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黄鹤楼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2024-2025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疏通诗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去:离开。 ❖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 悠悠:闲静的样子。
译文: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 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
疏通诗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点题,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江水上烟雾笼罩更增添了诗人浓 浓的乡愁。运用设问,以愁作结,这渺茫的忧思与上文草木茂盛、 山川分明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渲染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日暮”烘托思乡的愁绪,“烟波”暗喻愁绪挥之不去、驱之不散, 江流暗喻愁绪无穷无尽。
合作探究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黄鹤楼、白云、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烟波、江流
黄鹤楼 崔颢
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唐诗五首》——《黄鹤楼》
作输者入简标介题文本
崔颢(hào)(704年—754年),唐代著名的诗人。
•籍贯与出生地:崔颢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
衡水市安平县),出生于汴州(今河南开封)。
•诗歌风格:崔颢的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
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后期以边塞诗为主, 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当堂检测
(5)(资阳中考)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 )
A.首联以仙人乘着黄鹤离开的传说入笔,既为黄鹤楼蒙上了神秘感,让人如临仙境, 又让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 B.颈联中诗人选取“汉阳树” “芳草”等意象,描绘了汉阳城树木历历在目,鹦 鹉洲芳草一片凄凉的黄鹤楼远望之景。 C.尾联中“乡关”“愁”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归之愁,黄昏时分诗人看到江上烟雾 笼罩,更增添了心中浓浓的愁绪。 D.本诗结构严谨,首联紧扣诗题,营造渺茫不可见的意境,尾联抒发愁情,但整体 上给人“愁而不怨”的感觉。 【解析】“芳草一片凄凉”表述有误。“芳草萋萋”是芳草茂盛的意思。
八年级 唐诗五首之《黄鹤楼》 (教学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背景:创作于1927年,正值
中国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 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 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正洋洋 得意地初临王位。
八年级语文
唐诗五首——《黄鹤楼》
《黄鹤楼》
1 黄鹤楼简介 2 《黄鹤楼》赏析 3 黄鹤楼相关作品赏析
黄鹤楼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 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 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 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仅 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有“国运昌则楼运盛 ”之说。
有白云在此飘浮。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物斯感,由境及心,豪放深沉。一个 “逐”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 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 如荼的革命高潮。设意象中,而意在 象外。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小篆)
秋,草木凋零、令人感伤惆怅的季节。 心,表示内心感伤忧虑。
关于写黄鹤楼的诗词【五首】
【导语】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之巅,濒临万⾥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诗⽽名扬四海。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写黄鹤楼的诗词【五⾸】。
欢迎阅读参考!1.关于写黄鹤楼的诗词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译⽂ 过去的仙⼈已经驾着黄鹤飞⾛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渐渐漫起,哪⾥是我的家乡?江⾯烟波渺渺让⼈更⽣烦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位名叫费祎的仙⼈,在此乘鹤登仙。
昔⼈:指传说中的仙⼈⼦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名蛇⼭〕,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
晴川:晴⽇⾥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宴宾客,有⼈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冲没。
乡关:故乡。
2.关于写黄鹤楼的诗词 望黄鹤楼 李⽩〔唐代〕 东望黄鹤⼭,雄雄半空出。
四⾯⽣⽩云,中峰倚红⽇。
岩峦⾏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于此学飞术。
⼀朝向蓬海,千载空⽯室。
⾦灶⽣烟埃,⽟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庭寒⽼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译⽂ 向东眺望黄鹤⼭,只见黄鹤⼭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八上13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第 13 课的唐诗五首分别是《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一、《野望》——王绩1.原文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解析1.内容: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心情彷徨,不知归依何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接着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树树都染上了秋色,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然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相识之人,只能追怀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长歌以抒发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主题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在隋末唐初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自己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黄鹤楼》——崔颢1.原文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解析1.内容:首联和颔联围绕黄鹤楼的传说展开,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则转换视角,描绘了眼前看到的景色,阳光照耀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尾联在日暮时分,诗人望着江上的烟波,不禁兴起思乡之愁,不知道故乡在何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主题与情感:这首诗既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又抒发了对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而最主要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王维1.原文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鹤楼课文
第12课唐诗五首黄鹤楼①文|崔颢昔人①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
晴川④历历⑤汉阳⑥树,芳草萋萋⑦鹦鹉洲⑧。
日暮乡关⑨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①选自《全唐诗》。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
②[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③[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④[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⑤[历历]分明的样子。
⑥[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⑦[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⑧[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⑨[乡关]故乡。
【译】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
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教案
1.教学重点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黄鹤楼》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烟花三月”等,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描绘的画面。
-修辞手法:分析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比喻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意境创设:把握诗中的意境美,如黄鹤楼、长江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体会诗人通过这些景象传达的情感。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朗诵体验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观点重复和深入程度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见地的观点。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讨论《黄鹤楼》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展开思考。这表明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句,启发他们思考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技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鹤楼》的背景、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举例:在讲解“故人西辞黄鹤楼”时,强调“故人”指的是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而“黄鹤楼”则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点,通过这些关键词语的理解,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诗句的情感内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野望》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结合律诗常识,联系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学习律诗相关常识,整体理解诗歌文本。
教学难点: 1.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古典诗歌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创意: 整体阅读教学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阅读诗歌,是对灵魂的一种反思与升华,可以让思想穿梭于历史的时空,在某一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今天,让我们阅读学习《唐诗五首》,在唐诗学习中升华自己。
二、诵读诗歌明韵律。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 (一)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东皋(ɡāo) 徙(xǐ)倚 驱犊(dú) 萋萋(qī) 燕(yān)然 候骑(jì) 仍怜(lián) 没(mò)马蹄 (二)读准节奏。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首联“昔人已乘___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地点和他所思念的人物。
颔联“___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描绘了___离去的情景和诗人的感慨。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则描绘了故乡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则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心情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2/2黄鹤楼》这首诗的写景描写细腻入微,如“___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句话,不仅描绘了___离去的情景,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另外,诗中还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句话,描绘了故乡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生海角的美景。
这联诗表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对自然的赞美。
月亮像一面飞天镜,映照在江水上,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___像是结成了一座座海角的楼阁,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整个颈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水初生、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等景象,生动地展现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和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
尾联点明了春行的终点即白沙堤,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使结构严谨。
整首诗通过炼字角度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美景之中。
唐诗五首黄鹤楼
唐诗五首黄鹤楼
1、《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黄鹤楼》
唐·李白
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4、《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5、《黄鹤楼》
唐·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13、唐诗五首 黄鹤楼
展示评价
2.《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 的?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 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 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 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 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说起,起笔高 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神 妙莫测。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 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 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点)
自学提纲
1.用生动的语言说说,”此处空余黄鹤”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 这两个字的意思和作用不同之处。 2.《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 景物融为一体的?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颈联所展示的画面。 4.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 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黄鹤楼 崔颢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检查预习
指传说中骑鹤 飞去的仙人。
离开。
昔人已乘黄鹤去,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只剩下,仅剩下。
检查预习
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一去不回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再次 飘飘荡荡的样子。 飘浮。
检查预习
晴日里的原野。
晴川历历汉阳树, 晴日原野上汉阳一带的
分明的样子。
树木历历可见,
芳草萋萋鹦鹉洲。 芳草碧绿长满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检查预习
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 乡,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黄鹤楼》诗文的阅读与解析:通过阅读诗文,理解诗的意境、情感和韵律美,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2.诗人背景介绍:了解诗人崔颢的生平事迹,加深对《黄鹤楼》创作背景的认识。
3.词语解析:学习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故人”、“烟花”、“江城”等,掌握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鹤楼》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唐诗鉴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朗读体验进行得还不错。学生们在讨论中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成果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思考。但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这可能影响了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我考虑在下次的活动中,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尽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大家围绕“如何鉴赏古代诗歌”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在旁边观察,发现学生们对于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有些学生在提出观点时,缺乏充分的论据支撑。今后,我需要引导学生们在讨论中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诗歌鉴赏方法:如何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韵律等方面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突破方法:采用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培养鉴赏能力。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14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
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
云
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 鹤
图
作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
者
简
诗人。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
介
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 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临黄鹤楼 ,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 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2)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
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
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 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 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 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诗歌 结构
黄鹤楼
叙事:神话传说
思
绘 景
虚景:白云千载 实景:汉阳树 鹦鹉洲
乡情
抒情:故乡何在 愁
怀
1、《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 楼近景的诗句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既描绘了所见黄鹤楼的远景,也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悠悠, 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描绘了江上美景,这繁荣之景也衬 托出作者内心清冷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虚景云(千绘景载)空悠悠。
颔联紧承首联,写黄鹤已经飞走了, “一去不复返”。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仿 佛有了情感和灵魂,千百年来与黄鹤楼 相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49张PPT)
小结 崔颢以神来之笔,将黄鹤楼的传
说与现实交织,将登楼所观之景和所 感之情融会,过去,现在,未来,在 广阔的时空中,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 化难以逆料的感慨和漂泊难归的乡愁, 也暗含对自己事业前途的迷茫。
这首诗被人们赞誉为唐人七言律 诗第一。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 元第12 课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49张 PPT)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暮色深沉、烟波凄迷的诗歌境界
崔颢才思敏捷,年少时便科举中 第。但却一直郁郁不得志,只做过一 些小官职,远离故乡,四处奔波。
官场浮沉、前途渺茫的感伤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 元第12 课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49张 PPT)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 元第12 课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49张 PPT)
诗歌传统意象: “芳草”
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唐 李治《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诗歌传统意象: “芳草” 芳草/春草/草:离愁别恨,思乡怀远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 元第12 课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49张 PPT)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 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后人为了赞美这首诗,不惜 杜撰“诗仙”李白打油诗来造势:“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这首优美的诗歌《黄鹤楼》。
黄鹤楼
作 者 : 崔 颢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 容,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重点)
2.体会诗歌传达出的诗人吊古伤今、 怀念故乡之情。(重难点)
作者介绍
崔颢(?—754),汴州(河南开 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 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 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 放。其最为人称道的诗作就是《黄鹤 楼》,据说李白曾为之搁笔,有“眼 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 赞颂。《全唐诗》收录其诗四十二首。
2.诗句理解默写。 《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现了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用自己的语言描画一下“晴川历历汉阳黄鹤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鹅洲 上芳草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 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 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 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现 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乡愁忧思之情。
在黄鹤楼东北。
译文:晴日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 木清楚分明,芳草繁茂长满鹦鹉洲。
PPT《黄鹤楼》崔颢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五首诵读译文赏析
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
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 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 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 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 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 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 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 概苍莽,感情真挚。
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 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
淳 朴 生 动
“_昔__人__已___乘__黄__鹤__去__,___此__地__空__余___黄__鹤__楼_ 。”美 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 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 的铺垫。
“_黄__鹤__一___去__不__复__返__,___白__云__千__载___空__悠__悠_ ” 。具 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 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 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 有《崔颢集》。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
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
创
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
作
之由来写起的。
背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 生情,诗兴大作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 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 人,在此乘鹤登仙。
第13课 唐诗五首 黄鹤楼 课件
同 学再 们见
深入探究
《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 的情感?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 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 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 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 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 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课后作业
这首诗是如何即景抒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闻。他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先写远 处江北历历的汉阳树,接着写进入眼帘的鹦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后写楼下 近处大江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路,使他不禁顿生愁绪。 和前半部分不同,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断实连,气韵一体。尤其 是结尾,不仅收束有力,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对偶的修辞手法; 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 诗人的乡愁做铺垫。
内容精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设问的修辞手法; 在自问自答中以“愁”字结束,表达出游子 思乡急切的情感,表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分 析“绘画美”的特点 ①首联和颔联近景与远景相结合,描绘出白云缭绕的黄鹤楼,具有画面的空 间感和层次感。 ②颈联和尾联通过一明一暗的色彩对比,描绘出一幅江面开阔,绿树青草茂 盛的浩渺江岸图,展现出了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整体感知
离开
只留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之《黄鹤楼》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诗的主旨、意境)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愁”字最能概括诗人的感情。
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所见到的景象,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诗人在黄昏中眺望故乡,却看不到家乡,只有雾霭笼罩的江面,诗歌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的景色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2)“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1)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1分)(炼字的题目要注意从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
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和炼境的成分,炼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
第一个“空”写登楼所看到的景物,作者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经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黄鹤楼,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第二个“空”字写出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空闷。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
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
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
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首联: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 感叹物是人非.。
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 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 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 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 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 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 美,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 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 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 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小结
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 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 融,情味悠长。
文本研讨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 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 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 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 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 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 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 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 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 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 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 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
文本研讨
3、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 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 归宿的向往。
诗文延伸
思乡诗文知多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听读.朗读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美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
丽
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
Hale Waihona Puke 的 传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 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 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中学 钟翠莲
黄 白鹤 云一 千去 崔载不 颢空复 《悠返 黄悠, 鹤。 楼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神童子安即席挥毫 此文有如石破天惊, 顿令滕王阁名噪天下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 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