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圣教序笔法解析-精选.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摘要:一、引言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简介三、基本笔法解析1.横笔2.竖笔3.撇笔4.捺笔5.折笔6.点笔四、临写教学1.准备工具2.姿势与握笔方法3.基本笔画练习4.结构与布局5.章法与风格五、总结正文:【引言】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该作品的基本笔法进行解析,并结合临写教学,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这一名作。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简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时期创作的一部行书作品,全文共27 行、444 字。
该作品书写流畅、气韵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内容讲述了佛教传入我国后的发展历程以及佛教教义的传播与弘扬。
【基本笔法解析】1.横笔:横笔是行书的基础,要保持平稳、舒展。
起笔轻,收笔重,中段略提。
2.竖笔:竖笔要垂直,起笔重,收笔轻。
中段略提,以增加灵动感。
3.撇笔:撇笔要轻盈,起笔重,收笔轻。
笔画呈斜线,由重到轻,逐渐撇出。
4.捺笔:捺笔要厚重,起笔轻,收笔重。
笔画呈波浪状,富有韵律感。
5.折笔:折笔要自然,起笔与收笔略重,中段略轻。
转折处要圆润,不要过于生硬。
6.点笔:点笔要精致,起笔与收笔轻。
点画要饱满,形态各异。
【临写教学】1.准备工具:选用毛笔、墨汁、宣纸等传统书法用具。
2.姿势与握笔方法: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利于保持舒适的手部动作。
握笔要稳定,指实掌虚,运用自如。
3.基本笔画练习:从简单的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开始,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4.结构与布局:熟悉字形结构,注意笔画间的间距与比例。
从单字练习逐渐过渡到篇章练习。
5.章法与风格:学习王羲之的行书风格,注重行气、神韵的表现。
掌握章法布局,使作品更具整体感。
【总结】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瑰宝,学习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王羲之圣教序入门最详细的笔法
王羲之圣教序入门最详细的笔法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中《圣教序》更是被誉为“书法之祖”,被广泛传颂至今。
作为书
法爱好者,学习《圣教序》的笔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圣教序》的笔法,从最基础的点画、结构到整体的布局,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经典作品的精髓。
首先,我们来看《圣教序》的点画。
王羲之的点画以骨韵为主,笔画有韵律感,有节奏感。
在点画上,我们要注意每个笔画的起落和力度,保持笔画的统一和连贯。
同时,要注意笔画的长短、粗细、虚实,以及笔画之间的间隔和相互关系,让整篇作品呈现出优美的韵律感。
其次,是结构的构造。
《圣教序》的结构十分严谨,由纵横平交
组成。
纵向分为五段,横向分为十二行,平交在每个头、口、齿、舌、牙、喉六个部位。
在结构上,我们要注重每个部位的对称和协调,让整篇作品呈现出完美的结构感。
最后,是布局的安排。
《圣教序》的整体布局非常考究,包含着
王羲之对佛教的崇敬和对书法的热爱。
在布局上,我们要注重整体性和平衡性,将每个部分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整篇作品呈现出和谐美感。
综上所述,《圣教序》的笔法涉及到点画、结构和布局三个方面,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注重细节,把握笔画的韵律感、结构的严谨性和布局的和谐美感。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研究,《圣教序》的笔法才能真正
被我们掌握,从而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笔法丰富多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对该作品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的简要介绍。
一、基本笔法1.横画: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横画的变化丰富多样,有平直的横,斜上的横,斜下的横,以及俯仰的横。
其中,平直的横多用于字的主笔,斜上的横则具有向上的动感,斜下的横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而俯仰的横则根据字势的需要有不同的变化。
2.竖画:竖画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同样富于变化,有挺拔的竖,有带勾的竖,有上粗下细的竖,也有上细下粗的竖。
挺拔的竖多用于字的主笔,带勾的竖具有强烈的动感,上粗下细的竖显得轻灵,上细下粗的竖则显得沉稳。
3.撇画:撇画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有很多变化,有直撇、弯撇、回锋撇等。
直撇多用于字的左侧,弯撇多用于字的右侧,回锋撇则多用于字的底部。
4.捺画:捺画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同样有很多变化,有平捺、斜捺、反捺等。
平捺多用于字的底部,斜捺则多用于字的右侧,反捺则多用于字的左侧。
5.点画:点画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有很多变化,有竖点、横点、侧点等。
竖点多用于字的顶部,横点则多用于字的左侧,侧点则多用于字的右侧。
二、临写教学1.观察字形:在临写之前,要先观察每个字的字形和结构特点,了解每个字的笔画和笔顺。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个字的形态和神韵。
2.分解笔画:将每个字的笔画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点等。
然后逐一练习这些基本笔画,掌握其基本要领和变化方式。
3.摹写练习:通过摹写练习,逐渐掌握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特点。
可以先用透明纸摹写,然后再用毛笔在纸上摹写。
摹写的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方法和节奏感。
4.对比分析:将摹写的结果与原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同学的摹写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5.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VIP专享]王羲之圣教序笔法解析
王羲之笔法分析王羲之不仅精于笔法,在处理字形方面,也有着古今鲜见的大才力,历史上除他之外,不乏用笔一流的大家,但细玩其字,于字形的纵横变化上,比起王羲之来手段却总觉有限。
譬如琴音,其他的书家最多能弹出七个音,而王羲之却有本事奏出十几个音来,且出于规律,合于自然。
所以后人有“右军如龙”的比喻,喻其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变化。
《圣教序》为收录王羲之行书单字最多的一帖,于字形也最多变化。
历来学者,无不奉为圭皋。
如果说《圣教序》里怀仁有意将不同的字形加以组合的话,我们不妨试以《平安》《何如》《奉橘》来做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其以下几个字形方面的规律:1. 王羲之笔下结字极为强调字的形,该方的一定方,该长的一定长,该圆的也一定圆,外形特征明显,字和字之间字形区别变化无常。
2. 很多字的四角,能恰恰重合在图中的红色框线上,此绝非偶然,楷正的功夫反映在笔下,毫不含糊,如“修载”、“同”、“白”、“尊体”、“何如”“橘”等字。
方正剀切,如垒墙之砖,使通篇端正结实。
3. 三角形的字形不论欹侧,外形特征鲜明,犹如精确的几何计算。
此亦非巧合,乃长期经意所成。
4. 不仅整个字的外形如此,就连字内分开的偏旁部首也同样遵守这种外形规律。
如“明”“复”等字。
5. 外形既定,内部的点画就可以尽可能多的寻求分割变化,以增大同类外形字的细部区别,使通篇变化更加丰富。
如“修”字的几个竖画;“载”字的几个横画;“来”字的两个横画和两组左右连带点共同形成之四个各异的横画;“明”字日月两部分中间的四个短横;“尊”字“迟”字里面有意平行的两组横画;“降”字的右竖斜曲,有意空开中下部等等,犹如篆刻的布白,各显手段,尽量的求变化。
通篇大、小、收、放,字字变化,无有雷同。
正如王澍《论书剩语》所说:“魏晋人书,一正一偏,纵横变化,了乏蹊径。
”这便是王羲之的大本事。
不信可以试试,能在书写的片刻之间,在笔下生出如此丰富的变化,并且一气贯注,自然和谐。
古今以来,一人而已!此亦无它,乃悟通法之极则,至于天人合一之境者所必然。
《圣教序》应注意的笔画和结构解析
《圣教序》应注意的笔画和结构《圣教序》应注意的笔画和结构一、点的写法:行书点的笔法变化比楷书丰富,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动势和游丝.以斜点为例,其笔法为:顺锋入笔,略顿,蓄势后向左下出锋成钩.例如:“深”红色箭头所指。
两点呼应:左点出锋,顺势带出右点,两点之间笔断意连,顾盼有情,联系密切。
斜点:顺锋入笔,略顿,回锋轻收,注意形态上与下一笔呼应。
例字:二、横的写法:行书横的笔法在楷书横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感,尤其当多横组合时,更强调彼此间的变化及映带关系。
其笔法为:顺锋入笔,转锋右行,回锋轻放。
如:“百”字红色箭头所指。
长横:长横入笔转锋的动作比短横更显著。
以点代横:行书无论短横与长横笔法均相同,即:顺锋入笔,转锋右行,回锋轻收(有时蓄势出锋成钩)。
例字:三、竖的写法:行书竖的用笔与楷书相似,也分为悬针竖和垂露竖。
其区别在于:行书竖画有时不如楷书竖画挺直,有时还出现游丝和出钩,这些都是为了加强动感及与上下笔之间的联系。
如:“邦”字,红色箭头所指。
垂露竖:逆锋入笔,转锋后向下行笔,至尾端回锋轻收。
两笔长短、直弧、位置高低均有差异。
例字:四、撇的写法:行书撇分为回锋撇与出锋撇。
与楷书撇比较而言,行书撇更多曲折变化,且增加了回锋出钩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为了加强与上下笔之间的承接映带关系。
如:“形”字,红色箭头所指。
出锋撇:顺锋入笔,略顿,回锋蓄势后向左下出锋,短促而有力。
回锋撇:顺锋入笔,转锋下行,微弧,至尾端戛然止笔,有回锋之意而无回锋之笔。
例字:五、捺的写法:行书捺分为出锋捺、回锋捺和以点代捺。
对具体的笔画而言,又有轻垂、方圆、长短、徐疾等变化,主要以体现行书的流动感及与上下笔之间的联系为原则。
如:“春”字,红色箭头所指。
出锋捺:顺锋入笔,向右下行笔,运笔遒劲果断,顿笔后向右渐提笔出锋。
此捺与楷书写法一致。
例字:六、挑的写法:行书桃的笔法比楷书更为丰富,这是为了加强与上下笔之间的承接关系。
另外,由于有了曲折变化,行书挑的运笔速度也不如楷书挑那样短促。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摘要:一、引言二、王羲之及其行书成就三、《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解析1.笔画基础2.笔法特点四、《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临写教学1.准备工具2.临写步骤与技巧3.注意事项五、总结正文:【引言】行书作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书体,以其流畅的笔势和独特的审美魅力受到广泛喜爱。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行书作品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我们将通过《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来探讨行书的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
【王羲之及其行书成就】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
他的行书以自然、率真、高古、变化无穷为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解析】1.笔画基础《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笔画基础包括横、竖、撇、捺、折、点等基本笔画。
这些笔画在王羲之的笔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富有韵律感和动态美。
2.笔法特点王羲之行书的笔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笔画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富有动态美。
(2)笔势连贯,起笔、转折、收笔一气呵成。
(3)笔画力度变化丰富,既有轻盈飘逸之姿,又有沉着厚实之力。
(4)字形结构疏密有致,笔画间相互呼应,富有节奏感。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临写教学】1.准备工具临写《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需要准备毛笔、墨、纸、砚等传统书法用具。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关于王羲之行书技法方面的书籍和教学视频,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笔法特点。
2.临写步骤与技巧(1)先从基本笔画开始练习,熟练掌握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写法。
(2)学习笔势的连贯性,注意起笔、转折、收笔的衔接。
(3)对照《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帖,分析字形结构,注意疏密有致、笔画间的呼应关系。
(4)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先用描红练习,然后再独立临写。
3.注意事项(1)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笔法解析(9-18讲),值得收藏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笔法解析(9-18讲),值得收藏第九讲:是、以、窥、天、鉴、地。
是:“是”字,是典型三角形的字,脑袋小,身子大。
整个字的难点,在于下半部分。
书写时,注意“中竖”相对于上方“日”的位置。
下半部分的笔划,看似是一笔,但是也有停顿调锋,这种笔划,如不调锋,容易写滑。
以:“以”在上一讲里提到过,大同小异。
注意留出中空,另外,左边的笔划,二压二提,要轻松书写。
窥:这个字的特点是:上面要盖得住,左面粗又挺,右边细而轻。
上方的“穴宝盖”整体采用侧锋用笔。
“见”最后的竖钩,在行书里,王羲之喜欢将“竖钩”写成这样,如此写法,其他书家并不多见。
天:“天”字,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字,难点在于最后的捺划,分为了三个弧度动作。
另外,注意第二横,一定要翘起来。
鉴:这个字,左高右低,右边的一系列的转折,用笔的笔锋要随之变化(如图所示)。
地:“地”字,整个字呈扁形。
这个字,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松,右边紧。
要注意“土”字旁中竖的位置,要偏左,不能写到中间。
这个字的难点,在于右半部分,有斜度的控制,也有方圆的把握。
第十讲:庸、愚、皆、识、其、端。
庸:“庸”字,需要把握的有两点。
一、空间的掌握。
第一笔的“点”和下面的距离非常大,整个字,呈上松下紧状。
二、翻转的掌握。
从第二笔开始,遇到转折,就一直是翻转,每个动作都很连贯。
愚:这个“愚”字,在圣教里,是极为精彩的一个字。
上方的禺,需要注意中间的竖划,有一个向右的弧度(如图所示)。
下方的心,起笔在“禺”的左下方,收笔,和上方对齐。
具体用笔方法,如图所示。
皆:“皆”字,在书写时,一定要记住,“比”的右半部分,占用空间极少。
这个字,最为精彩的一笔,就是连接“比”和“日”的那条线,要干净,并且带有弹跳。
识:按照我们当代的审美来看,这个字,并没有多么美。
但是这个字的特点,就是突破常规的书写。
我们在书写时,可以将他看成“左右结构”,而并非“左中右结构”。
“言”为左侧,“音”与“戈”几乎贴在了一起,为右侧。
圣教序行书笔法讲解字帖
圣教序行书笔法讲解字帖
圣教序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它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具有古朴端庄的特点。
下面我将从笔画结构、书写规范
和练习方法等多个角度对圣教序行书进行讲解。
首先,圣教序行书的笔画结构。
圣教序行书的笔画结构清晰简洁,横平竖直,端庄大气。
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和用
笔力度的掌握。
横平笔要横直有力,竖撇折要挺拔有劲,勾提要圆
润有韵。
整体上要求端庄大气,刚柔相济。
其次,圣教序行书的书写规范。
在书写圣教序行书时,要注意
每个字的结构和比例,保持整体的平衡和稳重感。
要注意笔画的顿
挫和用笔的力度,力度要轻重得当,使得字体显得生动有力。
另外,书写时要保持笔画的连贯和流畅,避免出现断笔和重复笔画的情况。
最后,圣教序行书的练习方法。
要想书写好圣教序行书,需要
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其笔法和结构。
可以通过模仿名家作品,临帖
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另外,也可以通过练习基本笔画和常用字
来提升自己的书法功底,逐渐掌握圣教序行书的特点和规律。
总的来说,圣教序行书是一种具有古朴端庄特点的书体,书写时需要注意笔画结构、书写规范和练习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钻研,可以逐渐掌握其要领,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原创版】目录一、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概述二、行书的基本笔法三、临写教学方法与步骤四、总结正文一、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概述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我国书法史上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集王羲之书法之大成,由唐代书法家怀仁和尚编撰。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书法爱好者们学习行书的重要范本。
本文将从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两个方面,对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进行探讨。
二、行书的基本笔法1.点画:行书的点画有独立点、连点、横点、竖点、撇点等,要求点画圆润、饱满,既有力度又富有变化。
2.横画:横画有短横、长横、平横、仰横、覆横等,要求横画平直、稳重,与竖画相互呼应。
3.竖画:竖画有垂竖、悬竖、左竖、右竖等,要求竖画垂直、有力,与横画相得益彰。
4.撇画:撇画有短撇、长撇、平撇、斜撇等,要求撇画流畅、自然,与捺画形成对比。
5.捺画:捺画有短捺、长捺、平捺、斜捺等,要求捺画舒展、有力,与撇画相映成趣。
6.折画:折画有横折、竖折、撇折等,要求折画干净利落、富有变化。
三、临写教学方法与步骤1.选帖:选择一本高质量的《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字帖,便于学习者临摹。
2.读帖:在临摹前,先仔细阅读字帖,了解每个字的结构、笔法和神韵。
3.描红:在字帖上的字形用红色笔描出,以便于更好地观察、模仿字形。
4.临摹:在描红的基础上,用毛笔蘸墨进行临摹,力求形似、神似。
5.校对:将临摹的作品与字帖进行对比,找出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6.创作: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练习,尝试将所学笔法运用到实际书写中。
四、总结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我国书法的瑰宝,对学习行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
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法及临写教学行书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它的笔画特点是疾书快写,形态简练,行云流水。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王羲之的作品之一,是他为自己所撰写的《怀仁集》所撰写的序文,被誉为行书中的经典之作。
基本笔法:1. 用毛笔书写行书时,要掌握一定的力度和速度,以求笔画流畅。
2. 行书的笔画要有清晰的开始和结束,书写时应尽可能一气呵成。
3. 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要统一、协调,形成整体的行书特点。
4. 行书的基本构造要简化,不做过多的笔画重叠。
临写教学:1. 入手准备:准备毛笔、墨汁和宣纸等书写工具,选择一块静谧的工作区域,保持心态平静,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2. 学习书法基本功:在开始练习行书之前,要先掌握基本的字形、笔画和结构基础知识,了解行书的特点和要求。
3. 临帖学习:找到《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临帖,仔细观察其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理解其整体布局和节奏感。
4. 分解笔画:将每个字的笔画分解出来,逐个练习书写。
重点关注行书的基本笔法和笔画的流畅和连贯性。
5. 整字书写:掌握了每个字的笔画后,可以开始整字书写。
首先按照预设的字体大小和布局,在纸上划出横线和竖线,保证字的整体均衡和平衡。
然后按照笔画的顺序,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字的书写。
6. 反复练习:行书是需要反复练习的,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其特点和技巧。
在练习中不断纠正错误,磨练自己的笔法和审美能力。
总之,学习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需要有耐心和恒心,通过系统的临帖和临写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书水平和技巧。
同时要保持审美敏感性,提升对字形、结构和节奏感的理解和把握。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行草技法详解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行草技法详解一、介绍怀仁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集子,其中收录了很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
而其中,王羲之的《书圣教序》被誉为行草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技法的角度,深入探讨《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行草书法的魅力和技法要点。
二、笔法1. 提笔王羲之行草书的提笔要领,首先要求提笔要有力,但不能生硬。
提笔时,要提起笔尖,力道均匀,不能一下子太用力,也不可以太轻。
只有在笔尖折断之前,才算是用对力度。
这样才能够在用笔时,笔墨亦疏亦密,浓淡得当。
2. 起笔行草书的起笔是关键,起笔要快,却不能显得急躁。
起笔时,应该自然而然地抬起笔尖,将笔尖挑离纸面,以形成笔尖与纸面交流的状态。
如果笔尖挑起过高,会使得墨迹过于浓重;反之,则会使得笔画过于浅薄。
3. 连续在书写行草书时,要求连续的笔画要匀称,不要有明显的停顿和断裂感。
王羲之在书写《书圣教序》时,笔墨温润,每一笔都有神韵,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
三、结构1. 纸张在展开写作行草书时,纸张为琴帖纸。
琴帖纸具有适度的水分和韧性,能够很好地满足行草书写作的要求。
2. 字体王羲之的行草书字体,每一个字都有韵律感,整体布局非常匀称。
行草书的字结构要求疏密得当,组织得体。
笔画要求有力度,且轻重相间,让整体作品看起来非常有活力。
3. 线条行草书的线条要求如行云流水,轻灵而有力。
在描写每一个笔画时,要求用笔抖情,使得笔画线条在一瞬间有起有伏,有挫有顿,看似随意却又充满着规律。
四、个人理解《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行草书法对于我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深入研究行草书的技法和魅力,我深刻体会到了我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以及书法对人的熏陶和修养的意义。
我也学会了在书写时借鉴先贤的书法技法,让自己的书法更加优美和有韵律感。
总结行草书作为我国传统书法之一,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技法要求。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作为行草书的经典之作,体现了行草书的独特魅力和技法要点。
通过对行草书的技法和结构的深入探讨,我对行草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意识到了我国书法的卓越之处。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逐字解折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逐字解折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行书的经典之作,其逐字解析如下:
- “截”字,此字上窄下宽,左侧部分是上疏下密,右侧的戈钩斜度较大,整个字直线较多,显得比较挺拔。
- “伪”字,左窄右宽,左断右连。
此字要格外关注线条的曲直变化,用笔的方圆兼备,以及空间的营造。
- “续”字,左侧的“纟”上密下疏,形成聚散关系,这种写法颇为经典。
右侧的“卖”上下错位,“贝”略靠右书写,左侧留白。
- “真”字,此字线条较细,灵动飞舞,全字基本上都是曲线,唯有中间的三个短横较直,而且紧凑,属于内收外放,是《圣教序》中比较经典的字。
- “开”字,“门”两侧的竖画左细右粗,左短右长,上部左低右高。
注意底部四个竖画收笔的位置高低变化。
- “兹”字,此字上疏下密,所有笔画之间都有牵丝映带的呼应关系,下面两个绞丝,左低右高。
- “后”字,左窄右宽,左右之间留白,右侧结构上密下疏,反捺较长,下笔由轻至重。
注意底部的高低关系,左高右低。
- “学”字,此字上密下疏,注意上部连续竖画的长短、斜度的不同。
下部的“子”靠右书写,左侧留白。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字字珠玑,笔笔精到,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悟其精髓。
详解《圣教序》笔法结构,值得收藏
详解《圣教序》笔法结构,值得收藏第一部分:基础笔画的写法一、点的写法:行书点的笔法变化比楷书丰富,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动势和游丝。
以斜点为例,其笔法为:顺锋入笔,略顿,蓄势后向左下出锋成钩。
例如“深”红色箭头所指。
两点呼应:左点出锋,顺势带出右点,两点之间笔断意连,顾盼有情,联系密切。
斜点:顺锋入笔,略顿,回锋轻收,注意形态上与下一笔呼应。
更多例字:二、横的写法:行书横的笔法在楷书横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感,尤其当多横组合时,更强调彼此间的变化及映带关系。
其笔法为:顺锋入笔,转锋右行,回锋轻放。
如:“百”字红色箭头所指。
长横:长横入笔转锋的动作比短横更显著。
以点代横:行书无论短横与长横笔法均相同,即:顺锋入笔,转锋右行,回锋轻收(有时蓄势出锋成钩)。
更多例字:三、竖的写法:行书竖的用笔与楷书相似,也分为悬针竖和垂露竖。
其区别在于:行书竖画有时不如楷书竖画挺直,有时还出现游丝和出钩,这些都是为了加强动感及与上下笔之间的联系。
如:“邦”字,红色箭头所指。
垂露竖:逆锋入笔,转锋后向下行笔,至尾端回锋轻收。
两笔长短、直弧、位置高低均有差异。
更多例字:四、撇的写法:行书撇分为回锋撇与出锋撇。
与楷书撇比较而言,行书撇更多曲折变化,且增加了回锋出钩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为了加强与上下笔之间的承接映带关系。
如:“形”字,红色箭头所指。
出锋撇:顺锋入笔,略顿,回锋蓄势后向左下出锋,短促而有力。
回锋撇:顺锋入笔,转锋下行,微弧,至尾端戛然止笔,有回锋之意而无回锋之笔。
更多例字:五、捺的写法:行书捺分为出锋捺、回锋捺和以点代捺。
对具体的笔画而言,又有轻垂、方圆、长短、徐疾等变化,主要以体现行书的流动感及与上下笔之间的联系为原则。
如:“春”字,红色箭头所指。
出锋捺:顺锋入笔,向右下行笔,运笔遒劲果断,顿笔后向右渐提笔出锋。
此捺与楷书写法一致。
更多例字:六、挑的写法:行书桃的笔法比楷书更为丰富,这是为了加强与上下笔之间的承接关系。
王羲之圣教序笔法解析
王羲之不仅精于笔法,在处理字形方面,也有着古今鲜见的大才力,历史上除他之外,不乏用笔一流的大家,但细玩其字,于字形的纵横变化上,比起王羲之来手段却总觉有限。
譬如琴音,其他的书家最多能弹出七个音,而王羲之却有本事奏出十几个音来,且出于规律,合于自然。
所以后人有“右军如龙”的比喻,喻其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变化。
《圣教序》为收录王羲之行书单字最多的一帖,于字形也最多变化。
历来学者,无不奉为圭皋。
如果说《圣教序》里怀仁有意将不同的字形加以组合的话,我们不妨试以《平安》《何如》《奉橘》来做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其以下几个字形方面的规律:1. 王羲之笔下结字极为强调字的形,该方的一定方,该长的一定长,该圆的也一定圆,外形特征明显,字和字之间字形区别变化无常。
2. 很多字的四角,能恰恰重合在图中的红色框线上,此绝非偶然,楷正的功夫反映在笔下,毫不含糊,如“修载”、“同”、“白”、“尊体”、“何如”“橘”等字。
方正剀切,如垒墙之砖,使通篇端正结实。
3. 三角形的字形不论欹侧,外形特征鲜明,犹如精确的几何计算。
此亦非巧合,乃长期经意所成。
4. 不仅整个字的外形如此,就连字内分开的偏旁部首也同样遵守这种外形规律。
如“明”“复”等字。
5. 外形既定,内部的点画就可以尽可能多的寻求分割变化,以增大同类外形字的细部区别,使通篇变化更加丰富。
如“修”字的几个竖画;“载”字的几个横画;“来”字的两个横画和两组左右连带点共同形成之四个各异的横画;“明”字日月两部分中间的四个短横;“尊”字“迟”字里面有意平行的两组横画;“降”字的右竖斜曲,有意空开中下部等等,犹如篆刻的布白,各显手段,尽量的求变化。
通篇大、小、收、放,字字变化,无有雷同。
正如王澍《论书剩语》所说:“魏晋人书,一正一偏,纵横变化,了乏蹊径。
”这便是王羲之的大本事。
不信可以试试,能在书写的片刻之间,在笔下生出如此丰富的变化,并且一气贯注,自然和谐。
古今以来,一人而已!此亦无它,乃悟通法之极则,至于天人合一之境者所必然。
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精讲
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精讲
《圣教序》为唐代僧人怀仁所集,收集了王羲之的书法,后世将其称为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精讲。
其技法主要包括:
- 大:“大”字第一笔的横,由轻到重,露锋起笔,收笔时有弹跳动作。
“丿”划,将横分为左少右多。
最后的点,起笔要离横远一些,收笔顿笔回收。
- 懂字法无常、尽得其势,无有雷同。
- 懂楷正之法,端庄古雅。
- 懂形质高古,意趣难求。
- 集字高峰,后世典范。
学习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可以通过临摹和研读相关碑帖来提高书写技巧。
如需了解更多技法相关内容,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笔法解析(1-8讲),值得收藏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笔法解析(1-8讲),值得收藏第一讲:大、唐、三、藏、圣、教、序。
大:“大”字第一笔的横,由轻到重,露锋起笔,收笔时有弹跳动作。
“丿”划,将横分为左少右多。
最后的点,起笔要离横远一些,收笔顿笔回收。
唐:“唐”字最重要的笔画,是第二笔的横撇,侧锋切笔起笔,向右上行笔,然后转折写“丿”。
写“唐”字,要注意,点划要和中间的竖划,在一条中线上。
三:“三”字看似好写,其实不然。
三条横,都是侧锋入笔,书写时一定要硬朗,干脆。
另外,要注意三横的距离,上两横距离近,长横距离稍大一些。
藏:“藏”这个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将中空的感觉写出来,如图,疏密要有对比,反复书写后,即实用于创作,美得很。
圣:“圣”字的主笔,在于第二笔,如图,侧锋入笔,然后向外倾斜,并带有弧度。
另外,要注意“王”字的位置,一定要重心偏右。
教:“教”字的主要笔划,是第三笔的横撇,和“子”的竖钩提,这两个笔划,都有一个绞转的动作,如图所示。
序:“序”,整个字,都是在旋转。
从第一笔的露锋切入,一直能够旋转到最后一笔的竖钩,充满灵动。
在书写时,注意长“丿”的一个弧度,要干脆,利落。
第二讲:太、宗、文、皇、帝、制。
太:“太”字,变化丰富,难度在于撇划,和大点。
撇划,有一个先往右后往左的动作。
大点,则是有两个动作组成,先带有弧度的顿笔(作为起笔),然后反方向大顿笔(作为收笔)。
在书写时,要注意,撇划的末端,是整个字的最低点。
宗:“宗”字的难点,在于上面的宝盖头,以及“示”的竖钩。
宝盖头的第一个点,由3个动作组成(如图),第二笔,则是露锋下压,然后顺势,向右上写横,再出钩。
“示”字的竖钩,有向外的趋势,由轻到重。
文:“文”字的难点,是书写的节奏。
整个字,由一笔组成。
所以,在书写时,一定把握书写的节奏,在转折处稍早停顿,在笔画的中间,一定要迅捷、果断。
最后捺划的收笔,略略下压停笔(如图)。
皇:在书写“皇”字的时候,要注意上方的“白”,呈一个倒三角趋势。
一篇帮你总结《集王圣教序》的笔法和结构特点
一篇帮你总结《集王圣教序》的笔法和结构特点说起学行书,那就不得不提《集王圣教序》。
人人都说行书入门从《集王圣教序》开始,那整篇的笔法都有哪些你了解吗?孙过庭曾言:'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集王圣教序》中就能学到很多笔法以及结构的变化,当你细嚼单字时你就会发现,竟然处处险绝,让人忍不住惊叹!一、笔法特点:简单而丰富我们看书法作品,行书、行草,草书眼花缭乱,飞扬潇洒,其实最后解剖它到笔法上,非常简单,只有两种笔法:方笔和圆笔,方体现力量,圆体现流畅。
一切线条的丰富变化都是方笔和圆笔的组合,关键是下笔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两个笔法写出来。
方笔即起笔处锋下按和折笔处,圆笔即空中落笔和化折为转。
至于提按,轻重等都是在方笔和圆笔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1、汉字里横画最多,如果有两个横画同时存在就要有变化,方笔和圆笔就可以体现出来。
左尖横:露锋横向起笔,向右渐行渐按,至右端回锋收笔,左细右粗,左尖右圆。
右尖横:落笔稍顿后,即向右行笔,边行边提,起笔重,收笔轻,起笔粗,收笔细,呈左尖之形。
收笔带钩横:写横画至右端稍提,按下折锋向左,出锋和下一笔呼应。
右端因用折法写,多呈方形。
2、点画也可以表现方笔和圆笔。
点在行书中是非常活跃的元素。
3、撇画有长撇和短撇,短撇可以表现出方的元素,长撇则是圆的元素比较多。
回锋撇:顺锋入笔,转锋下行,微弧,至尾端戛然止笔,有回锋之意而无回锋之笔。
出锋撇:顺锋入笔,略顿,回锋蓄势后向左下出锋,短促而有力。
4、竖画往往要注意取势或向背的关系需要。
左弧竖:呈弧形,中段向右凸,多用方笔写,其形刚硬。
长弧竖:多呈弧曲之形,笔力内蕴不懈。
越是长竖越不可直,直则笔势一泻无余,无含蓄韵致。
学书者常将竖画写直,甚至以为愈直愈有力,实是大错。
5、捺画也是最能体现出行书特性的笔画。
反捺是方笔,圆的捺画也有,虽然接近反捺,但结尾处是圆的。
出锋捺:顺锋入笔,向右下行笔,运笔遒劲果断,顿笔后向右渐提笔出锋。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笔法解析(第二十五讲)图文精讲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笔法解析(第二十五讲)图文精讲
第二十五讲:弘、济、万、品。
弘:这个“弘”字的重点,在于左侧的“弓”,在之前的“弘福寺”中,我们也遇到过这个字,两种“弓”不同的写法,都很美。
注意,我们在书写“弓”最后一个转折的时候,不要像日常的书写状态一样写的过大,最后一个转折,要含蓄,第一个转折,要张扬。
济:书写“济“字时,要缕清笔顺。
这个字,透露了两个知识点,这个“氵”的写法,非常的柔和,轻入、腰粗、提长。
右侧的“齐”字也是常用字,如“见贤思齐”。
注意书写时,要把握右侧一系列短笔画的聚散关系。
万:笔划很少,注意笔顺。
另外,注意横折钩的短横,是向下书写,并非向上。
品:“品”字,呈三角形状态,我们在书写时,将他看成“三个口”来书写,注意他们兄弟三人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不仅精于笔法,在处理字形方面,也有着古今鲜见的大才力,历史上除他之外,不乏用笔一流的大家,但细玩其字,于字形的纵横变化上,比起王羲之来手段却总觉有限。
譬如琴音,其他的书家最多能弹出七个音,而王羲之却有本事奏出十几个音来,且出于规律,合于自然。
所以后人有“右军如龙”的比喻,喻其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变化。
《圣教序》为收录王羲之行书单字最多的一帖,于字形也最多变化。
历来学者,无不奉为圭皋。
如果说《圣教序》里怀仁有意将不同的字形加以组合的话,我们不妨试以《平安》《何如》《奉橘》来做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其以下几个字形方面的规律:
1. 王羲之笔下结字极为强调字的形,该方的一定方,该长的一定长,该圆的也一定圆,外形特征明显,字和字之间字形区别变化无常。
2. 很多字的四角,能恰恰重合在图中的红色框线上,此绝非偶然,楷正的功夫反映在笔下,毫不含糊,如“修载”、“同”、“白”、“尊体”、“何如”“橘”等字。
方正剀切,如垒墙之砖,使通篇端正结实。
3. 三角形的字形不论欹侧,外形特征鲜明,犹如精确的几何计算。
此亦非巧合,乃长期经意所成。
4. 不仅整个字的外形如此,就连字内分开的偏旁部首也同样遵守这种外形规律。
如“明”“复”等字。
5. 外形既定,内部的点画就可以尽可能多的寻求分割变化,以增大同类外形字的细部区别,使通篇变化更加丰富。
如“修”字的几个竖画;“载”字的几个横画;“来”字的两个横画和两组左右连带点共同形成
之四个各异的横画;“明”字日月两部分中间的四个短横;“尊”字“迟”字里面有意平行的两组横画;“降”字的右竖斜曲,有意空开中下部等等,犹如篆刻的布白,各显手段,尽量的求变化。
通篇大、小、收、放,字字变化,无有雷同。
正如王澍《论书剩语》所说:“魏晋人书,一正一偏,纵横变化,了乏蹊径。
”这便是王羲之的大本事。
不信可以试试,能在书写的片刻之间,在笔下生出如此丰富的变化,并且一气贯注,自然和谐。
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此亦无它,乃悟通法之极则,至于天人合一之境者所必然。
此刻其本人便是造化,化生万物,犹如上帝造物,无适而不可,非粘着于象者能梦见。
再看看今人笔下的字形,同样以此方式来检验,则相去真不可以道里计。
笔下无形,纵称笔法如何了得,也是枉然。
所以今人之字,给人总感觉
入古不深,少一种古人笔下的骨鲠之气,今天的研究者多将原因归结于用笔,我看字形问题,也非常关键。
怀仁集《圣教序》高就高在其理解到此规律后,依此规律来安排收集到的每一个字。
从《大观帖》中所保留下来的王羲之《追寻伤悼帖》和《建安灵柩帖》中我们能窥见怀仁心目中集字《圣教序》的理想。
比起同时人所集的《金刚经》来看,确实高明不少。
圣教序》中的字,来自于王羲之不同的帖中,我们通过现存的王羲之帖可以知道,王羲之是一帖一面目,将这么多规定内容的字收集起来,并要做到风格大致协调。
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怀仁采取了避免连带,字字分开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因此,学此帖,最大的好处是解决字形,而最大的障碍是,字和字之间的连贯和行气的畅达。
我们来看看里面几个不同类型的字。
1.平正见楷法的字。
此类字颇如赵子固《论书》中所言:“人知兰亭韵致,取其映带,以为态度,不知态度者,书法之余也;骨格者,书法之祖也。
未正骨格,先尚态度,几何不舍本而逐末耶?”
2.险绝见飞动的字。
此类字颇合蔡希综《书法论》中所形容的:“每字皆须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
曲折之状,如钢铁为钩;牵掣之踪,若劲针直下。
主客胜负皆须姑息,先作者,主也,后为者客也,既构筋力,然后装束。
心
须举措合则,起发相承,轻似云雾往来,舒卷如林花间吐,每书一纸,或有重字,亦须字字意殊。
”
3.开合对比的字。
此类处理关系字法格局的开张和收紧,一张一弛,格局在其中矣
清人王澍《论书剩语》云:“唐人各自立家,皆欲打破右军铁围,规格方整,转不能变,此有心无心之别也。
然欲自然,先须有意,始于方整,终于变化。
积久习之,自有会通处,故求魏晋之变化,正须从唐始。
"
来看看后来学王字的大家:
欧阳询笔下可以见到《圣教序》中某些字形的影子,其行书字形多中宫紧收,少了些开合欹侧,故仅得王羲之一瓣心香,成就最大还是他的楷书。
李邕笔下,铁钩银画,笔力雄健,其结字多取斜势,开张雄肆。
然多偏于此规律,不求过多字形变化。
所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指其字形之开张,笔势之劲健。
然终究有象,法度有余,变化未尽。
李邕有些字明显出于右军。
取斜势求险绝,也来自于王字
李邕有些字明显出于右军。
和《圣教序》中的或字比较.
陆柬之《文赋》将王字里平正一类加以运用,文中带质,含蓄而圆润,开后来赵子昂一派书风。
不论用笔结字,仅得羲之一瓢。
颜真卿笔下字形颇得《圣教序》中开合欹侧之妙,笔力惊绝。
杨凝式《韭花帖》中字形颇得右军开合欹侧之妙,所谓“下笔便到乌丝栏”诚非虚誉。
杨维贞笔下看似放逸,字形变化实则合于右军规律。
有意思的是故宫收藏传为柳公权的一件《兰亭诗》墨迹,取其中《圣教序》里有的字来比较,我们会发现其惊人的相似处,一为刻本,一为墨迹,前者见不到的用笔细节,在这件墨迹里一览无余,学《圣教序》欲求笔法墨法者,大可假道于此。
《兰亭诗》里的字和《圣教序》里的字比较。
《兰亭诗》里有《圣教序》里没有的字的连带。
《兰亭诗》里接近《圣教序》的字。
《兰亭诗》里的字和《圣教序》里的字比较。
《兰亭诗》里保留的古法。
由此使人想到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必能旁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熔铸虫篆,陶钧草隶。
”唐以后的书家笔下,鲜有见到这类用笔。
圣教序如同右军行书的字典一样,我们学中文,
字需一一认得、熟记、不认识和不清楚的要常
查查字典,字典里的字烂熟后,怎么用、怎么写,就看
写文章的人自己了。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