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雨》听课记录
《山中避雨》教案优秀6篇
《山中避雨》教案优秀6篇《山中避雨》教案篇一内容预览:山中避雨。
教学设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体验文中的意境和道理;并出疑问,共同探究,研究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理清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进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趣味。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教学难点: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乐的趣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这是一篇抒写野游乐趣的回忆性散文。
全文语言生动,耐人寻味,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学习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真挚之美、清纯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深邃之美、和谐之美……真是美不胜收!2、简介作者,揭示课题反复诵读接近美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听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诵读、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扫除字词障碍(投影显示)二、合作探究寻找美: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师: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意。
师: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并提出问题,准备进行研讨。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投影研讨题或学生提出的较有研讨价值的问题)(1)、为什么避雨的作者说:“反觉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你有类似的经历吗?(2)、“三家村里……十分温暖”雨是“苦雨”,山是“荒山”,作者为什么还觉得“温暖”?(3)、“有生以来……的趣味”怎样理解?讨论完毕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讲述对某个问题理解,另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自己本组的不同理解,个别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深刻体验。
三、拓展延伸品味美:1、师:音乐给人以享受,音乐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趣味,你们爱听音乐吗?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受?2、师放乐曲《高山流水》,生听后把想象的和感受的记出来。
《山中避雨》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山中避雨》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山中避雨》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山中避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山中避雨》。
通过学习此篇文章,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山中避雨》的背景及作者的生平;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古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山中的景物、雨天的情景等等。
并且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雨的声音、气味、能看见什么等等。
2.文章阅读学生阅读《山中避雨》,然后口头简述文章的大致内容,以便教师确认。
3.文章细节分析通过提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中的一些细节,例如:(1)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谁?(2)为什么主人公会进山中避雨?(3)主人公在山中避雨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4)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意义?接着,教师对文章细节方面再次进行讲解,并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互动。
4.结构和语言特点在上面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山中避雨》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例如:氛围的营造、行文的紧凑等等。
并且,让学生观察文章中句式、字词的运用,对于不太贯通的句子,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
5.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不断地阅读古文,体验其中的韵味,提高古文阅读的技能,可以利用一些互动的方式,例如,根据文章中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构想形象,进行试演、朗诵等等。
6.口头总结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口头总结,让学生自己找到文章中的亮点和问题,总结学生的观点,并帮助学生取得一些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提高其阅读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口头评价教师可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口头评价,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待加强的内容。
《山中避雨》教案
《山中避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山中避雨》一文,了解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作者在避雨过程中的心情变化,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山中避雨》全文;2. 相关背景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心情变化;(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避雨过程中的孤独、无助的心情;(2)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欣赏大自然美景中的愉悦、感激的心情。
5. 朗读指导:(1)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2)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写一篇关于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一次独特体验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在山中避雨的经历。
2. 情感教学: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朗读教学: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情感。
七、教学步骤:1. 感悟作者心情: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作者在避雨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2.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山中避雨》课堂实录
《山中避雨》课堂实录讲课人:古淑灵听课班级:初一12班听课时间:10月14日一、导入师:同学们PPT展示了两幅漫画,第一幅画的是个穿嫌短,弟穿嫌长的事。
第二幅画的是一个白发的男子在照镜子。
大家从这里发现了什么样的道理呢?生:这些都是我们现实中经常见到的事。
师:是的,丰子恺先生就是善于从生活中得小事反映道理。
二、走进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可人,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号称“中国漫画之父”。
他的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丰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
翻译了《源氏物语》,大家有空可以去涉阅。
三、进入课文1、朗读课文师:读课文时要用心、有感情、自然的朗读。
指明朗读,师范读1、2段。
其余由学生自由朗读。
朗读时还需注意朗读散文时的轻重,快慢,缓急。
五分钟后2、难点字、词寂寥(liao)嘈(cao)杂冗(rong)长里弄(long) 工尺(che) 和(he)随着曲子陶冶(ye) 乐(yue)以教和师:读课文时它认识你们,你们认识它吗,请同学回答。
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有其他意见吗?没有的话证明都读对了是吗?确实,他读得很好。
大家要分清多音字,尺、和、乐是多音字。
大家齐读两遍。
试一试吧,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成语。
(学生回答)(1)望洋兴叹(2)怨天尤人(3)萍水相逢(4)乐以教和讲解的时候指明成语出自课文的哪些段落。
四、整体感知PPT:结合记叙文六要素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师:组长领导组员,找出课文的句子来表示。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师:刚刚xx同学帮我们巩固了记叙文的六要素,那么课文哪些句子体现了这六要素呢?生1:时间:前天地点:西湖山中小茶店人物:“我”、两个小女孩事件起因:山中遇雨,到小茶店避雨经过:作者听琴,借琴取悦两个女孩子结果:作者与青年依依惜别师: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生2:人物还包括茶博士和青年人。
师:在结果的时候作者还实证了“乐以教和”这个道理。
《山中避雨》教学实录
山中避雨教学实录一、引言《山中避雨》是一首经典的古诗,也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篇目之一。
通过教学实录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给同学们这首诗的精髓和美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山中避雨》的基本意思与情感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与人的共生以及生命的无常。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中学语文课本《山中避雨》。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描绘一个下雨的场景导入课堂,引起学生对防雨避雨的关注。
然后,出示或朗读《山中避雨》的标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诗歌背景通过简短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山中避雨》的作者杜牧,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指导学生了解杜牧是唐代著名的官员和文学家,这首诗表达了他深深感受到山水自然、人生无常的情感。
3. 教学诗歌韵律解读诗歌的韵律是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分析诗句的押韵和音律,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韵律之美。
4. 分析诗歌意境让学生一起朗读全诗,并指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山中避雨的情境中,杜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考?5. 欣赏诗歌语言之美带领学生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比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何形象地描绘山中阴雨、如何表达人生无常等等。
引导学生在欣赏中领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6. 学习背诵鼓励学生将《山中避雨》背诵出来,通过背诵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分段背诵的方式,逐步将整首诗背诵熟练。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对其他诗歌的兴趣与好奇心。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研读和创作诗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录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渴望踏入课堂与老师一起探索诗歌的艺术之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教师也要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鼓励他们通过课堂讨论和发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山中避雨》教案5篇
《山中避雨》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山中避雨》教案5篇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定制,我们的教案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山中避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山中避雨》教学实录
《山中避雨》教学实录一、引发激情,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播放广东音乐《步步高》,让同学在轻松、开心的音乐声中进入学习状态) 师: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曲子是闻名的广东音乐《步步高》,老师想问一问,听了这个曲子,你们的心情如何?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听了这个曲子,我的心情特别舒服。
生2:心情特别开心。
生3:我很兴奋。
生4:我想手舞足蹈。
师:看来,大家的心情都不错,有了这么好的心情,大家有没有信念上好今日的语文课?生:(齐声)有。
师:真的有信念吗?生:(更大声地)有!师:好,下面我们连续学习一生按老师要求在黑板上纵向书写文题和名字。
二、朗读课文,理清重点。
师:上节课,我们一读课文,完成了字、词及作家、作品的学习。
二读课文,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要三读课文。
这次读课文,我们实行自由朗读的方式,同学们边读边思索一个问题:读完课文,你想从课文中学点什么?同学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师:已经有想法的同学请举手。
生1;我想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
文章表面上看没什么,但细看就发觉有肯定深度,假如不仔细细读,就感觉不出来。
生2:这篇文章有些句子写得特殊好。
生3:想学习文章其中的一段内容。
生4:学习文章的好词好句。
生5:文章虽然没有什么好词佳句,但语言写的特别精炼,特别好,所以我要向他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的从内容角度,有的从写法角度,还有的从语言角度,老师归纳一下,不外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把文章的内容搞清晰,也就是叙述的是什么大事?在叙事中人物的情感有什么变化;二是品尝文章的语言,也就是同学说的好词好句。
好,下面我们就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我们这堂课的学习重点。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一)研讨学习重点一。
师:英国闻名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两个人沟通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只能得到一个苹果,而沟通思想,每个人将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
老师盼望大家通过合作,探究沟通出更多的思想。
《山中避雨》教学实录
师 : , 三 家村 里 的气 氛 使 对 是 生 7: 苦 ” “ ” 衬 了 “ “ 和 荒 反 温
师 : 。 音乐 使人 与人 之间和 作者 觉得 温暖 。还有 其他 意见吗? 对
师 : , 错 。还 有 吗 ? 嗯 不 泳 的我不 由得望 洋兴 叹。
、
生 4
:
期 中考试 成 绩 出来 了
,
生 (众 ) 我 国现代 画 家
:
、 、
散 文
,
( 生 自由 朗读 师
:
。
)
面 对名列前茅的班长
,我 不 由 得 望
家 美术和 音乐教育 家 翻 译 家 是
一
刚才有两 个 同学提 出了 不
,
洋兴 叹
。
位 多 方 面 卓 有成 就 的 文 艺 大 师 师
:
。
会 的字词
。
个生 活 素材
,
,
,
文章更好
一
。
今
幕理 解 望 洋兴 叹 的含 义 它 出 自
这 庄 《 子 秋水》 个寓言故事 现 在通
,
”
者 在选 材 方面 有什 么 特点 ( 生兴奋地观 看 师
:
,
天
。
山 我 们 将 通 过 《 中避 雨 》 文 的
一
小 声议 论
,
)
学 习 切 身感 受 这
,
点
。
大 家认 为
-
。
姓名
。
。
知道就不来 了
“
也怪 自己
,
生 ( 众 ) :丰 T 恺
-
,
”
我们应该弄清楚课 文
《山中避雨》教学案例
山中避雨教学案例一、前言本课教学内容是课本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山中避雨》。
我们通过这则故事,向学生们传达了不同个体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寓言故事《山中避雨》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相互帮助与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视和考虑。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寓言”的概念,并向学生们阐述故事中的“雀、蛇、蝙蝠”等来具体表现不同性格、不同层次之生物。
表达出其相互关系、彼此共处,从而引出后面的教学。
2. 展示故事师生共同阅读《山中避雨》一文,让学生们感性地接受“众志成城”等社会伦理的信息,产生情感共鸣。
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朗读一遍,通过理解故事的场景和反复阅读句子,理解故事大意。
3. 分组讨论把学生随机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都负责一定的故事内容,并为老师带来自己的理解。
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充分讨论故事中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团结协作、如何取长补短等话题,以进一步明确这些群体协作的关系。
4. 课外拓展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寓言故事、阅读其他寓言读物,或体验社会服务项目等方式,将所学的伦理行为内化并付诸实践。
四、教学策略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策略包括:1.寓言故事教学法:通过故事来传递思想、启发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和社交知识。
2.分组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让他们从多角度、不同立场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等。
3.课外拓展教学法:通过教育相关资源的拓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伦理行为的重要性,让他们所学的伦理行为内化并付诸实践,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主旨。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2.学生对协作、团结的理解和表现;3.学生的思想观念是否得到升华和提高;4.学生的言语表达、文字书写能力是否得到提升;5.教学后学生的成果是否得到良好的彰显。
《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山中避雨》的作者、时代、题材、结构等基本信息。
2. 理解《山中避雨》的文本内容,了解文章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
3. 掌握文本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4. 能够运用自身知识和想象,模拟并描述作者所表达的情景和心理。
二、教学重点1. 细致理解文本内容,洞察人物情感和心理。
2. 掌握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 学习如何挖掘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心理,感知其情感真实性。
2. 发掘文本中的隐含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问卷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理解。
对于无直接经历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行举个例子,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和想象出发,发表自己的看法。
2. 阅读与讲解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山中避雨》全文,并记录下自己想到的问题和感受。
接着,分段讲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特别强调其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同时,根据文章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心理表现得真实吗?2)你看出来与你自己的经历有何相似之处?3)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比喻、夸张手法?它们有何作用?4. 角色扮演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配角色,模拟文中情景,通过集体表演的方式再现情感和心理。
教师可以在后续辅导中加强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心理体验。
5. 思考与启示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文本,反思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体验。
帮助学生从文中获取启示,思考自己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如何保持理智和乐观,展现出对生命的深层热爱与感恩。
五、作业布置作业内容可根据教师的设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1)写一篇小作文,从文本和自己的经历出发,发表自己的情感和体会;2)收集一些名言,在自己的作品中恰当引用;3)准备一份表情包或短片,通过视觉或呈现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第三课《山中避雨》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三课《山中避雨》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山中避雨》的故事内容及情节–掌握词语:心惊胆战、急匆匆、喧闹、蔓延等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并描述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变化–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对故事的感受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学会从困境中寻找解决办法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山中避雨》的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及正确用法2.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三、教学准备1.课文:《山中避雨》2.教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3.教具:黑板、教案、笔、纸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 - 教师与学生打招呼,拉近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 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新课。
Step 2:预习导入 (10分钟) - 让学生预读课文《山中避雨》,尝试理解文章的大意。
- 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 故事中出现的生词有哪些? - 你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什么了解?Step 3:整体阅读 (15分钟) - 学生进行整体阅读,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 学生可以在默读时将不认识的生词用笔圈出或记在纸上。
Step 4:分组讨论 (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 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成员的观点和意见。
Step 5:重点解读 (20分钟) - 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短语进行解读,并把解读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Step 6:练习与巩固 (15分钟) -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批改答案。
-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改写句子等,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Step 7:课堂总结 (5分钟) -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词:胆战心惊、喧闹、蔓延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
《山中避雨》诵读积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蒙蒙的细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光滑得像涂了酥油一样,茸茸的小草,似有若无,正是初春季节所特有的田园风光。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目标导航1.了解作者,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重点)2.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弄清文章中心;体会文中运用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重点)3.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写作背景1.题目解说从标题上看,“山中”介绍了事件发生的地点,“避雨”是本文要介绍的事件。
文题给读者留下了未知的故事,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作者名片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
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
翻译作品有《猎人笔记》《源氏物语》《西洋画派十二讲》等。
3.背景资料本文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有改动。
1935年秋的一天,丰子恺同两个女孩到西湖的山中去玩,忽然下起雨来,他们在一座小庙门口的三家村中的小茶店躲雨。
茶淡雨大,正扫兴当儿,茶店主人在门口拉了一会儿胡琴。
丰子恺为给女孩安慰,向茶博士借得胡琴,为女孩拉琴,两个女孩高兴地和唱,山村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本文就是详写这次避雨时的感受的。
总结探究1.文章主旨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之间相处得更为和谐。
2.板书设计3.写作特色(1)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本文叙事、抒情两线并行,且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显得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
3.《山中避雨》【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生字、新词。
2、理清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进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3、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趣味。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教学难点】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乐的趣味。
【教学设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体验文中的意境和道理;并出疑问,共同探究,研究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走进文本。
《山中避雨》是一篇抒写野游乐趣的回忆性散文。
全文语言生动,耐人寻味,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学习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真挚之美、清纯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深邃之美、和谐之美……真是美不胜收!(一)、反复诵读接近美。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带,生听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诵读、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二)、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浙江桐乡人。
解题:标题“山中避雨”具体指作者丰子恺和两位女孩在西湖山中避雨,文章写了作者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三)、边完成导学案1至4题边感悟。
【导学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寂寥.(liáo)嘈.杂(cáo)冗.长(rǒng)里弄.(lòng)工尺.(chě)陶冶.(yě)乐.以教和(yuè)和.着歌来唱(hè)2、请将括号中的字补充完整。
怨天(尤)人(望)洋兴叹3、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浙江桐乡人。
4、本文叙事与抒情两线并行,且分别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显得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请结合课文,试着写出这两条线索的具体内容。
【答】叙事线索:山中遇雨与青年一起拉琴唱歌;抒情线索:遇雨扫兴到唱歌转忧为喜的心情。
山中避雨的教学实录
《山中避雨》的教学实录一、课题名称:山中避雨二、科目:语文三、年级:七年级四、教学时间:45分钟(8:00——8:45)五、教学媒体:多媒体六、教学过程实录:(一)上课开始的必要礼节:(30秒)师:同学们,上课。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请坐。
(二)借漫画引发激情,导入新课。
(2分钟)师:(以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两幅漫画)同学们觉得这幅画画的怎样?美不美?生:很美,很漂亮。
师:那同学们认为这些画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画呢?生1:油画。
生2:漫画。
生2:水彩画师:这是一幅漫画,漫画中有四个小孩和一位母亲,反映的是一些日常的小事。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与漫画有关联的作者的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作者的世界,走进丰子恺。
(三)作者介绍:(2分钟)师:丰子恺,原名丰润,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反映社会现象,幽默风趣,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中国漫画之父”。
师:那同学知不知道他的作品有哪些吗?生1:《给我的孩子们》.生2:《我的苦学经验》。
生3:《子恺漫画集》。
师:很好,同学们对作者的了解还是挺多的,他的这要作品归纳起来主要有:《缘缘堂随笔》、《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
同学们有时间可以涉读一下,拓展课外知识。
(四)进入课文:(14分钟)1、朗读课文(2分钟)师:接下来我们来进入课文的学习,老师先朗读课文,同学们要认真听,注意节奏。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老师示范读前两段)】师:接下来的段落,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注意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节奏、快慢、轻重。
学生自由朗读起来。
(5分钟)2、词语积累(难点字、词)(3分钟)寂寥(liáo)嘈杂(cáozá)冗(róng)长弄(lòng)堂陶冶(táoyě)乐(yuè)以教和(hé)和(hè)歌师:有哪位同学来读一下这些生词啊?谁自告奋勇一下?生1:寂寥(liáo)嘈杂(cáozá)冗(róng)长弄(lòng)堂陶冶(táoyě)乐(yuè)以教和(hé)和(hè)歌师:同学们认为他读得是否正确?生:正确。
山中避雨(第二课时)说课稿
《山中避雨》(第二课时)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中避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和“课件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山中避雨》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篇课文,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很有生活情趣的叙事散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乐以教和”的道理(即“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并主张音乐应该平民化、大众化。
这篇文章被作为略读课文选入教材,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叙事类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二、说学情分析通过和同学们几天的学习和相处,发现本班学生语文基础不够好,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到10人,基础一般的约10人,基础和学习习惯很差的不下15人。
有5名男生和2名女生连起码的拼音都不会,有约10名男生从小学五六年级就经常不交作业。
相比之下,女生稍好于男生。
而且学生刚刚升入初中,还不太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所以对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本单元的目标是:理清叙事文的记叙顺序,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的真情实感,进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文章所散发出来的美感。
《山中避雨》作为其中的一篇,其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的应该具有一致性,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2.理清思路,把握山中避雨的全过程;3.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的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课前让学生先自己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并且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课堂上让学生默读课文,再次熟悉文章写作思路;3.通过学生合作探讨,逐步体会作者所要表现的“乐以教和”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领会文中真挚的感情;2.体会文中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美、和谐美,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题。
山中避雨教案3 语文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山中避雨》教案贵州师大求是学院文传系备课课间备时教材版本授课年级课容授内皑子丰时rnK il教学目标許素咏鴻:罪価、]/叙次谨占现的记四价生 :出文••清过和学能中叙层理通厕使歸加能赧咗晌撷:, 苏幻気新学如盖文与握握与导者、本识掌掌程引作感述、、、一尤、' ^1学点教重教学难点时间板书设计段五第段四第恺i 厅冶e) 丰陶W 段ER药三工0)第百长和範⑹咼°w 中冗0(ece)e) M 不弄——段/a /e ;;② {{堂平趣段司嘈翔o)e)e)索一字M c c C线第口八1叨弄口乐中、认{e)①①①文、寥{ ‘ ‘ ‘ 、一寂乐弄和乐二事情线索:下雨一一躲雨 ---------------- 借琴 -------------- 拉琴---------- 惜别感情线索:作者:扫兴一反觉趣味一一借琴安慰一一拉琴得乐 -------------- 欣然惜别两女孩:怨天尤人--------------------------- 喜极而歌--------- 难舍难分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下雨了却不带伞的情况呢?这时候你们怎么办呢?你们的心情如何?慌张、急躁、害怕。
我们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他也曾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他当时的处境如何?心情又如何呢?我们一起走进它的作品《山中避雨》中看看吧!教学一、作者简介丰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凯,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青年时代从李叔同学绘画与音乐,从夏丐尊学文学,后赴日留学。
年回国,先后在几所中学任教,后又创建力达中学。
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这期间,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皈依佛门,法号“婴行”。
两年后,辞去编辑一职,在家专心著书、作画,并举办画展。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在“文革”浩劫中遭迫害而于年辞世。
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凯漫画集》、《音乐入门》等。
《山中避雨》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讲课人姓名:古淑玲授课班级:初一(11)班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4日教学课题:《山中避雨》---丰子恺、听课内容:1、播放《渔光曲》,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心情进入课堂。
2、导入课题:以漫画入题——引出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丰子恺老先生喜欢从生活中的小故事悟出道理。
3、走进作者-——丰子恺(名、时、地、评、作)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号称“中国的漫画之父”他的作品主要有《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4、朗读课文老师流利的朗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三四五自然段。
5、进入课文(难点字、词)6、整体感知(小组讨论、叫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给出答案)①结合记叙文的六要素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②在山中避雨的过程中,我与两个女孩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家村”的气氛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7、语言赏析:①一时把这苦闷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②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
8、以《渔光曲》作背景,布置课后作业。
心得体会:首先,古老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时常把微笑挂在嘴边,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功能,一上课便以《渔光曲》作为背景音乐,是学生主动愉悦地进入良好的课堂氛围。
其次,古老师采用了以“小组讨论”为单位,然后叫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后,一般好的文章都是用来读的,古老师并没有把朗读当做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之一,没有借助朗读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授课的衔接性不是很强,讲完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总之,通过听课我更深刻的意识到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基本功,以后要多去听听资历深的老师的课,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反思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能够逐步的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山中避雨》课堂实录1
《山中避雨》课堂实录1
(课前在《渔光曲》的优美旋律中,师生快速学习苏轼的《惠州一绝》,学生兴趣盎然,当即背诵。
)
(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
师:按照传统习惯,初次见面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一组妙趣横生的漫画,请看大屏幕。
(播放丰子恺漫画《取苹果》、《星期六之夜》)边看边留心作者在选材方面有什幺特点。
(生兴奋地观看,小声议论。
)
师:漫画欣赏完了,请说说它们在选材上有什幺特点?
生(七嘴八舌):很有趣。
来自于生活。
画出了生活的乐趣
师:对,在常人往往忽视的生活细节中独具慧眼地发掘出了情趣。
这就是这位画家不同凡响之处,而且他不但画画出色,还是个多面手。
请看注解一。
(生看书。
有人发出小声的赞叹。
)
师:(播放昨夜明星”页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记录
讲课人姓名:古淑玲
授课班级:初一(11)班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4日
教学课题:《山中避雨》---丰子恺、
听课内容:
1、播放《渔光曲》,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心情进入课堂。
2、导入课题:
以漫画入题——引出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丰子恺老先生喜欢从生活中的小故事悟出道理。
3、走进作者-——丰子恺(名、时、地、评、作)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号称“中国的漫画之父”他的作品主要有《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
4、朗读课文
老师流利的朗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三四五自然段。
5、进入课文(难点字、词)
6、整体感知(小组讨论、叫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给出答案)
①结合记叙文的六要素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②在山中避雨的过程中,我与两个女孩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三家村”的气氛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语言赏析:
①一时把这苦闷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②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
8、以《渔光曲》作背景,布置课后作业。
心得体会:
首先,古老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时常把微笑挂在嘴边,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功能,一上课便以《渔光曲》作为背景音乐,是学生主动愉悦地进入良好的课堂氛围。
其次,古老师采用了以“小组讨论”为单位,然后叫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后,一般好的文章都是用来读的,古老师并没有把朗读当做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之一,没有借助朗读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授课的衔接性不是很强,讲完一个问
题与下一个问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总之,通过听课我更深刻的意识到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基本功,以后要多去听听资历深的老师的课,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反思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能够逐步的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