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参考)

合集下载

项目变更管理办法

项目变更管理办法

项目变更管理办法一、引言项目变更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及最终达到项目目标。

本文介绍了一套有效的项目变更管理办法,以提供给项目管理者参考和应用。

二、变更管理原则1. 变更审批原则:- 所有变更必须经过正式的变更审批程序,包括变更请求、变更评估、变更审批和变更实施。

- 变更审批程序应确保决策者对变更进行全面评估,权衡其对项目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 变更请求应及时审批,并及时通知相关项目方。

2. 变更记录原则:- 所有变更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包括变更内容、原因、经过等。

- 变更记录应及时、准确地进行更新,并妥善保管于项目变更管理系统中。

- 变更记录应具备可追溯性,以方便后续的变更评估和决策。

3. 变更通知原则:- 所有相关方必须及时知悉与其相关的变更信息。

- 变更通知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包括变更内容、原因、影响等。

- 变更通知应分发给所有受影响的项目方,并确保其收到。

三、变更管理过程1. 变更请求变更请求应由相关方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明确变更内容、原因及期望的实施时间。

2. 变更评估变更评估应由项目管理团队成员进行,根据变更请求的内容和相关影响,评估变更对项目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3. 变更审批变更审批应由项目决策者或项目变更委员会进行,根据变更评估的结果,对变更进行审批或拒绝。

4. 变更实施变更实施需要明确变更内容、责任人及实施时间,并制定详细的变更实施计划。

变更实施过程中需充分沟通和协调相关方,确保变更顺利进行。

5. 变更记录及报告变更记录应详细记录变更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包括变更请求、评估结果、审批决策、实施计划、实施结果等。

变更报告应及时向项目决策者汇报。

四、变更管理工具1. 项目变更管理系统通过项目变更管理系统实现对变更请求的收集、记录、评估、审批和实施等全过程的管理。

2. 沟通平台设立专门的沟通平台,确保变更相关方之间的沟通畅通,及时传递变更信息及意见。

酒店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

酒店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

酒店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1. 引言为了确保酒店重要信息系统的正常投产和变更,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制定本办法。

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酒店所有重要信息系统的投产和变更。

3. 定义- 酒店重要信息系统:指对酒店整体运营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

- 投产:指酒店重要信息系统从开发、测试环境转移到生产环境并正式投入使用的过程。

- 变更:指对酒店重要信息系统进行更新、修复、扩展或优化的行为。

4. 投产管理流程4.1 需求确认阶段1. 需求确认:与业务部门共同确认酒店信息系统的需求,并编制需求文档。

2. 设计评审:对需求文档进行评审,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系统开发:根据需求文档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4.2 测试阶段1. 单元测试:开发人员对系统进行单元测试,确保各个模块的功能正常。

2. 集成测试:将各个模块集成起来进行测试,确保系统的各部分协调运行。

3. 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涵盖各种场景和异常情况。

4.3 系统准备阶段1. 系统准备: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系统的安装、配置和数据准备。

2. 用户培训:对用户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系统的操作和功能。

3. 数据迁移:将测试环境中的数据迁移到生产环境中。

4.4 系统投产阶段1. 投产计划:制定详细的投产计划,包括投产时间、人员和资源安排等。

2. 投产验证:在生产环境中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验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3. 投产上线:按照投产计划进行系统的上线,并对系统进行监控和排除故障。

5. 变更管理流程5.1 变更申请阶段1. 变更需求:用户提出系统的变更需求,并编制变更申请文档。

2. 变更评审:对变更申请文档进行评审,评估变更对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5.2 变更执行阶段1. 变更计划: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包括变更时间、变更内容和风险评估等。

2. 变更测试:在测试环境中进行变更的测试,确保变更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零售企业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

零售企业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

零售企业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零售企业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板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零售企业重要信息系统的投产及变更管理流程,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提供一个标准化的管理模板,方便项目团队使用。

2.定义重要信息系统:指对零售企业核心运营和业务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的系统。

投产:指将系统正式投入生产环境,供企业使用。

变更:指对系统进行功能增加、修改或修复等操作。

3.投产管理流程3.1 系统投产准备阶段3.1.1 需求确认: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业务需求,由项目团队进行评审。

3.1.2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确保系统质量。

3.1.3 安全评估: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3.1.4 投产策划:制定系统投产计划,确定投产时间、投产范围等信息。

3.1.5 准备系统环境:准备投产所需的硬件设备、网络环境等。

3.2 系统投产执行阶段3.2.1 数据迁移:将生产数据从测试环境迁移到生产环境。

3.2.2 系统安装:在生产环境中安装系统,并配置相应的参数。

3.2.3 系统配置: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系统配置,包括用户权限、数据字典等。

3.2.4 测试验收:对投产后的系统进行验收测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2.5 系统上线:将系统上线,开始正式运行。

4.变更管理流程4.1 变更申请4.1.1 变更需求评审:对变更需求进行评审,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4.1.2 变更风险评估:评估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4.1.3 变更计划制定:制定变更计划,确定变更的时间、范围等信息。

4.1.4 变更审批:由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变更审批。

4.2 变更执行4.2.1 变更准备:收集变更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等。

4.2.2 变更实施:按照变更计划进行变更操作。

4.2.3 变更验证:对变更后的系统进行验证测试,确保变更成功。

4.3 变更评估4.3.1 变更评估:对变更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收集用户反馈。

应用系统帐号管理办法v3.0

应用系统帐号管理办法v3.0

应用系统帐号管理办法V3.0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人员职责 (3)第三章帐号管理 (4)第四章角色管理 (6)第五章权限管理 (7)第六章密码安全管理 (7)附录一工号权限变更申请表 (9)附录二系统管理员帐号审阅表 (11)附录三普通用户帐号核查表 (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以下简称“”)应用系统帐号管理,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为应用系统的用户帐号、角色、权限的使用、变更和审阅提供指导和规范。

第三条管理办法适用于应用系统管理员和其他操作使用人员,包括公司员工和第三方人员。

第四条本帐号管理办法每年复审一次,当业务流程发生重大变更时应根据需要及时进行修订。

第五条本管理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归属。

第二章人员职责第六条系统管理员:负责帐号系统的构建与维护,负责各级帐号权限角色配置功能的开发。

具有帐号管理权限,负责执行帐号和角色的新增、变更与取消操作;执行帐号和角色所拥有权限的新增、变更与取消操作;负责定期对帐号、角色和权限进行审阅。

需由公司员工担任。

第七条帐号审核员:协助科室经理进行本室人员帐号、角色、权限需求的审核;负责协助系统管理员开展对帐号、角色和权限的定期审阅工作,以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协助设计基础角色权限。

各室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帐号审核员,也可不设置。

需由公司员工担任。

第八条帐号审批人员:审批帐号、角色和权限的新增、变更与取消申请;确认帐号、角色和权限定期审阅结果。

帐号审批人员通常由科室经理及以上人员担任。

第九条帐号申请人员:提出帐号新增、变更与取消申请;提出角色、权限新增、变更和取消申请。

第三章帐号管理第十条必须按个人创建单独的用户帐号,并赋予合适的权限,不允许存在共有帐号。

所有帐号必须明确责任人,责任人必须为自然人,不得以部门、单位等管理机构为责任人。

第十一条帐号的权限分配应当遵循“权限明确、职责分离、最小权限”的原则。

对用户授权应确保用户权限与其职责相符,不允许存在不兼容角色或权限。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参考)(共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境内单位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试行)ZXG 1.总则为加强公司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的程序变更维护及迁移工作的管理,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功能的完整性,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层面自主开发的应用系统的程序变更及迁移的管理。

3.职责技术发展部负责本办法的制订和修订,并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应用系统开发部门负责组织变更评审。

应用部门负责用户测试及验收。

应用系统开发人员负责变更开发。

应用系统测试人员负责变更集成测试。

4.管理内容与流程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工作流程变更的提出变更的提出,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1)应用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增加/修改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2)该应用系统维护人员根据用户问题反馈,分析情况后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3)公司根据工作需要,要求进行程序修改,由任务接收部门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

变更申请的审批1)若变更申请由应用部门提出,则分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提交开发部门;若由应用系统开发部门或维护部门提出,则直接转2);2)开发部门分管领导批复后,开发部门应组织应用部门进行变更评审,形成变更需求分析说明书,双方负责人签字。

若涉及以下变更,需在会签栏中说明:a)若流程修改,原则上应用部门需征求原流程的制定者同意,并形成书面意见;b)若变更影响其它应用系统或其它部门,开发部门应组织协商,并形成书面意见。

3)开发部门在变更评审结束2个工作日内,应将评审结果通知应用部门。

变更开发与实施1)若变更可实现,开发部门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划分变更模块,撰写变更设计方案及进度计划,提交部门负责人审批;2)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按照变更设计方案编写代码,并对变更模块进行单元测试;3)变更开发完成后,开发部门应用系统测试人员对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测试;4)集成测试通过后,开发部门应组织应用部门进行用户测试,撰写测试分析报告,双方负责人签字;5)用户测试通过后,系统开发部门与应用部门进行变更确认,开发部门填写《应用系统变更验收表》,经有关部门审核签字后,方可进行实施;6)系统开发部门对变更过程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关闭本次变更流程。

银行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银行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风险管理,根据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支撑重要业务,其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关系到银行的个人客户、法人客户和其他组织机构客户的权益,或关系社会次序、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

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财务处理且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主要指:(1)重要信息系统投产。

(2)支撑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基础设施投产。

(3)影响全行或一个(含)以上分行、一级支行系统服务、重要业务中断时间3小时(含)以上的重要系统以及支持运行的基础设施变更,包括机房场地迁移、网络及核心业务系统应用架构变更、核心业务系统版本变更等。

(4)其他对重要业务运营及重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具有较大潜在影响的投产及变更。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董事会负有健全IT治理架构,落实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的责任。

第五条经营管理层负有统筹管理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听取重大项目投产及变更的风险评估汇报,对风险控制过程进行监督的职责。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负责建立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机制、制度与流程,承担技术管理工作,协调业务、管理部门开展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工作,保障信息科技资源投入。

第七条业务、管理部门负有配合信息技术部开展投产及变更工作,开展业务影响分析,制定业务管理办法,组织人员测试,保证业务资源投入。

第八条审计部负责开展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审计工作,针对问题发现提出整改意见。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九条信息技术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充分识别、分析、评估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风险,包括系统功能缺陷、客户信息泄露、业务中断、交易缓慢或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电信运营商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

电信运营商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

电信运营商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电信运营商重要信息系统的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采用本文档的管理办法,能够提高系统上线时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潜在风险和故障。

2. 术语定义- 重要信息系统:指对电信运营商业务支撑、运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的核心系统,如计费系统、业务支撑系统等。

- 投产:指新建或更新重要信息系统,并投入正式使用。

- 变更:指对已投产的重要信息系统进行修复、优化、功能升级等变更。

3. 投产管理流程3.1 环境准备- 确定投产环境,包括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必要的前置条件。

- 配置环境,确保系统能够正确运行。

3.2 功能验证- 执行功能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符合需求。

- 验证系统的性能,包括响应速度、并发能力等。

- 验证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潜在的漏洞和攻击。

3.3 文档准备- 编写详细的系统操作手册,包括系统启停、故障排除等操作指南。

- 编写用户培训文档,以便用户能够熟悉系统的操作和功能。

- 编写系统架构和配置文档,方便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扩展。

3.4 上线计划- 制定上线计划,明确投产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 预先通知相关人员,确保投产过程中的支持和配合。

3.5 投产执行- 按照上线计划,执行系统的投产工作,包括系统部署、数据库初始化等。

- 监控投产过程,及时处理投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异常。

3.6 投产验证- 验证系统是否成功上线,并进行必要的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

- 检查是否有任何异常情况和遗漏的问题。

3.7 投产评估- 汇总投产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进行评估和改进。

- 定期回顾投产过程,不断优化投产流程。

4. 变更管理流程4.1 变更申请- 提出详细的变更申请,包括变更内容、原因、计划执行时间等。

- 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核和评估,明确变更的必要性和风险。

4.2 变更评估- 根据变更申请,评估变更对系统的影响和风险。

- 制定变更执行方案,明确变更的步骤和时间。

5.10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5.10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办法审核记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对信息系统业务需求和IT的优化请求做出快速响应,同时有效控制变更风险,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和变更失效,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变更管理的基本要求:1.变更申请必须经过评估,确保变更的合理性;2.变更必须经过周密的计划,确保变更实施和恢复方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保证变更的透明性和各岗位间的有效沟通;4.确保变更有明确、完整的记录;5.变更实施后值班人员应加强观察和监控,确保变更达到预期目的。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信息中心对信息系统所作的变更。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为确保公司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建立重要信息系统变更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管理全公司重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听取重大项目变更的风险评估报告和内容的评审、审批,并对风险控制过程进行监督。

由主管信息技术的公司领导任组长,由信息中心、风险管理部、内控合规部、内部审计部、后勤服务部、办公室及各业务部门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并下设技术组、业务组、评审组、保障组等小组,指定各部门相关人员为组员。

(一)技术组职责为:1、对重要信息系统变更业务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2、负责重要信息系统变更的具体技术实施工作。

(二)业务组职责为:1、负责组织制定重要信息系统变更测试方案和业务应急处置方案;2、组织全公司各业务部室、各营业网点在重要信息系统变更实施过程中进行业务测试和业务应急处置。

(三)评审组职责为:1、对重要信息系统变更方案进行评审;2、负责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审计。

(四)保障组职责为:1、提供重要信息系统变更所需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保障;2、做好对受影响客户的解释和安抚工作;3、组织对外发布公告,同时负责对相关第三方单位做好函告工作;4、负责做好电力、通讯、公安和消防等相关外部机构的应急协调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

第三章变更分类第五条结合变更要求的迫切程度以及变更操作的规范性考虑,分为三类变更:紧急变更、一般变更和标准变更。

等保三-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等保三-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系统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xx系统信息变更流程,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系统变更范围第二条由于当前系统功能、性能及安全等方面不能满足需求,可提出进行变更。

以下情况属于变更范畴:a) IT设备的维护、升级和更换b)操作系统的升级或更换c)应用系统的升级或更换d)各类操作流程的变更e)数据库变更第三条运维管理部门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变更分类表》,明确xx系统变更事项的分类,变更类别分日常、一般和重大三种类别。

只有重大类别须严格遵循变更申请、变更测试与风险评估、变更批准、变更上线执行等环节填写相关表单,对日常和一般两个级别的变更只保留变更记录即可。

根据紧急程度分为正常变更和紧急变更。

第三章系统变更流程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信息技术处和需求方协作完成.系统变更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五条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度》.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信息技术处。

信息技术处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九条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

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第十条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测试报告》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信息技术处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第十一条在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信息技术处审批。

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办法第一篇: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本管理办法规定了XX银行(以下简称“我行”)信息系统的变更和发布管理,变更和发布管理作业操作流程和控制要点,确保变更需求的受理符合业务的优先需要,并使变更和发布过程规范化,控制变更对银行业务和已投产系统安全运行的不利影响。

达到降低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风险的目的。

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一)目。

(二)生产业务系统:指我行从事金融服务的应用网络系统,包括综合业务系统、国依据:本管理办法根据《XX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制订。

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我行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

定义软件产品:泛指信息技术开发的生产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项际业务系统、支付系统等银行对外营业的各种核心业务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指我行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具体指OA办公系统、信贷管理、报表系统等用来进行内部管理的应用软件系统。

(四)第五条(五)遵循原则业务部门:指我行总部相关业务部门。

监督制约原则:针对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

(六)计划性原则:信息系统发布应纳入每年计算机应用计划,确保全行计算机系统资源、应用环境、维护力量、操作技能能满足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七)(八)可行性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风险控制原则:若为新项目或新业务功能变更和发布,需进行以下风险分析:1.备份机建设情况;2.应用系统投产后的集中监控方案;3.生产数据备份方案;4.程序及系统备份方案;5.数据库建库/建表/建索引方式等;6.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六条(一)职责划分需求部门:1.提出需求,并确认《用户需求说明书》;2.用户测试阶段确认用户测试计划、记录用户测试问题、确认用户测试报告;3.接受用户培训并提出反馈。

(二)科技信息部安全科:1.在需求阶段审阅和提出IT风险控制、IT合规和IT稽核方面的要求,在项目开发阶段对有关IT风险控制、IT合规和IT稽核方面的测试结果进行审阅;2.在项目实施后审阅阶段对有关IT风险控制、IT合规和IT稽核要求的实施效果进行审阅。

应用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应用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应用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中国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规范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根据《中国某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用系统是指由计算机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网络组成的用于处理企业各项业务的信息系统。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应用系统运行管理是指对应用系统使用、维护、检修、故障处理、缺陷消除、停用以及资料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分子公司、基层企业(以下简称各级企业)。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是应用系统运行技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集中部署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负责对各级企业应用系统运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六条各级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部署在本地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负责协助集团公司集中部署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

第七条各级企业相关业务部门为应用系统运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应用系统权限分配、使用、培训和推广等工作,配合进行应用系统运行技术管理。

第八条应用系统外委维护单位承担系统运行直接管理工作,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管理和考核。

第三章系统启用第九条应用系统启用前,须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完成系统定级和安全评估工作,并通过对系统的最终验收。

第十条系统承建单位和业务应用主管部门应制订系统上线实施计划,其内容至少包括系统名称和简要说明、拟上线时间、环境资源要求、移交资料清单、安全保障措施等,并报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批准的系统上线实施计划组织系统正式部署和接收,下达系统启用通知。

第四章系统运行第一节运行环境管理第十二条系统上线后,信息化管理部门应详细记录应用系统初始的运行参数、软硬件平台环境和网络配置数据等信息,统一归档保管。

第十三条因业务管理原因需对应用系统运行环境进行变更时,由业务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经信息化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并记录最新运行环境数据。

(完整版)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及流程

(完整版)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及流程

(完整版)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及流程云南睿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及流程第一条、目的1、为了加强变更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有效地控制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特制定本变更管理办法及流程。

2、通过对变更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审批,确保变更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消除变更对工程成本和进度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二条、变更是对原设计内容进行完善、修改及优化,变更共分为三类:1、一般变更:不改变设计原则,不影响使用功能,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影响美观;变更发生费用在2万元(含)以下的;2、较大变更:不改变设计原则,不影响使用功能,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影响美观;变更发生费用在2万元至10万元(含)以下的;3、重大变更:对原方案、原系统、主要结构布置、主要尺寸、坐标、主要标高、主要设备及主要使用功能改变及变更发生费用在10万元以上的。

第三条、变更的体现形式分为四类:1、由建设单位(业主单位)提出的变更;2、由监理单位提出的项目变更;3、由设计单位提出的项目变更;4、由施工单位提出的项目变更。

第四条对上述提出的工程变更,提出部门备齐相关原始资料,按本变更管理办法中图一及图二进行逐级上报审批。

第五条变更应将工程变更内容描述清楚。

如:工程名称、变更原因、变更时间、变更部位、图纸比例、图示尺寸、规格型号、材料材质等,应达到根据变更单可准确计算工程量。

第六条变更单由项目部分专业依发生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第七条变更的控制1、变更控制原则:1.1 符合国家规范:变更应是对原设计中不满足国家规范、法规的部分进行变更,使之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法规;1.2 保证使用功能:变更应是对原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变更,变更后应比原设计更合理、更满足使用功能;1.3 降低建造成本:在不影响使用功能、满足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变更方案应更加节约成本;1.4 保证建造工期:在不影响使用功能、满足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变更方案应更缩短施工周期;2、变更内容:2.1 原设计中不符合国家规范、法规的内容;2.2 原设计中某些施工工艺做法现场难以实现、改进后更加合理的内容;2.3 原设计中某些功能要求不能达到或违背承诺而需要进行改进的内容;2.4 原设计中存在的遗漏、缺陷等内容;2.5 由于某种需要公司提出的对原设计的更改内容;3、相关部门职责:3.1 项目部:3.1.1 办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申请手续;3.1.2 对拟变更的施工工艺进行把控;3.1.3 负责变更的实施;3.1.4 审批2万元(含)以下变更并报公司备案;3.2 合同成本部:3.2.1 对拟发生的变更进行经济分析;估算变更成本;3.2.2 变更实施后,核算变更实际发生额是否在估算范围内;3.2.3 跟踪变更的落实情况;3.3 总工:3.3.1 审核变更实施的可能性及施工工艺合理性;3.3.2 审查2万元以下变更,审批2万元-5万元(含)的变更并报公司备案;3.3.3 负责组织专家评审重大变更;3.4 项目分管副总及合同部分管副总;3.4.1 审核变更技术和经济的的合理性;对工期、造价等综合评价。

ISO20000体系文件--变更流程管理办法

ISO20000体系文件--变更流程管理办法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变更流程管理办法文件编号:SM-02005[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本公司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本公司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片断。

]1.分发控制读者文档权限说明内部员工只读2.文件版本信息版本号修订变更描述日期审核批准V1.0 编写组全文20100726 孙明琦刘文中3.文件版本信息说明文件版本信息记录本文件提交时的当前有效的版本控制信息,当前版本文件有效期将在新版本文档生效时自动结束。

文件版本小于1.0 时,表示该版本文件为草案,仅可作为参照资料之目的。

目录1.概述 (1)1.1.目标 (1)1.2.范围 (1)1.2.1流程适用范围 (1)1.2.2流程管理范围 (1)2.角色和职责 (1)2.1.变更管理流程负责人 (2)2.2.变更请求人 (2)2.3.变更初审人 (2)2.4.变更经理 (2)2.5.变更委员会 (2)2.6.变更主管 (2)2.7.变更实施人员 (2)3.输入 (3)4.输出 (3)5.流程描述 (3)5.1.变更类型 (3)5.2.简单变更 (3)5.2.1.标准变更 (3)5.2.2.紧急变更 (3)5.3.变更分类 (4)5.4.变更管理流程 (4)5.4.1.简单变更或标准变更流程描述 (4)5.4.2.紧急变更流程描述 (6)8.表单和模板 (7)9.关键绩效指标(KPI) (7)10.流程质量控制 (7)11.与其它流程的接口 (9)12.术语定义 (9)13.附则 (10)1.概述1.1.目标变更管理流程旨在当前或新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中通过标准统一的方法和步骤来管理和控制所有对信息系统生产环境有影响的变更的过程,通过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高效地实施已获得批准的变更,相应地减少错误和与变更相关的事件。

通过变更管理流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部门可以管理和引导用户变更需求,通过对所有变更的正确评估,可以维护信息系统生产环境的完整性,变更和变更实施得到正确记录,并提供审核统计,减少或消除由于变更实施准备不当等原因出现的对信息系统环境的破坏作用,提高资源使用率。

应用系统架构管理办法 范文

应用系统架构管理办法 范文

应用系统架构管理办法范文一、总则。

1. 目的。

咱们搞这个应用系统架构管理办法啊,就是为了让咱的应用系统能像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一样,各个零件(组件)都配合得妥妥当当的,别今天这儿出问题,明天那儿掉链子。

简单说,就是要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还能随着咱的需求不断成长和进化,就像小孩得健康长大还得变得越来越聪明一样。

2. 适用范围。

这个办法呢,适用于咱公司里所有和应用系统架构相关的事儿。

不管是刚开始设计新系统,还是对老系统进行改造,或者是日常维护,都得按照这个办法来。

就好比不管是盖新楼,修旧楼,还是日常打扫楼里的卫生,都得遵循一定的规则一样。

二、架构定义与规划。

1. 架构定义。

(1)什么是应用系统架构呢?这就好比是给应用系统画一幅蓝图。

它得说明这个系统有哪些部分(比如前端界面、后端服务器、数据库之类的),这些部分之间是怎么联系的,就像告诉大家各个房间(组件)在楼里(系统)的什么位置,然后它们之间的走廊(连接方式)是怎么规划的。

(2)架构师(就是画这个蓝图的人啦)得考虑很多东西,像用户要怎么方便地使用这个系统(用户体验),系统要能处理多少活儿(性能要求),还得保证数据安全,不能让数据像没关门的屋子一样,谁都能随便进出。

2. 规划原则。

(1)前瞻性。

咱们的架构规划不能只看眼前,得想到以后。

就像盖房子的时候,不能只想着现在住几个人,还得考虑以后家里添丁进口了怎么办。

所以在设计架构的时候,要预估到业务的发展,给系统留出扩展的空间。

(2)简约性。

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就像搭积木,能用最少的积木搭出最结实、最好看的造型才是高手。

系统架构也是,越简单,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维护起来也轻松。

(3)灵活性。

市场啊、业务需求啊啥的变化可快了,咱的架构得能跟得上这节奏。

就像跳舞一样,音乐一变,咱得能马上换个舞步。

所以架构要能够方便地调整和优化,不能太死板。

三、架构设计流程。

1. 需求收集与分析。

(1)首先呢,得去找那些用这个系统的人(用户),还有管业务的人(业务部门)唠唠。

公司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办法

公司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办法

公司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办法公司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强化公司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工作,规范和加强系统应用权限管理、用户访问、密码管理、系统变更、数据及接口管理、终端用户计算、日志管理、备份管理和问题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高系统应用水平,根据《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牵头负责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细则。

对于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应签署保密协议,保证其服务的安全、准确和有效性。

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应强化本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培训,培训内容除包括系统操作外,还应加强有关安全政策、权限申请、系统访问、密码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已投入运行的系统,其系统功能达不到本办法的有关要求,应进行系统升级或变更;目前暂无升级计划的系统,必须加强管理和培训,加大监控力度,有效规避风险。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职责科技开发处是信息系统应用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考核公司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情况。

信息技术管理中心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应用管理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

各信息系统应用单位是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负责系统功能完善、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等。

管理内容和要求用户权限管理公司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本单位牵头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按照“岗位需要、权责对等、统一授权”的原则,对用户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明确各级用户职责,严格控制权限范围。

重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如ERP系统、MES等,要配备专职或兼职应用系统管理员,兼职应用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应遵循不相容岗位原则,主要负责应用系统用户增加、删除、权限分配与变更;系统用户及权限定期审核;应用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应用系统日常维护等工作。

数据库管理员、操作系统管理员(以下统称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系统管理员的任命要经过严格审批和定期审核。

应用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不能由同一人担任。

信息化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信息化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办法1、目的与依据:依据《信息化管理控制程序》文件要求,为规范信息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优化信息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2、使用范围:信息系统有了新的IT特性和服务可用性,或显露新的威胁和脆弱性的一个后果,如:新规程、新特性、软件更新、硬件更新、新用户及附加网络和互连。

3、术语/定义:信息系统变更:由软件变更和硬件变更组成。

软件变更:软件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软件系统运行支持及变更工作。

硬件变更:当硬件设备采购完成并安装调试完成后,所发生的硬件系统运行支持及变更工作。

4、职责分工:4.1企管信息部:4.1.1负责信息系统变更过程的组织、实施及培训。

4.1.2负责规划和分配变更所需的基础设施资源;4.1.3负责制定系统变更风险控制管理;4.2 科技管理部4.2.1 负责对信息系统变更过程中产生的资料进行归档保存;4.3 业务单位4.3.1 负责整理信息系统变工需求并填写《系统变更申请表》;4.3.2 负责配合信息系统变更测试并填写《用户测试报告》;4.3.3 负责配合完成信息信息系统变更相关培训。

5、工作程序:5.1 信息系统变更需求由业务单位提出《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交主管部门审批;5.2《系统变更申请表》审核完成后由由企管信息部和业务部门共同完成变更前期准备工作并;5.3 企管信息部根据相关需求编制变更计划或方案,组织业务部门在测试环境中完成测试工作;5.4信息系统变更提出单位根据变更计划或方案填写《用户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IT主管领导签字确认通过;5.5 在进行软件变更前必须对原系统进行文件级冷备份;5.5 信息系统变更过程根据变更范围参考相关管理办法执行:软件变更依据《信息化软件开发管理办法》或《信息化系统实施管理办法》执行,硬件变更依据《信息化硬件设备管理办法》或《信息化设备维修工作流程》执行;5.6 在信息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三),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6、相关支持性文件:6.1 《信息化软件开发管理办法》6.2 《信息化系统实施管理办法》6.3 《信息化硬件设备管理办法》6.4 《信息化设备维修工作流程》7、附表:7.1系统变更申请表系统变更申请表编号:附表二:用户测试报告附表三:程序变更验收报告注:该表格一式两份,业务部门、企管信息部双方各执一份。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BGGL-2018
编制:运维部门
审核:
批准:
版本:A1.0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0日
1.目的
为了IT部门或运维部门建设和日常工作的变更管理,消除和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结合IT部门或运维部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IT部门或运维部门系统的所有形式的变更管理工作。

3.职责
由IT部门或运维部门负责此规定的执行。

4.管理规定
4.1.提交变更申请
当IT部门或运维部门识别到任何方面的变更需求时,都应填写《变更申请表》,并将其呈交领导。

4.2.变更审核
IT部门或运维部门组织对《变更申请表》进行审核,并将《变更申请表》报送领导审批。

4.3.批准变更
IT部门或运维部门领导对变更文件进行审批,IT部门或运维部门根据审批结果终止变更或继续实施。

4.4.实施变更
IT部门或运维部门负责组织变更的全面实施,记录变更实施过程,并妥善
保存所有文档和记录。

变更实施内容包括:
(1)确定变更进度
(2)制订变更失败恢复计划,明确过程控制方法和人员职责(3)实施前对变更进行测试,必要时对恢复过程进行演练(4)实施变更
(5)对实施变更的成功度进行审核
(6)实施后将变更情况向相关人员通告。

应用系统账号管理办法

应用系统账号管理办法

应用系统账号管理办法总则为规范公司各应用系统账号管理工作,加强安全风险管控,规范账号增、删、改、查审批操作流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权限分类第一条权限分类:权限分为特殊权限和一般权限。

特殊权限是指核保、理赔、单证、再保和财务系统的权限。

一般权限是指非特殊权限的所有权限。

第二章联系人和授权人第二条授权人由相关职能部门填报《授权(联系)人审批单》指定,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同意后,负责向信息中心提交特殊权限的账号增、删、改、查等工作办理。

第三条联系人由相关职能部门或者各分公司填报《授权(联系)人审批单》指定,经部门负责人签字或机构盖章同意后,负责向信息中心提交一般权限的账号增、删、改、查等工作办理.第三章权限新增第四条应用系统用户帐号的新增必须提交工号、姓名、归属机构(部门)以及账号申请涉及的其他必要信息。

第五条信息中心收到授权人或联系人的邮件或OA后,进行账号新增工作.第六条申请临时账号,有效期期间不得超过1个月。

第七条账号所有人对自己的账号安全和账号使用行为负责。

第八条信息中心有权停用具有危害系统安全操作的账号。

第四章权限变更第九条信息中心收到授权人或联系人的邮件或OA后,进行账号权限变更工作。

第十条临时账号需要续期的参照本办法第九条办理,续期期间不得超过1个月。

第五章权限清理第十一条信息中心根据人力资源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给出的离职清单进行清理.第十二条离职员工必须在清理账号前确保其应用系统的流程和工作均已完结。

第十三条禁止申请保留、重开或使用已离职人员工号。

第六章账号密码管理第十四条各个系统的账号密码必须满足6位及以上、包含数据、字母大小写、特殊符号。

第十五条用户必须定期修改应用系统账号密码。

第十六条应用系统账号密码重置,经联系人申请,重置后,联系人应立即通知账号使用人修改密码后使用。

附则第十七条本办法由信息技术中心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8 年月日起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境内单位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试行)
ZXG141100-2007 1.总则
为加强公司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的程序变更维护及迁移工作的管理,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功能的完整性,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层面自主开发的应用系统的程序变更及迁移的管理。

3.职责
3.1 技术发展部负责本办法的制订和修订,并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3.2 应用系统开发部门负责组织变更评审。

3.3 应用部门负责用户测试及验收。

3.4 应用系统开发人员负责变更开发。

3.5 应用系统测试人员负责变更集成测试。

4.管理内容与流程
4.1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工作流程
4.1.1 变更的提出
变更的提出,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应用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增加/修改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
2)该应用系统维护人员根据用户问题反馈,分析情况后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
3)公司根据工作需要,要求进行程序修改,由任务接收部门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

4.1.2 变更申请的审批
1)若变更申请由应用部门提出,则分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提交开发部门;若由应用系统开发部门或维护部门提出,则直接转2);
2)开发部门分管领导批复后,开发部门应组织应用部门进行变更评审,形成变更需求分析说明书,双方负责人签字。

若涉及以下变更,需在会签栏中说明:
a)若流程修改,原则上应用部门需征求原流程的制定者同意,并形成书面意见;
b)若变更影响其它应用系统或其它部门,开发部门应组织协商,并形成书面意见。

3)开发部门在变更评审结束2个工作日内,应将评审结果通知应用部门。

4.1.3 变更开发与实施
1)若变更可实现,开发部门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划分变更模块,撰写变更设计方案及进度计划,提交部门负责人审批;
2)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按照变更设计方案编写代码,并对变更模块进行单元测试;
3)变更开发完成后,开发部门应用系统测试人员对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测试;
4)集成测试通过后,开发部门应组织应用部门进行用户测试,撰写测试分析报告,双方负责人签字;
5)用户测试通过后,系统开发部门与应用部门进行变更确认,开发部门填写《应用系统变更验收表》,经有关部门审核签字后,方可进行实施;
6)系统开发部门对变更过程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关闭本次变更流程。

4.2 其它管理要求
4.2.1 开发人员只能使用备份的数据库在测试服务器上进行变更开发和测试。

4.2.2 若变更影响到其他应用系统,相关应用系统应进行联合测试。

4.2.3 应用系统变更应对系统版本号进行升级。

4.2.4 变更实施的管理
1)变更实施前,开发部门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系统的应用部门和其它相关单位;
2)变更的实施,可参照《应用系统上线管理办法》,由开发部门的分管领导审
批通过后执行;
3)对于较小的变更,若不必中断正常业务可以实施,开发部门应以书面形式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4.2.5 开发部门对每次的变更内容都要登记到《系统变更登记表》中,以便汇总分析。

4.2.6 应用系统变更文档应与开发文档合并妥善保存。

5.附则
5.1 本办法自年月日起试行。

5.2 本办法由技术发展部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