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翻译
孟子二章及公输翻译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 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 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 者却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 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 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 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 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 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 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 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 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 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使他经受饥饿,肌肤消瘦,使 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惊 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 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 作为;一个人,看到他的脸色,听到 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一 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 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 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善良坚持道义,从来 不无故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 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 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 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 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多余的 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 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懂得这个 道理,却不劝阻楚王,不能说是忠诚。 劝阻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坚 持道义不杀少数人,却要去杀众多的人, 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只不过 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守 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可是我的 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 防守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来 进攻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 保卫宋国的人。”
孟子二章 课文及译文
18 《孟子》两章之阿布丰王创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堪。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堪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未几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克不及。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方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抄起来攻打它,却不克不及取胜。
采取四面包抄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克不及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其实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其实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其实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其实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苍生不克不及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克不及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克不及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成“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忙他的人就少。
帮忙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叛变他;帮忙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如果你要对贼、贼、贼采取守势,你就得被封,被固定;此世俗所谓知也。
但是,巨盗到来,他会背负着愧疚、尴尬和负担;恐怕它不牢固。
但是,农村所谓知者,非贼也。
所以,试着说说吧。
有没有所谓的世间知者不为贼积?所谓圣人,还有不防贼的?如何知道其恶?昔日齐国与邻城对峙,鸡犬之声相闻,布是王兰铺的,刺是雷兰刺的,两千多里。
四年之内,那么立祠堂、州、市、府、州、乡、宋的人尝过不法圣人的滋味吗?然而,一旦田成子杀了琦君,他偷走了他的国家。
小偷是不是一个人在为国作恶?然后用神识的方法去偷。
故有贼名,但在尧舜之安,小国不敢诛,大国不敢诛,排外齐。
不就是盗齐国,以其圣识守贼身吗?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富川尽而谷空,邱毅深而固。
圣人死,贼不起,天下平白。
圣人不死,贼不停。
圣人治天下固然重要,盗脚也很重要。
你为它量,就用它偷;称之以称之,然后用称之以盗;为傅而信,与傅而盗;正其为义,盗其为义。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对圣人弃知,贼唯一;玉毁珍珠,贼不起;烧符破印,而民淳朴;斗争是平衡的,但人民不争;破坏世界神圣的法律,人民可以讨论。
孟子二章 课文及译文
18 《孟子》两章之蔡仲巾千创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堪。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堪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未几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克不及。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方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抄起来攻打它,却不克不及取胜。
采取四面包抄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克不及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其实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其实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其实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其实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苍生不克不及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克不及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克不及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成“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忙他的人就少。
帮忙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叛变他;帮忙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孟子》二章 翻译
• 以天下之所顺,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
攻亲戚之所畔,
攻打被内外亲属背 叛的君主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战就一定能胜利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 舜发 于畎亩之中,舜从田地中被任用 起,被任用 田间、田地 • 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 被选拔 被选拔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 狱官 • 管夷吾举于士,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 • 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 • 百里奚举于市。 集市 百里奚从集市中被选拔用为大夫
《孟子》二章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天时不如地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 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 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方圆三里 的内城
方圆七里 包围 包围着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 的外城
•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能够)包 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 围着攻打它 战的天气时运 •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然而不能 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 取胜的 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孟子二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b/20058.html。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二章文言文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犯其上,民皆为之。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由生至死,亦皆欲利也。
为之者谁?为之者,己也。
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章句:孟子拜见梁惠王。
惠王说:“老先生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也是为了我国谋取利益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获利,大夫问如何使我家获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获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有人弑杀君主,违抗上级,那么民众都会跟着他们。
孔子说:‘最初制造木偶的人,恐怕不会有后代吧!’因为他把木偶当作人来使用。
如果人们所渴望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获得生命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尝试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难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采取呢?从这个角度来看,从生到死,也都追求利益。
那么,追求利益的是谁呢?追求利益的是我们自己。
只要有了仁义,何必再说利呢?”孟子见梁惠王章句翻译:孟子去拜见梁惠王。
惠王说:“老先生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也是为了我国谋取利益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获利,大夫问如何使我家获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获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有人弑杀君主,违抗上级,那么民众都会跟着他们。
孔子说:‘最初制造木偶的人,恐怕不会有后代吧!’因为他把木偶当作人来使用。
如果人们所渴望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获得生命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尝试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难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采取呢?从这个角度来看,从生到死,也都追求利益。
孟子二章有哪些内容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二章有哪些内容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开经语道妙德善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第二章第一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三段: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四段: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第五段: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热衷于分别什么是美,【什么是恶】,所以已经显出丑恶。
(第一段)天下人热衷于分别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所以已经显出不善。
【大宗师刚刚告诫不要落入名相,世人却已经堕入名相。
】美恶善不善都是用来分别的名相,一切名相都是道体的假名,不可执着。
所以说分别什么是美,就落入恶中,分别什么是善,就落入不善中。
这都是劝告世人分别心不可妄动,修行者要在无分别的道体上下功夫,不要在名相上下功夫。
天下人最善于分别,(第二段)从混沌道体中分别出有,于是无相对产生。
分别出难,于是易相对产生。
分别出长,于是短相对产生。
分别出高,于是下相对产生。
分别出音,于是声相对产生。
分别出前,于是后相对产生。
正像五官分别出五境一样,如同锋利的刀在少女美丽的脸庞上划出五刀。
】混成道体忽然幻化出八对妄念,世人从此恍恍惚惚争端四起。
所以圣人安住于无为的无分别心中,(第三段)敷演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实相教法。
玄览妙道的大能如实显现,(第四段)使万物在宇宙法界中芸芸并作,应有尽有,从不推辞。
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成就一切却不使被造者仗仰。
道从不显形,如此大功如同三轮体空,因为行广大功德而不居功德,(第五段)并把功德回向法界,如此广大功德永不灭失。
注:括号为经文隐含义。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孟子》二章原文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二章翻译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翻译:孟子说:“尊敬我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自己的晚辈,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这样,天下就可以掌握在我的手掌之中了。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失道的人则很少有人帮助。
当帮助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当帮助多到极点时,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续)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孟子说:“君主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君主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于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一个三里内城墙、五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攻却不能取胜。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兵力的强大。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就罢了,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在田间种地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隐居滨海被举用;百里奚从市集中被举用。
《孟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
18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比不上人心归属. 。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够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来攻城,一定是得到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啊,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归属、内部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阻,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征服天下也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借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郭:外城;环:包围;而:却;城:城墙;(池:古:护城河;今:池塘)兵革:武器装备;兵:兵革;革:甲胄;利:锋利;委:放弃;(去:古:离开;今:往,到);域:限制;故:所以;威:威慑;以:凭靠、依靠;至:极点;(亲戚:古:包括父母、兄弟;今:不包括父母、兄弟)畔:通“叛”,背叛;顺:归顺、服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舜从田地中被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鱼盐贩子当中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举于市。
打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战国时鲁国思想家、教育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内城有利的天气、时令,乃至政治形势,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比如一座)内城方圆三里,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外城\围外城方圆七里的城市,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一定是得到了天时,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
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硬锐利,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放弃离开/ 弃城而逃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限制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极点 /内外亲属/ 通“叛”,背叛。
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归顺,服从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施行仁政的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sh ùn 发. 于 畎qu ǎn 亩 之 中,傅 说yu è举. 于 版 筑.之 起,指被任用。
\田地、田间。
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孟子二章原文和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和翻译孟子二章原文和翻译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孟子二章课文及译文
孟子二章课文及译文(总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8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文言文翻译孟子二章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并不包含在其中。
父母双全,兄弟和睦,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
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
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并不包含在其中。
”孟子又曰:“君子有三患,未之有也。
必求其善也,必求其过也,是人也,则得其所欲矣。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孟子又说:“君子有三件忧虑的事,却从未遇到过。
他们一定会追求自己的善良,一定会追求自己的过失,这样的人才,就能得到他们想要的。
他们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能做到。
他们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追求让自己变得值得了解。
”孟子又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孟子又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点。
普通人会丧失这些区别,而君子则会保留它们。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判断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人都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们都有四肢一样。
有这四种开端却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人,是自毁自己;认为自己的君主做不到的人,是在诋毁自己的君主。
凡是有这四种开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充它们,就像火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开始流淌一样。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就足以保护四海;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连侍奉父母都不够。
”孟子又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不仁者,与禽兽同弃。
《孟子二章》文言文翻译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在这里谈论的是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才能实现和谐与繁荣。
首先,孟子以离娄之明和公输子之巧为例,说明了规矩和技巧的重要性。
离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以明察秋毫著称;公输子则是古代著名的工匠,以巧夺天工闻名。
然而,如果他们没有遵循规矩,就无法创造出完美的方圆和五音。
这说明,无论是个人的才华还是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规矩和准则的约束。
接着,孟子提到了师旷之聪。
师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以六律(即六种音阶)来调音。
如果没有六律的规范,就无法准确地调出五音。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音乐和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科学的规范和准则。
最后,孟子以尧舜之道为例,说明了仁政的重要性。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圣君,以仁政著称。
如果国家没有实行仁政,就无法平治天下。
这说明,国家的治理必须以仁政为基础。
孟子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君主有仁心仁闻,却不能让民众享受到他的恩泽,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值得效法。
这是因为他没有遵循先王的道德准则,没有实行仁政。
孟子总结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仅仅有善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来保证善心的实现;仅仅有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道德的引导来确保法律的执行。
总之,孟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道德、规矩和法律在个人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遵循道德准则、遵循规矩和实施法律,才能实现个人和国家的和谐与繁荣。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的时候,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的时候,一定 先要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 先要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 消瘦,使他深受贫穷之苦,让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消瘦,使他深受贫穷之苦,让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8、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 译: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 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虑而后作, 9、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 声而后喻。 声而后喻。 人常会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 译:人常会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虑 堵塞,然后才知道奋发;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 堵塞,然后才知道奋发;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 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 译: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 坚固锋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 坚固锋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这是因 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 内部团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6、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 时不如地利也。 时不如地利也。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译: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这样却不能取胜, 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 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上有利于作。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 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 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时的人心所 内部团结。 向、内部团结。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兵革之利。 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 胜矣。 胜矣。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译: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连亲属都背叛的 君主,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发动战争就罢了, 君主,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发动战争就罢了, 发动战争就一定能成功。 发动战争就一定能成功。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一个国家, 一个国家,如果内无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 君王的贤士, 君王的贤士,外无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 入侵,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入侵,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翻译句子
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就可以知道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 这样以后,就可以知道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 而安逸享乐会使人走向灭亡的道理。 而安逸享乐会使人走向灭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