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

合集下载

医院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医院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加强协调配合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 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处置。
不断完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定期评估预警机制
定期对预警机制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其适应 医院发展的需要和突发事件的变化。
更新应急预案
根据经验教训和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应急预案 ,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强培训和演练
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医院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处置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患者和公众普及应 急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04
现场处置与救援流程
第一时间响应和初步处置
01
启动应急响应
突发事件发生后,门诊部门应立 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知相关 人员迅速到位。
初步评估
02
03
采取紧急措施
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及潜在危 害进行初步评估,为后续处置提 供依据。
根据初步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 紧急措施,如疏散人群、封锁现 场等,以确保人员安全。
专业队伍介入和协同作战
组建专业队伍
01
医院应组建由医疗、护理、安保等多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
,负责现场处置与救援。
协同配合
02
各专业队伍之间应密切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救援工
作的高效进行。
专家指导
03
根据事件性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为处置工
设立专职信息报告员
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分析 门诊信息,定期向上级管理部门 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 性。
建立信息报告制度
明确信息报告的内容、频率和方 式,确保门诊突发事件的相关信 息能够及时传递至相关部门和人 员。

门诊病人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和处置预案

门诊病人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和处置预案

门诊病人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和处置预案为确保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提高突发事件处置的快速反映和协调水平,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发生,保障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预防为主、强化培训、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应对、快速反应、措施果断、科学处置、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定义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包括突发患者个体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患者个体事件是指患者在门诊诊疗过程中,突发本身自有疾病(如脑溢血、心肌梗塞等)或者遭遇突然伤害(如摔伤、碰伤等)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饮用水污染事件、医院性感染暴发事件、免疫接种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重大医疗事故、医院水电及医疗设备事故、自然灾害事件等)。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及预案仅适用于门诊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监测与预警根据突发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门诊部设定两个级别的预警及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仅影响门诊部部分区域或部分诊疗单元且危害较小的突发事件,定为黄色预警,应急响应为相关部门人员;影响门诊部整体工作或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定为红色预警,应急响应为全门诊部所有部门及人员,必要时向院部领导和医务科请求临床科室支援。

六、报告责任及程序1、责任报告人:发现疫情的首诊医师、应急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发现患者个体突发事件、饮用水污染事件、医源性感染暴发事件、生化恐怖袭击事件、免疫接种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重大医疗事故、医院水电及医疗设施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事件的任何人均为责任报告人。

2、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除常规疫情、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尽快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应急领导小组应以最快的方式向院部报告。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第一篇: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急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一、目的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保障门诊诊疗秩序,保护门诊工作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

二、处理程序1、门诊科室工作人员当发现门诊突发事件时,立即进行现场紧急应对处理。

2、立即向总值班、门诊部主任、医务科进行汇报。

3、门诊部负责协调和动员门诊科室进行处理。

4、门诊力量不能解决时,门诊部必须立即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机构进行汇报。

5、在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对事件进行处理。

三、根据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危害,将突发事件分为三类和四个预警级别:(一)突发事件分类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放射线泄漏、放射源丢失、自然灾害造成的疫情。

2、突发灾难,包括火灾、自然灾害(地震)等。

3、突发意外事故,包括医院网络停运、大批伤员救治等。

4、突发安全事件,包括破坏、恐怖活动等。

(二)突发事件分级1、一般性突发事件(Ⅳ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影响范围较小,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受伤、秩序混乱、财产损失,只需个别工作组人员就能处置的事件。

2、较大突发事件(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影响一定范围,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指挥部成员调度各工作组、各级人员进行处置的事件。

3、重大突发事件(Ⅱ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影响范围较广,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环境破坏,副指挥现场指挥,调度多个工作组、物资进行处置的紧急事件。

4、特大突发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影响到整个医院工作范围,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环境破坏,需要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建立现场指挥部,总指挥调度整个应对突发事件机构的人员、物资等进行处置的事件。

门诊突事件应急预案

门诊突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保障患者、我院医务人员及其他来我院门诊办理业务的人员人身安全,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理医院门诊区域内的突发事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小组由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小组承担(二)突发事件类别及风险分级突发事件是指蓦地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危害及人身安全,需要采取措施紧急处理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突发疾病及其它意外事件。

(三)突发事件的处置及报告流程1、执行首诊负责制(包括首次发现者)。

2 、首次发现者在做力所能及的处置的同时,及时通知周围相关人员、门诊办公室或者相关职能科室。

夜间及节假日通知医院总值班。

3、门诊办公室、相关职能科室或者医院总值班及时查看现场,若现场不能解决问题,及时通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小组,应急指挥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风险级别组织人员,明确分工,迅速联络,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

4、院内报警电话:医院办公室(2486)、医务科(2971)、护理部(2377)、门诊部(2018)、急诊科(3045)、保卫科(3141)、总务科(3269)、信息科(2937)、药械科(3917)、总值班(3212) .院外报警电话:110发现火灾者首先大喊“起火了、起火了!”并启动报警装置—→积极扑救(切断电源、充分利用就近的消防工具) —→通知保卫科( 3141)和行政值班(2486 、3212) —→启动消防应急预案,紧急疏散患者(嘱病人及家属用湿毛巾盖住口鼻,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 —→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火情无法扑灭即将拨打“119”—→告知准确方位—→事故结束后总结分析查找原因。

浮现医闹、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首先通知保卫科,医闹时通知保卫科的同时通知医务科及门诊部,夜间通知总值班( 3212) —→在制止暴力的同时,稳定对方情绪,防止事件激化,同时通知急诊科随时抢救受伤人员,首先保证人的生命安全—→通知院领导或者打110 报警。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门诊综合3篇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门诊综合3篇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门诊综合3篇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1)一、总则为加强门诊突发事件医疗保障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和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等各项措施,将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保障医院职工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为确保门诊楼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理门诊区域内的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个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负责人积极配合,按照分级响应、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应急处置的责任制。

2.严格规范,处置有力。

按照“建章科学化、工作制度化、行为规范化、办事程序化、监督过程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反应迅速。

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涉及医院各科室、各职能部门、有关单位的,要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形成合力,保证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处置果断有力。

4.坚持平时工作和应急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要将事前预警与事后应急结合好,按照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将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经常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

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编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四)预案适用范围1.突发事件适用范围本预案所指门诊突发事件是指门诊工作中突然发生的、影响或可能影响门诊正常诊疗秩序,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指患者在门诊就诊期间,突然出现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昏厥、休克、猝死、严重输液反应等。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需求量逐年增长,而门诊医疗是医疗服务的基础,其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极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门诊医疗可能面临的突发情况较多,如突发传染病、患者突然晕倒、设备故障等,甚至可能出现人为暴力事件、火灾等严重安全事故,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将造成巨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门诊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二、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文化层面。

1.技术层面:这一层面的工作主要是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预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门诊系统预警。

门诊系统可以设置自动预警功能,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触发预警信息,同时也可以人工添加预警信息,如传染病病例预警、设备维护预警等。

(2)病历系统预警。

病历系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对高风险的患者进行提醒,如高龄老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

(3)公共安全监测系统预警。

门诊可以与公共安全监测系统进行联动,获取相关预警信息,如空气污染、火灾等。

(4)人工预警。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充分认识和了解门诊的特点、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情况,清楚发现突发事件的前期信号,及时进行预警。

2.管理层面:此层面工作主要是通过制度和职责安排,将预警和应急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配置。

为门诊设置专职应急管理人员,确保把握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处置能力。

(2)预警流程制度。

制定预警标准、处理程序、通知方式和信息公开透明等制度。

(3)应急基础设施。

包含应急物资、设备及货车等应急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方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和影响。

(4)应急人员培训与演练。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应急管理和处置培训,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和援救能力。

门诊应急预案

门诊应急预案

门诊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置预案为确保门诊部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制定本预案如下:一、组织机构及事件分类、分级(二)突发事件类别及风险分级突发事件主要为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意外、病情变化、医疗投诉与纠纷、日常生活意外(烫伤、摔倒、坠床)等方面。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人数以及不良结果的程度,将突发事件风险分为三级:一级风险:1、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2、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丢失钱财报案投诉的。

4、发生日常生活意外。

5、小范围停电、停水。

6、电梯运行意外未造成严重后果。

7、出现晕厥等情形。

以上情况经耐心解释及简单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级风险:1、患方来门诊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患方对门诊科室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行为。

3、出现停电、小面积起火影响门诊工作的正常开展。

4、日常生活意外造成较严重后果。

5、电梯运行意外出现严重挤压伤、骨折等情况。

三级风险:1、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如:电梯运行或者楼层摔死病人、重大火灾、触电身亡等。

2、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聚众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院工作。

3、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

4、停尸闹丧,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门诊大厅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

5、患方在门诊内实施打、砸、抢等行为,造成物品损坏等情形。

(三)发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及报告1、发生一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由当事人或科室报告门诊办公室,门诊办公室派人负责协调沟通,必要时请保安人员协同处理。

2、发生二级风险的突发事件,各部门负责人报告门诊办公室和保卫科。

属医疗纠纷方面的以门诊办公室、医务部工作人员为主负责与患方沟通协调,治安方面则由保卫科协调处理,应急处置小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现场组织调查,其他科室及其他职能部门配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一、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1.前期预警(1)建立健全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相关预警方案并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2)加强对门诊安全管理的监控,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测门诊区域的情况。

(3)逐步建立门诊人员登记系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身份信息登记,确保门诊人员的安全。

2.实时预警(1)提供定时巡视和检查机制,定期检查门诊区域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2)门诊区域内设置紧急报警按钮,医务人员遇到紧急情况可立即按下按钮,触发警报系统。

3.快速反应(1)门诊区域内配置应急用品和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医务人员进行紧急处理时能够迅速取用。

(2)医院建立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3)建立门诊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包括应对不同类型事件的具体处理流程和措施。

(4)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进行迅速响应,立即处理突发事件并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门诊突发事件处理预案1.火灾预案(1)医务人员立即发出火灾警报,并引导患者和家属迅速撤离门诊区域。

(2)医务人员按照疏散计划和路线引导患者和家属有序疏散,避免人员拥堵。

(3)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利用灭火器等设备扑灭初期火灾,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4)如火势迅速扩大,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应呼叫消防队进行灭火。

2.暴力行为预案(1)医务人员在遇到暴力行为时,立即呼叫警察,并发出暴力警报。

(2)保护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安全,将威胁性患者及家属隔离,并制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3)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配合警方进行处理,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3.传染病暴发预案(1)医务人员在发现可能的传染病患者时,立即引导其到专门的隔离区域,并穿戴防护设备。

(2)通知相关卫生部门,并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3)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配合卫生部门进行传染病的隔离和治疗工作。

门诊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流程

门诊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流程

一、目的为确保门诊诊疗工作安全、有序、连续的运行,减少突发事件对医院门诊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损害,保护患者、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门诊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病人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医疗纠纷、火灾、水灾、停电等。

三、应急预案流程1. 突发事件报告(1)门诊医护人员在发现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向门诊部值班人员报告,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门诊部负责人报告。

(2)门诊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 应急领导小组启动(1)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召开会议,分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及处理难度。

(2)根据事件性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3. 应急处置(1)病人突发疾病: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同时通知家属或陪同人员。

(2)意外伤害: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同时通知家属或陪同人员,并根据伤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转院。

(3)医疗纠纷: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同时通知医院医患沟通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处理医疗纠纷。

(4)火灾、水灾、停电等: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生命安全。

4. 事件善后处理(1)事件处理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善后处理,包括医疗救治、医疗纠纷处理、事故调查等。

(2)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门诊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根据演练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1.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变化,定期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2. 将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医院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门诊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并有效应对紧急情况而制定的一套应急措施和流程。

本预案旨在提高门诊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2. 快速、有效地应对门诊突发事件;3. 最小化突发事件对门诊工作的影响;4. 提高门诊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案内容1. 应急组织机构(1) 应急指挥部:由门诊主任担任指挥部指挥员,门诊各科室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成员;(2) 应急小组:由医务人员和相关辅助人员组成,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规模进行调度。

2. 应急预警与通知(1) 预警机制:门诊部门建立预警机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意识和能力;(2) 通知方式:通过内部通讯系统、电话、短信等方式向门诊部门及相关人员发送紧急通知。

3. 突发事件分类与级别(1) 突发事件分类: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将突发事件分为普通突发事件和重大突发事件;(2) 突发事件级别: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突发事件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4. 应急处置流程(1) 事件发生初期:a. 保障人员安全: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及时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域;b. 报警通知:即将拨打急救电话或者报警电话,向相关部门通报事件情况;c. 初步评估: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性质和级别。

(2) 应急响应阶段:a. 应急指挥部成立:由门诊主任担任指挥部指挥员,门诊各科室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成员;b. 信息采集与分析:采集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c. 资源调配:根据事件需要,调配医疗、救援和安全等资源;d. 应急处置: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确保医疗救治和人员安全;e. 信息发布:及时向门诊内部和外部发布事件情况和应对措施。

(3) 事后处理阶段:a. 事故调查: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件的原因和责任进行调查和追究;b. 救援后勤保障:对参预救援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后勤保障;c. 应急演练和总结:根据事件经验,进行应急演练和总结,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5篇)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5篇)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5篇)第一篇: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为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重大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法、合理解决突发重大医疗纠纷,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二、处置原则(一)正确引导、高效运作、依法处理;(二)公平、公正,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三、处置机构及部门职责(一)医疗纠纷处置中心职责市政府成立由市信访、公安、卫生、司法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市医疗纠纷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处置中心,处置中心设在市信访局,其主要职责如下:1、受理医疗纠纷的投诉;2、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3、协调相关部门调查、取证;4、主持医疗纠纷的行政调解工作;5、指导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申请和诉讼;6、对可能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纠纷提请公安部门出警;7、对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人员提出处理建议;8、对医疗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市直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纠纷由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负责处置。

各镇(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办公地点设在镇(区)调处中心,原则上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处置;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负责指导镇(区)处置机构开展工作。

(二)医疗机构职责1、制定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2、设立医疗纠纷接待处置场所,明确专人负责;3、医疗纠纷发生后,及时报告市卫生部门和医疗纠纷处置中心,主动配合做好各项工作;4、依法为患方提供病历资料复印等服务;5、配合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及公安部门调查、取证;6、积极履行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意见和法院判决;7、按权限查处医疗事故责任人。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为确保能够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门诊突发事件的危害,提高突发事件处置的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门诊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仅适用于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1. 指导思想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执业医师法》及公安部、卫生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2. 组织管理及职责2.1 成立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2.1.1 组长:林荣(门诊部主任)2.1.2 副组长:刘桂芳(门诊部护士长)2.1.3 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2.1.4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2.1.4.1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2.1.4.2制定应急方案、措施,确定应急人员、物资、设备的来源、数量。

2.1.4.3指挥实施现场保护、抢救、疏散等工作。

2.1.4.4部署突发事件处理方案,及时上报应急处置的有关情况。

2.1.4.5追查突发事件原因,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不断完善应急机制。

2.1.4.6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应急救护工作。

2.1.4.7完成医院交办的其它工作。

2.2 成立医护救治小组2.2.1 组长:林荣(门诊部、急诊科主任)2.2.2 副组长:刘广明(急诊科副主任)2.2.3 成员:急诊科医生组、护理组、门诊部各诊疗单元医生、门诊导诊、分诊护士等。

2.2.4 医护救治小组职责:2.2.4.1 监测、收集突发事件信息,制定救护方案。

2.2.4.2组织指导医护人员进入现场开展救护工作,并为下一步院内救治做好人员、床位等准备。

2.2.4.3 负责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安全事项。

2.2.4.4 做好事件现场人员的情绪稳定工作。

2.2.4.5 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事件调查工作。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处理应急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处理应急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处理应急预案摘要:门诊突发事件的发生给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门诊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套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应急预案。

该预警机制通过建立门诊突发事件监测系统,将患者信息、医务人员信息以及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预警模型,及时发现门诊突发事件的蛛丝马迹。

同时,为了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门诊突发事件,本文建议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流程、责任分工、人员培训、装备配备等方面。

这套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地提高门诊安全管理水平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应急预案;安全管理1 引言门诊作为医院服务的重要部分,每天接待大量的患者。

然而,由于患者众多,医务人员忙碌,以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足,很多门诊突发事件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2 门诊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1 门诊突发事件的特点门诊突发事件是指在门诊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一些与正常运行相悖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暴力伤医、传染病爆发等。

这些事件通常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以及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

2.2 门诊突发事件的影响因素门诊突发事件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医疗服务因素等。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行为、家属的情绪、医务人员的素质等。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天气、地震等自然灾害。

医疗服务因素主要包括医疗技术、设备使用等。

3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设计3.1 门诊突发事件监测系统的建立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门诊突发事件的异常情况,需要建立门诊突发事件监测系统。

该系统包括患者信息采集系统、医务人员信息采集系统以及环境信息采集系统。

患者信息采集系统通过患者登记和信息录入系统,采集和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就诊情况,医务人员信息采集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采集和记录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的信息。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院级)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院级)

门诊人员突发呼吸心跳骤停事件应急预案( IV级蓝色预警)【应急预案】1.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第一发现者立即就地抢救,采取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或行面罩加压球囊辅助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呼叫急诊科医护人员。

3.急诊科医护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开放气道、药物治疗、除颤等复措施,同时报告医务科。

4.及时将患者搬至平车上,转运至急诊科做进一步诊治,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5.由急诊科了解事件经过,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6.如抢救无效死亡,保卫科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急诊科向医务科汇报抢救过程。

7.住院/留观危重患者做检查时,所在科室应派医师或护士一同前往,并做好抢救准备。

如出现病情恶化,应立即停止检查,迅速投入抢救,并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在病区的科主任带队组织抢救。

8.门诊各楼层急救设施管理科室应规管理,确保各种急救用物状态良好,可随时投入使用。

9.门诊每位工作人员均应熟练掌握心肺复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协助抢救。

【处理流程】丢失钱财应急预案( IV级蓝色预警)【应急预案】1.患者丢失钱财时,初步评估损失情况,必要时,限制人员进出,保护现场。

2.由当事人或第一责任人(首先发现情况者)在第一时间向保卫科报告被盗情况。

3.保卫科工作人员协助患者查询监控录像,根据录像查询结果进行追踪调查。

4.如通过录像无法发现线索,由保卫科联系公安机关侦破。

【处理流程】门诊患者高峰应急预案(III级黄色预警)【应急预案】为维护医院正常运作,加强门诊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切实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特制定门诊在高峰期的应急预案。

一、门诊各科室就诊病人等候时间预计超过2小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发生需启动预案的情况时,由科室负责人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夜间、节假日)。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22.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门诊突发事件指患者在门诊候诊或就诊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健康或生命的各类事件。

为了提高门诊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应急的处理能力,确保门诊工作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门诊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及其工作职责(一)门诊突发事件应急机构1.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业务院长成员: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院办室主任财务科科长总务科科长药械科科长控感科科长信息科科长门诊部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2.医疗纠纷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业务院长成员:院办室主任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保卫科科长药械科科长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二)工作职责1.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和领导门诊突发事件的处理,使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

(2)组织和教育员工学习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参与应急处理。

(3)定期开展门诊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及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防范措施和改进计划。

2.医疗纠纷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受理医疗纠纷的投诉。

(2)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3)协调相关部门调查、取证。

(4)主持医疗纠纷的行政调解工作。

(5)进行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申请和诉讼。

(6)对医疗事故的科室和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3.门诊部职责门诊部协助做好门诊突发事件的检测及上报工作,并协助相关部门妥善处理。

4.各门诊科室职责及时识别门诊突发事件,根据事件类别及时将情况向相应职能部门报告,在医务科/总值班或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指挥安排下,积极参与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突发事件类别及风险分级门诊突发事件主要为人员呼吸心跳骤停、停电、丢失钱财、网络故障、门诊患者高峰、成批伤员收治、寻衅滋事等方面。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人数以及不良结果的程度,将突发事件风险分为四级。

门诊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

一、前言门诊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就医的第一站。

由于门诊就诊人数众多,就诊环境复杂,容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突发事件类型及应对措施1. 医疗纠纷事件(1)事件类型: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服务、医疗结果等方面不满意,引发纠纷。

(2)应对措施:1)及时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安排专人接待,倾听诉求。

2)查明纠纷原因,进行调解,确保双方满意。

3)如需法律途径解决,协助患者及家属联系律师。

4)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医疗事故事件(1)事件类型:因医疗行为或医疗管理不善导致患者受到伤害。

(2)应对措施:1)立即组织抢救,全力救治患者。

2)及时报告医院领导,启动应急预案。

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抚,做好赔偿工作。

5)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医疗感染事件(1)事件类型: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染疾病。

(2)应对措施:1)立即隔离感染患者,防止疾病传播。

2)查明感染原因,加强感染源控制。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告知,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5)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感染防控措施。

4. 医院拥挤事件(1)事件类型:门诊就诊人数过多,导致医院拥挤。

(2)应对措施:1)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提高就诊效率。

2)加强宣传引导,引导患者错峰就诊。

3)设立临时候诊区,确保患者有序就诊。

4)加强安保力量,维护医院秩序。

5. 医院设施设备故障事件(1)事件类型:医院设施设备故障,影响医疗工作。

(2)应对措施:1)立即组织抢修,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2)调整医疗工作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通知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4)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设施设备维护保养。

三、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实施1. 门诊突发事件发生后,值班领导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一、工作目标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旨在建立健全门诊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门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保障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门诊日常管理,提高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门诊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开展门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2)成立门诊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3)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反应。

(2)优化应急响应流程,简化决策程序,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3)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确保应急处理工作高效运转。

三、组织管理1、成立门诊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设立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演练等。

3、设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卫生管理、健康教育、物资保障、信息报告、应急处理等工作组,明确各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4、建立应急专家库,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5、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相邻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区域应急联动机制。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门诊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管理职责,制定详细的卫生操作规范和流程。

(2)加强门诊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诊疗环境的清洁卫生。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一.目的根据《某市人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的要求,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保障门诊诊疗秩序,保护门诊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保障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二、门诊部和门诊部处理突发事件。

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医院成立了应急处置指挥部和应急工作组。

指挥部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中心,医院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应急工作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1.门诊部门诊部负责门诊突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严格按照医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和报告。

负责发现和接收门诊上报的急诊信息,并及时组织、协调和上报。

2.每个门诊部负责门诊突发事件的及时发现和紧急处理,并立即将情况报告门诊部及时处理。

在医院和门诊部的统一安排下,服从指挥,积极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三。

成员资格团队领导:团队成员:人员:门诊部工作人员;门诊医务人员;指导护理人员;注册收费员;药房工作人员;四。

处理程序1、门诊部工作人员当发现门诊突发事件时,立即进行现场应急处理。

2.立即向诊所和医务部门报告。

3、门诊部负责协调和动员门诊部进行处理。

4.当门诊力量无法解决时,门诊部必须立即向医院应急机构报告。

5.在医院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处理事件。

附后:1、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门诊应急预案;2、医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

附件1:各类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1、门诊心源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成批伤员救治应急预案3.意外伤害应急预案4、食物中毒应急准备5.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突发停电应急预案7.突发停水应急预案8.挑毛病应急预案。

9.跌倒患者应急计划。

内容一、门诊心源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ⅳ级蓝色预警)第一节一般规定1.心源性急症是指在患者等待或就诊过程中突然发生,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心源性疾病事件。

门诊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门诊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门诊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第一章总则一.目的:为确保门诊楼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制定本预案。

二.制定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县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门诊高峰时段、门诊发生的病情突然变化、医疗投诉以及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意外、日常生活意外(跌倒)等事件。

四、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根据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范围是局部还是全院,设定两个级别的预警及相应的应急响应。

据其危害影响范围,门诊设定每个级别的预警及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一)黄色预警:影响医院部份科室且危害较小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为相关部门及人员。

(二)红色预警:影响医院整体工作且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为全院所有部门的人员。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职责一、组织管理(一)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医疗副院长、门诊部正、副主任成员:院办主任、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门急诊护士长、装备科科长、总务科科长、保卫科科长、药剂科科长、信息科科长、投诉中心主任、院感科科长、防保科科长。

(二)各科室行政正、副主任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候补成员。

(三)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可临时紧急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和治疗小组。

(四)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救援队伍。

二、职责(一)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是处理突发事件工作的总指挥。

(二)门诊部:负责落实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具体工作,督促相关部门按应急预案开展工作,落实各项处置措施。

(三)院长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承上启下。

做好对外媒体宣传工作,引导社会舆论。

(四)医务科职责:组织临床实施治疗与抢救措施,同时按要求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总务科、装备科、药剂科、保证后勤供应,配置消毒设备和急救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
为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重大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法、合理解决突发重大医疗纠纷,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二、处置原则
(一)正确引导、高效运作、依法处理;
(二)公平、公正,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三、处置机构及部门职责
(一)医疗纠纷处置中心职责
市政府成立由市信访、公安、卫生、司法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市医疗纠纷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处置中心,处置中心设在市信访局,其主要职责如下:
1、受理医疗纠纷的投诉;
2、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3、协调相关部门调查、取证;
4、主持医疗纠纷的行政调解工作;
5、指导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申请和诉讼;
6、对可能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纠纷提请公安部门出警;
7、对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8、对医疗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市直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纠纷由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负责处置。

各镇(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办公地点设在镇(区)调处中心,原则上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处置;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负责指导镇(区)处置机构开展工作。

(二)医疗机构职责
1、制定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2、设立医疗纠纷接待处置场所,明确专人负责;
3、医疗纠纷发生后,及时报告市卫生部门和医疗纠纷处置中心,主动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4、依法为患方提供病历资料复印等服务;
5、配合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及公安部门调查、取证;
6、积极履行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意见和法院判决;
7、按权限查处医疗事故责任人。

(三)卫生部门职责
1、宣传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2、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
3、配合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调查取证、查阅病历资料;
4、做好提请技术鉴定的相关服务工作;
5、依据鉴定结论及等级提出补偿意见,并督促医疗机构执行;
6、根据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的建议,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及责任人进行处理;
7、督促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法查处医务人员渎职、失职行为。

(四)公安部门职责
1、根据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及医疗机构申请,及时出警维护医患双方人身、财产安全;
2、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病员及其家属依法处理医疗纠纷;
3、协助有关单位做好医疗纠纷的调处工作;
4、及时制止毁损医疗机构设施、围殴医务人员等违法行为;
5、对采取停尸闹丧、抬尸上访等行为,经教育、劝阻仍拒不改正的,将尸体强行移至指定场所;
6、依法处理其他违法行为。

(五)信访部门职责
1、主持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的日常工作;
2、接待医患双方上访,引导医患双方依法处理医疗纠纷;
3、协助有关单位做好医疗纠纷的调处工作;
4、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医疗纠纷调处。

(六)司法部门职责:
1、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引导医患双方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2、协助有关单位做好医疗纠纷的调处工作;
3、提供有关法律服务。

四、处置程序
(一)报告: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科室负责人报告,并逐级上报;死亡事件应在事发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部门和医疗纠纷处置中心,并填写《医疗事件报告表》。

(二)封存: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认为需要封存病历资料、现场实物等医疗原始资料的,应在医患双方代表及有关证人共同参与的前提下进行封存,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

(三)调查:市信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组织调查、取证,查清事实、明确责任;医患双方可委托代表或律师参与调查。

(四)接访:医疗机构应设立接访科室,并指派专门人员做好接访工作;接访时,应认真听取患方意见,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力求协商解决。

(五)调处:对医疗纠纷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医患双方应签订协议书;协商不成或行政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应引导其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纠纷协商无效或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医患双方均可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六)建议:根据调查或鉴定结论,市医疗纠纷处置中心对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的医疗机构和责任人员,依照权限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五、相关制度
(一)快速报告制度
对可能导致医患矛盾激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重大事件,医疗机构在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的同时,应立即向市卫生部门、医疗纠纷处置中心或当地政府(管委会)、医疗纠纷处置机构报告。

市、镇(区)医疗纠纷处置机构对可能因医疗事故争议而引发恶性事件的,要及时向公安及相关部门通报;对危及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要快速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报告。

(二)信息发布制度
医疗事故发生后,市、镇(区)医疗纠纷处置机构应通过适当的形式发布客观信息,让社会和群众了解真相,消除误会与对立情绪,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联席会议制度
市信访、卫生、公安、司法等部门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并对已处理结束的医疗纠纷进行全面总结。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医疗纠纷处置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各镇(区)要根据本预案的总体要求和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推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抽调政治素质好、调解能力强的同志组建镇(区)医疗纠纷处置机构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各项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切实加强调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确保医疗纠纷快速有效、公正合理地处置。

(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市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严防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要严肃查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公安部门要及时制止和查处有关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信访部门要认真做好医患双方的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积极引导医患双方依法处理医疗纠纷。

其他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要认真履责,主动进位,积极参与,努力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