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1)读一读,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诸葛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他在等雾。)
(2)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没有)这又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懂天文,识气象。)
(3)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出示课件8】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导入
(4)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②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么?
③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此环节的设计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33)分钟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鲁肃)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4)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6)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2.作业: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二、教学重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二)新授:1、说的非常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下面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欢谁呢?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学生交流汇报)4、刚才某某同学说,他非常佩服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妙算的才能,那神计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2.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3.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2.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动画播放,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动画,请同学们欣赏,并提问:动画中讲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成功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掌握顺序1.默读课文,并且回想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

明确: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部分: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准备造箭;第三部分:写诸葛亮借箭;第四部分: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2.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借箭成功呢?用一个词概括。

明确:神机妙算。

(三)合作学习,分析原因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明确: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识天气)②“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挡,使受箭面积大。

③“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④“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案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出示投影1:课文先写了________ 接着写了_________ 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浏览课文回忆。

看来初读课文读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

哪个词?找找--(板书:神机妙算)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吗?二、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才能深入。

默读课文,用心想,这篇课文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2、投影--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3)*大雾漫天--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出示投影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看到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周瑜是自叹不如啊!(4)再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更能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书思考。

*诸葛亮几次说话,会是()说?能想象出来吗?真好,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找三人分角色读。

*去掉提示语,2人组练读,小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谋划,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5《草船借箭》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5《草船借箭》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5《草船借箭》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

通过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同时也反映了战争中的智谋与勇气。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理解古文和文中的一些词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智勇才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感悟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培养学生的语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诸葛亮的智勇才略。

4.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培养学生的语感。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草船借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熟读并理解《草船借箭》课文内容,掌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文章主题,探讨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谋和勇气。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题,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那么大家认为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诸葛亮智慧勇气团结合作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草船借箭的情景画。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草船借箭》,使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领悟到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自读课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按角色演活故事情节。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前因结果。

意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教课要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教课难点:意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教课方法:读演联合读画联合教课过程:一、激趣定标。

1.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次序写的?2.课文是分哪几步写的?板书:答应造箭——草船借箭——按期交箭二、自主研究思虑:1.你对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印象深刻?你喜爱哪个人物?喜欢他的什么?2.自由读课文,小组互相议论。

①诸葛亮是如何神机秒术的?②鲁肃帮了哪些忙?③曹操在用兵上有哪些特色?1.鲁肃会帮他相机板书:2.三天必有大雾3.曹操不敢发兵曹操必定放箭3.同学沟通自己喜爱的部分,在小组里读一读。

①草船借箭用的是什么方法?指导学生读相关语句。

②指引学生想象草船受箭的情形,而后用简笔划画一画、说一说。

③同学们还喜爱哪些自然段?4.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怎么说的?(议论领会:“诸葛亮神机秒术,我真比不上他。

)5.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谈谈他的作用。

点明中心首尾响应三、总结概括:议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由有哪些?1.出示“草船借箭”和“草船骗箭”。

2.议论哪个题目好,为何?3.报告。

四、练习内化1.用接龙的形式演一演课文内容。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附:板书设计:预定造箭————草船借箭————按期交箭(甘受处罚)(神机秒术)(自叹不如)周瑜:气度狭小意欲诬陷诸葛亮:顾全全局。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微课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微课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微课教学设计第一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微课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敲门面带微笑入场,眼睛直视前方,用余光看评委。

轻放东西,开始板书题目。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12号选手,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草船借箭》,现在我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草船借箭》。

齐读课题。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请你说。

(师点评:从你洪亮的声音中我听到了满满的自信与认真)(点评可以针对学习方法:不错,能抓住题目来概括)2、周瑜佩服诸葛亮的什么?请你说,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对,神机妙算神机妙算就是精明的机智、巧妙的计算(让学生说),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好,开始吧。

师边巡观看边点评(东瞧瞧,西看看)1、这个孩子很会读书,边读边勾边批注,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2、孩子们,咱们读文章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个字,看你能读懂什么,也可以抓住一个词,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甚至可以抓住些重要的语句,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3、这个孩子也不错,不仅圈出了关键词句而且还有自己的感受,特别会读书4、完成的的同学已经用他的坐姿告诉我了(一)知天文(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谁来汇报一下,你找的是哪一句?请坐姿最美的静怡来回答师点评:倾听是一种美德,很多同学学会了侧耳倾听。

1、师:我听明白了,你从大雾漫天这句,感受到雾大,能见度很低,生性多疑的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所以你觉得诸葛亮神机妙算。

师评价:理解得很到位,把神机妙算送给你(可删掉)。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吗?好,请读。

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

让我们也跟着小老师一起读读,抬头,预备起。

1、师:面对这场面对面都看不清的大雾,坐在船上的鲁肃和诸葛亮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你说,此时你就是鲁肃,请带着你感受到的惊讶、吃惊来读读。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2课时)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2课时)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二、学习目标1.复习生字词,可以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意思。

2.了解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讲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能够找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4.体会文学作品中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的方法。

三、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预学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字词复习指生领读,学生跟读。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相机指导。

周瑜妒忌都督帷幔翎毛水寨擂鼓呐喊弓弩丞相2.梗概复习学生根据提示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知道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起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在凌晨时,趁着大雾漫天,带领二十条扎满了草把子的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草把子上很快插满了箭。

(结果)二十条船上的箭总共有十万多支,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故事内容,练习讲故事,目的是巩固第一课时对“草船借箭”的全过程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准备。

师:有了同学们的补充,仿佛又让我们走进了那个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故事中。

诸葛亮如此智慧,为什么明知道是周瑜要陷害他,却还要答应下来,并且还立下军令状呢?在立下军令状之前,他想到了什么?或者想好了什么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联系上下文进行讨论。

小组分享,师总结。

(原来诸葛亮在立下军令状之前就没有想过造箭,而是要去借箭。

)如果想要更好地实施草船借箭,都需要什么条件呢?(生交流,师总结)①天气的变化②曹操的应对方式③鲁肃的帮助④不能让周瑜知道师:原来在草船借箭之前,诸葛亮就想好了如何去做,而且想得如此周密,准备的如此准确,难怪周瑜会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呢?(指生朗读,相机指导朗读周瑜说的话,读出周瑜的“自叹不如”。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3.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回顾《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15分钟)(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2)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练习(10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2)强调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草船借箭》故事背景:三国时期,曹操封锁了刘备的供给,刘备只好借箭。

主要人物:诸葛亮、赵云、张飞故事情节:诸葛亮运用智慧,借箭成功。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1、《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内容《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编的第12册第四组教材的首篇重点讲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

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

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

二、教学目标本组教材读写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应当把这一练重点有机地融进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使学生知道草船借箭这件事有它的前因后果,文中每个细节也有它的前因后果。

让学生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方法,并能在学习本组教材的后两篇课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并领会其在作文上的作用。

基于此,教学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会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会用“委托”、“轻易”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从重点词入手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上述的第1、2 、4进行。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

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

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内容,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后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语法点讲解:对文中的重点语法点进行讲解和练习。

4.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对文中的重点语法点和生字词进行理解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诸葛亮要借箭?借箭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的生字词进行标记。

2. 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法点和生字词。

2. 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敢,以及他在借箭过程中的决策和应变能力。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课后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板书设计:1. 《草船借箭》2. 诸葛亮:智慧、勇敢3. 借箭过程:决策、应变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生字词的抄写和运用练习。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描写。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2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2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2篇"Straw boat borrows an arrow" lesson draft f or the second class《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2、篇章2:《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导学案篇章1:《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反思等,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

”这一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值得思考。

《草船借箭》的教学,试图以探究性阅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神机妙算,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以“神机妙算”一词为突破口,认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能力目标:学习从重点词句入手,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部编版
20.问题驱动: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小组合作学习:我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提高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22.案例分析:我分析了草船借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智勇双全”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5.问题三: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成语“智勇双全”的含义理解不深。解决办法:我通过举例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通过以上的课堂反思和问题解决,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教学实录
32.小结环节中,教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了成语“智勇双全”的含义。这个环节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有序。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教学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6.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草船借箭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草船借箭相关的成语或典故,从而引出本课。
学生甲:“我想到了‘借东风’。”
学生乙:“还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教师:“很好,你们的知识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东风有关的课文——《草船借箭》。”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逐段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背景。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第一课时,我们主要通过读书,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了段。

下面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1、检查读生词:妒忌商议负责推却都督委托既然迟延胶漆疑惑调度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漫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2、了解分段掌握情况。

请同学说一说分段情况。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

那么诸葛亮是怎样成功的呢?这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课文。

(三)交待学习目标。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大段。

(1)指名读这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因为文章一开始,就直接点出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第2自然段就写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

设计这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读书了解到周瑜妒贤忌能的狭隘胸襟。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期来刁难他,最后当诸葛亮同意三天造好后,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口实,日后好堂而皇之地加害于他。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过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名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的对应段落,初步感受原著中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关注人物1.引发讨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请你谈一谈对课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印象,并说说理由。

出示课件10:预设:1.诸葛亮神机妙算、机智过人,他能够用巧妙的办法借到十万支箭。

2.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害诸葛亮。

3.周瑜为了东吴的利益要除掉诸葛亮。

2.教师随机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神机妙算心胸狭窄信守承诺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理解继续读课文。

(设计意图:上节课学生的关注点在故事情节上,此时,通过问题将学生注意力引到人物形象上,自由讨论,引发学习兴趣,为后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二、聊人物,激发阅读兴趣1.教师指导分析人物特点:同学们,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诸葛亮机智过人体现在哪里……你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吗?我们先来看看课后习题,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出示课件11课后习题(二)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

周瑜妒忌诸葛亮,假借公事,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

这“高兴”,是周瑜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啊。

2.学生自己勾画思考提出活动要求: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出示课件12:3.集体交流预设1:提到诸葛亮,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诸葛亮能成功借箭的原因:算好天气,知江上大雾;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算好人心,鲁肃忠实守信,曹操谨慎多疑……以此感受诸葛亮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习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3.初步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习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课前板书好,学生齐读),课文改编自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板书:小说)2.师:同学们,阅读小说,你们最关注的是什么呢?生:关注故事情节师出ppt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生: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令周瑜自叹不如。

3.师:上节课,我们根据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编排了小标题,谁还记得?生回答同时,师出ppt。

(二)教师交代学习任务1.师:阅读一篇小说,特别是经典小说,仅仅通读一遍,了解故事情节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要做到反复精读、品读,这样才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师:小说有三大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其中人物描写与刻画是小说的最重要的部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体会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品读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深入研读,分析人物形象1.师回忆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生:诸葛亮、鲁肃、曹操、周瑜(板书:诸葛亮)2.师:下面,同学们打开书,仔细阅读文本,这几个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边读边批注。

生自由读生汇报: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生2: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生3:鲁肃——忠厚老实,诚实守信生4: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师ppt配合5.师:同学们打开书,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怎样写出了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特点?(生汇报)6.师:来,你们看这儿,老师把原文变化一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说课稿(第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说课稿(第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说课稿(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本文讲述了诸葛亮为了解决军队箭矢短缺的问题,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计谋,成功地为军队获取了大量箭矢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感受他的智慧,并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同时,学生还将通过学习文中的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故事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理解人物形象,并激发他们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并能够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草船借箭》,学生能够感受到诸葛亮的智慧,培养自己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成功借到箭矢,以及他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合作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反思等,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


这一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值得思考。

《草船借箭》的教学,试图以探究性阅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神机妙算,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以“神机妙算”一词为突破口,认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能力目标:
学习从重点词句入手,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为此,根据教材故事性较强,学生较感兴趣读的特点,在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探究主题。

接着,引导确定探究内容,领悟探究策略,再组织学生进行类化探究体验。

【学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

1、抓住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课文。

2、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从相关词句入手,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流程】
一、通读课文,把握探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神机妙算”这一最有研究价值的词。

二、精读课文,领悟探究策略
自读“雾中借箭”,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抓住相关句子的联系,引导学生体会、探究,认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和周瑜的自叹不如。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三、再读课文,类化探究体验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概括“用联系的方法来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再次探究“雾中借箭”。

(组织学生研读、交流)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2、以“懂地理”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


四、回读课文,深化探究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