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武当剑谱》,浅谈宋唯一的武当剑术技击思想(下) 关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武当剑谱》,浅谈宋唯一的武当剑术技击思想(下)关朝在本文的上半部分我简单介绍了宋唯一的武当剑术的技击思想,下半部分我着重谈谈本门将宋唯一武当剑术的技击思想用于徒手格斗的传承发展情况。1925年宋唯一由李景林用专列将宋唯一接到天津后,蒋馨山师爷正式向宋唯一行了拜师礼,并送上5000大洋的拜师礼。蒋师爷是唯一正式向宋唯一行拜师礼的弟子。李景林因为地位关系没有正式拜师,这从以后他对别人称武当剑法学于陈世钧可以反证,其他学者都是李景林的下属,上级没拜师,下级能越级拜师吗?所以其他人都是宋的学生。蒋馨山先生用毕生精力钻研武当剑术,除了本人精通武当剑术外,还把武当剑术的技击思想溶于本门的其他拳种的技击中,特别是武当八卦太极拳。蒋师爷在传授程派游身连环八卦掌中,掌式、练法是严格按照程派传承教授的,但在技击应用上揉进了剑形八卦掌的技击思想,与原有的程派八卦掌技击特点结合起来,身法、步法更加灵活多变。太极拳是在原有的程传八卦太极拳的基础上,蒋师爷晚年特别是文革后揉进了武当剑术的技击思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技击风格。
如前所述,武当剑术交绥时,不接不截,不迎不架,即不正面应敌。在使用八卦掌或八卦太极拳时虽然要遵循散手或推手的规则与对手要接手,但仍秉承不正面对抗的原则,利用八卦掌的旋转灵活步法和身体左右阴阳变化,在对方发起攻击时,以头为旗,三盘合一,旋转移动自己的重心避开对方的攻击线从而达到引进落空的目的。在这里不是固守自己的“中”,而是以对方为中心,避其锋芒,攻其薄弱。步法是基础,身形很重要,悬旋在头领,三盘整体转。是真正的运动战、游击战。这里在走转中特别要强调大局观。八卦掌不停的走转,但不能把自己转迷糊。两人一照面,就要对双方态势、方位、对方身上的力点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心中依据九宫格对现场有一个方位的划分,在走转中自己处于哪个方位要清楚。太极拳以推手为主要技击手段,依靠听劲判断对方的意图、劲力,但仅依靠听劲还不够。两人一搭手,对方属“阳”(即可能发起进攻)的手,由肩到手;自己听对方劲力的手就如同两剑相对形成犄角图,即是三角形的两边,如果在推手中能诱使对方的身体或另一手补上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就满足了地支中的三合局的条件(见前半文中的三合局图),依据三合局的原理发力即可把对方发出去。李和生老师的三角发力的原理即如此。当对方使用散手技法时,虽然在搭手前没有了接触点,但依据对方的身形、步法依然可以判断出对方的进攻意图和力线。
由上所述可知,根据对方身体的力点、力线可以判断出对方的意图和进攻方向,而这最明显的是对方的肩和上肢,反之亦亦然。因此自己在练拳时就应该尽可能的隐藏自身身形所体现的力点和力线,特别是上肢和肩。因此蒋师爷和我的老师马家龙都要求我们在八卦掌的高级阶段要练习一种“移形换影”的练法,基本的原理就是在转掌时,特别是换式时手不动身动,以头为旗,带动身体整体走转,隐蔽自己的意图和攻击路线。相应的在武当八卦太极拳中练到高层次时有一种“阴阳颠倒”的练法,即把八卦掌“移形换影”的练法移植到太极拳中,手不动或少动,尽可能用身形、步法去盘架子,因此到该阶段太极拳的架子要逐个重练,到此层次,太极拳的上肢动作常常和身形的走向是相反的,以给对方错误的判断。这从我后边会发表的吕师弟的部分武当八卦太极拳的视频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说到此处,我再说说本门的武当八卦太极拳如何理解太极拳要求的“沾、粘、连、随”和“不丢不顶”,一般太极拳都是以腰为中心,腿主要起支撑作用来达到上述要求。本门的太极拳在推手时是活步推手,即三盘合一,以走为主。这就要求脚底下要“不丢不顶”,不能有滞点。要达到蒋馨山先生在《为黄元秀太极拳要义作序》中对董海川传八卦掌要求的“自下者,乾用九,进阳火,其旋转,则如盘中滚珠,其变化则身如风中之柳,手如织布之梭。”因此不少人评价吕师弟和人推手时好像跳交际舞一样,就是这种练法的具体体现。交际舞是男舞者领着女舞伴翩翩起舞,而这里是通过脚底对对方的“沾、粘、连、随”、“不丢不顶”技击,表面的轻柔蕴藏着杀机。吕师弟和人推手,没有那么多“沾、粘、连、随”的过程,只要“合”就随时随地发力。
综上所述,我个人体悟八卦掌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松,由上向下逐级的松,把身上的拙力去掉。第二阶段是撑裹拧钻、抻筋拔骨的同时追求力整与放松的统一,逐渐练出从脚底----丹田的六合整劲,是从下向上的灌气、灌劲,最后达到周身一气,可以在任何位置熟练的发力。第三阶段是重点练习手不动身动的“移形换影”功夫,逐渐练到头为旗帜、三盘合一整体走转。逐渐去掉形上的力点、力线,做到“形不外露”,练出八卦掌的猴相、龟缩、鹰翻、虎坐的气质。
我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曾介绍剑形八卦掌和武当剑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不是平稳周正的拳架,而是伸缩升降旋转变化的身法、步法,这个特点也揉和进了程派八卦掌的换式和武当八卦太极拳的拳架结构中。本门的程派八卦掌的掌式是严
格按照程传原味传承的,但换式不是高低不变,而是起落吞吐。因此在身形手法的应用上和内在劲力上必然会有一些变化。特别是武当八卦太极拳的拳架,在练到小架和快架时,拳架高低起伏、伸缩束展的地方很多。一套108式的太极拳由大架慢练时的一个小时多变为快架的5-8分钟,跨度变化是很大的。
通过本文对武当剑法的简单介绍我认为要练到宋唯一的武当剑水平可能是很难的,但将宋唯一的武当技击思想融合于自己所练的拳,形成自己的技击风格则相对容易,这也是学习研究《武当剑谱》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