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基本概念专题教案
化学的概念教案高中必修二
化学的概念教案高中必修二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必修二
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认真理解。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或者黑板/白板
2. 班级实验器材,如试管、试剂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物质的三态及其性质。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二、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
1. 提出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及其区分特征。
2. 讲解化学元素的定义,使用常见元素作为案例进行解释。
3. 讲解化合物的定义,使用水、氨气等常见化合物进行解释。
三、讲解原子结构(15分钟)
1. 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2. 解释原子核、电子云的概念。
3. 使用演示实验或者模型来说明原子结构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1. 展示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氢气与氧气的燃烧。
2. 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布置作业:复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了化学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后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专题三 化学中的常用计量(2021年整理)
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的全部内容。
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化学中常用的计量有: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
要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常用的量,要注意单位的准确和规范,以及它们的联系和换算等,特别要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识记、理解和应用。
知识点《高考考试说明》对应教材书内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计算义务教育教材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含义,能根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计算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一、知识整理1.知识网络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M:物质的摩尔质量m:物质的质量n:物质的物质的量(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1122V nV n(2)两个推论:①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气体式量之比1122M M ρρ=12ρρ称为气体l 对气体2的相对密度 ②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1122p n p n = 3.物质的量浓度(1)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2)相关计算①()()()mol mol /L L n c V =溶溶液质②稀释问题: 1122cV c V ===浓溶液溶质物质的量 稀溶液溶质物质的量 二、重点知识解析1.气体式量的计算方法:(1)密度法:m m M V ρ= m ρ: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1g L -⋅. m V :气体摩尔体积,122.4L mol -⋅(标准状况)。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件
【建模型·通方法】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试题的解题方法
【练新题·提素能】
角度1 物质的组成、分类
1.近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下列成就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的判
断错误的是
()
A.“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沉时要携带两组压载铁,生铁是合金
B.“鲲龙”水陆两栖飞机的燃料航空煤油属于纯净物
C.“神舟十三号”运载火箭用到的碳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角度2 物质的变化
2.(2022·湖南选择考)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
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解析】选D。“石胆能化铁为铜”指的是铁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 成铜,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工业上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 碱,二氧化碳、氨气、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晶体经加热后 分解生成碳酸钠(纯碱),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O2转化为淀粉或 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使用CO2跨临界直冷 制冰,将水直接转化为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 学变化,D符合题意。
专题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命题角度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 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类。
2.与社会、生活联系的药物、食
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 品、新型材料的组成性质等。
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3.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材料,分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专题0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本专题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
本专题高考命题除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近年还出现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生活等方向渗透发展,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背景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转化,以及胶体与科技、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将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加以重视!和2016年大纲相比增加了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另外还增加:“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复习时还给予更多的关注。
主要考查方面:一、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例1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6H2O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
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①②④B.②④ C.①③⑤ D.全部【答案】C例2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
①水玻璃②氨水③氯水④双氧水⑤水晶⑥水银⑦溴水⑧王水⑨石灰水⑩水煤气⑪蒸馏水⑫水泥【答案】④、⑥、⑪①、②、③、⑤、⑦、⑧、⑨、⑩、⑫[探规寻律]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方法1.从组成、熔沸点、性质角度进行判断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从识记物质角度进行判断(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爆鸣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主要成分N2、O2等CO、H2H2、O2CH4H2、CH4等CO、CO2、N2等丙烷、丁烷等乙烯、丙烯等(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汽油主要成分NH3、H2OCl2、H2O盐酸、硝酸Na2SiO3溶液甲醛水溶液C5~C11的烃(3)固体混合物碱石灰漂白粉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主要成分CaO、NaOH、KOH、H2OCa(ClO)2、CaCl2Na2O·CaO·6SiO2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不同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Al、金属氧化物二、物质分类的标准例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例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解析】A项中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中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D项中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错误。
2018-2019高三化学(四川用)二轮复习课件:上篇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讲
基本概念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
化学用语
专题一
基本概念
2016高考导航
最新考纲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 的定义。 2.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 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浊液、胶体和溶液的区别。 6.掌握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以及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 7.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 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 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高频考点 高考印证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1.物质的构成
(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稀有气体如氩气等。
(2)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O2、NH3等。 (3)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Ba(OH)2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反之,则 为物理变化。 旧化学键 的断裂,同时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__________ 新化学键 的形成。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 有___________ 化,如NaCl晶体熔化时破坏了离子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原子 (3)_____________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 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核裂变或核聚变会产生新 原子,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物理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全国通用)专题05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专题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热度★★★★★【化学素养要求】【考纲导向】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依据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彼此关系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通过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6.通过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7.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
【命题分析】对原子结构、化学键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各微粒数量间的关系,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及化学键、化合物类型的判断等方面上,试题难度不大,一般属于了解层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以元素周期表为工具考查“位、构、性”三者的关系,该部分内容既能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单独考查,同时也能将元素及其化合物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试题的综合度较高,命题的空间大。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
该部分内容是过去命题的热点,未来将是一个必考点。
题型依然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变化不大。
核心考点一微粒结构与化学键1.抓住描述对象判断“四同”(1)同位素——原子,如11H、21H、31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2.原子结构中易混淆的4个问题(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
(2)元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
(4)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3.理清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高三二轮复习化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
高三二轮复习化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高三二轮复习化学教学计划(精选篇1)一、研究新课程,制订新计划根据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结合浙江省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化学)强调考察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形成对新课程中浙江省理综化学高考要求和命题原则的认识: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将更加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将会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突出知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突出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段式进度安排,复习过程有层次。
3月上旬,完成第一轮复习。
根据〈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5个模块的不同类别(2必修+3选修)(18选6模块的复习全段统一安排,此不纳入)。
确定了一轮复习的主线“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实验”,其中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反应原理〉以及〈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三个模块比重深广度适当加大,基本理论中的〈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2个必修模块中的元素化合物部分比重深广度适当降低。
3月上旬至4月中旬,完成第二轮复习。
复习内容以专题复习为主,训练以专题+综合并行。
就各个重要知识点,我们都将重新深入思索,加强指导和增加训练量。
同时尽量通过对高考题目和出题形势的研究,使学生更明确这些板块的知识内容和考查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大空间的发挥。
5月上旬开始,进行第三轮复习,以综合模拟训练为主,以查缺补漏为辅。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复习效率总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说明为指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在内容上:详细研究“浙江省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化学)中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比较新、旧课程高考知识点内容与要求的变化,“去旧迎新、组合调整、重点到位、难点突破”。
基本概念1物质分类化学反应
物质的组成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构成
微观组成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形成
离子 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个概念
6
2、物质的分类
问题 3
(1)根据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把物质可以分为 ( 纯净物和混合物 )。 (2)根据分散质颗粒直径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 溶液、浊液、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将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 碱、盐、氧化物 。 (4)根据性质可将化合物分为酸、———————— (5)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氧化剂和还原剂 ________________ 。
①守恒规律 ③价态规律
②强弱规律 ④优先规律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个概念
17
三、高考热点
(5)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①客观事实 ②注意守恒 ③化学式拆写 ④注意用量
(6)离子共存判断 (7)能量变化 ①反应热的比较 ② △H
③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含义
3个概念
24
7
2、物质的分类 单 质
金属 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纯净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电离
无机化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结构 离子化合物
酸 碱 盐 其它
共价化合物
烃 混合物
溶液、浊液、胶体
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4个概念
8
高考回眸 1、 资料P9第3题
考点: 物质的构成
9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考部分-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第3讲-化学常用计量课件
考点1 考点2
精要研析 触类旁通 失误诊断 纠错训练
2.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配平的根本方法(化合价升降法)
化合价升降法配平的根本步骤为:“一标、二等、三定、四平、五查”。
(1)“一标”指的是标出反响中发生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的元素的化合价,注明
每种物质中元素上升或降低的总价数。
0 +5
+2
+2
Cu+H
复原性←复原剂→被氧化→氧化反响→氧化产物 2.物质氧化性、复原性的强弱规律及应用 物质氧化性、复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得失电子的多少。 (1)同一反响,“剂”>“物”(同一反响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复原剂的 复原性强于复原产物)。 (2)不同温度,“热”>“冷”。 (3)不同浓度,“浓”>“稀”。 (4)金属活动挨次中,复原性“前”>“后”,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一般“后”>“前”。 (5)原电池中,复原性一般“负”>“正”。
考点1 考点2
精要研析 触类旁通 失误诊断 纠错训练
考点1 考点2
精要研析 触类旁通 失误诊断 纠错训练
(2023四川卷)以下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复原作用的是( )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考点1 考点2
精要研析 触类旁通 失误诊断 纠错训练
B.Cl2+FeI2 FeCl2+I2
C.3Cl2+6FeI2 2FeCl3+4FeI3 D.2Fe3++2I- 2Fe2++I2
解析:Co2O3的氧化性强于氯气的,即Co2O3能将Cl-氧化成Cl2,所以反响 Co2O3+6HCl 2CoCl2+Cl2↑+ 3H2O可以发生;I-的复原性强于Fe2+的复原性,所以 Cl2和FeI2反响时,首先氧化I-,反响Cl2+FeI2FeCl2+I2可以发生,而3Cl2+6 FeI2 2FeCl3+4 FeI3不行能发生;Fe3+的氧化性强于I2,Fe3+能把I-氧化生成I2,2Fe3++ 2I2Fe2++I2可以发生。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备考方案
讲练到位 , 讲评应该讲出试题的立意 、 命题 的角度 、 干 有 些同学可能觉 得现在需要复 习的知识太多 , 不知 哪里是重 意精讲 精练 ,
讲 出误 区与典型思路 , 讲 出扩展 ( 同类型 变角度 ) 等, 点, 对从哪里下手感 到无所适从 。 在第二轮复习中可加强 以下几个 扰项的设置 , 达到讲 一题 复习一块 的 目的。切忌 只讲不练或 只练不讲 、讲 练脱 专 题的复习 : ’
几个方面 :
换等式变 为 2台电脑= 8部手 机 , 因此 在其他 条件 不变 的 1 . 价格变动对消 费者的影响 。一般来说 , 当某种商 品 情况 下 , l台 电脑与 4部 手机 的 价值 量相 等 .所 以应该 的价格上升时 , 人们 会减少对它 的购买 ; 当这种 商 品的价 选 B。 十八大报告 中强调 ,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
( 作者单位
河北省迁西县新集中学 )
一
至两道针对训练题。 对于常见的大题 , 要给学生讲清楚答题方法
u C 1 中混有 F e C 1 : 、 F e C 1 , 等杂 质 ,如何 制取 纯净 的 2 . 离子反应专题 : 包 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可以将近几年 的高 和技 巧 。如 C u C 1 2 , 先加氧化剂———将 F e 嗨 化成 F e k——_ 力 口 C u O、 c u ( o H) 或 考涉及 的离 子方程式进行 归纳 ; 离子大量共存 问题及离子推 断与 C
讲不到位 。 所以 ,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 , 必须先做完资料上有关一 1 . 氧化还 原反应专题 : 重点讲解 重要 的氧化 剂和还原 剂及其 节 、 个知识点 的习题 , 选 好习题 , 每复 习完一个 知识点 , 立 即让学生 做 氧化产物和还 原产物 、氧化性原性相对强弱 的比较氧化还 原反 应 中电子转移 的方 向和数 目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 算。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01 质量守恒定律 阿伏加德罗常数
热点专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 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定律【专题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经典题型】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直接应用【例1】2.1克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 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盛有足量的Na2O2固体中,求固体增加的质量。
【点拨】根据常规的解法需要先求出CO 和H2的质量,再求出CO 和H2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最后根据CO2和H2O 分别与Na2O2的反应求出固体增加的质量。
如果根据质量守恒求解则十分简单。
因为固体Na2O2→Na2CO3,固体增加的质量可看作CO 的质量,固体Na2O2→2NaOH, 固体增加的质量可看作H2的质量,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CO和H2的质量,即为2.1克。
【规律总结】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发生改变。
【例2】在一定条件下,16gA 和22gB 恰好反应生成C 和4.5gD 。
在相同条件下,8gA 和15gB反应可生成D 和0.125molC 。
从上述事实可推知C 的式量为____________。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当16gA 与22gB 恰好反应生成4.5gD 的同时,生成C 的质量应为16+22-4.5=33.5g ,当8gA 和15gB 反应时,根据判断B 是过量的,A 与C 的质量关系应是16:33.5=8:x ,x=16.75g ,MC=16.75g/0.125mol=134g/mol ,即C 的式量为134。
题型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直接应用【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⑴常温常压下,1mol 氮气含有NA 个氮分子⑵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22.4L ,所含的气体的分子数约为NA个⑶标准状况下,22.4LNO 和11.2L 氧气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约为1.5NA 个⑷将NO2和N2O4分子共NA 个降温至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22.4L⑸常温下,18g 重水所含中子数为10NA 个⑹常温常压下,1mol 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⑺常温常压下,任何金属和酸反应,若生成2g 氢气,则有2NA 电子发生转移⑻标准状况下,1L 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A N 4.228⑼31g 白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单键数目是NA 个⑽1L1 mol•L -1的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的数目为NA【点拨】⑴正确,1mol 氮气的分子数与是否标准状况无关。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展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
(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知识网络金属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根据电离出OH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碱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烃烃的衍生 物物质纯净物混合物要点扫描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3、CaCO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教案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复习化学知识,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准备好应对高考。
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为化学专题复习,包括化学元素、化学键、化学反应等知识点。
教学重点: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平衡。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示例演练,让学生参与讨论与互动,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
1. 复习化学元素:通过表格或周期表展示不同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让学生对元素的性
质有更直观的认识。
2. 讲解化学键:介绍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
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 演示化学反应:通过实验或图示展示不同化学反应的类型,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和产物。
4.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平衡:让学生参与练习编写不同类型的化学方程式,并通过练
习来提高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程度。
5.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复习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梳理,
同时指导学生未来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来评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教学
效果的依据。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本次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化学知识的教学内容
和方法,为学生的高考复习提供有力支持。
人教版高中化学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复习教案主题:人教版高中化学复习一、复习内容:1.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及其平衡3. 化学平衡的计算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动力学5.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热力学平衡6. 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7.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二、复习方法:1. 阅读教材,重点关注重点知识点,强化记忆2. 划重点,整理思绪,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3. 多做习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4. 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5. 与同学讨论交流,共同进步,互相督促三、复习重点:1.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及性质2. 化学反应的定义及表达方式3. 化学平衡的条件及转移方向4. 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5.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础概念6. 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及分析方法7. 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四、复习建议:1. 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复习,逐步深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2. 做好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压力过大3. 多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讨论小组,与他人积极交流,共同提高4. 多进行相关实验,增加化学实验经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认识5. 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面对考试,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五、复习目标:1. 复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达到全面提高自身水平的目的2. 夯实基础,巩固重难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3.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以上建议和方法进行复习,认真复习化学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祝同学们复习顺利,考试取得好成绩!。
高中化学高三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三复习教案
主题:化学反应及化学平衡
一、目标:
1. 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化学平衡及其相关规律;
3. 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二、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
3. 平衡常数K及其影响因素;
4. 平衡常数与反应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类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记录等方式掌握化学反应的特点;
2.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动态过程;
3. 分析平衡常数K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K值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
4. 综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化学平衡知识。
四、练习及作业:
1. 完成化学反应及化学平衡相关题目练习;
2. 完成相关实验报告或图表分析;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相关知识点。
五、评价方式:
1. 平时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单元测试评价: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及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延伸拓展:
1. 参加化学实验比赛或化学知识竞赛,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探究相关前沿化学知识,拓宽化学视野。
以上是一个高中化学高三复习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愿学生能够在复习中巩固知识,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高中生化学复习教案
高中生化学复习教案一、化学基础知识回顾1.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2.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3. 原子结构: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4.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性规律二、化学键与化合物1.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定义和特点2. 键长、键能、键角的概念3. 分子的构成:分子式、结构式、键的种类4. 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方法三、化学反应与平衡1.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法则2. 实验守恒定律:物质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3. 反应速率与反应活性4. 反应热力学: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四、物质的性质和应用1. 酸碱中的pH概念2.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应用3. 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和区别4. 聚合物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五、生物化学基础1. 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质2. 酶催化的作用机制3.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4. 遗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六、实验与应用1. 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2. pH值测定实验3. 酶活性测定实验4.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实验七、复习与检测1. 课程复习要点梳理2. 定期进行练习题和模拟考试3. 学习笔记的整理与总结4. 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和难点八、教学方法与建议1. 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验操作和实践2. 结合生活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3. 多种形式的复习方式:讲解、实验、练习、讨论4. 定期进行学习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补充学习内容以上为高中生化学复习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1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时的内容﹑方法﹑要求。
2.学会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及科学评价实验方案。
学习过程一、学习探究活动阅读课本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的内容是:(2)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哪些方面入手(3)设计化学实验时应遵循哪几项要求二、总结与评价【总结】1.实验方案内容一般包括:名称﹑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
2.设计实验方案时,应选择安全性好﹑药品易得﹑操作简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的方案。
【评价】1.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原子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N2+3Cu+2H2O(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 CuO、m H2O]的方法进行测定,请用图示所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为 (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②列出计算Cu的原子量的表达式:。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A.CuO末全部还原的CuB.部份CuO受潮C.CuO 混有CuD.部份CuO还原为Cu2O(1)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A.m Cu和mCuOB.m N2和m H2OC.m Cu和m H2OD.m NH3和m H2O2.右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在烧瓶A中放入一些新制的无水CuSO4粉末,并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锥形瓶B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H2SO4,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噐。
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15 有机化学基础 (讲)解析版
专题15有机化学基础【考情探究】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4)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5)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6)了解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1)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2)掌握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3)了解烃类及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4)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1)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2)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4.合成高分子:(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含义;(3)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中的贡献。
【高频考点】高频考点一常见有机物及官能团的主要性质醚键醛基羧基酯基两性化合物,能形成肽键肽键氨基—NH2羧基—COOH羟基—OH醛基—CHO羰基酯基高频考点二合成路线的分析与设计1.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转变(1)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H2O;R—X+H2O;R—CHO+H2;RCOR′+H2;R—COOR′+H2O;多糖水解(2)官能团的消除℃消除双键:加成反应。
℃消除羟基:消去、氧化、酯化反应。
℃消除醛基:还原和氧化反应。
(3)官能团的保护℃用NaOH溶液先转化为酚钠,后酸化重新转化为酚:NaOH溶液H+℃用碘甲烷先转化为苯甲醚,后用氢碘酸酸化重新转化为酚:CH3I HI乙醇(或乙二醇)加成保护:――――→CH 3CH 2OH―――→H +/H 2O2.增长碳链或缩短碳链的方法CH 3CHO ―――――→CH 3CH 2MgBrH +/H 2O+H 2O CH 3CHO――→HCN ――→H +H 2On 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n CH 2===CH—CH===CH 2――→催化剂CH 2—CH===CH—CH 22CH 3CHO ――――→NaOH 稀溶液+R—Cl――→AlCl 3+HCl+――→AlCl 3+HCl+――→HCl +(n -1)H 2O+NaOH――→CaO℃RH +Na 2CO 3O 3.常见有机物转化应用举例 (1)(2)(3)(4)CH 3CHO ―――――→NaOH 稀溶液――→浓硫酸℃4.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几种常见类型根据目标分子与原料分子在碳骨架和官能团两方面变化的特点,我们将合成路线的设计分为 (1)以熟悉官能团的转化为主型如:以CH 2===CHCH 3为主要原料(无机试剂任用)设计CH 3CH(OH)COOH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须注明反应条件)。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二基本概念之化学平衡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题案 专题二 主备人:李慧 审核人:张广路 时间:专题二 第6讲【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于反应2H 2O 2=2H 2O+O 2↑,加入MnO 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 2的生成速率B .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C .反应SO 2(g)+2CO(g) 2CO 2(g)+S(l) △H <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D .反应2SO 2+O 2 2SO 3的△H <0。
当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2的生成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2.反应C(s)+H 2O(g) CO(g)+H 2(g)在一定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说法或结论中,能够成立的是( )A .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减小B .反应达平衡状态时:v 正(CO)=v 逆(H 2O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e 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 .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s)的质量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考点二:化学平衡状态】3.在某温度下,将H 2和I 2各1 mol 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 2(g)+I 2(g) 2HI(g) ΔH <0;5 min 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c (H 2)=0.9 mol·L -1,则下列结论中,不能成立的是( )A .平衡时H 2、I 2的转化率相等B .从反应开始至平衡的过程中,v (HI)=0.04 mol·L -1·min -1C .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少量H 2,I 2的转化率提高D .若将容器温度提高,其平衡常数K 一定增大4.2SO 2(g)+O 2(g) 2SO 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 2(g)和O 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 2的平衡转化率如表中数据: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400 C .平衡时,丙中c (SO 3)是甲中的2倍D .平衡时,甲中O 2的转化率大于乙中O 2的转化率5.碳单质在工业上有多种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结构网络图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物质的变化3.物质的分散系 4.电解质溶液5.结构有关概念6.物质的量有关概念7.其它概念 盐析、变性、风化、潮解、燃烧、复盐、分馏、结晶、萃取、质量守恒定律、电化学有关概念等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化学的灵魂是概念,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在高考中很多错误都是概念不清,混淆造成。
在高中化学总复习中,一定要全力抓好基本概念。
对化学反应规律、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浓度、物质的量和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PH 、盐的水解、原电池、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重要基本概念,要切实做到理解并能在题目中得到正确的运用。
一、关注化学基本概念的热点、重点基本概念 ⑴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 ⑵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⑶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 ⑷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⑵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与判断 ⑷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 ⑸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典型计算 ⑹离子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 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 ⑴胶体的概念、胶体的性质、制备、渗析 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⑶溶解度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和电离平衡 ⑵溶液的pH 、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等 ⑴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以及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⑴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书写、原子核组成符号等⑵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⑶化合价涵义,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⑷三键两力四晶体,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⑸元素周期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强弱的判断①要特别注意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物质的量”的理解,不仅知道它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连接的重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比较重要的题型是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涉及的概念很多。
另外,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②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氧化还原反应除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外,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物质的分析推断相结合的趋势,特别是从生活应用入手,设计新的问题背景和思考阶梯。
③离子反应:该类题目的主要题型有三个:一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来看,除考查中学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典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外,越来越注重有关知识迁移应用的考查即信息给予题。
二是判断离子反程式的正误。
三是离子共存题,离子共存的条件是:在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
在分析判断过程中,除要熟悉常见离子不能共存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外,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限制条件,多种离子间的相互影响。
二、在概念的准确理解上下苦功夫没有准确就没有概念,更谈不到运用概念。
怎样才能作到准确理解呢?首先要能正确复述一个概念的定义。
你是否发现,你的复述中对“重点字”的使用有遗漏,更换等不同现象,这往往是在准确理解上下功夫不够。
认真阅读教科书上的定义,力争一字不差地诵记,在此基础上再去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即重点字。
深入思考定义中的内涵:这一概念的讨论,概念的使用范围,概念在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三、学会比较并对概念分类整理,掌握概念的系统性,建立起概念的体系和网络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比较才会找出差异,从而强化思考、理解与记忆。
如: 同位素 针对简单原子、离子考点一 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例1】设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NA 个SO3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B .在反应CaO+3C CaC2+CO ↑中,生成1 mol CO ,转移的电子数为3NAC .1.8 g 重水(D2O )中所含质子的个数为NAD .7 g CnH2n 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解析】A 项中SO 3标准状况下为固体,A 错;B 项中每生成1 mol CO ,转移的电子数为A N 2,C 项中重水的摩尔质量为20g/mol ,1.8g 重水为0.09 mol ,所含质子的个数为0.9A N 。
D 项中n n C H 2的物质的量为7/14n mol ,其中氢原子的个数为A A n N N n 1⨯2⨯=2。
答案:D变式1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2 mol 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AB .300 mL 2 mol/L 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 NAC .含1mol H2O 的冰中,氢键的数目为4NAD .在标准状况下,2.24 L 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 NA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例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B .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 .白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D .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
用热的纯碱洗涤油污,涉及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及酯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是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白磷转化为红磷时存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因此上述这些变化均为化学变化;而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是渗析,是物理变化。
所以答案为D 。
变式2据央视国际频道报道,近日中国科学家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
报道描述说,这个装置从内到外一共有五层部件构成,最内层的环行磁容器像一个巨大的游泳圈,进入实验状态后,“游泳圈”内部将达到上亿度的高温,这也正是模拟太阳聚变反应的关键部位。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正是起着这一转化作用,通过磁力线的作用,氢的同位素等离子体被约束在这个“游泳圈”中运行,发生高密度的碰撞,也就是聚变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人造太阳”可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核聚变能源B .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大量提取C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发生的聚变反应是化学反应D .氢的同位素有氕、氘、氚三种,它们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有6种考点三:化学用语【例3】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 .溴化钠的电子式:D .辛烷的分子式:C7H16 【精析】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NaBr 的电子式为;辛烷的分子式为C8H18。
答案为B 。
变式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 .钢铁腐蚀时可能发生的反应(正极):2H2O+O2-4e -=4OH -B .1 L 、0.5 mol/L 稀硫酸与1 L 、1 mol/LNaOH 溶液反应放出57.3kJ 的热H2SO4(aq )+2NaOH (aq )=Na2SO4(aq )+H2O (l );△H=+114.6 kJ/molC .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烧碱溶液反应:NH4++OH -=NH3·H2OD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HCO3-+Ca2++OH -=CaCO3↓+H2O考点四 溶液和胶体【例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任何溶胶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胶体粒子凝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B .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都是胶体的物理性质C .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D .相同条件下,相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解析】A 项中,只有带电的溶胶加入电解质后才能发生凝聚,中性胶体如淀粉溶胶加电解:..Br :Na质溶液就不能聚沉;B 项丁达尔现象是光的散射现象、布朗运动是微观粒子运动的宏观现象、电泳现象是带电胶粒的定向运动。
C 项中胶粒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通过半透膜,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胶粒,D 项相同条件下,相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变式4将物质的量相等的硫酸铵和硫酸铝溶于水形成VmL 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氢氧化钠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混合溶液中两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直至过量。
下列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体积(x )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 )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考点五 物质的结构【例5】 X 是由两种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离子化合物,1mol X 含有20 mol 电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含电子数一定相等B .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C .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第一周期D .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小于阴离子半径【解析】X 由两种短周期元素构成且为离子化合物,1 mol X 含有20 mol 电子。
短周期元素中只有ⅠA 、ⅡA 与ⅥA 、ⅦA 元素之间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当由ⅠA 族和ⅦA 族形成X 时,只可能为NaF 晶体中阴阳两种离子所含的电子数均为10,符合A ,但是LiCl 中锂离子只有2个电子而氯离子中有18个电子,不符合A 选项,所以A 选项错误,同理,当由ⅡA 与ⅥA 族元素形成X 时,只可能为MgO ,其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含电子数相等,双核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不含共价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其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分析上述化合物可知C 、D 选项均正确。
答案为A 。
变式5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瓦耳斯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 ①Na2O2;② SiO2;③ 石墨;④ 金刚石;⑤ FeS2;⑥ 白磷,其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组合是A .①③⑤⑥B .①③⑥C .②④⑥D .①②③⑥ 考点六 热化学方程式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6】右图是198K 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NH3,△H =-92kJ ·mol -1 B .a 曲线是加入正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D .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 ,若通入 2 molN2和 6 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 则184>Q2 >2Q1【解析】A 项热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B 项中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应为b 曲线;C 项中加入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D 项中,每生成2mo lNH3放出92 kJ 的能量,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2 molN2和6 molH2反应后不可能完全转化为2molNH3,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184 kJ ,能量/ kJ ·mol -1 N 2+3H 2 2NH 3 600508 a b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放热Q1kJ,当在同一条件下,放入2 molN2和6 molH2时,由于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NH3的含量增加,所以放出的热量大于2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