郎朗的进步飞快,顺利的完成了考试。
1996年,14岁的郎朗考入著名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琴大师、院长加里·格拉夫曼,开始了留学生活。郎朗第一次与加里·格拉夫曼见面时,被问到为什么学习钢琴。郎朗的回答是要把所有美国的和欧洲的,什么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的钢琴比赛,全都去比掉,成为钢琴家。加里告诉郎朗,这根本不是为艺术而当钢琴家,你应该是真正把自己的本领学到,提炼这些艺术大师的造诣、这些经验、这些精华。他的一席话让郎朗重新开始考虑自己学习钢琴的目的。
郎朗的成功转折点是在1999年,那年郎朗17岁。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郎朗有幸去给指挥大师埃森巴赫面试,在面试的两个多小时里,郎朗简直成了“点歌器”,连续弹了勃拉姆斯、克里亚宾等大师的曲目。第二天,郎朗被告知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这对郎朗来说无疑是最激动的消息。开场前,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对观众介绍郎朗说:“你们将从这位年轻的中国男孩身上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果然,当最后一个音符演奏完毕,听众全体起立欢呼,如雷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场成功的临时替代演出,被美国三大报纸之一的《芝加哥论坛报》极度赞赏,赞扬“郎朗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激动的钢琴天才”。令人惊奇、难以置信的是当晚郎朗在拉文亚的独奏厅为音乐家们又一次演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此曲他已两年多未弹,然而他却非常熟练地用1小时10分钟背谱完成。《芝加哥日报》称这是“音乐史上的奇迹”。从此,郎朗与世界上所有的一流乐团陆续签约,开始了他的音乐演奏生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郎朗简直成了世界青年钢琴家的代表,取得了令人艳羡的傲人成绩,获得无数的国际荣誉。当然这些成功都与郎朗本人的天赋和努力分不开,郎朗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无数学钢琴的孩子们的楷模与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