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合集下载

小鼠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

小鼠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

小鼠肝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生科三班2011/5/2实验目的1 了解提取线粒体的基本原理及其过程,掌握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2 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了解体外分离的线粒体的一般形态。

3 巩固普通染色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线粒体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存在于绝大多数生活细胞中,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细胞内各种物质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正由于这样,对线粒体膜,呼吸链酶及线粒体DNA等成分的结构,功能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所以提取线粒体的技术已经成为线粒体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线粒体大量存在于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如动物的心肌,肝,肾等器官和组织的细胞中,大量置备线粒体就是从这些器官组织中提取,当所用样品较少时(如电镜和光镜的观察)可采用从组织培养细胞中提取。

本实验是介绍从小鼠肝细胞中提取线粒体并在光镜下观察的方法。

线粒体(mitochondria)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脂肪、糖、部分氨基酸在此进行最终的氧化,并通过偶联磷酸化生成ATP,供给细胞生理活动之需。

对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通常是在离体的线粒体上进行的。

制备线粒体采用组织匀浆在悬浮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

在一给定的离心场中,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取决于它的密度、半径和悬浮介质的粘度。

在均匀悬浮介质中离心一定时间内,组织匀浆中的各种细胞器及其它内食物,由于沉降速度不同将停留在不同的位置。

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够使这些颗粒按其大小、轻重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从而分批收集。

细胞器中最先沉淀的是细胞核,其次是线粒体,其他更轻的细胞器和大分子可一次再分离。

悬浮介质通常用缓冲的蔗糖溶液,它比较接近细胞的分散相,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细胞器的结构和酶的活性,在pH7.2的条件下,亚细胞组分不容易重新聚集,有利于分离。

整个操作过程注意使样品保持4℃,避免酶失活。

本实验用的是Ringer缓冲液作为悬浮介质。

线粒体的鉴定用詹纳斯绿活染法,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对线粒体专一的活细胞染料毒性很小,属于碱性染料,解离后带正电,由此吸引堆积在线粒体膜上,线粒体 cell色素氧化酶,使该料保持在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从而使线粒体显色,而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成无色。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实验报告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实验目的】1、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实验材料与用品】1.试剂:0.02%的詹纳绿B染液、Rin ger试剂2.器具:解剖盘、镊子、剪刀、双凹片、小烧杯、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显微镜等3. 材料:小鼠【实验原理】I. 线粒体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裹的细胞器,直径在0.5-10 微米左右;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量,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

线粒体在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等中大量存在;线粒体的数量差异巨大,如在肝脏细胞中有1000-2000 个线粒体,而有些细胞只有一个线粒体,如酵母菌细胞的大型分支线粒体,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线粒体。

线粒体分布方向与微管一致,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肾脏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在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端,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

II. 超活染色实验原理超活染色也称活体染色,是指对生命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超活染色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死亡。

应用活体染色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根据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不同分为:体内活染(注入、固定、堆积)、体外活染(分离、浸染、固定)1)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作用。

2)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的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燃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到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液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阳离子或阴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从而使样品着色。

实验二 线粒体超活染色技术及观察

实验二 线粒体超活染色技术及观察

• • • • • • • • • • • • •
【实验用品】 实验用品】 材料: 材料: 人口腔上皮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 器材: 器材: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牙 吸水纸、 签、吸水纸、洋葱 试剂: 2、试剂: (1)Ringer溶液 ) 溶液 0.85 g 氯化钠 氯化钾 0.25 g 0.03 g 氯化钙 詹纳斯绿B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 詹纳斯绿 溶液: 称取0.5g詹纳斯绿B溶于 詹纳斯绿B 溶液中, 称取 詹纳斯绿 溶于5ml Ringer溶液中,稍加热 溶液中 稍加热(3040℃)溶解,用滤纸过滤后,即为 原液。 溶解, 原液。 ℃ 溶解 用滤纸过滤后,即为1%原液 原液加入49mlRinger溶液,即得 溶液, 工作液, 取1ml1%原液加入 原液加入 溶液 即得1/5000工作液, 工作液 将其装入棕色瓶中备用。最好现配现用, 将其装入棕色瓶中备用。最好现配现用,以保持充分的氧 化能力。 化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 • • •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1、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取载玻片于 ℃恒温水浴: )取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 詹纳斯绿B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2滴 ) 詹纳斯绿 滴 (3)人口腔上皮细胞黏液 ) 牙签刮取 (4)染色 ~15min,盖上盖玻片,吸去周围染液, )染色10~ ,盖上盖玻片,吸去周围染液, 显微镜下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 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 (5)计数 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得出平均值。 )计数50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 得出平均值。 2、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取载玻片于 ℃恒温水浴: )取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2滴 ) 詹纳斯绿B 滴 詹纳斯绿 (3)洋葱鳞茎内表皮 ) 镊子撕取 溶液1 (4)染色 ~15min,吸去染液,加Ringer溶液1 )染色10~ ,吸去染液, 溶液 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滴,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 (5)计数 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得出平均值 )计数50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 得出平均值。

实验二 线粒体超活染色技术及观察

实验二 线粒体超活染色技术及观察

• • • • • • • • • • • •

【实验方法】 1、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取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2滴 (3)人口腔上皮细胞黏液 牙签刮取 (4)染色10~15min,盖上盖玻片,吸去周围染液, 显微镜下观察。 (5)计数50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得出平均值。 2、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取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2滴 (3)洋葱鳞茎内表皮 镊子撕取 (4)染色10~15min,吸去染液,加Ringer溶液1 滴,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5)计数50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得出平均值。
• 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 活体染 色可分为体内活染与体外活染两类.体内活染是以 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 定于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内以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 . 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 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因其 “电化学”特性与被染部分相互吸引被选择固定在 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中而显色。 • 但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作为活体染色剂使用,一般应 选择那些无毒或毒性小的碱性染料(易溶于类脂质) 并配成较稀的溶液来使用.詹纳斯绿B是活体染色 中重要的染料,对线粒体有专一性.詹纳斯绿B可 专一性地对对线粒体进行活染,这是由于线粒体内 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 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 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
• • • • • •
【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使用 2、掌握好詹纳斯绿B染色时间 3、实验结束后,注意清理实验用具 【作业】 1、绘出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茎内表皮 细胞示线粒体的形态与分布 • 2、分析染色时间对结果影响。

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实验报告

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题目: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姓名:刘恋学号:201000140049 系年级:10级生科2班一、【实验目的】1.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二、【实验原理】1.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

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

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线粒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

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系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

在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的外形多样,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和杆状。

线粒体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多聚集在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

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能使詹纳新绿染料始终保持在氧化状态而呈蓝色,周围细胞内的染料却被还原成无色的色基,在进行细胞的体外染色时,至少要使材料在詹纳斯绿染料中染色15min后再盖上盖玻片,以使材料充分氧化。

2.活体染色是指用燃料标记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

它的目的是显示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同时即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也不会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细胞的死亡。

活染技术可用来研宄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作用。

碱性燃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被此就发生了吸引作用。

但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配成稀的溶液来使用。

一般以碱性染料最为常用,因为碱性染料具有溶解在类脂质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如中性红、詹钠斯绿、次甲基蓝、甲苯胺蓝、亮焦油紫等。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活细胞染色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活细胞染色

【作 作
业】
一、绘图:人口腔上皮和小鼠肝细胞的超活染色结果。 绘图:人口腔上皮和小鼠肝细胞的超活染色结果。 线粒体和液泡系活体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二、线粒体和液泡系活体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Experiment 10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活 细胞染色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掌握细胞超活染色制作光镜标本的方法 . 2. 了解线粒体和液泡系的基本形态、数量和分布 了解线粒体和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 而不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活染技术可用于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 胞形态结构及生理和病理变化。活体染色包括体内活染和体外活染两类。体外 活染又称为超活染色,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分离出组织小块或部分细胞,以染液 浸染,使得染料选择性结合在细胞的特定结构上而显色。 詹纳斯绿 B(Janus green B)和中性红(neutral red)两种碱性染料毒 性小,是活体染色最重要的染料,对于线粒体和液泡系各具专一性。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詹纳斯绿 B 是线垃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这是因为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可使染 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 基。 细胞内凡是由膜所包围的小泡和液泡除线粒体外都属于液泡系,包括 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吞噬泡等。中性红是液泡系专一的活体染色剂, 可将活细胞中液泡系染成红色,中性红染色可能与液泡中的某些蛋白有关。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一、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 1.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2-3d詹纳斯绿B和中性红混和染液。 2.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颊部刮取口腔黏膜上皮,在染液中搅匀,染色15min。 3. 盖上盖玻片后镜检。可见细胞质中散在的被染成亮绿色的短杆状或颗粒状 线粒体。 二、小鼠肝细胞的超活染色 1. 小鼠颈椎脱臼处死,迅速打开腹腔,剪取肝脏边缘较薄的组织,置于含 Ringer液的平皿中,挤压去除组织中的血液,洗涤2-3次后吸去Ringer氏液。 2. 平皿内加詹纳斯绿B和中性红混和染液,注意让组织块上表面微露在染液 外面,使细胞内线粒体的酶系可进行充分的氧化,使线粒体着色。 3. 染色25-30min,可见组织块边缘染成蓝色。将组织块用Ringer氏液洗涤1 次后转移至载玻片上,用镊子将组织块拉碎,使部分细胞或细胞群从组织块 脱离分散。 4. 去除稍大的组织块,使游离的细胞或细胞群留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可见肝细胞中含量丰富的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呈颗粒状。

实验五: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五: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五: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超活染色及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解剖小鼠的基本技术与方法;2、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3、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二、实验原理1、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

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

詹纳斯绿B(JanusgreenB)是线粒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

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系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

在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的外形多样,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和杆状。

线粒体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多聚集在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

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能使詹纳新绿染料始终保持在氧化状态而呈蓝色,周围细胞内的染料却被还原成无色的色基,在进行细胞的体外染色时,至少要使材料在詹纳斯绿染料中染色15min后再盖上盖玻片,以使材料充分氧化。

2、活体染色活体染色是指用燃料标记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

它的目的是显示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同时即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也不会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细胞的死亡。

活染技术可用来研宄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作用。

碱性燃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被此就发生了吸引作用。

但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配成稀的溶液来使用。

一般以碱性染料最为常用,因为碱性染料具有溶解在类脂质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如中性红、詹钠斯绿、次甲基蓝、甲苯胺蓝、亮焦油紫等。

实验五: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五: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五: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超活染色及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解剖小鼠的基本技术与方法;2、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3、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二、实验原理1、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

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

詹纳斯绿B(JanusgreenB)是线粒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

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系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

在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的外形多样,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和杆状。

线粒体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多聚集在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

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能使詹纳新绿染料始终保持在氧化状态而呈蓝色,周围细胞内的染料却被还原成无色的色基,在进行细胞的体外染色时,至少要使材料在詹纳斯绿染料中染色15min后再盖上盖玻片,以使材料充分氧化。

2、活体染色活体染色是指用燃料标记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

它的目的是显示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同时即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也不会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细胞的死亡。

活染技术可用来研宄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作用。

碱性燃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被此就发生了吸引作用。

但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配成稀的溶液来使用。

一般以碱性染料最为常用,因为碱性染料具有溶解在类脂质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如中性红、詹钠斯绿、次甲基蓝、甲苯胺蓝、亮焦油紫等。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实验报告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实验报告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 了解超活染色的原理;
2. 掌握超活染色的方法;
3. 观察线粒体和液泡系的结构特点;
4. 学习常用的显微镜操作技巧。

实验步骤:
1. 取一份新鲜叶片,用透明胶带轻轻压住叶片,将透明胶带带上的叶片剥离下来。

2. 将剥离下的叶片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超活染色溶液,并用盖玻片盖住。

3. 用粗目显微镜观察叶片上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观察细胞器的数量和形态特征,用细目显微镜进行进一步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
经过超活染色处理后,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叶片细胞的结构特点。

其中,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其形态大小各异,常常呈圆柱状,且有许多线粒体。

而液泡是细胞内的囊状体,它可以储存水分、营养物质、色素等,体积大小不一,可见度较低,需要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实验分析:
超活染色是一种能够使细胞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中的酶不会破坏细胞结构和细胞器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染色效果非常好,有助于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生理和功能,尤其是在细胞形态变化研究和药物筛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超活染色,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植物叶片细胞内线粒体和液泡系的形态特点。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常用的显微镜操作技巧,对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线粒体荧光染实验报告(3篇)

线粒体荧光染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2. 掌握线粒体荧光染色的原理和方法;3. 观察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动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

线粒体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通过特异性染色剂与线粒体结合,使线粒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荧光,从而实现对线粒体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1. 细胞样本:小鼠成纤维细胞;2. 荧光染料:线粒体荧光染料(例如,MitoTracker Green FM、Mitochondria Red FM等);3. 实验器材:荧光显微镜、离心管、移液器、吸管、培养皿、细胞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将小鼠成纤维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线粒体荧光染色: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洗涤2次,弃去上清液。

3. 加入线粒体荧光染料:向细胞中加入适量的线粒体荧光染料,轻轻振荡均匀,使染料充分与细胞结合。

4. 遮光处理:将细胞置于避光环境中,静置30分钟,使染料与线粒体充分结合。

5. 洗涤:用PBS洗涤细胞2次,弃去上清液。

6. 荧光显微镜观察:将细胞置于荧光显微镜下,使用适当波长的激发光和发射光,观察线粒体的荧光。

7. 数据采集:使用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线粒体的荧光图像,并进行统计分析。

1.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内的线粒体呈绿色荧光,表明线粒体已被成功染色。

2. 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得到线粒体的荧光图像,可以进行线粒体形态、分布、数量的统计分析。

3. 观察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动态变化,发现线粒体在细胞内不断运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六、实验讨论1. 线粒体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通过特异性染色剂与线粒体结合,使线粒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荧光,从而实现对线粒体的观察。

2. 本实验中,使用线粒体荧光染料对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染色,成功观察到细胞内的线粒体。

05 小鼠肝细胞及精子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05 小鼠肝细胞及精子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8年4月1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丁志康系年级:2016级组别:周一下午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小鼠肝细胞及精子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学号:201600140055一、目的要求1. 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2. 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分布3. 观察小鼠精子的形态并尝试寻找畸形精子4. 观察小鼠精子中线粒体的分布二、实验原理1、线粒体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power house”。

其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

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篮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多或少都拥有线粒体,但它们各自拥有的线粒体在大小、数量及外观等方面上都有所不同。

线粒体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但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

除了为细胞供能外,线粒体还参与诸如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并拥有调控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

不同生物的不同组织中线粒体数量的差异是巨大的。

有许多细胞拥有多达数千个的线粒体(如肝脏细胞中有1000-2000个线粒体),而一些细胞则只有一个线粒体(如酵母菌细胞的大型分支线粒体)。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线粒体。

一般来说,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取决于该细胞的代谢水平,代谢活动越旺盛的细胞线粒体越多。

线粒体分布方向与微管一致,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肾脏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在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部;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

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中,随着细胞逐渐成熟,线粒体会由在细胞周边分布发展成均匀分布。

线粒体在细胞质中能以微管为导轨、由马达蛋白提供动力向功能旺盛的区域迁移。

细胞学实验——精选推荐

细胞学实验——精选推荐

目 录1.1.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2.2.实验一实验一实验一 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3.3.实验二实验二实验二 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4.4.实验三实验三实验三 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5.5.实验四实验四实验四 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6.6.实验五实验五实验五 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7.7.实验六实验六实验六 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核心学科之一,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验技术已广泛地用于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基因表达与克隆、病毒、细菌、胚胎发育、远缘杂交、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机理等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渗入,分子细胞生物学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许多综合大学、农业、医学及药科大学把细胞生物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或基础理论课,同时也开设了专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学生们通过实验,进一步地加深了对理论课的理解,也为今后的专业实验课和毕业论文实验奠定了基础。

本讲义精心选择了细胞生物学中的常规实验,作为教材面向全院本科生进行讲授。

实验一实验一 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一、实验目的1.1.了解细胞膜对物质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了解细胞膜对物质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2.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

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就是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实验二 鼠肝细胞核及线粒体提取和显微观察

实验二 鼠肝细胞核及线粒体提取和显微观察

实验二线粒体差速离心法分离技术细胞内不同结构的比重和大小都不相同,在同一离心场内的沉降速度也不相同,根据这一原理,常用不同转速的离心方法,可将细胞内各种组分分级分离出来。

分离细胞器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组织制成匀浆,在均匀的悬浮介质中用差速离心法进行分离,其过程包括组织细胞匀浆、分级分离和分析三步,这种方法已成为研究亚细胞成分的化学组成、理化特性及其功能的主要手段。

匀浆(Homogenization)是在低温条件下,将组织放在匀浆器中,加入等渗匀浆介质(即0.25mol/L蔗糖-0.003mol/L氯化钙)进行破碎细胞使之成为各种细胞器及其包含物的匀浆。

线粒体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存在于绝大多数生活细胞中,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细胞内各种物质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正由于这样,对线粒体膜,呼吸链酶及线粒体DNA等成分的结构,功能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所以提取线粒体的技术已经成为线粒体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线粒体大量存在于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如动物的心肌,肝,肾等器官和组织的细胞中,大量置备线粒体就是从这些器官组织中提取。

[实验要求]1.了解并掌握差速离心法分离技术及原理。

2.熟悉线粒体的Janus green B染色方法,并做出分析。

[实验原理]差速分离由低速到高速离心使细胞内各种组分逐渐沉降。

先用低速离心使较大的颗粒沉淀,再用较高的转速将浮在上清液中的颗粒沉淀下来,从而使各种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等得以分离。

由于样品中各种大小和密度不同的颗粒在离心开始时均匀分布在整个离心管中,所以每级离心得到的第一次沉淀必然不是纯的最重的颗粒,须经反复悬浮和离心才能不断纯化。

詹纳斯绿(Janus green B)是对线粒体专一的活细胞染料,具有脂溶性,能跨过细胞膜。

詹纳斯绿解离后带有染色能力的基团带正电,结合在负电性的线粒体内膜上。

内膜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

詹纳斯绿B也可对活细胞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的线粒体因具有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它可使染料始终处于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细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呈无色。

实验三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实验三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实验三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实验目的一、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二、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实验原理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

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舶死亡。

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通常把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染与体外活染两类。

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

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重要作用。

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

但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而且总是要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

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和中性红(neutral red)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重要的染料,对于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染色各有专一性。

实验用品一、器材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解剖盘、剪刀、镊子、双面刀、载玻片、凹面载玻片、表面皿、吸管、牙签、吸水纸。

二、试剂1.Ringer溶液氯化钠0.85g(变温动物用0.65g)氯化钾0.25g氯化钙0.03g蒸馏水100ml2. 10%、1/3 000中性红溶液称取0.5g中性红溶于50 ml Ringer液,稍加热(30~40'C)使之很快溶解,用滤纸过滤,装入棕色瓶于暗处保存,否则易氧化沉淀,失去染色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姓名:学号:实验时间:2014.11.11
1.实验目的
1. 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 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2.实验原理
超活细胞染色也称活体染色,是指对生命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

超活染色的目的是显示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

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根据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分为:体内活染(注入、固定、堆积)、体外活染(分离、浸染、固定)
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的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

体外活染又称活体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西部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被染的部分本身也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从而使样品着色。

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活毒性极小的染料。

活体染色剂选择原则:
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具有电化学特性;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如配成超低浓度Janus Green B1/5000)具有专一性(特异性);一般是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类(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本实验常用活体染色剂—詹纳斯绿B
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的对细胞活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3.实验材料和用品
小白鼠、Ringer液、Janus Green B
4.实验步骤
1.用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取小白鼠肝组织,选取边缘较薄的肝组织0.5cm3,放入小烧杯中,用Ringer液,冲洗去血污。

2.在干净的凹面载玻片的凹穴中,滴加1/5000Janus Green B,再将肝组织块
移入染液中,注意不可将组织块完全淹没,要使组织块上面部分半露在染液外,这样细胞内的线粒体酶系可充分得到氧化,易被染色。

当组织块边缘被染成蓝绿色即可(一般需染20-30min)
3.吸去染液,用眼科剪将组织块着色部分剪下重置小烧杯中,滴加Ringer溶液0.5ml,用剪刀充分剪碎制造悬液。

4.取上述细胞悬液滴片,加盖玻片,高倍镜下观察。

5.实验结果
Pic1
pic2
Pic1是超活染色后小鼠肝细胞线粒体,pic2是超活染色后小鼠精子。

超活染料Janus Green B染色较浅,呈浅蓝绿色。

6.讨论与结论
a.在取小鼠肝细胞的时候,取小拇指1/4大,不要取太大,太大了不宜染色,使染色时间过长。

b.染色时不能让染液完全浸没组织块,因为活细胞需要呼吸,细胞呼吸需要氧气。

c.杀死小鼠后,应当把血排尽,否则观察肝细胞时红细胞比较多,影响观察。

d.在观察精子时,视野中精子很分散,并且都没有动了,可能是染色时间过长,虽然是活体染色,但是很可能染液还是有毒性,只不过毒性很小,染色时间过长对细胞不好,可能使细胞活性降低。

精子分散可能是ringer液加得太多了使精液浓度偏低,导致精子分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