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概论第六章

合集下载

《艺术导论》第六章 艺术类型

《艺术导论》第六章 艺术类型
清代的《四库全书》,在“子部”专列“艺术类”,分为书画、琴谱、篆 刻、杂技四类,“艺术”一词与现代义基本重叠,但比现代义内涵要广。
以下简要介绍当代中国及日本学界对艺术分类研究的相关论述
艺术类型概说
门类艺术举隅
(三) 东方语境艺术分类法 (三) 东方语境艺术分类法
• 李泽厚《略论艺术的种类》
A. 表现,静的艺术——实用艺术:工艺、建筑 B. 表现,动的艺术——表情艺术:音乐、舞蹈 C. 再现,静的艺术——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D. 再现,动的艺术——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E. 语言艺术——文学
雕塑、绘画为静的艺术,音乐、文学为动,柏拉图开创艺术分类之法。
• 达·芬奇:创立了多种标准分类法
本体论标准,即艺术存在的方式,把艺术分为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 符号学标准,即艺术描绘现实的方式,分为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 心理学标准,即知觉艺术的方式,分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
艺术类型概说门类艺术举隅((二二))方西语方境语艺境术艺分术类分法类法
只有具体的艺术品,艺术家,并无固定的艺术类型。
艺术类型概说
门类艺术举隅
(三) 东方语境艺术分类法
在中国语境中,“艺术”一词,涉及“艺”和“术”二个类别的知识和图 书分类,“艺”指的是射、御、书、数等学科的书籍,而“术”指的则是 医、方、卜、筮等学科的书籍。
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艺术”一词的内涵与所指也是发展变化的。
艺术类型概说
门类艺术举隅
(三) 音乐艺术
• 音乐的多样性
A. 按使用场合和社会功能分:渔歌、牧歌;情歌、婚嫁歌、丧歌;军乐;舞曲;宗教乐等 B. 按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结合分:艺术歌曲;歌剧、戏曲音乐;舞蹈音乐;电影音乐等 C. 按发声媒介分:声乐、器乐 二大部类 D. 按乐曲织体结构分:单声部、复调、主调音乐;奏鸣曲、变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等 E. 按乐曲民族、地区特点分:陕北信天游,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西北花儿等

艺术概论-设计艺术

艺术概论-设计艺术

艺术概论Introduction to Art第六章 设 计 艺 术第一节 设计艺术概述一、设计与设计艺术的含义和类别所谓设计,指的是人们从事某一工作或生产某一产品时,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的方法、方案、图样等。

就是设想、运筹、计划、安排、预期,是围绕目标对某一问题的求解和决策,是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选择出的理想的、满意的预案,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预先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所谓设计艺术,或称艺术设计,简称设计,指的是从审美(艺术)的角度去从事设计,是美术与科学、技术、审美、造型、色彩、设计融合在一起的一门艺术。

它进行的是一种综合的设计。

设计艺术历来被视为技术美学亦即实用美学的核心,其基本含义可概括为以下四点:设计艺术是新型的工业技术手段;设计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设计艺术是人们用工业技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对象世界;设计艺术是一种创造性审美实践活动。

设计艺术的分类,通常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细分为产品设计、装潢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服饰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另一种则是将它作为技术美学的范畴,一般分为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环境设计三大领域。

二、设计艺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一)形态点、线、面、体是设计艺术最基本的形式语言。

点、线、面、体的变化能产生无穷的视觉效果。

1.点点在几何学上被界定为没有长、宽、厚,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

点是具有微小的形状和面积的构成要素。

2.线按照几何学中的定义,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只有位置和长度,而没有宽度和厚度。

线的变化非常丰富,从线的形态出发,我们可以把线分为这样一些类别:几何直线、几何曲线、用圆规表现不出来的自由曲线和极具人情味的徒手曲线。

把线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更加丰富的效果。

比如两段不同方向的几何直线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折线;把同一形状的线进行重复排列,可以出现比单纯的同一颜色的面更为强烈的效果。

如IBM的标志(见图6-1),比起实心的字母,这种由线构成的字母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艺术概论 彭吉象_造型艺术(绘画)

艺术概论 彭吉象_造型艺术(绘画)

唐代韩干《照夜白图》纸本,设色,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唐 代 戴 嵩 《 斗 牛 图 》 台 北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西五 溪蜀代 芦画后 野院蜀 鸭的 图宫黄 》 廷筌 画 家 ·
《写生珍禽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徐 渭 《 墨 花 图 》
善文 画人 竹画 ,家 开 创 “文 同 湖 州 竹 派 ”
第四: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 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前者用笔细致工 整,结构严谨,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后 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 的感情。
中国画的美学追求

不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 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 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 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 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 寄托情思,创造意境。
石 涛 作 品
朱 耷 作 品

南 京残 博《 物松 馆岩 藏楼 阁 图 》
[kūn]
现弘 藏仁 于《 北临 京水 故双 宫松 博图 物》 院

《 现女 原收史 属藏箴东 圆于 晋 明大 顾 园英 恺 收博图之 藏物》 馆局 部 [zhēn]

唐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达到高峰的时代, 除原有的人物画外,山水画、花鸟画都独立 成科。这个时期的人物画家,涌现出了被后 世尊为“画圣”的吴道子,以及擅长历史画 与肖像画的阎立本等人。
现唐 藏代 于吴 日道 本子 国《 大天 阪王 市送 立子 美图 术》 馆
《人面鱼纹彩陶盆 》 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前期, 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设计艺术学概论第6讲

设计艺术学概论第6讲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师
1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1.3 工匠,专业设计师出现
1、 古罗马时期设计分工更趋精细,在制陶和建筑行业中首先有了设计分工的 需要和专职的可能,出现了“观念和制作之间的分离”,即出现了脱离实际生 产操作的最早的专业设计师。
古罗马的制陶作坊由于采用了青铜翻模技术,实现了快速化、标准化、批 量化的生产,产生了专门从事陶器造型与装饰设计的工匠设计师。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师
1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1.3 工匠,专业设计师出现
2、 中世纪时期的工匠除了被宫庭、庄园或修道院雇佣服务的工匠以外,其他 自由手工艺人大都在市镇里开设家庭式手工作坊,成立“手艺行会”。行东(会 员)既是店主、作坊主,又是熟练的工匠,集中设计、制作、甚至销售于一身, 通常还雇有学徒和帮工。
3、当时的封建贵族妇女中也有不少灵巧的工艺师,她们通常是为了消遣或恪守 妇道的缘故。例如著名的“巴约挂毯”的设计制作就与“诺曼征服”者威廉的 妻子玛希尔达密切相关。另外,修道院里的僧侣也不乏能工巧匠,堪称早期书 籍装帧杰作的“林迪斯芳福音书”的设计者就是林迪斯芳的主教伊德弗雷兹。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师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师
2 设计师知识技能要求
设计创造是以综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的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 作为设计创造主体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这些知识与技能,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设计领域,既有共 同或相似的基础知识技能,也有各自侧重的方面。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 技能的传授,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 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 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了类似三 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 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 设计教育课程。

艺术设计概论第六章

艺术设计概论第六章
6
代的8
“产品符号”-80年代被工业设计师应用
80年代欧洲出现一种设计批评的潮流,叫“设计先决”或“软设计”
“绿色设计”-生态环境的问题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
二、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Thank you!
设计学概论
本课次结束,谢谢!
设计批评
二 批评者的多重身份 诉 诸 文 辞 的 设 计 批 评 者 有 着 广 泛 的 背 景 ,包 括 理 论家、教 育 家、设 计 师、工 程 师、报 刊 杂 志 的 设 计 评 论 员 和 编 辑、企 业 家、政 府 官 员 等,他 们 以 不 同 的 社 会 身 份,不 同 的 立 足 点 去 评 价 设 计,表 现 出 设 计 批 评 的 多 层 次 性。
5
备系统进行对位、译码,也就自然的运用运用了判断、释义和评价功能,
6
从而成为了设计的批评者。
7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设计作品依赖批评者 设计批评者与设计品的关系是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设计的实 用功能和社会效果方面寻求解释,也能够从审美关系上找到答案。
设计批评有集团性 由于设计的实用特征和社会特征,其消费者往往表现为集团批评者,即消费者 分为若干文化群体,每个文化群体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倾向。作为现代设计必要手段 的市场研究正是通过对消费者的分类,对集团批评者的具体分析,为设计定位提供 必须的背景资料。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08日本优良设计作品欣赏
设计批评
台湾《工业设计》杂志第73期报道“世界各国优良设计评价标准”,通过对各国比较的结果表明,其中有8项标准的认同率在50%以上: 机能性与品质(100%) 造型优美、视觉化、独创性(87%) 提高生产效率(75%) 安全性(67%) 材质运用、耐久性、实用性(60%) 调和环境(53%) …… 不同类型的设计各有偏重,如产品设计 强调技术,广告强调信息等,然而对于具体 的某一设计,全面考虑其响应各项评估指标 是十分必要的,单是满足一个或某几个评估 系统不能保证整个设计的成功。如协和飞机。

艺术设计概论 第6章

艺术设计概论 第6章

2
6.3.1 古典时期的设计经典
如图6-59所示的公元前20至公元前18世纪卡马 莱斯式陶器和如图6-60所示的纳加达文明板岩 制品——公牛(公元前3150年)。西亚并两河流 域人类文明的遗产,经由希腊犹太教与基督教 这两条渠道,最终传播至近代世界。
23
6.3.1 古典时期的设计经典
1.埃及人伟大的古典文明 2.辉煌的古希腊艺术
24
6.3.1 古典时期的设计经典
[案例6-1] 希腊神殿建筑帕提农神庙。 [案例6-2] 古希腊的雕刻艺术。
25
6.3.1 古典时期的设计经典
3.古罗马建筑设计的雄风
26
6.3.2 封建中世纪的宗教艺术
1.拜占庭式的宗教设计
27
6.3.2 封建中世纪的宗教艺术
2.哥特式艺术与宗教设计
28
5) 古代建筑的最后高峰 古代建筑的最后高峰——明清 明清
11
6.2.1 中国古代的环境设计
2.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
1)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2) 古代园林雏形 古代园林雏形——苑囿 苑囿 3) 成熟于唐至宋元时代的造园
12
6.2.1 中国古代的环境设计
4) 园林设计的顶峰在明清两代
13
6.2.2 中国古代的产品设计
5
6.1.1 原始时代设计的萌芽
1.原始选择与磨石成器 2.从巢居、穴居到构筑 3.洞窟壁画——艺术的卷首
6
6.1.2 上古时代的手工艺设计
1.形制适从功能的设计观 2.工艺的形式与装饰形态 3.设计的审美与象征
7
6.2 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秦皇嬴政统一了中国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经汉高 祖以后的“文景之治”、沟通西域,前后400余年是 历史上极其辉煌的两汉;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两个发展阶段使唐朝成 为当时世界上第一等繁荣昌盛的封建大帝国; 两宋都市兴盛、贸易频繁、“三大发明”闻名于世; 元代的棉纺织业改变了服饰传统; 明清两代从洪武到宣统5个世纪,是手工艺史上继唐宋 之后的又一高峰。 漫漫长河,中国的设计文化在建筑、园林、家具、陶 瓷、纺织品、工艺、工具和兵器等设计领域都取得了 光彩夺目的成就。

设计学概论第六章-设计师

设计学概论第六章-设计师
• 第二层次是主管设计师,或称主任设计师,是指负责某一具体设计项 目的设计师。
• 第三层次是设计师,负责设计项目中某一部分的设计工作。 • 第四层次是助理设计师,主要是协助设计师完成其负责部分的设计制
作。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二节 设计师的类型
二、横纵向的分类
利华大厦,SOM事务所,主要由建筑师戈登·邦沙夫特主持,美国纽约,1951—1952年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二节 设计师的类型
一、横向的分类
1.工作性质
德威金斯设计的书籍插图,1919年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二节 设计师的类型
一、横向的分类
2.从业方式 • 驻厂设计师,或称企业设计师,是指在工厂企业内专门从事产品设计、
视觉设计及环境设计等工作的专业设计师。 • 自由设计师,又称独立设计师,是指以群体或个体的形式创立职业性
三、法律意识
2.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智力的创造成果, 诸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设计, 商业中使用的符号、名称和形象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方网站, 该组织于1967年根据《WIPO 公约》成立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三节 设计师的从业指南
三、法律意识
3. 规避风险 设计师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保持一个平稳发展的态势,就需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一节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一、工匠
希腊雕塑家在工作,希腊化时代的宝石,公元前1世纪
在古希腊,工匠行列中也包括画家和雕塑家,他们的地位一般来说都非常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手工技术的进ຫໍສະໝຸດ ,手工行业自身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致。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一节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第六章设计的哲学设计哲学:是关于设计领域根本观点的哲学体系,是设计普遍知识的概括和结论。

如设计与需求、设计的尺寸、设计的内容与形式、设计美学等等。

第一节人的需求与造物的功能一、人的需求需要:(1)需要主要指人对某种日标的渴求与欲望。

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满足人的需要,即设计是为人的设计。

(2)作为生物体的人,每个人都有需要,即有来自生理方面的需要、如饮食、休息;又有来自心理方法的精神需要,如艺术、文学、社会尊重等。

人的行为时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产生主要根源于人的需要。

需求理论与设计的关系:(l)设计是为人的设计。

设计可以说是人需要的产物,是满足人对产品及其它非产品的需要的产物。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产生主要根源于人的需要。

人的行为一般而言都是有目的性,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付诸的行动。

人的行为,自觉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实现某种需要满足的努力。

(2)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可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人的不同需求导致人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劳动生产和创造,人的造物行为和结果,不同程度的表现了上述五种需要,于是设计产生了。

(4)由于造物总以人的需求为导向,首先把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那些造物品类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放在第一位,为适应人不同层次的需要,又导致造物生产中诸如审美、装饰之类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发生以及陈设欣赏品类的形成。

(5)不同形态的造物,反映着人需要的变化和多元。

从一般实用工具用具、生产到艺术性的造物——工艺品、生业设计产品的生产,这些不同层次的造物生产表现着人类上升着的需要和追求,所以设计也需要不断发展、更新、变化。

总之,从造物的角度而言,人通过造物的方式实现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的同时也意味着目标的实现,而目标的实现本身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我们在满足需要中实现了自我确证,造物和设计及创造本身的成功,构成了进一步活动的基础,也构成了新的创造活动的基础,并产生和满足新的需要。

第六章 艺术类型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第六章  艺术类型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二)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语言丰富多样,特别是其中的旋律堪称音乐的 灵魂,和声体现出音乐的空间感,节奏体现出音乐的时 间感。在音乐中,节奏性是音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审 美特征。 由于音乐是以乐音为媒介材料和表现手段并作用于人们 听觉的艺术,可直接传达和表现音乐家感情的变化起伏, 因而音乐更是擅长表现情感的艺术,表现性也是音乐 艺术的一项重要的审美特征。
• (一)音乐艺术的主要分类 • (二)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音乐艺术的主要分类
随着音乐艺术历史的发展,音乐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形 成了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音乐的类型,可细分为多种 多样的乐种、体裁和样式,但一般而言,音乐通常可划 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顾名思义,声乐是指用人声歌 唱为主的音乐,器乐则是指用乐器来演奏的音乐。
➢艺术学概论
第六章 艺术类型
第一节 艺术分类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主要艺术类型 第三节 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艺术分类的历史演变
一、历史上的艺术分类方式 二、艺术类型划分原则
一、历史上的艺术分类方式
在中国古代文论《毛诗序》中,就分析了诗、歌、舞三 对象和方式的不同,也区分了艺术类 型的绘画与音乐、悲剧和喜剧、史诗与戏剧等。
• 1. 建筑艺术 • 2. 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留园
(二)建筑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
首先,这一类型的艺术如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非常重视 形式美。 其次,建筑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往往又体现为鲜明的时 代特色。 再次,建筑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独特的民族 风格。
第三节 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
• 一、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 二、艺术类型的分化与综合
二、舞蹈艺术
舞蹈是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 语言、表情和构图等多种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 态性的舞蹈形象,并从而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 类型。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第一章艺术属性论第一节艺术主体论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

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

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荷兰画家森特凡高法国画家高更二、表现论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

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

2、有所取舍3。

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

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

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

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一、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艺术设计概论(背诵版)

艺术设计概论(背诵版)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一、“设计”的概念1、设计,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2、《新华字典》将设计解释为“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3、作为与英语“design”对译的词,设计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4、作为名词的“design”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的方案。

5、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计谋的意思,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6、在文学方面,与设计同义的还有意匠一词,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2009年)7、design被译为图案、工艺美术、美术工艺等词。

8、俞剑华将“design”译为“图案”,当时所谓的“图案”,包括平面的纹样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

9、所谓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

10、“design”与汉语原有词汇“设计”在本质上的含义是一致的,与汉语中的策划,策画,意匠,图案等词义相近。

二、设计的意义1、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2010/2014/2018年)2、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最早提出“工艺美术”这一概念的是蔡元培。

3、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4、西方设计在当代的一些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向的内容是完整性原则,变化原则,设计的资源,综合原则,服务原则。

(2006/2010/2017/2018年)5、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6、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2014年)第二节设计的范畴一、分类1、设计,根据不同对象可分为现代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织品与服饰设计。

2、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被称为“工业设计”。

二、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1、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他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

2、人是环境设计的主题和目标,人类的环境需求决定着环境设计的方向。

艺术设计概论

艺术设计概论

《司母戊》
《象尊》: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象形雕塑极为生动传神。
青铜器的设计与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其特点 有:
一、象物 具有图腾的特点。
二、纹样威武狰狞 是统治阶级的象征,在 礼制活动中要达到强制、震慑、恐吓的目的。
三、系统严谨、风格繁缛富丽。
第四章 钟鸣鼎食——春秋 战国的艺术设计
一、世俗化自由化的青铜器
《透光镜》
四、汉玉
《玉琀》(东汉):放在死 者口中的殉葬用品,被雕成 蝉形,蝉蜕有再生的含义。
五、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从汉代开始大量输往国外,从 长安开始,从西北两条陆路,经中亚运往欧 洲,后来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分称之为丝绸 之路。
汉代丝织品种繁多,有锦、绫、绮、罗、 纱、绢、纤等;提花织锦、染色技术发展迅 速。
是功能之宜。不片面追求高大奢丽,而重在 适宜——尚用之宜,除客观因素外,设计也 应纳入主观因素人的因素。
清朝李渔《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 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 部,共有234个小题,堪称生活艺术大全 。
暖桌椅
西方艺术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
色偌芬《回忆录》:苏格拉底指出美和效 用的问题,在物品中寻找它的含义,物品的 效用决定其美与丑。
青铜器在夏商周时期的生活和精神体系 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我国这一时期可 谓是典型的青铜时代。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 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 鼎,因其腹部著有 “司母戊”三字而得 名,是商朝青铜器的 代表作此鼎形制雄伟, 重达875公斤,高 133厘米、口长110 厘米、口宽79厘米 。
设计就是做事之前的设想、运筹、 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 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社会 行为、经济行为、审美行 为的综合,它的终极目的 是改善环境、工具及人自 身。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第6章设计师复习笔记一、设计师的历史演变(一)设计师1.设计师的含义设计师是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通过教育与经验,拥有设计的知识与理解力,以及设计的技能与技巧。

而能成功地完成设计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

2.设计师的产生广义上的第一个设计师,即第一个“制造工具的人”。

劳动创造设计师,人类通过劳动设计着他的周围和人类自身。

(二)工匠1.工匠的产生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手工艺生产的工匠。

2.工匠为设计师的产生创造条件(1)社会条件工匠的辛勤劳动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实用的劳动工具与生活用具,推动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同时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为专业设计师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2)物质技术条件工匠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制作知识与经验,为专业设计师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3.中央政府与民间的工匠(1)自殷商起在中央政府中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官吏,管理皇家各项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手工业。

地位一般比较低下。

(2)民间的工匠是从农民阶层中分化出来的行业群体,遍布在各个生产生活领域4.手工行业的内部分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手工技术的进步,手工行业自身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致。

(1)在古希腊爱琴文化和米洛斯文化的中心克诺索斯,已经有了所有的奢侈品制作行业。

(2)中国《考工记》中记载在各种手工业中,设计和制作还没有分离。

(3)古罗马时期分工更趋精细,在制陶和建筑行业中首先有了设计分工的需要和专职的可能,出现了脱离实际生产操作的最早的专业设计师和专门从事陶器造型与装饰设计的工匠设计师。

例如,古罗马的维特鲁威就是一位专业建筑设计师,他的《建筑十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建筑学著作。

(三)美术家兼设计师1.代表人物(1)米开朗琪罗和瓦萨里为满足大客户的需要而培养训练了专门的设计师,并成立多个固定的行会组织,从而为其他地方设计师的组织与教育提供了模式。

《设计艺术概论》教案

《设计艺术概论》教案

《设计艺术概论》教案第一章:设计艺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设计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设计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的定义、特点和历史发展脉络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第二章:平面设计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掌握平面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理解平面设计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平面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平面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平面设计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面设计艺术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元素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平面设计实践,掌握设计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平面设计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第三章:立体设计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立体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掌握立体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理解立体设计艺术在产品设计和空间规划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立体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立体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立体设计艺术在产品设计和空间规划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立体设计艺术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元素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立体设计实践,掌握设计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立体设计艺术在产品设计和空间规划中的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第四章:设计思维与创新4.1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思维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设计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设计创新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设计思维的定义与特点设计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设计创新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思维的定义、特点和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设计思维实践,培养创新意识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创新的成功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第五章:设计伦理与责任5.1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掌握设计伦理的原则和规范理解设计师的社会责任5.2 教学内容设计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设计伦理的原则和规范设计师的社会责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伦理的定义、原则和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伦理案例,讨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设计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案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贡献程度第六章:设计流程与方法6.1 教学目标理解设计流程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设计流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执行设计流程6.2 教学内容设计流程的概念和重要性设计流程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制作和测试、发布和维护设计流程的方法:迭代法、并列法、逐步精化法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流程的概念、基本步骤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设计流程案例,讨论其方法和优点实践操作法:学生模拟设计流程,实践所学方法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实践操作评估:学生模拟设计流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七章:设计管理与团队协作7.1 教学目标理解设计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设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习如何在设计团队中有效协作7.2 教学内容设计管理的重要性设计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导向、时间管理、资源分配、风险管理设计管理的method: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技巧、沟通与协调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设计管理案例,讨论其方法和优点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设计管理和团队协作技巧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贡献程度第八章:设计批评与反馈8.1 教学目标理解设计批评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设计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如何给予和接受有效的设计反馈8.2 教学内容设计批评的概念和重要性设计批评的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比较评价等设计批评的技巧:如何给予和接受有效的反馈、改进设计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批评的概念、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批评案例,讨论其方法和优点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设计批评实践,学习反馈技巧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实践操作评估:学生进行设计批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九章:设计教育与职业规划9.1 教学目标理解设计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习设计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9.2 教学内容设计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可持续性设计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行业趋势、职业技能、职业道路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教育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职业规划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教育案例,讨论其方法和优点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设计教育和职业规划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贡献程度第十章:设计未来的展望10.1 教学目标理解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设计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学习设计师如何适应未来的变化10.2 教学内容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技术革新、可持续发展、社会影响力设计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问题、全球化竞争设计师如何适应未来的变化:终身学习、跨学科合作、创新能力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挑战和机遇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未来案例,讨论其方法和优点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对未来设计的看法和建议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贡献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设计伦理与责任重点解析:设计伦理是设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设计师在实践中的道德责任和行为规范。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六章 设计的哲学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六章 设计的哲学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
格罗佩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俱乐部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的哲学
第一节 人的需求与造物的功能
第一节 人的需求与造物的功能
一、人的需求 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满足人的需
要,即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作为生物体的人,每个人都有需要,既 有来自生理方面的需要如饮食、休息;又有来自心理方面的精神需 要,如艺术、文学、社会尊重等。彼得罗夫斯基在其主编的《普通
人的需求与造物
水杯设计:倒上水,杯子就会变白。 别倒了,别倒了,再倒就淹死了……
让产品充满生命感
幽默、情趣化的设计
创意设计,精致生活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的哲学
第5章 设计的哲学 5.2人第的一需节求人与的造需物求的与造功物能的功能
设计源于生活
创意设计,精致生活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的哲学
卡尔·马克思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的哲学
第5章 设计的哲学 5.2人第的一需节求人与的造需物求的与造功物能的功能
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的理论
自我实践 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的层次,由最低级的需要开始,向上发展 到高级的需要,梯形,可分五个基本层次。
录音机
walkman
mp3
mp4
纵向:利用技术革新产品设计 横向:漂亮的外观引领时尚
外观
设 计 概 论 | 第 六 章 设计的哲学
第5章 设计的哲学
5.2人第的一需节求人与的造需物求的与造功物能的功能
第一节 人的需求与造物的功能
小讨论 艺术设计的产品是美与效用,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第6章艺术创作 艺术概论

第6章艺术创作 艺术概论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它以具体的形象作
为创作思维的主要来源,赋以艺术家的情感和想象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强烈的创 造意图和艺术家对艺术形象的整体把握。
形象思维作为一种艺术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能动地认知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 是特殊地感悟世界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艺术家审美感受力和艺术感受力的集中体现。形象 思维要以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作为创作思维的原材料。当艺术家真正置身于社会生活之中, 并真正体会到社会生活的实质的时候对其直接产生触动和刺激的是那些具体的、具有感性 特色的事物。正是大量具体可感的生活事物与创作主体的情感和心智的相互渗透、相互影 响,作为创作主体进行形象思维的基本依据,才能使其逐渐衍生出审美的艺术形象。
艺术创作的过程大体上分三个部分,分别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以及 艺术表现。三者之间联系紧密、分工明确,却又缺一不可;三个过程往往也 是互相穿插,互相联系着进行的 。
艺术体验(社会生活素材和经验的积累) 艺术构思(提炼所积累的素材并产生主题与创作布局的设计 艺术表现(制作成作品) 这个过程也是艺术家们从感受积累到创作出优秀作品所必须具备的
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伴随着强烈的心理活动和 情感活动。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可分,而是浑然一体的。因 此,艺术创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在 具体创作中也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艺术创作的过程要紧密联 系这三点,互相补充依靠,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是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形象思维,另一种是抽象思维。艺 术的认识与创造活动不仅要依靠形象思维,也不能离开抽象思维的思考。承认 形象思维是艺术的主要的、基本的认知方式,但是并不否认抽象思维的必要性。 两者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创作作为一项复杂和艰 苦的审美创造活动,有着与其他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艺术创 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综合地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为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

较全面地认识设计文化和各种特征。

理解并掌握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的物化、设计文化的继承方式,装饰的意义和特点、视觉在设计中的意义和特性,美感的特征及材料和技术的重要性等重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主要围绕艺术设计类基础理论进行编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相关知识。

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了解设计设计的基本涵义,设计的本质与特征;掌握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

(二)方法能力:(1)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2)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发散思维。

(三)社会能力:独立工作的技能;学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团结就是力量。

四、学习情境设计(一)学习情境设计与时间安排(二)学习情境描述五、教学基本条件(一)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教学团队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或副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08日本优良设计作品欣赏
设计批评
台湾《工业设计》杂志第73期报道“世界各国优良设计评价标准”, 通过对各国比较的结果表明,其中有8项标准的认同率在50%以上:
机能性与品质(100%) 造型优美、视觉化、独创性(87%) 提高生产效率(75%) 安全性(67%) 材质运用、耐久性、实用性(60%) 调和环境(53%) …… 不同类型的设计各有偏重,如产品设计 强调技术,广告强调信息等,然而对于具体 的某一设计,全面考虑其响应各项评估指标 是十分必要的,单是满足一个或某几个评估 系统不能保证整个设计的成功。如协和飞机。
设计批评
设计的批评者指设计的欣赏者和使用者。批评者的批评活动可以是文 字、语言,也可以体现为购买行为。由于设计必须被消费,有大量的批评 者就是设计的消费者。如果我们将设计品看作创意的符号复合体,那么它 与接收端的人--观众或消费者,即构成了解释关系。简而言之,解释者 接收到设计所传递的信息,意味着将自己的符号贮备系统与设计的符号贮 备系统进行对位、译码,也就自然的运用运用了判断、释义和评价功能, 从而成为了设计的批评者。
设计批评
设计作品依赖批评者
设计批评者与设计品的关系是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设计的实 用功能和社会效果方面寻求解释,也能够从审美关系上找到答案。
设计批评有集团性
由于设计的实用特征和社会特征,其消费者往往表现为集团批评者,即消费者 分为若干文化群体,每个文化群体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倾向。作为现代设计必要手段 的市场研究正是通过对消费者的分类,对集团批评者的具体分析,为设计定位提供 必须的背景资料。
艺术设计概论
设计批评
第六章: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第一节:设计的批评对象及批评者
设计批评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两者的范围与特征
设计批评的对象既可以是设计现象又可以是具体的设计品
如巴洛克风格
如一把离我们时间很 近的设计作品椅子
作为批评对象的设计品,狭义上指现代设计创作的一切形式,包括产品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及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
设计批评
第三节:设计批评的方式
设计批设评计批评的方式有两种:国际博览会和集团批评 以检阅世界最新的设计成就,广泛引发社会各界的批评和购买

目的的国际博览会,其来历应追溯到1851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 的
“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集团批评包括审查批评和集团购买。审查批评指的是设计方案 的
审查集团以消费者代表的身份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与评估,以及设 计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
二 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标准本来是设计及批评发展的归纳于表达,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历 史时期,一个国家可能出于国情的需要提出一套统一的批评标准,作 为国家政策加给设计工作者。
设计批评的标准在其自然状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 而不断得演化着。批评标准根本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时间、地域和文 化的差异意味着人们对设计要素的不同理解。
设计批评
第二节:设计批评的标准
设计批评
一 设计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
根据设计的要素和原则,我们可以创立一个评价体系。不同的国家 和地区沿用的评价标准及其量次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中国当今评价设计 采用的参考坐标是从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及艺术性上去进行考查,这 三方面包括了技术评价、功能评价、材质评价、经济评价、安全性评价、 美学评价、创造性评价、人机工程评价等多个系统。
G标志评选标准共有5个方面: 1.外观方面:从形态、色彩、样式等因素综合体现出产品的外观造型之 美,并具有独创性。 2.功能方面:产品或设施合理使用的功能性、便利性、维护及管理性。 3.品质方面:制作产品时能有效合理地使用材料,充分满足商品或设施 通常所 要求的品质标准,包括售后服务的合理措施与制度的完善化。 4.安全方面:产品要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5.其他方面:产品的产量要合适,价格要合理。
设计批评
日本的优秀设计奖:
G标志评选制度的目的:通过评选,向大众推荐设计优秀的产品,加深与 生产流通有关的人员与消费者对设计的关心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 设计水平,从而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并有助于工业知识的集约化,有助于提高 出口产品的质量,使其高品质化,取得高附加值。
G标志评选对象: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产品;用于工业生产的产 品和在各种专业活动中所需的产品。不包括下列产品:1. 工艺美术品;流行受 到限制的产品;只针对个人消费兴趣而生产的产品。 2. 只作为零件和附属品 使用的产品;其产品总体的美观和功能等方面未予以审查的产品。 3. 该年度 品质检查未能得到实施的产品。
设计批评的理论包括两重涵义:其一是指当时的人所提出的关 于
设计的批评思想;其二是后人对这些批评思想所作的分析与理论研 究。 一、设计批评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变化
荷加斯《美的分析》
面对设计标准的下降,一些批评家首先责难批量生产与技术进
步,后来扩展到与工业化有关的社会问题。他们主张重新评价过去 时
代的贡献,推崇中世纪文化。
设计批评
二 批评者的多重身份
诉 诸 文 辞 的 设 计 批 评 者 有 着 广 泛 的 背 景 ,包 括 理 论家、教 育 家、设 计 师、工 程 师、报 刊 杂 志 的 设 计 评 论 员 和 编 辑、企 业 家、政 府 官 员 等,他 们 以 不 同 的 社 会 身 份,不 同 的 立 足 点 去 评 价 设 计,表 现 出 设 计 批 评 的 多 层 次 性。
的投资方进行谈判磋商过程。这种批评由特定集团承担,常包括专 家
群体,投资方,政府主管部门,使用系统得主管甚至生产部的代表。
集团购买是消费者直接参与的设计批评。所谓集团购买是指消费者 表
现为不同的购买群体,而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语言、时尚 和
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
设计批评
第四节:设计批评的理论
……
二、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产品符号”-80年代被工业设计师应用
80年代欧洲出现一种设计批评的潮流,叫“设计先决”或“软 设计”
“绿色设计”-生态环境的问题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
设计学概论
本课次结束,谢谢!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