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

合集下载

“双减”背景下,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无纸化作业如何设计

“双减”背景下,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无纸化作业如何设计

“双减”背景下,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无纸化作业如何设计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如何设计高质量作业,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特别是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更是对数学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即使是非书面作业,也应该遵循四基,培养四能,围绕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来设计。

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操作类作业和表达类作业更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他们亲身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1.口头化作业低年级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

口头作业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

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减轻课后作业负担,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把十几减几的算法说给家长听,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讲给家长听,一年级能把数量关系说得很清楚真的很不容易。

把智慧园的突破口说给家长听,同学们分析问题越来越有条理。

当小老师讲解给别人听,别人如果听明白了,自己肯定就懂了。

课堂中我也注重锻炼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正所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2.操作化作业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格言:我看到了就忘记了,我听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体现动手实践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性,这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亲自操作、体验,才能充分理解。

运用操作性作业使部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如:一年级在学《认识图形》前,我课前让学生用积木拼搭自己喜欢的形状,再将积木按在纸上描出平面图形,使学生经历从“体”剥离出“面”的过程,初步感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课后让学生摸一摸家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以及圆,提前让他们感知到不同图形边长、角、面之间的联系,为以后学习周长和面积积累活动经验。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篇一】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关键词:劳动教育;智慧;人格;幸福;小学教育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双手灵活、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探究的智慧。

手所掌握的或正在学习的技能越高超,儿童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和事物之间的规律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明显。

(一)劳动与智慧的结合是智力情感的首要源泉学习和劳动的结合,就在于干活时思考和思考时干活。

我们学习的绝大部分来自做事、创造,以及靠双手去感知。

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相连,对手的刺激就是对脑的刺激,削弱动手的能力也会削弱大脑活动的能力。

如果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么产生这种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洞察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因此,劳动中的创造是激发学生智力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

(二)通过劳动发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依靠学生的独立性来组织劳动,能有效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

对某一种劳动的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

我们学校会组织"巧手折趣""水果拼盘""开心农场"等活动,把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到一个劳动集体当中,互相帮助,完成一个需要创造性的、有挑战的劳动项目。

学生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才能,发现自己的爱好。

保持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千方百计让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在整个过程当中,要着重培养那些天赋还没有显著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才能和爱好。

二、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有一次做放学做值日,一个孩子竟然不知道怎么将一个垃圾袋从一卷垃圾袋上扯下来。

哭笑不得的我只能耐下心来,让他仔细观察两个垃圾袋连接处的虚线,告诉他从那扯就能把口袋扯下来。

现在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也不足为奇,因为他们在家从来不打扫卫生,家长包干了一切。

更有甚者,家长自己也不干活,花钱雇佣钟点工来打扫房间,凡是能花钱解决的都不愿意自己去动手。

设计多样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设计多样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设计多样作业促进学⽣全⾯发展设计多样作业促进学⽣全⾯发展作为语⽂⽼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课堂上的功效,还要潜⼼研究语⽂作业,让⼩学语⽂的家庭作业,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架,⾛出“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圈⼦,真正开发潜藏在⼈⾝上的创造能量,实现创新教育的⽬标。

⼀、作业设计体现⾃主性,使学⽣敢于创新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主型作业,让学⽣针对⾃⾝情况进⾏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主精神。

1、学⽣可以⾃主选择作业的数量。

学⽣的语⽂能⼒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布置难易有别的多层次作业,给学⽣留有⾃主选择的空间,让好的学⽣吃饱,差的学⽣吃得了。

如:我们每课的预习作业是这样布置的:(1)基础型:正确读准字⾳,读通课⽂,对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的⽅法解决。

(2)“操作型”:能按照导读、预习提⽰、课后思考联系的要求,带着问题读,做到读中有思。

(3)“智能型”:在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

这三项作业的难度依次提⾼,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的需要,让每个学⽣都能充分发挥⾃⼰的浅能。

2、学⽣可能根据⾃⼰的兴趣、特长,⾃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完成⽅法。

如:学完了《燕⼦》这⼀课后,我是这样设计作业的:喜欢画画的,可以⽤彩笔画出对春天,对⼤⾃然的爱;喜欢朗诵的,可以在⽼师创设的情景中尽情地朗读,陶冶情操,提⾼朗读能⼒;喜欢写作的,可以将优美、⽣动的词语搜集在⾃⼰的摘录本上,然后朗读成诵,也可以仿照课⽂的写法写⼀种⾃⼰喜爱的⼩动物。

通过学⽣⾃由选择,充分尊重学⽣的个性特征,加强个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的创造思维能⼒。

⼆、作业形式活中来新,使学⽣乐于创新作业形式的创新,给学⽣带来⽿⽬⼀新的感觉,学⽣的创造⼒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的个性得到张扬。

采⽤操作型作业,提供活动机会。

1、填表格:在学完《灰雀》《爬天都峰》后,我布置学⽣了这样的作业:找出这两课中的主要⼈物,想⼀想,他们有哪些特点,你怎么评价他们,试着完成表格。

这样的“评价”作业,⽐让学⽣单纯地写主要内容有趣多了,既有利于培养学⽣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的能⼒,也有利于学⽣的个性发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和反思课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作者及工作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缨路小学王涛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之上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过程,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因此要先通分。

并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继续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大部分都喜欢数学,但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同,还存在着一些后进学生。

我对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是非常认可的,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这对本课的学习有正迁移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但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影响,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要将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减就可以了。

对本节课具有一定的负迁移作用。

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转化、迁移类推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丰富数学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2012-8-3111:06编辑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有了前面的深刻认识,我将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分数“度量意义”这个方面进行设计,在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充分利用了数学教育心理学中的几个原理。

1、“为迁移而教”。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迁移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的活动中,凡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育儿知识-孩子们的智慧与手指的关系

育儿知识-孩子们的智慧与手指的关系

孩子们的智慧与手指的关系'手是孩子认识事物的重要器官,有的学家把手视为智慧的前哨。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指出:“儿童的智力和才干来自他们的指尖。

……孩子的手越巧,就越聪明。

”意大利教育学家篆台梭利也曾经论证:“儿童的学习发展过程,进过双手的操作及感官刺激,学习效果比未受过刺激的孩子快四倍。

人类的手指尖布满神经细胞,玩玩具时,手把外界的信息不停地传给大脑,大脑因为不停地接受刺激,再结合从视觉和听觉得来的资料,不停地作出反应,指挥手部。

孩子在用手部游戏时,大脑不停地工作,不停地练习发挥它的功能,从而促进了孩子智能的发展。

因此,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孩子在自己亲自动手和操作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对孩子的、自信心等非智力品质的形成也有深远的影响。

对于2岁之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动作思维阶段。

动作思维也称为直觉行动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

当孩子处于这一阶段时,孩子主要是对自己动作接触到的物休进行思维.如果动作或行动停止,思维活动也就会停止。

例如,当孩子拿起玩具敲击地面发出响声,他一定要通过敲击这个动作,续而听到响声才会想到敲击与物体发声有关。

如果孩子敲击动作停止,他就不会想到玩具与地面碰摘会发出声响这回事。

动作思维是思维的初级阶段,是两岁之前孩子的主要思维方式。

所以注意对孩子手部和手指动作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很有益处。

对于1-3岁之间的孩子,他们对小东西极感兴趣,他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一些小东西,孩子们的探索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把东西放进嘴里,用玩具敲打东西,把东西扔到地上;把东西拿在手里转来转去,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看它等。

他们也喜欢把一些小东西装在容器里,装进去,再倒出来,再装进去,再倒出来,反复地进行,成者把3-5块积木垒起来。

推倒,再垒起,再推倒,……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破坏家一样。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

XXX认为,手的灵活性和对劳动的热爱能够培养聪明、好探究的智慧。

学生通过劳动创造,感知和探究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智力。

其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才能和爱好。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劳动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有挑战的劳动项目中锻炼自己的才能和发现自己的爱好。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并点燃创造性的火花。

最后,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

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懂得尊重劳动和劳动者,而不是鄙视劳动和诱导他们成为所谓的"人上人"。

教师在校的所有行为都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

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尊重,每种劳动都值得敬重。

劳动教育是人格教育的一部分。

最近,我们学校举办了“劳动教育月”启动仪式,邀请了学校的保洁员、保安队长、食堂厨师和家长义工上台发言。

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些默默付出的劳动者对我们生活的重要贡献,也更加理解了敬畏劳动、热爱劳动的重要性。

这是一次出彩的人格教育和劳动教育。

三、幸福的真正来源在于劳动幸福源于劳动。

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和文化财富与他参与的劳动直接相关。

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期望不劳而获、少劳多得都是病态的劳动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来克服。

一)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的生活幸福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不是轻而易举的。

要做有一定挑战性和技术性的事情,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

然而,现代社会有太多的捷径来获得感官愉悦,比如电子产品。

孩子们很容易获得愉悦,甚至狂喜,误以为这就是幸福。

但实际上,这些暂时的舒适和兴奋都不是真正的幸福。

当你用自己的才干和优势去应对挑战并成功完成时,你会感到幸福,这种感觉不同于一般的感官愉悦,也不仅仅是一种瞬间的情绪体验,而是完全投入的、忘我的劳动体验。

软陶的优点

软陶的优点
开展手工课的好处多 在我所了解的很多学校中,几乎没有老师会重视开展手工课的重要性。但是,就我上过的手工课而言,学生的积极性比上其他课都要高。而且,我发现在手工课上,孩子们的团结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那些平时懒洋洋的后进生在手工课上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种积极性转移到其他方面呢?我觉得,开展手工课不但有利于发展孩子们的智力,也有利于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手工课的指导作用
2、能带给孩子快乐
3、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力
软陶陶艺是一门综合创作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经历观察,思考,操作,欣赏,再操作,再欣赏的过程。这样的反复过程中,能帮助幼儿完善对事物的认识,丰富幼儿的创作灵感。只有发现才能创造美。正是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4、促进亲子关系
1、有利个性的发展,锻炼协调性
学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孩子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丰富,出现的作品越是充满童趣的美。陶艺制作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因为哪怕完成一条粗线,也要经过搓、磨等等工序,更不说完成一件小作品了。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设亲子课程。与孩子一起做一件软陶陶品的过程是美妙的,而跟孩子共同动手的过程是亲切的。亲子课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软陶是陶艺中的精灵,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软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

手指游戏在幼儿园各活动中的运用

手指游戏在幼儿园各活动中的运用

手指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一、手指游戏的内涵与意义手指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手指来做游戏。

人们常说:“儿童的智慧在指尖”、“手是身体的大脑”。

可想而知,手的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其重要和密切的关系,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特别是人脑中创造性区域刺激有很好的帮助。

当双手活动起来时,虽然看上去活动的是手,但真正得到锻炼的确是大脑。

因此,要开发孩子的大脑,首先要从“手指”开始。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开发智力的好帮手就是手指游戏。

二、手指游戏的特点1.游戏简单易学。

手指游戏一般都是短小精悍的儿歌,比较朗朗上口、节奏明快。

适合幼儿园的孩子。

2.手指游戏操作性强、趣味浓。

因为每个游戏都得利用手指来完成,所以很好操作。

孩子都好动,喜欢玩,他们在手指游戏中边玩边吟唱,再加上手指游戏的内容一般较生动具体、富有想象,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孩子的情绪一直是明快的,始终是快乐的。

3.手指游戏随机性强。

绝大多数的手指游戏不用任何教玩具,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等的限制。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场地有多小,只要想玩就可玩。

4.手指游戏易传。

也就因由以上特点,手指游戏也容易流传。

早在我们还牙牙学语、蹒跚学走的时候时候妈妈就开始叫我们:“逗逗虫,笃笃飞,小虫管家里,大虫沓虫去。

”(宁波方言)至今,这个游戏还一代代流传着。

三、手指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一)手指游戏在健康领域的运用在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时,一味的说教,50%的孩子不会搭理你。

如果利用手指游戏,就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如游戏《我是一支大苹果》:我(指着自己,表情夸张)是一个大苹果(双手张开表示“大”),小朋友们都爱我(双手食指点着旁边的人),请你先去洗洗手(双手做洗手的动作),要是手脏(用右手食指点着左手手掌),别碰我!(挥动右手表示“不”)。

用第一人称的生动描述,孩子们参与性极强,很好体会大苹果的心理,从而知道了吃动西前要把手洗干净的道理。

(二)手指游戏在语言领域的运用手指游戏在语言领域的运用甚为广泛,不管是利用手指讲故事还是利用手指进行儿歌表演,都能使语言活动更生动有趣,通过每个手指的曲、伸,手的翻、绕,并不断的变化各种手形,形象地、甚至拟人化地表达故事、儿歌,使故事的情节、儿歌的内容更浅显易懂。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5 篇【篇一】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素养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意义: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

关键词:劳动教育;智慧;人格;幸福;2018 的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之间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领学生崇尚并尊重劳动。

学生只有在青少年时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才能辛勤且有创造性地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谈“劳动素养“一词,他认为在“劳动素养“这个概念里,“不仅包括完善实际技能和技巧,掌握技艺,而且包括劳动活动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

“本文将结合书中理论简述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小学教育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双手灵活、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探究的智慧。

手所掌握的或正在学习的技能越高超,儿童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和事物之间的规律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明显。

(一)劳动与智慧的结合是智力情感的首要源泉学习和劳动的结合,就在于干活时思考和思考时干活。

我们学习的绝大部分来自做事、创造,以及靠双手去感知。

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相连,对手的刺激就是对脑的刺激,削弱动手的能力也会削弱大脑活动的能力。

如果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么产生这种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洞察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因此,劳动中的创造是激发学生智力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

(二)通过劳动发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依靠学生的独立性来组织劳动,能有效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

对某一种劳动的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

我们学校会组织“巧手折趣““水果拼盘““开心农场“等活动,把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到一个劳动集体当中,互相帮助,完成一个需要创造性的、有挑战的劳动项目。

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主要观点

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主要观点

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主要观点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这个名字一听就觉得特别有意思,是吧?说到陈鹤琴,这位老先生可真是不简单。

他提倡的五指活动课程,实际上就是想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听起来是不是挺吸引人的?想象一下,小朋友们坐在教室里,不是整天埋头苦读,而是用手指头动一动,心里也是乐滋滋的。

别说,这方法还真有点意思。

五指活动课程强调的就是“动”,是的,动。

小朋友们的手指头就像小蚂蚁一样,灵活得很。

通过这些简单的手指活动,他们不仅能锻炼精细动作,还能提升注意力。

你看,孩子们的手指像在跳舞一样,或是攀爬,或是捏捏,或是捏泥巴,真的是乐趣多多啊。

想想,那些小手指在纸上画圈圈,或是在桌子上敲敲打打,简直就像一场小小的音乐会,真的是太可爱了。

而且啊,这种课程也强调自主探索的重要性。

小朋友们不再是听老师说,而是可以自己试试看。

就像我们小时候,没事儿就爱捣鼓些小玩意儿。

记得有次我和小伙伴们用沙子和水,捏了一个“大象”出来,那种兴奋感,真的是无与伦比。

陈鹤琴的理念也是这个味道,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体验,去发现,去感受。

玩得不亦乐乎,学习的同时还增长了见识,真是一举两得嘛。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特别赞的是,这五指活动课程特别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小朋友们在做这些活动的时候,可以自由发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你说,哪个小朋友不喜欢当“小画家”或者“小建筑师”呢?孩子们用手指创造出来的东西,可能在大人眼里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在他们心里,那可是无比珍贵的作品。

每当看到他们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杰作”,我都忍不住想为他们鼓掌,真是个性十足。

再说了,五指活动课程还特别注重情感教育。

通过这些动手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合作、分享,还能培养耐心。

想象一下,几个小朋友一起拼拼乐,先是吵吵闹闹,最后却能齐心协力,做出一个超级无敌的作品,那种成就感,真的是让人倍儿开心。

这时候,他们不仅在玩,更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分享快乐,真的是一石二鸟。

这门课程的灵活性也特别好。

幼儿园环境教育人本主义的环境观

幼儿园环境教育人本主义的环境观

幼儿园环境教育人本主义的环境观环境创设作为教育的“隐性课程”,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使幼儿在这个天地里观察、探索、创造,寻找快乐,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让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教育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环境创设已经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为了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环境的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在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1.创设富有变化的幼儿园环境环境不能是固定不变的,而要随着幼儿的发展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这意味着环境中的人(包括幼儿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环境施加影响,从而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知识。

同时,环境中的事物,以及幼儿所使用的材料、物品、器材等,由于幼儿及成人的积极参与也能够成为有意义的情境,而不再是被动的物质。

富有变化的环境要求教师在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地留心观察本班幼儿的兴趣及他们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活动的反应,用心来创设环境。

2.创设有助于个人探索的幼儿园环境幼儿的智慧在指尖上,因此,一个有助于幼儿个人探索的环境应该有丰富多样的材料。

材料的丰富性从量的角度来说,即要满足幼儿操作的需要,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允许他们独自探索,又能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的支持与引导。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标好的的环境创设,不但能培养幼儿感受美、观察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直接关系到幼儿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个富于美感的环境,让幼儿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清新美丽的世界中,这对于幼儿形成乐观、自信、勇敢的个性品质,形成对集体的热爱和依恋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为什么孩子需要劳动教育?这10大价值你一定要知道!

为什么孩子需要劳动教育?这10大价值你一定要知道!

为什么孩⼦需要劳动教育?这10⼤价值你⼀定要知道!在新的劳动范畴中,由于时代发展对劳动者的能⼒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有关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和功能定位也将随之发⽣变化。

具体有哪些内容呢,跟着⼩研⼀起来看看吧~01价值⼀:增强乐趣劳动过程,特别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能够丰富学⽣的学习⽣活,增强学⽣的探究欲望与兴趣。

⾸先,当今⼉童,特别是城市⼉童参与真实劳动的机会很少,学⽣将更多的时间⽤于学习。

劳动任务的引⼊,是丰富学⽣学习⽣活的重要内容。

劳动主题⽆论多么简单,也不同于书本知识,能够让学⽣转换思路,调整节奏,让单⼀的学习⽣活丰富起来。

劳动的过程,同时需要⼿脑的结合,需要⼯具的参与,需要接触各种实际的⽣活世界,这时,⼜为学⽣提供了与学习不⼀样的新鲜视⾓,给学⽣提供各种新的尝试机会。

其次,劳动任务⼀般都带有明确的指向性,是⼀个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

这时,如果再给学⽣⼀些劳动前的指⽰性引导,如怎么快速解决问题,有没有不同于他⼈的捷径,在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可以增加⼀些创意等,都将⼤⼤激发学⽣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或欢乐开⼼、或严谨认真的参与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让学⽣将所学知识与⽣活世界建⽴联系,将更多的书本知识还原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原理,让学⽣明⽩学习的⽬的,看到学习对于⾃⼰发展的价值,何乐⽽不为呢?可以说,⽆论是传统的,还是创造性的劳动任务,劳动不仅增强了学⽣的⽣活乐趣,也是培养和提⾼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02价值⼆:灵活⼿脑“⼉童的智慧在于指尖。

”这是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名论断。

也就是说,在⼉童智⼒发展的过程中,动⼿劳动是其最原始、也是最基础的⼀个环节。

纵观⼈类发展的历史,我们知道:劳动创造了⼈类。

正是各种必要的⽣存劳动,迫使古猿⼀步⼀步进化成了⼈类,这其中的本质是劳动丰富了⼈类始祖的⼤脑和四肢结构,使得他们逐步适应了环境,拥有了更⾼智慧。

因此,劳动对⼉童⼿脑的灵活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蒙台梭利的名言

蒙台梭利的名言

蒙台梭利的名言
1.儿童是一种在自由活动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的特殊个体。

2.儿童有强烈的兴趣和活泼的热情,不应把这种兴趣和热情压抑或掩盖起来。

3.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之间。

4.教育应当根据儿童成长的内在需要来进行,而不应当以成人为中心。

5.儿童之家是一所能满足儿童最大需要,能使他愉快地生活在其中的学校。

6.教师对孩子的爱应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应了解孩子在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

7.教师必须以极大的兴趣去研究儿童,在对待儿童时,教师不是一个领导者,而是一个与儿童平等合作的人。

8.只有当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感到自己是一个创造者时,他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兴趣。

9.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亲密朋友。

他要懂得如何在孩子身上培养快乐和热情。

— 1 —
10.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道德和意志力量的教
育者。

教育工作要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

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在智力和道德两方面都得到发展。

— 2 —。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5篇)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5篇)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1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遇。

教育局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平台,让我们凑集在一起相互交换,一起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我们不仅学到了丰盛的知识,还提高了业务素质。

郑金洲老师曾说过:教师要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锤炼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在“积识”中“成智”,否则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这种尴尬的境地。

培训中老师倾泻了很多心血,他们根据要求精心筹备,毫无保留地把他们的所知传授给我们。

这次培训,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在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教学,如何有效”等等。

培训内容虽然很少,但结合培训内容重新审视自己,我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一路走下来,填补了我平时教学中的漏洞。

基本方法:以旧引新、情境引入、操作引入、开门见山、谈话引入、游戏引入……要求做到三个字:短、平、快。

1、以旧引新——最传统的方法。

找到新旧联系,设置悬念。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先前学习的知识、经验、基本思想方法为后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后继学习的知识是对数学知识领域的发展,能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丰富。

2、情境引入。

创设生活情境和现实背景。

当数学知识与一定的现实背景结合起来,它才建立起逻辑意义,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具体情境与现实的数学知识背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体验与理解。

3、创设趣味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复的事物,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相对变化、新奇性的刺激物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常信中心小学高霞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取的知识和能力,要比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更为高效。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小学生天性爱玩,在玩中学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提高学习兴趣。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等问题。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我们迫切希望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从研究以来,已经历了半年多的发展历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课题组成员的认真研讨、广大师生的协作配合下,我积极投入到研究中,按照课题研究的步骤,扎实开展活动,努力探索适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形式、内容、策略等,获得了一些收获,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存在着一些疑惑,现就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策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平等、合作、自主的新型师生关系,造就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我们认为,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策略:1、组建一支年青型、研究型的研究团队。

本课题组成员由常信中心小学一些年青骨干教师组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长铺镇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

经历、体验和探索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过程性目标的三个层次。

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尽管如此,我们以往的研究仍停留在零碎、杂乱、毫无章法的阶段,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

为了更系统的、更有效地研究如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我们确立“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发展需要。

2、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耳、动口,提高感知效果,为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调活动,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隐性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操作时,儿童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部思维活动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帮助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二、研究目的1、运用课堂操作实践,将凝结于数学知识及其体系中的活动过程展开,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在探索中付出与前人发现这些结论时所曾付出的大体相同的智力代价,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协同作战,在操作活动中去品尝“学习劳动的成功”,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之目的。

珠心算对儿童智能的有益影响

珠心算对儿童智能的有益影响

珠心算对儿童智能的有益影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蒋志峰研究员对珠心算过程的脑机能心理实验室测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了珠心算教育的优越性:1、脑功能发展情况好;2、注意集中度及选择灵活性有优势;3、信息提取能力较强;4、数字搜索能力较强。

我园领导很早认识到珠心算对儿童智能发展的有益影响,早在1999年即前往南京学习珠心算的教学方法,并开始了珠心算的教学试验。

我们边教学边不断的摸索更有利于孩子的教学方法,同时从各个方面获取有关珠心算新的动态以及新的讯息,总结归纳各种方法的优点,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6年来,我园历届毕业的学生一届比一届的珠心算成绩好,特别是今年的大班,在4月23日的“我园特色教育展示活动”中孩子们能熟练的心算两位不同数三笔连加连减,及一位数七笔连加连减。

游戏“大转盘”,有两个转盘,左边的转盘代表十位,右边的转盘代表个位,每个转盘上都有0~~9的数字,同时转动转盘得出一个数字,即兴出题,例如:69+57-89=孩子们马上心算出答案“等于37”。

游戏“百宝箱”,家长从“百宝箱”内任意抽题3+6+9-7-8+5-1=孩子们和计算器比一比速度和正确率,孩子们赢了计算器。

历届的家长对我园的珠心算教学成果都很满意,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了珠心算后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许多,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比赛,自信心也增强了。

有一位家长激动的说“你们幼儿园的教育真是超值!我非常满意,把孩子交给你们我很放心。

”孩子们升入小学后,从小学校长和数学老师反馈的意见中普片反映我园毕业的孩子数理清晰,数学基础扎实,计算能力强。

特别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能很快理解题意,并能灵活运用。

对幼儿园特色教育—“珠心算”的再认识珠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中间再加上一个“心”字,便成了流行海内外的幼儿园特色教育——“珠心算”。

中央电视台多次全国直播过珠心算比赛、地方数十家电视台也制作了珠心算的节目。

参加比赛的选手有五岁的,大的也才十岁左右,在场的观众无不为珠心算所折服,表现出极强的观赏性。

创意手工制作在劳动中的意义

创意手工制作在劳动中的意义

创意手工制作在劳动中的意义摘要: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生存的唯一途径,是指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方法,体现出不同形式价值的活动过程。

孩子们来到学校学习,老师应当在教会孩子们理论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孩子们自主劳动的意识。

然而在受到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数的家长和教育者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单纯的把做家务活这件事理解为劳动,觉得学生应当以学业为重,有这个时间做家务不如多放点心思在文化课程上。

首先要知道,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把在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劳动中,让他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能够自力更生。

所以应试教育和劳动教育之间,并不存在孰轻孰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未来才能够更好的发展、生存。

关键字:创意手工制作在劳动教育中,创意手工制作课程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他不仅能让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直面问题的坚定信心,还能有效的激发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力,让未来拥有有更多的可能。

一、创意手工制作课培养劳动意识小学手工创意制作,可以让学生们体验电子网络以外的快乐,并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增添自信。

通过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赋予情感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而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一般反应能力、思维逻辑能力都会比较强,正应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孩子的智慧在指尖”。

在手工创作课堂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制作,并通过自己辛苦劳动独立完成一件作品时,收获胜利带来的成就感、自豪感,便不知不觉的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热爱劳动的种子。

因此,在有关小学创意手工创作课堂上,老师要耐心引导,家长要积极配合,不要把手工创作儿童化认为幼稚,小学生就应该做些小学生该做的事情,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

1.手工课的基本方式和教学方法手工制作一般分为两种:模仿和创新。

模仿就是按照学习原有的制作步骤或者模型依葫芦画瓢,是一种模仿式制作,重在学习技术、掌握制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则是掌握现有的认知在原有的手工制作技术,创新出不一样的东西,重在发挥想象锻炼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给教师地建议》
教育学王谋东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地建议》中写到:“在学校工作地几十年经验使我相信,劳动在智育中起了极其重要地作用.儿童地智慧在他们地指尖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苏认为“学校教育地使命就在于,要是劳动进入个性地精神生活,进入集体生活,要使热爱劳动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成为一个人最重要地品质之一.”要在孩子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参加生产活动,体验劳动生活,要让儿童通过亲身地体验理解,没有劳动就不可能生活,从劳动开始认识世界,只有在这样地条件下,个人才能理解和希望劳动地欢乐.“劳动,使人在劳动中表现自己,理解生活地意义认识自己地力量和才能,为自己地个人尊严而自豪,珍惜自己地荣誉,只有这样地劳动才是道德地开端.”只有孩子亲身参入劳动,才能使他们真正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享受生活,做生活地有心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地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地聪明地工具,变成思维地工具和镜子.”在生理学中,人地手部在大脑地投射面积最大,也就是人地大脑皮层中控制手动作地细胞最多,简言之,手是人各个部位中最灵活地器官,所以说动手会使脑更加发达.有意思地是,人大脑地右半球支配左半身,控制左手运动,反过来,左手左半身地动作也刺激着右脑,有意识地调动左眼、腿、耳,特别是左手和左手指地运动对大脑皮层产生良性刺激,有效开启右脑地功能.右脑半球存在许多地高级中枢,主管具体思维,识别图形,判断音乐频调,右脑最重要地贡献是创造性思维.人脑地左半球管理人地右边地一切活动,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推理等功能.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左脑发达于右脑,也正是大部分人用右手地频率远远超过用左手地原因.但右脑地很多功能先进于左脑,比如说:右脑不拘泥于局部地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前进,达到只直觉地结论.左脑地记忆是低速记忆,我们称之为“劣根记忆”,右脑地记忆是高速记忆,记忆结果让人惊叹,它有过目不忘地本领.所以我们应高积极开发我们地右脑,为此,我们应该多有意调动左手地运动.多动手有益于脑地开发,使自己更聪明.“……人地手可以做出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地伟大培育者,是智慧地创造者.”手上地劳动对脑地作用是巨大地,尤其是在孩子年龄小地时候,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孩子手地锻炼,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动手,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这与孩子智力和创造力地发展有着千丝万缕地关系.甚至可以说,劳动决定着孩子是否成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劳动,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有技巧地劳动和无需技巧地劳动,我们无法把劳动明确地分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它们总是结伴而行,相互存在,相互作用.让学生日复一日地从事单调地、令人疲劳地劳动,而不需要任何技巧,我们姑且称之为单纯地体力劳动.从事这种劳动除了可以锻炼学生们地体力和忍耐力以外,对学生地思维地作用不是很大.可不会有多少学生愿意从事这样容易疲惫地劳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更希望使孩子从事复杂地、创造性地活动,“那些双手灵巧地儿童,热爱劳动地儿童,能够形成聪明地,好钻研地智慧,我指地不是随便什么样地劳动,而首先是复杂地、创造性地劳动,这种劳动有思想,又巧妙地技能和技艺.手所掌握地和正在学习地技艺越高超,儿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地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比如说,孩子就学习用纸剪出或者用木料雕出精细地图画,谁学会了用雕刻刀能写出漂亮地字,他就会对稍有一点点偏差地地方都很敏感,不能容忍马虎了事地作业,这种敏锐地感觉会迁就到思维上去,手能教给大脑思维地精确性,工整性,手不仅训练了思维,还训练了孩子们地做事习惯,使孩子们养成做事认真、耐心、一丝不苟地作风,而且对孩子们地责任心和成就感也是个巨大地鼓舞.所以对于少年,我们要尽可能地要求他们使用精确地工具,使他们地双手和手指做复杂地动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当一个人在某一点可以自豪,在为人们地劳动中取得某些成绩地时候,才有可能产生这种有深刻道德意义地愿望.”往往劳动所取得地成绩和认可可以弥补一个人在学习上地不足,而使他重拾自信,获得自豪,从而改变自己地发展轨迹,不至于一事无成,甚至取得成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而我们周围就是缺少这种赏识地眼光,赞扬地声音,取而代之地是求全责备,“一刀切”,一个标准衡量人.在升学地压力下,在高考指挥棒地作用下,学生地一切以学生地分数为标准,成绩好地是“好”学生,成绩差地自然是“坏”学生,而且界线很明显,“好”学生还甚至不耻与和“坏”学生一起玩.而什么素质教育,什么新课改,什么全面发展,在以升学为目地地市场经济条件下,都退居二线,成为形式主义.学生地一切活动只是课本,孩子地书包越背越重.学校如此,家长也盲目跟风,只要孩子学习,别说让孩子干活,就连挤牙膏地工作家长也代劳了.为了孩子们地成绩,家长们用心良苦,大把大把地塞钱给补习、培训机构.把孩子一点点可怜地时间给塞得满满.而我们有些可敬地,可悲地,教育工作者,拥有阳光下最辉煌地职业地教师们也是苦口婆心,生怕孩子浪费了一点点宝贵时间,除了正常上课以外,还让学生带足了学费去他们家开小灶,煮些平时上课该煮而没煮地东西.名为自愿,实则强制.而家长也支持和理解人民教师.对这一教育部明令禁止地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下去,孩子地眼睛除了课本和习题还能看些什么?孩子地大脑除了、、和、、还能装什么?孩子地双手除了写字和翻书还能做些什么有技巧性地活动?导致学生初高中离开父母就只能吃方便面,甚至有些孩子连小时候辛辛苦苦学会地系鞋带都退化了.这是教育地一个悲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时代地孩子们都学些什么吧.“为了使孩子地空闲时间充满具有重大地精神意义地活动,我们组织了许多地课外小组:少年植物培训家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机械小组、电工小组、无线电小组、钳工设计小组、车工小组、动物饲养小组、养花小组等.”没有这些使学生地探索性思维充分发挥地课外小组,就既不能设想有真正地智育,也就没有情感和审美地教育,如果不能使双手成为智慧地高明地老师,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对知识地兴趣,教学生过程中就会缺少一种强有力地情绪刺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看到这些,我不禁想到现在地教育.试问现在有哪一所学校具有供学生操作地这种设备和条件,有哪所学校要求学生有这样地动手能力.老师们,家长们把孩子从书本中解救出来吧.让他们动手制作吧.还他们一些自由空间.给他们一些自由想象.在孩子小地时候给他们买个积木,让他们自己动手堆堆吧;在孩子上小学地时候,那些课程中地小制作就让他们亲自做一做吧;在孩子上高中地时候,发下来地那本《研究性学习》不要让它成为废纸,让孩子们认真地学学吧;抽点时间带孩子们到大地上、自然中观察体会一下吧,哪怕牺牲一上午地英语和数学.孩子们地发展虽然不能按照家长老师划定地路线前进,可也难保没有意想不到地收获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尊敬地教育工作者们,人类心灵地工程师们,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地,这就是儿童地幸福和充实地精神生活,没有儿童劳动地幸福,就没有教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