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

合集下载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02 课文内容解析
描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环境
自然环境
课文中描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自然 环境,包括校园内的树木、花草、小 鸟等,营造出一种和谐、美丽的氛围 。
建筑设施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宽敞明亮的教室、 设施齐全的操场、各种功能室等,展 示了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 。
描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孩子们
民族特色
背景介绍
背景
这篇文章描绘的是中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小学,这里居住着多个民族的孩子。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却在同 一个学校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展现出民族团结的精神。
背景分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边疆地区更是民族交融的地区。这所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他们却能 够和谐共处、互相尊重,展现出民族团结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边疆地区稳定 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好。
纯真情感的流露
孩子们在相处中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彼此关心、帮助和分享,这种纯真 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 暖。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小说中的孩子们对知识和美好事物 充满向往,他们努力学习、追求进 步,展现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风貌。
团结与友爱的精神
团结互助的精神
正能量的传递
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之间相 互支持、帮助和鼓励,体现了团结互 助的精神。这种精神有助于增强集体 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孩子们之间相互理解、接纳和帮助, 形成了和谐共处的氛围,展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民族团结意识
小说通过描绘不同民族孩子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强调了民 族团结意识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 化。
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
天真无邪的性格
小说中的孩子们性格天真无邪, 善良可爱,他们不受世俗的束缚 和影响,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美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精选8篇】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精选8篇】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精选8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

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

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朗读节奏和情感。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发音和句子节奏。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4. 学习生字: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词练习。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深入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分享自己的小学生活经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小学生活的作文。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书写规范和表达能力。

3. 作文反馈:评价学生作文的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语句通顺。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描写我国边疆小学校园生活的课文,通过讲述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游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边疆地区的教育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1.2 课程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了解边疆地区的教育现状,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体会孩子们在校园里的快乐生活。

2.2 生字词学习2.2.1 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2.2 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字词的写法和含义。

2.2.3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3 课文解析2.3.1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

2.3.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3.3 讨论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民族团结。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培养语感。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书写生字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4.2 生字词书写评价评价学生的生字词书写正确与否,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4.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1. 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2. 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5.2 第二课时1.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2. 讨论课文主题,体会民族团结。

5.3 第三课时1. 复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2. 书写生字词,提高写字水平。

5.4 第四课时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总结课程,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第六章:作业设计6.1 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 书写生字词,提高写字水平。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文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如大青树的象征意义 、民族服饰的描绘等,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民族文化 的独特魅力。
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讲述民族小学的故事,课文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其 中,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
课文通过展现孩子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风貌,弘 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孩子们为民族的繁荣和富 强而努力奋斗。
通过对大青树下小学的环境、人物和活动的细致描 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和学校的活力。
运用色彩鲜明的词汇和形象的描绘手法,如“绿油 油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孩子们红扑 扑的脸蛋”,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通过描写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展现他们 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 望和对学习的热爱。
倡导环保理念
通过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 景,课文潜移默化地传递出环保 理念,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保护 环境、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感悟生活真谛
课文以孩子们在大青树下快乐玩 耍为线索,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 纯真,让孩子们在感受自然之美 的同时,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 价值。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
展现民族文化元素
写作特点
课文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小学生们的形象和 内心世界,场景描写栩栩如生,语言简练明快,富有感染 力和启发性。
02
课文内容分析
描述大青树下小学的环境
80%
地理位置
小学坐落在大青树下,环境优美 ,空气清新。
100%
校园设施
校园内设施齐全,有宽敞明亮的 教室、图书馆、体育场地等。
80%
阐述作者对小学的情感表达
01
怀念与感慨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学生活,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描绘,培养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作者、背景及课文大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学生活的认识和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与同桌分享。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5. 练习巩固(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课文,检验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难点:诗歌中意象和寓意的把握,以及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景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教学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2)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4. 实践环节:(1)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2)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背诵,展示学习成果;(3)教师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程度;2. 学生创作的小诗的质量;3. 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大青树下的小学》2. 相关背景资料;3. 创作纸张、文具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熟悉诗歌内容和教学目标,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2. 准备大青树图片或者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诗歌;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大青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3. 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创作和表演,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且在日常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03
富有爱心和责任心
学校的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尽力帮助
学生解决各种问题,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好评。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
教学成果显著
学校的教学成果显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 业成绩普遍较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 绩。
种植年代与地点
大青树种植于何时何地,以及其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
大青树下的文化传承
文化符号
大青树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活动
大青树下所举办的文化活动及其历史、特点等。
大青树下的社会价值
旅游价值
大青树作为当地的旅游资源,对于当地 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VS
多元化、国际化的教育服务。
预期成果:通过未来发展规划的 实施,大青树下的小学将实现以
下预期成果
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学校未来国内外知名学 校之一。
学校信息化和智能化 水平显著提高,成为 数字化校园的典范。
师资队伍素质和教育 教学能力达到国内领 先水平。
社会认可度高
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高,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也 普遍较好,认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 水平都很高。
05
大青树下的小学面临的挑战和机 遇
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资金不足
学校设施、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投入需要充足的资金支 持,而学校筹措资金的能力有限,导致一些必要设施和资 源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学生数量下降
国家对教育领域进行改革,推出了一系列 政策措施,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和资源支持。
多元化教学模式

《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共筑希望

《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共筑希望

《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共筑希望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一所小学静静地矗立在大青树下。

这所小学虽然简陋,但它承载着无数孩子的梦想和希望,是这片土地上最温暖、最有活力的地方。

清晨,阳光透过大青树茂密的枝叶,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孩子们背着书包,欢快地走进校园,他们的笑声如同清脆的铃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校园里,国旗在微风中飘扬,那鲜艳的红色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圣的色彩。

这所小学的建筑并不高大宏伟,几间简单的教室,一块小小的操场,就是它的全部。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师们用心地传授知识,孩子们努力地学习。

教室里,黑板上的粉笔字写满了老师的期望,课桌上的书本承载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

语文课堂上,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优美的文章,孩子们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数学课堂上,一道道难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孩子们逐一攻克,他们的思维在数字与图形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英语课堂上,孩子们跟着老师大声朗读单词,那略显生疏但充满热情的声音,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们的决心。

除了基础课程,学校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美术课上,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美好世界,那五彩斑斓的画作展示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音乐课上,悠扬的歌声回荡在校园,那是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体育课上,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奔跑、嬉戏,他们的活力如同初升的太阳。

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操场上玩耍。

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还有的在玩捉迷藏。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这一刻,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脑后。

学校的老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_____老师,已经在这所学校任教多年,他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里的教育事业。

他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还十分关心学生的生活。

当有孩子生病时,他会亲自送他们回家;当有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会耐心地辅导,直到他们弄懂为止。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1.大青树下的小学》原文及内容解析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1.大青树下的小学》原文及内容解析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1.大青树下的小学》原文及内容解析课文原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层次:上学路上来到学校课上和课下自豪赞美感情点题生字词:蝴蝶孔雀舞重点问题:上课、下课的民族小学是怎样的?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重点句子、段:第三段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学生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性,没有具体描写,想象)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重点语句理解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学生活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珍惜学习时光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情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大树、小学、孩子们(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3)简介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3. 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2)提问:课文描绘了怎样的小学生活?2. 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关注细节(2)教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3)小组讨论:我们向往的小学生活是怎样的?3.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在上学路上、课堂上、操场上等场景(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反馈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小学生活,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向往的小学生活》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的理解程度。

3. 情景表演评价:针对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情景表演,从内容、表达、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

1.大青树下的小学

1.大青树下的小学

1.大青树下的小学【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语言运用:重视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思维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审美创造: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通过对比阅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文描写了一所边疆的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关注结构: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关注描写: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重点、难点)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重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学习第一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课件3)导语: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期,我们又回到了可爱的学校。

谁来和我们分享分享学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所特别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

2.教师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齐读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大青树下的小学,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一片欢声笑语。

这所小学位于一个山村中,周围被郁郁葱葱的大树和青山环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所小学的概况。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现有学生300余人,教职工40余人。

学校由几栋教学楼、操场、食堂等组成,设有幼儿园、小学各年级的教室、图书馆等。

尽管学校设施简陋,但教师们兢兢业业,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大青树下的小学,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化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

在每周的课程中,学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户外探险、科学实验、艺术欣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与成长。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团活动,供学生选择参与。

有文学社、美术社、音乐社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

这些社团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还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学术教育,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注重生活教育的开展。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农田劳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并加深对农村生活的了解。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

在这所小学,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

老师们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他们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老师们倾心付出,用爱心和耐心引导学生成长。

学生们也感受到了这份温暖,与老师们建立起了亲密的师生关系。

这种亲情般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安全感。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学校的设施条件有限,图书馆的书籍不够丰富,操场的设备也比较简陋。

此外,师资力量也亟待加强,需要更多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教育者加入。

为了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举办义卖活动、向社会发出倡议等方式,筹集了一定的经费用于学校的建设和教学活动。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陈丹燕。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大青树下的小学生活,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勤奋学习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民族风情,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插图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开展情景剧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团结同学的情感。

(2)教育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民族风情,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民族风情,感受团结友爱的氛围。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插图、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实践教学法:开展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合作意识。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特色,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1.2 教学内容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民族的图片和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民族文化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课文中涉及的民族文化问题。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3.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2 评价内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5.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大青树下的小学》原文6.2 多媒体资源图片:不同民族的服饰、建筑、节日等图片视频:有关民族文化的纪录片或短片音频:民族音乐或歌曲6.3 辅助阅读材料有关民族文化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第七章:课堂活动设计7.1 课前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一所特别的小学,它坐落在一棵古老而繁茂的大青树下。

这所小学没有高大的教学楼,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却充满了温暖和生机。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学校的操场上。

孩子们穿着整洁的校服,背着书包,欢快地走进校园。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学校的建筑虽然简陋,但却十分整洁。

几间破旧的教室,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布置,显得格外温馨。

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作和优秀作业,课桌椅虽然有些陈旧,但摆放得整整齐齐。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老师们认真地讲解着知识,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里的老师,大多是从山外的城市来到这里支教的,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选择了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默默奉献。

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在这所小学里,课程虽然没有城市里那么丰富多样,但老师们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基础课程,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音乐课时,孩子们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出美妙的旋律;美术课时,他们用彩笔描绘出心中美好的世界;体育课时,他们在操场上尽情地奔跑、欢笑。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操场上嬉戏玩耍。

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玩捉迷藏。

大青树下,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所小学的孩子们都非常团结友爱。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母在外打工,但他们从不互相攀比,而是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如果有同学遇到了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学校的食堂虽然不大,但饭菜却十分可口。

每天中午,孩子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食堂里享用美味的午餐。

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简单的饭菜却让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

放学了,孩子们排着队走出校园。

他们向老师挥手告别,然后沿着山间的小路回家。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他们小小的身影。

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所充满爱和希望的小学。

它或许没有城市里的学校那么繁华,但它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纯粹的梦想。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多元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讨论文章中体现的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文章所描述的场景。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作者及文章背景。

步骤二: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三:词句赏析,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步骤四:小组讨论,讨论文章中体现的民族团结、互助精神。

步骤五: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力。

采用课后作业评价,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采用小组讨论评价,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2 评价指标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主动参与。

课后作业:答案正确、书写工整、见解独到。

小组讨论:合作默契、表述清晰、观点鲜明。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学资源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

相关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网络资源,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4.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等。

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具。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简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作者及文章背景。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5.2 第二课时词句赏析,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组讨论,讨论文章中体现的民族团结、互助精神。

5.3 第三课时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3、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4、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3、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二)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一)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二)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一)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现在开始。

(二)学生试读。

(三)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校正读音。

(四)出示词语,先请一组同学开火车带读,要求:同学读一遍,其他同学跟读两遍。

全班齐读词语,注意精气神。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一)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二)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识字教学
(一)全班同学先将生字按结构分类,请一名同学分享结果。

(二)前后左右四个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字为大家讲解。

1、范例:
大家好,我们小组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
这个字的读音、结构、偏旁
这个字需要特别注意的笔顺,一人黑板示范;请大家跟我书空。

组词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谢谢大家。

2、提示: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来源:]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三)学生写字在生字本上打一个字头。

(四)讲评指导。

六、初读课文
(一)导入:通过阅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第一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我会认。

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预设: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大青树小学的学生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的场景,他们虽然穿戴不同,但是都文明有礼。

二、第二、三自然段
(一)教师引入,学生读文。

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完的同学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请同学来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2、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3、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三、第四自然段
(一)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说话“有理有据”的习惯,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批注。

(二)大青树小学为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带着你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试一试。

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课后延伸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