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合集下载

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规模较小、资产规模及年销售额较低的企业。

具体的定义和标准因国家而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来划分中小企业。

在中国,通常将企业按照从业人数、年销售额和资产规模等指标进行分类和划分。

根据中国的标准,中小企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微型企业:从业人员不超过2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3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2. 小型企业:从业人员不超过10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20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3. 中型企业:从业人员不超过30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50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0万元。

除了根据规模和资产等指标划分,中小企业还具有以下特点:
1. 灵活性:中小企业通常具有较低的组织层级和灵活的决策机制,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和机会。

2. 创新性:中小企业通常能够更灵活地适应新技术和市场需求,更容易进行创新和实验。

3. 就业促进:中小企业在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助于减少失业率和促进经济发展。

4. 区域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持
作用,能够提供区域经济多元化和良性发展的动力。

5. 与大企业合作:中小企业通常会与大企业建立伙伴关系,通
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来实现互利共赢。

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定义和标准有所
不同,这只是一般性的定义和划分,并不能代表所有情况。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在现代经济中,中小企业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

然而,中小企业的具体定义和划分标准在各国和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小企业的定义,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划分标准。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中小企业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普遍标准,而是因国家、地区和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然而,以下几个因素通常被认为是界定中小企业的重要依据:1.雇员人数:中小企业通常在员工规模上与大型企业有所区别。

例如,欧盟通常将雇员人数少于250人的企业定义为中小企业。

2.资产规模: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通常较小,不像大型企业拥有庞大的资产。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介于大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之间。

3.营业额:中小企业的年营业额通常较小,与大型企业相比规模较小。

在一些国家,将年营业额少于一定金额的企业视为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除了上述常见的定义因素外,还有一些划分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中小企业的划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划分标准:1.雇员规模划分:根据企业的员工人数,将企业分为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例如,欧盟将雇员人数少于10人的企业视为微型企业,10-49人的企业视为小型企业,50-249人的企业视为中型企业。

2.资产规模划分: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将企业划分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

不同国家对于资产阈值的设定有所差异。

3.营业额划分:根据企业的年营业额,将企业划分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

例如,美国以年营业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为小型企业,500万-10亿美元的企业为中型企业。

4.行业划分:有些地区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将企业进行行业划分。

例如,中国将制造业的企业按照资产规模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服务业的企业则根据雇员人数划分。

三、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中小企业的重要性:1.创造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其较大的数量和灵活性,中小企业能够创造大量工作岗位,减少失业率。

中小企业分类标准

中小企业分类标准

中小企业分类标准
中小企业分类标准
引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创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支持中小企
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对中小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分类标准
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经营状况、所属行
业等多个因素来确定。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标准:
1. 根据员工人数
小微企业:员工人数少于10人;
小型企业:员工人数在10人至50人之间;
中型企业:员工人数在50人至500人之间;
大型企业:员工人数超过500人。

2. 根据年营业额
小型企业:年营业额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
中型企业: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
大型企业: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

3. 根据所属行业
制造业、服务业、商贸业、建筑业、科技创新业等。

4. 综合分类
根据以上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对企业进行综合分类,如小微制造企业、中型服务企业等。

分类的意义
中小企业的分类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2. 为了更好地管理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和指导;
3. 为了更好地评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4. 为了更好地开展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调整。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可以更好地管理
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既涉及企业规模,也与企业性质和经营状况有关。

本文将围绕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展开论述。

一、企业规模标准1.从员工人数入手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标准通常与员工人数相关联。

根据国际惯例,我国通常将企业的员工人数划分为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1)微型企业:员工人数少于10人。

(2)小型企业: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上、100人以下。

(3)中型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上、300人以下。

2.从年营业额入手除了员工人数,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标准还可以从年营业额入手。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企业的年营业额也被用于划分中小企业的范畴。

(1)微型企业:年营业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

(2)小型企业:年营业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500万元人民币以下。

(3)中型企业: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2000万元人民币以下。

二、企业性质和经营状况除了企业规模标准,中小企业的界定还与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状况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界定标准。

1.独立性标准中小企业通常被定义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不受其他大型企业的控制或支配。

这种独立性标准可用于排除那些由大型企业或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

2.地域性标准中小企业的界定还可通过地域性标准进行划分。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特点,可对中小企业做出适度的调整和界定。

3.行业性标准中小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状况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在界定中小企业时,可以考虑并参考各个行业的特点,制定适用于不同行业的标准。

三、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意义与影响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执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1.政策倾斜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确立,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2.市场准入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明确,有助于市场监管部门对中小企业进行精准监管,加强对市场准入的监管,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就业、推动创新和提升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工信部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中小企业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资产规模和人员规模划分的企业类型。

根据工信部的规定,中小企业主要分为三类: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微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不超过10人,年度营业额不超过1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30万元的企业。

小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不超过100人,年度营业额不超过10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300万元的企业。

中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不超过300人,年度营业额不超过30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

这样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为了量化地界定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支持措施的落地提供依据。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在规模和资源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

但是,中小企业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 灵活性:中小企业通常拥有灵活的管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更容易快速调整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 创新性:中小企业拥有更多的创新潜力和创业精神,能够更加灵活地推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3. 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力量,可以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就业形势。

4. 区域发展:中小企业分布广泛,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不仅仅在大城市起作用,也能够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5. 市场多样性:中小企业创造了多样化的市场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意义工信部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意义深远。

首先,这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根据划分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提供差异化的扶持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

其次,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中小企业是指在国家产业政策中所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注册登记并独立经营的企业。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规模。

中小企业的规模是中小企业认定的首要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企业的规模主要以企业年销售收入、资产总额或者从业人数来衡量。

一般来说,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在3000万元以下、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下的企业可以被认定为中小企业。

二、独立经营。

独立经营是中小企业认定的另一重要标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生产经营场所和生产经营设备,具有独立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并且能够自主承担民事责任。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的企业才能被认定为中小企业。

三、市场地位。

中小企业的市场地位也是中小企业认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企业应当在所在行业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产经营能力。

同时,企业应当具备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拓展潜力,有能力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

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认定的另一重要标准。

企业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能够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具备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的企业才能被认定为中小企业。

五、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中小企业认定的最后一项标准。

企业应当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益意识,能够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的企业才能被认定为中小企业。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定过程,需要从企业规模、独立经营、市场地位、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的企业才能被认定为中小企业,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待遇。

希望各中小企业能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企业定义及划分标准2024

中小企业定义及划分标准2024

引言:近年来,中小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不尽相同,对中小企业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小企业的定义及其划分标准,并基于不同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和描述。

概述:中小企业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小企业的定义却难以一致,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其规模、资金规模、员工数量等指标的划分标准不同。

下面将从规模、行业、雇员数量、资本等方面阐述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正文:一、规模划分标准:1.根据营业额: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营业额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小企业的年营业额较低,通常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之间,而中型企业的年营业额较高,通常在几千万到数亿之间。

2.根据资产规模: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也是中小企业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般来说,小企业的资产规模较低,通常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之间,而中型企业的资产规模较高,通常在几千万到数亿之间。

二、行业划分标准:1.根据行业类型:中小企业的行业类型也是一个重要的划分标准。

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在规模、发展阶段、市场需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比如,制造业、服务业、零售业等都是中小企业的常见行业类型。

2.根据技术水平: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也是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般来说,技术含量较高、依赖技术创新的企业可以被视为中型企业,而依赖传统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则属于小型企业。

三、雇员数量划分标准:2.根据企业组织结构: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可以作为划分的依据。

一般来说,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决策权较为集中在企业所有者手中;而中型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决策权分散在多个管理层面。

四、资本划分标准:1.根据融资来源:中小企业的资本来源也可以作为划分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来源的企业可以被视为小企业;而依靠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为主要融资来源的企业则属于中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中小型企业是指在国家经济体制中,规模相对较小,资本相对较少,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

我国国家统计局目前采用两种划分标准,即根据企业员工数量和年度销售收入来划分中小型企业。

一、根据企业员工数量划分按照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定义,根据人员规模,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如下:1.微型企业:企业员工不超过10人。

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人员规模来判断。

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员工数量相对较少,具有灵活性、反应速度快等特点,通常具有创新意识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同时也需要经营者在管理方面有很高的敏锐性和管理能力;中型企业的员工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公司组织架构更为稳定,有着更为完善明确的管理制度,能够从单一业务拓展到多元化经营和跨足多个市场领域,是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大型企业规模庞大,具有较高的资本实力,通常集中在国际市场上,领域相对专一,主要针对大型项目进行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二、根据年度销售收入划分我国的另一个划分中小型企业的标准是年度销售收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规定,中小型企业按照年度销售收入的规模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层级:2.小型企业:年度销售收入在300万元人民币至2000万元人民币之间。

按照年度销售收入划分中小型企业的标准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大小来判断,这是衡量企业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

中小型企业的年度销售收入在不同规模层级中相差较大,经营特点有所不同,规模较小的企业通常面临着产业链中某个环节的专业优势短缺、投入能力不足等问题;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则面临着消费市场的变化和制度变革的挑战。

总的来说,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特点不同,需要有不同的管理、运营和发展策略。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创新、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加强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和质量管理、促进其发展、提高其竞争能力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2024)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2024)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引言概述:中小企业是各国经济中重要的一环,其对就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各不相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并分析其意义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定义中小企业1.1从规模角度: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其经营规模相对较小,通常包括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1.2从资产角度:资产规模是衡量企业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国家在资产额方面设定了不同的标准。

1.3从雇员规模角度:中小企业的雇员数量较少,通常包括少于100人的企业。

1.4从产值角度:中小企业的年产值较低,通常以一定的产值金额为标准进行界定。

二.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意义2.1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确定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政府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2.2促进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界定中小企业可以定向地支持和培育就业机会。

2.3支持创新创业: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界定中小企业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支持,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

2.4提供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明确和一致性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便于中小企业享受相应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三.国际上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3.1欧洲联盟的标准:欧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基于雇员数量、年营业额和资产总额的指标。

3.2美国的标准:美国以雇员数量、年收入和业务种类等多个指标界定中小企业,并根据行业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标准。

3.3亚洲国家的标准:亚洲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较为多样化,有的以资产规模为主,有的以产值为主,还有的以雇员规模为主。

3.4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相对宽松,通常以雇员规模和年产值为主要指标。

四.运用中小企业界定标准4.1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可以依据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融资支持政策和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等。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具有一定独立经营能力,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企业。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根据企业的规模、产值、资产规模、雇员人数等因素进行分类。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中小企业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首先,微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10人以下,年销售额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

微型企业通常由个体户或家庭经营的小规模企业组成,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手工业、小商业等行业。

微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对就业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小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50人以下,年销售额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

小型企业通常是由个人或少数股东组成的私营企业,主要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

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产品供应等重要任务。

最后,中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300人以下,年销售额不超过50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

中型企业通常是由股份制企业、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组成,主要从事工业、科技、金融、电信等行业。

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一定的产值和税收贡献,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根据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中小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力,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中小企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自主经营,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改善经济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通常是以企业从业人数和年营业额或资产总额为依据。

一般来说,按照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中小企业是指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年销售额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或者年资产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

这个标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是以企业规模为主要考量因素。

其次,从企业性质和经营状况来看,中小企业通常是指独资、合伙、合资、有限责任公司等非国有企业,其经营范围通常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领域。

中小企业在经营状况上通常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中小企业通常是指处于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

这些企业通常需要面临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其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最后,从企业地域分布来看,中小企业通常是指分布在城市、乡镇、农村等地区的企业。

这些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多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既要考虑企业规模、性质和经营状况,也要考虑企业发展阶段和地域分布等因素。

只有科学合理地界定中小企业,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

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改善经济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具体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具体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具体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根据企业规模、从业人员数量、营业收入等因素来确定的。

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标准,具体如下:
1. 在农、林、牧、渔业中,营业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被划分为中小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被划分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在5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被划分为小型企业,而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则被划分为微型企业。

2. 在工业中,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40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被划分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在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被划分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在3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被划分为小型企业;而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的企业则被划分为微型企业。

此外,在建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等领域,也有各自不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企业自身更好地了解自身所处的行业地位和发展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而制定的,旨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升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是指根据企业规模、主营业务和雇员数量等因素,对企业进行分类和划分的一套规定。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制定对于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1.企业规模: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根据企业的年营业额或者企业
资产总额来界定。

一般来说,年营业额在20万元至2000万元或企业资产总额在5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可以被划定为中小企业。

2.主营业务: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应当是生产、加工、制造、
服务等领域的基本商业活动,不能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以及法律、医疗等专业服务。

3.雇员数量: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还根据企业雇员数量来界定,
一般来说,雇员数量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可以划定为中小企业。

除了以上的划分标准之外,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还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细分。

比如,在制造业中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种类、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划分;在服务业中可以根据员工数量、业务范围、创新能力等进行划分。

这样的细分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帮助政府、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的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政策。

同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也可以帮助企业自身做好内
部管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总之,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明确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一、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法律常识: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每个行业都不同,具体的划分有:1、农林牧副渔行业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2、工业上是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3、建筑行业是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4、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5、房地产开发经营是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6、其他行业的划分标准以法律规定为准。

法律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第四条各行业划型标准为:(一)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

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中小企业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创新和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环境、产业结构以及法律法规的差异,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小企业的定义进行探讨,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标准,并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一、国际上的1. 欧盟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欧盟将中小企业分为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根据企业员工人数和年平均营业额来划分。

- 微型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10人,年平均营业额不超过200万欧元;- 小型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年平均营业额不超过1000万欧元;- 中型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250人,年平均营业额不超过5000万欧元。

2. 美国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美国没有明确的中小企业统一界定标准,而是根据不同的行业将企业分为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例如,对于制造业企业,根据员工人数和年度营业额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小型企业的员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年度销售额不超过7500万美元。

3. 中国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有两种方式:按照员工人数和按照营业额进行划分。

- 按员工人数划分:小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在300人以下,超过300人的为中型企业。

- 按营业额划分:小型企业的年度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超过5000万元的为中型企业。

二、对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思考1.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环境、产业结构以及法律法规存在差异,因此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在制定界定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国情和实际情况,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多维度考量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应仅仅局限于员工人数或年度营业额,还应考虑企业的资产规模、经营范围、创新能力等因素,使得标准更加全面、准确。

3. 形成良好营商环境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因此,在制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时,应注重营商环境的改善。

减少中小企业的行政审批、简化企业注册手续等措施,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关于中小企业的划分的标准

关于中小企业的划分的标准

关于中小企业的划分的标准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通常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依据:企业规模、资产规模、人员规模、年营业收入等。

1. 企业规模:通常以企业雇员人数为划分标准。

根据国家或地区的不同,中小企业的人员规模标准会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通常将企业雇员人数少于300人的企业定义为中小企业。

2. 资产规模:根据企业资产的总价值来划分。

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通常远低于大型企业。

具体标准也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异。

3. 人员规模:根据企业雇员的数量来划分。

通常来说,中小企业的人员规模较小,并且相对较少。

4. 年营业收入:根据企业每年的营业收入来划分。

中小企业的年营业收入通常较低。

此外,不同国家、地区和行业还可能使用其他特定的标准来划分中小企业,如企业类型、所有权结构等。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中小企业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盈利为目的,依法独立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进行合理的划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企业规模进行划分,二是按照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划分。

按照企业规模进行划分,一般可以根据企业的从业人数、资产规模和年销售收入等指标来进行分类。

我国通常将企业按照从业人数划分为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具体划分标准为,微型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1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万元,年销售收入不超过100万元;小型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年销售收入不超过3000万元;中型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10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亿元,年销售收入不超过1亿元。

这种划分标准主要侧重于企业的规模大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行了量化指标的划分。

按照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划分,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来进行分类。

这种划分标准更加注重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内在素质,对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估。

在这种划分标准下,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其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份额等指标进行分类,以便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了企业的规模大小,也包括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这种综合的划分标准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和精准扶持。

同时,中小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措施,努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中小企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独立经营的企业单位。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可能略有不同,但普遍认可的标准包括企业规模、资产规模、从业人数、年营业额等方面的指标。

首先,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来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规模要小于大型企业,但大于微型企业。

在中国,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的规模一般指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下的企业。

而在欧盟,中小企业的规模则根据员工人数和年营业额来进行划分,一般来说,员工人数在250人以下,年营业额在50万欧元至50亿欧元之间的企业被定义为中小企业。

其次,从资产规模来看,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一般不会超过一定的金额。

在美国,根据《小型企业管理法案》,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一般指总资产不超过1500万美元。

在日本,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则根据总资产和净资产来进行划分,一般来说,总资产在1亿日元以下,净资产在5亿日元以下的企业被定义为中小企业。

此外,从从业人数来看,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一般较少,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规模更为灵活。

在澳大利亚,根据《中小企业定义法》,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一般指雇员人数在200人以下。

而在印度,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则根据雇员人数来进行划分,一般来说,雇员人数在50人以下的企业被定义为中小企业。

最后,从年营业额来看,中小企业的年营业额一般较小,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经营规模更为有限。

在德国,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的年营业额一般指年收入在500万欧元以下。

而在巴西,中小企业的年营业额则根据年收入来进行划分,一般来说,年收入在30万雷亚尔至3亿雷亚尔之间的企业被定义为中小企业。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包括企业规模、资产规模、从业人数、年营业额等方面的指标。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可能略有不同,但都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是什么

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是什么

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是什么中小企业是一个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们在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有效的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认定标准。

那么,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一、企业规模中小企业的规模是最基础的认定标准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小企业规模的界定会有所不同,常见的指标包括企业从业人数、年销售额和资产规模等。

例如,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从业人数在500人以内,服务业企业从业人数在300人以内,均可被认定为中小企业。

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通常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这也是认定标准之一。

创新包括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

企业是否具备独特的技术、知识产权和专利等也会作为判断标准。

具备较高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支持、融资机会和市场竞争优势。

三、经营持续性中小企业的经营持续性也是认定标准之一。

一个企业要被认定为中小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经营年限,并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

经营持续性对于评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尤为重要。

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情况及战略规划的实施等都会对认定标准产生影响。

四、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对于创造就业机会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一些国家会将企业的就业人数作为认定标准之一。

中小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年轻人、妇女和农村劳动力等弱势群体具有较好的吸纳能力。

五、社会责任中小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也是认定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

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公益、员工待遇等方面的表现会影响其被认定为中小企业的标准。

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道德的体现,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六、市场地位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也会影响其被认定为中小企业的标准。

企业在所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等都是评估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市场地位较强的中小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也更容易获得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关注和支持。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的体系,包括企业规模、创新能力、经营持续性、就业机会、社会责任和市场地位等方面。

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然而,要想更好地促进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一、雇佣人数和年营业额最常见的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是根据雇佣人数和年营业额。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小企业主要分为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微型企业雇员不超过1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100万元;小型企业雇员不超过30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2000万元;中型企业雇员不超过100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3000万元。

这种划分标准相对简单明了,更易于企业自行判断。

然而,仅依靠雇员人数和年营业额进行划分可能忽略了一些企业的具体情况。

一些企业可能只有几名员工,但由于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大等原因,其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容小觑。

因此,在划分标准时,除了考虑雇员人数和年营业额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二、资产净值和财务状况资产净值和财务状况是评估企业规模和实力的重要指标。

资产净值是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总值减去负债总值,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实力和稳定性。

财务状况方面,可以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流动性等指标。

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净值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可以更科学地划分出中小企业。

当然,在使用资产净值和财务状况进行划分时,也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比如,技术密集型企业可能在固定资产上的投入较多,而服务型企业则可能更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

因此,对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也应有所差异。

三、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是评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优势。

例如,一家企业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市场份额较大,或者在整个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则可以被认定为中型企业。

这种划分标准通过考虑市场竞争的实际情况,更贴近市场经济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04工商管理顾云峰一、中小企业的概念和界定标准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迅猛地发展起来,越来越表现出惊人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企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企业呢?理论上讲,小型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中、小三种企业类型的划分,但在确定大中小的标准上,应当使用一个相对性原则,即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和时间的不同,划分的标准就不同。

美国和英国在定义小企业时,既有定性标准又有定量标准;有些国家则直接采用定量标准来定义小企业,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我国在2002年6月29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中小企业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同时该法还规定,我国中小企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

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新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正式出台。

针对标准的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不但包括了工业,而且进一步包括了第三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因此从法律角度上的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更加准确的界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对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作用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在扩大就业,活跃城乡经济,满足人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市场力量演发的催化剂。

在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市场力量的成长不是一步到位的,首先依靠的就是民营中小企业,因为民营中小企业符合比较优势,具有自生能力,起到了一种类似“鲶鱼效应”的作用,使得整个中国经济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演进。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的理论,这属于一种扩展秩序。

当然,这既符合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思路,也符合演进博弈论的规则。

2.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培育企业家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家的摇篮。

中小企业的淘汰机制符合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小企业企业家在这个试错过程中通过“学习效应”逐步获得并提高其企业家能力,从而使得他们的人力资本得以不断积累。

这就是市场融资制度筛选企业家的机制。

没有创业型企业家就没有把企业“做大”并同时“做强”的可能,毫无疑问,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家。

3.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创造性破坏”的主体。

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生产力在创造性破坏中得以提高,新企业的发展是以老企业的毁灭为前提的。

这有些类似于人们经常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也与经济学上著名的“破窗”原理异曲同工如出一辙。

中小企业“内忧外患”的环境以及“为数众多”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最有动力在既定约束条件下成为创新的主体。

美国曾经经历过的新经济已经为这一点作了很好的证明。

4.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融资制度创新的载体。

我们前一段时间热烈讨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却往往忽视了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的高风险。

与那些成熟的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本来就需要在融资制度上进行创新。

当银行的债务融资制度不能发挥作用时,中小企业应该寻求新的出路,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对创业资本融资制度的需求。

5.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民族经济的晴雨表。

加入WTO后,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将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它们一方面要克服自身的制约因素,一方面要应对外资企业的挑战。

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民族经济的重要问题。

我们把太多的希望放在了中小企业的身上,所以政府也一直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比较好的制度环境,尽管有些方面并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三、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与发展策略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

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

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

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

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

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

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

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

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就业率之比为0.48: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

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

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

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

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浅谈创办小企业应具备的创业思想和素质综观许多成功与失败的小企业的创业者们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思想和素质要求,笔者通过学习了《小企业管理》以后,从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创业风险及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等几方面来论述:1、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世上做任何一件事首先必须具备动机。

创建一家自己的小企业,成为小企业的业主也必须要有动机,它是创办企业的原动力,只有有了动机才会开始创业,而现在创办小企业的动机也无非就以下几个方面:1.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一些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或者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不满足现状,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实现自身价值,获得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从中得到满足,自创企业谋求发展。

2.争取更高的利润,改善生活状况现在小企业中有一定数量的业主是下岗或无业人员,他们为了改善生活状况;还有一定数量的业主虽然有自己的工作,但不满足现状为了争取更高的改益和利润而“下海”。

3.拥有自己的企业,可以独立自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有些人由于性格使然,他们不甘心屈居他人之下,受他人支配自己的生活,主张自我支配生活。

4.争取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的工作时间自创企业可以为自己争取一个较自由、较灵活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享受生活,这也是一部分业主创办小企业的动机之一。

二、创业者面监的创业风险企业的创业风险是指企业对外部环境因素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技术创新过程难以有效控制而造成技术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那我们就必须了解风险的来源,通常创业风险有以下几点:1、技术风险⑴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

一项创新技术能否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是不能确定的,因技术失败而中止创新的例子是很多的。

⑵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

新技术在诞生之初都是不完善的,创业者在对现有技术知识条件下能否很快使新技术完善也没有完全把握,因此,新技术发展的前景是不确定的,创新企业往往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