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翻译方法

合集下载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2001:l)认为,西方翻译研究发展史的显着特点之一就是对等,这一曾经至关重要的概念,逐渐淡化,并最终消解。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翻译活动更加频繁,各种文本类型的翻译需求迅速增加,非文学文本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考察对象,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应运而生。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贾斯特·赫尔兹-曼塔利(Justa Holz-M?ntt?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代表理论有: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赫尔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由于多元体系翻译观的影响,与原文文本至高无上观念紧密相关的等值标准逐步被侧重目标系统(target system)的观念所取代。

1.2.1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基础卡尔·布勒于1934年提出了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对功能翻译理论有深远的影响,为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和弗米尔的目的论奠定了基础。

1.2.1.1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包含以下组成因素:语境(context):语言的“表现功能”,涉及符号与世界的关系;说话者(speaker):语言的“表达功能”,涉及符号和说话者的关系;受话者(hearer):语言的“感染功能”,涉及符号与受话者的关系;符号(sign)。

功能翻译理论Skopos theory

功能翻译理论Skopos theory

方梦之主编:《译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29页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又称“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

1971年,德国的莱斯(K. Reiss)首先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评价的新模式。

1984年她在与费米尔(H. J. Vermeer)合写的General Found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一书中声称: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若钟交际功能。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学者克利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拓展了译文功能理论。

她强调译文与原文的联系,但这种联系的质量与数量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

这就是说,根据译文语境,原文中的哪些内容或成分可以保留,哪些需调整或改写,该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

功能目的理论的两项基本原则是:1. 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2. 目的随接受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按照这两项原则,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自己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

换句话说,目的决定方式(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作为受文化制约的语言符号,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受到各自交际环境的影响,译文功能与原文功能可相似或保持一致,也可能完全不同。

根据不同的语境因素和预期功能,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这是功能翻译理论比以对等为基础的翻译理论或极端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更为优越之处。

翻译功能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较高的科学性和易操作性。

Toury 把“功能目的论”看作是“译文文本中心论”的翻版。

Skopos theory (plural Skopos theories)1.(translation studies) The idea that 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 should primarilytake into account the function of both the source and target text.o1995, Paul Kussmaul, Training The Translator, John BenjaminsPublishing Co, p. 149:The functional approach has a great affinity with Skopos theory. The function of a transla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knowledge, expectations, values andnorms of the target readers, who are again influenced by the situation they arein and by the culture. These factors determine whether the function of thesource text or passages in the source text can be preserved or have to bemodified or even changed.Introduction to the Skopos TheoryThe Skopos theory is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which was put forward by Hans Vemeer and developed in Germany in the late 1970s and which oriented a more functionally and socioculturally concept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s considered not as a process of translation, but as a specific form of human action. In our mind, transla tion has a purpose, and the word “Skopos” was from Greek. It’s used as the technical term for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翻译目的论,"skopos"是希腊语“目的”的意思。

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

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

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马梦琪一、功能派翻译理论如果我们谈论当代德国的翻译学派,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德国最具影响的翻译学派,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翻译的功能学派,也就是深具德国特色的翻译目的派。

这是20世界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行为,单靠语言学不能解决翻译的所有问题。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实践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译者应优先考虑的是文本的功能和译文所要达到的功能预期。

翻译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有、·威等。

二、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

翻译理论家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

在六七十年代盛行的是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对等理论。

1964年奈达提出了翻译过程三阶段的模式:分析、转换和重组。

他还详尽地论述了自己提出的与形式对等相对立的“动态对等”概念,指出:“动态对等是指译文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映基本相同。

”虽然在80年代奈达又修正了“动态对等”论并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兼顾,但是奈达在解释翻译的性质时说:“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

可见,尽管奈达主张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并把这种翻译方法叫做社会语言学方法,却依然是把翻译圈定在语言层次的范围之内,而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然而,20世纪60-70年代的语言学理论一统天下,欧洲翻译理论界并没有充分重视上述问题的解决。

随着翻译实践和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

出于对这种纯语言学翻译理论的不满,70年代西方已经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

功能派翻译理论介绍(中英文版)

功能派翻译理论介绍(中英文版)

功能派翻译理论介绍(其中中文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

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

第二阶段: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

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

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该有连贯性。

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

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

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弗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

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第三阶段: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

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

第四阶段:克里斯汀娜·诺德全面总结和完善功能派理论。

克里斯汀娜·诺德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虑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

赖斯的功能翻译主义理论

赖斯的功能翻译主义理论

赖斯的功能翻译主义理论1 20世纪70年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四大代表性人物及其理论是: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an Reiss)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即文本类型理论,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的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赫尔兹-曼塔利(Holz-Manttri)的翻译行为理论,诺德(Christiane Nord)的翻译功能加忠实理论9 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an Reiss)1923 年出生于德国, 著名的学者, 翻译理论家。

精通德语和西班牙语。

曾执教于海德堡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和美茵茨大学。

赖斯于1971 年首次出版的《翻译批评: 潜力与制约》被认为是功能翻译理论形成的前奏吴艾玲。

在这本书中她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提出了文本类型学。

赖斯在1984年和弗米尔合作出版的《翻译理论基础》4 二、赖斯文本类型翻译理论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 比较有名的有德国的奥陀# 凯德(K ade, 1964) , 他研究的是实用性文本的翻译¹, Rudo lfW a lter Jumpe lt ( 1961) 研究的是科技翻译, 尤金# 奈达(N ida, 1964) 研究的是5圣经6 翻译, Ro lf K loepfer ( 1967) 研究的是文学) ) ) 散文和诗歌的翻译¼, Ra lph -Ra inerWutheno ( 1969) 研究的是古代文献的翻译½。

赖斯经过对他们的作品和翻译理论进行认真研究后发现, 他们的共同缺点是: 把自己在某一方面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它的文本翻译当中去了, 把它说成是唯一的、通用的翻译标准。

这是以偏概全, 很不科学的。

她认为,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方法并不存在, 所以翻译必须首先分清文本类型, 以文本类型选择翻译手段。

文本类型学不仅仅是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的前提和依据, 而且也是评论翻译的标准。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学术论文的翻译策略研究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学术论文的翻译策略研究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学术论文的翻译策略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概述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其影响最为深远、最具代表性。

他在《翻译的科学探索》首次提出”动态对等”的概念,他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2004,)。

他认为,由于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在接受信息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无法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真正对等。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从译语读者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与方法。

二、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下的学术论文翻译策略实例分析(1)学术论文的词汇翻译译者在进行学术论文翻译时发现很多词汇在原文中并不是使用其常见的含义,存在一词多义现象,翻译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处理这一问题,很容易出现误导读者的现象,影响理解。

例如:In words,here lived,shivering with fear or gloating in victory,the events of the hunt;he recounted the past history of the tribe;he narrated the deeds of heroes and men of cunning.初译:他因为恐惧而颤抖或者因为胜利而踌躇满志,于是用语言重现了狩猎的过程;他详细叙说了部落的历史;他讲述了英雄及机灵的人们的事迹。

在原文中出现的“cunning”,译文直接翻译为机灵的人们,在牛津高阶词典中cunning的含义如下:1、able to get what you want in a skillful way,especially by tricking or cheating 、skillful and creative;同一单词含义却存在差异,处理时就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使用最符合作者要表达的含义的词汇,所以最终译文将机灵的改为狡猾的,符合原文的表达逻辑。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姓名:常首鸣班级:08级外应2班学号:2008142摘要: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德国。

它既继承了传统译论的合理的成分,又突破了其束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为整个翻译界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发展思路。

本文简要介绍功能学派的四位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并对功能派翻译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翻译行为理论,功能,忠诚一、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翻译早在公元前就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从罗马帝国的翻译家们对“词对词”翻译与“意义对意义”翻译展开辩论至今,翻译理论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功能派翻译理论虽然直到20 世纪70 年代在德国才首先产,可综观历史,翻译的功能观却在翻译实践中早为有所表现。

可是,无论中外,翻译的标准往往更多强调的是译文与原文本字面上严格忠实,因此在翻译的意图、目的和译本所起到的实际效果之间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距离,这样翻译活动的执行者就常常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然而,从20 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被圈定在语言范围之内,翻译理论家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随着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

此时, 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成为一种必然,功能派翻译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二、功能派主要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将翻译定义从翻译即把原语文本一一对应地转换为目的语的观点中解放出来,扩展到翻译行为,把翻译研究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指出翻译涉及跨文化的一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转换。

功能派理论中对等原则的位置与语言学派大相径庭。

对等原则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基础,而功能派只将其视作特定情况下采用的原则。

功能主义理论是以目的论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更符合翻译实践。

德国素有研究功能翻译理论的传统,凯瑟琳·赖斯( Katharina Reiss ) 、弗米尔( Hans. Vermeer ) 、曼特瑞( Justa Holz Manttari ) 、诺德( Christiane Nord )为其代表人物,他们为功能派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功能翻译理论文本分析法--诺德

功能翻译理论文本分析法--诺德

诺德功能翻译理论的文本分析模式探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的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

语言学主导着翻译研究,人们把翻译仅仅是看做是一个符号转换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奈达(Eugene A. Nida)以语言学、信息论和符号学为基础提出“动态对等”理论;纽马克(Peter Newmark)又将翻译纳入语义学的研究之中。

而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则独树一帜,首先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并明确提出仅靠语言学是不能解决翻译问题的,并且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领域,赋予翻译更多的涵义。

正如埃德温·根茨勒(Edwin Gentzler)所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转换:(1)翻译理论研究由“源语文本为导向”过渡到了“以目的语文本为导向”的研究;(2)翻译培训模式由单纯的语言学转向了文化因素和语言学因素相结合的模式。

而德国功能学派多年以来一直是这两个方面的先驱者。

功能翻译理论视翻译为一项需要考虑读者和客户要求的全新的目的性交际活动,是基于目的性理论(Skopostheorie)的建立而提出的。

目的论的雏形是由凯瑟琳娜·赖斯(Katherine Reiss)在1971年提出,后由她的学生弗米尔(Hans J. Vermeer)于1978年明确创立理论,并在应用和研究中不断发展。

曼塔里(Justa Holz Manttari)借助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概念,将其扩展为翻译行为理论。

功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是诺德(Christiane Nord),她是德国功能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主要倡导者之一,1997年出版的《翻译作为具有目的性的活动》(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一书,使她成为第一位用英文系统总结功能派各种思想、深入浅出介绍功能派的学术理论和术语的学者。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诺德功能翻译理论的文本分析模式的探究,归纳其在实用翻译和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找到文本分析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赖斯的功能翻译主义理论(优.选)

赖斯的功能翻译主义理论(优.选)

赖斯的功能翻译主义理论1 20世纪70年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四大代表性人物及其理论是: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an Reiss)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即文本类型理论,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的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赫尔兹-曼塔利(Holz-Manttri)的翻译行为理论,诺德(Christiane Nord)的翻译功能加忠实理论9 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an Reiss)1923 年出生于德国, 著名的学者, 翻译理论家。

精通德语和西班牙语。

曾执教于海德堡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和美茵茨大学。

赖斯于1971 年首次出版的《翻译批评: 潜力与制约》被认为是功能翻译理论形成的前奏吴艾玲。

在这本书中她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提出了文本类型学。

赖斯在1984年和弗米尔合作出版的《翻译理论基础》4 二、赖斯文本类型翻译理论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 比较有名的有德国的奥陀# 凯德(K ade, 1964) , 他研究的是实用性文本的翻译¹, Rudo lfW a lter Jumpe lt ( 1961) 研究的是科技翻译, 尤金# 奈达(N ida, 1964) 研究的是5圣经6 翻译, Ro lf K loepfer ( 1967) 研究的是文学) ) ) 散文和诗歌的翻译¼, Ra lph -Ra inerWutheno ( 1969) 研究的是古代文献的翻译½。

赖斯经过对他们的作品和翻译理论进行认真研究后发现, 他们的共同缺点是: 把自己在某一方面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它的文本翻译当中去了, 把它说成是唯一的、通用的翻译标准。

这是以偏概全, 很不科学的。

她认为,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方法并不存在, 所以翻译必须首先分清文本类型, 以文本类型选择翻译手段。

文本类型学不仅仅是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的前提和依据, 而且也是评论翻译的标准。

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

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

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在翻译类型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翻译类型学作为一门研究翻译过程中不同类型文本及其翻译策略的学科,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源语文本类型和目标语语境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决定性作用,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本文首先将对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其在翻译类型学中的应用,最后探讨其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在翻译类型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翻译类型学的理论基础翻译类型学作为一种研究翻译现象的理论框架,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语言学、翻译学以及功能主义理论。

语言学为翻译类型学提供了语言结构和语言交际功能的理解,使得翻译活动能够在语言对比和转换的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

翻译学则为翻译类型学提供了翻译过程、翻译方法和翻译效果的理论支持,使得翻译活动能够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而功能主义理论,特别是类型功能主义,为翻译类型学提供了对翻译活动进行功能分类和策略选择的视角,使得翻译活动能够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境需求进行灵活的处理。

在翻译类型学的理论框架中,不同类型的翻译活动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和目的。

例如,文学翻译注重传达原文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而应用翻译则更注重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功能的实现。

这种分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翻译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指导。

翻译类型学还强调翻译策略的选择应与翻译类型相匹配。

对于不同类型的翻译活动,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例如,在文学翻译中,我们可能需要采用更为灵活的翻译策略,以保留原文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而在应用翻译中,我们则可能需要更加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功能的实现。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作者:陈智博来源:《卷宗》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功能翻译理论的实质和核心概念的内涵,阐述各个流派之间的传承关系和区别所在;后从文学翻译的目的性,等值不是文学翻译的唯一目的,译者的创造性几方面来论证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同样适用于文学翻译;最后用实例来证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三个基本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字:功能翻译理论;文学翻译;实例证明0 引言广义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包括凯瑟琳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翻译理论、汉思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贾斯特·霍斯·曼特瑞的翻译行为理论和克里斯蒂安·诺德的翻译类型学理论等几个学派的观点和方法。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正是在目的性和规律性两个维度上进行了深入缜密的研究,使得该翻译理论贴近翻译实际,反映翻译现实。

功能翻译理论不再执着于字、词、句等较低语言层面上与原文的对等,而是把翻译方法和翻译标准同文本类型、翻译目的、翻译情景、文化语境相联系,使得我们对翻译的性质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看似无法解释的翻译现象有了合理的答案,译者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语言的桎梏,获得较大的自主性。

1 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内涵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有两大核心理论。

一是文本类型学翻译理论,即把翻译策略和文本类型挂钩,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二是翻译目的论理论,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

后一种理论是对前一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文本类型学翻译理论是由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人卡塔琳娜莱思提出的。

她以卡尔布勒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将文本分为四种类型,即内容突出型文本、形式突出型文本、感染突出型文本和视听媒介文本。

她把翻译这四种类型文本的方法称为是文本导向型方法。

在运用文本导向型方法时,译者要考虑文本类型、语言要素和超语言要素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但是,如果翻译是为了某个特殊功能,决定翻译方法的就不再是文本类型及其相关的语言因素和超语言因素,而是翻译的具体功能。

功能主义的翻译观与商标翻译

功能主义的翻译观与商标翻译

功能主义的翻译观与商标翻译在翻译工作中,人们往往以中国传统的“信达雅”或西方的“等值论”为指导。

其实,不论是“信达雅”还是“等值论”, 都面向原文,强调的都是原文的地位至高无上,要求原文的特征要在译文中保留下来。

但是,传统翻译理论对译文的功能、接受者、交际情景、交际媒介等因素重视不够,而这些因素对翻译质量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方面,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一、关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德国功能翻译学派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崛起的,是由德国的赖斯等学者提出的。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在她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率先把文本功能引入翻译批评,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此后,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摆脱了等值论的束缚,在1984年与赖斯合著的“Groundwork for a Gene 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一书中了提出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

威密尔认为单靠语言学是解决不了翻译问题的。

他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

“翻译目的决定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这是目的论中的“目的法则”,也是最高法则(Jeremy 2001:79)。

而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译文受众。

在目的论中,原文被降到了次要地位,只不过是一种信息源,任何信息接受者包括译者都会从中选择那些对于实现“预期目标”有用、充足的信息。

翻译就是“在目标背景中为目标环境下的目标目的和目标受众制作一种文本”(Nord 2001: 12)。

德国功能派翻译观的理论基础在于它对翻译本质的全新规定:翻译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

这种目的性决定了在翻译实践中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也就是说,译者应优先考虑的是译文所要达到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别的东西。

他们自称为“功能派”也就说明了“功能”这一概念在翻译中的极端重要性。

二、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学者们常说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翻译的方法并不存在,采取直译、意译或改译等方法要看情况而定。

建筑专业英语单词翻译

建筑专业英语单词翻译

1比例与尺度 proportion and scale2黄金分割 golden section3折衷主义eclecticism 4功能主义 functionalism5后现代主post-modernism 6极简抽象派艺术 minimalism7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 deconstructivism8哥特教Gothic cathedral 9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10希腊神庙 Greek temple 11凯旋门 triumphal arch12意大利文艺复兴 Italian Renaissance 13公爵府邸 ducal mansion14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Doric order, Ionic order, Corinthian order 15古典主义classicism16装饰美学 ornamental aesthetics17注册建筑师 licensed architect18注册规划师 licensed planner19电气工程师electrical engineer20注册结构工程师 licensed structural engineer21设备工程plant engineer 22机械工程师 mechanical engineer23景观建筑师 landscape architect24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25场地规划site planning 26总体规general planning27方案设schematic design 28初步设计 preliminary design29购物中shopping center30住宅组团housing cluster/group31市政中心 civic center32居住区 residential community 33居住密度 residential density34施工图与施工说明书 working drawings and the specifications35标准层平面 typical floor plan36立面与剖面elevation and section37投标价格bid price 38详图detail drawing39工程监理 project supervision40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41工程预 project budget42咨询服务 consulting service43设计荷载 design load44自然通风 natural ventilation45标准荷载 standard load46剖断线 section line47空气调节系统 air-conditioning system 48建筑合同 building contract49三维空间 three-dimensional space 50能源消耗 energy consumption51供暖与通风 heating and ventilation52给水排水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53暖气管道 thermal flue, heating pipe54建筑实践architectural practice55环境质量quality of environment56给水管 supply pipe57挑出压顶projecting coping58落水管drain pipe59过梁与悬臂梁 lintel and cantilever 60屋檐与山墙eaves and gable61压力与拉力 compression and tension 62亭子pavilion63天窗dormer window 64避雷针 lightning rod65落地窗 French window 66凸窗bay window67上下推拉窗 sash-window 68百叶窗 louver window69材料特性nature of material 70钢过梁steel lintel71钢筋混凝土柱子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72混凝土梁concrete beam73钢筋混凝土楼板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74混凝土薄壳concrete shell75承载 bearing strength 76楼梯踏步stair step77承重墙bearing wall 78楼梯厅stair hall79砖石结构masonry construction 80楼梯井stairwell81超大型建筑结构(巨型结构) megastructure82楼梯平台stair landing83钢框架结构 steel-frame construction 84楼梯栏杆 stair railing85地下地质构造 subsurface geological formation86房间布置 room layout 87日光浴室 solarium88建筑创作architectural creation 89太阳能板solar panel90建筑草图architectural sketch 91投资成本capital cost92建筑构思architectural conception 93建筑成本construction cost94建筑布局 architectural layout 95拱跨度 arch span96绘图比例尺 drafting scale 97绘图板 drafting board98旧建筑改造 renovation of old building 99声学设计 acoustic design100照明设计 lighting design, illumination design 101人行道 pedestrian walkway 102过街楼bridge gallery103展览馆exhibition building 104体育馆 gymnasium 106体育场 stadium107保龄球 bowling alley 108排式平房 row houses109半独立式住宅 semi-detached house 110独立式住宅 detached house112大城市形态的决定因素 crucial elements of metropolitan form113中央商务区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114地标与节点landmark and node115外部形态 external form and image 116壁画与雕塑mural and sculpture117建筑工业化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118现有建筑 existing building119场所感的缺失 absence of a sense of place 120房地产 real estate121交通流线与停车场 circulation and parking 122交通量load of traffic123绿地覆盖率 green coverage ratio 124周边地区 peripheral area125持久的平衡 sustainable equilibrium 126城市更新 urban renewal127多功能高层建筑 multi-use high-rise building128低层中密度住宅群 low-rise medium-density cluster housing129城市改造 urban redevelopment 130城市布局 city layout131过境交通 through-traffic highway132城市化与郊区化 urbanization and suburbanization133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134城市膨胀 urban expansion135城市管理 city administration, 136城市规划管理局city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137城市发展模式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 138城市规模 city size139公共设施分布 utility distribution 140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141城市防灾规划disaster planning, calamity precaution planning142城市抗震规划 seismic planning, 143城市风貌 cityscape, city style and features 144城市城乡规划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145城市天际线 city skyline, skyline of town146城市景观 cityscape, city appearance147城镇群(集合城市)conurbation148城市噪声 city noise 149城市生态urban ecology150城市学urbanology 151城市设施 urban facilities152城市散乱发展,城市扩张urban sprawl 153城市网架 urban network154城市复苏 urban revitalization 155城市建设 urban construction156城市垃圾 city refuse, town refuse 157城镇cities and towns158城市规划委员会city planning commission, urban planning commission159建筑规范 building code 160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161摩天大楼设计 skyscraper design 162现代建筑 modern architecture。

目的性行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目的性行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目的语文本之间存在着语际连贯一致。 ”
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忠实于源语文本的仿
制。”
三、三者的关系
忠实法则(语际法则)
目的法则 连贯法则(语内连贯)
贾斯塔·赫兹·曼塔利
1984年发表《翻译行为—理论和方法》
提出翻译行为理论(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翻译行为”理论
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Hawkes 译)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杨宪益夫妇译)
(三)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
又称“语际连贯”(intertextual coherence ) 其要点是,“语际连贯应该使源语文本与
“忠诚”即译者、原文
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 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
2 评判标准 首要标准:必须确保内容和信息充分展示 于目的语之中。
第二标准:以目的语为导向的彻底性,目 的语必须占主导。
半信半疑
eg: These statements are worth taking with a basket of salt.
这些话的可信程度大打折扣。
为了目的语的 读者,信息的翻译 应直白易懂。
将“hospitable”译为“挺骚”等 低俗词汇,破坏了是个整体意境,
也有违泰戈尔的本意,情感风格皆 与原文本不符。
(三)诱导型文本
广告 公示宣传语 1体裁
重诱导
劝说文
政治宣传品 …… 唤起读者特定的反应,激发他们 参与具体的行为
2关注点
Good to the last drop

浅析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浅析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浅析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作者:林瑶廖晋饶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1期摘要:功能翻译理论给人们提供一个探讨翻译的新视角,实现了翻译理论从静态的语言翻译象征论向动态的功能翻译分析法的转化。

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目的论;翻译行为理论翻译是吸收域外文化成果最直接的有效方式。

“翻译活动最本质的作用是为人类拆除语言文字障碍,促成不同社会、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而这种沟通与交流的结界,往往能启迪新的感悟、新的智慧、新的视角,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推动力,是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不可缺少的加油器”。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是指专注于文本和翻译的一种或者多种功能的一种理论流派。

功能翻译理论来源于交际理论,核心是目的理论和翻译行为理论。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是凯瑟琳娜·赖斯。

她认为,翻译中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而不是等值可以避免一些传统的翻译问题。

汉斯·弗米尔在1978年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中》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翻译目的论。

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翻译目的,根据翻译目的选择翻译方法,而不是在翻译一篇文章前就先确定采用归化还是异化。

(一)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如下:1.翻译是一种基于原语文本的有意图的、人际间的、部分通过语言媒介实施的跨文化互动行为。

2.翻译的基本规则是目的规则、和忠实规则。

其中,目的规则是第一位的,其他两个规则从属目的规则,忠实规则又从属连贯规则。

3.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确定翻译目的,规定翻译要求。

翻译要求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规定译文文本的功能(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或操作功能)、报告译文的预定目的、接受者、接受文本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4.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合适,而不是等值,合适指译文要符合翻译要求,翻译要求决定译文合适的翻译属于等值形式。

(二)翻译行为理论。

翻译行为理论由德国芬兰职业翻译家曼塔利提出,吸收了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概念,目的是给各种专业翻译情境提供一个模式以及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It came into being in 1970s in Germany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German School‟ of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1. Distinguished contributors

Katharina Reiss Hans J. Vermeer Christiane Nord
Katharina Reiss(凯瑟林娜•赖斯)
ReiLeabharlann e. (In 1971).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a Fair Evaluations (book)


The background P104;P108 The specific meanings of loyalty p109
The loyalty role by Nord



the supplement to Skopos theory repairing the dis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 of the skopos rule eliminating the translation at random avoiding the tendency which regards translation just as target text writing.


The skopos of a translation is the goal or purpose, defined by the commission and if necessary adjusted by the translator. Commission is defined as „the instruction, given by oneself or by someone else, to carry out a given action (which could be translation)‟

a model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 and target texts
Hans J. Vermeer(汉斯•弗米尔)


Vermeer(1978). 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 ( a paper) Reiss & Vermeer (1984). 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a book)


My personal version of the functional approach thus stands on two pillars: function plus loyalty. It is precise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principles that matters, even though there may be cases where they seem to contradict each other. .. Function refers to the factors that make a target text work in the intended way in the target situation. Loyalty refers to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lator, the source-text sender, the target-text-addressees and the initiator. Loyalty limits the range of justifiable target-text functions for one particular source text and raises the need for a negoti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assignment between translators and their clients. —Christiane Nord


Reise was firmly within equivalence principle. Yet she is aware that there do exist situations “where equivalence is not possible and in some cases, not even desired” and there are “certain exceptions from the equivalence requirement” P78
4. Key concepts of Skopos theory

a major shift from „linguistic equivalence‟ to „functional appropriateness‟

From its standpoint, translation is considered not as a process of transcoding (the position usually adopted by earlier non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but as a form of human action which has its own purpose basically decided on by the translator.
‘visibility’ of the translator


In functionalism the translator inevitably has to be visible, since functional approaches do not establish rules but support decisionmaking strategies and the translator has to make critical decisions as to how define the translation skopos and which strategies can best meet the target recipient‟s requirements;
Christiane Nord(克里斯蒂安· 诺德) Nord.(1991).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book) Nord.(1997). Translation as Purposeful Activity (book) the loyalty rule, the supplement to Vermeer‟s Skopos theory

Like diplomats, translators have to be sensitive to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differences which exist in their languages and be capable of addressing these issues when translating.

Like writers, translators have to be accustomed to working long hours alone on a subject which interests few people and with a language that few people around them know.

FUNCTIONALIST

Source text oriented

Target text oriented
5.3 Aim of translation

NON-FUNCTIONALIST


The translator should be visible, making his/her decisions transparent to his/her client and accept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his/her choices. A visible translator has to accept the consequences of his/her translational decisions
The role of a translator

Translators are language professionals. They are applied linguists, competent writers, diplomats, and educated amateurs.

Like linguists, translators have to be capable of discerning subtleties and nuances in their languages, researching terminology and colloquialisms, and handling new developments in their languages.



2. Hans J. Vermeer and Skopos theo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