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的政治与文化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的政治与文化《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的政治与文化》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其中宋代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时期,特别是北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更是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变迁。
观看《中国通史第十三集》,我对北宋的政治格局和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北宋政治秉持了一种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对于国家运行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体制下,官僚制度得以健全发展,中央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全国各地的事务。
同时,北宋政权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也使得社会上的人才更容易脱颖而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北宋的政治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大臣和皇帝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了整个国家政治的不稳定。
加之时局的变幻莫测,使得北宋政权时常面临内患和外患的威胁。
然而,尽管如此,北宋政权依然能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并在文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北宋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宋时期,文人墨客林立,他们以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中,诗词创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成为了当时文化精英们流行的一种表达方式。
北宋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它强调了“词人”的作用,这些词人们才华横溢、文思敏捷,他们所创作的词作成为了当时文化的重要标志。
除了词人,北宋的绘画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北宋时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画家,他们以山水画、花鸟画等形式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对于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描绘,还体现了北宋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趣味。
同时,北宋还在书法、舞蹈、戏曲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使其文化成为了当时东亚地区的璀璨之光。
然而,北宋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动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北宋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束缚。
高中历史: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必背知识)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一、北宋专制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先后灭掉了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2、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①行政上: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上: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上: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实行更戍法。
(2)分散机构权力①中央分权: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相权进一步分散,宰相的权力有限,皇权加强。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枢密院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三衙”有统兵权但无权调兵。
②地方分权:包括转运使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加强集权措施的影响(1)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不利于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逐渐形成“三冗”局面,即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分割权力,皇权高度集中。
有利于巩固政权,但是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
(2)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有效的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战斗力下降。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影响:虽然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削弱了军队的战斗
力。北宋在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连年战争中,负多 胜少,形成“积弱”的局面
③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④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⑤采取了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 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影响: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年代 收入(贯) 费开支庞大。
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背景:
名称
内容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 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 ◆目的:富国强兵 息偿还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 ◆时间: 1069年 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
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1课时)
1、北宋建立
◆时间: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人物:
◆事件: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都城: 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形势:
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 这时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 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原因: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
小结:
960年陈桥兵 兵建立北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弊 利
1069年王安石变法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人物:宋神宗任用王安石 启示:改革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 方田均税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
高三历史关于北宋的知识点
高三历史关于北宋的知识点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历史和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着重介绍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状况、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之后的第一个唯一的、较为稳定的朝代。
它的建立者为赵匡胤,他在长期内战后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宋朝,首都定为东京(今天的河南开封)。
二、政治制度1. 宋朝政权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的形成。
国家政权高度集中,中央政府设立了各级官职,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社会上层人士逐渐和地方势力割席断交,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统一。
2. 北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即“路、府、州、县”的组织结构。
路是地方行政的最高级别,府、州和县是路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域,这种行政制度相对于以往的封建制度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管理能力。
三、社会状况1. 北宋时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尤其是东京等大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经济繁荣。
同时,农业生产也相对稳定,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2. 社会贵族阶层特权严重,富人和地主成为社会的主要统治力量,而中小地主和贫苦农民则面临着严峻的生活困境。
这一切导致了社会上阶级差距的加大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加剧。
四、经济发展1. 北宋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商业和手工业也有较大发展。
由于农业生产相对稳定,粮食产量增加,使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成为可能。
2. 商业和手工业方面,北宋时期的货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频繁,大量商品流通。
手工业方面,制瓷业、纺织业、造纸业和冶炼业等都有很高水平的发展。
五、文化艺术1. 北宋时期,文化艺术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文人雅士成为时代的精英。
代表作家有苏东坡、黄庭坚等,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在科技方面,北宋时期有很多重大的科技发明,如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点--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2024高考历史复习: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点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北宋建立后,通过战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派文官出任知州;在各路设置转运司;充实中央禁军,拱卫京师。
(2)分化事权,互相牵制。
在中央增设枢密院、三司和参知政事;枢密院与“三衙”分权。
地方上,各路设立“四监司”;各州增设通判。
分权于下,集权于上。
(3)崇文抑武。
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文官执掌枢密院;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朱熹3.措施:重文轻武,实行文人治国;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4.影响:(1)积极性: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2)消极性:降低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无力抵挡辽与西夏的进攻。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积弱)(1)辽朝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威胁。
北宋两次北伐,均告失败。
(杨家将)辽军南下,澶州之战,缔结澶渊之盟。
(2)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达成和议。
(庆历和议)2.财政危机(积贫) 三大原因:(1)推行募兵制,军队不断扩编,促使军费剧增;(2)分化事权,政府机构重叠,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3)对外以钱财换和平。
送给辽“岁币”,送给西夏“岁赐”。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边防压力沉重,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2)庆历新政的失败。
庆历新政是范仲淹发起的,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遭到官僚集团的抵制而失败,但是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
(3)宋神宗锐意改革,大力支持。
2.内容(1)经济上——富国之法:国家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国家从事商业经营(市易法)等。
(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2)军事上——强兵之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将法、设置军器监)。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的历程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的历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其中最为显著和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并由中央政府负责对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回顾和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1. 古代封建制度与中央集权的萌芽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于夏商周时期,这一制度中贵族通过封地和封爵等方式获取特权和权力。
然而,这种制度下的权力分散导致了政权不稳定和内外交困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朝在建立时秉持“天命”思想,通过封国和宗室征服各地,形成了初步的中央集权格局。
2. 秦朝统一秦国与初步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统一六国的事件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节点。
秦始皇通过强力统一六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
他推行一系列措施,如实行郡县制、修筑万里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大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3. 汉朝的皇权与地方豪强势力的对抗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重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然而,汉朝初期的皇权并未能完全压制地方豪强势力。
在汉武帝之后的汉朝时期,地方豪强势力逐渐抬头,与中央政府产生矛盾和对抗。
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手段来巩固自身的权力,如设立太尉、太子太傅等高官,实质上扩大了皇帝的权力与控制范围。
4. 隋唐时期的高度中央集权统治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巅峰时代。
隋文帝和唐太宗等皇帝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权力。
例如,隋朝实行明断陈规、推行均田制等,而唐朝采取了察举制、科举制等措施,使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选拔与任免更加严格,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5. 北宋时期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北宋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政治格局,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并存。
北宋政府设立了大量的地方官员,使得地方政权对地方事务有较大的自主权。
这种局面既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又出现了地方势力的强大。
【知识解析】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拓展
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重文轻武,实行文人治国。 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影响 ①积极:北宋通过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加 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由于冗兵现象的出现,北宋边防空虚,时常遭到辽和西夏的进攻;由于冗官 和冗费的出现,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庆历新政”
失败。
2. 涉及的领域: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 3. 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 富国强兵 的目的。
4. 主要内容
(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
(2)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__征__兵___
再见
(3)实行
崇文抑武
的方针。
4. 影响
(1)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2)消极: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基础知识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 边防压力
(1)宋辽关系
①战:北宋两次发起夺回 燕云十六州
的北伐,均告惨败。
②和:辽军逼迫北宋签订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问题拓展
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北宋加强专制集权带来的弊端。 2.具体原因: (1)北宋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地主隐瞒土地,少纳 赋税,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 (2)北宋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起用大批文官,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官僚开支 与日俱增,使国家财政负担日益沉重。 (3)为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北宋统治者每逢荒年大量募兵,致使军费开支高涨。 (4)北宋统治者从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充实禁军,地方军队多为老弱。禁军派驻外地, 三年一轮换,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力低下。北宋在和辽、西夏作战中常 常败北,签订和约,损失大量财物,导致财政负担加重。
北宋与南宋两个不同的王朝
北宋与南宋两个不同的王朝一、背景介绍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分别存在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和1127年至1279年。
两个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政治体制1. 北宋政治:北宋实行封建制度,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官僚体系完善,有相对稳定的中央集权统治,宰相是最高权力代表。
2. 南宋政治:南宋也是封建制度,但由于北宋的灭亡,南宋政权受到很大挑战,南方豪强势力较大,导致南宋政权相对于北方的金朝和蒙古族势力较为弱小。
三、经济状况1. 北宋经济: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农业发展较为稳定,商业活动兴盛,货币流通广泛,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对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南宋经济:南宋时期,战乱不断,经济受到较大的影响,但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推行新法,鼓励手工业和海外贸易,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四、文化艺术1. 北宋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苏东坡、黄庭坚等,他们以诗词、书法、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北宋时期也是科学技术较为发达的时期,木版印刷术、火药等的发明和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南宋文化:南宋时期文化艺术依然繁荣,文人墨客如陆游、杨万里等继续承袭北宋文化传统。
此外,南宋时期的建筑工艺也有很大发展,如江南水乡的吊脚楼和宜兴紫砂陶等都是南宋时期的代表作品。
五、社会风貌1. 北宋社会: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相对稳定,乡村宁静,百姓安居乐业,而城市中的商业繁荣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活力。
2. 南宋社会:南宋时期的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面对金朝和蒙古族势力的威胁,社会变得不稳定。
许多人流离失所,百姓生活困苦,但也出现了一些英雄人物,如岳飞等,他们为保卫家国而战斗。
六、影响与启示北宋与南宋两个王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政权的显著集权特点在中国封建社会有着重要地位,而南宋政权面对外敌入侵的艰难局面,体现了抵抗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不仅在政治制度上有着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点,而且在文化发展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一、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央集权、科举制度和行政管理。
中央集权是指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尤其是在北宋时期,皇帝的权力几乎无所不能。
这种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朝廷的稳定和统一。
科举制度是宋朝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
它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使得能力优秀者得以入仕。
这种制度不仅为当时的政治稳定做出了贡献,而且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政管理是指宋朝在地方上设立了许多行政机构,比如州、县、乡等。
这些机构的作用在于管理地方事务,维护社会秩序。
这种行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发展。
二、宋朝的文化发展宋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的文化不仅对后来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在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文学方面,宋朝诗歌以宋词最为著名。
宋词是一种以抒情为主、言简意赅的诗歌形式。
这种诗歌体裁的出现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后来文学艺术的基础。
在绘画方面,宋朝的山水画达到了巅峰。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强调的是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和宏伟。
宋朝的山水画家们通过不断地创作和探索,将中国绘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科技方面,宋朝的纸张制造技术和印刷技术对后来的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书籍出版和流通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总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它不仅在政治制度上有着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点,而且在文化发展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这种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宋韵历史简解
宋韵历史简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建立于960年,结束于1279年。
宋朝历时约320年,分为两个时期,即北宋和南宋。
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政治特点主要表现在其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主义管理体制上。
宋朝实行科举制度,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和开放。
此外,宋朝的政治稳定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宋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在社会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北宋时期,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粮食产量增加,许多新的农作物被引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南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银行和市场也开始兴起,对外贸易日益繁荣。
在军事方面,北宋时期面临了多次辽金的入侵,而南宋时期则面临了金国的侵略。
尽管北宋时期北方防线遭到了重创,但南宋时期通过修筑长城、加强军备建设和雇佣外国契丹族作为边防守军,有效地保卫了国家的领土。
然而,南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衰落最终导致了金国对其的最终征服。
在文化方面,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期之一。
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苏轼、黄庭坚、吴兢等。
书法、绘画、诗歌和戏剧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南宋文化风格。
宋朝还独创了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传播更加容易和普及。
除了这些方面,宋朝还在科学技术、制度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北宋时期,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修了《资治通鉴》,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史书。
此外,宋朝还进行了很多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等。
这些科技进步大大促进了宋朝社会的发展。
总的来说,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然而,由于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上的衰落,最终导致了金国的入侵和宋朝的灭亡。
但宋朝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的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
北宋的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朝代,它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北宋时期,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北宋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北宋政府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强调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统一,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和中央政府手中。
这种制度的确保了国家的较高效率,促使了社会的发展。
宋朝时期,中央集权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实行州县制度,建立县官、州官和省官等级制度,实行“以县为本”的纵向管理体系,使得地方政府掌握的权力和资源得到统一的控制和调配。
2. 确立贞观政治制度,规定了皇帝的监察制度、宰相的政治责任制和地方官员的官运制度,建立了严密的官僚系统,从而形成了清晰的职责分工和权力下放。
3. 颁布各种法规和政令,统一了税收、货币、度量衡等方面的规范,提高了中央政府对各个行政区域的控制能力。
4. 建立了高效的官吏选拔制度,选拔和提拔官员以贤能论礼和科举制为主要标准,尊重各方面的人才,保证了政府的稳定和效率。
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一个标志。
二、地方自治的出现然而,中央集权政治的实施和发展并没有完全遏制地方力量的出现,相反,沿海地区和山区地区的地方官员和地方民众越来越意识到自身的力量和自身利益的维护,逐渐形成了一种地方自治的趋势。
在北宋中期,一些地方官员和基层官吏,已经不再山高皇帝远的封建社会中为官,而是逐渐成为地方自治的代表。
这些官员和官吏在担任地方官职期间,把对地方的管理权力和政治局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行一种部分的地方统治。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治权,并且维护和扩大了地方利益,保障了地方的经济和安全。
尽管地方自治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央集权政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但是也有助于增强地方政治的运作效率和便利性,并且使政府对各地实际情况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周全。
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方自治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政治体制变革,扮演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1. 中央集权
在北宋政治制度中,中央政府的权力被高度集中。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并掌握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他通过政治机构和官员控制着各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活动。
2. 官僚制度
北宋政府实行了严格的官僚制度,核心是科举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管理层次的人员素质,加强了官员的行政能力和责任感。
3. 地方分权
尽管掌握大权的是中央政府,但北宋时期也实行了地方分权。
地方官员有相当的自主权,可以依照地方情况制定政策,处理矛盾纠纷,并负责本地区的经济、农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4. 基层自治
北宋时期,除了地方政府和官员外,还出现了一些基层自治的现象。
比如,在一些地方,村民会议可以决定一些事情,如管理土地、裁决争端和制定规章制度等。
5. 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开始进入繁荣时期,特别是商业和手工业、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在文化方面,北宋时期儒学强盛,诗词、绘画、科技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北宋与南宋的差异
北宋与南宋的差异一、引言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时期,它们相继承袭自唐朝,各自持续了约一百年。
虽然北宋与南宋都属于宋朝,但由于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的差异,两个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北宋与南宋的差异。
二、政治差异1.北宋政治特点北宋时期,政权集中在中央,实行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制度。
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定期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北宋时期还设立了御史台来监督政府的行政与司法部门,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
2.南宋政治特点南宋时期,中央政权相对较弱,地方势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南宋政权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原则,重视文治,推崇儒学,并实行了更加宽松的政治方针。
在南宋时期,科举考试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吸纳更多的人才。
三、经济差异1.北宋经济特点北宋时期,农业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是社会的基础。
同时,北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商业贸易日益繁荣,冶铁业、陶瓷业等手工业蓬勃发展。
2.南宋经济特点南宋时期,由于南方土地肥沃,农业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水稻种植成为南方农业的主要经济作物。
与此同时,南宋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纺织业、漆器业、造船业等行业更是十分发达。
四、文化差异1.北宋文化特点北宋时期,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并广泛影响了社会各个领域。
人们推崇儒雅之风,注重礼仪和品行。
同时,北宋时期文人墨客兴起,诗词、书法等文化艺术得到了繁荣发展。
2.南宋文化特点南宋时期,在儒学的基础上,理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理学强调人的本性与天理的关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鼎盛,例如绘画方面出现了"南宗北派"的分野。
五、总结北宋与南宋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北宋时期政权集中,科举制度鼎盛,农业和商业兼具发展;而南宋时期政权相对较弱,注重文治,农业和手工业发达。
中国政治发展历程
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中国政治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当时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太祖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开创了中国政治的第一个大统一时代。
秦朝的统一政权在公元前206年崩溃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代,称为战国时代。
战国时期各国相互争霸,形成了一个七雄并立的局面。
这个时期的政治特点是各国都在寻求更大的势力范围,通过各种手段来扩张势力,例如外交手段、战争手段等。
相互间的竞争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竞争与进步,为中国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和残酷统治,秦朝短暂而灰暗。
秦朝的灭亡也引发了中国政治的再次分裂。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恢复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
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相对宽松,开创了众议政治的先例。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司马迁、王充等,他们的著作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的繁荣时期持续了几个世纪,但在公元220年东汉末年,中国政治再次陷入混乱。
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个分裂政权,如三国时期、南北朝等,直到公元581年隋朝统一中国。
隋朝实行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恢复了国家的统一和秩序。
不过,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和荒淫无道,隋朝短暂,最终倒台。
隋朝的倒台引发了唐朝的建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被称为中国封建政治的鼎盛时期。
唐朝的政治制度相对富有弹性,实行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制度,使得国家政权相对稳定。
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然而,唐朝在公元907年解体后,中国再次陷入分裂的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多个分裂政权,政治割据成为主要的政治现象。
这一时期藩镇割据,民族混战,导致社会动荡,经济衰败,文化的停滞。
这种政治分裂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北宋统一中国为止。
第6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今生遗 憾!
宋太祖像
上一张 下一张 返回主菜单
材料: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 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 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 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 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 所过,莫不溃散。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真宗以下官员队伍日益膨胀超编,由 9000余增至1.7万,至英宗时更达2.4万。 宋初禁军20余万,太宗时30余万,真宗 时40余万,仁宗时82.6万,加厢军则达 125.9万。
措 军事 政治 经济 施
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措 军事 (控制军权) 政治 经济 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 分离;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
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
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
食难安。同学们,你们知道 宋太祖的心事吗?
材料:太祖问赵普:“从唐末以来的数十年里, 帝王已经换了十个姓氏了,战争频繁不休,人民生活 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朕想结束天下的 战争,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 ——(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太祖建隆二年》
太祖烦恼 什么?
赵普开“药方”
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措 军事 (控制军权) 政治 (强化皇权) 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 分离;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中央:分割相权 地方:文人担任地方长 官,三年一轮换,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利 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利,设置转运使 地方赋税收归中央
经济 (集中财权)
设转运使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统一方针
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1.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⑴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历史上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⑵统一: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多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2、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
目的: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措施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军事“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政治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官员权力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
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
经济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文化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其他君臣礼仪的变化加强了皇权作用:积极方面: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不利方面:积贫积弱⑴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
指挥失灵,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⑵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状况,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因而使北宋中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⑶地方财政出现困难3、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
北宋的政治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1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臣出任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权,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中央,不仅政事堂、三司等机构 的官员由文官担任,连主管全国军务枢密院主官也基本 上由文官担任,担任此职的武官屈指可数。
4.史料实证(德州中考)北宋时期最 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 200人,其中 文臣出身者 162 人武将出身者 39 人。这反映了北宋 治国策略的特点是
A.落镇割据 C.休养生息 B.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解析)根据题干数据可知,北宋文臣出身的枢密院正 副长官要远远多于武将出身的枢密院正副长官,这 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选 D。
历史解释
3.(北京西城区模拟)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曾忧虑地说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 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 之计,其道何如?”针对此情况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C
A.废分封,行县制 B.分化事权,削相权 C.收兵权,置通判 D.收财权,设转运使
宋朝政治:济贫积弱;中央集权强化;辽、西夏的威胁;王安石变法(夭折); 科举制度开始采取糊名制。
宋朝政治体制的影响之利 1、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 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 ,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所谓中央集权, 是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专制主义则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主宰一切 。秦汉时代,中央集权制就已经确立起来,但专制主义还未至登峰造极的程度。宰相 权力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汉代的宰相,权力相当大,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到了宋代以后,宰相的权力就越来越小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皇帝手里。可以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2、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防止 成为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从政治到军事,从 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 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和要害正如宋太宗所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包括职官 、军事、科举、法律等方面。
宋朝专制的发展趋势
宋朝专制的发展趋势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王朝,它的政权特点是专制,它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宋朝的专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政治、法律和社会等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宋朝的皇帝的权力逐渐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逐渐集中,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统治体系。
这主要得益于北宋政权在建立时进行的地方制度改革,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同时,皇帝对官员的任免和赏罚权力也得到了加强,进一步巩固了政权的稳定性。
此外,宋朝还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官僚制度,通过选拔、考核和晋升来确保政权的稳定和延续。
其次,在法律方面,宋朝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了司法制度的建设。
皇帝和中央政府对司法权力的掌控程度大大增强,通过制定和解释法律来确保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和稳定。
宋代推行了《宣和遗事》等一系列律令,尤其是北宋的司法制度进一步完善。
同时,为了确保统治的稳定,宋代还广泛采用了网络系统,通过民间举报和监察制度进行权力控制和社会管理。
第三,在社会方面,宋代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专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朝的城市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之一。
城市的繁荣带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也意味着财富和资源在更小范围内的集中,进而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和统治。
同时,宋代的社会结构也有利于专制的发展,社会上层统治阶层的利益与皇帝的权力高度关联,他们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维护专制政权的稳定。
然而,宋朝专制的发展趋势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首先,低等级官员的贪污和腐败是专制政权普遍面临的问题,这给了专制政权形象恶化的机会。
此外,宋朝在管理国家资源和应对外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面对北方的辽朝和西方的西夏,语数学诗宋朝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但总的来说未能有效地保卫国家的领土。
最后,尽管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但社会阶级和地理区域的差异仍然存在,导致了一些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对政权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宋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宋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一、简述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经济:封建经理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发达,边贸对外贸易发达。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文化:繁荣,理学形成,宋词,书法绘画反应时代的特征。
二、北宋政治经济文化?北宋背景:1.政治:在中央设立“二府三司”,削弱了相权,强化皇权;同时将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地方设立通判,派文臣到地方任职,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经济:通过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使经济有所发展。
(北宋)打破了市和坊的时间界限;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草市变得更为普遍。
(南宋) 3.文化思想:儒学的发展,理学的出现。
三、两宋王朝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新变化?两宋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业繁荣,海上贸易发达。
由国家的再度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加快;宋元两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宋朝文化: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另外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
宋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这种情况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宋朝科技:自然科学的黄金年代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
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
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军事上积弱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1276年,忽必烈破宋都临安,宋朝亡国。
有学者认为宋朝灭亡是“崖山之后无中国”。
四、两宋时期政治经济概括?①政治制度上,反观宋朝,是公认历史上官员占人口比例最高,政府结构十分复杂的朝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
①积极影响:加强皇帝的权力。 ②消极影响: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
地方行政(政治)
③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④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
礼
仪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 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 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 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 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 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 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 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 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1、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 影响到政局的稳定
2、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 事
①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杯酒释兵权)
保甲法
960年陈桥兵 变建立北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弊 利
1069年王安石变法
节度使,中国古代军事将 领,唐代驻守于各道的武将称 为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 节度使。 唐代开始设立,后来 成为地方官,集地方军政大权与 一身,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 省长和军区司令三职。 宋初承五代旧规,节度使 除本州府外,还统领一州或数 州府,称为支郡,实际上是个 半独立的小王国。
冗官、冗兵和冗费(三冗)导致北宋形成“积贫” 的局面
材料一:北宋时“状元登第, 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 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 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 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 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 元及第时的荣耀。)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 汪洙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
名称 青苗法 内容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 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 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 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 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官员制衡
⑤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文臣担任中央 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⑥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大量 养兵 积极影响:官员的权力比以往受到制衡和约束, 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社会普遍重视
消极影响: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
辽
西夏 北 宋
北宋的统一只 是消除了五 代十国 分裂割据的状态, 只是统一了中原 地区和南方不是 全国的统一, 。 北 部有辽、西北有 西夏,这时的中 国处于多个民族 政权并立的状态。
三、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 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 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 也?”
北宋官员人数(单位万)
自主学习
项目 军事 政治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
1.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2.建立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轮流驻防京师
3.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节度使成为毫无实 权的虚衔 4.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官员 制衡
5.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文臣担任中央和 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文化) 6.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大量养兵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积极影响1:加强皇 帝的权力。 积极影响2:地方的 行政权、财权和军 权都收归了中央。 积极影响3:官员的权 力比以往受到制衡和 约束, 武人干政的风 险降低,士人受到社 会普遍重视 总之: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消极影响1:削弱军队 的战斗力,形成“积弱” 局面 消极影响2:导致官僚机 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 庞大。冗官、冗兵和冗 费(三冗)导致北宋形成 “积贫”的局面
959年,后周世宗 柴荣于北征契丹回京后 不久驾崩。 后周恭帝柴宗训即 位,时年7岁,由符太
后垂帘听政。
后周时,赵匡胤任禁军军 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 检。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 丹将联合北汉兵南下攻周,宰相范 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 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 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士以 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 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 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 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 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 都开封。
事
材料二: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
材料三: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北宋的建立
• 时间:公元960年 人物: 赵匡胤(宋太祖) • 经过: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东京), • 结果: 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二、北宋统一中原地区和南方
宋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 国。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
赵匡胤、宋太宗采取各种政策,削弱节度使的军、政、 财权,以加强中央集权。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 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 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宋太宗赵光义 (939—997年), 宋太祖赵匡胤之弟,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 太祖讳改名赵光义。 烛影斧声,有说法是 其杀掉了其兄长继位。 亲征太原,灭北汉,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 据局面。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皇帝的亲兵)。 —— 《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②建立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为了防止将领发展 私人势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军事措施:
①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杯酒释兵权) ②建立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为了防止将领发展 私人势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宋代科举图
•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 高”的观点?
反映了宋初崇文抑武的策略; 1、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 制得到较快发展。 2、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 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政
治
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 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其职者, 十有八九,另将旧官制一应保 留。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 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 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 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 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 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
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
2、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 1069年 3、时间: 4、人物: 王安石(宋神宗任用) 5、措施: 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 6、影响: 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
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损害百姓的情况; 7、失败的原因: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 到强烈反对。
•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军
材料一: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 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 布置采取“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策略,20 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 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 驻1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