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合集下载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符合《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1] 。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产品名: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3*******)1mL ,隔日1次。

治疗组自拟中药祛疣汤处方: 板蓝根30g 、生薏苡仁30g 、大青叶15g 、紫草 12 g ,红花12g ,杭菊6g ,每天1剂 ,水煎服。

药渣煎水外洗患处 ,每天2次,7d 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

对照组0. 1 %迪维霜适量外搽患处,每天2次,7 d 为 1 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观察疗效。

两组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相关药物 ,局部应避免挠抓 ,饮食宜清淡 ,忌煎炸、香燥、海鲜、酒类、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并禁用化妆品。

1.4 疗效标准痊愈:皮疹全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有少数色素沉着斑。

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但未达到痊愈标准。

有效:皮疹消退30%~69%。

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 ,或治疗后皮疹无变化。

凡治愈后3月内再次出现皮损者计为复发。

2 结 果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χ2=5.34 P <0.05 ) 。

两组有效率比较亦有著性差异 (χ2=8.08 P <0.0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随诊半年治疗组复发 3例 (6.82%) ,对照组复发 5例(14.71%),见表1。

3 讨 论疣(verruca ,wart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等,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也被认为与HPV 感染密切相关。

HPV 属乳头瘤病毒科,呈球形,无包膜,直径45~55nm ,具有72个病毒壳微粒组成的对称性20面立体衣壳。

基因组为7200~8000bp 的双链环状DNA ,分为早期区、晚期区和非编码区,早期区编码的蛋白与病毒持续感染和致癌作用有关。

HPV 有100余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

可达龙致静脉炎的原因与防治

可达龙致静脉炎的原因与防治

可达龙致静脉炎的原因与防治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

由于可达龙针剂对血管刺激性较强,易引起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重者出现静脉硬结、疼痛明显,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可引起上述症状。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不及时发现与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

我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使用可达龙患者发生静脉炎逐渐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使用可达龙患者分为两组,甲组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65岁,均使用普通钢针,乙组21例。

其中男14例,女7例,均使用浅静脉留置针。

两组均使用微量泵0.9%NS44毫升加可达龙300毫克持续浅静脉用药3~5天。

两组发生静脉炎的情况如下:静脉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静脉呈凹陷周围皮肤留置用药后最早费用压痛静脉出线红线条索状肿胀呈暗红色时间发生时间甲组21例21例 4例 1例 0例 0例每天更换 12小时每天5元乙组21例21例 18例 10例 1例 1例 2~3天 10小时每天5元+3元+更换安舒妥6元,必要时更换留置针60元上表可明显看出普通钢针组比浅静脉留置针的浅静脉炎发生的症状要轻,患者的经济费用也明显要低。

2 原因分析2.1 药物因素:血液正常pH值为7.4,若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静脉炎症。

可达龙为胺碘酮盐酸盐,其pH值偏酸,可能是致静脉炎原因之一。

2.2 输液工具的选择:静脉留置针时间较长,3至5天,药物更易外渗。

即使无药液外渗,药物长时间刺激血管壁,也易引起上述症状。

普通钢针因费用较低,至少每天更换一次注射部位,致使发生的静脉炎症状较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要轻。

2.3 操作不当:穿刺技术不熟练,造成多次穿刺,再次穿刺时,选择的部位距离上一次穿刺部位太近,使药物外溢。

静脉输液知识点

静脉输液知识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静脉输液知识点汇一、知识点1、晶体溶液对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有显着效果2、低分子左旋糖酐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着效果3、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空气栓塞4、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ml,要求在50分钟内滴完,输液速度为150滴/分钟5、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的特征性症状是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性痰、气促、胸闷6、劲外静脉穿刺的正确部位是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7、输液时发生肺水肿是吸氧需用20%--30%的乙醇湿化,目的是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8、复方氯化钠溶液是一种晶体溶液,浓缩白蛋白是一种胶体溶液,9、血液病患者最适宜输入新鲜血,患者输入大量库存血后容易出现低血钙10、输血引起溶血反应,最早出现的主要表现为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11、冰冻血浆使用前应放在37摄氏度温水中提温,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应输入0.9%氯化钠溶液12、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停止输血,给患者吸氧并保留余血1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应剃去局部头发,用70%酒精消毒局部,护士右手持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见回血后,用胶布固定针头14、输液时发生发热反应时,护士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寒战者给以保温处理,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15、输血时发生过敏反应时应注射抗过敏药物,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16、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将剩余血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17、溶血反应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是少尿或无尿,尿素氮增高,高钾血症和酸中毒18、输液时无菌技术不严格、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长期输入浓度高的药物及长时间静脉留置硅胶管易引起静脉炎19、静脉炎的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肿胀,灼热、局部有疼痛及局部组织发红20、输血致过敏反应的原因有患者是过敏性体质、输入血中含有致敏物质、供血者有过敏史及供血者在献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食物和药物21、输血所致的溶血反应开始阶段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时的主要症状为出现黄疸、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及面部潮红22、劲外静脉穿刺插管的目的有静脉取血做化验、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测量中心静脉压及给予高营养治疗23、补钾的原则有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早及见尿给钾24、可因输血而感染的疾病有疟疾、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及梅毒25、白蛋白可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26、5%的碳酸氢钠用于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有显着效果27、20%甘露醇有利尿作用28、高分子右旋糖酐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血压29、A型血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B型血红细胞上只有B抗原,O型血红细胞上既无A抗原也无B抗原,AB型血红细胞上A抗原和B抗原同时存在30、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下滴时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并有疼痛时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由于患者周围循环不良,导致液体下滴不畅时应抬高输液瓶位置,因静脉痉挛导致液体不滴时应热敷注射部位,针头阻塞时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31、自体输血使用于脾破裂患者,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贫血患者,血小板浓缩液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性出血患者,凝血制剂适用于血友病患者32、在抢救大出血患者过程中给予输血时患者应取中凹卧位。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_(1)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_(1)

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为最普遍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简称输液反应,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

“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

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

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热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药剂学)微粒异物: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病菌或灰尘:没经滤过的空气携带进入输液输液器具操作因素药物因素病人因素明确溶媒pH值,药物特性,对静脉输液的稳定性十分重要青霉素水溶液在pH 6.0-6.5 稳定如选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加速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除苯唑西林等异噁唑青霉有耐酸性质),在葡糖注射液中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

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盐酸吡柔比星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溶解,以免pH的原因影响效价。

静脉输注中的合理用药

静脉输注中的合理用药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灭菌注射用水
3.5-5.5 5.0-7.0
• 如吡柔比星难溶于0.9%氯化钠;奥沙利铂与氯化物配伍产生沉淀,因 此均只能用葡萄糖稀释;依托泊苷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可形成微细沉淀 而失效,宜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
例:表阿霉素在8种输液中的溶解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表阿霉素在5种输液中的稳定性
溶媒量的选择(药物浓度)
二、输液渗透压
• 渗透压是引起IP最相关的因素,血浆 渗透压为280~310mosm/L,研究证明, 输液渗透压越高,静脉所受刺激越大。
• 例:20%甘露醇注射液,渗透压为 1099mOsm/L,研究显示:反复输注 20%甘露醇注射液,2d内IP发生率为 45.69%,2d后发生率为100%.
不同渗透压对于细胞的影响
低渗
Hypotonic
等渗 Isotonic
高渗 Hypertonic
输液渗透压
• 高度危险 • 中度危险 • 低度危险
>600 mOsm/L 400-600 mOsm/L <400 mOsm/L
•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 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输液渗透压的计算
W MOsm N M
抗肿瘤药物
发疱性,也就是刺激性强的药物, 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 长春花碱酰胺;
刺激性,为一般刺激性药物, 外渗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 如:足叶乙甙、卡氮芥、氮烯咪胺;
非发疱性,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 如环磷酰胺、氨甲蝶呤、氟尿嘧啶、顺铂、 门冬酰胺酶等。
• 在输液时间一致的条件下, 不同的药物浓度所致静脉炎的 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不同, 药物浓度越高, 越容易发生静脉炎。 • 如可达龙(胺碘酮注射液):Hilleman等人的研究,10例 用20mg/kg的胺碘酮溶于250mL的5%GS,连续输注24h 以上,有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而14例相同剂量溶 于500mL的5%GS,连续输注24h以上,无静脉炎发生, 认为胺碘酮的输注浓度不得大于3 mg/mL,亦反映了胺碘 酮外周静脉给药浓度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达龙 注射液应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注。 • 分析:胺碘酮的有效成分是碘,碘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 如果药物浓度过高,在短时间内有大量药物输进血管,就 可损伤血管内膜。

【知识点】——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知识点】——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1.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2.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给药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比较罕见;3.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水肿等;4.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部位出现的静脉炎的案例罕见;肌内注射区疼痛的情况较少,但有出现硬结的可能;5.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本品耐受情况良好,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血栓性静脉炎;6.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局部不良反应有静脉炎,发生率为1.86%;7. 注射用头孢他啶:本品的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少数病人可出现注射部位轻度静脉炎;8.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引起静脉炎;9.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局部反应:肌内注射时,本品耐受性良好,偶有一过性的疼痛;与其它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一样,用静脉插管输注时,有些患者会有输注部位静脉炎;10.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最常见的局部反应:静脉注射后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后可有局部硬结压痛;11. 注射用美罗培南: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频率不明);使用时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12. 注射用氨曲南:静脉给药偶见静脉炎,肌内注射可产生局部不适或肿胀,发生率分别约为1.9%和2.4%;13. 注射用磷霉素钠:注射部位静脉炎;14.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5.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静脉炎罕见;16.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可能引起静脉炎;肌内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疼痛、硬结和无菌性脓肿;17. 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可出现静脉炎;故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每次剂量(0.4~0.8g)应至少用20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缓慢滴注,滴注时间宜在1小时以上;18.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静脉注射本品可能会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痉挛;本品应输入血流良好,直径较大的静脉,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19.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偶可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20. 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症状或静脉炎;21. 注射用氟罗沙星:可引起静脉炎,程度大多轻微;22. 替硝唑注射液: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23. 注射用阿昔洛韦: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静脉炎;取本品0.5g加入10ml 注射用水中,使浓度为50g/L,充分摇匀成溶液后,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100ml,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7g/L,否则易引起静脉炎;静脉滴注时宜缓慢,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24. 注射用更昔洛韦: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者静脉炎等;25. 注射用两性霉素B: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给药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

给药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

给药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 1 静脉炎大多数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时,如果浓度过高或滴速过快常可导致静脉炎,表现为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和静脉变硬。

静滴红霉素乳糖酸盐时尤易发生。

再如万古霉素浓度过高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滴速过快可发生红斑样或荨麻疹样变态反应皮肤发红(称红人综合症)。

2 胃肠道反应喹诺酮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胃肠不适,颜面潮红等反应,故滴注时间应不少于1hr. 临床上也有过快滴注青霉素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报道。

红霉素本身具有促胃肠动力的作用,即使以常规浓度和滴速静滴,胃肠道反应也较常见,若滴速过快,可加重其胃肠道反应。

3 心血管系统反应两性霉素B滴速过快有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的可能。

青霉素大剂量快速静滴偶可引考,试大网站收集起一过性心电图变化。

林可霉素滴速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电图变化,甚至可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阻滞而引起呼吸、心跳停止。

咪康唑注射过快可发生心律不齐,严重者心跳、呼吸停止。

万古霉素静滴速度过快也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反应,曾有报道静滴万古霉素过快,引起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死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可引起心肌抑制、外周血管扩展、血压下降和呼吸衰竭等。

4 肾功能损害静脉输注过快,使单位时间内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浓度过高,可致药物性肾损害。

如氨基糖苷类和万古霉素等药物。

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可抑制、干扰肾小管细胞酶活性,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而这类现象在小儿,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尤易发生,故在大剂量、快速静滴时应密切注意。

在使用两性霉素B疗程中几乎所有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故应注意选择适当剂量,缓慢静滴,必要时监测肾功能和血药浓度。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利巴韦林、阿糖腺苷、膦甲酸钠等静脉滴速也宜缓慢。

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过快可发生肾小管内药物结晶沉积,引起肾功能损害的病例可达10%。

5 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类药物静滴给药时,由于剂量过大和(或)滴速过快时,可对大脑皮质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出现“青霉素脑病”。

易致静脉炎药品及药物外渗致组织坏死药品目录

易致静脉炎药品及药物外渗致组织坏死药品目录
注意给药速度及给药途径:
阿奇霉素:溶媒250~500ml,250ml液体1h内滴完,500ml液体3h内滴完;
七叶皂苷:5~10mg+10%GS或%Nacl 250ml静脉注射或滴注,不能肌注和皮下注射,宜选用较粗血管;
蔗糖铁:溶媒为%Nacl,1ml最多稀释到20ml溶媒,输注速度不宜过快;
前列地儿1~2ml+10ml生理盐水或5%GS静推或注入滴壶进行滴注。
备注: 输注用具原材料应为PE(聚乙烯),pp(聚丙烯)或PTFE(特氟龙聚四氟乙烯);
评估患者的皮肤、血管及药物性质(腐蚀性、非腐蚀性、刺激性),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如留置针、CVC、PICC、输液港等输液工具用药;
临床常用易致静脉炎的药品目录及使用注意事项
药物分类
药品目录
注意事项
抗肿瘤化疗药物
柔红霉素、多柔比星、氮芥、达卡巴嗪、顺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奥沙利铂
循环系统药物
盐酸多巴胺、可达龙(乙胺碘呋酮)、爱倍(硝酸甘油异山梨酯注射液)、异舒吉(硝酸甘油异山梨酯注射液)、硝普钠、硝酸甘油、前列地尔、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静脉选择:选择粗大静脉穿刺,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强的液体,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小的液体,等渗生理盐水冲管;
合适的给药浓度和速度: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
其它高渗性药物
脱水剂:20%甘露醇、甘油果糖
扩容剂:羟乙基淀粉、人血白蛋白
刺激性药物
阿奇霉素、七叶皂苷、蔗糖铁、前列地尔
配制好的前列地尔应在2小时内使用,1-2ml(前列地尔2-10ug)+10ml生理盐水(5%葡萄糖)缓慢静注,,或直接入小壶缓慢静脉滴注。
PH值
酸性药物:异丙嗪、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 (1)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 (1)

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为最普遍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简称输液反应,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

“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

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

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热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药剂学)微粒异物: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病菌或灰尘:没经滤过的空气携带进入输液输液器具操作因素药物因素病人因素明确溶媒pH值,药物特性,对静脉输液的稳定性十分重要青霉素水溶液在pH 6.0-6.5 稳定如选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加速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除苯唑西林等异噁唑青霉有耐酸性质),在葡糖注射液中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

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盐酸吡柔比星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溶解,以免pH的原因影响效价。

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致局部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致局部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 I 1 .9 9 ji n2 9 —4 X.0 2 0 .2 DO ] 0 3 6 /.s .0510 2 1 .2 0 8 s
静脉 炎是 由于 从 静 脉 中输 入 浓 度 高 、 刺激 性 强 的药物 或静 脉 内长 期放 置较 大 的塑料导 管引起 的局
部 静 脉 化 学 性 炎 症 , 由 于 输 液 过 程 中 护 理 人 员 操 或

7 0・
解 放 军 医药 杂 志 2 1 0 2年 2月 第 2 4卷 第 2期 M d& P a h L V 1 4 N . , e .02 e hr JC i P A, o. , o2 F b2 1 m n 2
静 脉 输 注 l七 叶 皂 苷钠 致 局 部 静 脉 炎 的预 防 和 护 理 措 施 3 一
钠 溶液 的稳定 性影 响不 大 , 全符合 国家药典 规 定 。 完
2 5 控制 输液 速度 传统 观 点认为 , . 在输 注 高渗 性
及 有刺 激性 的药物 时 , 慢 滴 速 可 以减 少 药 物 对 血 减
管 壁 的刺 激 。但研 究 发 现 , 当 加快 七 叶 皂 苷 钠 的 适
定 , 临床加 温使用 提供 了依 据 。 为
2 3 使用 2 . 4G静 脉 留置 针 潘 雪 勤 研 究 发 现 , 应 用 2 留置 针 输 注 B七 叶 皂 苷 钠 , 减 轻 患者 4G 一 能 的疼痛 , 且静 脉炎发 生率 及程 度 明显 低 于 2 留置 0G
作 者单 位 :7 0 0河 北 张家 口 , 放 军 2 1医 院 军 05 0 解 5
人 病 房
七 叶皂 苷 钠 加 入 2 0ml . % 氯 化 钠 注 射液 中 , 5 9 0 并 加 入 1 %碳 酸氢钠 将溶 液 p 5 H值 由 4 6调至 7 4 可 . .,

临床常用易致静脉炎药物

临床常用易致静脉炎药物

临床常用易致静脉炎的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药物分类药名注意事项
心血管药物
升压药盐酸多巴胺建议使用粗大的静脉做静注或静滴,最好应用中心静脉导管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龙(乙胺碘呋
酮)
宜用氯化钠注射液或注射用水稀释或采用中心静脉用药
抗心
绞痛药
爱倍(硝酸甘油异
山梨酯注射液)
静脉滴注最适宜浓度: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中得到50mg/ml或100mg/ml
异舒吉(硝酸甘油
异山梨酯注射液)
输注用具原材料应为PE(聚乙烯),pp(聚丙烯)或PTFE(特氟龙聚四氟乙
烯),如采用PVC(聚氯乙烯)或PU,则会吸附本药,而引起剂量丢失
抗高血压药硝普钠1、将本品在避光注射液输液瓶中静脉滴注
2、溶液的保存与应用,不应超过24小时
血管
扩张剂
硝酸甘油1、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2、患者对本品的个体差异很大,,静脉滴注无固定适合剂量,根据个体的血压、
心率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整剂量
前列地尔1、2h没使用;2、1-2ml(前列地尔2-10ug)+10ml生理盐水(5%葡萄糖)缓慢
静注,或直接入小壶缓慢静脉滴注。

强心剂重酒石酸去甲肾上
腺素
1、小儿应选粗大静脉注射,并需更换注射部位
2、药液外漏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应重视的反应包括静脉输注时沿静脉径路
皮肤发白,注射局部皮肤破溃、皮肤紫绀发红。

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分级标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分级标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分级标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能有效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静脉炎临床表现及分级标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方法 pH 值偏酸性,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

表现为穿刺局部沿血管走向呈现出红、肿、热、痛和条索状改变,重者会发生静脉结节。

静脉炎诊断及分级标准判断,静脉炎为 3 级静脉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原因分析碘酮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护理因素、患者因素等。

其中高龄、过敏体质、下肢静脉穿刺、药物浓度≥ 3 mg/mL、给药时长≥4h、有药物渗出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

胺碘酮属酸性剂型,临床应用时要求用 5% 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但仍无法改变其酸性性质,是引起静脉炎原因之一,给药浓度≥3mg/mL 时,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更高;持续给药时间越长,给药时间≥4 h时,患者发生静脉炎风险就越高,静脉炎程度就越严重。

护理因素。

护士对药物熟悉程度、穿刺手法和对穿刺部位了解程度,均会影响静脉炎的发生率。

特别是经下肢静脉穿刺给药,由于血流速度相对较慢,加上患者卧床,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升高。

而中心静脉血流量较大,经中心静脉给药可减轻对血管壁产生刺激性。

患者因素。

年龄越大发生静脉炎风险越高,且过敏体质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更高。

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出现老化、变脆、弹性下降等情况,容易造成血管破损,从而导致药物外渗。

此外患者配合度和依从性低,也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静脉炎预防及处理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充分了解胺碘酮的药物性质、不良反应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掌握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和药物特点等相应理论知识,强化静脉穿刺技能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

规范操作。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给药时大部分患者首剂负荷量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150 mg + 5% GS 20mL,10~15 min 静脉推注,然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300 mg + 5% GS 50 mL,10 mL /h 微泵泵入,后续根据心率调整。

这些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要小心!

这些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要小心!

这些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要小心!导语药物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静脉给药时,由于液体外渗、外漏,或某些药物对血管的直接毒性作用,使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造成血管不通畅或闭塞,甚至坏死,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影响治疗[1]容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有: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主要由于药物酸碱性超出血液的正常PH值范围,导致血管内膜生理功能异常,最终引发静脉炎[2]。

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多见,其中单品种数最多见的分别是环丙沙星、前列腺素制剂,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①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两性霉素B、红霉素、青霉素、洛美沙星等。

②抗肿瘤药:长春瑞滨等。

③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前列地尔等。

④循坏系统药物:普罗帕酮、七叶皂苷钠等。

⑤利尿脱水药:甘露醇。

⑥免疫调节药:胸腺肽。

药物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有:①滴入静脉的药物浓度过大或在同一血管内输注时间过长,则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强度增加,发生局部静脉炎机会也相应增大[3]。

老年人血管管腔狭窄,血流缓慢,药物对血管的局部刺激更强;②一般认为,药物滴速越快,静脉炎发生概率越大,且反应程度越重,这主要因为输注时间过短,药物局部积聚量越多,对局部血管的刺激越强;③用药时间间隔短或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针头斜面并未完全刺入血管壁内,输注完毕拔针按压不当或按压时间过短等情况时,易造成药物外渗情况发生;④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结晶及不当的配液操作环节中产生的微粒等也是引发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⑤选择穿刺的血管细小、弯曲,限制了药物在体内的扩散速度,致使药物在血管内局部浓度较高,刺激相应增强[4],易引起静脉炎;⑥注射部位温度过低而使局部微循环不良;⑦选择穿刺部位时应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避开关节处,如以下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则发生静脉炎的概率将增加等。

药物引起静脉炎的防治措施包括: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在临床分为红肿型、栓塞型和溃疡型三种。

静脉炎 (2)

静脉炎 (2)
发炎反应;选用的留置针或输液针与血管壁摩擦引起发炎,
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稀释不足、液体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
度过高,都会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药物容易
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
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尘埃、玻璃屑、细菌入






立即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抬高患肢并制

局部处理:湿敷、封闭
物理疗法 :红外线照射等
对合并感染者,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患者,应加强营

整理课件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与留置针的使用有关
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
2 ,操作技术不良
3 ,不适当的穿刺部位
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7.2—8.0
盐酸多巴胺(10mg/ml)
3.0—4.5
盐酸多巴酚丁胺(10mg/ml)
2.5—5.0
奥美拉唑钠(2%)
10.3—11.3
氯化钾(10%)
5.0—7.0
氨茶碱(25mg/ml)
8.6—9.3
整理课件
相关临床试验:


kuwahara等,兔耳实验比较不同pH值的药液输注后静脉炎
的发生率。

2%
表浅静脉炎

0.5% 静脉渗血

0.5% 局部过敏反应
整理课件
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
治疗费用增加;
病人满意度下降;
医患投诉;
整理课件
何谓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机制的研究进展陈红琢; 刘薇群【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2(026)007【总页数】3页(P577-579)【关键词】七叶皂苷钠; 静脉炎; 机制【作者】陈红琢; 刘薇群【作者单位】200092 同济大学医学院; 200120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1七叶皂苷钠是一种天然自主神经保护药物,因其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渗出、抗水肿和抗氧自由基等的神经保护作用而被临床广泛应用[1]。

该药口服在胃肠道不吸收,肌肉注射又容易引起肌肉坏死,临床只能采用静脉给药[2]。

然而,临床应用中发现:七叶皂苷钠静脉给药最主要的副反应是引起输液性静脉炎。

80%以上的病人在用药后3d~5d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条索状改变、红肿、疼痛;对药物较敏感者甚至当天出现血管炎性症状,反应严重者会出现血管硬化;有时病人因静脉炎不得不中断用药,等静脉炎好转再继续治疗。

静脉炎是指由于静脉内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放置刺激性大的介入导管,而引起的化学性或机械性的局部炎症;也可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导致局部静脉感染[3]。

七叶皂苷钠药理作用良好而独特,目前还没有同类药物可以替代。

然而其致静脉炎的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为此广大医护人员做了大量研究,现将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机制1.1 药物浓度对静脉炎的影响朱慧芬等[4]选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模型,以 HUVEC的活力、存活数量和细胞周期为评价指标,用MTT比色法、中性红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从细胞水平对不同浓度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当七叶皂苷钠浓度为10μg/mL时,内皮细胞相对存活率大于80%;当七叶皂苷钠浓度为40μg/mL时,出现对内皮细胞明显的毒性作用,相对存活率仅大于50%。

说明七叶皂苷钠在10μg/mL~80μg/mL浓度范围内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UVEC的生长,呈浓度依赖性。

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导致静脉炎一例

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导致静脉炎一例

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导致静脉炎一例杨靓靓;杨婷【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2(040)006【总页数】1页(P617)【关键词】头孢呋辛钠;扁桃体;静脉炎;病例报告【作者】杨靓靓;杨婷【作者单位】836500 新疆阿勒泰,解放军第16医院内科;836500 新疆阿勒泰,解放军第16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1 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

主因咽痛剧烈、吞咽困难伴发热3 d,于2011年3月20日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史。

查体:体温(T)38.5℃,脉搏(P)98次/min,呼吸(R)25次/min,血压(BP)125/75 mm Hg(1 mm Hg=0.133 kPa)。

神志清,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达咽后壁中线,表面可见点状分布的脓苔,颌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余无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2.4×109/L、红细胞(RBC)3.17×1012/L、血红蛋白(HGB)116 g/L、血小板(PLT)167×109/L,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正常。

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20709)4.5 g溶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内缓慢静脉滴注,1次/d。

4d后患者主诉在右前臂沿所穿刺的静脉出现胀痛、灼热,查体见右前臂沿注射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按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无局部皮肤破溃及外伤感染征象。

排除因消毒不严格和注射器具受到污染引起的静脉炎,考虑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导致的静脉炎。

即用25%硫酸镁注射液进行局部热敷、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等对症处理,更换静脉穿刺部位,3 d后右前臂条索状红线变成紫褐色,疼痛消失。

2 讨论输液性静脉炎是由于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引起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但多不严重,及时发现并给予治疗可缓解[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抗感染用药
1.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2.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给药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比较罕见;
3.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水肿等;
4.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部位出现的静脉炎的案例罕见;肌内注射区疼痛的情况较少,但有出现硬结的可能;
5.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本品耐受情况良好,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血栓性静脉炎;
6.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局部不良反应有静脉炎,发生率为1.86%;
7. 注射用头孢他啶:本品的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少数病人可出现注射部位轻度静脉炎;
8.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引起静脉炎;
9.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局部反应:肌内注射时,本品耐受性良好,偶有一过性的疼痛;与其它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一样,用静脉插管输注时,有些患者会有输注部位静脉炎;
10.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最常见的局部反应:静脉注射后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后可有局部硬结压痛;
11. 注射用美罗培南: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频率不明);使用时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12. 注射用氨曲南:静脉给药偶见静脉炎,肌内注射可产生局部不适或肿胀,发生率分别约为1.9%和2.4%;
13. 注射用磷霉素钠:注射部位静脉炎;
14.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5.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静脉炎罕见;
16.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可能引起静脉炎;肌内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疼痛、硬结和无菌性脓肿;
17. 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可出现静脉炎;故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每次剂量(0.4~0.8g)应至少用20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缓慢滴注,滴注时间宜在1小时以上;
18.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静脉注射本品可能会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痉挛;本品应输入血流良好,直径较大的静脉,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19.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偶可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20. 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症状或静脉炎;
21. 注射用氟罗沙星:可引起静脉炎,程度大多轻微;
22. 替硝唑注射液: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
23. 注射用阿昔洛韦: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静脉炎;取本品0.5g加入10ml 注射用水中,使浓度为50g/L,充分摇匀成溶液后,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100ml,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7g/L,否则易引起静脉炎;静脉滴注时宜缓慢,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
24. 注射用更昔洛韦: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者静脉炎等;
25. 注射用两性霉素B: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26. 注射用细辛脑:可引起用药部位损害:如注射部位皮疹、注射部位麻木、静脉炎等;
27. 注射用泮托拉唑:极个别病例出现血栓性静脉炎;
28. 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可引起静脉注射部位疼痛或烧灼感;罕见外周局部缺血,血栓静脉炎/静脉炎;
29.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本品在静脉推注使用时,可能出现疼痛、静脉炎等血管刺激症状,建议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
30. 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引起浅表静脉炎;
31. 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可引起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静脉注射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32. 尼莫地平注射液:高浓度外周血管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
33.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如果浓度在2.5mg/ml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所以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的,可达龙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通过直接外周静脉途径给药时可出现浅表静脉炎、注射部位反应,例如疼痛、红斑、水肿、坏死、渗出、浸润、炎症、硬化、静脉炎、血栓静脉炎、感染、色素沉淀以及蜂窝组织炎等;
34. 前列地尔注射液:主要的相关性不良事件包括注射部位的静脉炎症状;
35. 注射用盐酸吡硫醇:偶可引起静脉炎;
36. 卡莫司汀注射液:静脉注射部位可产生血栓性静脉炎;
37. 注射用异环磷酰胺:静脉炎少见;
38. 注射用顺铂:患者接受动脉或静脉注射的肢体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红斑及皮肤溃疡、局部静脉炎等少见;
39. 注射用奈达铂:可引起静脉炎;
40. 注射用盐酸博来霉素:长期静脉用药,可出现注射部位周围静脉壁变硬,此时应改成肌肉注射;反复肌肉注射会引起局部硬结,应经常改变注射部位;
41. 依托泊苷注射液:静脉炎发生率较低;
42. 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在部分患者中,注射或输注部位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皮下注射部位较少发生疼痛或炎症。

皮下注射部位可选择不同的脂肪组织:腹部、股部、侧腹部。

在大多数情况下,药物的耐受性良好;
43. 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药物浓度过高可引起静脉炎;
44. 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本品静脉注射前应确保输液管通畅,严格避免药液外渗;一旦发生渗漏,可能产生血管痛、静脉炎、注射部位硬结坏死,建议迅速回吸药液,局部利多卡因封闭,必要时硫酸镁湿敷合用激素治疗;
45. 注射用盐酸阿柔比星:个别患者出现静脉炎;
46. 替加氟注射液:局部注射部位有静脉炎;
47. 紫杉醇注射液:在持续监测过程中偶见静脉炎;部分病例中,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可能在一个长时间输注过程中,或者输注后1周或10天后发生;
48. 注射用硫酸长春地辛:有局部组织刺激反应:可引起静脉炎,应避免漏出血管外和溅入眼内;
49. 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注射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反应,有时可发生静脉炎;
50. 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有局部组织刺激作用,药液不能外漏,否则可引起局部坏死,反复静脉注射,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51. 甘露醇注射液: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52. 丙泊酚注射液:血栓形成及静脉炎少见;
53. 咪达唑仑注射液:成人单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用于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时静脉炎少见;
54. 地佐辛注射液:血栓性静脉炎少见;
55.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本品与所有高渗性输液一样,如采用周围静脉输注有可能发生静脉炎;建议已输注本品的静脉不再用于其它输液或添加剂注射使用,并建议每日更换输液针刺入的位置;
56. 葡萄糖注射液(50%):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滴注时易发生静脉炎;如用大静脉滴注,静脉炎发生率下降;
57. 果糖注射液:局部不良反应包括血栓性静脉炎;
58.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I):滴注速度过快,有可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
59.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可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
60. 氯化钾注射液静脉滴注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或静脉较细时,易刺激静脉内膜引起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

61. 热毒宁注射液:静脉炎罕见;
62. 醒脑静注射液:用药部位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麻木、皮疹、静脉炎等;
63. 丹参注射液:偶见静脉炎;
64. 丹香冠心注射液:偶见局部静脉炎;
65.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个别情况下会出现静脉炎;
66. 注射用灯盏花素:可引起静脉炎;
67.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长期静注时,应改变注射部位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68. 舒血宁注射液:可引起静脉炎;
69. 血塞通注射液:可引起静脉炎、臂浅血栓性静脉炎;
70. 参麦注射液:可引起静脉炎;
71. 黄芪注射液:偶见迟发性静脉炎;
72. 生脉注射液:偶见静脉炎;
73. 康莱特注射液:偶见轻度静脉炎;
74. 荧光素钠注射液:有注射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报道;荧光素溶液外渗可发生浅层静脉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