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银行事件始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魔交易员搞垮巴林银行-----金融衍生工具惹的祸?

一、事件背景

巴林银行是巴林银行集团的母公司。它拥有巴林兄弟银行有限公司,这是伦敦的一家成立于1763年、具有悠久历史的商人银行,在伦敦、新加坡和香港设有分行,在东京和汉城设有代表处。巴林银行作为一家商人银行,它不仅从事一般银行业务,还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经营证券和金融期货业务。1993年以前,巴林兄弟银行有限公司是巴林银行集团的主要经营实体,承担着对巴林银行集团的分行和子公司的管理职能。其中,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巴林证券有限公司就是作为巴林兄弟银行有限公司经营证券和金融期货业务的主要机构,尽管该公司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但实际上公司的总部、档案管理和业务运作等全部都在伦敦。巴林证券有限公司通过设立其分支机构,使业务网络遍布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巴林证券有限公司全权管理巴林期货(新加坡)有限公司和巴林证券(日本)有限公司。1993年后,巴林银行集团进行结构性改革与调整,将原来巴林兄弟银行有限公司下属的巴林证券有限公司升格为与前者平级的公司,然后将这两个公司进行内部合并称为巴林投资银行。合并后巴林投资银行负责管理巴林银行集团的所有银行业务和证券与金融期货业务,但巴林兄弟银行有限公司和巴林证券有限公司仍作为巴林银行两个平行的主要经营实体,分别从事上述两项业务的经营活动。该行1993年的资产有59亿英镑,负债56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4.5亿英镑,海内外职员4000余人,盈利1.05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英镑。该行当时管理300亿英镑的基金资产,15亿英镑的非银行存款和10亿英镑的银行存款。

巴林期货(新加坡)有限公司组建于1986年9月17日。其后不久,它申请并获得了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非清算会员资格。1992年2月21日,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申请国际金融交易所的清算会员资格,结果也获得了批准。从1992年7月1日起,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开始在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进行交易。

二、事件始末

尼古拉斯·里森于1989年加入巴林证券有限公司。开始,他主要在结算部工作。1992年初,里森在英格兰申请证券期货管理局注册交易员资格。证券期货管理局发现里森在申请中有一个虚假陈述,即所谓他并无需要偿还的债务。证券期货管理局就此询问了巴林证券有限公司,后者遂撤回了申请。

1992年4月,巴林证券有限公司派里森到巴林期货(新加坡)有限公司开办结算业务。尽管里森在证券期货管理局遇到过麻烦,但其实一开始他就被定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场内交易经理,介入巴林期货(新加坡)有限公司的交易。

1992年里森的交易角色是作为巴林银行集团其它公司的代表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外部客户作订单(这里指“代理业务”)。到1993年3季度.里森已代表巴林银行集团进行交易(这里指“产权交易”)。到1994年年底,里森被认为是巴林银行集团利润的主要创造者之一。作为产权交易商,里森的主要活动是套利或从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以及大阪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同等买卖期货合约的报价差别中获利。通常这些活动可以通过同时在两个交易中进行对等的买卖期货合约(或套头)以捕捉价格差从而获得成功。巴林证券有限公司给予里森一定的日内风险限度,包括被允许持有非套头的头寸。不过,公司不允许他进行隔夜非套头头寸。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这原是一个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

求里森另外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开设了名为88888的交易帐户。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打来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账户直接向伦敦报告。“88888”错误账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存于电脑之中。而且,总部这时已经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现的错误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搪塞而过。记录在88888帐户下的交易包括开始在巴林银行集团其它帐户下进行而后来又转入88888帐户的交易和直接通过该帐户进行的交易。

“88888”账户隐藏的损失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刚加盟巴林的王姓交易员出了一笔差错,将客户的20份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买入委托误为卖出。里森在当晚清算时发现了这笔差错。要矫正这笔差错就须买回40份合约,按当时收盘价计算,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巴林总部。但在种种考虑之后,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了40份卖出合约,以使帐面平衡。由此,一笔代理业务衍生出了一笔自营业务,并形成了空头敞口头寸。数天后,日经指数上升了200点,这笔空头头寸的损失也由2万英镑增加到6万英镑。里森当时的年薪还不足5万英镑,且先前已有隐瞒不报的违规之举,此时他更不敢向总部报告了。

此后,里森便一发不可收,频频利用“88888”帐户吸收下属的交易差错。仅其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该帐户就吸收了30次差错。为了应付每月底巴林总部的帐户审查,里森将自己的佣金收入转入该帐户,以弥补亏损。由于这些亏损的数额不大,结果倒也相安无事。

1993年1月,里森手下有一名交易员出现了两笔大额差错。一笔是客户的420份合约没有卖出,另一笔是100份合约的卖出指令误为买入。里森再次作出了错误的决定,用“88888”帐户保留了敞口头寸。由于这些敞口头寸的数额越积越多,随着行情出现不利的波动,亏损数额也日趋增长至600万英镑,以致无法用个人收入予以填平。在这种情况下,里森被迫尝试以自营收入来弥补亏损。幸运的是,到1993年7月,“88888”帐户居然由于自营获利而转亏为盈。如果里森就此打住,巴林银行的倒闭厄运也许又一次得以幸免。然而这一次的成功却从反面为他继续利用“88888”帐户吸收差错增添了信心。

1993年7月,里森接到了一笔买入6000份期权的委托业务,但由于价格低而无法成交。为了做成这笔业务,里森又按惯例用“88888”帐户卖出部分期权。后来,他又用该帐户继续吸收其他差错。结果,随着行情不利变化,里森又一次陷入了巨额亏损的境地。到1994年时,亏损额已由2000万、3000万英镑一直增加到7月的5000万英镑。为了应付查帐的需要,里森假造了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其间,巴林总部虽曾派人花了1个月的时间调查里森的帐目,但却无人去核实花旗银行是否真有一笔这样的存款。

这些由里森登记在88888帐户下的交易有以下三个特征:

1、头寸的数额一开始就很大,并且增长很快。

2、交易没有对应头寸的套头。其后果是使巴林银行集团即使在很小的市场波动下,也

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

3、从设立帐户起,交易就持续显示亏损。对于那些在巴林银行集团其它帐户下的交易,

通常是用这种方法转入:通过损害88888帐户,为巴林银行集团其它帐户创造虚假

的盈利。

截至1992年9月底,88888帐户总计亏损已达到6.58亿日元(880万新元)。到1993年10月31日,这个数目增至8.79亿日元(1290万新元),1993年11月30日又上升到44亿日元(6570万新元)。在1994年,亏损额持续上扬。到1994年12月31日,亏损额已达255亿日元(3.739亿新元)。在巴林银行集团崩溃以后。亏损已达创记录的1335亿日元(22亿新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