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作业成本计算(新)
财管(2015)第16章 作业成本计算

第十六章作业成本计算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作业成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B.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部门→产品”C.作业成本法认为任何一项产品的形成都要消耗一定的作业,执行任何一项作业都需要耗费资源D.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分配使用众多不同层次的成本动因2.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分配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追溯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来判断B.使用直接追溯方式得到的产品成本是最准确的C.只要因果关系建立恰当,成本分配的结果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D.采用分摊方式也能得到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3.下列作业中属于产品级作业的是()。
A.机器加工、组装B.产品更新C.工厂保安D.生产前机器调试4.在驱动成本的作业成本动因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业务动因的执行成本最高B.持续动因的执行成本最低C.强度动因的精确度最高D.强度动因通常以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作为作业动因5.下列四类作业成本库中,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的成本库是()。
A.单位级作业成本库B.批次级作业成本库C.产品级作业成本库D.生产维持级作业成本库6.小生产准备所耗用的时间属于()。
A.资产动因B.业务动因C.持续动因D.强度动因7.某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搬运作业成本当月共发生总成本15600元,若本月服务于甲产品的搬运次数是85次,服务于乙产品的搬运次数是120次,服务于丙产品的搬运次数是95,则该车间本月搬动作业的成本分配率是()元/次。
A.50B.52C.60D.37二、多项选择题1.在作业成本中,成本动因可分为()。
A.时间成本动因B.作业成本动因C.次数成本动因D.资源成本动因2.下列有关资源成本动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B.它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C.它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D.它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3.作业成本法下,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方式有()。
作业成本计算范文

作业成本计算范文作业成本计算是企业成本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该计算旨在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成本,并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参考。
作业成本计算是通过将工厂成本分配到相应的作业上,以便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成本驱动因素。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1.以作业为基本单位:作业成本计算将作业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单位,通过将各项成本与特定的作业相关联,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2.直接费用分配:作业成本计算首先将直接费用直接分配到特定的作业上,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3.间接费用分配:作业成本计算还需要将间接费用按照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分配到各个作业上,常用的方法有直接人工费用比例法、直接材料费用比例法、工作时间比例法等。
4.成本驱动因素的确定:作业成本计算需要确定各个作业的成本驱动因素,即影响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如工作时间、产量、工艺复杂度等。
5.成本控制和决策支持:作业成本计算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有关每个作业成本和成本构成的详细信息,可以帮助管理层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二、作业成本计算的方法1.作业成本单价法:该方法是通过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单价,以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作业成本单价=(直接费用+分配到该作业的间接费用)/作业量例如,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为1000元和1500元,直接人工成本分别为500元和800元,间接费用为2000元。
A 产品产量是100个,B产品产量是200个。
则A产品的作业成本单价为(1000+500+2000)/100=35元,B产品的作业成本单价为(1500+800+2000)/200=15.25元。
2.作业成本计划法:该方法是通过制定作业成本计划,来控制和管理每个作业的成本。
首先根据生产计划和成本预算制定作业成本计划,然后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作业成本核算,最后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将企业的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活动或作业,然后再将这些成本分配给产品或服务。
相比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加准确地确定了产品的成本,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成本。
下面是作业成本法的详细计算步骤:1.确认活动:首先,企业需要确定它所有的活动,例如采购、生产、销售等。
每个活动都会产生成本。
2.识别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各个活动成本的因素。
例如,对于采购活动来说,成本驱动因素可能是采购订单的数量或采购订单的类型。
对于生产活动来说,成本驱动因素可能是生产线的启动次数或生产线的运作时间。
企业需要仔细分析每个活动,并确定其成本驱动因素。
3.分配资源:根据成本驱动因素,企业需要将各项资源分配给各个活动。
这些资源可以是人力资源、机器设备、原材料等。
分配资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每个活动的实际成本。
4.计算活动成本:根据分配的资源和成本驱动因素,企业可以计算每个活动的成本。
例如,如果一些活动消耗了100小时的人力资源,而每小时的人工成本为50美元,那么这个活动的成本就是5000美元。
5.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产品或服务成本的因素。
与活动成本驱动因素类似,作业成本驱动因素可能是产品的数量、产品的种类或产品的特征等。
6.关联活动和作业:根据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企业需要将活动和作业关联起来。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确定哪些活动与哪些作业相关联,并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7.计算作业成本:根据关联的活动和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企业可以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是所有活动成本的总和。
8.分配作业成本:最后一步是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或服务。
这可以根据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来计算,例如根据产品的数量或产品的特征。
分配作业成本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每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通过以上计算步骤,企业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

5.分配作业库中的费用到产品,计算产品成本。这是根据 计算出的各成本库分配率和产品消耗的成本动因数量,把 成本库中的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产品线上。 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是要计算出供应链流程最终产品的成 本。直接成本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作业成本库处理。将产品
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
• 【例题】某企业某期间生产A产品和B产品。A产 品和B产品的生产加工工艺不同,A产品工艺比B 产品复杂。A产品每月生产100件,B产品每月生 产150件。本期间的相关资料如下图所示: • 要求:1)按作业成本法将间接费用在A产品和B 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按作业成本法计算A产品和B产品的总 成本和单位成本
表1 A产品和B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资料 项目 产品名称 A产品 200 10000 2000 B产品 300 20000 3000
产品产量(件)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表2 A产品和B产品的间接费用 材料领 包装 质量检 设备维 出 验 护 25000 10000 15000 15000
装卸搬 运 5000
• 3.确定作业实施过程中消耗的资源。作业成本系统的目的 就是要揭示我们在前面所划分的各项作业的成本。但是, 要想发掘每一作业的真正成本,我们首先必须确定每一作 业所消耗的资源。伴随着作业的实施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资 源被消耗。基本上所有企业的大部分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 类:劳动力、物料、设施、工具、固定资产和资金等。 4. 选择成本动因,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并计算成 本动因费率。选择成本动因,就是根据追踪的资源,选择 分配各作业成本中心的标准,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的 相关程度越高,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越小。同质 成本库是一个可用一项成本动因解释成本变动的若干项作 业的集合。
包装
包装批次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方法摘要: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作业中心2.确定成本动因3.计算作业成本4.计算产品成本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领域四、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五、提高作业成本法计算精度的方法正文: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现代成本核算方法,它是以作业为核心,将成本对象的生产过程划分为各个作业环节,通过对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进行追踪、计算和控制,从而实现对产品成本的准确核算。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作业中心作业中心是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同成本动因的环节。
确定作业中心有助于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流动进行有效追踪和控制。
2.确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如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人工等。
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可以找出成本波动的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3.计算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是指在作业中心中,单位成本动因所产生的成本。
计算作业成本时,需要对各个作业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4.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指将各个作业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个产品上的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可以更加精确地反映产品实际成本,有助于企业进行产品定价和盈利分析。
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领域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多样的企业,尤其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与局限性1.优势- 提高成本核算精度:作业成本法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流动进行细化分析,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确。
- 促进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企业识别成本动因,从而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 优化资源配置:作业成本法可以揭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2.局限性- 计算复杂度较高: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较为复杂,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作业成本计算法课件

(1)与产品产量有关的作业中心 这类作业中心的成本与产量相关,或属于以产品产量为
基础的变动成本。 (2)与产品批次有关的作业中心 这类作业中心的成本与产品的批次相关,但与特定批次
的产量多少无关。就生产批次而言,此类成本的性质为变 动成本,但就某一批产品而言,它属于固定成本。 (3)与产品项目有关的作业中心 这类作业中心的成本与产品项目的多少有关,但与某类 产品的生产批次和生产数量无关。换句话说,此类成本随 着产品的类别增加而增加,但就某类特定产品而言,它属 于此类产品的固定成本。 (4)与产品实施有关的作业中心 此类作业中心的成本与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有关。它属 于各类产品的共同成本,与产品项目,某类产品生产批次, 某批产品的产量无关。
•4)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
美国大会计师埃里克·科 勒,在其1952年编制的 《会计师词典》首次提出 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 计等概念。
“作业”和“作业会计” 等概念提出之后,引起了 会计学界对传统的成本会 计系统的深刻反思,尤其 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普及以 及适时制的产生与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有了 质的飞跃。
3.1.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制造
费用归于各个作业,然后再将各个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 上。因此进行作业成本计算,首先必须明确作业成本计 算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业与作业中心、作业链与价值链 及成本动因。
1)作业与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将类似的会发生成本且具有附加价值的经济 活动归集在一起便构成了作业中心。
另外,应当指出,进行作业成本计算所涉及的会计账户 设置与传统成本计算不同。作业成本计算的程序是根据资 源动因将成本追踪到作业中心,再将作业中心的成本按作 业动因分配给产品。按传统方法核算的部门成本分解为作 业成本,虽然会大大增加账户的数量,但可以使得账户的 设置与成本核算费用保持一致。
注会讲义《财管》第十六章作业成本计算02

(三)按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作业成本分配的第一步是计算作业成本动因的单位成本,作为作业成本的所示。
分配率,如表16-6产品,如表16-7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通过比较完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1.完全成本法扭曲了产品成本。
完全成本法按直接人工的200%分配全部制造费用,而不管这些费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归集于三类(共4个)成本库,分别按不同成本动因分配,提高了合理性。
2.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不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与变动成本法不同。
从长远来看,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都应当分配给产品。
3.完全成本法以直接人工作为间接费用的唯一分配率,夸大了高产量产品的单位成本。
【例题6·计算题】北方高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地生产和销售两种打印机,假设该公司两种产品的财务和成本数据如下:品种豪华型普通型产量500015000售价(元)40002000单位直接材料和人工成本(元)2000800直接人工(小时)2500075000公司管理会计师划分了下列作业、间接成本集合及成本动因:作业间接成本集合作业动因调整300万元调整次数机器运行1625万元机器小时包装75万元装单数量合计2000万元两种产品的实际作业量如下:作业动因豪华型作业消耗普通型作业消耗合计调整次数(次)200100300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高顿财经CPA 培训中心机器小时(小时)55000107500162500包装单数量(个)50001000015000要求:(1)采用传统(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盈利能力。
(2)采用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盈利能力。
【答案】(1)直接人工小时合计=25000+75000=100000(小时)间接成本分配率=20000000/100000=200(元/小时)分配给豪华型的间接成本=200×25000=5000000(元)单位豪华型的间接成本=5000000/5000=1000(元/台)分配给普通型的间接成本=200×75000=15000000(元)单位普通型的间接成本=15000000/15000=1000(元/台)(2)每一作业成本动因的成本动因率调整成本分配率=3000000/300=10000(元/次)机器运行成本分配率=16250000/162500=100(元/小时)包装成本分配率=750000/15000=50(元/个)豪华型打印机应分配的间接成本=10000×200+100×55000+50×5000=77500 00(元)单位豪华型的间接成本=7750000/5000=1550(元)普通型打印机应分配的间接成本=10000×100+100×107500+50×10000=122 50000(元)单位普通型的间接成本=12250000/15000=816.67(元)【扩展】按预算(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的计算步骤及公式:(1)确定预算(或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预计作业成本/预计(正常)作业产出(2)按预算(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某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预算(正常)分配率×该产品实际耗用的作业量(3)计算当期投入的总成本某产品当期发生总成本=该产品当期发生的实际直接成本+该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4)计算、结转作业成本差异作业成本差异=当期实际作业成本-已分配的作业成本(5)会计期末进行作业成本差异调整①发生的差异可以直接结转本期营业成本高顿财经CPA培训中心②发生的差异可以可以分配给各个产品对象【提示】通常按照预算作业成本比例进行分配。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公式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公式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的计算公式对于理解和应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至关重要。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可以简单表述为:总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相对容易确定,比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这些成本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上。
而间接成本的分配就相对复杂一些,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来完成。
间接成本分配率 = 待分配的间接成本总额÷分配基础总量某产品应分配的间接成本 = 该产品的分配基础×间接成本分配率比如说,一家工厂生产 A、B 两种产品,共发生间接成本 100 万元。
其中,用于生产 A 产品的机器工时为 2000 小时,生产 B 产品的机器工时为3000 小时。
那么,间接成本分配率= 100 万元÷(2000 + 3000)小时 = 200 元/小时。
A 产品应分配的间接成本 = 2000 小时×200 元/小时 = 40 万元B 产品应分配的间接成本 = 3000 小时×200 元/小时 = 60 万元我曾经在一家制造企业工作过,当时企业就面临着成本核算不准确的问题。
产品种类繁多,生产流程复杂,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导致一些产品成本被低估,而另一些产品成本被高估。
这给企业的定价策略和利润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后来,我们引入了作业成本法。
为了确定各项作业和分配基础,我们深入车间,观察工人的操作流程,记录机器的运行时间,分析各种材料的消耗情况。
记得有一次,为了准确统计一台关键设备在不同产品生产中的使用时间,我和同事在车间里蹲守了整整一天。
从早上工人上班,到晚上下班,我们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那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但心里却特别有成就感,因为我们获取到了非常宝贵的数据。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的计算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的计算
1.建立同质成本库
所谓的同质成本库,是指将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按肯定要求合并在一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建立一个同质成本库,就是将同质组内各项作业的成本归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成本集合。
纳入同一个同质组的作业,必需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必需属于同一类作业。
其次,对于不同产品来说,有着大致相同的消耗比率。
2.计算作业成本安排率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的安排率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实际作业成本安排率,二是预算作业成本安排率。
(1)实际作业成本安排率
例如,企业生产某产品的车间,当期发生的搬运环节的作业成本为20 000元,当期实际作业为2 000次。
那么,实际作业成本安排率=20 000÷2 000=10(元/次)。
实际作业成本安排率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详细见表1-1。
(2)预算或正常作业成本安排率
例如,企业生产某产品的车间,估计当期发生的搬运环节的作业成本为21 000元,当期估计实际作业为2 000次。
那么,实际作业成本安排率=21 000÷2 000=10.5(元/次)。
需要留意的是,既然是估计的成本,必定与实际的有差异,采纳估计的作业成本安排率需要结转成本差异。
预算或正常作业成本安排率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详细见表1-2。
企业采纳什么样的安排方法比较好呢?一般来说,预算或正常作业成本安排率法比较好。
企业采纳预算或正常作业成本安排率法,虽然会增加安排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差异的工作量,但它能准时为管理者供应管理和决策依据,并能准时反映成本变动的缘由。
作业成本的计算公式

作业成本的计算公式
作业成本是指企业在承担某项作业时产生的经济费用,被定义为市场价格和实际经营成本之和。
总的来说,作业成本计算公式是:作业成本 = 市场价格(d)+ 实际经营成本(C)
其中,市场价格(d)是指某项作业的市场价格,即商品在市场上流通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它代表着商品或服务的通用价格,也可以认为是实际价值的体现。
实际经营成本(C)是指企业在生产、销售、服务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实际费用,主要有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房租费用、管理费用等。
实际经营成本并非指固定的标准,而是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来决定的。
准确的计算实际经营成本,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掌握作业成本,以节约企业经营成本,并使企业能够正确安排资金并实现最佳利益。
因此,企业在计算作业成本时,首先要对市场价格(d)和实际经营成本(C)进行综合和详细的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环境来确定,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作业成本,并能够在制定经营策略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企业成功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和流程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和流程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上的成本计算方法。
与传统的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加精细,能更准确地计算出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帮助企业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和流程。
一、确定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指的是影响项活动发生和消耗成本的因素。
例如,生产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直接劳动时间、机器使用时间等。
确定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是作业成本法的第一步,对于准确计算成本非常重要。
二、识别活动活动是指组织中需要进行的任务或操作,可以是生产过程中的其中一步骤,也可以是管理活动中的其中一项工作。
通过识别活动,可以将企业的运营过程分解为不同的活动,并为每个活动建立成本中心。
三、确定成本驱动因素与活动的关系在这一步骤中,需要确定每个活动所消耗的成本驱动因素与相应活动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活动的特征和需求来进行。
例如,如果一个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是直接劳动时间,那么需要确定每个单位直接劳动时间所需的成本。
四、计算活动成本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根据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和与活动的关系来计算每个活动的成本。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和成本驱动因素而定,但通常是通过将成本驱动因素与活动的单位成本相乘来计算。
五、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活动需求量活动需求量是指产品或服务对每个活动的需求量。
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设计,可以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对每个活动的需求量。
这可以通过分析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生产流程来进行。
六、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成本在这一步骤中,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活动需求量和每个活动的成本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成本。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产品或服务的活动需求量与每个活动的成本相乘,得到每个产品或服务对每个活动的成本。
七、分配企业的共享成本共享成本是指不属于特定活动,但是需要由企业承担的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法PPT学习教案

【解析】作业成本调整率的计算,是 区分不同成本库分别计算的。
第25页/共49页
3、作业成本法下使用的会计科目
(1)“生产成本”科目
在品种法和分批法下,“生产成本”科目下直接 设置明细帐,即成本计算单。
在分步法下,“生产成本”科目下按生产步骤设 置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在品种设置成本计算单。
A.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 全部作业消耗资源的总和
B.在作业成本法下所有成本要首先分配到有关 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 有关产品
C.作业成本法可与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结 合起来运用
D.资源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作业 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 【答案】ACD
第13页/共49页
二、作业“同质组”与“同质成本库”
1、建立作业“同质组”和“同质成本库” 的基本方法
纳入同一同质组的作业,必须同时具备 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必须属于同一类作业; 第二个条件:对于不同的产品来说,具
有大致相同的消耗比率。 如,机器缝前后片、机器上领、机器上
袖三项作业可以合并为一个同质组,建立 一个成本库,取名为“机器缝纫作业”。
资源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资源动 因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运用资源动 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第7给页/共各49有页 关作业。
三、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1、作业成本法分为两个阶段
资源→作业→产品 资源→产品
溯直 接 追
第8页/共49页
2、成本分配强调可追溯性
作业成本法强调以直接追溯或动因追溯的方 式计入产品成本,而尽量避免分摊方式,因而,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提 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什么是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与间接成本,也可以定义为完成一项特定工作所需的资源和费用。
作业成本通常包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制造费用和间接费用等。
作业成本的核算对企业的决策非常重要,它能帮助企业了解每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利润分析、成本控制和决策制定。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1.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直接投入到产品中的材料成本。
其计算方法如下: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材料用量 × 直接材料单价2.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和福利费用。
其计算方法如下:直接人工成本 = 直接工时 × 直接工资率3.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以外的间接费用。
常见的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费用、间接人工费用、制造业务费用等。
其计算方法如下:制造费用 = 间接材料费用 + 间接人工费用 + 制造业务费用4. 作业成本总额作业成本总额是指一个作业(如生产一种特定产品、完成一项特定服务)所需的所有成本总和。
其计算方法如下:作业成本总额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分析和监控作业成本数据,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利润。
作业成本控制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1. 成本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成本进行归类,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
常见的成本分类方法包括按照功能分类、按照行业分类、按照产品或服务分类等。
2. 成本分析通过对不同类别的成本进行分析,了解各个成本项的具体情况,找出成本的变动原因,为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供依据。
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包括成本差异分析、成本量变动分析、成本弹性分析等。
3. 成本控制根据成本分析的结果,制定对策来降低成本或控制成本增长速度。
常见的成本控制措施包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进行成本管理培训、合理配置资源等。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也被称为ABC成本法,是一种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或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的方法。
它通过拓宽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准确和真实。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将企业的运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和作业中心,明确各作业和作业中心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归属。
2. 确定资源成本:将企业的资源成本按照其用途和消耗方式分配到各个作业和作业中心中,这些资源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等。
3. 确定作业动因:作业动因是指作业发生的原因,是确定作业成本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作业动因的分析,可以找出哪些作业是必要的,哪些作业是多余的,从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4. 计算作业成本:根据确定的资源成本和作业动因,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将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或服务中。
在计算作业成本时,可以采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如直接费用法、间接费用法、作业基础成本法等。
5. 分析作业价值:通过对作业价值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哪些作业是增值的,哪些作业是不增值的,从而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运营成本和业务流程,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最新作业成本计算与

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第十六章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第一节作业成本计算一、作业成本法的涵义(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即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认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
因而,产品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
在计算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不同目的,由不同的成本”。
比如,为了进行战略性盈利分析,人们会计算和使用企业在全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即价值链成本。
价值链成本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耗用作业成本的总和。
价值链成本的计算,首先是将企业发生的全部资源耗费分配到价值链的一系列作业上,然后再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
又如,为了进行短期的战术盈利分析,决策是否接受某一项订单等,则需要计算经营成本。
产品的经营成本一般包括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项作业的成本,而不包括产品设计、开发等成本。
再如,企业为了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则应按对外报告的要求,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我们知道,生产成本即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经营成本则是制造成本加上销售费用;价值链成本则是企业某一时期发生的全部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制造成本。
运用作业成本法,我们可以将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间接成本,更加准确地分配到有关产品,从而得到满足不同需要的成本信息。
不过,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人们通常关注的重点是制造成本,强调制造费用的分配。
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而其他间接成本(制造费用等)则首先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AC • 【解析】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选项
BD是作业动因的含义和特征。
•
.
三、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
.
图16-1作业成本法分. 两阶段分配成本
.
• 【例题2·多选题】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说法,正确的 有( bcd )。
• A.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不同层面和数量众多的资源动因将 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
业所需的时间
标准。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
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
精确度和成本 居中
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 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 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
精确度最高, 但其执行 成本最昂 贵
.
• 【例题5·多选题】在下列作业动因中,有关精确度 与执行成本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bc )。
.
• 二、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 1.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 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当期实际发生的作业成本/
当期实际作业产出 • 2.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Σ(该产品耗用的作业
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 3.某产品当期发生总成本=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
成本+该产品当期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 • 【提示】如同传统成本计算一样,作业成本分配
到作业,然后使用不同层面和数量众多的作业动因将作业 成本追溯到产品。选项A错在把作业动因说成是资源动因。
.
第二节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
一、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步骤
.
• (一)作业的认定 • 作业认定需要对每项消耗资源的作业进行
定义,识别每项作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 与其他作业的区别,以及每项作业与耗用 资源的联系。
.
• 【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适合作为单位级 作业的作业动因有( bd )。(2009年)
• A.生产准备次数
B.零部
件产量
• C.采购次数
D.耗电
千瓦时数
• 【答案】BD
• 【解析】单位级作业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 一次的作业,因此其成本与产量成比例变动,如 果产量增加一倍,则成本也会增加一倍。
• A.业务动因的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 • B.强度动因的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 • C.持续动因的精确度和执行成本居中 • D.业务动因的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
• 【答案】ABC • 【解析】作业动因分为三类:即业务动因、持续
动因和强度动因。在这三类作业动因中,业务动 因的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强度动因 的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而持续动 因的精确度和成本则居中。
.
(三)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 资源成本借助于资源成本动因分配到各项
作业。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之间一定 要存在因果关系。
.
.
• (四)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 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总成本/作业
量 • 【提示】作业量的计量单位即作业成本动因有三
类: • 1.业务动因 • 2.持续动因 • 3.强度动因
时可以采用实际分配率或者预算分配率。
.
• 【教材例16-1】例题分析 • DBX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该公司的服
装生产车间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休 闲西服。夹克衫和西服分别由两个独立的生产线 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技术部门。5种服 装均按批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 (一)成本资料 • 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的产量和直接成本如表16-3 所示。
第十六章 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节 作Fra bibliotek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 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 【提示】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 关产品,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差异;只是直接 成本的范围比传统成本计算的要大,凡是易于追溯到 产品的材料、人工和其他成本都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 产品,尽量减少不准确的分配。不能追溯到产品的成 本,则先追溯有关作业或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 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
作业成本动因的种类
种类
主要内容
计算公式
特点
业务动 因
通常以执行的 次数作为作业 动因。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成本总成 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次数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 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精确度最差, 但其执行 成本最低
持续动 因
强度动 因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成本总成
是指执行一项作
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
.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
• 【例题1·多选题】下列有关“资源动因”表述正 确的有(ac )。
• A.它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 B.它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 • C.它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运用它可
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 D.它是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并被用来
.
.
• (二)作业成本库的设计
.
.
.
图16-2 不同.层级的作业成本
• 【例题3·单选题】下列作业属于随着产量 变动而变动的作业是( a )。
• A.单位级作业 • B.批次级作业 • C.产品级作业 • D.生产维持级作业
.
• 【答案】A
• 【解析】单位级作业(即与单位产品产出相关的作业), 它们是每产出一个单位的产品(或零部件等)至少要进行 一次的作业。这类作业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批次级 作业(即与产品的批次数量相关的作业),这类作业是每 生产一批产品进行一次的作业。这类作业是随着产品的批 次数的变动而变动。产品级作业(即与产品品种相关的作 业),这一类作业是按产品的品种进行的作业。生产维持 级作业,这类作业是指为维持企业的生产过程而产生的作 业。
• B.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作 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 C.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 源”
• D.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方式来分配成 本
• 【答案】BCD • 【解析】作业成本法把资源的消耗是按资源动因首先追溯
.
.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表16-4所示 •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表16-4所示。
.
• (二)按传统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 • 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时,制造费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