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智慧
让孩子的智慧在指尖上快乐飞舞
让孩子的智慧在指尖上快乐飞舞摘要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必须回归儿童世界,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
而利用乡土材料来自制玩具,能让孩子在回归泥土质朴的气息中,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一个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特色平台。
关键词乡土材料幼儿多元智能自制玩具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是电影《柳堡的故事》中“二妹子”的故乡。
我们的家乡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荷藕之乡”的美誉。
周围有丰富而独特的农村幼儿教育资源。
然而,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受到经费等条件的限制,玩具品种单一,数量缺乏,极大地阻碍了幼儿的活动与多元发展。
幼儿对做做玩玩却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那么,如何利用乡土材料,拓展自制玩具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呢?一、挖掘“乡土”材料,让幼儿在自制玩具中分享乐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农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园地处农村,周边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带领幼儿回归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他们的玩具,带给孩子们的是熟悉、新鲜和有趣。
我们利用春游、秋游带领幼儿出园收集,还请家长协助帮忙收集,并在每个教室角落设置回收站,鼓励幼儿平时注意积累、充实。
在收集的过程中,幼儿不仅熟悉、了解了这些材料的基本特征,而且学会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为自己制作玩具作好了前期准备。
面对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材料,孩子们显露出的那份熟悉就如遇见久违的朋友,顿时变得轻松自在;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制作的欲望得到了激发。
二、欣赏“乡土”玩具,让幼儿露一手1.利用自然环境,进行自制玩具活动。
新《纲要》中指出要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发展幼儿的重要资源。
大自然则是幼儿向往的地方,它赋予自制活动更多的机会。
于是我们带领幼儿走向大自然。
这样,不仅让他们亲身体验四季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还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022年智慧树指尖上的“艺术”—移动端UI设计单元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1UI设计是什么意思?()【答案】User Interface的缩写,是指用户界面设计2GUI是什么意思?()【答案】GUI是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的简称,即图形用户界面,准确来说,GUI就是屏幕产品的视觉体验和互动操作部分。
3下列哪一种不属于UI设计范畴()【答案】户外海报设计4UI视觉设计常用软件是()【答案】Photoshop5平均来讲,SVG文件比GIF、JPEG格式的文件要小很多,原因在于:【答案】SVG文件是非光栅化图,而GIF和JPEG格式的文件是光栅化图6UI设计(即用户界面设计)指的是对软件的()的整体设计。
【答案】界面美观【答案】操作逻辑【答案】人机交互7UI设计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哪几项()【答案】视觉设计【答案】交互设计【答案】用户研究8用户需求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获取()【答案】全选9用户体验就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感受。
( )【答案】对10PNG格式是一种便携式网络图形格式,采用的是无损数据压缩算法,在不损坏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文件的体积大小,而且对图像的颜色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以下四组色彩中,哪组色彩体现了"安宁、平静"的感觉?【答案】【答案】2黄金比例,是指将一条线段一分为二,其中较大部分与整体之比,正好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答案】0.6183()是指色彩三属性中除了色相以外的明度和彩度的复合称谓。
【答案】色调4下列属于三角调和,也符合邻近色相的色彩组合有()【答案】橙色、黄色、黄绿色5下列色相环中哪种色相关系对比最强烈,配色能给人饱满、活跃、生动、刺激的强烈感受【答案】互补色相6移动UI设计构图时我们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案】留白【答案】比例【答案】平衡【答案】聚焦【答案】对比7AdobeColor CC支持的图片格式有()【答案】全选8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文字的可读性()【答案】全选9手机界面更多的以文字表现而不是图形表现()【答案】错10色相环由12种基本的颜色组成。
手指尖上的智慧
手指尖上的智慧内容灵巧的手是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
心灵”和“手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由此可见,“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在幼儿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在这些设想的驱使下幼儿会进一步动手探索、摸索、发现,直至闪烁出创造的灵光。
标签:心灵、手巧、创造、智慧。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標志之一。
由此可见,“所以,心灵”和“手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培养幼儿园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十分重要。
我国教育家陈鹤曾说过:“应该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他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发挥他的创造才能。
”国外的教育学家也曾提到过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比如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在幼儿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在这些设想的驱使下幼儿会进一步动手探索、摸索、发现,直至闪烁出创造的灵光”。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对小朋友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小朋友们更多的提供触摸、摆弄、拆装等等动手的机会。
有个成语叫“十指连心”,这说明了手和大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而我认为“儿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共同完成。
第一,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松温馨的校园环境很重要。
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总是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如:“把连接纸杯电话的线绳,换成铜丝,声音还能传得清吗?”“把不倒翁的铁珠移到头部或胸部,它还能不倒吗?”等等。
再比如:下雪了,孩子总是想用自己的手去接天上飘落的雪花,来感觉它是什么样的,来满足自己对于雪花的好奇。
却总是被家长制止。
他们有这些好奇的想法是非常宝贵的。
只可惜多数幼儿都只是停留在想上,很少有人去动手摸索,进一步研究它。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机会。
每天,放学时我都会让小朋友自己把凳子放在桌子上,并表扬他们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激发儿童指尖上的智慧
激发儿童指尖上的智慧笔者所在的扬州市,该地区的毛绒玩具名闻天下,作为它的下属县市一宝应县,毛绒玩具产品畅销国内。
毛绒布贴画是利用毛绒布的色彩和肌理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帮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选择毛绒布贴画作为一种本土教学课程,创新了我们的美术教学形式。
本文试图结合我在毛绒布贴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有关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作一个较为系统的阐述。
一、看看悟悟——借创意“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
”通常人脑中的存储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越多,感悟越深,再加上良好的想象力的发挥,就很容易创作出好作品。
毛绒布贴画教学中可以用丰富的形象存储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艺术中借创意。
1、在欣赏中借创意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艺术美,而且能通过感知与认识,理解审美对象的艺术特点,学习到表现方法与技巧。
通过优秀毛绒布贴画作品的欣赏可以让学生了解毛绒布的“两个美”:(1)色彩美毛绒布色彩丰富,创作毛绒布贴画时,可适当追求装饰效果,加强不同色块间的对比,造型不必过分追求写实,可大胆地进行夸张和变形,使画面富有民俗味和现代感;要注意画面的对比与和谐的关系,主体的形象要突出,背景的色彩不可过跳、过花,以免影响主体形象的表达。
整体色调的把握是孩子们较难做到的,如果形不成主色调,画面往往会显得杂乱。
教学时可让孩子尝试仅用黑、白、灰关系创作一两幅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色彩的提炼能力。
(2)肌理美肌理是指毛绒布的独特的表面效果,如长短、平滑、粗糙等。
毛绒布贴画要充分地发挥毛绒布的肌理美,使用刀剪要注意刀法,使形象呈现出一种稚拙之美。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地体会和感受不同毛绒布的表面肌理,根据画面的主题和构思巧妙地选用,粗糙的、平滑的、长毛的、短毛的,适当地运用在画面中,使画面富有肌理的美感。
大毛绒布显得较为整体概括,小的毛绒布则具有一种点彩的艺术效果,在画面中要把握好点、线、面的关系,如一味地使用碎毛绒布,画面极易琐碎,缺乏美感。
女人手相智慧线的相学解析
女人手相智慧线的相学解析在手相中,智慧线代表头脑,才能,决断力等,那么女性的手相智慧线应该怎样看呢?接下来店铺就来告诉你智慧线在相学中有哪些解读,欢迎参考借鉴。
女人手相智慧线开叉为天生的艺术家智慧线末端出现了开叉线,这种人必定多才多艺,不论在音乐、画画、创作等方面,天生便存有艺术细胞。
不过智慧线开叉有好有不好,不好的就是做事太过执着,对人或事要求过高,为了一点点小事,都会放不开怀抱。
智慧线的末端分叉,如果叉小的话,主决断力迟钝。
如果叉大的话,则可以当做双重智慧线来看。
智慧线末端分叉,叉纹延伸至小指智慧线末端有分叉支线,分叉纹纹一般向小指扶摇直升,也作副智慧线论,表示其人审辨敏锐,精打细算,具有经营商业与处理事务之才能。
副智慧线分叉的时候也表现其人要决心投身事业追求学识财富。
智慧线末端分叉且上升智慧线末端分叉且上升,表示该人是理财能手,占有欲强,对金钱很敏感,有吝啬的倾向。
尤其当当末端向第二火星丘上升弯曲时,吝啬就会更加的明显,如果智慧线末端向小指根部上升或弯曲时,则表明该人有经商的才能,而不具备艺术、文学方面的天分,对于科学研究缺乏兴趣,对于女性而言,声音尖锐刺耳,动作欠优美,是不受欢迎异性的一类。
智慧线末端有两股分叉线,一条向上,一条向下。
智慧线末端有两股分叉线,一条向上,一条向下。
则表明此人同时具有两种才能,而且头脑很灵活,感觉敏锐,具有创造力,对事物的观察力极强,而且思维很新颖,善于社交活动,为人处事很圆满,但是缺点是缺乏果断力,会有优柔寡断的倾向,容易对事物产生迷恋。
智慧线尾端分叉且有一分叉上翘,穿过感情线指向小指下水星丘,适应力、应变力很强,社会交往活动能力强,具有商业才能。
智慧线末端分叉,其中一条支线延伸至第二火星丘,而另一条支线延伸至太阴丘智慧线末端分叉,其中一条支线延伸至第二火星丘,而另一条支线延伸至太阴丘。
有这种掌线的人,性情温和,思维敏捷,做事情有胆识而且能冷静的处理问题,想象力丰富,才识广博,有远大的理想,而且能努力不懈地区奋斗,再加上非常的善于谋略,所以必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让智慧在孩子的指尖上跳跃
让智慧在孩子的指尖上跳跃摘要:幼儿折纸教学三部曲“一、折纸分段教;二、让幼儿主动探索;三、作品的加工及技能的巩固。
孩子们通过折纸活动有利于开发智力,萌发创造性,感受折纸文化,使孩子们的智慧在指尖上跳跃。
关键词:幼儿折纸;教学三部曲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18-001折纸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手工活动。
我从中班起就有意无意的时常组织孩子进行折纸活动,午饭前、午饭后、午点后,都成了孩子们折纸的黄金时间,孩子们乐此不疲。
一、折纸分段教第一阶段:教学目标:⑴认识运用较为简单的折纸符号。
例如表示纸边的,表示纸痕的、谷折线、山折线。
学习简单的折纸技法。
例如谷折法、山折法等。
⑵能跟着老师完成折纸或依照简单图纸折出作品。
植物类:草莓、郁金香;动物类:折纸玩偶;人物、工具类:钢琴、铅笔、人偶等。
第二阶段:教学目标:认识运用一般的折纸符号。
例如折成层次符号、反转符号,卷纸符、转动符、折向背面符号以及所代表的折纸技法的学习。
动物类:立体大象、孔雀、天鹅。
植物类:菊花、莲花、六瓣百合。
工具、人物类:纸盒(三角、四角、六角、八角等)、立体纸娃娃。
第三阶段:教学目标:认识一些少见的折纸符号,例如重复、连折、展开、下沉使压等及其相关技法。
动物类:蝴蝶、狮子。
植物类:向日葵、玫瑰。
其他:各式花球的做法,三到四种。
教学中,我常采用示范讲解、巡回教室辅导的方法。
示范折纸步骤时我尽可能做到表述清楚明白。
讲一步,示范一步,较复杂的地方重点讲,再在黑板出示示意图,示范具体折法。
示范用的纸张要够大。
示范时留意孩子的反应,是否能理解,能否跟上。
如果有问题及时解决。
发现有遇到困难的孩子适当给予帮助,使其渡过难关,不半途而废,重新树立信心,耐心完成作品,体验成功感。
二、让幼儿主动探索陈鹤琴老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提出了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
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探究源于手指尖上的智慧
本 节 课 , 师 为 学 生 提 供 了 丰 教 富 的 有 结 构 的 材 料 , 学 生 创 设 了 为 良好 的 探 究 情 境 , 发 了 学 生 心 灵 激 深 处 的 探 究 欲 望 , 让 学 生 亲 历 了 并 探 究 的 过 程 , 样 才 使 得 学 生 对 各 这
盒 、 棒 、 笔 芯 导 电 的 现 象 , 就 碳 铅 这
按 在 水里 就容 易得 多。 ( 塑料 盒 小
比较 小 。 )
形 成 了矛盾与 冲突 。这种 认知 冲突 的产 生 迫 使 着 学 生 形 成 解 决 这 一 冲突 的需要 , 从而 激起 强 烈 的求 知
在 教学 《 趣 的 浮沉 现象 我
玻 璃珠 、 钉 、 料 盒 、 板 、 张 、 铁 塑 木 纸 橡 皮 泥 、 球 等 材 料 , 让 学 生 猜 气 先
一
我 为 学 生 提供 了铁 钉 、 签 、 牙 塑料
棒 、 笔芯、 片、 铅 铝 瓷勺 、 铝箔 纸香 题 , 这种 问题 虽然 使探 究 过程 较 为
②是 不是连 接不 正确? ⑧是 短路 吗?
小 电珠 坏 了吗 ?
种 物 体 在 水 中 的沉 浮 情 况 有 了较
为 深 入 的理 解 。
学 生在 这些 问 题 的驱 动下 , 全 身 心地投 入到实 验操作 中 。
二 、 用 有 结 构 材 料 , 起 学 巧 激
生 的认知 冲突
生带 着 疑惑 , 接 着进 行 了二 次探 紧
的 , 在 空气 中下落的速 度要慢 。 比 生 : 手 握 着 钩 码 , 慢 放 入 用 慢 水 中 , 显感到钩 码很 轻。 明
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的作文三年级
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的作文三年级《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智慧之花可不光开在我们的脑袋里,还能开在我们的指尖上呢!
就说搭积木吧。
小小的积木在我们手里能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高楼大厦、漂亮的城堡,还有神奇的。
每次搭积木的时候,我都会认真思考怎么才能搭得更稳、更好看。
这可不就是智慧在指尖绽放嘛!
还有折纸,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经过我们的小手一折一叠,就能变成可爱的小兔子、漂亮的纸飞机。
在折纸的过程中,我们要想办法把纸折得整齐,这也需要开动小脑筋,这也是智慧之花在指尖开放呀!
所以呀,我们要多动手,让智慧之花在我们的指尖上开得越来越美!
《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我们的小手特别厉害,能做出很多聪明的事情来?其实呀,这就是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啦!
比如说画画。
当我们拿起画笔,在纸上涂涂画画,一会儿画个大大的太阳,一会儿画朵五颜六色的花。
在画画的时候,我们要想着怎么搭配颜色,怎么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都是智慧在发挥作用呢!
再比如做手工。
用彩色的纸做个小灯笼,用黏土捏个小动物。
我们的小手不停地动,心里也不停地想,怎么做才能更像、更有趣。
这就是智慧在我们的指尖跳舞呀!
让我们多多动手,让智慧的花朵一直开放在我们的指尖上!。
绽放指尖上的智慧——浅谈开展小班纸工活动的策略
直 以为折纸是很枯燥的东西 ,直
线 ,虚线 ,正折 ,反折 ,
为习惯等方面都有 了提高 。所 以,只要 幼儿 快
,
搞得你头 昏。但是看到幼
做 的折 纸课 题 那 么成 功 , 验 ,明白该怎样在孩子 中 握要领 “ 生活化” ,也就 习折 纸 ,折纸不 能脱
离孩子 的生活 ,以生活 为 出发点 。
见。 “ 原来是小兔把重视兴趣 的作用 ,他 都 吸引住 了 ,纷纷讨论 ,说 出 自己的意 指 出:热爱是最好 的老师 。幼儿 的兴趣 有 三种 ,即偶 然性 、无 意性 和 不稳 定 性 ,教师必须 巧妙地 、有计划地激发幼
儿对 纸工活动的好 奇心。
工活 动 ,从 而促 进 幼儿 的动手 操作 能 用 接 近孩 子生 活 的语 言 进行 讲解 。如
展 呢? 1 . 重 视 激 发 幼 儿对 纸 工活 动 的 兴 趣
力 、观察力 、想象力等 多方 面的能力发 折 “ 小 兔耳 朵 ”时 ,先 给孩 子 一个 悬 立学 习的榜样 ,三来也可 以培养幼儿感 念 :今天小兔上幼儿 园总 听不 到老师说 受美 的能力及评价作 品的能力 。幼儿指 的话 ,怎么 回事 呢?孩子们被这个话题 尖 的发展状况是不一样 的,个性也是不 同的 ,因此在想象力 、动手能力等方 面
我认 选材
都存在着差异 ,因此 ,教师必须尊重客 儿的作 品 ,同时也要 引导幼儿学会用欣
赏的眼光 去评价其他幼儿 的作 品。
己的家里 了,我们一起去她家帮忙找找 观存在 的差异 ,不仅 自身要欣赏每个幼
吧 !”边示 范边讲解 , “ 小兔 到家 了 !
关起两扇 门 ,关好 四扇 窗 ,小兔耳朵在 哪里 ?两边一拉 ,小兔耳朵找 到啦 !” 为找到小兔耳朵 而高兴 呢。接下来小朋 友 就 迫不 及待 地 要 自己找 找 “ 兔 子耳
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
——读《给教师地建议》教育学王谋东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地建议》中写到:“在学校工作地几十年经验使我相信,劳动在智育中起了极其重要地作用.儿童地智慧在他们地指尖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苏认为“学校教育地使命就在于,要是劳动进入个性地精神生活,进入集体生活,要使热爱劳动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成为一个人最重要地品质之一.”要在孩子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参加生产活动,体验劳动生活,要让儿童通过亲身地体验理解,没有劳动就不可能生活,从劳动开始认识世界,只有在这样地条件下,个人才能理解和希望劳动地欢乐.“劳动,使人在劳动中表现自己,理解生活地意义认识自己地力量和才能,为自己地个人尊严而自豪,珍惜自己地荣誉,只有这样地劳动才是道德地开端.”只有孩子亲身参入劳动,才能使他们真正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享受生活,做生活地有心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地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地聪明地工具,变成思维地工具和镜子.”在生理学中,人地手部在大脑地投射面积最大,也就是人地大脑皮层中控制手动作地细胞最多,简言之,手是人各个部位中最灵活地器官,所以说动手会使脑更加发达.有意思地是,人大脑地右半球支配左半身,控制左手运动,反过来,左手左半身地动作也刺激着右脑,有意识地调动左眼、腿、耳,特别是左手和左手指地运动对大脑皮层产生良性刺激,有效开启右脑地功能.右脑半球存在许多地高级中枢,主管具体思维,识别图形,判断音乐频调,右脑最重要地贡献是创造性思维.人脑地左半球管理人地右边地一切活动,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推理等功能.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左脑发达于右脑,也正是大部分人用右手地频率远远超过用左手地原因.但右脑地很多功能先进于左脑,比如说:右脑不拘泥于局部地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前进,达到只直觉地结论.左脑地记忆是低速记忆,我们称之为“劣根记忆”,右脑地记忆是高速记忆,记忆结果让人惊叹,它有过目不忘地本领.所以我们应高积极开发我们地右脑,为此,我们应该多有意调动左手地运动.多动手有益于脑地开发,使自己更聪明.“……人地手可以做出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地伟大培育者,是智慧地创造者.”手上地劳动对脑地作用是巨大地,尤其是在孩子年龄小地时候,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孩子手地锻炼,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动手,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这与孩子智力和创造力地发展有着千丝万缕地关系.甚至可以说,劳动决定着孩子是否成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劳动,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有技巧地劳动和无需技巧地劳动,我们无法把劳动明确地分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它们总是结伴而行,相互存在,相互作用.让学生日复一日地从事单调地、令人疲劳地劳动,而不需要任何技巧,我们姑且称之为单纯地体力劳动.从事这种劳动除了可以锻炼学生们地体力和忍耐力以外,对学生地思维地作用不是很大.可不会有多少学生愿意从事这样容易疲惫地劳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们更希望使孩子从事复杂地、创造性地活动,“那些双手灵巧地儿童,热爱劳动地儿童,能够形成聪明地,好钻研地智慧,我指地不是随便什么样地劳动,而首先是复杂地、创造性地劳动,这种劳动有思想,又巧妙地技能和技艺.手所掌握地和正在学习地技艺越高超,儿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地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比如说,孩子就学习用纸剪出或者用木料雕出精细地图画,谁学会了用雕刻刀能写出漂亮地字,他就会对稍有一点点偏差地地方都很敏感,不能容忍马虎了事地作业,这种敏锐地感觉会迁就到思维上去,手能教给大脑思维地精确性,工整性,手不仅训练了思维,还训练了孩子们地做事习惯,使孩子们养成做事认真、耐心、一丝不苟地作风,而且对孩子们地责任心和成就感也是个巨大地鼓舞.所以对于少年,我们要尽可能地要求他们使用精确地工具,使他们地双手和手指做复杂地动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当一个人在某一点可以自豪,在为人们地劳动中取得某些成绩地时候,才有可能产生这种有深刻道德意义地愿望.”往往劳动所取得地成绩和认可可以弥补一个人在学习上地不足,而使他重拾自信,获得自豪,从而改变自己地发展轨迹,不至于一事无成,甚至取得成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而我们周围就是缺少这种赏识地眼光,赞扬地声音,取而代之地是求全责备,“一刀切”,一个标准衡量人.在升学地压力下,在高考指挥棒地作用下,学生地一切以学生地分数为标准,成绩好地是“好”学生,成绩差地自然是“坏”学生,而且界线很明显,“好”学生还甚至不耻与和“坏”学生一起玩.而什么素质教育,什么新课改,什么全面发展,在以升学为目地地市场经济条件下,都退居二线,成为形式主义.学生地一切活动只是课本,孩子地书包越背越重.学校如此,家长也盲目跟风,只要孩子学习,别说让孩子干活,就连挤牙膏地工作家长也代劳了.为了孩子们地成绩,家长们用心良苦,大把大把地塞钱给补习、培训机构.把孩子一点点可怜地时间给塞得满满.而我们有些可敬地,可悲地,教育工作者,拥有阳光下最辉煌地职业地教师们也是苦口婆心,生怕孩子浪费了一点点宝贵时间,除了正常上课以外,还让学生带足了学费去他们家开小灶,煮些平时上课该煮而没煮地东西.名为自愿,实则强制.而家长也支持和理解人民教师.对这一教育部明令禁止地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下去,孩子地眼睛除了课本和习题还能看些什么?孩子地大脑除了、、和、、还能装什么?孩子地双手除了写字和翻书还能做些什么有技巧性地活动?导致学生初高中离开父母就只能吃方便面,甚至有些孩子连小时候辛辛苦苦学会地系鞋带都退化了.这是教育地一个悲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们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时代地孩子们都学些什么吧.“为了使孩子地空闲时间充满具有重大地精神意义地活动,我们组织了许多地课外小组:少年植物培训家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机械小组、电工小组、无线电小组、钳工设计小组、车工小组、动物饲养小组、养花小组等.”没有这些使学生地探索性思维充分发挥地课外小组,就既不能设想有真正地智育,也就没有情感和审美地教育,如果不能使双手成为智慧地高明地老师,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对知识地兴趣,教学生过程中就会缺少一种强有力地情绪刺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看到这些,我不禁想到现在地教育.试问现在有哪一所学校具有供学生操作地这种设备和条件,有哪所学校要求学生有这样地动手能力.老师们,家长们把孩子从书本中解救出来吧.让他们动手制作吧.还他们一些自由空间.给他们一些自由想象.在孩子小地时候给他们买个积木,让他们自己动手堆堆吧;在孩子上小学地时候,那些课程中地小制作就让他们亲自做一做吧;在孩子上高中地时候,发下来地那本《研究性学习》不要让它成为废纸,让孩子们认真地学学吧;抽点时间带孩子们到大地上、自然中观察体会一下吧,哪怕牺牲一上午地英语和数学.孩子们地发展虽然不能按照家长老师划定地路线前进,可也难保没有意想不到地收获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尊敬地教育工作者们,人类心灵地工程师们,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地,这就是儿童地幸福和充实地精神生活,没有儿童劳动地幸福,就没有教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指尖上的智慧
指尖上的智慧
智慧是人类的宝藏,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难题,引领我们找到生命的方向,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观念。
而现在,智慧已经不再是内心的积淀,也可以存在于我们的指尖上。
指尖上的智慧,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电子产品,它们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科技创新。
它们不仅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和乐趣,更是我们探索世界、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我们的指尖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世界沟通交流。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拍照记录生活点滴,分享给朋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真实而有趣;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他人分享思想和感受,获取朋友的支持和理解,从而缓解压力和不安;我们可以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学习知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边界。
除此之外,指尖上的智慧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工作和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与同事和老师进行交流,及时处理任务和学习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节省时间和精力。
此外,通过学习各种在线课程和电子图书,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但是,指尖上的智慧也有一些不利之处。
首先,它会使我们变得更加依赖电子产品,对它们产生过度依赖,一旦失去就会感到孤立和无助;其次,它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让我们变得容易分散和浮躁;最后,它也会产生一些安全和保密的问题,容易引发个人和社会的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问题。
因此,在享受指尖上的智慧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和警惕,合理使用这些工具,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知识,做好信息保密和个人隐私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指尖上的智慧的作用,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和有意义。
让智慧在学生的指尖跳动
让智慧在学生的指尖跳动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主要集中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那么,为什么不让智慧在学生的指尖上跳动起来呢?尤其是在数学课上,抽象思维较多,如果再切断动手操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反之,则能使学生的思维随之展开。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才有自己感知、自己付出的意识,才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对自己努力获取的知识才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从指尖上培养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鼓舞和推动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力量。
一个人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刻苦好学,就会情绪高涨、心境愉快,充满克服困难的信心。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老师做出一些图案,在黑板上贴成一幅图画。
师: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生:这些图案都是对称的。
生:这些图都是把纸对折后,画半个图形,剪下来打开得到的。
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制作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来,好吗?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有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动手折、画、剪,对好动的学生来说,是最感兴趣的。
在动手操作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通过观察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使学生在动手之中参透了数学的对称美。
二、从指尖上获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动手的过程是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思维向另一种思维转化的过程。
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的阶段,学生也只能做到“理解”而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也就谈不上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教学《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时,第一个环节:面积和周长在意义上的不同,可以通过让学生“摸一摸”、“围一围”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但这只是“理解”,只是让学生形成表象,还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第二个环节:一个动手操作的练习。
(1)拿出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2)拿出12根1厘米长的小棒,围成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算出周长和面积,看看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结论?学生对周长和面积容易产生错觉,面积指的是面的大小,可以用手“摸一摸”,而周长只是表示长度,有长短之分,我们只能“量一量”或“围一围”。
手指尖上的智慧
手指尖上的智慧摘要】生活是教育的本原。
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
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
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 ,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手指动起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增强数学素养,积淀数学文化底蕴。
【关键词】动手操作必要性策略人文素养“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在不断的上课和听课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含义。
儿童是智慧的,他用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体验、感受这个世界给他的脑力冲击。
如何让儿童思维激荡,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就要像陶行知强调的那样,要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如何“做”,就要儿童“动”起来。
一、动起来的必要性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对教学做合一的含义作了论述: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出发,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
追求“共学、共事、共修养”良好师生关系,实现真正的教育,最好的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
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
学生是活的人,他们不是一张空白的纸。
在生活中,他们有自己的认识、情感、认知方式等。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味的灌输于学生,将学生视作自己规划的被动的对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将被剥夺,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只是片面的理解为教师的一种强制性的学习内容。
在强制的情感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或背叛或顺从,学生的精神教育会走向反面,极不利于课堂教学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手指尖的智慧演讲稿
手指尖的智慧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手指尖的智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变得紧密相连,而手指尖上的智慧正是我们利用科技手段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方式。
然而,正是由于手指尖上的智慧的便利性与普及性,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手指尖上的智慧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搜索资料、观看视频、听音乐等。
无论是学习、娱乐还是沟通,我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够找到我们所需的一切。
这种方便性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让我们能够迅速获取并利用海量的信息。
然而,这种方便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我们变得过于依赖手指尖上的智慧,而丧失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往往只是简单地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答案,没有充分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这种依赖性使我们变得懒散,对于真正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有所削弱。
此外,手指尖上的智慧也使我们容易分心。
在课堂上,我们时常会被手机上的社交媒体、游戏和其他应用吸引,而忽视了老师的讲解与同学们的互动。
这种分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损害了我们的学习效果。
过多的依赖手指尖上的智慧,使我们丧失了专注力和自制力。
另外,我们也要警惕手指尖上的智慧对我们身心健康的潜在危害。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容易导致眼睛疲劳、颈椎病等问题。
此外,过多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安排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利用手指尖上的智慧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利用手指尖上的智慧的目的和方法。
我们要善于利用它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而不是沉迷于琐碎的娱乐和社交。
我们要从中寻找到对自己学习和生活有益的资源和平台。
其次,我们要在使用手指尖上的智慧时保持理性思考和批判思维。
不要轻信一切信息,要学会辨别真假、优劣,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
描写老算盘的句子简短唯美(精选2篇)
描写老算盘的句子简短唯美(篇一)老算盘,似一位沧桑的智者,静谧之中彰显着辛勤的智慧。
他那熟练的手指舞动,在木质的算珠间跳跃,诠释出一个个数字的奥秘。
让我们用简短而唯美的句子,描绘老算盘这一尊贤者吧。
1. 他的手指穿行于算珠之间,如同舞动的蝴蝶翅膀。
2. 时间沉淀在他的额角,留下一道道岁月的痕迹。
3. 老算盘的眼神晶莹如水,透露着对数字无尽的痴迷。
4. 他的微笑仿佛是一个谜题的答案,蕴含了智慧的光芒。
5. 算盘声如幽远的钟声,在岁月的长河中回荡。
6. 算珠间,藏着千年智慧,如同暗夜星光的闪烁。
7. 算盘在他的手中仿佛是一曲古老的琴音,唤起记忆的涟漪。
8. 他的指尖跳跃着算珠之间,似乎在弹奏一首神秘的音乐。
9. 那双古铜色的手,展现着岁月沉淀的力量。
10. 算盘似乎是他的第二个心脏,无时无刻都在跳动。
11. 他的目光如同深海一般,隐藏了许多秘密。
12. 那张苍老的脸庞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灵气。
13. 算盘似乎是他生命的延续,见证了时光的变迁。
14. 算盘声久久不绝,犹如低吟的风声,荡漾在空气中。
15. 他的动作熟练而准确,仿佛与算盘融为一体。
16. 老算盘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温暖,仿佛是岁月的怀抱。
17. 算盘上的算珠仿佛是星辰,点缀着他的智慧星空。
18. 算盘的声音如同记忆的碎片,串联起过去与未来。
19. 那双传奇的手,曾为无数人指引方向。
20. 算盘被他捧在手中,如同一本开启智慧之门的宝典。
21. 算盘声仿佛是岁月的钟声,带着回忆一遍遍敲响。
22. 他仿佛是一个时间的看守者,守护着数字的秘密。
23. 算盘上闪烁的光芒如同星空,映照着他不朽的荣耀。
24. 算珠间流转着的数字,仿佛是一首优美的乐章。
25. 他那沉静的目光仿佛能诠释时间的奥秘。
26. 那张苍老的脸上,刻满了岁月赐予的智慧印记。
27. 算盘声响起时,他的身影宛如舞动的青年。
28. 算盘似乎是他与世界相连的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29. 他的动作缓慢而有力,每一下都蕴含着他对数字的理解。
跳动在学生手指尖上的智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程 , 习者 不 应 是 信 息 的 被 动接 受 者 , 应 该 是 获 得 知识 过 程 学 而 的主 动 参 与 者 。 教 师 要 提 供 给学 生 一 种 自主探 究 、 ” 自主思 考 、 自主 创 造 和 自我 展 现 的机 会 , 让他 们 动手 摆 摆 弄 弄 , 大接 受 加 知 识 的 信息 量 ,使 之 在 探 索 中 对 未 知 世 界 有 所 发 现 ,找 到规 律 , 能 运 用 规 律去 解 决 新 问题 , 样 就 能 使 他 们 在 获 取 新知 并 这 识 的同 时也 学 会 学 习 。因此 , 态 生 成 的课 堂教 学 要 以学 生 的 动 实 践 操 作 为 主线 , 励 学 生 主动 参 与 、 动 操 作 、 激 主 主动 思 考 、 主
动 探 究 , 学 生 在 实践 操 作 中解 决 问题 , 解 决 问 题 中 学 习新 让 在 知 , 是 促 进 学 生健 康 发 展 的 重要 方 式 。 这 实 践证 明 , 有 通 过 动手 操 作 , 生 对 所 学 的 知 识 才 会 印 只 学 象 更 深 刻 , 握 得更 牢 固 。 掌 因此 教 师 要 多 为 学 生创 设 实 践 操作
跳
动 在
学 生 手 指 尖 上 的 智 慧
曹丽华
( 海 县 正红 镇 第 三中心 小 学 . 苏 滨 海 滨 江 242 ) 2 5 2
数学 是一 门抽 象 性 很 强 的 学 科 ,而 小 学 生 的 思 维是 以形 象 性 思 维 为 主 ,那 么通 过 何 种 方 式 才 能 使 他 们 能轻 松地 掌握 数学规律呢? 经过 长 期 的 小 学 数学 教 学 实 践 , 发 现 如 果 注重 我 培 养 学生 的实 践 操 作 能 力 , 很 容 易做 到 这 一 点 。 数学 教 学 就 在 中 , 师要 从学 生 的经 验 和 已有 知 识 出发 , 计 有 助 于学 生 自 教 设 主 学 习 、 作 交 流 的 活 动 , 学 生 通 过 观 察 、 作 、 测 、 流 合 使 操 猜 交 等活动获得数学知识 , 展思维能 力 , 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 发 获 感 受 数学 的价 值 , 发 学 习 兴 趣 。 激 实 践操 作 是 儿 童 智 力 活 动 的源 泉 学生 是 现 实 的 、 主动 的 、 有 创 造 性 的 生命 体 。其 学 习 的 具 过程 , 既是 一 个 认 知过 程 , 是 一 个探 究 过程 , 探 究 需要 问题 又 但 的“ 与” “ 参 。 疑是 思 之 始 , 之 端 ”问 题 是探 究 的起 点 , 是 探 学 , 又 究 的动 力 。 学 知识 比较 抽 象 , 生不 易 理解 , 数 学 故缺 乏 兴 趣 。 教 师要 利 用 学 生 “ 动 、 奇 、 胜 ” 好 好 好 的心 理 , 学 生熟 悉 的 生 活情 从 境 和感 兴 趣 的 事 物 出 发 . 导 学 生 在 问 题 的 导 引 下 主 动 探究 . 引 让学 生 在 兴趣 盎 然 的操 作 中 . 得 正确 的认 知 。这 样 学 生 的创 获 造 能 力 才 能淋 漓 尽 致地 发 挥 , 生 的个 性 也 能 充分 地 展现 。 学 实践 操 作 有 利 于 促 进 学 生 左 右脑 协调 发 展 。脑 科 学 研 究 表明 , 大脑 的左 右 半 球 各 有 不 同 的优 势 功 能 , 脑 形 象 感 知 、 右 记 忆 、 间 概念 、 间定 位 、 乐 、 象 和 情 绪 等 功 能 占优 势 。 时 空 音 想 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 . 有左右半球 相互配合 , 调发展 , 只 协 人 的 智力 发 展 才 能 获 得 最 佳 效 果 。 数 学思 维 活 动 主要 受 左 脑 支 配 ,而使 用 形 象 直 观 的 教 学 材 料 ,再加 上 儿 童实 际动 手 操 作 . 多种 感 官 一 起 发 挥 作 用 . 够 促 使 左 右 脑 的 协 调 发 展 , 使 能 充 分 发掘 儿 童 的智 力潜 能 。 二 、 践 操 作是 学生 主 动 学 习 的 动 力 实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布 鲁 纳 说 : 知 识 的 获 得 是 一 个 主 动 地 过 “
承传统文化,扬中华韵
承传统文化扬中华神韵——宿城区龙河中心小学打造特色校园纪实宿城区龙河镇地处四县两省交界处,交通便捷、风光秀丽。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儿的民间艺术文化活动异常活跃。
剪纸、泥塑、武术、版画等传统文化项目五彩斑谰、千姿百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样式逐渐被人们淡忘,有的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继承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灿烂的民间艺术,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润泽孩子的心灵,龙河中心小学依托传统艺术,充分开发校本课程,把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带入课堂,在特色办学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场寒雨,送来了初冬的凉意,迈进龙小大门,顿感心旷神怡、眼前一亮。
经历了“六有”工程的洗礼,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如今的龙小充满着人文气息和现代校园的大气。
特别是一排银灰色的百米橱窗,更让人耳目一新:彩泥画、版画、国画、儿童画、泥塑、师生书法……美化美奂的色彩中,彰显着师生的个性和学校的特色。
一、彩泥画:传统民间美术绽放的鲜花彩泥画,糅合了民间彩绘艺术和木板画制作工艺。
原料彩泥是用水粉颜料、泥土、纸浆,按一定比例,加适量胶水调和而成。
把这些彩泥用镊子粘到画板上便可制成一幅幅颜色鲜艳、立体感强的彩泥画。
这套方法是该校的赵清芳老师在民间工艺的启发下创造出来的。
在她的指导下,美术兴趣小组的孩子们行动起来了,年轻的女教师行动起来了,就连该校校长臧公管同志也加入到制作彩泥画的队伍中来。
作品完成后,臧校长边欣赏自己的作品边笑着说:“做彩泥画,就像钓鱼,可以缓解压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更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可谓一举数得啊!”制作彩泥画,已成为该校许多师生的“业余爱好”。
白天忙,他们就晚上做,在学校里忙,他们就带回家做。
什么海的女儿、丑小鸭、白雪公主、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山水风景,都在龙小人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耳濡目染间正显示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魅力。
据臧公管校长介绍,由于彩泥画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且装饰效果强,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青睐。
让智慧在孩子的指尖上跳跃——幼儿折纸教学三部曲
、
折 纸 分 段教
向右折、 “ 彝 ” 用剪刀剪开等等, 这些标记简单、 形象, 易于幼儿
第一阶段 : 教学 目标 : ( 1 从 识 运用较 为简单 的折纸符号 。例如 理解及记忆 ,在活动过程 中重复出现一两次幼儿就能理解并记住 表示纸边 的, 表示纸痕 的、 谷折线 、 山折线 。学习简单 的折纸技法 。 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 幼儿认识理解 了折叠符号 , 为独立看 图示折纸 例如谷折法 、 山折法等。 ( 2 ) 能跟着老师完成折纸或依照简单 图纸折 打下 了基础。 出作品 。植物类: 草莓 、 郁金香 ; 动物类 : 折纸玩偶 ; 人物 、 工具类 : 钢 教师边帮助幼儿理解图示 ,边 引导幼儿根据 图示逐步探索折 琴、 铅 笔、 人偶 等 。 法, 特别是进入大班 , 有些形象较难 , 而且图示跳 步很 大 , 这就要求 第二阶段 : 教学 目标 : 认识运 用一般 的折纸符号 。例如折成层 幼儿反复尝试 折 , 折 了拆 , 拆 了折 , 我们的许多折纸活动都 是在拆 次符号 、 反转符 号, 卷纸符 、 转动符 、 折向背面符 号以及所代表 的折 拆折折中进行的。孩子们边看 图示 , 边折 , 边思考 , 边拆 , 在不知不 纸技法的学习。 动物类 : 立体大象 、 孔雀 、 天鹅。 植物类 : 菊花 、 莲花、 觉 中掌握 了正 确的折法 , 学会 了一种技巧 , 培养 了其耐心 、 细心 的 六瓣百合。 工具 、 人物类 : 纸盒( 三角、 四角、 六角 、 八角等) 、 立体纸娃 良好 品 质 。 经 过 努 力 折 出形 象 , 孩 子们 显 得 格 外 兴 奋 , 格外会珍惜 , 娃。 无意 中增强了其 自信心 , “ 这是我 自己看 图示折 出来 的,我是不是 第三阶段 : 教学 目标 : 认识一些少见 的折纸符号 , 例如重复 、 连 很棒? ” 于是就期待着下 回的难题 , 想着 自己一定会有办法克服它 ! 折、 展开 、 下沉使压等及其相关技法 。动物类 : 蝴蝶 、 狮子。植物类 : 有 了这般劲 , 还有什么能难得倒他们呢? 向E l 葵、 玫瑰 。其他 : 各式花球的做法 , 三到 四种 。 引导幼儿看 图示折纸时 , 我先将范例的每个 折叠 步骤 画下来 , 教学中, 我常采用示范讲解 、 巡 回教室辅导 的方 法。示范折纸 制成一张完整 的、 规范 的示意图。如在 制作 范例 “ 鱼” 的图示 时, 让 步骤时我尽可能做到表述清楚 明白。讲一步 , 示范一步 , 较复杂的 幼儿先观察成 品鱼是怎么样的 , 有哪几步组成的? 接着观察一共有 地方重点讲 , 再在黑板 出示示意图 , 示范具体折法 。示范用的纸张 几步 , 看看哪一步有 困难? 最后提醒他们折时要一步接一步仔细观 要够大。 示范时留意孩子 的反应 , 是否能理解 , 能否跟上 。 如果有问 察折叠符号及 角边 面的变化 , 不 能有 遗漏 , 也不 能有错 , 否则 就不 题及时解决 。发现有遇到困难的孩子适 当给予帮助 ,使其渡过难 能完成作品, 孩子掌握 了基本的方法 , 就能 自己主动探索 了。但是 关, 不半途而废 , 重新树立信心 , 耐心完成作 品, 体验成功感。 进入大班 , 教师也可在 画图示 时 , 偷一点小懒 , 例如孩子们 已掌握 二、 让 幼儿 主动 探 索 双棱形 , 今天要学折袋 鼠 , 教师就可省去折双棱形 的几步图示 , 在 陈鹤琴 老先生在 “ 活教育”理论体系 中提 出了方法论 : “ 做 中 活动时直接请幼儿先折成双棱形 。又如要是前面 已学过帽子的折 今天要折一条鱼 , 教师就可以请幼儿先折成一 只帽子。 教、 做 中学 。 凡是幼儿 自己能够做的 , 应当让他 自己做 ; 凡是幼儿 自 法, 己能够想的 , 应当让 他 自己想 ; 鼓励儿童发现他 自己的世界。 ” 这些 三 、 作 品 的加 工 及 技 能 的巩 固 教学原则无不 突出了一个“ 活” 字和一个 “ 做” 字, 其 目的也是 在幼 折完后 , 为作 品作后期加工装饰 , 也是幼儿很来劲 的事 , 作 品 儿 兴 趣 的基 础 之 上 , 鼓 励 幼 儿 手 脑 并用 。 因此 在 折 纸 活动 中我 尽 量 完成 了, 可全是 白的, 多难看 , 于是他们纷纷拿来蜡笔给它作 全面 要求孩子 自己探索 。 包装 , 或 涂 上 漂亮 的颜 色 , 或 画上 装 饰 小 花 , 或点 缀上 各种 图形 , 这 从大班下学期开始 , 我请孩子每人用一把 剪刀 , 自己动脑筋 , 样一来 , 作品可算是完全完成 了 , 欣 赏 着 自己 的 宝 贝 , 心 里 可 甭 提 把 8开的长方形裁成一张正方形 , 孩子们很 聪明 , 都想到先把它折 有多高兴了 ,老师再欣喜的夸上几句 ,孩子们可真是要乐得上天 成三角形 , 再把多余 的剪掉 , 即成 了一张正方形 。 一开始 , 裁得很糟 了 。 糕, 剪得不光滑 , 或剪时没对齐 , 大大影 响到后面折纸活动。 经过多 但是经常会 出现这样的情况 , 今天学的明天就忘 了 , 或是过一 次训练 , 孩子们积累了一定 的经验 , 现在都能裁 出很正规 的一个正 段时间就忘了 , 针对这种情况 , 我是这样做的 : 方形 , 而且 , 有几名孩子如王菲碧 、 余科 进、 蒋旭东 、 张心怡等 , 还可 1 . 今天学折 的 , 请孩子们 回家再折一遍 , 可以让爸 妈一起跟着 以不用剪刀 , 直接用 手撕 。 中班时 , 孩子们熟 练掌握 了双正方形 、 双 折 , 既满足 了孩子在家长面前炫耀本领的心情 , 又可让家长也学会 三角形 的折法 , 人大班首先要攻 克的难点是 ; 双棱 形 , 双棱形 是在 为 以后家长能在孩子忘记时提 醒。 双正方形的基础上 , 折 出来后 , 有一定 的难度 , 到大班 之后 , 要折的 2 . 过一段时间 , ( 2 - 3天或一星期 ) 让幼儿复习折 , 重复 2 — 3次 , 形状更难 了 , 有相 当一部分都是 在双 棱形上折出来 的, 因此 , 熟练 孩 子 就 会 把 步骤 记 得 牢 不 可破 。 掌握双棱形 的折法对大班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 曾说过 : “ 儿童 的智慧在他 的手 ” 确实 , 开展折纸活动有利于开发幼儿 的智力 , 有利 于萌发 《 瑞吉欧教育理念 中的儿童与教师》 一文 中写到 : “ 儿童是主动 指尖上。 也让孩 子在 艺术 创作的过程 中, 感受折纸文化 , 使 的学 习者 , 是 自己成长 的主人 , 儿童不仅有学 习的需要 , 而且 有学 幼儿 的创造性 , 习的能力。 ” 要相信孩子 , 让他们独立尝试 。 因此为了使幼儿提高 自 孩子们的智慧在指尖上跳跃。 学能力 , 摆脱对老师的依赖 , 我让幼儿尝试学习看 图示折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尖上的智慧——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
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分一分、拼一拼等操作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缺乏兴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获取数学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的心里,从学生熟知的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得到正确认识,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把各种大小的圆锥和圆柱都发给学生,准备了沙子和水,让他们去玩,但不是没有目的的玩,而是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玩:看哪些同学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问题的提出与学具的操作,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的兴趣。
学生争相操作、探索、讨论。
在汇报交流时,有的小组说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到了三次就把圆柱到满了,有的小组说一次就倒满了,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呢?还有的小组说从圆柱往圆锥里倒水正好倒了三次倒完,我接着让学生观察手中的两组学具有什么不同点,终于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有三倍的关系,从而导出了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这个实验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可见动手操作对理解和掌握知识是何等的重要。
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
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因此,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使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才能使他们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时,有位教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梨”和“盘”摆一摆:把6个梨,每3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并说出算式。
接着再添一个“梨”提问“现在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学生摆完后列出算式,再接下来,我又把“梨”的个数分别设为
8个、9个、10个、11个,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操作、讨论,并要求写出算式。
交流时,各组代表纷纷向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3=2(盘) 7÷3=2(盘)……1(个) 8÷3=2(盘)……2(个)
9÷3=3(盘) 1O÷3=3(盘)……1(个) 11÷3=3(盘)……2(个)。
然后问“根据上面这一组算式,你们能发现余数和除数又怎样的关系?”学生讨论后回答:除数为3时,余数只有0、1、2这三种可能。
老师趁热打铁“也就说余数都比除数——?生齐答:小。
至此,老师出示结论自然是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学生轻松的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知识,同时这样的操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促进智力活动的有序发展。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
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发展了思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由此可见操作与思维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
操作起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配合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
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上课伊始,教师首先让学生量出任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指几名学生分别报出自己所量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由教师猜第三个角的度数,结果被教师一一猜中,这样学生会产生疑问:老师是怎样猜的呢?疑中生奇,奇中生趣,教师抓住此“黄金”时期,及时点拨,引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和是一定的,那么,究竞是多少度?请同学们自己通过想一想、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来验证它是多少度?”。
接着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
(1)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出各类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2)算一算:把三角形的度数加起来,看看是多少度。
(3)折一折:把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编上号码对折。
(4)拼一拼:把对折的三个内角拼一拼,看拼成一个什么角,是多少度。
(5)想一想:把正方形纸板沿对角线对折成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利用正方形的四个内角360度,从而推测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实际的操作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使每个学生在“操作”中互动,在参与中发展个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和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
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
”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多区域都得到训练,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花。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向学生提出能不能将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分小组动手操作学具,学生大胆创新得出如下结果:
1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2、把一个梯形割补成三角形。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4、把一个梯形割补成长方形。
5、把一个梯形割补成平行四边形。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操作实践,学生努力探索,求异创新,不仅能使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推导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内容化难为易,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的智慧之花在指尖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