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创新全球化发展趋势 树立产学研合作新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创新合作新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创新合作新理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深刻认识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扩大科技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必须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使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创新合作新理念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化深入推进,但逆全球化的声音和行动也频繁出现。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由于国际贸易流通受限,一些依赖跨国供应链的企业生产面临阶段性的供应中断,使各国更加重视本土供应商。
这些变化给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全球化拓展带来不确定性。
但同时必须看到,全球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带来重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推进创新,也没有哪个国家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的精神同舟共济,全面加强国际合作,携手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对抗新的风险挑战。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全球化,才能真正把握新机遇,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二、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
(一)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不断总结试点经验,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尽快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供给能力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供给能力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的关键核心技术。
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要明确支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科学探索和技术攻关,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深刻认识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扩大科技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供给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形成完善的研发组织体系,集聚高端创新人才。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行业发展方向,强化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整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创新资源,共同建设规模体量大、单个创新主体建不起或多个创新主体分建不划算的开放性创新平台,汇聚优秀创新人才,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发展行业前沿共性技术研究体系。
支持部分大型企业依托转制科研院所,组建面向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开发的行业研究院,增强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开展下一代战略性技术和产品开发。
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
三新宣传活动总结发言(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三新”宣传活动总结大会。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活动组织者,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大家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对“三新”宣传活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三新”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这是我们单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各项工作创新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自活动启动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三新”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我就本次“三新”宣传活动进行总结发言。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在当前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使我们的工作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我们必须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方法。
因此,“三新”宣传活动应运而生。
本次活动的开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形成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
2. 推动单位内部技术进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3. 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4. 为单位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开展情况1. 宣传发动阶段活动启动之初,我们通过内部邮件、公告栏、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三新”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提高全体员工的知晓率。
同时,组织开展了动员大会,邀请领导发表讲话,对活动进行解读和部署。
2. 学习培训阶段我们邀请了行业专家、内部技术骨干,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研讨会和实操培训,帮助员工了解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此外,还组织了内部知识竞赛,激发员工学习热情,检验学习成果。
3. 创新实践阶段鼓励员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通过设立创新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等环节,推动创新项目落地生根。
同时,对创新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
4. 经验交流阶段定期举办“三新”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创新项目代表分享经验,推广创新成果。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述题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述题引言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培养人才、创新研究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因此,了解大学形势与政策对于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大学形势与政策进行论述,探讨大学形势与政策对大学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形势的发展趋势1.国际化发展趋势: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等因素催生了大学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大学需要与国际接轨,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留学生数量等。
2.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教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学科教育,越来越多的专业和学科涌现,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3.创新驱动发展趋势: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大学要立足于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
4.服务社会发展趋势:大学作为社会的智力和科技支持,需要积极投身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大学政策的制定与影响1.大学政策的制定:大学政策是政府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大学发展方向和目标。
政府制定大学政策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大学政策对大学教育的影响:大学政策直接影响大学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政策的合理性和及时性对于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政府制定政策来平衡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确保教育资源能够公平合理地被分配到各个学校和地区。
–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大学政策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起着重要作用。
政策的制定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推动教学改革:政府制定的大学政策可以推动教学改革,鼓励大学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政府对于大学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直接影响大学的发展和改革。
应对大学形势与政策的对策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和学者来校交流。
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
企业产学研合作发言稿
企业产学研合作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我深感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观点和看法,与大家分享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一种深度互动和合作机制。
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还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密集化的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回顾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学术界和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产学研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各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控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合作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拓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网络。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产学研合作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
我们要建立健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实现合作共赢。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风险控制,避免因合作而产生的风险和问题。
二、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
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合作内容的实质性,确保合作能够真正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推动产学研合作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重视人才培养和交流,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我们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转移,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紧密联系,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创业创新对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推进作用
27第2卷 第16期产业科技创新 2020,2(16):27~28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创业创新对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推进作用雷益龙1,吴晓晖2,杜秋颖1(1唐山市科技企业孵化行业协会,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青创空间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摘要: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社会如今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之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始着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这也成为现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创新创业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所具有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发挥创新创业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产学研用;实践体系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16-0027-02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现需要多方联动,而想要实现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有效联动,则需要通过创新创业增强协同性。
科研院所的研发需要做到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结合国际先进科技,服务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优势,促进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作用,并协同育人。
企业需要注重自身的研发投入,引入人才,促进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流程绿色化,通过创新不断提升。
而高校方面则需要加强面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其实践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产学研用的各方、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离不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创新创业推进产学沿用融合的积极意义产学研用是一种合作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了企业生产、学校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使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研发创新以及成果转化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以科研带动教学、发展产业,为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提供创新知识和创新成果支撑。
就高校教育而言,产学研用结的意义在于将企业、科研机构所拥有的资源引入到人才培养之中,在巩固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讨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讨林梅【摘要】我国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中,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科研、企业、大学等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压力。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全球化趋势下,任何组织单单靠个人的力量都是难以前行的,各自为战的时代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将人才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等进行协同合作,是增强企业、大学、科研等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产学研结合工作在不断的努力进步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经验不够丰富,所以仍然存在科技与经济相互独立的问题。
本文就以企业为主体,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进行详细分析。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年(卷),期】2017(000)034【总页数】2页(P174-175)【关键词】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讨【作者】林梅【作者单位】[1]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2产学研结合是增强企业、教育、科研等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产学研结合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就目前来看,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其主体作用也没有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发挥。
这不仅违背了产学研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同时也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深度发展产生影响。
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以及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得到更好地发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则十分重要。
产学研是推进我国科技发展以及促进技术创新的一种模式,至今为止这种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产学研中“产”所代表的是产业、企业、公司,“学”所代表的是高等学校,而“研”所代表的则是研究机构,产学研协同则是指这三个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
顺应创新全球化发展趋势树立产学研合作新理念
企 业 为 主 体 、 市 场 为 导 向 , 产 学 研 结 合 的 技 术 创 新 体 系 ” 作 为 今 后 发 展 的 战 略 任 务 。 我 国 产 学 研 合 作 工
0世 纪 末 ,世 界 进 入 知 识 创 造 财 富 作 者 要 继 续 以 此 为 战 略 支 撑 , 以 全 示金 融 危 机 和 欧 2 球 视 野 谋 划 和 推 动 创 新 ,提 高 原 始 £后 , 中 国 正 面 时代 ,创 新成 为推动 社会 发展进 步 五力 。 同 时 ,随 的 不 竭 动 力 ,企 业 把 自身 研 发 机 构 向逐 步 提 高 , 以 跨 国 布 局 , 形 成 全 球 化 创 新 态 势 ,
历 程 中 经 历 了 三 个 历 史 阶 段 ,从 最 初 的 贸易 全 球 化 阶段 ,到 2 0世 纪 初 发 达 国 家 跨 国 设 厂 生 产 、 形 成 跨 新 科 技 革 命 的 国 产 业 链 的 生 产 全 球 化 阶 段 , 到 了
训 的基 础 上 ,适 时 地 提 出 了 建 设 创
科 学 是 技 术 之 源 , 技 术 是 产 业
创 新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才 之 源 。 创 新 全 球 化 最 关 注 的 是 技 术 能 为 我 国 最 终 进 入 创 新 型 国 家 行 列 创 新 的 全 球 布 局 与 竞 争 。在 全 球 范
奠 定 坚 实 基 础 。创 新 全 球 化 发展 已 围 内整 合 资 源 创 新 、 组 织 生 产 、 销
创新 、集成 创新 和引进 消化 吸 收再
创 新 能 力 ,更 加 注 重 协 同 创 新 ,实
施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战 略 ,把 握 历 史 赋 介 格 的上升 , “ 人 世 界 进 入 创 新 全 球 化 阶 段 。 当 前 , 予 中 国 的 新 机 遇 ,使 中 国成 为 世 界 或弱 , 传 统 经 济 提 升 国 家 在 全 球 化 创 新 竞 争 中 的 实 经 济 版 图上 的 明 日之 星 。 } 匕 , 中 国 经 济 正 力 , 已 成 为 世 界 各 国 竞 争 必 须 应 对 殳资 驱 动 向创 新 的重 大 战略决策 。世界各 国的经济
聚焦“三大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聚焦“三大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1. 聚焦三大创新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我们将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生产。
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我们将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管理体系,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实现科学决策、精细管理。
我们还将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激发员工创新潜能,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服务创新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的关键,我们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通过服务创新,我们将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紧紧聚焦“三大创新”,即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要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转变。
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创新创造活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制度创新是保障企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我们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还要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1.2 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而模式创新则是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途径。
产学研合作与科技创新
产学研合作与科技创新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创新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在这个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
一、产学研合作的意义产学研合作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以达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
它的意义在于:1.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可以将自身产业需求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技术和研发能力相结合,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2.提升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可以让企业直接接触到前沿科技和创新思路,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3.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在产学研合作中,科研机构主要负责研究和开发,高校主要参与研究、培训和人才储备,而企业则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重要推手。
因此,产学研合作也是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商业应用的重要途径。
二、产学研合作应注意的问题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复杂的合作关系体系,理解和遵守合作关系条款是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产学研合作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1.利益分配产学研合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利益分配。
合作各方必须就合作关系的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包括合作的目的、合作的方式和形式、资源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等,以确保合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2.人员配备产学研合作需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人员共同参与。
因此,人员配备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实现合作关系的成功至关重要。
高校和科研机构需要拥有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企业需要配备具有产品研发能力的团队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
3.知识产权在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创新方面,知识产权是产学研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为了保护各方知识产权,合作时必须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协定。
三、产学研合作案例剖析:阿里巴巴与华东理工大学的合作阿里巴巴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的案例,是产学研合作中非常成功的案例之一。
通过与华东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阿里巴巴得以解决了自身在人才、技术和研究能力方面的瓶颈,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24年产学研合作大会发言稿
2024年产学研合作大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各位与会代表: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2024年的产学研合作大会上发表演讲。
首先,我要向主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为促进产学研合作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同时,也要向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所有参会代表表示由衷的敬意。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基石。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在创新和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
然而,我们也要面对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是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科技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但是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不断涌现,给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第二,是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产学研合作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科研机构已经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要面对着人才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第三,是资源整合面临的挑战。
产学研合作需要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但是目前我们仍然存在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我们应该促进产学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资源整合,搭建更加开放和便捷的合作平台。
只有通过更好地整合资源,才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我想分享几点思考和建议。
首先,我们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开放、包容的合作机制。
我国有着庞大而复杂的产业体系,各个产业之间互相协同,形成完整的创新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加强不同领域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其次,我们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进行科技研发。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大的支持和激励措施,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
中国企业全球化对管理创新的启示
中国企业全球化对管理创新的启示中国企业在近年来的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探索寻求更好的管理方式,因此,中国企业全球化对管理创新提供了很多启示。
一、知识和技术的汇聚与应用中国企业通过全球化,积极吸收采纳前沿的知识技术,如康宁、哈佛等世界知名机构的管理经验,借鉴优秀外企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在打破传统、创新发展上更具优势。
比如华为公司通过与知名大学进行合作,吸收和融合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创新和探索管理方法。
二、强化组织创新意识,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固有思维观念,积极推行组织创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例如,华为在员工培养上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兼顾技术能力和管理速度,强化员工积极进取、长期发展的意识,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三、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中更加注重产学研合作,积极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强化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积累各方资源优势,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实现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公司的快速发展。
例如,宝能集团与广东工业大学的合作,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开展合作研究,从而建立了产学研的双向动态平衡,实现企业与社会、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注重文化融合,提升企业国际化能力中国企业实现全球化需要注重国际文化融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国外市场环境。
只有深入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习惯并融入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国际化。
例如,阿里巴巴通过跨文化管理,加强国际化专业团队的建立,拥有了强大的国际化能力和跨越国界的营销网络,从而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
五、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需要面对诸多的风险和挑战,如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和文化差异等。
中国企业需要在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注重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协同合作机制,以应对市场竞争和风险挑战。
例如,格力集团通过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拓展,通过建立全球化的市场营销网络和运作平台,成功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挑战,稳步拓展全球市场。
2024年产学研合作创新市场前景分析
产学研合作创新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产学研合作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应用方面的可能性。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意义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共同开展研究与开发工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市场运作中。
产学研合作创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结合,能够将双方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互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
2.促进产业升级: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企业能够快速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培养创新人才: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实际的创新实践机会,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发展趋势产学研合作创新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的趋势:1.跨学科合作:随着领域知识的不断深入和交叉,产学研合作将更加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促进知识的融合和创新的跨越。
2.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需要依托于各方的资源共享,包括技术设备、研究资金等方面的资源,这将进一步促进各方的合作交流和创新成果的共享。
3.开放式创新:产学研合作将更加注重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和开放性,引入外部资源和创新思维,促进创新的产生和发展。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应用前景产学研合作创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1.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引进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制造业的升级。
2.新能源: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绿色能源的发展。
3.信息技术:产学研合作可以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4.医药健康: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医药健康领域的创新,加快新药研发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结论产学研合作创新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有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培养创新人才等重要意义。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所发挥的作用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所发挥的作用一、概述产学研合作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它涉及到产业界的需求、学术界的知识和研究机构的技术,共同促进创新和发展。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它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企业加速创新步伐,提升竞争力。
二、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1. 产业界的需求产学研合作能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为企业创新提供方向和动力。
通过与产业界合作,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2. 学术界的知识学术界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灵感。
与学术界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从而推动企业创新。
3. 研究机构的技术研究机构通常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的研发团队,与其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研究机构的支持,可以让企业更快地实现技术跨越和创新突破。
三、案例分析以国内某知名企业为例,通过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产学研合作,该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引入学术界的创新理念和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机构的先进技术支持,企业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并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四、思考与总结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它可以在产业需求、学术知识和技术研发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面支持。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不断提升产品研发水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对于企业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产学研合作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只有与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展开合作,企业才能不断引入新的思路和技术,实现创新发展。
企业应该积极寻求合作机会,与各方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六、结语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与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获取前沿技术和知识,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和壮大。
2024年产学研合作大会发言稿(2篇)
2024年产学研合作大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X公司,在2024年产学研合作大会上发言,非常荣幸能够与各位共同探讨当前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机遇,分享我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经验总结。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我深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只有加强产学研合作,才能以创新为引领,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学研合作已经从原来的单一合作模式,转变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模式。
产业界、学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当前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和产业难题。
只有通过合作共享,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持续深入发展。
其次,产学研合作需要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现代科技创新已经进入到了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团队,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因此,我建议加强产学研合作中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引入前沿科技和高端人才,以全球视野看待问题,并通过合作培养和流动,推动优秀青年人才在产学研合作中快速成长,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再次,产学研合作需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深入研究和了解。
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只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精准制定科技创新方向和产业发展规划,才能避免盲目投入和资源浪费。
因此,我希望产学研合作能够加强与市场的密切联系,积极主动地了解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效率,为市场提供更好的科技产品和服务。
最后,产学研合作需要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
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强大内因,只有给予充分的激励和政策支持,才能激发各方面的活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全面发展。
我建议,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融资支持,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快速发展。
“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的应对之策
“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的应对之策【摘要】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之策。
加强内部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竞争力。
深化对外合作,寻找新的国际贸易伙伴,扩大市场份额。
推动多边主义发展,加强国际组织合作,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稳定。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国际舆论引导,积极宣传中国对全球化的贡献和发展愿景。
总结反思过去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中国顺利应对逆全球化思潮提供对策和指导。
【关键词】逆全球化思潮、中国、内部结构调整、对外合作、多边主义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国际舆论引导、总结反思、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下,逆全球化思潮逐渐兴起,主要表现为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受阻、多边主义遭遇挑战等现象。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逆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验。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变动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出口面临一定压力。
国际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对中国吸引外资和外资企业发展构成一定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认清逆全球化思潮对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挑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应当加强内部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链水平和价值链水平,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深化对外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与投资,拓展市场空间。
推动多边主义发展,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经济更加包容和可持续。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国际舆论引导,提升国际形象和话语权,为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市场逐渐收缩,中国的出口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压力。
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关系格局复杂多变,中国需要更加谨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了限制和打压的措施,干扰中国的正常经济合作和发展。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一、概述“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新工科教育理念指导下,有效整合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共同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新工科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传统的工科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和改革要求。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是实现新工科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将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前瞻性。
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人才资源,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还可以为产业界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企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也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一模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工程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1. “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新工科”概念的提出,是高等教育领域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全球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科技人才,以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新工科”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适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的不断涌现,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刘进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3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作用日益重要,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思想的有效实现途径。
山东省的产学研合作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文章分析了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对推动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 G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4-0182-03我国从1992年开始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政府将产学研合作定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并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思想的有效手段,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国内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发展模式,然后以山东省为例,重点分析了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推动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国内产学研合作现状1.1 国内产学研合作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主要围绕影响因素、合作创新机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开展。
姚潇颖[1]等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为技术创新、结构和环境,其中技术创新因素影响尤为突出。
王国红[2]等在阐述产学研合作与集成创新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认为限制集成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合作主体实力、沟通和信任。
丁桂香[3]从理论层面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投入、激励和制约以及沟通等运行机制。
产学研合作的理念
产学研合作的理念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旨在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以下是产学研合作的一些核心理念:
1. 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强调各方面的协同作用,通过整合企业的市场需求、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共同开展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2. 资源共享:在产学研合作中,各方可以共享各自的优势资源,包括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
这种资源共享有助于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并促进各方的发展。
3. 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不仅关注科技创新,还注重人才的培养。
通过合作项目,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和科研机构也能够从合作中吸引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4. 产业升级:产学研合作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企业可以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合作也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5. 社会责任:产学研合作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还承载着社会责任。
通过合作,各方可以共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产学研合作的理念是通过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产业升级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合作,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经验总结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经验总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科学技术的创新驱动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作为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我们积累了一些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经验,以下是我的总结。
首先,我们要重视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源头,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只有在基础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才能在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中创造更多价值。
因此,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项目上深入探索,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要加强产学研合作。
科学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产学研合作的支持。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要做好政策引导和项目协调工作,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我们要注重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鼓励企业从实际需求出发,主动参与科研项目,为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更好的基础。
第三,我们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资源,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
我们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青年科学家在科研创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的研究经费和项目支持。
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吸引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加入科技创新的队伍。
第四,我们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提高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也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
最后,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也需要国际合作的支持。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和解决全球性的科技问题。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分享和借鉴各国的创新经验,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总之,作为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 论
Special Opinion
2013.02
34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中国正面临空前的国际竞争压力。
同时,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以及资源性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人口红利”效用逐渐减弱,传统经济模式走到尽头。
因此,中国经济正逐步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构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当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驱动
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依靠科技和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为我国最终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全球化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在创新全球化背景下,对我国产学研合作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一、产学研合作要把握创新全球化发展新契机
全球化发展在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从最初的贸易全球化阶段,到20世纪初发达国家跨国设厂生产、形成跨
国产业链的生产全球化阶段,到了20世纪末,世界进入知识创造财富时代,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企业把自身研发机构跨国布局,形成全球化创新态势,世界进入创新全球化阶段。
当前,提升国家在全球化创新竞争中的实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必须应对的重大战略决策。
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一场围绕创新全球化的竞争,社会进步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
创新全球化最关注的是技术创新的全球布局与竞争。
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创新、组织生产、销售产品的大背景下,创新全球化对于产学研合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企业是创新全球化的主体,也是推进技术创新全球化的主力军,不断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我国在总结了50多年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把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任务。
我国产学研合作工作者要继续以此为战略支撑,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历史赋予中国的新机遇,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上的明日之星。
二、产学研合作要突破创
新全球化产研新思维
企业是面对市场竞争,整合创
顺应创新全球化发展趋势树立产学研合作新理念
◎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基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何海燕
专 论
Special Opinion
2013.0235
新资源,实现创新价值的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然而,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面临着多重约束,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全球化竞争的实力。
在自身因素方面,我国大多数企业科技力量过于薄弱,人才结构不健全,缺乏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基础,科研力量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人才的总量偏少、质量偏低,同时合作各方利益分配机制仍然不合理;在政策因素方面,缺少应对国外知识产权打压的策略,使得企业面对全球化竞争中屡次应诉国外反倾销不力,企业并购缺乏有效应对措施,在华跨国公司创新资源的利用有待进一步开发;在环境制约方面,社会对知识创新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学术职称至上”的阴影仍然阻碍企业创新成长,国企的“超国民待遇”抑制了民企发展,环境和社会机制制约也深刻地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创
新型企业必须拓宽视野、提高站位、提升意识、跳出企业看企业,以“三跳、五流”的创新思维应对创新全球化。
“三跳”一是指跳出纯技术
因素创新,加入非技术因素创新,创新型企业应改变以往扩大生产规模、技术升级创新等传统的着眼于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模式,应当拓展为着眼于整体价值链上的商业模式创新;二是跳出科技圈,加入经济与社会,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离
不开科学技术的变革,科学技术也
深刻地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
深刻改变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三是跳出本市、本省、本国,融入世界,站在全球化角度,分析比较
我国企业与国外同类先进企业之间
的差距,以便全方位的认识自身、改造自身。
“五流”指促进企业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的全球流动。
企业系统由若干价值流
组成,而价值流又是由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等构成,要提高整个企业系统的全球化运行效率,必须保证五流的运行效率,任何一个流系统的迟滞和效率的低下,都将会带来价值流系统的迟滞
和效率的低下,从而减缓企业全球化运行效率,增加整个企业系统的
成本。
三、产学研合作要融入创新全球化商业新模式
在创新全球化浪潮冲击、技术变革加快和商业环境不断变化的时代,决定企业成败不仅是技术创新
因素,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创新全球化发展的新要求。
当前创新并设计出好的商业模式,成了商业界关注的新焦点,商业模式创新被认为能
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是新时期企业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
商业模式创新更注重从客户的角度,从根本上思考和设计企业的行为,视角更为外向和开放,更多注重和涉及企业经济方面的因素。
商业模式创新是更加系统和根本的创新,它不
是单一因素的变化,而是常常涉及企业组织的较大战略调整,是一种集成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虽然也表
现为企业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但由于它更为系统和根本,涉及多个要素的同时变化,因此它也更难以
被竞争者模仿,常给企业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而且优势保持较为持久。
应对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
新模式,我国产学研合作要调整发展思路,做到“退一步”,发挥企业产研主体作用,避免陷入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主体之间的盲目合
作;做到“抬一步”,掌握时代发展趋势和创新国际化大局,既注重产学研合作顶层设计又要落地实施;做到“迈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方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与创新商业模式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有以下特点:一是有明确的技术创新产出目标,而非仅仅停留在意向性的合作;二是联盟成员受到法律约束和保障;三是以共同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主要解决产业技术共性问题,而非个别企业技术问题;四是产学研合作将从随机性、浅短性走向稳固性、长效性、集成性和深层性。
因此,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产学研合作要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