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楼梯间要求
住宅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使用面积要求
根据中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和《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对于住宅建筑中的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使用面积有以下要求:
1. 单元门进入前室的使用面积:
-单元门进入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平方米。
-如果前室作为唯一的逃生出口,使用面积不得小于6平方米。
2. 前室的净高:
-前室的净高应不小于2.1米。
3. 前室的通道宽度:
-前室通道的最小宽度应满足人员密度要求,一般不小于1.2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要求。
实际设计中,还需综合考虑具体建筑物的规模、人员数量、逃生能力等因素,并遵循相应的建筑规范和设计标准进行评估和确定前室的使用面积要求。
因此,在具体项目中,建议咨询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或消防工程师,以确保符合当地的规范和标准,并提供安全有效的防烟楼梯间设计。
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疏散楼梯间、消防电梯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居住面积不应小于4.5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2、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3、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4、十一层及十一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6.1.3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2、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3、居住建筑物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消防电梯设置的条件:1、一类公共建筑。
2、塔式住宅。
3、十二层几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4、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
敞开楼梯、室外楼梯、(敞开、封闭、防烟、剪刀)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楼梯、室外楼梯、(敞开、封闭、防烟、剪⼑)楼梯间设置要求⼀、楼梯间设置的通⽤要求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前室外墙上的窗⼝与两侧门、窗、洞⼝最近边缘的⽔平距离不应⼩于1.0m;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丙类液体管道;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穿过或设置可燃⽓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体管道和可燃⽓体计量表时,应采⽤⾦属管和设置切断⽓源的阀门。
7、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位置不应改变。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室内陆⾯与室外出⼊⼝地坪⾼差⼤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封闭楼梯间;②、应在⾸层采⽤耐⽕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级防⽕门;③、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楼梯间,确需共⽤楼梯间时,应在⾸层采⽤耐⽕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隔墙和⼄级防⽕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8、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确需采⽤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度不应⼤于10°,且每级离扶⼿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于220mm。
9、建筑内的公共疏散楼梯,其两梯段及扶⼿间的⽔平净距不宜⼩于150mm。
10、⾼度⼤于10m的三级耐⽕等级建筑应设置通⾄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对⽼虎窗,宽度不应⼩于0.6m,且宜从离地⾯3.0m⾼处设置。
封闭楼梯间防烟设置要求
封闭楼梯间防烟设置要求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虽然听上去有点枯燥,但其实非常重要的话题——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
你可能会想:“这有什么好聊的?”其实,这可是关系到我们生命安全的大事呢!所以,就让我带你轻松了解一下吧,绝对不会让你打瞌睡的!2. 为什么要防烟2.1 烟雾的威胁首先,咱们得知道,烟雾可不是小角色,尤其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它就像是坏孩子闹事,四处乱窜。
浓浓的烟雾不但影响能见度,还会让人窒息,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让你失去意识。
因此,楼梯间作为紧急逃生的通道,咱们可不能让它“受烟”的影响。
就像老话说的,“防患未然”,预防总比事后补救强。
2.2 楼梯间的重要性再说说楼梯间,它可不是单纯的上下楼道,真是“救命通道”的关键啊!在火灾的时候,楼梯间就像是我们的“生命线”,可是如果烟雾在这儿聚集,那就相当于让我们走上了一条绝路。
所以,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绝对不能马虎。
这可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为了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3. 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3.1 密闭设计好啦,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其实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密闭设计。
为了阻止烟雾的蔓延,楼梯间的门得足够结实,要用阻燃材料,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门放狗”的效果,把烟雾挡在外面。
不仅如此,这些门还得能自动关闭,不能让它们“开开关关”的,像个任性的小孩。
3.2 通风系统然后就是通风系统的问题了。
在楼梯间里,咱们得考虑到空气流通的问题。
防烟的同时,也不能让空气变得像“密闭罐头”一样,让人窒息。
合理的通风设计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楼梯间能快速排出烟雾,给逃生提供宝贵的时间。
可以说,这个设计就像是给楼梯间装上了一双“翅膀”,帮助我们顺利逃生。
3.3 烟雾探测器当然,烟雾探测器也是少不了的。
这玩意儿就像是楼梯间的“哨兵”,一旦发现烟雾,就会及时报警,提醒大家赶紧撤离。
安装烟雾探测器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敲响警钟”。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区别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区别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
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如无开窗,须设管道井正压送风。
但是一类高层必须有管道正压送风。
防烟楼梯间与封闭楼梯间的区别功能分类生活实际中的楼梯间主要包括,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开敞楼梯间主要用于低层和多层住宅,复式住宅室内楼梯,各类没有特殊要求的低层多层工业和民用建筑。
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当其疏散楼梯数量满足规范要求,其任意相邻层面积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要求时,可设置敞开楼梯供经营使用。
封闭楼梯间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旅馆;3)超过2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层的建筑;5)超过5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旅馆;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3、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4、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5、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6、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7、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8、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9、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防烟排烟技术标准防烟排烟技术标准主要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进行设定,具体内容如下:1. 防烟楼梯间送风余压值不应小于50Pa,前室或合用前室送风余压值不应小于25Pa。
当需要共用系统时,应在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2. 机械排烟及排烟风量:机械排烟时,排烟风机和风管的风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担负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部分总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³/h计算,但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风量不应小于7200m³/h;担负三个或三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³/h计算。
排烟区应有补风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自然补风;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大于50Pa 时,应设置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风量的50%。
机械排烟系统宜单独设置或与工程排风系统合并设置。
当合并设置时,必须采取在火灾发生时能将排风系统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的措施。
3. 楼梯间开窗方式: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的固定窗。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固定窗。
4. 排烟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的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低于0.50h。
防烟楼梯间前室
防烟楼梯间前室
防烟楼梯间主要是用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中,对于其前室的宽度规
范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对前室的面积作了具体的规定。
住宅建筑不小于4.5平方米,公共建筑不小于6.0平方米,如与消防
电梯合用前室则住宅建筑的合用前室不得小于6.0平方米,公共建筑的合
用前室不得小于10平方米(特例住宅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时,其面积不得小于12平方米)。
但是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对前室的短边长度作出规定,规范要求消
防电梯前室(含合用前室)的短边不得小于2.4米。
建筑防火(敞开、封闭、防烟、室外楼梯间、避难层、避难走道、隔间、下沉式设置要求)
①设备间、管道井的门不应直接开启避难区
②确需直接开启时,与避难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5)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和疏散门之外的开口(避难层可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气体管道)
(6)除避难间外,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7)避难层应设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4)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时前室使用面积≥6㎡
(5)楼梯间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合用时,前室使用面积≥12㎡,且短边≥2.4m(三合一前室)
7、各类前室面积总结
楼梯间类型
建筑类型
使用面积要求
防烟பைடு நூலகம்梯间前室
住宅建筑
≥4.5㎡
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
≥6㎡
消防电梯前室
所有类型建筑
1、疏散楼梯间共性设置要求:
(1)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不应小于1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严禁穿过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要设置时,采用金属管道和切断气源的阀门。
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围护结构耐火1h,并宜采用实体墙,其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当采用防火玻璃时,其隔热性和完整性不低于1h,当采用耐火完整性1h的非隔热玻璃,应设自动喷水进行保护。面向步行街一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耐火1h实体墙。
步行街为多个楼层时,设置回廊或挑檐时,其挑出宽度不小于1.2m,各层需设置回廊和连接天桥时,应保证上部各层楼板的开口面积不小于地面面积的37%,且开口均匀布置;
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要求
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要求
防烟楼梯间的自然通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楼梯间的自然通风应能有效排放烟气,以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的安全。
2.楼梯间应设置天窗、通风口等设备,以便于新鲜空气的进入和烟气的排放。
3.通风口的位置应合理设定,以确保烟气迅速排出。
4.通风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排风能力,确保楼梯间内烟气快速排放。
5.通风系统应满足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工作。
6.楼梯间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烟气的运动路径和空气的流通情况。
总的来说,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的要求是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排放烟气,保证人员疏散通道的畅通和人员的安全。
防烟楼梯间设置范围
防烟楼梯间设置范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包括以下 Nhomakorabea种情况: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5.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
6.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
7.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此外,对于人防工程,设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²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²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也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要求
防烟楼梯间的要求《防烟楼梯间的要求》篇一:防烟楼梯间的要求引言:在建筑设计中,防烟楼梯间可是相当重要的存在。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楼梯间是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
要是没有防烟措施,浓烟滚滚的,人在里面根本就走不了,那可就成了死亡通道喽。
为了保障人们在紧急时刻能够安全疏散,就必须对防烟楼梯间有严格的要求。
主体要求:一、建筑结构方面1. 楼梯间必须独立设置,就像一个独立的小天地一样。
它不能与其他使用功能的空间合用,什么储物间、配电室之类的,统统不行。
这就好比是给疏散人员单独开辟的一条“专用高速公路”,不能被别的车占用。
2. 楼梯间的墙啊,得是防火墙,耐火极限不能低于2.00小时。
这就像是给楼梯间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防火铠甲,大火来了也能抵挡一阵子。
而且墙上除了疏散门和送风口等必要的设施外,不能随便开洞。
要是乱开洞,就像铠甲上有了漏洞,那还怎么防火呢?二、门的要求1. 楼梯间的门必须是乙级防火门。
这门啊,质量得过硬,得能在火灾中坚持一段时间。
而且门要向疏散方向开启,就像迎接疏散人员的热情怀抱一样。
你要是装反了,那可就麻烦了,人在紧急情况下跑出来,门还挡着道,这不是添乱嘛。
2. 门关闭后应具有防烟性能。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要是门关上了还漏烟,那和没装门有啥区别呢?这就好比是你想把烟挡住,结果门却像个筛子一样,那可不行。
三、通风排烟方面1. 防烟楼梯间必须有自然通风或者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如果是自然通风,那么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平方米,且顶层不应小于0.8平方米。
这就像是给楼梯间开了几个小烟囱,让烟有地方跑出去。
要是达不到这个面积,烟就会在楼梯间里打转,人就会被呛死。
2. 如果是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呢,它的送风量得满足一定的标准。
具体来说,根据不同的建筑高度等因素有不同的数值,这都是经过科学计算的,可不是随便定的。
就像给楼梯间注入一股强大的“清风力量”,把烟都给吹走。
结尾:这些要求对于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要点
防烟楼梯间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成本较高,增加了建筑 物的整体造价。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防烟楼梯间可能存在被烟雾突破的 风险,需要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来加以防范。
04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设计 要点
封闭楼梯间的设计要点
01
封闭楼梯间应保持楼梯 间的封闭性,不得随意 开启,以防止火灾时烟 雾进入。
总结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 间要点
•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定义 •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区别 •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优缺点
•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要 点
•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使用注 意事项
01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定义
封闭楼梯间的定义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 火建筑构件分隔,能 防止烟火蔓延进来的 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并应保持常闭 状态。
防烟楼梯间的地面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墙面和顶 棚也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同时,为了满足排烟要 求,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墙面和顶 棚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地面应采用难燃烧材料。
05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使用 注意事项
使用封闭楼梯间的注意事项
封闭楼梯间主要用于建筑内部人员疏 散,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以 免影响疏散。
封闭楼梯间应安装应急照明灯和疏散 指示标志,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 到出口。
封闭楼梯间应设置窗户,保持通风良 好,防止烟气聚集。
封闭楼梯间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 其正常运转。
使用防烟楼梯间的注意事项
防烟楼梯间主要用于高层建筑 和重要公共建筑的疏散,应保
持清洁和畅通。
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排烟 系统,确保在火灾时烟气能够
各类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_2
机械防烟人火6.1.1
2000m2一个防护单元,2个出入口,一个必须室外通地面(500一个抗爆单元)人防3.3.1
500m2一个防火分区,有喷淋翻倍,2个出入口,一个必须室外通地面,人火4.1.2
应能天然采光自然通风防7.4.1
除另行规定的,其他可用双向弹簧门防7.4.2
h>32m高6.2.1h≤32m无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高6.2.2
>32m高6.3.1※2
商住楼
住宅部分楼梯间可按住宅规范,商业建筑部分按公建规范。住宅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高6.1.3A
高层裙房
包括地下室和地下车库
可采用,但不得计入疏散宽度
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乙级防火门高6.2.2
无自然采光通风时高6.2.2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简称汽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简称人防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98(2001) 简称人火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简称住建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 简称住设
住宅楼梯间及电梯的设置原则--上海标准《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7》
h>32m且设置电梯防3.8.8
多层民用建筑
可用,但公共建筑宜设封闭疏散楼梯间
医院疗养院病房楼;旅馆;>2层商店等人员密集公建;>2层娱乐放映游艺场所>5层其他公建;可用室外楼梯防5.3.5人员密集的用乙级防火门防7.4.2
防5.3.2
防5.3.11
多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室
除右列建筑外的其他用途建筑
地下≤2层且室内外高差<10m的商店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防5.3.12乙级防火门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旅馆;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楼梯间的防烟措施
楼梯间的防烟措施咱来说说楼梯间的防烟措施哈,这可真是太重要啦!你想想,要是火灾啥的来了,那烟呼呼地往上冒,多吓人呐!楼梯间要是没有好的防烟措施,那不就成了烟雾的通道啦?那可不行!咱得先从封闭楼梯间说起。
这就好比是给楼梯间穿上了一件严实的“防护服”。
门一关,烟就不容易进来啦。
这门可得好好选,得密封好,不能有缝隙让烟钻进来。
而且呀,平时可别老是把门敞开着,那不是白忙活啦?就像你穿了雨衣却不拉拉链,那能挡雨吗?然后呢,还有防烟楼梯间。
这就更高级啦!就像给楼梯间打造了一个专门的“安全屋”。
它有前室呢,能把烟挡在外面,给人们留出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
这里面的设施也得齐全呀,什么正压送风系统啦,得保证能正常工作,把新鲜空气送进来,把烟给挤出去。
这就好比是给这个“安全屋”安上了一个强大的“空气净化器”。
再说说自然通风。
哎呀,这可真是个好办法!就像给楼梯间开了好多小窗户,让空气能自由流通。
风一吹,烟不就被带走啦?但是呢,这窗户也得开对地方,不能乱开一气。
而且还得注意,别被什么东西给挡住啦,不然风进不来,那不就白瞎啦?还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这可是个厉害的家伙!它就像是一个大力士,能把烟使劲往外推。
但是这个大力士也得好好照顾呀,要经常检查,看看有没有出毛病。
要是关键时刻掉链子,那可就糟糕啦!咱平时可得多注意这些防烟措施,不能等出了事才后悔莫及。
就像你每天都要刷牙洗脸一样,得养成习惯。
看看那些楼梯间的门呀、窗户呀、设备呀,是不是都好好的。
别觉得这是小事,到时候真能救命呢!你说,要是没有这些防烟措施,那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在楼梯间里不就像在烟雾缭绕的迷宫里一样,找不到出路啦?那多危险呀!所以呀,大家都得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
想想看,火灾无情,可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准备呀。
这些防烟措施就是我们的保护盾,能让我们在危险来临时多一份安全。
咱可不能马虎,得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呀!大家都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楼梯间真正成为安全的通道!。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面积如何界定?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面积如何界定?
请问《低规》上9.2.2条:“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在条文说明中解释时说:“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顶层或上两层应有一定的开窗面积,除顶层外的各层之间可以灵活布置,例如:在一座5层的建筑中,1至3层可以不开窗或者间隔开窗。
”
问题1:规范1中的2㎡是指单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吗?还是与规范2中说的一致,每5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是2㎡?
问题2:条文说明中说5层的建筑只要顶层开窗面积够2㎡了底下几层都可以不开窗了,那要是20多层的建筑,条纹说明中只说开口面积宜适当增加,什么叫适当增加?可不可以1~5层按2㎡,6~10层也按2㎡算,11~15层同理?
问题补充:
我咨询了老工程师,回答是规范1中所说的可开启外窗面积是指单层的。
可是如果这样的说,条文说明中的举例解释就行不通了。
条文说5层的建筑,只要顶层的面积够了,1~3层都可以不开窗了.
一、规范1中的2㎡是指每一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因为是前室不是楼梯间;
二、20多层的建筑属于一类高层建筑,要求应大于多层,不过高规的规定也是如此规定的,且2平方米可以在5层间任意调整(这是为了防止有3、4层的裙楼不好开口子),就算是建规也是说“宜”增加(可以不增加)。
特别提醒:高规规定除大于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宜自然排烟。
20多层大于50m,如果它是公共建筑则不宜自然排烟。
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问题
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问题
1、自然排烟方式
◇建筑高度小于100米的居住建筑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建筑高度小于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多层居住建筑、小于24米的公共建筑可设计为封闭楼梯间。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
应小于2.00m2。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2、机械防烟措施(设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条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
◇风口: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常开、不控)。
◇风井:批挡光滑,面积0.6-0.8平米,仅临楼梯间。
◇机房:宜布置在架空层等底层区域或布置在屋顶,进风畅顺。
面积10-20平方米。
3、几个需注意的问题
◇层数超过三十二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剪刀楼梯间是二个楼梯。
但可合用一个风道。
◇地下室楼梯间送风系统易遗漏。
◇塔楼自然排烟,裙房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应设局部正压送
风系统.
◇疏散通道的宽度。
2020年一级消防《技术实务》要点: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
2020年一级消防《技术实务》要点:敞
开、封闭、防烟楼梯间
知识点: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及设置要求
一、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是低、多层建筑常用的基本形式,也称普通楼梯间。
该楼梯的典型特征是,楼梯与走廊或大厅都是敞开在建筑物内,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而且可能成为向其他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
敞开楼梯间安全可靠程度不大,但使用方便、经济,适用于低、多层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
二、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有墙和门与走道分隔,比敞开楼梯间安全。
但因其只设有一道门,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进行疏散时难以保证不使烟气进入楼梯间,所以应对封闭楼梯间的使用范围加以限制。
三、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凹廊,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设有两道防火门和防排烟设施,发生火灾时能作为安全疏散通道,
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
经典例题
不属于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的是()。
A、高度为60m 的住宅
B、超高层层建筑
C、建筑高度35m 的二类高层建筑
D、建筑高度为18m 的住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m 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
总结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要点
二、防烟楼梯间
对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的入口处应设置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于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 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面积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 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6平方米。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乙级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防烟楼梯间前室内禁止采用可燃或易燃性材料装修,不准摆放任何 4 家具物品。
一、封闭楼梯间
根据《建规》和《高规》的要求,下列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下列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 、旅馆; 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6、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高层工业建筑(厂房、库房)。 7、甲、乙、丙类生产厂房。 8、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单元式民用住宅除外)。 9、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可不设封闭楼梯 间,但开向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 采光和自然通风。 10、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 11、高层建筑的裙房。 12、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高层建筑防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范要点
一、建筑高度 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 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应注意的问题: 1、建筑高度的确定应从室外地坪起算,不应从室内设计相对零标高 起算。 2、坡地地形下建筑高度和层数的确定:从设计零相对标高起算的高度 不一定能作为建筑高度起算,根据规范,建筑高度的确定应从室外地 坪起算,对于没有采用《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 行防火设计的坡地建筑,应从室外最低地坪标高起算。 3、顶层的局部功能用房应计入建筑层数和高度。 4、住宅的中间跃层应计入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烟楼梯间要求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防烟楼梯间要求
内容见与条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设置消防设施;
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
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不应小于;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4. 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
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室除外);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并宜靠外墙设置;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4) 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6)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
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个启。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
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按照防火规范,有通风条件的楼梯间不用防烟,只有封闭楼梯间才有防烟要求
1). 如果建筑物是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或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不论能否自然排烟,均需要分别设置机械式加压送风系统。
2). 如果放眼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均有外窗且满足排烟面积,就不用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如果前室能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不能的话,也只是对防烟楼梯间送风即可,如果防烟楼梯间能自然排烟(楼梯间窗户开放不小于5平方,已经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前室不能的话,对前室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不必加压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