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3 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课时练习共4套(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时练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____”。
迢迢..牵牛星( tiáo tiáo zhào zhào )纤纤擢.素手( zhuózhái)脉脉..不得语(màimài mòmò )札札弄机杼.(yùzhù)二、比一比,再组词。
泣( ) 侯( )栖( )盈( )垃( ) 候( )牺( )盘( )三、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A.花纹。
B.条理。
C.佩戴在身上的标志。
D.诗、文、歌曲的段落。
2.泣涕零.如雨( )A.没有数量。
B.落下。
C.(草木花叶)枯萎。
D.某些量度的计算起点。
3.盈盈..一水间( )A.仪态美好。
B.清澈的样子。
C.动作轻盈。
D.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四、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御:诗意:2.中庭..无声湿桂花。
..地白树栖鸦,冷露中庭:冷露:诗意:五、对文中三首诗赏析不对的一项是( )A.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
日暮时分,皇宫只好分发蜡烛照明。
B.《迢迢牵牛星》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三首古诗写的都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寒食》写的是清明节前1~2天的节;《迢迢牵牛星》写的是节;《十五夜望月》写的是节。
七、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地白:尽: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第一句中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分层作业】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古诗三首(含答案)
3.古诗三首分层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看拼音,写词语。
qī xī xuè mài wū yā kū qìwén zhāng yíng lì hóu yé dǐ yù2.给下面汉字换偏旁变成本课学过的生字,再组词。
泳()鸭()洒()拉()3.下列诗句与注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食物寒冷,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寒食东风御柳斜)B.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脉脉不得语)C.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冷露无声湿桂花)D.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寒食》这首诗应该用赞美的语气诵读。
B.《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古讽今。
C.“纤纤.(qiān)擢.(zhuó)素手,札札.(zá)弄机杼。
”诗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
D.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禁烟火。
5.读一读,连一连。
寒食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穿针乞巧七夕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赏月,吃月饼中秋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禁烟火,吃冷食6.词语积累填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叠词“迢迢”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迢迢”,“叠词“皎皎”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皎皎”。
像这样含有叠词的四字词语我还知道、。
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大臣对皇恩的感激之情B.表达了臣民对皇权的敬畏之情C.表达正直人对天子宠幸之臣的愤慨之情D.表达了臣民对皇恩的渴望之情8.“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关于这两句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去”在这里的意思是“距离”,形象地写出了两位主人公隔河相望的情景。
B.“清且浅”说明河汉并不深广,体现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能相遇充满了疑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 》(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答案解析于尾页3.古诗三首一、默写《十五夜望月》,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看拼音写词语。
hàn ɡōnɡwáng hóu pǔsù wén zhānɡkū qì qīxī qīnɡyínɡwūyāmò mò hán qíng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释义。
(填序号)素:①白皙的。
②本来的。
③平素,向来。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3.我们要做一名有素.质的公民。
()四、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节日?请选一选。
A.元宵节 B.清明节 C.元日(正月初一) D.寒食节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五、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________出墙来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________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开。
④竹外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红杏桃花菜花梨花B.红杏菜花梨花桃花C.红杏桃花梨花菜花D.红杏菜花桃花梨花六、《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下面哪项也表达了思亲之情?()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答案解析于尾页七、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桃李”喻指“学生”,“同窗”代指“同学”,“手足”喻指“兄弟”,“鸿雁”指代“秋天”。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
赏析全诗:
这首诗前两句首先描写春天长安城的景色。暮春临近, 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城里的柳枝 随风飘拂。后两句接着写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焚火, 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点蜡烛。诗人描绘寒食节景象,由白 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讽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 满。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写作时代大约在 ( B ),诗中的“牵牛星”指的是( E ),“河汉女”指 的是( F ),“河汉”指的是( D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黄河 D.银河 E.牛郎 F.织女
课后习题解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从《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我体会到了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感受到他们不得团聚 的悲哀。
诗歌结构
牛郎织女——迢迢 皎皎
迢迢牵牛星 织女相思
纤纤 札札 泣涕如雨
诗人慨叹
河汉清浅 盈盈 脉脉
离别相思
诗歌主题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神话 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 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 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 得团聚的悲哀。
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 乡愁之深。它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 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尤其是三、四两句, 写好的书信已经装封好,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 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 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诗人借临行 “开封”的举动,表现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 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后作业及部分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后作业及部分答案《马诗》课后作业《石灰吟》课后作业【基础达标】一、给下面字选择正确读音。
吟(yín yíng)若(ruò rě)凿(záo zháo)二、多音字组词。
ruò()ān()若间ě()àn()三、理解下面字词。
千锤万凿若等闲全清白人间四、根据句意,写古诗。
1、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
(石头)把烈火焚烧(自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精彩回放。
1、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____________。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__________。
加“若等闲”三个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____________,它似乎还象征着_________无论面临着怎样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
2、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石灰吟》作者_____的_______,诗人赞颂了石灰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诗人也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课文知识点我会写:络:络纱络丝络线脉络网络络绎锤:锤打锤子铁锤木锤千锤百炼凿:凿井开凿凿子圆凿凿壁偷光焚:焚香焚毁焚烧忧心如焚玩火自焚多音字:似:sì相似 shì似的当:dāng当前 dàng适当络:luò脉络 lào络子骨:gǔ骨头 gū骨碌形近字:络(网络)洛(洛阳)锤(锤子)捶(捶打)焚(焚烧)婪(贪婪)问题归纳:1、《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后习题答案: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2)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马诗》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练题含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航空王侯。
蒲苏文战鼓气棋棋兴影屋鸦二、用“√”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脉搏(mài bó)皎皎河汉女(jiǎo jiǎo)擢素手(zhuó zuó)XXX(zhá zhá)机杼(zhù zhù)含情脉脉(mò mài)五侯(hóu)栖息(qī xī)千里迢迢(zāo tiáo)三、填空1.《迢迢牵牛星》选自《诗经》。
此诗借民间传说中XXX、XXX被XXX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思念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遗憾。
2.《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XXX的诗作。
全诗前两句描写月亮的美丽,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3.《寒食》是一首唐诗,诗中的名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家家户户都祭祖。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望君王家来,细雨如愁。
6.秋夜月明湿桂花,露凉不语梦华发。
四、写出下面诗句中划线的字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到处都飞花)(2)寒食东风御柳斜(斜着生长)(3)盈盈一水间(满满一水之间)(4)泣涕零如雨(眼泪像雨一样落下)(5)脉脉不得语(眼神含情而无法言说)(6)纤纤濯素手(纤细的手洗洁白的衣服)五、品析句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银汉迢迢两岸柳”。
2.纤纤擢素手,XXX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比,描写了女子勤劳的场景。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写出了人们对思乡之情的共鸣,表达了思乡的无奈和苦涩。
六、课内阅读。
一)寒食唐]XXX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XXX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春天的景象,第三、四句写寒食节日的气氛,日暮汉宫传蜡烛则是转折。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第3课《古诗三首》一、默写诗歌。
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2.,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
3。
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参考答案一、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2. 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
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5.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牛郎织女的故事讲述的是凡人牛郎和天仙织女相亲相爱,最终被王母娘娘所阻,分住天河两边,每年只有七夕才能相见。
本诗重点描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突出了织女的相思和分离的痛苦。
以此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人间离别之苦。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选做题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第3课《古诗三首》一、默写诗歌。
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2.,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参考答案一、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2. 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 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
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3 古诗三首 类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
类文阅读-3 古诗三首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
玉盘: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答案:1.银河月亮 2. A 3.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解释词语。
莫:彻:
闻:闲:
2.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3.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
4.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答案:1.不要整,通看悠闲 2. C 3. 且莫催 4.连用两个问句,不仅将因景色迷人,令人不得不前往的意思表达得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
5.元宵夜,没有哪一家人看见月亮还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3古诗三首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散.入(sàn sǎn)机杼.(shūzhù)二、读拼音,写词语。
kū qìqīxīxiān xìwūyāzhūhóu piān zhānɡ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 )A.文章。
B.章法。
C.句子。
D.花纹。
2.泣涕零.如雨。
( )A.零头。
B.同“淋”。
C.落下。
D.没有。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A.都。
B.极。
C.完。
D.最。
4.纤纤擢素.手。
( )A.向来。
B.颜色单纯,不艳丽。
C.白皙。
D.与“荤”相对。
四、看图完成练习。
读完《十五夜望月》,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我不由得联想起含“月”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模块五、品析句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____________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借写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六、课内阅读。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3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_____)。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二、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寒食,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4.补全古诗。
5.解释下列词语。
(1)春城:_____ (2)御柳:______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写的内容和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日的诗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并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过去,没有wǎnɡ luò(),人们过得都很踏.(tā tà)实。
在燕.(yàn yān)山脚下,无论是拿着chuí zi()kāi záo()石山的,还是写诗作画的,都是干劲.(jìnɡ jìn)十足。
二、字词句集锦。
1.汉字的演变历史悠久,右图是某字的甲骨文,由字形可知这个字是_____。
2.请你写一句含有“焚”字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焚烧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每年秋收之时大量的秸秆焚烧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还易产生火灾。
请你写一句让人们停止焚烧秸秆的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诗句赏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浑”的意思是___________,“清白”在此处指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四字极形象地写出石灰石被烧成石灰粉,而“____________”三字表现出其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给这两句诗划分朗读节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文整体感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四套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燕.山 yān()坚劲. jìn()yàn() jìnɡ()破岩. yá()石灰吟. yín()yán() nín()二、看拼音,写词语。
jīn luò nǎo() tà bù()ruò děnɡ xián() fén shāo()qiān chuí wàn záo()三、照样子,写词语。
粉.骨碎.身(含近义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千.锤万.凿(含数字):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四、根据诗意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烈火焚烧若等闲..。
()A.平常。
B.随便、轻易。
C.无端。
2.何当..金络脑。
()A.何必当作。
B.何时将要。
C.拿什么当作。
3.任.尔东西南北风。
()A.承受。
B.任凭。
C.无论。
五、品读下面的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说说加点字词的意思。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两句诗,我明白了,诗人表面写竹,其实是写________,诗人在赞美竹的坚忍执着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的高傲风骨。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说说加点字词的意思。
浑: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话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现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及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kūqì() wáng hóu()wūyā() chōng yíng()mòmò() qīxī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皎皎河汉女... ( )2.脉脉..不得语( )3.中庭..地白树栖鸦( )4.日暮汉宫..传蜡烛( )三、默写填空。
1. ,脉脉不得语。
2.《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 , 。
3.《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4.《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 。
四、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纤.纤(xiān qiàn)盈.盈(yín yíng)脉.脉(mòmài)2.这首诗选自《》。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3.古诗三首一、哭泣王侯乌鸦充盈脉脉栖息二、1.指织女星。
2.相视无言的样子。
3.即庭中,庭院中。
4.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
三、1.盈盈一水间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四、1.xiān yíng mò 2.《古诗十九首》 3.主人公是织女,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卷面分总分得分★卷面分:2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3古诗三首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纤.细(xiān)B.脉.络(mài)C.涕.零(dì)D.栖.息(q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中庭地白树栖鸦(庭中,庭院中)B.纤纤擢素手(白皙的)C.泣涕零如雨(掉落)三、课外阅读。
竹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坚劲:_______________任: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A竹林里B深山里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亮智慧与未来四、古诗词里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呢?1.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②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③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①七夕②重阳③元宵④中秋B.①七夕②元宵③重阳④中秋C.①中秋②重阳③元宵④七夕D.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2.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下列诗句内容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B.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中秋节C.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节D.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端午节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六年级下语文3《 古诗三首》课外阅读及答案
六年级下语文3《古诗三首》课外阅读及答案(一)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一、理解词义。
(1)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意思写诗句。
要想知道青松的高洁品质,那就要等到树上的雪融化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青松,其实写的是人。
( )(2)这首诗中的“雪”代指人纯洁的心灵。
( )(3)这首诗赞颂了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
( )(二)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解释词语。
莫:彻:闻:闲:二、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A.除夕夜B.中秋节C.元宵节D.端午节三、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
四、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参考答案:(一)参考答案一、挺拔笔直高尚纯洁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三、(1)√(2)×(3)√(二)一、不要整,通看悠闲二、 C三、且莫催四、连用两个问句,不仅将因景色迷人,令人不得不前往的意思表达得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
五、元宵夜,没有哪一家人看见月亮还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3 古诗三首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
玉盘: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答案:1.银河月亮 2. A 3.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解释词语。
莫:彻:
闻:闲:
2.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3.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
4.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答案:1.不要整,通看悠闲 2. C 3. 且莫催 4.连用两个问句,不仅将因景色迷人,令人不得不前往的意思表达得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
5.元宵夜,没有哪一家人看见月亮还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